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pdf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pdf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pdf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pdf

一、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江苏地处全国粮食产销区过渡带,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2015年粮食总产量3560万吨,实现12连增。稻米和小麦产需平衡有余,玉米和大豆需从省外调剂,年购销贸易量3850万吨左右。粮油加工业总量保持全国第三,其中,食用植物油和粮机制造产量居全国之首,小麦粉和大米产量位列前茅。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363家,10亿元以上企业39家,20亿元以上企业17家,150亿元以上企业1家。物流建设初显成效。“十一五”以来,江苏积极发挥省财政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按照“两纵两横、四大枢纽、八大节点”(东沿海、西沿大运河、南沿长江、北沿陇海线)的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南通港、张家港港、靖江扬子江、中粮江阴、益海高港、中储粮镇江、南京龙潭港等粮食码头均达到5万吨级。京杭运河沿岸宿迁、宝应、扬州、无锡、苏州等物流项目建成,粮食水运中转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国北粮南下、西粮东出、外粮西进等物流枢纽。品牌影响初步显现。江苏全省先后有11个粮油企业获得“中国名牌”,117个粮油产品获得“江苏名牌”。射阳大米、阜宁大米、建湖大米、东海大米、横河大米等被国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牧羊粮机、正昌粮机、淮安大米、苏垦大米、苏三零面粉、五得利面粉、金龙鱼油脂、福临门油脂、家惠油脂、金太阳油脂、通威饲料、双胞胎饲料等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中粮无锡粮食科学设计院、江苏里下河农科院等拥有较强的粮食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自主研发的专利微波灭酶技术与混合精炼技术、低温结晶控制与分离技术集成生产高品质米糠油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江苏省粮食集团在整合形成苏粮米业公司后,利用其规模优势,综合利用米糠资源,建设米糠油等系列深加工项目,成效显著。泰州益海粮油公司共投资

5亿多元的稻米油加工项目、天然维生素E (VE甾醇脂项目)项目和酱油生产线,先后投产运行。

二、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

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前几年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一家一户农民种植规模小,生产资料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收益一直难以提高。一些种粮大户因为土地流转成本高,种粮收益不佳,遇到灾害年份,出现小麦赤霉病、稻飞虱等情况,还出现种粮亏损。粮食企业烘干、清理、运输设备不足,为农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户丰产不丰收,种粮收益难以保障。一些地方私人兴建烘干房无序竞争,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技术保障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粮食市场低迷,价格疲软,再加上国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出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等非正常现象,最低收购价难以为继,收益无法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损伤,为粮食产业发展埋下隐患。粮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现行收储政策引导下,生产者更多地选择种植产量高的普通品种,优质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在加工环节,地方支持粮油加工业的措施少且比较零散,扶持政策难以落到粮油加工企业。在税费、金融等政策扶持上,因缺少实施细则难以落地。目前,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均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文件,江苏还没有出台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一头牵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的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受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购、销、存、加等业务环节,相互阻隔,相对封闭,运转不畅,成本较高,面临亟须转型的考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粮食供求缺口必将进一步扩大,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业务整合和产业融合重塑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分工体系,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粮食企业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受市场和政策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江苏粮食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建设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少,大多数品牌影响力仅限于本辖区内。全省粮油加工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含量少,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小型米厂和面粉厂大多亏损或微利经营,油脂企业虽体量较大,但由于价格落差巨大,经营也困难重重。粮油企业技术人才普遍匮乏,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向纵深推进,国内外粮食市场加速融合,粮食市场走势更加复杂多变。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既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也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三、国内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吉林等省份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对于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方向。确立全产业链理念,实现种子选育、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连接,实行一体化集约式经营,既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减少农民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走品种—品质—品牌之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道,发展产业园区集聚产业,能够汇集优质要素,节约土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能,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健全体制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保证。支持农业,保护农民,不是政府直接定价,不是一味追求高产,而是采取价格保护、抵押贷款、储备调节、休耕、补贴等多种措施并举,保持粮食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充分利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建立良性生产调节机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粮食收储体制,是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持市场健康运行、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打破所有制界限,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才能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部门检测资源,设立第三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是大势所趋。政策扶持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粮食产业是

带有公益性质的弱质产业,一头要保护农民利益,收购粮食不能压价,另一头要维护消费者利益,销售不能抬价,因此,生产经营离不开政策扶持。加大对粮食产业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精深加工,是典型经验。龙头企业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企业拓展产业链,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既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益,也能抵抗市场风险。小散弱企业无法抵御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专业优势,停产倒闭势在必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才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也才能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科技创新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美日开发粮油深加工产品成百上千种,使附加值提高几十倍,说明粮油产品浑身是宝。把粮油吃干榨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依赖的是科技创新。买原粮卖原20183粮,发展不起来粮食产业。随着居民消费多元化、高端化、功能化、品牌化,开发粮油精深加工新品满足消费需求,理所当然。粮食产业发展必须顺势而为。

四、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的关键举措

2016年7月,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江苏借鉴兄弟省份的做法,以省政府名义抓紧出台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重点是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实施“主体壮大行动”。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界限,围绕发展粮食全产业链,实施企业战略性合作与重组,推进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整小为大、整弱为强,向收购、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粮食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设区市为单位,以具备规模优势、资产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区域性大中型粮食企业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集团,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推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到位,推广“县级购销公司+分公司+基层库点”经营模式,实施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收购入库、统一销售出库、统一目标考核,切实提高企业融集资金、掌握粮源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以收购、兼并、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资产重组,发展股权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经济实体。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员工持股。鼓励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积极吸收农民以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稳妥处置长期亏损、资产负债率高、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实施“园区升级行动”。充分利用江苏跨江沿海的区位优势、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粮食产销区之间的过渡带优势,依据各地粮食产业发展特色和粮食物流走向,以推进产业集聚为导向,合理规划粮食产业园区,真正做到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信息共享、管理共享、环境共享。整合优势资源,重组优质要素,优化进驻项目,促进粮食收购、综合加工、配送、仓储、物流、质检、贸易、电子商务等有机衔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产业园区成为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高地和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供应的保障基地。加强分类指导,科学定位园区功能,苏南销区以市场保供为特色,苏中苏北以加工转化为特色。鼓励南北合作共建粮食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徐州、泰兴、丹阳面粉工业集群,淮安、射阳、兴化、高邮、宜兴大米工业集群,苏州、无锡、扬州、溧阳粮机工业集群,沿江沿海油脂工业集群。借鉴工业园区做法,建立健全园区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内容,增强配套服务功能。研究制订粮食产业园区标准评价办法,对园区规模、经济效益、服务水准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园区提升发展。实施“物流增效行动”。充分发挥江苏江海通达的水路优势,按照“两纵两横”规划要求,突出重点、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强化功能,提升粮食集并联运和海运来粮中转分拨能力。结合行政区划调整,衔接粮食物流走向,对接地方交通规划,撤并或置换一些没有粮源、交通不便的库点,改建扩建新建地处交通枢纽的库点,加快构建物流中心、中心库、收储库合理布局的仓储物流体系,全省完好仓容稳定在3000万吨左右。改进物流节点技术装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型比例,加快推进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切实提高粮食物流效能。完善粮食物流中心功能,积极招引工商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物流效率。建立健全政府奖励引导的投资机制,重点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粮食低温节能的烘干设备,实行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实现从田间到仓库粮食不落地,确保粮食质量。力争2020年全省5万吨仓容以上粮库全部配齐烘干清理设备。实施“科技创新行动”。以粮食精深加工为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自主开发和科技攻关,实现粮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提质增效。定期组织粮食科技对接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角、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协同创新。鼓励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活力。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粮油加工业的应用,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引导粮食消费。加强生物技术在饲料、低脂蛋白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研制开发粮油深加工新产品、主食工业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以及针对老年人、婴幼儿等特定人群的粮食产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产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发展循环经济,把粮食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适应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推进传统米面制品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营养、

可口的主食产品。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以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层级品牌,通过自主创新、名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手段,加快构建以“三品一标”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品牌体系,培育一批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度高的优质品牌。加大粮食产品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标志性的江苏粮食产品著名品牌。加大粮食品牌整合力度,分区域、分品种重点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切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增厚粮食产品价值链,提高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粮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健全从农田到市场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维护江苏粮食品牌形象。实施“新业态培育行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融入粮食产业,促进粮食企业向化工、医药、保健等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加强米糠、稻壳、碎米、玉米胚、麦胚等副产物的高效利用。积极推动风味小吃和地方特色食品的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休闲+旅游+文化”的食品工业发展模式,提升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化水平。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粮食”,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粮油网络经济。鼓励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业态进入粮食产业经营,支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粮食流通方式。适应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发展绿色全谷物、有机食品等中高端粮食产品,推动粮食产品量身定制经营。在产业优势领域,鼓励发展一批专业性跨境粮食产品电商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和进口直销(分销)平台,有效拓宽粮食营销渠道。实施“走向世界行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江苏粮食企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搞活粮油进出口贸易。利用南美、东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土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建立粮油生产基地,掌控国际优质粮源。开拓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等成熟市场,加大我国优势品牌大米及其他粮油产品出口,减轻国内市场流通饱和压力。支持江苏粮油饲料机械企业开辟国外生产基地,推行本土化策略,加速对3外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着力培育粮食产业“走出去”载体,支持国内农业、粮食、饲料、粮机等企业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借鉴益海嘉里等国际粮商抢占我国市场的做法,鼓励江苏大型粮食综合企业联手参股、控股或并购国外粮商,实施优势互补,吸纳国际人才,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五、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的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需要强化保障措施,加强要素供给,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粮食收储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需求引导生产,促进粮油种植结构调整。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求的“晴雨表”,为企业发展营造公正透明、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切实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各级政府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粮食产业财政专项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粮食产业经济的支持力度。省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省级支农资金,向粮食产业项目倾斜。对重点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专项补助和贷款贴息。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承担粮食安全应急保供任务和纳入“放心粮油”工程的企业,给予必要补助。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应急成品粮油储备任务的,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落实粮油加工企业享受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部分进出口粮油产品加工设备免征关税、增值税及粮油产品出口退税等政策。设立省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安全高效”的原则,设立省粮食产业发展基金,省财政可从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年度粮食专项财政预算或省粮食风险基金余额中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鼓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参与。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优质粮油经营项目,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扶持壮大骨干粮食企业,推进江苏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基金以债权投资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入企业,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粮食产业基金对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推动江苏从粮食流通大省向粮食流通强省转变。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突出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银行作用,加强与其他政策性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多层次合作,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对实力强、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增加授信贷款额度。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粮食订单生产基地、粮油加工园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和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灵活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完善企业信用等级体系,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根据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特点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粮油产业融资担保机制,引导和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粮油企业的担保服务。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等途径筹集资金。加强人才保障。全面落实人才兴粮战略,采取与粮食行业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在职进修等方式,加快培养基层一线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积极开展在职干部轮训,普及粮油新科技、网络新技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和管理团队。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来抓,纳入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落实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落实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牵头责任,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加强协调,抓好落实。发改、财政、农业、科技、商务、税务、金融、交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合力支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 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X政办发〔X〕70号),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X年,初步建成适应县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 (二)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或与承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鼓励粮食企业与粮食经纪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等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协调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各级储备粮采购、销售进入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透明交易。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

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主动适应和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立优质粮源基地;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支持粮食企业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五)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发展。整合现有粮食生产、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支持X嘉惠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物流示范区。 (六)支持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粮食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贸易与粮食加工产能合作,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基地。 (七)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开办网上粮食购销大集。发掘推介X特色饮食文化,推动粮食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八)打造优势粮食品牌。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区域粮食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推介活动,提升我县粮食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开展优势粮食品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产业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xx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xx C、xx D、xx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xx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做大做强粮食企业: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生产模式多元化的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事关粮食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和一个地方粮食生产安全大局。 一、机遇与挑战 1、粮食市场经济初具雏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粮食购销竞争日趋激烈,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事粮食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日渐增多,对国有粮食企业形成激烈的冲击和竞争。近几年来,国有粮食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探索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一元经营方式为多元经营方式的新路子,积极与农民、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联合,组成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粮食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初显成效。 2、粮食生产规模化渐成趋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批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田地因缺乏劳力而撂荒的现象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一批种粮大户尝到规模经营的甜头,抢抓机遇,大胆承包闲置和抛荒田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 年,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公司在上高参与农兴、农旺、农发等8 个种粮专业合作社的组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的运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效益。今年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43 家,规模种植基地10 多万亩。 3、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到位。粮食部门已妥善地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包袱,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根据国家财政部门有关政策,已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认定和剥离的遗留问题,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其次,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等形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向生产、加工两头发展,组建集粮食购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企业,为做大做强国有粮企奠定了基础。 二、对策与建议 1、推进现代粮食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行业由垄断性行业逐步向市场化、社会 化转变。与此同时,农业也正在朝着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迄今,“公司+农户”的各类龙头 企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企业形式。国有粮食企业因有以政府政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讲解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首先,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成了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由重农学派流行时期专指农业,扩展到资本主义工业高度发展时期主要指工业,在扩展到近代以后可以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及其细分产业。到了今天,凡是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产业和部门都可以列入产业的范畴。 第三,产业的含义具有多样性。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 第四,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即同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均具有这样或那样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如:需求角度上是指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供给角度上是指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第五,产业是结语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为它研究的既不 是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产业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规律以 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例如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XX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全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产业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十X五以来,我区粮食行业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成效显著,粮食宏观调控科学有力,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粮食库存保持历史较高水平,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向好,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粮食供求基本平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我区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X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X万吨以上。201X年粮食产量达到X万吨,其中:小麦X万吨,稻谷X万吨,玉米X万吨,马铃薯(折粮)及杂粮X万吨。全区年均粮食供给量X万吨(其中省外购入X万吨左右),粮食需求量X万吨(其中本区消费量X万吨,销往区外X万吨,出口X万吨),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2.粮食仓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共有粮食仓储企业X家共X个库点,总仓容X万吨,食用植物油总罐容X万吨。整合X个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组建了XX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风险难控的体制弊端。在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区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稳健运行,累计盈利过亿元,职工收入大幅提高。 3.粮油储备规模和质检体系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原粮储备规模达到X万吨,可保

证我区总人口X个月的口粮供应;建立了区、市、县三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储备规模X万吨,可满足全区城镇人口X天口粮消费和全区总人口X个月的口油供应。坚持依法管粮,扎实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粮食库存检查,强化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建成X个国家级粮油质检机构,粮食质检体系框架已经形成。 4.“粮安工程”推进扎实有效。自治区粮食局坚持把实施“粮安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了XX“粮安工程”建设项目库,收录X个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粮油应急保障中心及网点建设、质检体系、产业化发展项目X个,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资X亿元,拉动社会投资X亿元。 5.科技兴粮项目稳定推进。从201X年开始,自治区粮食局每年利用X万元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资金,助推粮食行业科技项目发展,拉动企业投资X亿元。一是实施稻谷、玉米品质提升工程。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建设稻谷低温烘干设施X 套、稻谷就仓(垛)干燥降水储粮设施X套;鼓励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建成了X套玉米、稻谷烘干设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稻谷整精米率低、高水分玉米出售难的问题,使我区稻谷整精米率连续X年比201X年大幅度提高,提升了我区稻谷和玉米品质,增加了农户种植效益和企业收益。二是重点扶持龙头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推进粮油产品(精)深加工。组织实施了留胚米、主食产品、马铃薯淀粉复合专用粉、杂粮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食用植物油精炼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效助推了我区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向农户配发科学储粮仓X万套,农户储粮损失率由X%降到X%左右,每年减少粮食损失X万公斤,相当于再造粮田X万亩。 (二)粮食加工业稳步发展。201X年,全区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X家,民营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课后题

第一章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 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具体来说,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 规律等。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 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 案例研究方法; 8. 系统动力学方法。 第二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 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 断下降、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 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 竞争。面对这一矛盾, 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 退”过程来说 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五)何谓“有效竞争” ?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 1940 年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 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产生了重大 影响。 所 谓有效竞争,简单说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 产业经济学课后答案 而垄断的 使经济丧失活力, 从而扼杀自由

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梅森将以往有关有效竞 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是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的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二是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 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继梅森的研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的标准从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 场结构标准、市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并采用三分法概括了判断有效竞争的标准。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 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 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 理论在产业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 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 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其主要观点如下: 1.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 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 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3. 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 果 。 4. 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由于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 现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5. 除个别部门,芝加哥学派在原则上反对政府以各种形式对市场结构的干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的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 Carl Menger )、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 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其代表人物是米 瑟斯( L.Mises )、哈耶克( F.A.Hayek )、里奇( W.O.Reckie )、阿门塔诺( D.T.Armentano )、罗斯巴德( M.N.Rothbard )等人。其主要观点如下: 1. 认为经济生活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要受有创造性的人的行为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 5.[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 6.[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7.[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克拉克 B.爱德华. H.张伯伦 C.乔安.罗宾逊夫人 D.霍夫曼 2、(B)学派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新制度学派 D.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必要资本量 D.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横向兼并 B.水平兼并 C.垂直兼并 D.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可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D.P<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信任品 B.后验品 C.经验品 D.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渔业 B.钢铁业 C.林业 D.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5 B.3 C.6 D.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5 B.1 C.3 D.2 17、 (A)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 B.克拉克 C.配第 D.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产业经济学书籍

产业经济学书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资料总目录 一、国外着作中译本 1. [美]谢佩德,1980:《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 2. [日]植草益,1988:《产业组织论》,卢东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4. [美]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勒鲁瓦·米勒,1989:《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译,上海三联书店。5. [英]劳杰·克拉克,1990:《工业经济学》,原毅军译,经济管理出版社。6. [日]植草益,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7. [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陈晋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8. [法]泰勒尔,1997:《产业组织理论》,张维迎总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1997:《现代产业组织》,黄亚钧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1999:《反托拉斯经济学》,张群群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11. [英]卡布尔,2000:《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于立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

12. [美]卡布罗,2001:《产业组织导论》,胡汉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二、国内专着与教材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邓伟根,1990:《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 5.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经济出版社。 6.卢东斌,1991:《中国产业组织分析》,延边大学出版社。 7.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8.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郑林,1992:《产业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0.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芮明杰等,1993:《产业经济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4.李贤沛等,1994:《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15.党兴华,1994:《产业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16.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7.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精品)2019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9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9年*)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粮食行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增效。我区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区先后出台《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意见》、《***粮油商标品牌总体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我区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我区投资***万元建设粮油质量监测站,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报省局备案后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质量监测站检验技术、检验手段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备国家标准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协助与支持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我区是江苏省第一批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做

好规划编制,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西北、东南两个交通要地,顺势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2家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累计投资***万元。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建立“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利益共同体,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形式,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从田间到仓库“低成本、不落地、规模化、高效率”的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以“**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小麦产业规模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粮食交易市场功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初步改变当前我区小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等现状,初步形成集生产研发、品质监测、品牌营销、现代物流、网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体化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我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