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

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X政办发〔X〕70号),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X年,初步建成适应县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

(二)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或与承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鼓励粮食企业与粮食经纪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等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协调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各级储备粮采购、销售进入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透明交易。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

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主动适应和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立优质粮源基地;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支持粮食企业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五)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发展。整合现有粮食生产、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支持X嘉惠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物流示范区。

(六)支持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粮食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贸易与粮食加工产能合作,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基地。

(七)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开办网上粮食购销大集。发掘推介X特色饮食文化,推动粮食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八)打造优势粮食品牌。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区域粮食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推介活动,提升我县粮食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开展优势粮食品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九)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推进、重点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推广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大力发展低糖、全谷物等新型营养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加快发展杂粮、杂豆等特色产品。

(十)发展健康粮油及中医功能食品。大力实施“粮食+健康”行动,以玉米、杂粮等具有地域特色和地理标志的产品为代表,积极开发健康粮油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

(十一)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名吃工业化。鼓励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开发绿色、健康、营养、安全的粮食主食产品。开展主食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实施集群化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冷鲜食品。保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发展传统知名小吃工业化生产营销新模式。

(十二)加快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积极发展玉米精深加工,增加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约束,倒逼落后加工产能退出。

(十三)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培育粮食仓储租赁市场,开展粮食代收代储业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优先利用仓储设施建设粮食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作用,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

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十四)支持粮食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通过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实验室、成果推广工作站等方式,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储藏、精深加工、特色粮油开发等新技术研发。

(十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将粮食科技纳入科技三项费用范畴,支持粮食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粮食研究开发机构、粮食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动粮食成果产业化。

(十六)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实施“人才兴粮工程”,积极引进紧缺粮食人才,支持粮食类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人才基地。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允许科技人员按规定兼职兼薪,为其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开展粮食技能培训,大力培育“粮工巧匠”。

六、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十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引导粮食企业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

(十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将粮食物流纳入整体物流发展体系规划,培育主食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发展专业粮食物流企业,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水平。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粮食物流信息共享。

(十九)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建设以县级为支撑、企业为基础的公益性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

体系,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衔接协作机制,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积极扶持企业参与“中国好粮油”行动。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加强企业内部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七、完善保障措施

(二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利用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对符合规定的粮食项目进行奖励性补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仓储、烘干设备,可按规定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研发投入,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研发费用,按照有关税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加计扣除。落实有关支持物流、电商及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十一)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各金融机构要把扶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支持粮食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

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企业并购重组。引导粮食企业合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企业厂房抵押和存单、订单、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为粮食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创新开展“价格保险”等新型农业保险,降低粮食流通领域经营风险。

(二十二)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其市场增值部分可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对国有粮食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粮食仓库或通过置换“退城进郊”建设粮食仓库的项目,给予免收相关规费的政策支持。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定期研究发展本地粮食产业经济举措。加大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支持粮食企业通过产销融合方式大力开展粮食产业扶贫。粮食部门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推动粮食物流示范区建设,加强粮食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

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并发挥好粮食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在标准、信息、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 业经济的实施意见(最新) 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X政办发〔X〕70号),经县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X年,初步建成适应县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县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一)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 (二)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或与承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鼓励粮食企业与粮食经纪人、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等开展产销对接和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协调的粮食市场体系,鼓励各级储备粮采购、销售进入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透明交易。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

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主动适应和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粮食企业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立优质粮源基地;支持粮食企业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支持粮食企业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五)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发展。整合现有粮食生产、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支持X嘉惠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物流示范区。 (六)支持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支持粮食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粮食贸易与粮食加工产能合作,建设粮食种植加工基地。 (七)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开办网上粮食购销大集。发掘推介X特色饮食文化,推动粮食产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八)打造优势粮食品牌。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我县区域粮食品牌和产品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推介活动,提升我县粮食品牌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开展优势粮食品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做大做强粮食企业: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生产模式多元化的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事关粮食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和一个地方粮食生产安全大局。 一、机遇与挑战 1、粮食市场经济初具雏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粮食购销竞争日趋激烈,大粮食、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事粮食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日渐增多,对国有粮食企业形成激烈的冲击和竞争。近几年来,国有粮食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探索改变“收原粮、卖原粮”的一元经营方式为多元经营方式的新路子,积极与农民、粮食加工企业、科研单位联合,组成粮食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粮食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初显成效。 2、粮食生产规模化渐成趋势。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批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田地因缺乏劳力而撂荒的现象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一批种粮大户尝到规模经营的甜头,抢抓机遇,大胆承包闲置和抛荒田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为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 年,江西金农米业集团公司在上高参与农兴、农旺、农发等8 个种粮专业合作社的组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科技”的运作模式,取得良好的效益。今年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43 家,规模种植基地10 多万亩。 3、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到位。粮食部门已妥善地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历史包袱,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根据国家财政部门有关政策,已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认定和剥离的遗留问题,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解决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其次,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资产重组等形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向生产、加工两头发展,组建集粮食购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企业,为做大做强国有粮企奠定了基础。 二、对策与建议 1、推进现代粮食企业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行业由垄断性行业逐步向市场化、社会 化转变。与此同时,农业也正在朝着耕作机械化、种植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迄今,“公司+农户”的各类龙头 企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企业形式。国有粮食企业因有以政府政

XX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全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产业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十X五以来,我区粮食行业深化改革、稳中求进、成效显著,粮食宏观调控科学有力,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粮食库存保持历史较高水平,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向好,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粮食供求基本平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我区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X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X万吨以上。201X年粮食产量达到X万吨,其中:小麦X万吨,稻谷X万吨,玉米X万吨,马铃薯(折粮)及杂粮X万吨。全区年均粮食供给量X万吨(其中省外购入X万吨左右),粮食需求量X万吨(其中本区消费量X万吨,销往区外X万吨,出口X万吨),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2.粮食仓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共有粮食仓储企业X家共X个库点,总仓容X万吨,食用植物油总罐容X万吨。整合X个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组建了XX有限公司,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风险难控的体制弊端。在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区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稳健运行,累计盈利过亿元,职工收入大幅提高。 3.粮油储备规模和质检体系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原粮储备规模达到X万吨,可保

证我区总人口X个月的口粮供应;建立了区、市、县三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储备规模X万吨,可满足全区城镇人口X天口粮消费和全区总人口X个月的口油供应。坚持依法管粮,扎实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和粮食库存检查,强化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建成X个国家级粮油质检机构,粮食质检体系框架已经形成。 4.“粮安工程”推进扎实有效。自治区粮食局坚持把实施“粮安工程”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建立了XX“粮安工程”建设项目库,收录X个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粮油应急保障中心及网点建设、质检体系、产业化发展项目X个,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资X亿元,拉动社会投资X亿元。 5.科技兴粮项目稳定推进。从201X年开始,自治区粮食局每年利用X万元粮食流通产业化发展资金,助推粮食行业科技项目发展,拉动企业投资X亿元。一是实施稻谷、玉米品质提升工程。扶持粮食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建设稻谷低温烘干设施X 套、稻谷就仓(垛)干燥降水储粮设施X套;鼓励支持各类粮食企业建成了X套玉米、稻谷烘干设施,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稻谷整精米率低、高水分玉米出售难的问题,使我区稻谷整精米率连续X年比201X年大幅度提高,提升了我区稻谷和玉米品质,增加了农户种植效益和企业收益。二是重点扶持龙头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研发新产品,推进粮油产品(精)深加工。组织实施了留胚米、主食产品、马铃薯淀粉复合专用粉、杂粮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食用植物油精炼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效助推了我区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程,向农户配发科学储粮仓X万套,农户储粮损失率由X%降到X%左右,每年减少粮食损失X万公斤,相当于再造粮田X万亩。 (二)粮食加工业稳步发展。201X年,全区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X家,民营

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正式对外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年8个重点方面工作之一。 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总理强调,“施政之要贵在落实重在实干”。任务已经明确、分工已经明晰,对于全社会和相关部门来说,“贵在落实重在实干”是今年工作的指南和方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项重要工作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并明确要求要突出抓好3个方面: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不难看出,质量成为提升供给力和理顺供需关系的关键。一言以蔽之:要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当前,我国供给的矛盾不是量不够,而是质不足。近几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内需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与内需难堪局面恰好相反,我国消费者在境外疯狂扫货,说明我国消费者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

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低端产品,尤其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期待。而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应体系,没有及时跟上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消费结构。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升。只有优质的国内供给才能适应需求,而优质的供给来源于质量的提升。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应当降低质量提升成本,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结构调整,解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好”的问题,促进资源向高端产品流动,引导经济进入供给、就业、需求、创新互相促进、不断优化的良性循环,避免“供给老化”,可以利用税收手段引导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防范过剩恶化。通过降成本、升质量,实现供求双方共赢共享,让经济发展处于“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上。 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还应当发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提升。生产力是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又是检验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质量的关联度更为紧密,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减少资源消耗,加快品牌培育;另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科技投入力度,推动我国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结构种植不够合理 多年来,我县的农业结构虽然不断调整优化,但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从全县粮食、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果瓜类、果树种植的统计数据来看,果树和粮食面积仍偏大。 (二)区域布局分散 我县农业产业布局及农产品产出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的区域结构不平衡性增加了**农业总体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调整的难度,也使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无法实现整体均衡一致,只能依据各乡镇农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散性多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投入的规模化效应发挥。 (三)农业成本控制乏力 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农药化肥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物资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高投入、高消耗特征依然突出。 (四)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低,难以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五)科技支撑功能不强 **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农民文化普遍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低,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较快,但规模化经营效应不显著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长较快,截至2015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173家、家庭农场186家。从2016年1月1日到9月30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9家、家庭农场34家。但由于资金和经营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划片经营管理,规模化效应程度低。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结合**农业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基础和地域种养习惯,要合理优化布局结构、深化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粮经结合、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发展休闲农业 以**现有六美、向阳桃李等特色农业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 (三)发展高效精品农业 随着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精品农业,推动形成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四)发展品牌农业 引导企业进行品牌认知、品牌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龙头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形成以蔬菜、“三特”水果和食用菌为主的外销优质品牌。

(精品)2019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9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9年*)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粮食行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增效。我区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区先后出台《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意见》、《***粮油商标品牌总体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我区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我区投资***万元建设粮油质量监测站,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报省局备案后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质量监测站检验技术、检验手段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备国家标准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协助与支持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我区是江苏省第一批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做

好规划编制,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西北、东南两个交通要地,顺势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2家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累计投资***万元。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建立“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利益共同体,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形式,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从田间到仓库“低成本、不落地、规模化、高效率”的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以“**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小麦产业规模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粮食交易市场功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初步改变当前我区小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等现状,初步形成集生产研发、品质监测、品牌营销、现代物流、网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体化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我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12457343.html,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作者:孔祥智 来源:《前线》2016年第10期 [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努力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应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第一位、坚持农民为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农业改革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思路的深化。与1998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具体说来,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谁来改,二是改什么,三是怎样改。 谁来改 谁来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是拥有近2亿农户的农业大国,户均土地不足1公顷,且被分成4块左右,农户经营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这样兼业化的小农是很难承担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的。从供给角度看,超小规模农户的显著特点就是同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农产品供给的“蛛网”特征十分明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周期性出现,不仅农民收入很难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一直十分脆弱,既经受不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又经受不了较大的市场风险。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本质上就是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结果。尽管全国已经注册了15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平均每个合作社的成员数只有不足 70人,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对本地市场都产生不了影响,更谈不 上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单个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规模农户面临问题的集合。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比达33.3%,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但单个农场的规模依然偏小。事实上,前述农产品卖难现象,就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大问题亟须解决。第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农村改革也是从土地制度开始的。当前,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好农户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让农民精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承包了多少土地,这是实现《物权法》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2018年粮油贸易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粮油贸易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 5 二、行业市场状况 (6)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6) 2、行业主要企业 .................................................................................................... 7(1)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7) (2)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8) (3)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 (8) (4)重庆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8) (5)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6)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9) (7)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 3、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0)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9)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0) 20 1、有利因素 ..........................................................................................................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20) (2)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1) (3)粮食流通运行平稳,库存消化进度加快 (21) (4)粮食物流产业发展迅猛 (22) (5)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大量运用和粮食电子商务的兴起 (23) 2、不利因素 .......................................................................................................... 24(1)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库存、高进口、高成本现象持续 (24)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思路.pdf

一、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江苏地处全国粮食产销区过渡带,既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粮食主销区。2015年粮食总产量3560万吨,实现12连增。稻米和小麦产需平衡有余,玉米和大豆需从省外调剂,年购销贸易量3850万吨左右。粮油加工业总量保持全国第三,其中,食用植物油和粮机制造产量居全国之首,小麦粉和大米产量位列前茅。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以上企业363家,10亿元以上企业39家,20亿元以上企业17家,150亿元以上企业1家。物流建设初显成效。“十一五”以来,江苏积极发挥省财政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按照“两纵两横、四大枢纽、八大节点”(东沿海、西沿大运河、南沿长江、北沿陇海线)的规划建设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南通港、张家港港、靖江扬子江、中粮江阴、益海高港、中储粮镇江、南京龙潭港等粮食码头均达到5万吨级。京杭运河沿岸宿迁、宝应、扬州、无锡、苏州等物流项目建成,粮食水运中转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国北粮南下、西粮东出、外粮西进等物流枢纽。品牌影响初步显现。江苏全省先后有11个粮油企业获得“中国名牌”,117个粮油产品获得“江苏名牌”。射阳大米、阜宁大米、建湖大米、东海大米、横河大米等被国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牧羊粮机、正昌粮机、淮安大米、苏垦大米、苏三零面粉、五得利面粉、金龙鱼油脂、福临门油脂、家惠油脂、金太阳油脂、通威饲料、双胞胎饲料等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农科院、中粮无锡粮食科学设计院、江苏里下河农科院等拥有较强的粮食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自主研发的专利微波灭酶技术与混合精炼技术、低温结晶控制与分离技术集成生产高品质米糠油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江苏省粮食集团在整合形成苏粮米业公司后,利用其规模优势,综合利用米糠资源,建设米糠油等系列深加工项目,成效显著。泰州益海粮油公司共投资 5亿多元的稻米油加工项目、天然维生素E (VE甾醇脂项目)项目和酱油生产线,先后投产运行。 二、江苏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短板依然明显 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前几年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也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但一家一户农民种植规模小,生产资料成本不断提高,种粮收益一直难以提高。一些种粮大户因为土地流转成本高,种粮收益不佳,遇到灾害年份,出现小麦赤霉病、稻飞虱等情况,还出现种粮亏损。粮食企业烘干、清理、运输设备不足,为农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户丰产不丰收,种粮收益难以保障。一些地方私人兴建烘干房无序竞争,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技术保障落后,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粮食市场低迷,价格疲软,再加上国内外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出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等非正常现象,最低收购价难以为继,收益无法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损伤,为粮食产业发展埋下隐患。粮食产业政策有待完善。现行收储政策引导下,生产者更多地选择种植产量高的普通品种,优质品种种植积极性不高。在加工环节,地方支持粮油加工业的措施少且比较零散,扶持政策难以落到粮油加工企业。在税费、金融等政策扶持上,因缺少实施细则难以落地。目前,广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均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文件,江苏还没有出台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粮食产业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一头牵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的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受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购、销、存、加等业务环节,相互阻隔,相对封闭,运转不畅,成本较高,面临亟须转型的考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粮食供求缺口必将进一步扩大,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业务整合和产业融合重塑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分工体系,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粮食企业竞争力不强。近年来,受市场和政策诸多复杂因素影响,江苏粮食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建设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粮食品牌没有形成合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少,大多数品牌影响力仅限于本辖区内。全省粮油加工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含量少,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小型米厂和面粉厂大多亏损或微利经营,油脂企业虽体量较大,但由于价格落差巨大,经营也困难重重。粮油企业技术人才普遍匮乏,在产品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缺少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向纵深推进,国内外粮食市场加速融合,粮食市场走势更加复杂多变。大力发展江苏粮食产业经济,既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也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粮食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 三、国内外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吉林等省份的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对于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产业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方向。确立全产业链理念,实现种子选育、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连接,实行一体化集约式经营,既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也减少农民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走品种—品质—品牌之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道,发展产业园区集聚产业,能够汇集优质要素,节约土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能,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健全体制是粮食产业发展的保证。支持农业,保护农民,不是政府直接定价,不是一味追求高产,而是采取价格保护、抵押贷款、储备调节、休耕、补贴等多种措施并举,保持粮食市场供求大致平衡。充分利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建立良性生产调节机制,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粮食收储体制,是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保持市场健康运行、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打破所有制界限,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才能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打破条块分割,整合各部门检测资源,设立第三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是大势所趋。政策扶持是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粮食产业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唯有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再次“化危为机”。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我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提质量、促融合、可持续”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立足调结构,着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立足金昌实际和产业基础,精准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三方面入手,按照“突出发展高原夏菜和草食畜牧业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扶持发展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培育发展花卉、香草、苗木等新兴农业”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种植业方面,坚决压缩玉米、啤酒大麦等市场萎缩、价格低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围绕创建“永昌高原蔬菜”品牌,大力实施“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逐步扩大销路好、效益高、质量优、潜力大的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香草花卉种植面积,高原夏

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增加万亩;玉米制种面积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香草花卉种植面积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6%。在草食畜牧业方面,深入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推进永昌养羊强县和金川区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和牧草标准化生产,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达到203个,其中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4个,畜禽总饲养量达到万头(只),羊饲养量达到万只,牛万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20万亩,永昌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苜蓿生产基地。 (二)立足降成本,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内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水权转化机制进一步规范,金川区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试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方式。金川区宁远镇探索出“3331”产业分工(30%的农户经营设施种植业、30%的农户经营设施养殖业、30%的农户进城务工从事二三产业、10%的农户种植高标准节水农田)模式,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农业高效发展;双湾镇实行“以井定田、互换并地”与土地确权融合推进,有效破解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永昌县

2020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20年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9年*) 一、政策支持有力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 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 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 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 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 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 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 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 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级粮食物流产 业园。 (二)优质产品推介和品牌建设

为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高的发挥品牌引领作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我区先后组织粮食及农产品企业参加 “十五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武汉)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暨农产品品牌发布会”、“2019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关系,促进 粮食经贸合作,推广粮食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其中我区占*家,其中: **500强中第*名,上榜江苏企业中排名第2名,上榜企业第1名; **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00强中排名*名;江苏**有限公司500强中排 名*名。 (三)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情况 2018年全区粮油加工年总设计生产能力*吨,产业规模达*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销售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