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美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教学内容:

1. 美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a. 美术对情绪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b. 美术对认知的影响: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c. 美术对表达的影响: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内心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a. 欣赏名画:介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b. 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a. 情绪认知:教授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b. 情绪调节: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达到情绪的宣泄和调节。

c. 情绪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提高情绪表达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a. 自我认知: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b. 自我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点,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1. 欣赏与分析:通过展示名画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2. 创作实践: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思维和视野。

4.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名画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分析学生在作品分享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

4. 评估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的深度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

1. 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图片和介绍资料。

2. 不同类型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板或数字化展示平台。

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

2. 邀请专业美术家或心理学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探讨美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并获得认可和鼓励。以上教案旨在通过美术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小学心理健康绘画活动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绘画活动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心理健康绘画活动教案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 通过绘画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2. 了解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帮助学生表达和释放情感。 教学准备: 1. 找一些简单、容易操作的绘画材料(纸张、彩铅、水彩颜料等)。 2. 准备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图片或主题,例如快乐、自信、友谊等。 3. 准备一些绘画技巧的示范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心理健康绘画活动。解释艺术对于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 2.展示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绘画作品或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 象力。 讲解绘画基本技巧: 1. 简要介绍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一些基本绘画技巧,例如色彩运用、线条描绘和阴影处理等。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活动: 1. 提供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供学生选择,例如“我最开心的时刻”、“我自信的样子”等。 2. 鼓励学生在绘画前以及绘画过程中思考相关主题,激发他们的情 感表达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例如水彩、铅笔素描 或指挥画等。 分享和讨论: 1. 邀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并向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灵 感和心得体会。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对作品的感受,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和表达能力。 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余时间进行绘画活动,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绘画作品用作情感释放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 心理压力和困难。 教案评估: 1. 观察学生在绘画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2. 评估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反馈,评估他们在情感表达和创造力方面 的发展。 教案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艺术博物馆,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 3.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良好 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美术心理教育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美术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教学内容: 1. 美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a. 美术对情绪的影响:通过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b. 美术对认知的影响: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c. 美术对表达的影响: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内心感受。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a. 欣赏名画:介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b. 创作美术作品: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a. 情绪认知:教授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b. 情绪调节:通过美术创作,引导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达到情绪的宣泄和调节。

c. 情绪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提高情绪表达的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a. 自我认知: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 b. 自我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点,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1. 欣赏与分析:通过展示名画和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意义。 2. 创作实践: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展思维和视野。 4. 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名画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分析学生在作品分享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 4. 评估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的深度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

美术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美术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 一、引言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中,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教案将提供一些实用的策略和方法,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掌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情绪调控和艺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情绪理解: -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情感认知能力;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 2. 通过美术创作促进情绪调控能力: - 引导学生利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情绪; - 培养学生处理负面情绪的能力,提升情绪调控水平。

3. 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主题的结合: -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如自我认同、自尊心等; - 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探索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策略 1.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 利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艺术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设计富有情感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情绪的表达和调控。 2. 鼓励自主研究和思考: - 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表达独特的观点和情感。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 对学生的创作和表达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 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情感及其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 3. 分析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参考资源 1. 《情绪智力与艺术教育》(杜娟著) 2. 《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证研究》(王丽娜著) 以上是关于美术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教师们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学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设计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教授美术知识与技巧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设计思路。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艺术元素来传达情绪的变化。同时,针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孤独等,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其次,在美术作品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美术作品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提高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尊心。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情绪调节和缓解压力的能力。通过开展一些放松和心理调节的美术活动,如画风景、参观艺术展览等,

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美术作品中的创作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冥想和专注的状态,通过观察和细致描绘,使学生能够专注于当下的活动,体验艺术创造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小组活动,学生们可以相互合作、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美术创作项目,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在美术创作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包容心,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自尊心、情绪调节、压力缓解、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各类美术活动、创作项目和评价方式等手段来实现这一设计目标。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况变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这样的设计思路既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全面发展,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渗透心理健康的美术教案

渗透心理健康的美术教案 引言 本教案旨在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能够帮助学生释放情绪,培 养自信,增强情商等。本教案将介绍一系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美术 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活动一:情绪绘画 目标 通过绘画表达情绪,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和表达。 活动描述 学生将被要求在纸上绘制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鼓励学生尽可 能用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情绪。完成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 品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来分享和理解彼此的情绪。 教学要点 -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引导学生用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情绪,鼓励创造性表达。

活动二:情绪日记 目标 通过记录情绪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整和管理情绪。 活动描述 学生将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他们可以用文字、图片或绘画来记录,以及描述导致情绪变化的事件。每周,学生可以把他们记录的情绪与老师和同学分享,通过讨论来寻找情绪管理的方法。 教学要点 -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导致情绪变化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活动三:心理映像绘画 目标 通过绘画创造一个平静、安全、愉快的心理空间,帮助学生放松心情。

活动描述 学生将被要求想象一个自己觉得安心的场景,然后用绘画的方 式将这个场景表达出来。学生可以使用各种颜色和元素来构建他们 心中的理想场景。完成后,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说明他们为 什么选择了这个场景。 教学要点 - 鼓励学生用绘画创造一个安心的场景,促进情感释放和内心 平静。 -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选择这个场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分享他 们的感受。 结论 通过以上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将有机会表达情绪、了解自己、找到情绪管理的方法,并创造一个内心平静的空间。这些活动将有 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情商和自信心。 >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为教案示例,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学生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心理健康课教案美术

心理健康课教案美术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美术课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美术课来促进心理健康。 2.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2. 探讨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如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来表达情感、释放压力。 3.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与 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 2. 知识讲解:介绍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 理解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 创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让学 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情绪。 4. 展示交流: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交流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心理健康,并通过美术形式进行表达和宣泄。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2. 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到班级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获得认可。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美 术课程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美术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美术 教案标题:培养幼儿园心理健康的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并认识不同情绪状态,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教学内容: 1. 情绪认知:教授幼儿不同情绪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并引导幼儿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 色彩与情感: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和物品,让幼儿感受和讨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情感。 3. 创意绘画: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创作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活动: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此刻的情感。 2. 情绪认知活动: a. 展示不同情绪的图片,帮助幼儿辨认并描述其中的情感。 b. 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分组,每组扮演不同的情绪角色,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感。 3. 色彩与情感: a. 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或物品,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颜色所代表的情感。

b. 分发彩色纸和颜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4. 创意绘画: a. 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物或生活中的事物,并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线条表达对这些事物的情感。 b. 提供各种绘画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5. 总结活动:让每个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评估: 1. 观察幼儿在情绪认知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准确性。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画作时是否能够用颜色和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 3. 评估幼儿在分享作品时是否能够清晰地描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延伸: 1.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例如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 2. 组织美术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家长参观。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名画,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1. 不同情绪的图片 2. 彩色纸和颜料 3. 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4. 音乐播放器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我心中的太阳美术教案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我心中的太阳美术教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而教育从业者也开始意识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逐渐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教育既是一种学科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艺术家们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绘画、雕塑等工具表达出来,这也许是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在美术课中,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形象、情感的引导,激发他们的生活情感体验、思考和表达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我心目中的美术教案——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我心中的太阳”美术教案。 1.树立美好心灵 “我心中的太阳”美术教案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通过绘画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内在美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找到自己一些积极、美好的经历。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出这些美好的经历。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脑海中重温这些美好的经

历,感受到内心的愉悦。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在心灵上如同一道明亮的阳光,照耀自己的心灵,并且树立一个美好的心灵。 2.关注心灵的需求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只是一位引导者,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和去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需求,并且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比如,当有学生在画画的时候遇到难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教师应该及时帮助他们,启发他们的思维,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当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情绪低落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 3.创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心理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信任。事实上,美术课不仅是一个艺术创作的空间,更是学生心理成长的空间。因此,教师需要从心理角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在学生创作时,要保护好学生的私人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相信“我心中的太阳”美术教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的自信和价值感。教师在实施这个教案的时候,也需要充分的倾听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帮助他们更加快乐、自信地成长。

绘画心理课系列教案

绘画心理课系列教案 教案标题:绘画心理课系列教案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 通过绘画,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教案一:绘画基础技巧训练 教学目标: 1. 学习绘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使用方法。 2. 掌握绘画中的线条、形状、颜色等基本要素。 3. 学习基本的素描技法和色彩运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绘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如铅笔、颜料、画笔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练习,如直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线条感觉。 4. 引导:通过示范,教授学生基本的素描技法,如明暗对比、透视等,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指导:教授学生基本的色彩运用知识,如色彩搭配、色彩层次等,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6.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案二:绘画创作与表达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观察一幅充满情感和表达力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思考绘画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2. 激发创造力: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主题或情境,如家乡的美景、童年的回忆等,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3. 绘画实践: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讲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5.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案三:名画赏析与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学生对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认知。

心理教案美术

心理教案美术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的心理教案美术课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和思想。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自我认知,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 创造力培养: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 2.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培养情感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3. 观察力培养:通过绘画实践和观察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 展示一幅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情感表达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介绍创造力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创造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艺术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3. 绘画实践(30分钟) - 提供不同主题的绘画素材,例如自然风景、人物形象等。 -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想法。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铅笔、水彩、油画等。 4. 分享与讨论(10分钟)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初衷和表达的情感。 -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促进互动和学习。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 -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创造力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资源: - 艺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 绘画素材和工具(铅笔、水彩、画笔等) - 课堂展示板或投影仪 评估方法: - 观察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 1. 组织艺术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分享。 2.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老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提供更多的艺术指导 和启发。 3.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评论和批评,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在美术课上得到全面的心理教育,培养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观察力。这将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情感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级美术心理渗透教案

三年级美术心理渗透教案 一、营造良好氛围,调整学生情绪 在课堂上学生能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就能产生怎么样的学习状态。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营造出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带上任何的学习压力,无拘无束地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画小兔子时,在观察基础上,先教学生画出一只正面的小兔子,然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启发学生:背面的小兔子怎么画?胖兔子怎么画?瘦兔子怎么画?高兔子呢?矮兔子呢?小兔子的一家怎么画?小兔子学校怎么画?小兔子的村庄怎么画?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的转换,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轻松松地完成美术创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采用多元评价,凸显个性心理 评价儿童画优劣的标准应建立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认识基础上,每个儿童都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评价时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采取多元性的评价。在色彩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儿童作画选用的色彩越鲜艳越好。其实色彩折射的往往是儿童的性格和兴趣。有的儿童喜欢简单、朴素的色彩;有的则对浓烈的色彩感兴趣;有的喜欢用抽象的方式来表现;而有的则注重写实的方法。这都不会影响他们

在作画时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应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将自己的情感跃然纸上,使得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得以充分发挥。 三、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在儿童绘画过程中,不管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所画的画多么简单,只要是认真地在做,并能取得微小的进展,都应予鼓励,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泼冷水。由于低中年级学生进取心盛,自尊心强,受到表扬马上兴高采烈,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因此,针对儿童的绘画作品中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是在儿童绘画过程中,还是儿童绘画结束后,对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少批评,利用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 四、利用集体活动,促进快乐成长 有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校不爱学习,上课不遵守纪律,是一个让每个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学生。可是她十分喜欢上美术课,她在画画时非常认真,很投入。虽然画得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看得出来,她是在用心地画,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针对这种现象,我主动让她当美术小组长,并让她同其他学生一起负责出黑板报的任务,组织并辅导她参加一些美术竞赛活动,逐渐帮助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增强了这名学生与其他学生交往、协作的机会,培养了她的群体意识。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

美术心理渗透教案案例

美术课《小蜗牛慢慢爬》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基本形态特征,能运用画,卷,折等方法制作一只小蜗牛。 2、初步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养成浅显的设计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事物的美,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掌握蜗牛的基本造型,能用画、卷等方法制作蜗牛,并在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 三、教学难点:探究蜗牛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卡纸、剪刀、彩笔、胶水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美国一部动画电影《极速蜗牛》看过吗?上课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电影中的精彩片段。(视频播放蜗牛小短片)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电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接触蜗牛,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2、揭示课题: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看来都被小蜗牛turbo吸引住了,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怀抱着“超高速”梦想的小蜗牛。 (二)、认识蜗牛 1、初步观察蜗牛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观察吗?善于观察的孩子眼睛最美了。Turbo在获得非凡能力之前,只是一只普通的小蜗牛,爬得很慢。 (出示蜗牛图片) 2、板书:小蜗牛慢慢爬 师:这种小蜗牛,你通常在什么地方见到呢? 生:草丛、树叶上…… 师:你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再瞧瞧蜗牛身上都有哪些部位呢? 生:外壳、触角…… 师: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老师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蜗牛的结构图。(出示蜗牛结构图) 师: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没有骨头。它的背上有个重重的外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你一碰它,就会往回缩。较长的一对触角顶端长着蜗牛的眼睛。谁知道蜗牛的小嘴巴在哪儿? 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班的同学可真爱动脑筋!你们瞧,小触角往下一点有个小洞,原来蜗牛的嘴巴藏在那里。真有趣啊!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这一环节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通过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基本形态特征。】

高中心理与健康《随心而画——团体绘画体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随心而画 ——团体绘画体验【主题背景】 愉快、广泛和深刻的心理交往有助于个性发展与健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与别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就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沟通是第一步。本节课利用团体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无语言交流的情况下,通过绘画去觉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觉察自己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模式,以便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沟通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验到团体绘画的魅力; 2、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到团体成员间的合作,彼此之间的了解和默契程度; 3、引导学生觉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模式。【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觉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觉察自己在人际互动中的行为模式。 【活动方法】绘画,活动体验,小组交流 【活动准备】分组,“六格画”活动用纸,彩笔,实物投影,教案,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指导语:我们这节课是一堂团体绘画体验课,主题为“随心而画”; 就是在团体合作的情况下,我们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自由的绘画。既然是 团体绘画,我们自然就会有一些团体的规则和要求,下面我们来认真了 解一下这些规则是什么: 二、团体绘画 团体绘画规则: 1、成员之间无任何的交流(包括语言、手势、动作)。 2、六格画,从第一格开始每人轮流作画,选择任意自己喜欢的颜色,一次只能画一笔(注:不能画任何的折)。 3、如果你觉得在正进行中的格内无法继续作画,那么你可以在另一 格内起笔作画,任何人都可以这样做。

4、在下一格里起笔作画后,前面的格不可以再画。 5、可以选择放弃不画。(请体验你放弃时当下的内心感受) 6、绘画时间8 分钟,提前结束请举手示意。 指导语:请同学们严格按照规则进行绘画,如有违规现象,其他团体成员有权不让其继续绘画。 三、组内分享 指导语:绘画时间结束,大家肯定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吧,下面我们就先在组内进行分享,我们可以着重分享以下几个方面: 1、将绘画过程中憋在心里的话讲出来; 2、关注:本组作品的形成过程,最终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场景; 3、作品的内容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有无主题?形成这样作品的原因是什么? 4、分享绘画过程中的内心感受。 用心体验: ⑴ 当他人破坏掉你想画的内容时,你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教案(曼陀罗绘画)

教案:彩绘曼陀罗 活动理念:曼陀罗绘画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技术,是一种最为有效而简单的心理调适方式。这种模式在满足绘画者安全感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在绘制中通过表达性的方式让内心中的对立面整合并重新建立秩序和平衡。我们将这种绘画形式灵活地应用到学校心理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疏导情绪、探索自我等。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对曼陀罗绘画这种心理调适方式有所了解; 技能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曼陀罗绘画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认识自我的目的;学会使用曼陀罗绘画这种心理调试方式;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压力的、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曼陀罗绘画中释放压力、疏导情绪,并且学会这种心理调试的方式难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应用到生活当中,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绘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曼陀罗 1.介绍曼陀罗花,让大家观察曼陀罗花,说一说自己的情绪感受及这种花的特点等 2.介绍曼陀罗绘画的来历 在20世界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把用于宗教修炼的曼陀罗绘画应用于自我治疗并获得成功,于是,荣格也让患者尝试绘制曼陀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经过荣格和心理分析师的推广,曼陀罗绘画逐渐成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不少心理咨询师使用曼陀罗绘画技术进行心理治疗,也有不少心理学爱好者试图用曼陀罗绘画来调节心情。 曼陀罗被心理学家荣格联想为自我及整体个性的核心,发现个体绘画曼陀罗,具有暗示其潜能和独特性的力量,并将其转化发展成艺术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3.介绍曼陀罗绘画的种类 曼陀罗绘画主要分为非结构式曼陀罗和结构式曼陀罗两种形式。

中班艺术教案《画自己》(精选10篇)

中班艺术教案《画自己》 中班艺术教案《画自己》(精选1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中班艺术教案《画自己》篇1 【活动目标】 1.能画出自己的主要特征。 2.通过画自己提高自信心。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近期照片一张,图画纸、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我介绍 1.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脸蛋,脸蛋上有什么?(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除了脸蛋还有什么?(躯干、四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每个人长得一样吗?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照片看看,自己长得什么样,你喜欢做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引导幼儿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介绍照片中的自己,说说自己的形象特征。 3.请个别幼儿自我介绍。 (二)引题与示范 1.引导语: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欢做的事情,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把自己最好最喜欢的样子画出来,在画之前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2.教师边说边示范画一张自画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可爱的脸蛋,脸蛋上有圆圆的头)。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先构思,再动笔作画,突出自己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特长爱好。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不同的画画材料请小朋友自己画,在画之前要先想好怎样画,画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再动笔。) 2.幼儿分组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 1.组织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与交流。 2.小结:每个小朋友都画的不错,都把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现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棒的一面,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二、活动评析 这个活动从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定位,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 无论是从教学活动的设计还是从教学具的准备上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有自 己的想法和思路,为这个活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能认真分析教材,制定了适宜的情感目标“通过画自己提高自信心” 中班孩子个性开始凸显,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本次活动通过画自己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教学环节清晰 活动有四个环节:一是导入活动“幼儿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观察交流,二是引题与示范,三是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四是展示与分享,整个活动环节清楚。 针对活动情况,有几点建议进行探讨分析: 1.导入要切入重点,直接明了。 引入部分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这对幼儿在绘画中能大胆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很重要。中班幼儿特别是上学期的幼儿观察能力比较弱,作为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观察方法,帮助幼儿学会细致地观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这就需要在教师一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