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农历节日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过年,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节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每户人家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俗称团圆饭。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也说送穷,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财神,财神又称五路神,迎来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江浙一带开始通宵划龙舟。

元宵节: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春龙节:二月初二

又称龙抬头、青龙节。南方主要以划龙舟的方式

庆祝,过了这个节,整个过年才真正结束。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与清明节有重合之处。

清明节:四月初五、初六

为了祭奠自己已经往生的亲人,要上坟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点,饼等。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为纪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间有赛龙舟,煮食鸡蛋的风俗。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立夏节:五月初六

农历上称此日是农耕祈雨的日子,民间有谚语:“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主食有吃蚕豆,煮食茶叶蛋。

天贶节:六月初六

这天,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夏的风俗,如属新婚,要在娘家过一个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时,必须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

翻经节:六月初六

佛教节日,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七夕节:七月初七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古时众多待嫁女子在今天与情郎相会,祈求姻缘美满。

另外,古时读书人要在此日拜祭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元节:七月十五

道教中称为祭鬼,此外有上元节,即元宵。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

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地藏节:七月三十

该节源自佛教。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一直要经历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菩萨才出世,到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在这一段黑暗的时代,什么人代替佛教化众生呢?是地藏菩萨(见地藏经嘱累人天品)。所以,他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萨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样。阎浮提的众生,与地藏菩萨有很大很深的因缘。佛陀世尊赞叹菩萨有大因缘的,只赞叹两位,一位是地藏王菩萨,一位是观世音菩萨。

中秋节:八月十五

该节是我国众多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有团圆、团聚之意,民间有吃月饼,赏灯习俗。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主食:重阳糕、重阳酒、登高山、插茱萸等。各地还有其他的风俗。

祭祖节:十月初一

又称“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们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

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主食:北方有腊八粥、腊八蒜,南方开始制作腊肉,腊味食品,到小年时熏制

冬节:十二月廿一、廿二

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小年:十二月廿三

俗称祭灶王,农村要在灶台上摆好甘蔗、甜品、芝麻糕灯甜食,供奉灶王上天,祈求来年风调雨

顺,家宅平安。

除夕:大年三十

这个日子许多人都从路上或他乡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清明节】时间:农历三月初八(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赏月。 【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

中国的节日大全 传统节日

中国的节日大全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又称民俗节日、公众日子,是古代一种民间节日,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人民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次,而庆祝活动则是以庆祝丰收为目的的民间活动。为了纪念重大活动,以祈福来驱邪。从而达到了一种社会活动的高潮。这一天通常都是由祭天活动和庆祝活动组成。节日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祭祀节日、庆祝节日和纪念节日。其中一些节日与重要的节日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节日#(中国)农历节日】传统节日时间:元旦(农历):春节(农历)10月1日-5日(农历);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公历5月21日):端午又称“端阳节”“小年节”“七夕”“中秋”;端午节(端午):端午节有吃粽子等风俗;中秋节:又称上八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初八八日中秋节(俗称上元节);重阳节(又叫阴佳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重阳节(公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端阳节):中秋节(农历9月15日)是传统佳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午11点“(公历)北京时间上午10点“”;初四为中午11点“午时三为午时”;中午12点“午时三为午时“”下午14时30分“(即:农历五月初五午时为下午2点钟)。“二十四”(阴历)这天是公历9月23日凌晨1点钟。农历八月初三是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就是我们过的传统节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呢! 一、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农历元旦 元旦是古代帝王过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天子要到各地去巡视,向人民和军队发布新年“元旦”命令,开始辞旧迎新的一年。元旦又称“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一般在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又叫“元正”“春节”或“元夕”,春节前数日。正月初一称为“元”一开头就开始放假。元初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旦”指农历腊月第一个星期日。农历正月初一日和正月初九。元日也叫春节、元夕、元夕等,指农历1月1日为元旦。元旦俗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象征着一年中岁首,且象征着吉祥、幸福等美好愿望。 1、元旦在古代是帝王的节日,历代帝王都要在这一天巡视全国各地,发布新年“诏令”,以示庆贺和重视,并向人民发布新年的命令,开始辞旧迎新的一年。 元旦的早晨,家家起床,走出家门,相互拜年。民间有“元旦走百病”之说,即“元旦出门走百病,以祈福来年少病”。民间也有“元旦拜年”的习俗。元旦在古代是帝王的节日,历代帝王都要在这一天巡视全国各地,发布新年“诏令”,以示庆贺和重视,并向人民发布新年的命令,开始辞旧迎新的一年。 2、从汉唐时期开始,元旦就是帝王过的节日。 元旦时,皇帝要巡幸藩镇。每巡幸一次,各节令就奏事一次,称为“巡幸藩镇”;各节令又奏事二次,称为“巡幸诸镇”;最后再奏事三次,称为“巡幸诸镇”。在各藩镇巡幸期间,有向中央的皇帝奏事一次,称为“巡幸上所”。唐代始有“巡幸之初”的说法。 3、新年除了庆祝传统节日外,我国还很重视春节,春节的风俗非常之多。 如过春节,俗称“过小年”,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福字等,也叫“贴年””。除夕夜,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也叫“门神”,据说可辟邪禳灾,祈求幸福美满。除夕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主要习俗有守岁、祭灶、迎财神、贴门神、舞龙舞狮。我国的春节大约始于周代,至汉代发展成为全国性传统节日“春节”。此后传统节日形式逐渐丰富起来。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节习俗历经兴衰更迭,发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百态民俗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模式,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愿望的真实写照。 二、传统节日 春节(公历):元旦: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大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也最有意义之时。春节除了祭祖、拜师等传统习俗外,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纪念

中国农历节日表

中国农历节日表 中国农历是中国传统的日历系统,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时间参照。 农历中除了正月初一(春节)外,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下面是 中国农历中一些主要节日的介绍: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民 庆祝新年的开始,也是人们团聚、祭祖、互赠礼物、观赏烟花爆竹的 时刻。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称为灯节。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观看龙舞狮舞等活动,庆祝春节的结束。 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或五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是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时候。此时天气逐渐转暖,是人们外出游玩的 好时机。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为纪念 古代贤士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驱邪 避病,祈求平安。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是中国的 情人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向天上的织女和牛郎祈愿幸福美满。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为月饼节。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 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同时也是亲友团聚的时刻。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登高寻幽,祈求吉祥、祈求长寿。 除了上述节日外,中国农历中还有许多其他传统节日,如寒食节、冬至节等。这些节日都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习俗、食品文化还是庆祝方式,这些农历节日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精神纽带。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节日,人们坚守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总结 中国农历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这些节日不仅贯穿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在享受这些传统节日的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让这些节日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继续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中国农历传统节日表

中国农历传统节日表 春节 春节,又称为农历年,是中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在中国,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人们通常会返回家乡与家人共度新年。除了家庭聚会,春节期间还有很多传统习俗,例如贴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元宵节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标志着新春佳节的结束。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灯会,品尝元宵(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甜食),并且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扫墓祭拜,同时还会打扫墓地,添置祭品,并且扫墓后会进行踏青的活动。 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被传统上认为是保护人们不受瘟疫和恶灵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一种由糯米和馅料包裹而成的传统食物),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中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人们团聚的时刻,也是庆祝丰收的日子。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户外放置月饼、赏月,享受团聚的喜悦。 重阳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以祝福身体健康长寿。同时,人们还会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等符号以避邪驱瘟。 除夕夜 除夕夜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打扫房屋、贴窗花、做年夜饭等。午夜钟声响起时,人们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结语 中国农历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习俗。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庆祝新年、祭祀祖先、团聚的机会,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传承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家庭的感恩之情。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会怀念和庆祝这些传统节日。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名称和日期.doc

春节夏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不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不放假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放假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放假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吃元宵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老年节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不放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除夕岁末,守岁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开斋节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不放假

中国全年节日表

中国全年节日表 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庆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庆祝,包括除夕、初一、元宵节等多个节日。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祖先、贴春联、放鞭炮、舞龙灯等一系列传统习俗,以庆祝新年到来。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灯节或小年,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观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节也被看作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很多地方还会举办精彩的灯会表演。 三、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并进行祭拜、植树、踏青等活动。清明节也是缅怀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时刻。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等,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也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又称月夕或团圆节。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以庆祝丰收和家庭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六、国庆节(10月1日) 国庆节是中国的国家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纪念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升国旗、游行、烟花等。 七、劳动节(5月1日) 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为了纪念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权益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放假休息,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和娱乐活动。 八、妇女节(3月8日) 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也是一种社会关注和尊重妇女的方式。人们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和表彰,来弘扬妇女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九、教师节(9月10日) 教师节是为了感谢教育界的辛勤付出而设立的节日。这一天,学生们会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许多学校也会举行庆祝活动,如表演和颁奖等。 十、元旦节(1月1日)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其月历系统是由十二个月份组成的,并且 每个月份都有其独特的节日和纪念日。这些节日和纪念日在中国文化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 和纪念之情。本文将逐个介绍中国农历十二个月的节日和纪念日。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月份,即中国人 所熟知的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 活动,如放鞭炮、贴窗花和舞龙舞狮等。此外,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汤圆和观赏灯笼。 二月的节日有龙抬头和寒食节。龙抬头是中国汉族民间习俗,在这 一天人们会祈求龙的保佑,以期带来好运。寒食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 人屈原的节日,人们会前往山野郊外野餐,并且禁止生火,以示悼念。 三月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月份。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坟上香、献花和清理墓地。此外,三月二十三是中国传 统的传花节,人们会赏花、玩耍和相互赠送花束。 四月的节日有寒食节和和诞辰纪念。寒食节在此不再赘述,而诞辰 纪念是指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生日。人们会举行各种纪 念活动,如祭祀和传统的古代礼仪表演。 五月是端午节的月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以祈求驱邪和平安。

六月的主要节日是端午节的延续,即端午节之后的端午节假期。人 们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旅游和休闲活动,享受夏季的乐趣。 七月是中国传统的鬼节月份,主要有中元节和七夕节。中元节是祭 祀鬼神和祖先的日子,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七夕节则是中国 的情人节,人们会向心爱的人表达爱意,并且在晚上仰望牵牛星和织 女星。 八月的节日是中秋节,也是中国第二大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为了 庆祝丰收和团圆而设立的,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和赋诗。此外,八月 十五还有传统的月饼比赛和舞狮表演。 九月没有特殊的节日和纪念日。 十月的节日有重阳节和寒衣节。重阳节是为了祈求长寿和庆祝农历 九月九的日子,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寒衣节是为 了迎接寒冷的季节而设立的,人们会开始穿上冬装。 十一月的主要节日是农历十一月初一的万圣节。万圣节起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人们会化妆扮鬼、挂灯笼和进行糖果交换。 十二月的节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丰收 和消灾而设立的,人们会喝腊八粥、炖排骨和吃腊八糕。 通过对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 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这些节日和纪念日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祈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农历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过年,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节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每户人家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俗称团圆饭。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也说送穷,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财神,财神又称五路神,迎来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江浙一带开始通宵划龙舟。 元宵节: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春龙节:二月初二 又称龙抬头、青龙节。南方主要以划龙舟的方式 庆祝,过了这个节,整个过年才真正结束。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与清明节有重合之处。 清明节:四月初五、初六 为了祭奠自己已经往生的亲人,要上坟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点,饼等。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为纪念一位先人-屈原,民间有赛龙舟,煮食鸡蛋的风俗。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 端”。 立夏节:五月初六 农历上称此日是农耕祈雨的日子,民间有谚语:“立夏不下,旱

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主食有吃蚕豆,煮食茶叶蛋。 天贶节:六月初六 这天,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夏的风俗,如属新婚,要在娘家过一个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时,必须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 翻经节:六月初六 佛教节日,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七夕节:七月初七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古时众多待嫁女子在今天与情郎相会,祈求姻缘美满。 另外,古时读书人要在此日拜祭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也魁星或魁首。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的奎星,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元节:七月十五 道教中称为祭鬼,此外有上元节,即元宵。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传统节日更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你知道中国农历十二个月分别有哪些节日和纪念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农历十二个月节日和纪念日相关节日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历十二个月的节日和纪念日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节,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农历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过年,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节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每户人家都要包饺子,吃年夜饭,俗称团圆饭。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此日前的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也说送穷,祭路神;在南方,此日主要祭祀财神,财神又称五路神,迎来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江浙一带开始通宵划龙舟。 元宵节: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春龙节:二月初二 又称龙抬头、青龙节。南方主要以划龙舟的方式庆祝,过了这个节,整个过年才真正结束。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与清明节有重合之处。 清明节:四月初五、初六

为了祭奠自己已经往生的亲人,要上坟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点,饼等。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为纪念一位先人 -屈原,民间有赛龙舟,煮食鸡蛋的风俗。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 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立夏节:五月初六 农历上称此日是农耕祈雨的日子,民间有谚语:“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主食有吃蚕豆,煮食茶叶蛋。

天贶节:六月初六 这天,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夏的风俗,如属新婚,要在娘家过一个月,七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时,必须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 翻经节:六月初六 佛教节日,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七夕节:七月初七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古时众多待嫁女子在今天与情郎相会,祈求姻缘美满。 另外,古时读书人要在此日拜祭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

中国农历节日

中国阴历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到十五 即过年,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向来到正月十五的节日。大大年夜和正月初一为热潮,每户人家都要包饺子,吃大年夜饭,俗称团聚饭。 破五:正月初五 在北方,这日前的诸多禁忌过这日皆可破,也说送穷,祭路神;在南方,这日主要祭祀财神,财神又称五路神,迎来东西南北中五路之财,江浙一带开始彻夜划龙舟。元宵节:正月十五 主食元宵,南方多称汤圆。 春龙节:二月初二 又称龙仰头、青龙节。南方主要以划龙舟的方式庆贺,过了这个节,整个过年才真实结束。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寒食即禁火,只好吃冷或早先煮好的食品。寒食节风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与清明节有重合之处。 清明节:四月初五、初六 为了祭祀自己已经往生的亲人,要上坟祭拜。主食清明菜做的糕点,饼等。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为纪念一位先人 -屈原,民间有赛龙舟,煮食鸡蛋的民俗。端午节是整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正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立夏节:五月初六

阴历上称这日是农耕祈雨的日子,民间有谚语:“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悬起”。立夏主食有吃蚕豆,煮食茶叶蛋。 天贶节:六月初六 这日,还有接女儿回娘家歇夏的民俗,如属新婚,要在娘家过一个月,七 巧(七月初七)回婆家时,一定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 翻经节:六月初六 佛教节日,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全部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 来晒干了,刚刚保留下来。所以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天翻检曝晒。七夕节: 七月初七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古时众多待嫁女子在今日与情郎相会,乞求姻缘美 满。 此外,古时念书人要在这日拜祭魁星,乞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 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 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由于魁星主掌考运的缘由。 盂兰盆节:七月十五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先人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 盆经》以修孝敬励佛弟子的旨意,符合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民间广泛流传目连挽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弘大。其母堕落饿鬼 道中,食品进口,即化为烈焰,饥苦过分。目连没法挽救母厄,于是讨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元节:七月十五 道教中称为祭鬼,别的有上元节,即元宵。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 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以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当张灯, 为鬼庆贺节日。可是,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同样。 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奇昏黑,令人想到传说中的幽 冥地狱,鬼魂就在那边沦落。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 望有所帮助! 1、春节 “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 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 “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 “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代流传,提醒人们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一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至今,一些上年纪市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5、正月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正月的晦日受到先民格外的重视,被当做一个节日来过,称为“正 月晦”。唐代,正月晦日还曾与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并称“三令节”,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三令节时, 士女泛舟游乐,在水滨举行盛大饮宴,皇帝也赏赐群臣、与百官同乐。 6、中和节 “中和节”又称“龙抬头、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日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制定的,本来在二月初一,后将土地神生日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不动针线,是为了避免伤龙眼。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