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水化学高级氧化读书报告

高等水化学高级氧化读书报告

高等水化学高级氧化读书报告
高等水化学高级氧化读书报告

高等水化学高级氧化专题读书报告本学期高级氧化专题的图书我主要阅读学习了两本,一本是刘玥等编著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及工程应用》,这本书的内容较为基础,详细地介绍了高级氧化工艺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第二本是白敏菂等编著的《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这本书介绍原理方法较少,重点在于高级氧化最新的实验技术,以及在环保部分的应用,由于这本书范围较广,我只选取了几章和水处理有关的章节进行阅读和思考,读书内容如下。

阅读书目:《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及工程应用》

作者:刘玥,彭赵旭,闫怡新,高爱华

出版单位: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主要内容:

第一章高级技术氧化

本章作者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反应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章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第一章主要内容思维导图

高级氧化技术的特点在于以羟基自由基为氧化剂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最终生成CO2和H2O。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非常强,常见水处理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

位见下表。由图表可见,氧化性最强的三种氧化剂为F2 >·OH > O3,氧气的氧化能力最弱。

表1 水处理常见氧化剂标准电极电位

氧化剂标准电极电位Eθ/ V

F2 3.06

·OH 2.80

O3酸性 2.07 碱性 1.24

H2O2酸性 1.78 碱性0.85

ClO2 1.71

MnO4-酸性 1.68 碱性0.58

Cl2酸性 1.36 碱性0.90

O2酸性 1.23 碱性0.40

高级氧化技术反应机制的一般特征是有机物与高级氧化技术体系中产生的·OH反应生成有机自由基;当有氧气存在时,有机自由基与氧气反应生成有机过氧自由基;有机过氧自由基相互反应产生有机过氧化物或暂态的四氧化物,四氧化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分解。羟基自由基的直接反应有三个基本的反应途径,即羟基加成、羟基夺氢和羟基自由基的电子转移,见下图。

对羟基自由基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水的pH和自由基清除剂。因为羟基自由基是一种光谱氧化剂,能够无选择性的和水中的任何杂质反应,所以当水中的杂质浓度很大时,会和目标污染物抢夺·OH。而pH会影响水中的CO32-和HCO3-,使其被氧化,而消耗了部分·OH。

第二章臭氧氧化

本章作者主要介绍了臭氧的特性、臭氧反应的作用机制、O3制备方法、反应影响因素以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本章思维导图见图2。

臭氧具有优异的消毒能力,能够处理水中的色、嗅以及水中的铁锰以及氰化物、硫化物、和亚硝酸盐等,且消毒副产物也较少;缺点是臭氧不稳定,且无持续消毒能力,且费用较高。臭氧和有机物作用有两种途径:一是O3分子与有机物间通过直接氧化作用,去除有机污染物;二是臭氧分解后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与有机物反应。

臭氧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电解法、紫外线法、等离子射流法、放射法和无声放电法,详见下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用臭氧发生去放电氧化空气或纯氧制臭氧。

表二臭氧产生方法及比较

臭氧产生方法工作原理原料应用范围放电式放电电解(ED)空气或氧气实验室到实际工程

电化学辐射(吸收电子)高纯度水需要纯水的实验室和小型工程光化学辐射(吸收电子)O2、饮用水或高纯水新技术应用于实验室到实际工程辐射化学X射线γ射线高纯度水不常用,仅用于是实验室

热法光电弧电离水不常用,仅用于是实验室

臭氧氧化的机制较为复杂,此报告不再赘述。影响臭氧氧化的因素也有很多,主要包括臭氧投加量与反应时间、溶液的pH、反应温度、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臭氧的投加方式、溴酸盐的含量以及自由基抑制剂。臭氧在水处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氧化最终的无机化合物、消毒、氧化去除水体中的预计化合物和去除颗粒物等。

第三章催化臭氧氧化

催化臭氧氧化与臭氧氧化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催化途径,加速臭氧链式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更强的羟基自由基,达到提高臭氧氧化能力的目的。本章思维导图见图3。

本章作者介绍了两类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一类是以金属离子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一类是以固体物质等为催化剂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关于这两类催化方式,作者就其氧化原理、影响因素、催化剂的制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非常系统,在此就不再展开。

第四章光化学氧化

光化学氧化指的是,水中含有双键或其他活性较强的化学键的氧化剂和有机物,因受到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而引发强烈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了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使有机物最终被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离子的过程。本章思维导图见图4。

作者首先介绍了光化学的基本理论。(1)光化学反应:处于基态的分子受到光子的激发,吸收能量,转变为激发态。(2)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3)光辐射的吸收与电子激发态理论(4)量子产率的计算方法(5)次级步骤与分子重排原理。

作者在第三部分介绍了三种体系的光化学氧化反应:(1)UV / H2O2体系;(2)UV / O3体系;(2)UV / O3 / H2O2体系。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三种体系的反应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对三种系统进行了比较。作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三种体系都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3)体系与(2)体系相比,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更高,反应速率更快;与(1)系统相比,(3)体系适用的pH范围更宽,产生·OH的速率也更快。

第五章光化学催化氧化

光化学催化氧化是在光化学氧化的基础上,通过投加有机或无机催化剂来加快

反应的。催化剂一般为安慰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主要是以Fe3+或Fe2+及H2O2为介质,通过光助芬顿反应使还原性污染物得到降解,此类反应能够直接利用到可见光。非均相光化学催化氧化是在污染系统中投加一定量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同时给予一定能量的光辐射,使得光敏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广德少社激发下产生出电子-空穴对,产生诸如·OH等氧化性极强的自由基,再通过自由基与污染物之间的取代、羟基加成、电子转移等途径使得污染物全部或近似全部矿化。

作者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均相光化学催化氧化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本章内容见思维导图5。

第六章湿式氧化工艺

湿式氧化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以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极少二次污染、可回收能量及有用物料等特点。湿式氧化工艺主要用于城市污泥的处理,造纸黑液中碱液的回收以及活性炭再生等,它的局限性在于反应条件需要高温高压,对设备要求高。

本章作者叙述了湿式氧化反应原理、影响湿式氧化反应的因素,以及湿式氧化的工程应用。湿式氧化的反应比较复杂,包括传质和反应两个阶段,空气中的氧

气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过程和溶解氧与基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湿式氧化工艺多用于城市污泥的处理,造纸黑液中碱液的回收,活性炭的再生,处理工业难降解废水等。

第七章超声波氧化

本章作者介绍了超声波氧化的机制、影响因素、什么是超声波反应器以及超声氧化技术在水处理当中的应用。本章思维导图见图7。

超声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强化化学反应堆进行,即热解、声致自由基和超临界水氧化。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热解和声致自由基理论。

第八章Fenton试剂高级氧化技术

1894年法国科学家Fenton实验发现,在酸性条件下,Fe2+和H2O2可以有效地将酒石酸氧化。因此,Fenton试剂指的就是亚铁酸盐和过氧化氢的组合物。

本章作者介绍了Fenton试剂的作用原理,Fenton试剂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类Fenton试剂有哪些,以及Fenton试剂的应用。本章思维导图见图8。

类Fenton法和Fenton法不仅单独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也与生物处理联用作为污水处理预处理过程为后续生化过程提供易生化水质条件,但此类技术也具有药剂消耗大(运行成本高(水中含有较多硫酸根与铁等问题),其催化剂难以回收使用,,出水中含有大量铁离子造成大量污染,增加后续处理难度和成本。因此,应通过研究改善药剂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使其更具有应用前景。

第九章高级氧化技术工程应用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嘉兴市贯泾港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程实例。

阅读书目:《高级氧化新技术及其防治环境污染应用》

作者:白敏菂,张芝涛,白敏冬

主要内容:高级氧化技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绿色化学——环境污染防治遵循的原则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绿色化学研究内容、原则以及各国绿色化学的研究进展。绿色化学是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它的目标是:在化学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即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和化学化工的所有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期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如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的“新阳光计划”,德国的“为环境而研究”计划,以及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等。绿色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安全有效的目标分子,寻找安全有效的反应原料、合成路线、反应条件、转化方法。

第二章高级氧化技术及其研究新进展

高级氧化技术是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发生一系列的·OH链式反应,以此来攻击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以实现零污染排放、零环境污染。

高级氧化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治理过程中的环境再污染问题。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很强(氧化点位2.80V),是一种无选择进攻性最强的物质。由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化学反应速率,极大地缩短了污染治理的工艺流程并大幅度减少了污染治理设备的体积。高级氧化工艺主要包括:臭氧(O3)氧化工艺、超声氧化工艺、过氧化氢(H2O2)氧化工艺、二氧化氯(ClO2)氧化工艺、紫外线(UV)辐照工艺、微波工艺等。

羟基自由基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四个:(1)氢抽提反应;(2)氢化分解反应;(3)加成反应;(4)电子转移反应。高级氧化技术由于羟基自由基(·OH)的寿命极短,需要一边生产一边治理,这也是高级氧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难题。制取·OH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O3 / H2O方法;(2)O3 /UV方法;(3)H2O2 /UV方法;(4)Fenton方法;

(5)光催化氧化方法;(5)电子辐射法;(6)水激励方法。

第四章强电离放电电场构建

现有的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的常压电离放电方式有直流高电压电晕放电、脉冲高电压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三种。用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放电方式有直流高压电晕放电、窄脉冲高电压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三种。这些放电方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难题,如电子能量低,仅,难以满足化学工业、材料工业和环境工程等化学反应过程所需要的高密集度的激励能量。

第五章羟基自由基致死海洋外来入侵生物的技术

本章介绍了海洋水生物入侵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海洋水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途径是船舶排放的压载水,而且也会造成有害寄生虫和病原体大面积迅猛传播。

作者集中讨论了不同方法治理船舶压载水引起海洋生物入侵的方法,如加热法、氯消毒法、过氧化氢消毒法、微型过滤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应用于船舶水均存在一定的问题。2002年,研究人员利用大气电压强电场电力放电,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电离离解成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的方法,进行了中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后作者介绍了其研究小组利用羟基自由基杀灭船舶压载水中微生物的模拟中试实验。作者向水中投加羟基药剂,通过改变羟基比值浓度,测定不同种类细菌细胞的致死率。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含量越高,相应投加的羟基药剂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致死率可以达100%。同时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为处理的单细胞藻5天后其浓度增加了3倍多,加入药剂处理后存活的单细胞早浓度比即时测定时又降低了3倍多,表明羟基对浮游生物有延续抑制作用。

第六章臭氧及其强电力放电产生方法

本章主要描述非平衡等了离子体形成臭氧的过程,电子与氧分子碰撞形成具有活性的氧原子、离子、二次电子和自由基的过程等。

问题与思考

【思考】高级氧化技术有很多优点,现在是否已经推广应用?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高级氧化技术可将有机污染物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环境友好型工艺,但其降解污染物时处理成本过高是制约其推广的“瓶颈”。在我国高级氧化技术中除少数如芬顿法、臭氧氧化技术等已在实际水处理中有所应用,其余还多处于实验室研究或小型试验阶段。只有解决了高级氧化技术投资处理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处理水量小等缺点,才能加快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技术例如光催化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能够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但单独处理焦化废水难度大、成本高,可将其与生化技术结合,降低焦化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可生化性,再采用低耗高效的生化法进行处理。

二是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氧化等技术对设备要求高,处理成本高,可针对反应器材质和低廉催化剂进行专项研发。在焦化废水处理中,难处理的废水如剩余氨水不要混入其他废水中,增加其废水量,进而采用上述高级氧化剂进行处理。

三是设计结构简单、效率高、能应用自然光并可长期稳定运行的反应器,提高光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处理效率,并将其与混凝法、吸附法等技术联合。

【思考】高级氧化技术有哪些局限性?

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项快速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高效、氧化降解彻底、适用范围广以及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一是处理过程有的过于复杂、处理费用普遍偏高、氧化剂投机消耗量大,碳酸根离子及悬浮固体对反应有干扰;

二是仅对于高浓度、小流量的废水的处理比较经济,对于低浓度、大流量的废水处理性价比不高。

各种高级氧化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废水的处理,应用时需要从技术和经济方面综合考虑。如何实现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而经济地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怎样实现节能,发现更高效率更易回收的催化剂,研制高强度耐腐蚀的设

备材料以及创造更高效率的反应器结构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思考】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是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多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固体催化其成本合理,操作、运行简单而又方便,可以在大规模水处理中应用。但是,对于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没有在国内大量使用,没有推广的原因是什么?

(1)试验现象不统一。因为用于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催化剂种类繁多,试验现象经常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无法进行比较。因此仍需要从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与其除污染效能关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总结出其内在统一规律。

(2)机理研究处于推测阶段。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目前均处于推测阶段,并且对于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有不同的机理推测,这可能与所用催化剂的不同物理化学特性有关。

(3)生产性试验数据缺乏。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是台式规模、以蒸馏水为本底进行的试验。尽管实验室试验表明多相催化臭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但是该技术在实际水污染治理中的生产性实验数据很缺乏。其中,对于水质背景影响、有机污染物矿化程度、分解产物安全性、催化剂寿命、运行工艺参数等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思考】光催化氧化的研究进展如何?综述中如何描述的?

雷乐成等人做了利用UV/O3系统处理苯酚废水的实验:在功率为120W的低压汞灯的照射下,PH为6.7,处理时间为180min的条件下,该技术对TOC去除率大于95%。利用紫外/微臭氧方法处理水中常见有机物污染物,处理时间CCl4实验表明,经2h处理后CCl4处理率可达90%。美国环保局认定UV/O3技术是处理多氯联苯氯联苯(PCBs)的最佳使用技术。

UV/H2O2/O3是在紫外照射下,H2O2和O3联合作用,使返利顺利进行高速产生羟基自由基,与UV/O3系统相比加入H2O2后,过氧化氢和臭氧对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有协同作用。这样就对污染物具有更高的降解速率。

把紫外光(UV)和草酸盐等引入Fenton法中,可使Fenton法的氧化能力大大增强。Marcia M. Kondo用Ag和TiO2作为催化剂,紫外光作为光源,处理200 mg/L

的氯仿溶液,其降解效率可由TiO2单独做氧化剂时的35%提高到44%。除二氧化碳外,对其他光催化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思考】以上两本书都在着重与高级氧化法的在给水中的应用,那么对于污水处理,尤其是现在令人头疼的污泥处理效果如何,现在有没有实际的应用呢?

污泥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Fenton试剂氧化、O3氧化、湿式空气氧化及超临界水氧化等技术。

(1)Fenton试剂在污泥减量化中的应用

Yu总结了Fenton试剂在污泥调理中的步骤:Fenton氧化和Fe3+絮凝,主要机理如下:1) 胞外聚合物EPS被Fenton氧化降解为溶解性有机物;2) EPS降解使结合水释放转化为自由水;3) 污泥颗粒通过氧化作用破裂成小颗粒;4) Fenton反应产生的Fe3+作为絮凝剂把小污泥颗粒聚合成密度大、结合水低的大粒径污泥颗粒;

5) 脱水泥饼孔径较大(>10 nm),是一种渗透性好的多孔结构。

(2)臭氧氧化(O3)在污泥减量化中的应用

O3氧化污泥后的3种去向包括:直接氧化为CO2、H2O;转化为可溶性中间产物;转化为惰性污泥。并且O3对污泥的无机化程度,可生化性,沉降性能,过滤性能,污泥中蛋白质、多糖、TOC及EPS会产生影响。同时,O3破解后的污泥可用于厌氧消化、污泥隐形生长、脱氮除磷的碳源。

(3)湿空气氧化(WAO)在污泥减量化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湿空气氧化可直接用于市政污泥处理,会影响污泥沉降/脱水性能、TSS及VSS含量、TOC分布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产量等。

(4)超临界水氧化(SCWO)在污泥减量化中的应用

SCWO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污泥处理技术。Xu [36]研究了中国第一个试点规模的污泥SCWO 处理厂,在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及氧化剂系数n 分别为

400 ℃、25 MPa、6min,2 的条件下,污泥中COD、TOC的去除效率分别是99. 6%、98. 5%,且实现100% 固液分离,提高了污泥的沉降性能。

几种高级氧化技术比较

名称优点缺点发展方向

Fenton H2O2分解速度快,氧化速

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设

备操作简单;无二次污

染、经济效益好

H2O2利用率低,有机矿

化不完全;产生含铁泥,

出水呈有色;pH 值较低

提高H2O2利用率;铁

离子固定化方法;

Fenton 氧化与其他技

术联合应用

O3可减少污泥干基产量;污

泥破解效率高;不产生有

害物质

O3生成设备复杂;O3产

率及利用率低;处理成本

较高

提高O3生成及利用

率;O3氧化联合物理

及生化技术;催化臭氧

氧化技术

WAO 反应速率快,氧化效果

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可

回收有用物料及能量,如

乙酸等

反应温度及压力高,对设

备材质要求高,投资及运

行成本高

催化湿空气氧化技术,

高效催化剂及催化剂

固定技术

SCWO 反应速率高,污染物降解

彻底;固液分离率可实现

100%;反应器体积小,无

二次污染等

黏性盐类沉积结团导致

管路堵塞;高温高压环境

使得运行成本高;设备腐

蚀现象严重

研制耐腐蚀材料;防止

盐沉积,解决管路堵

塞;催化超临界水氧化

技术

参考文献

[1]JOOP C K.State of the art of use of ozonation, UV treatment and related AOP’s in Dutch drinking.

[2]隋铭皓, 马军, 盛力. 水处理多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J]. 现代化工, 2007, 27(3):15-19.

[3]Ernst M, Lurot F, Schrotter J C. Catalytic ozonation of refractory organic model compounds in aqueous solution by aluminum oxide[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04,47(1):15-25.

[4]汪大翚,雷乐成. 水处理新技术及工程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8.

[5]邹宗柏,吕锡武,UV/微O3法去除饮用水中CCl4的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1997, 14(2):54-56.

[6]齐军, 顾温国, 李劲. 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环境保护2000, 3:17-19.

[7]张乃东. UV/Fe(C2O4)3/H2O2法处理苯胺类废水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55.

[8]Kondo Marcia M, Jardim Wilson F. Photo Degradation of Chloroform and Urea Using Ag-loaded Ti-tanium Dioxide as Catalyst[J]. Water Research, 2002, 36:1034-1042.

[9]Zhou Y B,Fang X B,Wang T H,et al.Chelating agents enhanced CaO2 oxidation of bisphenol

a catalyzed by Fe3+and reuse of ferric sludge as a source of catalyst[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313:638-645.

[10]Qian L L, Wang S Z,Xu D H, et al.Treatment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in supercritical water: a review[J].Water Research, 2016, 89:118-131.

[11]Cabeza P,Queiroz J P S, Arca S,et al.Sludge destruction by means of a hydrothermal flame: optimization of ammonia destruction condition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3, 232: 1-9.[12]Miller A, Espanani R, Junker A,et al.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a model fecal sludge without the use of a co-fuel[J]. Chemosphere, 2015, 141: 189-196.

[13]Xu D H, Wang S Z, Tang X Y, et al. Design of the first pilot scale plant of China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sewage sludge[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2012, 90(2): 288-297.

[14]Zou D A, Chi Y, Dong J, et al.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tannery sludge: stabilization of chromium and destruction of organics[J].Chemosphere, 2013, 93 (7): 1413-1418.

[15]Cui B C, Cui F Y, Jing G L, et al.Oxidation of oily sludge in supercritical water[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65 (1/2/3): 511-517.

[16]江传春,肖蓉蓉,杨平.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 2011, 37(7):12-16, 33.

地球化学读书报

地球化学读书报告 题目:地球化学理论及其实际指导意义学号: 20091004067 班级: 021091 姓名: 王国平 时间: 2011.11.27

一.地球系统元素丰度特征及其实际指导意义 1.地球系统元素丰度特征 (1)地壳内各种元素分布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元素丰度的差异基本上决定于原 子核的相对稳性。 (2)地壳化学组成与元素克拉克值: 大陆地壳是原始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将大 陆的元素丰度对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比值课定量衡量微量元素的相容性。 (3)陨石:Ⅰ型碳质球粒陨石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 温度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质,保留着太阳星云中非挥发性的物质的初始丰度。 (4)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5)元素的原子丰度随元素原子序数增大而降低。 2.地球系统元素丰度实际指导意义 (1)陨石的研究意义 它是认识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烟花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可以用陨石类比法,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来研究地球元素的丰度;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命物质”,对于探索生命的前期的化学演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元素,它消除了元素丰度偶奇规律造成的REE丰度随原子序数增长的锯齿变化,球粒陨石中轻重稀土元素不存在分馏,这样图示能使REE任何分离都能清楚的显示出来。(2)元素丰度不均一性指导迁移机理与成矿专属性 了解各个圈层,特别是岩石圈的平均含量,就可以把它作为标准,与地壳各个阶段进行比较,已确定元素的含量是增高了还是降低了,从而阐明元素迁移和及集中、分散的机理;亦可确定某一成矿区的特征元素和某一地质体的成矿专属性,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一定的佐证。 (3)地壳化学成分和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 大陆地壳化学组成对壳幔分异的指示,大陆地壳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通过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向上侵入或喷出逐步形成的,部分熔融形成地壳残余的地幔部分就成了现今的贫化后亏损地幔;元素克拉克值影响着参加地壳地球化学过程的浓度,支配着地球化学行为,例如,化学性质相似的碱金属(Na、K、Rb、Cs)在地壳中呈现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丰度很低的阳离子和丰度很低的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Rb2SeO4、BeSeO4、SrSeO4)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二.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及其实际指导意义 1.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理论知识 (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分类 1)亲硫元素(亲铜元素):有18或18+2的外电子层结构层,电负性较高,与硫形成高度共价键,亲硫元素和硫结合生成的硫化物、硫盐等常常和铜的硫化物共生,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带,代表型的有Cu、Pb、Zn、Au、Ag。 2)亲氧元素(亲石元素):有惰性气体的电子层结构,即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8电子惰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面

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 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 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 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2015(2)

实验一 流量计校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的构造、原理、性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 3.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有如下关系: 采用正U 形管压差计测量压差时,流量Vs 与压差计读数R 之间关系有: (1) 式中: V s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体积流量,m 3/s ; C 流量系数(或称孔流系数),无因次; A 0 流量计最小开孔截面积,m 2,A 0=(π/4)d 02; 下上-P P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差,P a ; ρ 被测流体(水或空气)的密度,Kg/m 3; A ρ U 形管压差计内指示液的密度,Kg/m 3; ρ1 空气的密度,Kg/m 3; R U 形管压差计读数,m ; 式3-1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a) 若采用倒置U 形管测量压差: ρgR P P =-下上 (忽略空气对测量的影响)则流量系数C 与流量的关系为: () ρ 下上-P P CA V s 20 =() ρ ρρ120 -=A s gR CA V ρ ρρ) 1(2-= A gR A V C s

(2) 用体积法测量流体的流量V s ,可由下式计算: (3) (4) 式中:V s 水的体积流量,m 3/s ; △t 计量桶接受水所用的时间,s ; A 计量桶计量系数; △h 计量桶液面计终了时刻与初始时刻的高度差,mm ,△h=h 2-h 1; V 在△t 时间内计量桶接受的水量,L 。 改变一个流量在压差计上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 R 和流量V s 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式(1a )或式(2)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流量系数C —雷诺数Re 的关系曲线。 (5) 式中:d —实验管直径,m ; u —水在管中的流速,m/s 。 三、实验内容 1、以涡轮流量计为基准,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校核,并绘制校核曲线。 2、以转子流量计为基准,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校核,并绘制校核曲线。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V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这一特性曲线,只能依靠实 gR A V C s 20=A h V ??=t V V s ??= 310μ ρdu = Re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编号:FS-DY-20588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与参考 读书报告格式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4、书中令人深刻难忘的部分以及你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5、个人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6、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7、从本书获得的收获; 8、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9、总结

读书报告注意事项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随笔记下一些想法。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 作者的传记; 2. 作者其他作品; 3.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仪器分析作业读书报告

有机质谱仪的组成及MS的发展与应用 化学工程专硕 S1560 宋佳雄 201531510028 1.质谱分析概述 1.1 质谱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就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获得物质分子量的一种分析方法。而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称为质谱。 1.2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1.3原理 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1.4应用 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物理化学不在于繁杂的计算,而是思路。 我觉得学习物化时应该逐渐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要培养出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要创新。物化离不开做题。 认真地去做题,认真地归纳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框架,而且做题也是一个把别人的框架纳入自己的框架的过程。从另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环境化学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塑料降解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引言........................................................................................................ - 1 - 二、塑料简介................................................................................................... - 1 - 三、发展历程................................................................................................... - 2 - 3.1国外发展............................................................................................. - 2 - 3.2 国内发展............................................................................................ - 2 - 四、近期进展................................................................................................... - 2 - 4.1 光降解................................................................................................ - 3 - 4.1.1 光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1.2 光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2生物降解............................................................................................. - 3 - 4.2.1 生物降解技术的原理............................................................. - 3 - 4.2.2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 - 3 - 4.3 光/生物双降解 .................................................................................. - 4 - 4.3.1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原理 .................................................... - 4 - 4.3.2 光/生物双降解技术的发展 ................................................... - 4 - 4.4 其他可降解技术................................................................................ - 4 - 4.4.1 超临界降解技术..................................................................... - 4 - 4.4.2 CO2合成可降解塑料技术...................................................... - 5 - 五、发展展望................................................................................................... - 5 - 六、参考文献:............................................................................................... - 6 - I

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无机化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6分) 1.O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基态时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可能的状态分布是(15),基态时的谱项符号是(3P)。 2.写出N2的分子轨道式为((σ1s)2(σ1s*)2(σ2s)2(σ2s*)2(π2py)2(π2pz)2(σ2px)2),键级为(3),磁性为(抗磁性)。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SO2C1F分子的对称点群为(B) (A)C2v (B) Cs (C) C2h (D) D2h 2.下列络合物中不稳定的是(D) (A) [V(H2O)6]2+ (B) [Nien3]2+ (C) [Co(CN)6]3+ (D) [V(H2O)6]3+ 3.下列离子中,中心原子采取不等性杂化的是(A) (A) H3O+ (B) NH4+ (C) PCl6- (D) BI4-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很不常见,说明可能的原因。 答:Ni II的四面体络合物为d8组态。中心原子的电子构型含有不等性占有的简并轨道(e)4(t2)4: ╫ ┼ ┼ t2 ╫ ╫ e 根据Jahn-Teller效应,体系是不稳定的,要发生畸变,以消除简并性。四

面体通常会完全转变为平面正方形。 2. 请解释原因:He+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等,而在Ar+中3s和3p轨道的能量不相等。 答:He+中只有一个电子,没有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主量子数n决定,n相同的轨道能量相同,因而3s和3p轨道的能量相同。而在Ar+中,有多个电子存在;3s轨道的电子与3p轨道的电子受到的屏蔽效应不同,即轨道的能量不仅和主量子数n有关,还和角量子数l 有关。因此,3s与3p轨道的能量不同。四.计算题(8分) 求算Li的第三电离能(用kJ·mol-1表示)。 解:Li的第三电离能是指Li2+→Li3++e-过程所需能量。由于Li2+为单电子离子,电子构型为1s1,当n→∞时,电子已失去,此时电子能量最高为0,则Li的第三电离能为: E1s= -13.6eV×Z2/n2= -13.6eV×32/12= -122.4eV I3=0- E1s=122.4eV =122.4eV×1.602×10-19×10-3×6.02×1023 =11804 kJmol-1

化学学习笔记

化学学习笔记 1.化学史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而后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也相继出现。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这个时期从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学发展的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化学才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化学家们已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了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学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及要求 读书报告格式要求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 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 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 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能够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 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 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能够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能够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 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能够再找 其它相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 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不过赞 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 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 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 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能够这样做,

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不过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 是不汤不水。所以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 样都谈到了,但仅仅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 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能够作 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 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绝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仅仅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读书报告 ——《生态学基础》姓名:学号: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首先,生态学是不断发展的,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定义也随着人们认知的变化而变化。 1866年,德国学者首先提出“生态学”这一概念,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后来随着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苏联学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将其定义为“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生活、数量及分布的意义”。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归纳不同时代不同的观点,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二)、生态学研究对象及发展历程、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生态系统 2.发展历程:萌芽时期(17世纪前)——建立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生态学(20世纪30年代至现在) 3.研究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三大类。其中,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室理论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三)、生物与环境 1.环境:在生态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生物是环境的主体。 2.生态因子: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

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 3.生物与光因子:光因子主要指太阳光;其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归纳为太阳的光质、光照强度、日照长度三个方面。 生物与光质:不同单色光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例如,红外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生物与光照强度:不同的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需要不同。 生物与日照长度:日照长度即光照时间,不同的生物每天生长生活所需要的光照时间不同。 4.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服从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三基点温度”。 5.生物与水因子: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水是生物新陈代谢地介质,是很好的溶剂。动物按栖息地划分可分为水生和陆生两大类;其中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更大。 6.生物与土壤因子:土壤是陆生生态系统的基础,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和陆生动物生活的基底;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由于土壤形成演化过程的不同,自然界的土壤多种多样,它们具有不同的土地构型、内在性质和肥力水平。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是指土壤质地、结构、密度和孔隙度等,土壤的质地、结构性质引起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变化,从而对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土壤动物生活状况产生明显的影响。 7.生物与大气因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很小一部分,但它们三者对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不同地区的气候,小范围的空气交换制约着天气的变化;风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动物的取食、迁徙等都跟风有莫大的关系。

桂倩的无机化学读书报告

无机化学读书报告 姓名:桂倩 学号:12240104 班级: 化学121班 课题:熵与信息、教育、经济、人口、 社会的关系 指导老师:李良超

摘要: 熵的定义: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称为熵。在统计物理学中,熵是衡量微观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在信息论中,熵成为信息不确定度的量。如今,不仅在科技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领域,都随处可见到熵这一概念。 熵定律是无法逃脱的。由于一切都是能量,而且能量总是在不可挽回地从有用形式单向地发展到无用形式。所以,熵定律便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熵定律(世界观)已向我们现存的有关环境、文化乃至生物存在的思想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各领域受到一种全新方法的剖析。熵定律打破了我们的物质进步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的基础,转变了时间和文化的观念,剥掉了技术的神秘的外衣。熵定律摧毁了历史是进步的观念与科学技术能建立起一个更有秩序的世界的观念。 关键词:熵与信息熵与经济熵的定义高熵社会低熵生活方式熵与人口熵与与教育 一熵的定义

熵最早是由克劳修斯引入作为热力学状态函数来定义的,本意是以数学形式定量的描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宏观上研究热机工作效率而引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符合自然过程的方向的热的交换,总是使系统中的熵不断增加。.熵是体系的状态函数,其值与达到状态的过程无关;熵的定义是:dS=dQR/T,因此计算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时,必须用与这个过程的始态和终态相同的可逆过程的热效应dQR来计算; 熵概念深刻地揭露了能量、物质、信息的本质。难怪爱因斯坦曾说过“ 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埃姆顿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就是,在自然过程这个宠大工厂里,熵原理起着经理的作用,它规定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而能原理仅仅充当簿记,平衡贷方和借方。 二概念的提出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化学)

关于稀土的读书报告 ——读《稀土》有感 【引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国内外科学家最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近些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稀土的出口,视稀土为战略储备物资。基于以上国情,我将从稀土的发展历程、稀土的具体分布及存在形式、稀土元素的无机化合物、稀土元素的具体用途以及我对中国稀土开发和贸易的思考这五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稀土的发展历程 1.1稀土是什么? 稀土的英文名是Rare Earth,即“稀少的土”。其实这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局限于当时的探测水平和提炼技术,人们之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并只制得了不纯净、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取名Rare Earth。 1.2稀土元素的定义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稀土元素的定义,稀土类元素是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原子序数从57至71的15个镧系元素,镧(57)、铈(58)、镨(59)、钕(60)、钷(61)、钐(62)、铕(63)、钆(64)、铽(65)、镝(66)、钬(67)、铒(68)、铥(69)、镱(70)、镥(71),再加上与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相近的钪(21)和钇(39),共计17个元素。 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某些差异和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将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组。钆以前的镧、铈、镨、镝、钕、钷、钐、铕7个元素为轻稀土元素,亦称铈组稀土元素;钆、铽、钬、铒、铥、镱、镥,钪和钇等9个元素称为重稀土元,亦称钇组稀土元素。 1.3稀土元素发现及发展史 1787年,瑞士军官C.A.Arrhennius发现了一种新矿物。1794年,芬兰化学家J.Gadolin 分析这种矿物时,发现了新未知元素,因其氧化物形似泥土,因此成为“新土”。1797年,瑞典化学家A.G.Ekeberg确认了该“新土”,并将“新土”命名为“钇土”(Yttria)。 1843年,K.G.Mosander在研究“钇土”的时候发现了两种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铽(Terbium)和铒(Erbium)。 1878年,Jean Charles G.de Marignac又在“铒”中发现了新稀土元素,命名为镱(Ytterbium)。 1879年,Per Theodore Cleve在Marignac分离出镱中的“铒”后又发现了两个新元素,分别命名为钬(Holmium)和铥(Thulium)。 1886年,Lecog de Boisbaudran又将Cleve发现的“钬”分离为两个元素,一个仍称钬,另一个叫镝(Dysprosium)。 1907年,Auer von Welsbach和G.Urbain各自进行研究,用不同分离方法从1878年发现的“镱”中分离出一个新元素,并将这个新的稀土元素命名为镥。 从1794年发现钇土到1907年发现镥这8个稀土元素,共经历了113年。 轻稀土的发现晚于重稀土。 1803年,J.J.Berzelius、W.Hisinger和M.H.Klaproth一起发现了一种新“土”取名为“铈土”。 1839年,Mosander 发现“铈土”中还含有其它新元素,他取名为镧。 1841年,Mosander又在他发现的“镧”中发现了新元素。性质与镧相似,因此借希腊语中“双胞胎”之意将其命名为Didymium(吉基姆)。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 怎样写读书报告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种疾病的预防和临床医疗工作。具体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 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 6、完成不少于一年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查阅外文文献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外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预防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课间实习6周、临床轮转实习36周、临床定向实习16周。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本专业是首批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为国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读书报告3000字

《化学简史》读书报告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英)柏廷顿所著的《化学简史》,这本书分为十六章: 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 第二章化学的初期 第三章炼金术的传布 第四章医药化学 第五章燃烧和大气性质的早期研究 第六章气体的发现 第七章拉瓦锡和近代化学的基础 第八章化合比例定律和原子学说 第九章戴维、柏尔采留斯的电化学说或二元学说 第十章有机化学的初期 第十一章取代作用、一元学说和类型论 第十二章化合价理论 第十三章有机化学的发展 第十四章物理化学史

第十五章周期律 第十六章原子结构 其中我重点看了第一章应用化学的起源,这一章分为早期的应用化学早期的金属知识玻璃染料总结这几节。 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在人类历史的初期,还不会使用金属,当时的用具只有石器、角或骨制。头一个知道的金属可能就是黄金,因为它以天然的金属出现在一些河沙之中,以其颜色和光泽吸引人们的注意。最早,或许用淘沙冲积物的办法获得一些小金块。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

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 黄金饰品同磨光和加工的石器遗物层一起被发现,它们属于很早的时期,所谓新石器时代。其次是铜,有人甚至认为知道铜比知道黄金更早。埃及人可能用木炭去还原孔雀石得到铜。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人们已经冶金--炼铜。地中海的克里特岛稍迟一些。 苏美尔人很擅长冶炼金属比如银、铜、还有金。青铜(铜和锡的合金)是冶金术的一大进步,一般来说,青铜的出现比铜要晚,有的地方差不多同时出现。 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加工金属的同时也使制造玻璃和有釉陶器或者类似原料达到完善。埃及的陶工就用用陶轮制作黏土,并且不用开炉而在高大的焙烧器皿中来进行。最早的陶器没有釉,只有淡黄色的彩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