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运动疗法疗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_骨性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Environ M ed,2006,48(5):455-4611 [25]Fri d l yand LE,Ph ili pson LH1Reacti ve speci es and early m an ifes- tati on of i n s u li n resist ance i n t yp e2d iabet es[J]1D i abetes Obes M etab,2006,8(2):136-1451 [26]ChooH J,K i m J H,Kw on OB,et al1M i tochondria are i m paired i n the ad i pocytes of t ype2d i ab eti c m ice[J]1D i ab etologia,2006, 49(4):784-7911 [27]Hajl und K,M ogensen M,Sah li n K,et al1M itoc h ondri a ldysf un c- ti on i n typ e2d i abetes and obes it y[J]1Endocri nolM etab C li n North Am,2008,37(3):713-7311[28]Ozcan U,Cao Q,Y il m az E,et al1Endop las m ic reti cu l um stress li nks obesit y,i n s u li n action,and typ e2d i abetes[J]1S ci en ce, 2006,306(5695):457-4611 [29]Oza w a K,M i yazak iM,M ats uh isaM,et a l1The endop l as m i c re- ti cu l um chap eron e i m p roves i n s u li n res i s t an ce i n type2d i abetes [J]1D i abetes,2005,54(3):657-6631 (收稿日期:2010-04-19;修回日期:2010-09-29) (本文编辑:潘雪飞) 骨性膝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方法 丁勤能1综述,徐兰凤2审校 [摘要]本文从针灸的方法及取穴特点两方面综述近十年来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并作了展望,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提供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骨性膝关节炎;针灸 中图分类号:R68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71X(2010)06-0529-03 骨性膝关节炎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中最常见的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能力。祖国医学把本病归入/痹证0、/骨痹0、/筋伤0、/劳损0等范畴,历代医家对病因的认识基本一致,认为主要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病因主要为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血瘀气滞。而风寒湿邪杂至、痹阻经络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治疗方法有中医、西医、中西结合等。以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亦有对其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能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法。现将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方法综述如下。 1针灸方法 111传统针刺这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最常用的方法,一般使用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法比较少,常与其他辅助治疗配合使用。何庆勇等[1]采用以痛为俞、局部取穴的原则,针刺血海、梁丘等穴,辨证加减,配合自制中药,治疗33例,总有效率96197%。张小玲等[2]报道使用常规针刺后,紧接着 作者简介:丁勤能(1978-),女,江苏宜兴人,医学硕士,从事针灸、康复临床工作 作者单位:11210002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1210029江苏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在相关穴位上做中频治疗(高级电脑中频治疗仪YK-2000B/C型),每次治疗20m i n,总有效率9610%,同时认为针灸配合中频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针灸。 112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现在一般使用艾柱为多。李永红等[3]将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膝三针(阳陵泉、内外膝眼)等穴位,行捻转手法,得气后将115 c m长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针燃尽3段艾条,各穴均留针20m in。对照组取穴、留针同治疗组,不加艾条灸,10次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19%。王学普[4]采用温针配合刮痧治疗48例,采用长约1c m,直径约015c m的梭型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尽为止,使热力传入患处,经过1~3个疗程,总有效率9719%。 113灸法李宁等[5]使用艾条悬灸腰阳关和犊鼻后再配合运动疗法,对止痛和关节稳定度的疗效明显优于采用的物理远红外线治疗仪,总有效率100%。廖钰等[6]将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双艾条加手法组、单艾条不加手法组、温针灸组,观察3组疗法对膝关节炎近期和中长期疗效,结果显示双艾条加手法组和温针灸组明显优于单艾条不加手法组,同时研究认为不同的艾灸方法、刺激量治疗膝

骨关节炎-中文综述

题目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研究进展 作者 摘要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前言 骨关节炎(OA)是受多因素影响的慢性进行性非炎症退行性的关节疾病,常会累及肌肉骨骼的疾病,以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的病理改变为主(1)。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在OA病理生理中的关键细胞,也是软骨内骨化正常的骨骼发育、关节软骨的保护和关节运动功能的维持的关键因素。此外软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保护组织免受关节软骨的破坏。说明关节软骨与OA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对OA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无明确有效的针对改善关节软骨病情和理想的消炎止痛药。因此,探讨关节软骨在OA中的病理机制将有巨大的临床价值。 正文 1.OA的病理生理 OA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尤其与高龄相关,继而导致骨和软骨的降解和修复的过程。然而,对于这些骨和软骨相互作用的变化是否有一个共同的通路,还需要研究者们不断探索。 1.1软骨细胞的调节 软骨细胞在OA中非常重要,与骨骼发育、关节软骨的保护与关节运动紧密相关。在原代人类软骨细胞,其中一个信号瀑布是由胶原II和其释放的细胞因子介导的,包括白介素(IL)-6,同时响应细胞因子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死亡的软骨细胞会减少软骨的细胞构成,剩余的软骨细胞被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促进分解和使细胞分化异常,如抑制IL-1导致细胞外基质(ECM)降解(18)。天然胶原主要包括MMP-1、MMP-8和MMO-13,其中MMP-13是软骨细胞终末分化的早期标志物。 1.2关节软骨的降解 刺激软骨细胞外基质的两个关键分子是II型胶原(如MMPs)和蛋白聚糖(如聚蛋白多糖酶,ADAMTS),由软骨细胞镶嵌在基质中,也被蛋白水解酶降解。它的降解导致关节软骨基质的丢失。蛋白聚糖被蛇毒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结构域调控,主要通过ADAMTS-4和ADAMTS-5实现。 MMPs和ADAMTS在软骨降解介导ECM丢失中可能是最重要的酶。此外,MMP-13和ADAMTS-5可通过促进分解信号使OA改变,同时也可以调节合成信号维持软骨内环境的稳定。 I型胶原是第一个被描述的人源化OA软骨中诱导的基质分子,可在OA中观察到其上调。 此外,DDR家族代表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和一些纤维状胶原的交互,以两种形式存在,DDR1和DDR2。II型胶原更加特异性的与DDR2结合。DDR2是OA软骨降解中的中央调节分子,也与压力途径相关,通常包括IL-6,作为促炎细胞因子的原型,通过原代人类软骨细胞预处理再由II型胶原释放(28)。

骨关节炎及其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

?专论?骨关节炎及其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 施桂英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不难看到步履蹒跚的中老年人在小心翼翼地过马路、进出汽车。如无其他情况,他们的痛苦无疑是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炎。在美国总人口中的15%患关节炎,其中43%为OA。另有资料显示,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半数以上有膝OA的放射线片证据,以及实际上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人都有至少1个关节有OA 变化。我国OA患者至少在5千万以上。在45~55岁的人群中,男女发病频率相当,而55岁以上以女性患者明显居多。 OA以手、膝、髋和脊柱关节最易受累。因病变关节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将OA分为手OA、膝OA、髋或脊柱OA等。因病因不一,临床上有特发性和继发性OA之分。一般情况及本文所指的是最多见的原发性OA,简称OA。 关节软骨的基本成分是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基质的大部分为水分,其余30%为结构性基质成分,主要由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及硫酸皮肤素等与一中央蛋白核连接形成的蛋白聚糖单体,及由多个该单体经连结蛋白与长链透明质酸连接而形成的蛋白聚糖聚合物,以及由无数该聚合物交织镶嵌于胶原纤维网中所构成。正常情况下,软骨基质的合成和降解保持平衡状态。正常关节软骨光滑,有一定厚度,对关节发挥保护、减震及减少摩擦等重要生理作用,是维持关节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部分。 O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年龄增长、肥胖、某些职业、体力劳动、外伤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等,都可能是OA的诱发因素。OA的病理学特点为始发于关节软骨的变性、糜烂、溃疡和脱失,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以及边缘性骨赘形成。组织学上显示软骨表面碎裂,垂直裂隙,晶体沉积和血管入侵,以及修复的标志———骨赘形成,最终软骨全部脱失,软骨下骨硬化及局灶性骨坏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死。生物化学上的特征为构成软骨基质的蛋白聚糖浓度减少及其分子大小和聚集性改变,胶原纤维的大小和排列异常,以及基质中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和降解增加。总之,OA虽然从关节软骨起病,但也影响整个关节结构,包括软骨下骨、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外肌肉,最终因关节软骨全部脱失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OA的临床表现为病变关节的疼痛、触痛、发僵、肿胀、摩擦声、变形和活动受限。与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OA极少伴发全身其他症状,而且关节症状往往在活动过多时出现,休息后可减轻。该病不出现RA常见的实验室异常,如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加等。但当OA患者伴滑膜炎时可有血沉轻度增快。X线片检查对膝、髋和脊柱OA具有诊断意义。 OA治疗的基本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进程及矫正畸形。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始重视对OA的研究,并将OA的药物治疗分为改善症状和改变病情的药物两类。目前,和其他任何方法相比,药物治疗OA具有举手可得、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及易于维持的优点,值得在我国尚未普遍重视的这一领域加以推广。以下仅就OA,特别是膝关节OA的药物治疗及其策略做简要介绍。 1 抗炎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用药物控制疼痛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缓解膝OA的疼痛,国外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因该品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及费用低。通常总量不超过3g/d。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有引起肝或肾损伤的报告。经上述药物未获疗效,或伴有膝关节积液或持续疼痛的患者,宜选用其他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简称抗炎药):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适于治疗OA。国外研究显示如阿司匹林、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对关节软骨基质蛋白聚糖合成有抑制作用,不利于OA,故不宜选用,至少不应长期使用;另一些药物如

膝骨关节炎康复计划

膝骨关节炎康复计划 存在问题: 1.关节疼痛大腿,膝关节。关节负重或活动较多,天气变化加剧。 2.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时膝关节僵硬,持续时间15-30分钟。 3.关节变形膝关节活动受限。 4.肌肉萎缩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废用性萎缩 5.关节弹响 6.关节腔积液浮髌试验阳性。 7. 近期目标: 1、缓解关节水肿和疼痛。 2、强化下肢肌力包括股四头肌锻炼。 3、学会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坏的方法。 4、解决长期疾病引发的心理疾病 远期目标: 1、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 2、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3、延缓病变发展。 4、提高ADL,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措施: 1.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活动量。 2.保护关节,避免有害动作。 3.功能性电刺激。 4.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牵伸训练。 5.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6.矫形器具设计。 7.针刺治疗。 8.心理治疗。 9.手术治疗。 治疗处方: 1、休息和运动相集合①急性期:限制关节活动,减轻关节炎性反应,并行下肢肌力的锻炼(股四头 肌收缩锻炼),避免关节制动带来的肌肉萎缩。②非急性期:适当关节活动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包括关节的被动活动、不负重主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 2、药物治疗西医: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对抗炎症反应;静滴红花注射液或七叶皂甙钠、缓解关节水 肿和疼痛,对关节腔积液的患者需抽取液体培养或涂片,排除感染,若有感染的 患者根据细菌培养采用抗生素。若有其它基础疾病根据基础疾病用药。 中医:鸡鸣散加减:牛膝10g 槟榔15g苡仁30g 吴萸6g苏叶9g桔梗15g苍术20g白 蔻仁9g ;寒湿重的患者加木瓜15g防己20g桑枝20g;血瘀加忍冬腾15g关节 疼加白花蛇一条;肝肾亏虚加巴戟天10g锁阳15g;脾虚加山药15g茯苓20g炒 扁豆15g;关节腔感染加金银花20g、连翘15g、黄柏15g;关节腔积液加泽泻 20g、大腹皮15g;皮肤过敏的患者加地肤子15g、虫蜕10g; 3、物理因子治疗①功能性电刺激(中频):每次20分钟,(控制体重,减少活动量,下肢:股四头肌, 胫前肌),每天二次,每周六天,星期天休息。②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六次,星期天休息。③热疗中药熏洗或膝关节深部热疗机治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加大关节活动度,减轻炎症及疼痛反应。④膝关节中药鸡鸣膏外敷,活血化瘀,缓解关节肿胀及疼痛。 4、使用矫形器或助行器。 5、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有助减轻关节疼痛。 6、手术治疗①臭氧消融加玻璃酸钠灌注:1)氧化作用2)抗炎作用3)抑制免疫反应4)镇痛5)关 节软骨润滑保护作用。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周谋望李建华岳寿伟何成奇张长杰马诚王玉王惠芳宋林牟翔朱珊珊张芳郑光新杨卫新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髋、踝、手、脊柱等关节,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原因不明,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骨关节炎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与评定 一、病史 应详细采集病史,了解发病时间、病情演变经过、治疗过程及转归。 二、症状与体征 1.关节疼痛及压痛: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有发紧感,常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 3.关节肿胀:当骨关节炎合并有急性滑膜炎发作会出现关节肿胀。 4.关节畸形:见于病程较长、关节损害、骨赘增生较严重的患者。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 5.骨摩擦音(感)及关节弹响: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6.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疼痛及长期关节活动受限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三、实验室检查 合并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 rate,ESR)的轻度升高;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应常规行x线检查,观察有无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五、康复评定 1.疼痛评定:可选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2.关节肿胀评定:可选用关节围度测量。 3.肌肉力量评定:可选用徒手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等。 4.关节活动范围评定:ROM。 5.关节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相应部位的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关节功能评定。 6.ADL评定及生活质量评定。

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 1.1常见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

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缓慢发生,早期表现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1.2 不同部分OA的表现特点 1.2.1 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1.2.2 膝: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关节局部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多数有骨磨擦音。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2017年(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推荐1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包括力量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神经肌肉训练和参与与国家指南一致的体力活动。推荐等级: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推荐2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3a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针灸疗法。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推荐3b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3c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4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使膝内侧间室不负重)。推荐等级:不确定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 5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不建议使用外侧楔形鞋垫。推荐等级:中度推荐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 6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病。4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有X线所见的骨关节炎表现。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骨质增生及关节内组织的炎性病变。许多研究证明,本病主要由软骨退行性变而致的概念并不正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进行了讨论。一、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及个体遗传素质均有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压力和磨擦损伤可能是骨性关节炎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证明,直接的压力作用可使动物的关节软骨细胞激活,引起蛋白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软骨及其周围组织中胶原等蛋白的降解及炎性介质增加(1)。肥胖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率增加即与这一机制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关节周围韧带松驰、神经反射减缓及外伤等均可致关节不稳,造成软骨的压力不平衡及损伤,进而出现软骨细胞激活、蛋白酶类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加等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除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外,骨性关节炎的另一个诱发因素是不同原因所致的软骨下骨组织细微结构的异常。临床研究发现,不少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之前即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等X线改变。反复的关节微创伤可引起软骨下骨组织的微骨折,并引起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和代谢的变化、骨硬化及骨赘形成(2)。许多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部分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以Hebarden结节为突出表现的患者存在4q26-q27、7p15-p21及Xcen基因的连锁不平衡。II型前胶原(COL2A1)基因突变与家族性骨性关节炎有关。此外,IV型、V型、VI型胶原及COL9A1基因突变均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3)。这些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不同骨性关节炎个体的发病,但是对其参与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国内外的研究尚少。二、骨性关节炎病变进展的机制骨性关节炎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及关节滑膜,其病变的特点为致炎性蛋白和酶类分子增加,以及炎性抑制性因子的减少。一方面,软骨细胞受不同因素的作用活化后产生I、IIa、III、VI、X型胶原明显增加,以及这些胶原成分的降解增强。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致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自由基等的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炎性成分又可作用于软骨细胞、滑膜细胞及其周围组织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的产生,终至出现软骨破坏。另一方面,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基质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明显减少,软骨细胞及滑膜的IL4、IL10及和IL13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降低,使这些细胞因子抑制致炎性细胞因子IL1的作用减弱(4)。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病变进展与致炎性因子的增高和炎性抑制因子的水平减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近几年的研究提示,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早期即出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保护和修复现象。主要的发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骨性关节炎者软骨细胞、软骨下骨组织及滑膜中的血小板获得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I和转化生长因子(TCF)-b的水平升高(5)。这些因子与基质有较强的亲和力并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因而可减缓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发生。但是,这些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同时参与了骨硬化及骨赘的形成。第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组织代谢增强,骨生成蛋白(BMP)-2等生长因子产生增多。BMP-2对软骨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不足以抵消本病中致炎因素等对软骨的损伤。同时,IGF-1等的促软骨修复作用也受到其受体或结合蛋白的抑制。因此,上述生长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的保护及修复作用并不能阻止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展。软骨细胞活化及软骨下骨微骨折等病变的结果主要导致致炎性成份及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多和炎性抑制因子的产生减少。同时,这些炎性成份还可引起关节液内磷酸钙结晶的形成。这些致炎因子及结晶等导致软骨细胞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并进一步促进上述炎性或破坏性因子的产生,最终出现软骨破坏、滑膜炎症、骨硬化和骨赘形成等骨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骨关节炎的治疗

骨关节炎的治疗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对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OA)说法错误的是() 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B.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 C.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D.多发生于青壮年 2-骨性关节炎(OA)的物理治疗属于阶梯治疗中的() A.修复性治疗 B.基础治疗 C.药物治疗 D.重建治疗 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原则是() A.用药前进行危险因素评估 B.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剂量个体化 C.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D.上述都正确 4-以下可缓解OA症状的慢作用药物是() A.氨基葡萄糖 B.阿片类镇痛剂 C.对乙酰氨基酚 D.糖皮质激素 5-OA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 岁以上的人群()以上为OA 患者。 A.40% B.50% C.60% D.70% 6-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类)是OA 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外用药物和全身应用药物。() A.正确 B.错误 7-对NSAIDs 类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者,可使用非NSAIDs 类药物、阿片类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但需强调的是,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成瘾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建议谨慎采用。() A.正确 B.错误

8-糖皮质激索起效迅速,短期缓解疼痛效果显著,但反复多次应用激素会对关节软骨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每年应用最多不超过3~4 次,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3~6 个月。() A.正确B.错误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非药物治疗正确的是() A注意避免受寒、受风湿,夏天不能贪凉,症状明显时应尽可能避免负重 B.避免外伤 C.不要勉强地进行运动 D.肥胖者应减肥 2-膝关节的主要结构是() A.骨关节面 B.关节腔 C.关节囊 D.半月板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9年版)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节退行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四大致残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担。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发布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对我国OA 的诊断及治疗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为了及时反映当今OA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新理念和循证医学进展,优化OA诊疗策略,规范骨科医生诊疗行为,自2017年6月开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关节领域相关专家,根据近年OA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最新进展,参考国内外OA诊疗指南,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对原指南进行更新。 一 定义 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病变、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二 流行病学

OA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65岁以上的人群50%以上为OA患者。累及部位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膝关节症状性OA(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评分≥2分,同时存在膝关节疼痛)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即西南地区(13.7%)和西北地区(10.8%)最高,华北地区(5.4%)和东部沿海地区(5.5%)相对较低。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地区膝关节症状性0A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在城市人口中,手部关节OA的患病率为3%(男性)和5.8%(女性;髋关节影像学OA(采用Croft等的标准,即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存在以下影像学征象中的任意一条:关节间隙最窄处≤1.5mm;≥2分的骨赘,及上外侧关节间隙狭窄≥2分或上内侧关节同隙狭窄≥3分;其他≥3分的OA影像学征象)的患病率为1.1%(男性)和0.9%(女性),农村地区髋关节0A患病率为0.5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OA的发病率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OA可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尤其是症状性膝关节OA,研究认为可导致全因死亡率增加近1倍。导致OA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女性、肥胖和关节损伤与膝关节OA发病有关;年龄、性别及某些特殊职业是手部OA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是髋关节OA发病的相关因素。髋、膝关节0A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疼痛及压痛是OA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36.8%~60.7%疼痛在各个关节均可出现,其中以髋、膝及指间关节最为常见。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

推荐1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包括力量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神经肌肉训练和参与与国家指南一致的体力活动。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推荐2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 推荐等级:中度推荐 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3a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针灸疗法。 推荐等级: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有害性分析,但我们仍然强烈推荐。 含义:除非出现一个明确且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临床医生应遵循该项建议。 推荐3b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物理疗法(包括电刺激疗法)。 推荐等级:不确定 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3c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推荐等级:不确定 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4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使膝内侧间室不负重)。 推荐等级:不确定 含义:医生应根据自己经验决定是否采用这种结果“不确定”的治疗,但应时刻关注评估这类治疗损益比的最新研究以帮助临床决策。患者的意愿是决定治疗的关键因素。 推荐5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不建议使用外侧楔形鞋垫。 推荐等级:中度推荐 含义:临床医生应该遵循该项建议,但如果有其他方法符合患者偏好,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6 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我们不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要】阐述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即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相关,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施治应注重寒热虚 实之分,并与辨病相结合。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本虚标实 Abstract: With TCM basic theory, it reiterates the attack mechanism of osteoarthritis, which is related with deficient live and kidney, malnutrition of physique, wind cold and wetness attack and sputum and stasis block,etc.,i. e. the sign of 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The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shall pay attention to cold, hot, deficiency and overdo, and b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ting diseases. Key words: osteoarthritis;causa morbi and mechanism;deficient root with overdo superficial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骨质增生 的慢性关节疾病,常伴随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塑、软骨下骨硬化以及软骨下骨囊肿 和边缘骨赘形成。 1发病基础 《内经》曰:“病在阳曰风,病在阴曰痹。故痹也,风寒湿杂至,犯其经 络之阴,合而为痹。痹者闭也,三气杂至,雍闭经络,血气不行,故名为痹。” 痹之形成,多由正虚j?内,阳虚丁?外,营卫虚于经络,风借寒之肃杀之力,寒 借风之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参揉其中,得以侵犯机体。初犯经络,继入 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经气不畅,络血不行,阳气不达,则邪气肆虐, 而生疼痛。 痹证初期多为风寒湿之邪乘虚入侵人体,气血为病邪闭阻,以邪实为主; 如反复发作,或渐进发展,脉络瘀阻,痰瘀互结,则多为正虚邪实;病邪入深, 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遂为正虚邪恋之证,以正虚为主。若患者先 天不足,素体亏虚,阴精暗耗,则不仅发病为正虚,且缠绵日久,不易治愈, 且容易感染。 痹证之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筋骨有赖于肝肾中精血的充养,又赖于督肾 中阳气之温煦,肾虚则先天之本不固,百病滋生。肾中元阳乃人身诸阳之本, 风寒湿痹多表现为疼痛、酸楚、重着,得阳气之振奋时能化解。肾中元阴为人 身诸阴之本,风湿热痹多化热伤阴,得阴精滋润、濡养始能缓解。故本病与肝 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等因素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 2病因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1]。目前认为RA可能是由于现在尚未知的某种抗原对具有敏感性的某些遗传背景的人产生刺激后,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一个与环境、免疫细胞及因子、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 1 免疫细胞 RA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有密切关系。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甄别外来物质并将之清除,在细胞免疫中,巨噬细胞识别外来组织,细胞或抗原等物质,经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T细胞激活后产生细胞因子,并聚集其他炎症细胞(包括其他T 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更多细胞因子,大量巨噬细胞被激活并且释放了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致使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释出细胞毒素,造成关节及其周围正常细胞和组织伤害,滑膜增生,骨和软骨受损。T细胞还可激活体液免疫中的B细胞,使之产生抗体,联合补体在炎症部位吸引多形核白细胞,后者释放细胞因子和自由氧残基造成细胞损害。 1.1 T细胞 RA主要发病机制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成熟的T细胞按其免疫效应功能,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胞(CD4 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CD8 CTL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T细胞主要是通过细胞相互作用和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RA致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1.1 CD4 T细胞 CD4 T细胞基本价值在于引起,控制盒驱动免疫应答。CD4 T细胞一旦被激活就分化成为各种专一效应细胞,根据特殊的细胞因子分泌模式以及伴随产生的效应功能,初始CD4 T细胞可分化为TH1,TH2,TH3三类效应TH细胞。TH1/TH2的比值对RA影响很大。 1.1.2 CD8 T细胞 RA的产生和最初产生的TNF-α有关。活化了的CD8 T细胞会产生高水平的

骨关节炎康复训练

1、关于骨性关节炎,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关节内软骨的退变 B、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 C、男性多于女性 D、骨性关节炎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 E、累及软骨下骨的增生、变形、关节功能障碍、并伴有关节炎疼痛 2、常见肌肉骨关节障碍,一般不包括 A、疼痛 B、出血水肿 C、关节不稳定 D、肌肉无力 E、关节挛缩 3、关于正常骨关节的解剖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关节面上被覆关节软骨,可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B、关节囊外层为滑膜层 C、关节囊是密闭的,其内的腔隙叫关节腔 D、内层由薄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E、滑膜分泌滑液于关节腔中,关节的滑液可以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 4、进行康复治疗的原因不包括 A、恢复肌肉收缩生理效应 B、防止关节及软组织粘连 C、防止关节僵硬 D、彻底治愈关节炎 E、以上均不包括 5、“日常生活有严重问题且大多须依赖他人”属于骨关节功能评估的 A、第一级 B、第二级 C、第三级 D、第四级 E、以上都不是 6、矫形器的治疗作用有 A、减轻关节或软组织的负荷与疼痛 B、增进关节的稳定度

C、增进关节活动度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关于物理治疗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可减轻患者肢体的疼痛,降低肌肉痉挛 B、改善软组织的延展性 C、改变疾病的自然过程 D、增进关节活动度 E、消炎止痛剂的需求量减少,可以降低药物引起的各种副作用 8、物理治疗方式的电刺激,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止痛作用 B、所用低頻波頻率在1000pps左右 C、延緩肌肉萎縮 D、可增強肌肉力量 E、减轻肌肉痉挛 9、运动治疗目的不包括 A、减轻关节肿胀 B、增强肌力 C、增进肌肉耐力 D、增进骨密度 E、以上均不包括 10、下列情況可以使用等速测试或训练的是 A、关节积水肿胀 B、轻度关节炎患者 C、贝克氏囊肿 D、急性关节炎 E、以上都是 11、关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建议肌力强化运动的要求,以下符合的是 A、每周至少三次 B、每次重复1~2下 C、每次训练间隔24小时以上 D、每次训练间隔48小时以上 E、以上都符合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 简介: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通常叫骨质增生和膝关节退变。美国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科学依据,因此制定出该指南,现摘要如下: 推荐方法有:1.做好宣教,加强 正文: 美国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指南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通常叫骨质增生和膝关节退变。 美国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科学依据,因此制定出该指南,现摘要如下: 推荐方法有: 1.做好宣教,加强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如散步代替跑步。 2.鼓励超重者减轻体重(至少减轻5%以上体重),并且通过饮食控制或体育锻炼维持在较低水平。 3.鼓励患者进行有氧低强度适应性锻炼。 4.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和短期使用髌骨固定带。 5.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使用下列药物止痛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有胃肠道反应高风险者可以局部使用NSAIDS类药物或口服NSAIDS和胃肠保护剂;环氧化物酶-2抑制剂。 6.短期缓解疼痛可进行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但要慎用。 7.有相应症状的半月板损伤或关节内游离体者可施行关节镜手术。 8.对轴线不正的单间室症状者可选择截骨。 不推荐的方法有: 1.足部矫形支具。 2.氨基葡萄糖类或软骨素类药物。 3.关节腔穿刺冲洗或初次发病即进行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 疗效不确定的方法有: 1.支具。 2.针灸。 3.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 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美国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的循证医学解读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最新研究认为,目前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被普遍使用的一些治疗方法缺少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该学会于2008年12月份推出针对尚不够进行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22条治疗建议。 本指南主要针对于初级理疗师以及矫形外科医师,并不赞同进行已被广泛认同的一些治疗方法,如使用氨基葡萄糖、硫酸或盐酸软骨素等营养以及类似于足跟楔形垫的传统矫形器械。推出本指南的AAOS工作组主席John Richmond表示: 毫无疑问关节置换术在终末期的骨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治疗那些还无需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在美国3300万骨关节炎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还没有严重到非进行关节置换的程度。 AAOS主席Tony Rankin博士认为,本指南是对膝关节OA最新研究成果的精炼。 该指南认为,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在OA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指南推荐了有氧锻炼、力量及低强度训练及体重指数超过25的患者必需控制体重等方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概述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肥大性关节病。以关节软骨变性、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囊性变为特点,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原因。 :骨性关节炎分类 按有否明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特发性) 和继发性骨性关节炎;按关节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骨性关节炎;按是否伴有症状可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 放射学) 骨性关节炎。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症状性骨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 患病率随年龄、性别、民族以及地理因素不同而不同。如45岁以下女性患病率仅2%,而45~65岁则为30%,65岁以上达68%.55岁以下男女骨性关节炎关节分布相同,而高龄男性髓关节受累多于女性,手骨性关节炎则女性多见。黑人骨性关节炎比白人多见,中国人髓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低于西方人。

骨性关节炎病因 可能与患者自身易感性,即一般易感因素;以及导致特殊关节、部位生物力学异常的环境因素,即机械因素有关。 1. 一般易感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存在其他疾病等。 2. 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长期从事反复使用某些关节的职业或剧烈的文体活动等。 发病机制 对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过去认为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关节软百消耗磨损,或者所谓“退行性变”所致。但这种观点不能解释本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近来对软骨的结构、生化组成,以及代谢变化的认识增多,加以软骨细胞培养、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认识有所提高。现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①软骨基质口成和分解代谢失调;②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③关节内局灶性炎症。 病理改变 关节作为一个器官,骨性关节炎除了软骨,还可累及滑膜、关节囊和软骨下骨板。其主要病理特点为修复不良和关节结构破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