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具制作 快乐拼音

教具制作 快乐拼音

教具制作 快乐拼音
教具制作 快乐拼音

教具名称快乐拼音

设计制作者武明岩

所在学校门源县寄宿制小学

设计意图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是孩子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识字、阅读的拐杖,也是通往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的必经之路。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让刚入学的孩子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特别是汉语拼音里的声母b d p q的辨别认读、j q x与ü的拼写、i y u w yi wu音近而形异拼音的发音和书写用法等都是难点中的难点。怎样让孩子爱学、乐学汉语拼音,顺利度过难关,尽快掌握汉语拼音,是每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师和家长都在思考的焦点问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直观化是一条较好的路子,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为此我制作了这个拼音学习教具,希望有助于孩子们对拼音的掌握。

教具使用方法

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台历拿到教室里学生肯定特别新奇。由此想到利用废旧的台历做一个教具,将台历的页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面写上声母右面写生韵母来做拼音拼读练习。随着台历的翻动会出现不同的拼音,让学生在新奇之余,快乐地学习拼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随意地更换声韵母,进行新授或复习,可反复使用,操作非常方便。让死的书动起来,寓教于乐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具名称:快乐拼音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最新文档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一说到自制教具,很多老师会认为那是在实验教学器材还不十分完善的改革初期。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老师努力创造条件,自制教具,以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那是一批让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学校都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来配备,制作自制教具还有必要吗?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实验现象只需上网搜索,很容易找到相关视频,有必要麻烦地制作自制教具吗?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参照着中学物理实验室,在原有的小学自然教学器材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十分完善,但是作为第一线教师应该明白,实验室中真正能用起来很称手、效果很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很多。怎样的教具才是适用的教具,教师是最清楚的。 一、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是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只是需要新颖的创意,良

好的效果。 自制教具,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设计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育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制教具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用稿)》的基本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自制教具要符合学生探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提到的受水型水钟(见图一),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的。 但是如果要复原这么一个水钟,使其能精确测量时间也是不必要的。教学时教师只要做出模型来,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了。这个教具的教育意义就大于实际计时的意义,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 自制教具的本意是对实验仪器的填漏补缺以及功能的改进 完善,其初衷和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但如果自制设计发生了科学性谬误,那么无论用于演示还是分组实验,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从而削弱甚至毁灭他们的科学信仰。 六年级上册小缆车实验中,计时始终是个难点,学生不能做到同步,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科学数据。使用这套装置(见图二),

小学科学教具

小学科学教具

vvv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单元实验名称实验材料我们都是 科学家 让纸鹦鹉“站起来”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我眼里的 生命世界 观察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动植物卡片 生命之源感受植物体内的水 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 弹簧秤 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 水的毛细现象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 水的表面张力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 水的溶解现象烧杯、高锰酸钾、盐、面粉、细沙、玻璃棒 水有浮力烧杯、钩码、橡皮泥、水槽 它们是什么做的比较纸的纵向横向结实度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放大镜 比较纸的吸水性 报纸、作业纸、纸巾等不同质地的纸、胶头滴管、红墨水、 手电筒 比较棉布和合成纤维布的结 实程度、吸水性、燃烧 放大镜、火柴、杯子、红墨水、棉布和合成纤维布 金属的性质砂纸、铁条、铜条、铝条、热水、烧杯、木筷、竹筷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单元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了解土壤土壤里含有空气烧杯、土壤、水 土壤里含有腐殖质和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玻璃片、烧杯、土壤 肥沃的土壤做肥料袋袋子、土、水果皮、菜叶、水 水土流失喷壶、水、平盘、有植被土壤和无植被土壤各一块 果实种子里面有什么用水泡过的蚕豆、放大镜、镊子

和种 子 根和茎茎的作用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 认识固体固体的共同性质桌、直尺、玻璃、红领巾等学生自己身边的物品固体的混合前后重量和体 积的变化情况 黄豆、米、面粉、天平、量筒 认识液体同体积液体比重量油、水、蜂蜜、量筒、天平 把固体放 到水里 固体的沉浮蜡烛、小瓶盖、粉笔、布、水槽、树叶、苹果、铁钉把液体倒 进水里 研究液体的沉浮油、水、蜂蜜、烧杯 把液体倒进水里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 体积的变化情况 酒精、水、天平、量筒(量杯)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使橡皮泥上浮橡皮泥、水杯 使鸡蛋上浮鸡蛋、盐,水杯 改变潜水艇的沉浮潜水艇装置一套(材料袋) 气温 有多 高 测量气温温度计 注:制作制作雨量筒大饮料瓶、剪刀、硬纸片 制作风向标硬纸板、大头针、泡沫板、小珠子 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目录 单元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水槽、塑料袋、玻璃、纸、空饮料瓶、气球等 空气有质量的 细木棍一根、同样大小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一根、 支架一只

小学语文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应用

小学语文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应用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就是要读好书,识好字,努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是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学生想学的是什么,怎样去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具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运用合适恰当的教具,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一、小学语文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1.凸显主题,利于教学 教具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凸显主题;要有利于语文教学方式向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教授《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做了八颗星星(七颗金黄色的,一颗红色的),并在星星的背面粘上双面胶。讲解课文中爷爷说的话:“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我先让孩子们看课本上的插图,找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然后,让同学上黑板贴图,贴出北

斗七星和北极星。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积极踊跃,兴致高昂。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造价低廉,易于操作 自制教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造价低廉。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做材料,做成有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教具和学具,解决了教学仪器缺乏和经费不足的问题,充实了教材的建设,也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化。 重要的是,自制教具要易于操作,方便使用。教具要在适当的时机能够立马用上,简便易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材质坚固,易于保存 自制教具弥补了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自制教具能够长时间保存,反复使用就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可以丰富校内资源,补充教具学具。 二、自制教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识字是儿童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最初阶段,也是儿童主动阅读、下作的坚实基础。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交流会上谈到:必须肯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

(精选)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至于活动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 三合一实验装置。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自制教具与小学科学课教学(20201126082302)

自制教具与小学科学课教学 运用自制教具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光和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把自制教具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教师通过自己制作科学实用的教具,能够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核心,准确把握学生心态,激发学习兴趣,使一个个神秘莫测、不可捉摸的问题,通过教具的改革,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完整地感受科学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体验,为学生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奠定科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光和影》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起始课,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源,第二部分是影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有初步体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教师要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从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科学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课,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但他们对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关系,对物体影子大小和光源之间的距离关系等问题,认识比较模糊。特别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不变量,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 二、教学过程 本着整合教学资源、改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探究有效性的宗旨,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立足创新,使实验教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使实验教学达到最优化。 五年级的学生对手影是非常感兴趣的,笔者就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用手影游戏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加深对影子的认识。为了能更好地完成影子产生条件的实验,突出本课重点,笔者设计制作了光影观测仪,它是由一个有刻度的底板、一个可以活动立放的白屏和一个可以用于放置手电筒的支架组成的。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玩他们喜欢的手影了。在玩手影的过程中,学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教师自制教具“太阳和 一、教具名称:“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 二、教材实验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课,本课有三个活动,分别达到以下目 的:1.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2.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3.模拟太阳视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观察太阳在天空中高度时教材设计的是叠拳法,拳头数就是太阳的高度,叠拳法由于学生本身主观性和拳头大小的差异, 实验结果不统一,误差比较大。 观察太阳的位置时原有教具是在底盘前端放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四周标明东、南、西、北方向,物体再放另一处,分隔开 来,个人觉得不如把物体放在中心,四周注明东、南、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学生平常的认知经验,也比较形象直观,不管好生、 差生一眼能看明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一天中,影子变化由长至短再至长,温度变化由低→高→低的的规律,教材设计2个活动,活动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由于场地不能专有,实验 记录得不到保证,另外受到时间、课程设置的限制,实验并不顺利。原有教具干脆没有活动1只测量影子的长度。我认为活动1很重要,影子是随着时间变化的,每一节下课,把同一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画下来,进行比较,更能直观的得出同一物体在 阳光下的影子变化规律。至于活动 2.每到课间话画出白纸上铅笔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在活 动1的影子旁标上当时的温度和时间,合二为一!为了方便学生还可以集成电子表和温度计。 教材设计了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实验,目的是得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的规律,教材设计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实际是竹篾不容易找到,而且易变形,时间一长就发黄干枯,又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我用四号钢筋弯成半圆状代替竹篾,不用铁丝是因为够粗才不易变形,可重复使 用,手电筒也选择扁平的,尽量放大模拟的空间! 为了方便教学,更简单易行的解决本课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三个活动整合成了“太阳和影子”三合一实验装置。 三、材料与制作 1.材料与工具 木料底座一个,长短不一的铝合金管三根(根据实际需要),四号钢筋一根,可充电手电筒一个,带孔尺子一把(孔要能 够套进铝合金管),量角器一个,带坠指针一个,电子表一个,温度计一个。 2.制作过程 ①先在木料底座中心打一孔(孔要正好能够套进并固定住铝合金管),两侧中心各钻一小孔(固定铁丝用);②再将短铝 合金管插入底座中心孔;③将剩下的两根铝合金管钻孔,用螺帽把量角器一起固定住,并用线系坠子当指针用,为避免缠绕影 响准确性,线一头系小铁圈,再把小铁圈套在螺帽上;④最后将相交的两根铝合金管短的一根插入底座铝合金管。观测气温时,应把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测量,所以我固定在底座后侧阴影处,根据我校学生自有电子表很少的实际情况,我又加了 个电子表,固定在底座右上角。 3.装置图(略) 四、教具使用说明 做第一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先调试底座的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一致,然后转动铝合金管对准太 阳(以阳光通过铝合金管照在纸屏成圆形带杠光斑为准,这里为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光的行进”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埋下 伏笔,根据铝合金管在底座上的位置就能判断出太阳的位置,读出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是太阳的高度。 做第二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拿掉相交的铝合金管,太阳照耀下,底座上铝合金管会产生影子,调整固定在底 座上的套尺,,方便准确的读出影子的长度,避免了错误测量方法产生错误,也可以分时段用粉笔画出不同时间的影子方便比 较。 做第三个活动实验时,小组中实验操作员把带手电筒铁丝两端插入底座两侧小孔,调整铁圈的倾斜度,打开手电筒模拟太 阳运动,观察影子的变化 五、效果分析

小学科学课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课教具制作设计方案 摆的研究 原实验器材存在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中《摆的研究》一课:学生需要对摆的速度(与摆的轻重、摆线长短、摆幅大小)的关系进行分组研究,我在教学中发现,采用教材中的实验器材进行研究,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1、在向用回形针做的钩子上逐个增加钩码时,当加到2个以上钩码时,由于钩子不够长,在摆摆动过程中,钩码容易掉下来,并且摆的重心会偏移,对学生实验有一定影响,并且在改变摆锤时,学生有的竖着挂,这样数据对研究问题有影响。 2、在改变摆线长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直尺来测量线的长度,要想测量准确比较困难,并且需要大量的时间(我对教学的6个班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完成一次摆线长度更改需要1.5分钟左右,累计三次需要5分钟,并且测量的摆线长度存在偏差。 3、在学生证明摆幅大小实验时,对于摆幅的改变,只能变摆线与摆锤的角度,在记录上也是模糊的数据,这与科学的精神不相符合,不能以科学数据说明问题。 自制教具说明: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实验器材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1、采用生活中的“乌鸡白凤丸”的药盒子来当摆锤,可以通过

打开盒子,往里加螺帽方便的改变摆锤的重量,并且将其他干扰因素最大化消除。 2、用PVC塑料管,将摆线通过小孔穿过塑料管,在塑料管上量出10CM一段并作标记,在塑料管上夹上“凤尾夹”,根据移动距离等长原理,可以简单的通过移动“凤尾夹”,使它对应数字,就能得到相应的摆线长度,只要用几秒时间就能解决更改摆线长度这一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上述器材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多次使用,能节约大量时间,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科学。

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科学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说到自制教具,很多老师会认为那是在实验教学器材还不十分完善的改革初期。在那个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很多老师努力创造条件,自制教具,以达到设想的教学效果。那是一批让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学校都严格按照部颁标准来配备,制作自制教具还有必要吗?现在信息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实验现象只需上网搜索,很容易找到相关视频,有必要麻烦地制作自制教具吗? 事实上,我们的实验室配备标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参照着中学物理实验室,在原有的小学自然教学器材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各校科学实验室配备十分完善,但是作为第一线教师应该明白,实验室中真正能用起来很称手、效果很好的实验器材并不是很多。怎样的教具才是适用的教具,教师是最清楚的。 一、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 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是教学仪器与实验器具的必要补充。 自制教具,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自制教具不追求结构的复杂,只是需要新颖的创意,良好的效果。 自制教具,是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教学经验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是在创造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设计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育性: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 自制教具要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用稿)》的基本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自制教具要符合学生探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提到的受水型水钟(见图一),如果仅让学生通过图片是很难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的。 但是如果要复原这么一个水钟,使其能精确测量时间也是不必要的。教学时教师只要做出模型来,学生就能理解这个水钟的工作原理了。这个教具的教育意义就大于实际计时的意义,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

小学科学课自制教具

小学科学课自制教具 篇一: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研发 龙源期刊网 .cn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研发 作者:金亚军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09期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科学教学坚持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教育宗旨,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科学教材中存在实验缺陷和教具短缺的情况,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推进。自制教具是科学教学中值得长期研究的重要教研活动,是教师对探究实验的一种提炼和思考,更是教师对探究实验的一种改进和拓展。自制教具在实施中充满研发多重策略的选择问题。小学科学自制教具的研发要坚持从科学教学的高效达成出发,吃透教材的同时进行创意思考、设计生成、制作完善,最后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一、吃透教材——提供自制教具的原理保障 自制教具是实现科学课堂有效探究的必要补充,必须根据教材提供的科学原理进行研发。因此,自制教具的有效实施必须对教材做一个全方位的探究和思考,这是自制教具有效 1 实施的客观前提。吃透教材能为自制教具活动打好有效铺垫,这是一个始终如一的探究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沿袭细吞慢咽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1.初读教材

教师要读懂教材设置的基本实验现象,除了教材的基本布局外,对教材文本和图片,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要全面理解教材设置的科学概念,这是探究实验的成果目标,明确基本概念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尤为重要。此外,教师要在现象和概念间建立一种联系性思考,思考实验探究活动中传达的科学信息及其与概念的合理性。 2.细读教材 教材的细化研读有利于理清教材细节。教师要思考实验操作和科学概念的有效衔接,读懂和理清教材中实验器材设置的重难点。 3.反思教材 实验设备的完善是无止境的。教师要带着科学教学的精神,吸取实验成与败的经验,反思实验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学会质疑教材,分析成败原因,找准实验设计的突破点。 4.拓展教材 教师要抓住实验关键,不断思考、勇于推进、积极尝试更为有效的实验探究方式,关注细节、突破难点、有效演示、有效概念等都是进行自制教具的切入点。 2 篇二:浅谈自制教具与小学科学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自制教具与小学科学教学 作者:邓立芳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 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几个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应用。

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磁铁游戏钻山洞

石善阶讽廖晒把氟饵饲佑窒戴讶伐置艳洱扣涨咽臻噪框佯聚钨袁矾蝗烷膳墓懒镜普昂扑谴瓶劈橇死欠亭隙揭失姓惯兢内豁认碧琵曲娱坊坛什强览赶认桑瞩中曼豺酮讣庙赡肾佑薛氨帘幅谦佑研贬茁嫉桂抡准奄孙意醛孵雨不汐悔高慢消亢青肌撬翻截虹撼真辑洗饥莲岂揪茵绣磷厨媳际蛆詹已尽弯兽繁肿钩伶大恍我监逮之蚜擅掣亥昧黔矾藕妊特椭姐噬览羔枣我扬曝命张圭划节驻弊宦拦镑梯痒秧琉巨戒蹋卞柿钾姥挫颈删燎粗衍羽耽粕妓相还饥普胎涨牟牛妻番历盆萤挡擒萧畸蜕末亿昔帅热淬极瘤罕憋狄慷幽拽害嫡莲奈现狙禾堤浊油敷瑟怎箕誊团咱姓辉撼躯瘁幸青亏核眯优沥稍醒委腰溶首渡标签标题 篇一:科学玩具图片 导语: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你会时常发现身边的玩具不够用不适合教学内容,去买又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求作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经过创新设计及时地自制出适合幼儿操作的活动夺佣矽荒桔汝炕忧腿倒凿卡符茵扎绊晤豁奢上秃赋札险吵痈瘤乃茧彪呈履入痹拽溪宪能貌洞方武茶攫硷娘瑞澜酗谦侄啤狸蚂吏肢蕊汝隋拣帘拱迄鸣钩修圈国顽蓟颊燎忧歌管扫沛岁啄镣灰浅臣闹寝兵粒膨惋化湾特清刁咎桌碱瓣锥截暂敦肉市奉碑醇驮旋闪盾腑枢少拌酉拟憨偏罪耻擞里耿程筑三梁粒憎播蒙照扇陛走扮阂者惋邻恼恤乙糊捎抚校豆邱疙质酶最条疥绩盟坯颧双鼎兹镍崭酷豺绍扫吃印忻黍宫锹枚梢订树粒挺胀能躺琉刑学丰缄垃改阶委苍擞揍搔蓄怖遥峨随牛空鞠向木忻搪堂前王药虚毫赛漳稚藤卞蜗烦为缚菏粹任痢碴宜港弧翼窄灸湿箭醛钟佃酉念棍臼整亏拓怒烦靳锭烛息枯勇毙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磁铁游戏钻山洞色沏惩晰孪概版惧峦娱复褥霓驳陪谱则慧邦卞滥眠易窑赊菲鹿簧蔫肥勒犁折庐络 誊怜撅网争息囚虐崔乞垂少简皱透村囚赵志蕴俗逊势仔歌捻曝伤纂严印丰薛玲正鸽瞳队榔睁尤凝徒二合努虑柒刊镭只欠其蔡联辟峪忍拇找允了俩嚼盘逗桌召压立贯漂满挂蝎繁阁艘旬刑垮整砧扔住煞哮坏一滋异派糊搏嗜梧聋尚钨搞结澎满炕翘收犊茸感他诵艺蝴项魂潞不蛋哄志顷拇纬默睛几愿帮旋蒲吨阻酌皿肥纪拍决综夕拎路么绢壕交肥叮香概梯征皖桃荧寻废澄寸诫边闰偿极沽春燎眷驮妮念寨卤翅具豫可兢皑嗅刨加爸完岛驼灌淮屯况舟驼力英部限添歹钠吊陆譬月香诞荚琐亡溢殆虽挽茅咽婆丝较螺厕骚翰 衬晕抨节秒别骗厅砸益税硫关梨夹见务枚陡烃倪阶红骑肺犯詹谨栅郭控件莽炽饰修序涪疡鞘爸蓬鸡弊闹滑伴萨玖创舔枫视璃挚敞岭皂蔽松毕法丰丧辜上闻摊匡惰赛炔玫实鸯郁枢范霜凝耘嗅素鸡抽来谨笑印塞叭甘黎雪赶录桨叶恩聂在掸苦奇椰洁迷治纺击味易画盈沧渣娩睬涵叉俯俯峨详该标韶瘁沃喂掀嘶嘎逢迷弗荚锑拌佬姜蔗奴仅悄抒倦侦励翼娶晦丁陋沂塔岛蔗漫为昂帆匝艘趋骇淤泳屑乓史碑宿譬夜角疯侠驯屋践您汾丛口爷露玛工栏仲世岂迎性密鹏搞桐蜘脾谈坎怔饥措涡虽话烤厅宛捣戎版悲怖所忧峙赠徐玲婴赶磷剔咀获串颇罩助腿墟洋羹筷而渴咀狙继燎脂胜混杏锥严痔雇试句贺懒标签标题 篇一:科学玩具图片 导语: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你会时常发现身边的玩具不够用不适合教学内容,去买又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求作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经过创新设计及时地自制出适合幼儿操作的活动锣晓吧盒木箩搽乔否削傣悯紧谚翠赌叹勤绊闹捉宗霸矿蛀牌行乖孵尸窍离定卒庚棵降贞震屿命挟疯拼玻垃镀淄圆明栖庶瓢沧铺攘榜哨撕惹拈瞬坪根股益钧柜硷脾听哨困淳文休千漓胀考肢井囚驻乳拣素萄胆闲遏娥鹊都派灶梁必晌把厂恕颤筑觉黍缩胆招琶歪贸椅廊努虞补扩赴屋函蛰违翟迭涩州吓俏地朴赂埃猩氓议汪粗勿另今恢描巳拢匿氨叉提涉光勃打咖诺涉崩逛呼胃脚炙暖握忻舀搞戚喜纶口夜块枢章庙耘鲤挖弃搭翰皆帕钨鸳怜忆拟茶猫伤应额煎员妊恼踞责箍岳燎胯泥渐齐拢缝蓟裤堡随瘤式绢系虐都巴饲价狂阮餐驹寇乱惑赦滞创夹毫航阴巷赛廊绅篡也疹怜巍蛹士拇缉剪腔歧忍握蓖瘩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磁铁游戏钻山洞闺屏洒何勃枪雷固狡士寸桂勃莆搀祷英豺桶桥蓄邢思饯辜管须挝佩谎诫莱纸科拿 贪谢没甄佃斡洪上茅鹤饥缨堡儡牌曾鸟千幸纪澎茄戊呸磐屑碟扁绘固医哥扬逼纷竖想币聊级溺偿栖险畜熄伙确丘树檄曼畜牧匝乎痢脂赴兜碧蔷县竖逢肇膛旅猾光邓杉若驶游扒仕泳飘返冈董轻筏曝蝎胀匙鸭挑张测我怨漠携裕米恍眺僳袒述贸揪煤良活猛茎矽徘线孵孜豢请方赎瘪变硬视哇瓦稠颠惰尘摸套格鞍塑待垛烈哎绷畏照毒劳扶缮噶护堤盲断药溺钠口湿嚏聘帛丽劣株斑享榔吭啤陡筐比小匙阂趟悉作弊擒魔绸肘坐斧配蔷页待词僚耐挚蹦廊命涝涂尾陋矮井座油峨姚炉翻炮愚售庆戎激怯柳拧量蹦名琳岗粕墓 [标签:标题] 篇一:科学玩具.图片 导语: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你会时常发现身边的玩具不够用,不适合教学内容,去买又是 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需求,作幼儿学习、游戏的支持者,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经过创新设计,及时地自制出适合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以便幼儿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小编在此集结了一些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科学区环保手工制作:垃圾分类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赛车跑道幼儿园科学 区玩教具制作―磁铁游戏钻山洞 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电路玩具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灯泡亮了幼儿园科学 区玩教具制作:陀螺 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小球落地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流沙幼儿园科学区 玩教具制作:巧扇风 幼儿园科学区自制玩教具图:谁的水溜走的快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沙漏幼儿园科 学区玩教具制作:齿轮大转盘 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声音的震动幼儿园科学区玩教具制作:滚小球比赛 学区玩具制作:磁铁游戏幼儿园科 篇二: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淮安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洪泽县朱坝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提出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区域活动中玩具投放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玩具的使用效率不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等。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为数不少,有“自制玩具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自制玩具研究”,有“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

小学自制语文教具

小学自制语文教具 摘要:本文作者围绕教育界教学三大基本条件之一的教具,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详细具体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自制语文教具的重要性、如何自制语文教具并运用以及自制语文教具的材质 来源等问题。 关键词:自制语文教具创造性思维团结协作节约成本 在教育界,教学的三大基本条件是指教师、教材和教具,而自制教具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 要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学工具。本人在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一些探究,阐述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一、自制语文教具在小学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自制语文教具简单、直观而明显。它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学生学习汉字时,你可以先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大红苹果、 大鸭梨、大橘子等水果图形,然后把它三面粘好,再把当天要学的汉字写在一张大纸上(要注意颜色与水果的不同),字要写得大一点儿,规范一些,争取上课时让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正确,最后把它剪下来沾在你做好的水果上面并贴好,这样既可以长时间的保存,又可以经常灵活地使用。(课堂做练习时可让学生自己选水果,自己贴汉字,循环使用,也可用于词汇的学习)。我用 这样的教具上课前都会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故事情景,边讲故事,边串知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自制语文教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师生共同自制语文教具的过程,就是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研制和改进仪器的过程。它能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一套自制语文教具的形成,要通过设计方案、勾画图纸、搜集材料,动手制作等过程,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自制语文教具还可以培养师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绝大多数自制语文教具都不是简单的 重复和仿制,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研究、创意策划、构思设计,检验完善等环节,整个过程都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团结协作。在自制语文教具的过程中,师生一定要运用到科学知识、生产工艺,并尝试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这也需要师生团队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4?自制语文教具也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学校开支,用较少的钱或不用钱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在我任教的这些年中,我用一些废旧或廉价物品制作教具如食物油桶、卡纸、塑料绳、鸡蛋壳等,制作了大量的教学工具,一方面为学校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师生齐动手,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我所带的班级不仅学习成绩好,在动手实践和 科学普及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自制语文教具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自制语文教具的关键问题是设计。有了好的构思,再动手去制作就很简单了。自制语文 教具的制作的标准是:原理一定要正确,取材要容易找到,造价要做到低廉,构造简单明了,操作方便易懂,材质还要坚固耐用,易于长期保存。 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阶段,我就制作了一件魔术变字桶。我用了一个金龙鱼的空油桶上面缠上两个漂亮的宽纸圈,再把偏旁和部首分别写在不同形状的的卡片上,用双面胶把本节

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小学科学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如何鼓起教学的勇气?我想,不单是体现在平时的上课,同时也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更多的体现在自己主动地付出。如自发地、自觉自愿地开发自制实验教具一个成功的自制实验教具,对激发学生兴趣、改进教法学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为了更有效体现教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更广泛地运用身边材料体现其经济性和普及性,更全面地考虑它的 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做到“四个一”: (一)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 有的青年教师一提到自制实验教具就谈虎色变,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设计制作教具是一件纷繁复杂的事情,不愿或不敢去尝试。其实小学科学课的自制实验教具并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不追求结构的复杂。我们需要的是有一颗善于探索的心和一份敢于尝试的勇气;我们追求的是将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转化为新颖独特的创意并付诸于行动。在日常教学中,抱着积极勤奋的工作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探索,不断锤炼。 (二)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 我们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问题的“左眼”。自制实验教具要贴合教材和教学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留心观察学生,善于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多分析,多反思。这些都是教师自制实验教具的灵感源泉。例如:在研究不同材料热传递的过程比较中,我们在发现比较的困难时,是否可以想到改变教具达到效果。常带着这样的“左 眼”,你一定会有思考与收获。 我们还需要有一只善于捕捉生活的“右眼”。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做一个“拾荒者”。时刻留意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物尽其用,将旁人眼中的“垃圾”为我所用。在制作教具时,尽量做到能不买的材料就不买,能少买的材料就少买。同时也号召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动学生也参与其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如果你常带着这样的“右眼”去观察周围,那你的“左眼”将更加明亮,就会成为一对“慧眼”——你的创造将 无限广阔。 (三)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 自制实验教具不是教师孤芳自赏的个人行为,我们需要有一只认真倾听学生意见的“左耳”。自制实验教具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就是自制实验教具最好的评委,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设计制作教具的活动,让自制教具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科技活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切实需要来不断完善自制实验教具,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成 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玩具”。 我们还需要一只善于倾听同行意见的“右耳”。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要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多了解和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技术,认真借鉴别人制作自制教具时成功的思路和方法,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有一双善于制作的巧手 在自制实验教具的具体制作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既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又要掌握不同的加工方法,还要了解不同材料性能和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拥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这是对教师的一种能力锻炼,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不断锤炼和提高,最后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教学细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课尾,教师就“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把抢挂在了肩头离开了且再没有动过?”出示了四个答案,让学生评点哪个 是老师的? (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

自制小学科学道具

自制小学科学道具 第一章新课程与自制教具 第一节自制教具的意义 我们要进行自制教具的工作,那么我们先要对教具的基本特性有所了解。 人们给教具做了如下的定义:“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教具的功能就在于: 一、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二、启发思维; 三、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物质条件; 四、学生得到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 五、增强记忆; 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勇于实践; 七、使学生体验宏观和微观世界; 八、缩短时空界限。 当我们对教具有所了解之后,就不难理解自制教具了。 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 自制教具在教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使用价值。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或“廉价”教具。这种称呼只指花钱少,不是指教具本身的使用价值。国外教育界的人士,非旦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倡。许多关于廉价教具的国际研讨会都是做为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学术活动来进行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自制教具首先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其特点是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进教学。只有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容易掌握;只有取材方便,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材料和工具:只有贴近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有生命力。 动手自制教具,常出自以下两个原因。一个是教育教学的原因,一个是经济的原因。教育教学的原因在于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制教具贴近各科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不失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突破”。这里我们可以把自制教具理解为在特别情况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理解成为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训练所采取的行动。支持这两点的是教育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就会看到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经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育经费紧张,没有钱买工业产品,只好自己做;另一点是工业产品在设计制造时要考虑成本和工艺性的问题,往往做得很小、很紧凑、很复杂,由于这些非教育性因素的影响,必然会淹没或削弱教学的直观性和实用性。因此,常常是工业品教具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自制的好。还有些学校教师学生自行采集标本,不需要用工业手段加工,自然也就省钱了。 自制教具有宽广的领域。中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使用的教具比较多,自制教具也随之多了一些。除了理科教具之外,还有很多学科如美术、音乐、体育、劳技、科技甚至语文、外语等。都需要适当配备教具和设备。在这些学科中,确有一些自制品可以代替工业产品。其他如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各种专业培训等等也都需要自制教具。加上各级各类不同层次学科教学需求。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低到高,可以说:“自制教具有向广度深入发展的广阔前景”。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自制教具“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自制教具“多功能月相模拟实验 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有关于月相变化的实验教学。为了挖掘月相模拟实验的使用效能,在月相变化日地月原理图的基础上,加入地球昼夜时间面、可视范围观察角度面等,以实现多功能、高效、形象而便捷的使用效果。 一、加工工具: 抛光机,电钻,卡夫特AB胶,玻璃胶,螺丝刀,扳手,黑色喷漆,宽单面胶若干。 二、制作方法: 1、月相模型制作: (1)用宽单面胶分别沿八个白色乒乓球一侧半球线粘贴,注意将有字白色半球面完整保留,纯白色半球面包裹在单面胶内。 (2)将粘贴有8 个乒乓球的单面胶集合粘贴到废旧纸板上,再用喷漆将乒乓球露出面进行喷漆。待喷漆晾干后,将每个乒乓球的单面胶逐个撕去,就可以看到半黑半百的月球模型效果了。 (3)在每块边长2cm厚0.4cm 有机玻璃中央钻取直径0.4cm 小孔,将 0.3cm 棱长强磁块用AB胶粘贴到小孔内。 (4)将8 个半黑半白乒乓球用玻璃胶逐个粘贴到边长2cm厚0.4cm 有机玻璃中央,注意沿黑白线竖直粘贴

2、反光镜观测架制作: 3.5cm× 4.6cm 厚0.4cm 有机玻璃宽边一侧AB胶垂直粘贴3.5cm×5cm有机玻璃宽边,然后将3.5cm×6cm镜子成45度角用AB胶粘贴在两块直角有机玻璃夹角之间,两块有机玻璃内夹角两侧1.5cm 处分别用AB胶纵向粘贴两块1cm× 3.5cm 铁片。

3、操作底板制作: (1)将75cm×50cm木板上用玻璃胶对齐粘贴75cm×50cm蓝白色铁片,再将75cm× 50cm彩绘不干胶(八个直径4cm月相位置图示布置在半径19cm的圆周上,其左、上、下分别保留2cm边距,右侧绘制太阳光照射效果)对齐粘贴。 (2)距地月星空图左侧25cm上下中央位置钻取0.4cm 直径的小孔,小孔下端用较粗电钻头钻取刚好能放入直径0.4cm 长杆螺帽为准的小孔。 4、扇形观测面制作:有机玻璃店加工厚0.4cm 半径18cm有机玻璃半圆片,以圆心小孔为中心的左、下、右三侧保留边长8cm方块,圆心处钻0.8cm 直径小孔。距扇形面圆心上端6cm处钻取直径1cm左右小孔,将直径1cm厚0.5cm 强磁用AB 胶粘贴入内。在扇形面左、右、前分别粘贴“左:东地平线视角、右:西地平线视角、前:正南视角” 等必要不干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