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一)作业2 北师大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一)作业2 北师大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一)作业2 北师大版选修1-1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一)作业2 北师大版选修1-1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一)

[A.基础达标]

1.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x 2+y 2

-2x +6y +9=0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

A .y =3x 2或y =-3x 2

B .y =3x 2

C .y 2=-9x 或y =3x 2

D .y =-3x 2或y 2

=9x

解析:选D.圆的方程可化为(x -1)2+(y +3)2

=1,圆心为(1,-3),由题意可设抛物线方程为y 2=2px (p >0)或x 2

=-2py (p >0).把(1,-3)代入得9=2p 或1=6p ,

所以p =92或p =16,所以y 2=9x 或x 2

=-13

y .

2.设M (x 0,y 0)为抛物线C :x 2

=8y 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以F 为圆心,|FM |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C 的准线相交,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

A .(0,2)

B .[0,2]

C .(2,+∞)

D .[2,+∞)

解析:选C.圆心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p =4,根据题意只要|FM |>4即可,由抛物线定义,|FM |=y 0+2,由y 0+2>4,解得y 0>2,故y 0的取值范围是(2,+∞).

3.已知抛物线y 2

=2px (p >0)的经过焦点的弦AB 的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x 1,y 1),B (x 2,y 2),则

y 1y 2

x 1x 2

的值一定等于( ) A .4

B .-4

C .p 2

D .-p 2

解析:选B.当AB 的斜率为k 时,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k ? ?

???

x -p 2,代入y 2=2px 得:k 2x

2

-(k 2

p +2p )x +k 2p

2

4=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x 2=k 2

p +2p

k

2,x 1x 2

=p

2

4

y 1y 2=k 2?

????x 1-p 2? ????x 2-p 2=-p 2,故y 1y 2x 1x 2=-4.

当AB 斜率不存在时,即AB ⊥x 轴,易得y 1y 2

x 1x 2

=-4.

4.过抛物线y =ax 2

(a >0)的焦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分别

是p ,q ,则1p +1

q

等于( )

A .2a B.

12a C .4a

D.4a

解析:选C.设直线方程为y =kx +14a ,代入y =ax 2,得ax 2

-kx -14a

=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 1

+x 2

=k

a ,x 1x 2

=1

-4a

2

.p =y 1

+14a =kx 1

+12a ,q =y 2

+14a =kx 2

+12a ,所以1p +1

q =

1kx 1+12a +1

kx 2+12a =k 2+1

a k 2+14a

2

=4a . 5.已知抛物线y =x 2

上有一定点A (-1,1)和两动点P 、Q ,当PA ⊥PQ 时,点Q 的横坐标的

取值范围是( )

A .(-∞,-3]

B .[1,+∞)

C .[-3,1]

D .(-∞,-3]∪[1,+∞)

解析:选D.设P (x 0,x 20),Q (x ,x 2

),其中x 0≠-1,x ≠x 0, 则PA →=(-1-x 0,1-x 20),PQ →=(x -x 0,x 2-x 2

0), 因为PA ⊥PQ ,

所以PA →·PQ →

=0.

所以-(1+x 0)(x -x 0)+(1-x 20)(x 2-x 2

0)=0, 即-1+(1-x 0)(x +x 0)=0,

所以x =-x 0+1

1-x 0

=(1-x 0)+1

1-x 0

-1,

当x 0<1时,1-x 0+1

1-x 0

≥2,当且仅当x 0=0时,等号成立.

所以x ≥2-1=1;

当x 0>1时,1-x 0+1

1-x 0

=-[(x 0-1)+1

x 0-1

]≤-2,当且仅当x 0=2时,等号成立,

所以x ≤-2-1=-3,

故点Q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1,+∞).

6.将两个顶点在抛物线y 2

=2px (p >0)上,另一个顶点是此抛物线焦点的正三角形的个数记为n ,则n =________.

解析:根据抛物线对称性知正三角形的一边平行于y 轴,又过焦点且与x 轴的夹角为30°的直线有两条,故符合题意的正三角形有两个.

答案:2

7.已知点A 、B 是抛物线y 2

=4x 上的两点,O 是坐标原点,OA →·OB →=0,直线AB 交x 轴于

点C ,则|OC →

|=________.

解析: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 ????y 214,y 1、? ??

??y 2

24,y 2, 因为OA →·OB →

=0,所以y 2

14·y 2

24

+y 1y 2=0,

即y 1y 2=-16.AB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y 1=y 2-y 1y 224

y 214

(x -y 214)=4y 1+y 2(x -y 21

4

),

令y =0,得x =-y 1y 2-y 2

14+y 2

14=-y 1y 2

4

=4.

答案:4

8.已知直线y =k (x -2)(k >0)与抛物线y 2

=8x 相交于A 、B 两点,F 为抛物线的焦点,若|FA |=3|FB |,则k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易知x 1>0,x 2>0,y 1>0,y 2<0. 由?????y =k (x -2),y 2=8x , 得k 2x 2-(4k 2+8)x +4k 2

=0, 所以x 1x 2=4.① 又|AF |=x 1+2,

|BF |=x 2+2且|AF |=3|FB |, 所以x 1=3x 2+4,②

由①②解得x 2=2

3

所以B (23,-43

3

),代入y =k (x -2)得k = 3.

答案: 3

9.已知M (3,y 0)(y 0>0)为抛物线C :y 2

=2px (p >0)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且|MF |=5.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MF 的延长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N ,求N 的坐标.

解:(1)因为|MF |=3+p

2=5,所以p =4,

所以抛物线方程为y 2

=8x .

(2)由题意知MF 不垂直于x 轴,故设MF 所在直线方程为y =k (x -2),

联立?????y =k (x -2),y 2=8x ,

得k 2x 2-(4k 2+8)x +4k 2

=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M ·x N =4k

2k

2=4,

因为x M =3,所以x N =4

3

.

因为N 为MF 的延长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由图像可知y N <0.所以y N =-2px N =-46

3,

所以N (43,-46

3

).

10.已知动点M 到点(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x =-3的距离多1. (1)求动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

(2)求过点(4,0)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被曲线C 所截得线段的长度.

解:(1)由题意易知,动点M 到点(4,0)的距离与到直线x =-4的距离相等,故M 点的轨

迹为以(4,0)为焦点,x =-4为准线的抛物线,此抛物线方程为y 2

=16x .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 ,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0=3

3

(x -4),

即y =

33x -433

, 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y =33x -433,y 2=16x ,

得x 2

-56x +16=0, 故x A +x B =56,

|AB |=x A +x B +p =56+8=64.

[B.能力提升]

1.已知抛物线y =2px 2

(p >0)的准线与圆x 2+y 2

-4y -5=0相切,则p 的值为( ) A .10 B .6 C.18 D.124

解析:选C.抛物线方程可化为x 2=12p

y (p >0),由于圆x 2+(y -2)2

=9与抛物线的准线y =

-18p 相切,所以3-2=18p ,所以p =18

. 2.如图,F 为抛物线y 2

=4x 的焦点,A ,B ,C 在抛物线上,若FA →+FB →+FC →=0,则|FA →|+

|FB →|+|FC →

|=(

)

A .6

B .4

C .3

D .2

解析:选A.设A ,B ,C 三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 A ,x B ,x C 由FA →+FB →+FC →

=0得x A +x B +x C =3, 所以|FA →

|+|FB →

|+|FC →

|=x A +p

2+x B +p 2+x C +p

2

=3+3=6.

3.已知抛物线y 2

=4x 的焦点为F ,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M ,N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且满足

|NF |=3

2

|MN |,则∠NMF =____________.

解析:过点N 作准线的垂线交准线于点N 1,则

cos ∠NMF =cos ∠N 1NM =|NN 1||MN |=|NF ||MN |=32,故∠NMF =π

6

.

答案:π

6

4.已知抛物线C :y 2=2x 的焦点为F ,抛物线C 上的两点A ,B 满足AF →=2FB →.若点T ? ??

??-12,0,

则|TA ||TB |

的值为____________. 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y 1>0,y 2<0),因为AF →=2FB →

,所以AB 是过焦点F 的直线,F (12,0),故AB 的直线方程为y =k (x -12),代入y 2=2x ,整理得:k 2x 2-(k 2

+2)x +k 24

=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x 1+x 2=k 2

+2k 2,x 1x 2=1

4

,由AF →=2FB →

得x 1+1

2x 2+12=2,即x 1=2x 2+12,

得:A (1,2),B (14,-22),所以|TA |

|TB |

(1+12

)2+(2)

2

(14+12)2+(22

)2=2.

答案:2

5.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点P (1,2),A (x 1,y 1),B (x 2,y 2)均在抛物线上.

(1)写出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准线方程;

(2)当直线P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时,求y 1+y 2的值及直线AB 的斜率.

解:(1)由已知条件,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 2

=2px (p >0).

因为点P (1,2)在抛物线上,所以22

=2p ×1,解得p =2.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方程是y 2

=4x ,准线方程是x =-1.

(2)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PA ,直线PB 的斜率为k PB ,则k PA =y 1-2x 1-1,k PB =y 2-2

x 2-1

因为PA 与PB 的斜率存在且倾斜角互补,所以k PA =-k PB .由A (x 1,y 1),B (x 2,y 2)均在抛物

线上,得?

????y 21=4x 1,①

y 22=4x 2,②

所以y 1-214y 21-1=-y 2-214

y 22-1,所以y 1+2=-(y 2+2),所以y 1+y 2=-4.

由①-②得直线AB 的斜率为-1.

6.(选做题)已知直线l 过坐标原点,抛物线C 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 轴正半轴上.若点A (-1,0)和点B (0,8)关于l 的对称点都在C 上,求直线l 和抛物线C 的方程.

解:依题设抛物线C 的方程可写为y 2

=2px (p >0),

且x 轴和y 轴不是所求直线,又l 过原点,因而可设l 的方程为y =kx (k ≠0),① 设A ′,B ′分别是A ,B 关于l 的对称点,因而A ′A ⊥l ,直线A ′A 的方程为y =-1

k

(x +

1),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AA ′与l 的交点M 的坐标为? ??

??-

1k 2+1,-k k 2+1.

又M 为AA ′的中点,

从而点A ′的横坐标为x A ′=

2? ??

??-1k 2+1+1=k 2-1k 2+1,

纵坐标为y A ′=2? ??

??-k k 2+1+0=-2k k 2+1.③ 同理得点B ′的横、纵坐标分别为x B ′=16k k 2+1,y B ′=8(k 2

-1)

k 2+1

.④

又A ′,B ′均在抛物线y 2

=2px (p >0)上,

由③得? ??

??-2k k 2+12=2p ·k 2-1k 2+1,

由此知k ≠±1,即p =2k

2

k 4-1

.⑤

同理由④得

????

??8(k

2-1)k 2+12=2p ·16k k 2+1即p =2(k 2-1)2(k 2+1)k . 从而2k 2k 4-1=2(k 2-1)2(k 2+1)k

整理得k 2

-k -1=0,

解得k 1=1+52,k 2=1-5

2.

但当k =1-52时,由③知x A ′=-5

5

<0,

这与点A ′在抛物线y 2

=2px (p >0)上矛盾,故舍去k 2=1-52.

所以k =1+52,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1+5

2x .

将k =1+52代入⑤,求得p =25

5.

所以直线方程为y =1+5

2x .

抛物线方程为y 2

=455

x .

圆锥曲线综合试题(全部大题目)含答案

1. 平面上一点向二次曲线作切线得两切点,连结两切点的线段我们称切点弦.设过抛物线 22x py =外一点00(,)P x y 的任一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为C 、D ,与抛物线切点弦AB 的交点为Q 。 (1)求证:抛物线切点弦的方程为00()x x p y y =+; (2)求证:112|||| PC PD PQ +=. 2. 已知定点F (1,0),动点P 在y 轴上运动,过点P 作PM 交x 轴于点M ,并延长MP 到点N ,且.||||,0PN PM PF PM ==? (1)动点N 的轨迹方程; (2)线l 与动点N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若304||64,4≤≤-=?AB OB OA 且,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3. 如图,椭圆13 4: 2 21=+y x C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P 为双曲线134:222=-y x C 右支上(x 轴上方)一点,连AP 交C 1于C ,连PB 并延长交C 1于D ,且△ACD 与△PCD 的面积 相等,求直线PD 的斜率及直线CD 的倾斜角. 4. 已知点(2,0),(2,0)M N -,动点P 满足条件||||PM PN -=记动点P 的轨迹为W . (Ⅰ)求W 的方程;

(Ⅱ)若,A B 是W 上的不同两点,O 是坐标原点,求OA OB ?的最小值. 5. 已知曲线C 的方程为:kx 2+(4-k )y 2=k +1,(k ∈R) (Ⅰ)若曲线C 是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Ⅱ)若曲线C 是双曲线,且有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是60°,求此双曲线的方程; (Ⅲ)满足(Ⅱ)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P ,Q 关于直线l :y=x -1对称,若存在,求出过P ,Q 的直线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6. 如图(21)图,M (-2,0)和N (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 满足: 6.PM PN +=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 (2)若2 ·1cos PM PN MPN -∠=,求点P 的坐标. 7. 已知F 为椭圆22221x y a b +=(0)a b >>的右焦点,直线l 过点F 且与双曲线 12 2 2=-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12,l l 分别交于点,M N ,与椭圆交于点,A B . (I )若3 MON π∠= ,双曲线的焦距为4。求椭圆方程。 (II )若0OM MN ?=(O 为坐标原点),1 3 FA AN =,求椭圆的离心率e 。

(完整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圆锥曲线 一、考点(限考)概要: 1、椭圆: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大于焦距2c。用集合表示为: ; ②定义二:在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是离心 率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3)参数方程:(θ为参数); 3、双曲线: (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用集合表示为: ②定义二: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个常数e,那么这个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定点叫焦点,定直线叫准线,常数e是离心率。 用集合表示为:

(2)标准方程和性质: 注意:当没有明确焦点在个坐标轴上时,所求的标准方程应有两个。

4、抛物线: (1)轨迹定义:在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定点是焦点,定直线是准线,定点与定直线间的距离叫焦参数p。用集合表示为 : (2)标准方程和性质: ①焦点坐标的符号与方程符号一致,与准线方程的符号相反;②标准方程中一次项的字母与对称轴和准线方程的字母一致;③标准方程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有别于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复习点睛: 1、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结构: 2、椭圆各参数间的关系请记熟“六点六线,一个三角形”,即六点:四个顶点,两个焦点;六线:两条准线,长轴短轴,焦点线和垂线PQ;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则椭圆的各性质(除切线外)均可在这个图中找到。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 校对人:聂格娇 审核人:徐立朝 1.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能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一些问题. 7881,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2: ① 若椭圆221x my +=,则它的长半轴长为__________; ②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20x y ±=,焦距为10,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③以椭圆22 12516 x y +=的右焦点为焦点的抛物线方程为 .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 当α从0到180变化时,方程22cos 1x y α+=表示的曲线的形状怎样变化? 变式:若曲线22 11x y k k +=+表示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小结:掌握好每类标准方程的形式. 例2设1F ,2F 分别为椭圆C :22 22x y a b + =1(0)a b >>的左、右两个焦点. ⑴若椭圆C 上的点A (1,32 )到F 1、F 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⑵设点K 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1F K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变式:双曲线与椭圆22 12736 x y +=有相同焦点,且经过点,求双曲线的方程.

※动手试试 练1.已知ABC ?的两个顶点A,B坐标分别是(5,0) -,(5,0),且AC,B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m(0) m≠,试探求顶点C的轨迹. 练2.斜率为2的直线l与双曲线 22 1 32 x y -=交于A,B两点,且4 AB=, 求直线l的方程.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直线与圆锥曲线. ※知识拓展 圆锥曲线具有统一性: ⑴它们都是平面截圆锥得到的截口曲线; ⑵它们都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不经过定点)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比值的取值范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曲线; ⑶它们的方程都是关于x,y的二次方程.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理科

圆锥曲线专题 【考纲要求】 一、直线 1.掌握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认识坐标法在建立形与数的关 系中的作用; 2.会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表示斜率和截距的几何意义:懂得一元二 次方程的图像是直线; 3.会用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方向向量、法向量);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夹角,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圆锥曲线 1.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并能由此利用代数方法判定点是否在曲线上,以 及求曲线交点; 2.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并理解上述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的 推导过程;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简单的几何特性,掌握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 方法,并能根据曲线方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直线与上述曲线有两个交点情况下的有关问题; 4.能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 解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知识导图】【精解名题】 一、弦长问题 例1 如图,已知椭圆 2 21 2 x y +=及点B(0, -2),过点B引椭圆的割线(与椭圆相交的直线)BD与椭圆交于C、D两点 (1)确定直线BD斜率的取值范围 (2)若割线BD过椭圆的左焦点 12 ,F F是椭圆的右焦点,求 2 CDF ?的面积 y x B C D F1F2 O

二、轨迹问题 例2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 ,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线段MN 上移动,x=4,y=t (33)t -≤≤上移动,点C 在双曲线 22 1169 x y -=上移动,求点B 的轨迹方程 三、对称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 :22 2,: 1169 x y y kx C =++=,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相异两点A 、B ,关于直线l 对称,请说明理由 四、最值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2 :2()C x y m =--,点A 、B 及P(2, 4)均在抛物线上,且直线PA 与PB 的倾斜角互补 (1)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2)当直线A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正值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五、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0),(1,),a x b y → → == ()a → +⊥()a → - (1)求点P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 (2)直线:(0,0)l y kx m k m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且在以点D (0,-1)为圆 心的同一圆上,求m 的取值范围 六、探索性问题 例6 设x, y ∈R ,,i j →→ 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2)a x i y j → →→=++,且(2)b x i y j →→→=+-且8a b →→ += (1)求点M (x, y )的轨迹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 → →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详解【免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 结论+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3)y 2 =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 =4x 上一点P 到点A(3,42) (2)抛物线C: y 2 =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则点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结论(最完美版本)

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 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 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 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上,则过0 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 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 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 2 2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 22 22 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 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 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2 2OM AB b k k a ?=-, 即0 20 2y a x b K AB -=。 双曲线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 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讲义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的要求: (1) 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④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⑤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第一课时 椭 圆 一、基础知识填空: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 ,F 2的距离的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_ , 两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 2.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0b a (1 b y a x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 焦点的坐标分别是是F 1 ______,F 2 ______; 椭圆)0b a (1 b x a y 22 22>>=+的中心在______,焦点在_______轴上,焦点的坐标 分别是F 1 _______,F 2 ______. 3.几个概念:椭圆与对称轴的交点,叫作椭圆的______.a 和b 分别叫做椭圆的______长和______长。 椭圆的焦距是_________. a,b,c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椭圆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称为椭圆的离心率,记作e=_____,e 的范围是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例1.(2006全国Ⅱ卷文、理)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x 23 +y 2 =1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 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3 (B )6 (C )4 3 (D )12 例2.(2007全国Ⅱ文)已知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3 1 (B) 3 3 (C) 2 1 (D) 2 3 例3.(2005全国卷III 文、理)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若△F 1PF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2 D 1 例4.(2007重庆文)已知以F 1(-2,0),F 2(2,0)为焦点的椭圆与直线04y 3=++x 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椭圆的长轴长为( ) (A )23 (B )62 (C )72 (D )24 三、基础训练: 1.(2007安徽文)椭圆142 2 =+y x 的离心率为( ) (A ) 23 (B )4 3 (C ) 22 (D )3 2 2.(2005春招北京理)设0≠abc ,“0>ac ”是“曲线c by ax =+2 2为椭圆”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2004福建文、理)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

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综合题型归纳解析

圆锥曲线综合题型归纳解析 【知识点精讲】 一、定值问题 解析几何中定值问题的证明可运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证明过程可总结为“变量——函数——定值”,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变量——选择适当的量为变量; (2)函数——把要证明为定值的量表示成变量的函数; (3)定值——化简得到函数的解析式,消去变量得到定值。 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从特殊情况入手,求出定值,在证明定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二、求最值问题常用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题中给出的条件有明显的几何特征,则考虑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解决。 (2)代数法:题中给出的条件和结论的几何特征不明显,则可以建立目标函数,在求该函数的最值。求函数的最值常见的方法有基本不等式法、单调性法、导数法、和三角换元等,这是代数法。 三、求定值、最值等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三重视” (1)重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优先考虑); (2)重视曲线的几何特征特别是平面几何的性质与方程的代数特征在解题中的作用; (3)重视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涉及弦长、中点要用)。 四、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根据已知条件及题目要求建立等量或不等量关系,再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一、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思路提示】解决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问题要把几何特征转化为向量关系,并把向量用坐标表示。常见的应用有如下两个: (1)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有关角的问题: ①直角12120a b x x y y ?=+=r r g ; ②钝角10||||a b a b ?-<= == r r r r g r r g 。

高中二年级数学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A)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A)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椭圆x 2+my 2=1的焦点在y 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则m 的值是( ) A.14 B.12 C .2 D .4 2.设椭圆x 2m 2+y 2n 2=1 (m >0,n >0)的右焦点与抛物线y 2=8x 的焦点相同,离心率为12 ,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 A.x 212+y 216=1 B.x 216+y 212 =1 C.x 248+y 264=1 D.x 264+y 248=1 3.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3x ,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 2=24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x 236-y 2108=1 B.x 29-y 227 =1 C.x 2108-y 236=1 D.x 227-y 29 =1 4.P 是长轴在x 轴上的椭圆x 2a 2+y 2b 2=1上的点,F 1、F 2分别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椭圆的半焦距为c ,则|PF 1|·|PF 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定是( ) A .1 B .a 2 C .b 2 D .c 2 5.双曲线的实轴长与虚轴长之和等于其焦距的2倍,且一个顶点的坐标为(0,2),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A.x 24-y 24=1 B.y 24-x 24 =1 C.y 24-x 28=1 D.x 28-y 24 =1 6.设a >1,则双曲线x 2a 2-y 2(a +1)2 =1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 B .(2,5) C .(2,5) D .(2,5) 7.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面BB 1C 1C 内一动点,若P 到直线BC 与到直线C 1D 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 .直线 B .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8.设F 为抛物线y 2=4x 的焦点,A 、B 、C 为该抛物线上三点,若 FA +FB +FC =0,则|FA |+|FB |+|FC |等于( )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知识总结、公式及规律 一、圆锥曲线 1.椭圆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这个动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个定点叫焦点). 定义2:点M 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 数=<<时,这个点的轨迹是椭圆. e (0e 1)c a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的标准方程为:+=>>图-的标准方程为:+=>>811(a b 0) 821(a b 0) x a y b x b y a 222 2222 2 (3)几何性质

2.双曲线 (1)定义 定义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 1、

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 定义2:动点到一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e>1)时,这个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这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2)图形和标准方程 图8-3的标准方程为: x a y b 2 2 2 2 -=>,> 1(a0b0) 图8-4的标准方程为: y a x b 2 2 2 2 -=>,> 1(a0b0) (3)几何性质

3.抛物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几何性质,见下表: ①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以下特点:都以原点为顶点,以一条坐标轴为对称轴;方程不同,开口方向不同;焦点在对称轴上,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顶点到准线距离. ②p 的几何意义:焦点F 到准线l 的距离. ③弦长公式:设直线为=+抛物线为=,=y kx b y 2px |AB|212+k |x x ||y y |2121-=-11 2+ k 焦点弦长公式:|AB|=p +x 1+x 2 4.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与一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定点叫做焦点,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用e 表示,当0<e <1时,是椭圆,当e >1时,是双曲线,当e =1时,是抛物线. 二、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1.定义 缺xy 项的二元二次方程Ax 2+Cy 2+Dx +Ey +F =0(A 、C 不同时为0)※,通过配方和平移,化为圆型或椭圆型或双曲线型或抛物线型方程的标准形式的过程,称为利用平移化简二元二次方程. A =C 是方程※为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同号是方程※为椭圆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异号是方程※为双曲线的方程的必要条件. A 与C 中仅有一个为0是方程※为抛物线方程的必要条件.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 技巧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大全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 =-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现,当A 、P 、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一、课程目标 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目标: (1)、圆锥曲线: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四、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 曲线与方程约1课时 2.2 椭圆约2课时 2.3 双曲线约2课时 2.4 抛物线约2课时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约1课时 小结约1课时 2.1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曲线及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求法;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并初步学会通过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曲线方程的学习,可培养我们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理解研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学习,可培养我们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 难点:作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我们已经对常见曲线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进行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今天在上面已经研究的基础上来对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技巧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 (二)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2+y2=R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 OM·k 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知识点: 一、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M x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④将点的坐标代入等式; ⑤化简方程,并验证(查漏除杂)。 二、椭圆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 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2222MF MF a a c +=> 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10y x a b a b +=>> 第一定义 到两定点21F F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 ,即21||||2MF MF a +=(212||a F F >) 第二定义 到一定点的距离和到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即 (01)MF e e d =<< 范围 a x a -≤≤且 b y b -≤≤ b x b -≤≤且a y a -≤≤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10,a A -、()20,a A ()1,0b B -、()2,0b B 轴长 长轴的长2a = 短轴的长2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 2 F F e d d M M ==。 常考类型 类型一:椭圆的基本量 1.指出椭圆36492 2 =+y x 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变式1】椭圆 116 252 2=+y x 上一点P 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________ 【变式2】椭圆 125 162 2=+y x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21F F 、,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1ABF ?的周长1ABF C ?=___________. 【变式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11622 2=+m y x ,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 圆锥曲线综合--求轨迹方程 求轨迹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方程; (2)代入求轨法(坐标平移法或转移法):若动点P(x,y)依赖于另一动点Q(x 1,y 1)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x 1,y 1)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1、y 1,再将x 1、y 1带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3)直接法:直接通过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构成F(x,y)=0,是求轨迹的最基本的方法; (4)待定系数法:所求曲线是所学过的曲线:如直线,圆锥曲线等,可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曲线的方程, 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代回所列的方程即可 (5)参数法:当动点P (x,y )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x 、y 均 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1、(1)一动圆过定点)0,1(A 且与定圆16)1(2 2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2)又若定点)0,2(A 定圆为4)2(22 =++y x 呢? 2、△ABC 中,B (-3,8)、C (-1,-6),另一个顶点A 在抛物线y 2=4x 上移动,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方程.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2,{},2,{-=+=y x y x 8=+。求动点),(y x M 的轨迹C 的方程; 一、填空: 1.平面内到点A (0,1)、B (1,0)距离之和为2的点的轨迹为 2.已知M (-2,0)、N (2,0),动点P 满足|PM |-|PN |=4,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 3.已知lg(2),lg |2|,lg(16)x y x -成等差数列,则点(,)P x y 的轨迹方程 __ 4.P 是椭圆15 92 2=+y x 上一点,过P 作其长轴垂线,M 是垂足,则PM 中点轨迹方程为______ 5.点M 到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 6.动点p 与定点A(-1,0), B(1,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为-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7、动圆与x 轴相切,且被直线y=x 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 8、倾斜角为 4 π 的直线交椭圆42 x +y 2=1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9、理)两条直线ax+y+1=0和x -ay -1=0(a ≠±1)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二、选择: 10、,a b 为任意实数,若(,)a b 在曲线(,)0f x y =上,则(,)b a 也在曲线(,)0f x y =上,那么曲线(,)0f x y =的几何特征是( ) (A )关于x 轴对(B )关于y 轴对称 (C )关于原点对称 (D )关于直线x -y =0对称 11、方程2 2 2 2 (1)0x x y ++-=的图象是( ) (A )y 轴或圆(B )两点(0,1)与(0,-1)(C )y 轴或直线y =1±(D )答案均不对 12、若一动圆与两圆x 2+y 2=1, x 2+y 2-8x+12=0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 ( ) A 、抛物线 B 、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椭圆 三、解答 17、已知动点p 到定点F (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 点的轨迹方程。 18、抛物线y 2=x +1,定点A (3,1),B 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 在AB 上满足 BP :P A =1:2,当点B 在抛物线上运动时,求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是什么曲线? 19、理)过原点作直线l 和抛物线642 +-=x x y 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经典例题(含答案)

专题: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方法(一) 【学习要点】 解圆锥曲线问题常用以下方法: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 1+r 2=2a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 有 020 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教师)

专题-圆锥曲线与方程 抓住3个高考重点 重点1 椭圆及其性质 1.椭圆的定义:椭圆的第一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1212||||2||2MF MF a F F c +=>= 椭圆的第二定义:对椭圆上任意一点M 都有 || ,(01)MF e e d =<<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2 2 ,a b 的值,再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根据椭圆焦点是在x 轴还是在y 轴上,设出相应形式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条件确定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出2 2 ,a b ,从而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椭圆的焦点位置不能确定,可设方程为2 2 1(0,0,)Ax By A B A B +=>>≠或22 221x y m n += (2)与椭圆2222 221()x y m n m n +=≠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222 21(,)x y k m k n m k n k +=>->-++ (3)与椭圆22221(0)x y a b a b +=>>有相同离心率的椭圆方程可设为22 122x y k a b +=(10k >,焦点在x 轴上)或 22 222 y x k a b +=(20k >,焦点在y 轴上) 4.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策略 (1)与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若涉及顶点、焦点、长轴、短轴等椭圆的基本量,则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求解自然就不难了. (2)椭圆的离心率2 21c b e a a ==-当e 越接近于1时,椭圆越扁,当e 越接近于0时, 椭圆越接近于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需要两个条件,而求椭圆的离心率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方程,再结合2 2 2 a b c =+即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 [高考常考角度] 角度1若椭圆12222=+b y a x 的焦点在x 轴上,过点)2 1,1(作圆12 2=+y x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直线AB 恰好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和上顶点,则椭圆方程是 14 52 2=+y x . 解析:方法一:设过点)21,1(的直线方程为:当斜率存在时,1 (1)2 y k x =-+,即22120kx y k -+-=

圆锥曲线的综合经典例题(有答案)

经典例题精析 类型一:求曲线的标准方程 1. 求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且被直线截得的弦AB的中点横 坐标为的椭圆标准方程. 思路点拨:先确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焦点的位置(定位),选择相应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定量). 解析: 方法一:因为有焦点为, 所以设椭圆方程为,, 由,消去得, 所以 解得 故椭圆标准方程为 方法二:设椭圆方程,,, 因为弦AB中点,所以, 由得,(点差法) 所以 又

故椭圆标准方程为.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椭圆在x轴上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点连线互相垂直, 且该焦点与长轴上较近的端点的距离为.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依题意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并有,解之得,, ∴椭圆标准方程为 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 (2)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且过点 解析: (1)解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由题意,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将点代入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即 (2)解法一:设双曲线方程为-=1 由题意易求 又双曲线过点,∴ 又∵,∴, 故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解法二:设双曲线方程为, 将点代入得, 所以双曲线方程为. 总结升华: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焦点的位置(定位),选择相应的标准方程,再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在第(1)小题中首先设出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 然后代点坐标求得方法简便.第(2)小题实轴、虚轴没有唯一给出.故应答两个标准方程. (1)求双曲线的方程,关键是求、,在解题过程中应熟悉各元素(、、、及 准线)之间的 关系,并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2)若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可设双曲线方程为 (). 举一反三: 【变式】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在坐标轴上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一渐近线方程为,且双曲线过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