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一、现代管理的一般属性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学科性质

第二章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性

一、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性

三、规律和管理原则的关系

第三章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方向性原则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整体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四、高等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原则

五、高等教育管理的动态性原则

六、高等教育管理的效益性原则

第四章发展观和高等教育发展方针

一、全面的发展观

二、“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

第五章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管理

一、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

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

四、高等学校的战略规划与管理

第六章高等教育体制

一、高等教育体制形成的理论依据

二、高等教育体制的构成要素

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七章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调节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关系

二、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

三、市场机制对高等教育的作用的局限性

四、对高等教育商品化、市场化的辨析

第八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一、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二、政府宏观管理高等教育的主要手段

三、中介机构--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

第九章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一、确立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

二、明确办学目标,主动适应社会需要

三、建立高等学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

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和管理

第十章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的领导与决策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管理的职能和素质

附录1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附录2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性

附录3 朱九思的办学作风及他对学校管理干部的要求附录4 四十年的回顾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高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意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是合格人才为中西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集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发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教委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定的,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得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10.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依据国家教委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学校实际,体现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要求、体现不同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特色。 11.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12.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意义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

新时期边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胡锦涛曾明确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期边防军人必须懂得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明确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民族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任务。 1、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是思想观念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它不仅决定着人们行为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核心价值观是无形的,并且不具有强制力,但它从深层次稳定而又恒久地影响着个体或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教育部高教司[1998]33号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手段等,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着眼于更好地调动各种类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开展志趣和特长提供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计划管理 9、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由各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它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和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当今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搞一种标准、一个模式,更不能搞“一刀切”、“一言堂”,要坚持软硬两手和奖惩结合。有的需要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来规范,有的则需要用灌输、普及的方式来引导、疏导。 ●社会与学界要共同努力,找寻主流意识形态向下沉淀和民间伦理规范向上提升的现实通路,通过上下互动,凝练提升,交流共识,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建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文化精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作用”,其出现次数之多前所未有,表述语气之强也前所未有,立论定位之高更前所未有,可以说是自2006年党的文件首次出现这一词汇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的最系统、最全面、最精炼的表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从构成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统一,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四个层面五大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表述既体现出系统性也表现为层次性,它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庞大的思想和价值系统,其中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低层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具体来说,处于第一、二层面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际上是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诉求,解决的是执政党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问题;处于第三、四层面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人们在继承历史传统、参与社会实践和经历具体人生中所习得、需遵守的思想观念和基本价值,解决的是普罗大众的基本人生追求问题。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和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当今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的结晶。它的特色在于:初步确立了政党理念、国家体制、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基本规范等在观念价值层面的统一,不仅凸显了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特征,而且也容纳了历史文化传统、鲜明时代精神和社会底线伦理,因而表现出逻辑上的完善性、内容上的包容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备了规范社会实践行为、进入大众精神生活的现实意义。 从传播路径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为政党推动、普及教育、社会实践和文化传播等多种途径的统一,体现出传播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首先,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就是一种旗帜鲜明的定性,表明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本质,也标示了这种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价值体系的不同,这说明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普世臆想,而是立足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实际上是从教育路径、社会实践以及文化创造等多个方面确立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传播路径。从纵的方面看,国民教育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际相传、进入中华民族精神血液的根本途径;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我们社会制度的基本属性,必须承载起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从横的方面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所有实践领域、精神文化生产的所有创新方向,都要体现和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存在和功能。这就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只是理论和口号的泛泛空谈,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自我娱乐,而是要进入火热的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通过锤炼、打磨最终成为全社会遵循的价值标准。 最后,还要牢记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执政党和社会精英只能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但引领不是代替,导向也不是包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既要从思想上、也要从实践上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使人民群众主动参与、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doc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一、总则 1、为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要点。 2、教学工作的地位。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 4、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5、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6、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图书情报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卫生保健系统等。高等学校各个部门 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协调配合,认真落实“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7、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学校要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用好有限的教育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并随着收费制度的改革,逐步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 8、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校实际的教学管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 盘县普古中学张雄法则是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提升人际关系和与他人进行沟通等所用到的一系列准则,一般为前人总结出来无误的规律或方法等。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规律、规范、准则规则、方法、办法等。 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灵活多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现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虽然在管理过程中形式万千,变幻多端,如果能遵循一些法则,管理就会另辟蹊径,得心应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向大家简述管理中应该遵循的几个法则,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地剌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地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地温暖而又不致于被扎或扎伤对方。“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这样做可以获得下属地尊重。与下属保持“适当”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中丧失原则。领导与领导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应该遵循这一法则。双方保持亲密关系,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团结协作你,合作共赢。养成团队意识,形成团队精神。学会拱柴蓬火,抱团取暖,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下属,理解下属,关心下属,合理分工,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学校才会得以发展。离开下属,孤军奋战,往往将自己弄得片体鳞伤,甚至会自生自灭。没有领导,哪来的下属;没有下属,领导充其量就是一个摆设。作为学校领导,你不要有意无意地扎伤下属那颗热忱而又脆弱的心灵,你才不会被下属所作所为所扎伤。同事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尊重、支持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生活、学习、工作中,互相关心,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事业才能榛榛日上。离开了对方,你什么也不是。作为同事,不要为了个人的一点私利,有意无意地扎伤同事那颗真诚而又团结的心灵,你才不会被同事那些离奇古怪的方式所扎伤。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一样。没有学生,更不会有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教师,学生更无从谈起。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自己孩子。发扬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喜欢你,感激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教师,你不要有意无意地去扎伤孩子那颗细小的柔弱的心灵,自己才不会被孩子的言行举止所扎伤。所以,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对方,另一方根本无法生存。只有遵循“刺猬”法则,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相关心,才能谋求发展,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才会从对方获得幸福,获得快乐。但是也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只有敞开心扉,坦诚相待,才不会扎伤对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时代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是现实理性和走向未来的价值积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没有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一定要与现实相衔接,才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当

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当然,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核心价值观必须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来源:光明日报2016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

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从个人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人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人们信奉和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主要有三个维度:最高层面的无私奉献、一心为公;中间层面的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最低层面的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从社会的德的认识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人们在认清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道德的发展问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这五个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也先后出现了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而社会主义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对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对西方先进道德理念的吸收和借鉴。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学校方方面面的一项全局性的 工作。学校管理是否成功,是以教育的有效性来衡量的。学校管理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对学校资源进行组 织安排的活动,它以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直接目标。学校管理则既要遵循学校教育规律,也要遵循管理本身的规律。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一、民主化原则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决策。决策,并非一人之能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经验与智慧很难对环境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这就要求了管理必须要讲究民主化原则,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充分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是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 重要手段。学校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教职工,其中又以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实行民主化管理既是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其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教职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激情,使教职工成为学校的主人。 一般来说,学习的民主管理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教师为主 把教师真正当作学校主人,真心实意依靠教师办学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具体而言,第一,要根据实际树立学校发展的目标,要求使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总体相向,这是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也需要学校文化的培养。第二、管理要提高透明度,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教师有知情权,凡是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教师也有知情权。第三,教师应该是学校管理的实际参与者,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发表意见,参加学校的重要会议,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同时,学校领导也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搞一言之堂。第四,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学校活动。要给予教职工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机会,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五,要善于放权,让教职工有具体工作的执行权、监督权,使学校全体领导和教师形成责任共同体。 2、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社会对于学校的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已经不能在“闭门造车”,而应该及时的面相社会,听取家长的意见。学校应定期向家长们作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他们提出批评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与支持。家长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其知识经验的深度广度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学校,学校放下架子,悉心听取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 A 、社会主义、与时俱进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C、爱国主义、团结奋斗 D、艰苦奋斗、与时俱进 2、“_____”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基本原则 A、人的解放 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C、公平正义 D、自由博爱 3、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______理念 A、重和谐 B、重伦理 C、重民本 D、重爱国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____________,是我们党面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基本原则。 A、听任多样化的无序发展 B、允许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泛滥 C、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D、兼收并蓄 6、_____ 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 D、坚持政治协商制度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和平统一 C、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_______文明的重要标志。 A、物质 B、精神 C、政治 D、生态 9、_______是人类发展的终极诉求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文化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制度创新 11、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层条件是() A、文化建设 B、发展生产力 C、素质教育 D、制度创新 1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既然人民和政府都不是天使,那么人民就需要政府管束,政府就需要人民监督。这说明我们要树立的新的法制观念是 A、权利义务观念 B、自由平等的观念 C、监督制约的观念 D、法律至上的观念 13、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 B、敬业 C、奉献社会 D、孝敬父母 14、_______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倡导“富强、和谐、自由、敬业” 15、“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 B、社会主义性质 C、公民的德性和品格 D、人民群众 16、近年来,我国加大在海外举办__________学院、文化交流中心和文艺演出、艺术活动等有效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A、马列 B、孔子 C、英语 D、汉语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 A、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8、_______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B、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 D、全面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 19、_______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0、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三个自信”包括 ( )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贵的思想资源。这包括以下理念 ( ) A、重和谐 B、重伦理 C、重民本 D、重爱国 E、重自强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 A、包容性、民族性 B、引领性、崇高性 C、时代性、传统性 D、和谐性、传统性 4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A、基础 B、精髓 C、灵魂 D、依据 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包括 (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改革开放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一向在人们心目中远离是非纷扰之地的圣洁的象牙塔--高校也频频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高校被学生起诉,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正处在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包括莘莘学子们都在"认真地对待权利"并"为权利而斗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实十分严重。一、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招生方面受教育权与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明文确认的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但由于历史的及其它的种种原因,这两项基本权利在我国高等教育招生中往往并未得到完整的贯彻。就拿平等权来说,众所周知,每年高考我国各个省份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并不一致。特别是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就其教育发达程度和国家对其教育投入的经费来说,均遥遥领先于其它省、自治区、直辖市,如果按照实质正义的要求来理解,北京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应该远远高于其它省份,但情况却正好相反。因此,对北京地区考生的高考低分录取的政策相对于其它地区的考生来讲都是不公平的,甚至山东省的几位考生还专门为此诉诸法院。现在,北京地区高考虽改成单独命题,因此无法与其它省份对比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了,但这仅仅是回避了问题,并不是最终解决公平录取问题的办法。另外,平等权还要求对所有考生自身来说在录取时要做到人人平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招生时对考生的身高、视力、健康状况等往往都作了一些限制。当然,一些特殊的专业对考生作出一些特定的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例如播音、表演等专业对考生的形象、气质、音质等作出要求,染整专业要求考生非色盲等都应属于专业本身性质所要求的必要的限制,但如果对从性质上来讲对于那些根本无须进行任何特定限制的专业而对考生进行了限制,或超出根据专业性质应予以限制的范围之外而对考生进行了非必要的限制,或仅仅因为考生患乙肝等疾病或有残疾就不录取或录取后取消其入学资格,那么高校就会有对考生进行歧视和滥用职权侵犯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之嫌。在招生中还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招收保送生的问题,按照前国家教委198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其目的在于完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招收保送生的工作,应有利于培养和选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利于更好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些,《条例》第二条详细地规定了保送生的条件,总的要求是被保送的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劳方面表现一贯优秀的高中应届毕业生。不可否认,制定该《条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条例》施行之初也曾起过比较好的效果。但在近些年的招生工作中,由于受到当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在招收保送生工作中,不正之风已非常严重,以致严重影响到了招生的公平性,违背了当初制定《条例》的宗旨。招生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个透明度低的问题。现在高考录取招生,一般采用网上录取的方式,减少了腐败的机会。但对于研究生招生,按照《高等教育法》第19条的规定,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入学资格所要求的是"经考试合格"。这里其规定的是"合格标准",但对于有数个上了分数线的"合格者"是否必须按名次录取的问题却没有规定。于是,便出现了在考研、尤其是考博时,同导师的"关系"极为重要的情况。甚至圈内人都知道一个公开的秘密:考博一是考外语;二是考"关系"。而且对考研、考博的考生来讲,因往往只能查到自己的成绩,根本不知道别人的成绩和自己考试成绩在其中的排名情况,权利被侵犯了往往自己还蒙在鼓里。2、对学生管理、尤其是在处分学生方面目前,在我国教育类法律、法规中,直接涉及到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前国家教委分别于1989年与199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各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规定一般都是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自行制定的。如果有兴趣上各个高校的校园网页去浏览一下,就会发现各高校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但总的特征是抽象、笼统、粗糙。有的高校在一些处罚性条款--尤其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