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重要简答题____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__重点考试题目___金光泽老师等

生态学重要简答题____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__重点考试题目___金光泽老师等

生态学重要简答题____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__重点考试题目___金光泽老师等
生态学重要简答题____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__重点考试题目___金光泽老师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作用(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四)阶段性作用(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2光周期现象和指导意义

光周期性: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植物光周期的反应主

要是诱导花芽的形成和开始休眠。植物对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比较敏感,而

且只有在已适应的昼夜和季节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昼夜变温与种子萌发: 有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变温下萌发良好。因此变温处理,有利于许多种子的有效萌发。

昼夜变温与生长发育 : 较低的夜温和适宜的昼温对植物生长发育都很有利。

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地是日照时间短的热带、亚热带;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

于夏季日照时间长的温带和寒带光周期现象是支配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别是高纬

度地区栽培极限的重要因素。对植物的引种、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温度因子在林业中的重要性:1.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分布的影响 2. 极端温度对树木的危害 3. 非节律性变温对树木的危害

4.小地形环境的温度对树木的影

响 5.皆伐对温度的影响

4.森林可以显著减少地表径流的原因:林内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减少径流。n森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地表径流受树干、下木、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的阻挡,流动缓慢,有利于被土壤吸收和

入渗。

5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一)种群增长(二)季节消长(三)不规则波动(四)

周期性波动(五)种群的爆发:

(六)种群平衡(七)种群的衰落和灭亡(八)生态入侵

6. 扩散意义:动植物的扩散具有同等重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

①可以使种群内和种群间的个体得以交换,防止长期近亲繁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②可以补充或维持在正常分布区以外的暂时性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

③扩大种群的分布区。

对于动物来说,扩散可能带来遭到天敌侵袭、存活和繁殖成功率降低等诸多风险,但也可能降低暴露给捕食者了染上疾病的机会,增加遇到资源和配偶的机会。并

由于杂种优势而产生更多的合适后代的机会。

7、繁殖策略

r-选择:r-选择的生物,他们的种群密度很不稳定,很少达到K值,大部分时间保持在逻辑斯谛曲线的上升段,为高增长率的。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常常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子代死亡率高。通

常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与多变的栖息生境(选择有利于高r m值。因为r m≌Ln R o/T(其中R o为净生殖率,T为平均世代时间),所以高r m值通过提高净生殖率和缩短世代时间达到)。

K-对策者以提高竞争能力,是以“质”取胜;则r-对策者以提高增殖能力核扩散能力,以“量”取胜。所以有的学者将r-对策者称为“机会主义者”

r-对策者的高死亡率,广运动性和连续地面临新局面,可能使其成为物种形成的

丰富的源泉。

K对策种特征:个体大、寿命长,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稳定环境下竞争能力较

高,对每个后代投资巨大。

r-对策种特征:个体小,寿命短,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在裸地生境具有很强的

占有能力,对后代的投资不注重,更多的是考虑其数量。在植物界表现为种子小,

结实量大,能够远距离传播种子。

9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例如食物相同、利用资源的方式相同等)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竞争,

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两种群竞

争的结果:一个种被另一个种完全排挤掉;一个种迫使另一个种出现:

占有不同的空间位置,即空间分隔(两种植物,一种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另一种植物吸收表层的水和养分);食性的特化;其他生态习性的分隔:如活动时

间的交错(白、夜)。结果两个种可生存,形成一种共存的平衡局面。

10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考研)1、森林抚育间伐:林分种群调节理

论2、森林虫害防治:r对策种,K对策种3、濒危种的保护:注意保护干扰下的

K对策种4、森林经营:r对策种:中小径材培育,皆伐,全光下更新。K对策种:长轮伐期,大径材的培育。择伐,林下更新。

11、群落的基本特征(一)具有一定的外貌(二)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三)具

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四)形成群落环境(五)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六)一

定的动态特征(七)一定的分布范围(八)群落的边界特征

13中度干扰假说

不同程度的干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群落在中等程度的干扰

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其理由是: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断层,如果干

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较低;

②如果干扰间隔时间长,使演替能够发展到顶极期,则多样性也不很高;③只有在中等程度的干扰,才能使群落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

居。

14.空间异质性(一)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环境的空间异质性: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愈高,群落多样性也愈高。(二)生物空间异质性植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植物群落的层次和结构越复杂,群落多样性也就越高。如森林群落的层次越多,

越复杂,群落中鸟类的多样性就会越多。

15.岛屿性是生物地理所具备的普遍特征。岛屿通常是指历史上地质运动形成,

被海水包围和分隔开来的小块陆地。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

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岛屿效应)。

(1)保护区地点的选择。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首先考虑选择具有最丰富物种的地方作为保护区,另外,特有种、受威胁种和濒危物种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

置上。

(2)保护区的面积:按平衡假说,保护区面积越大,对生物多样性保育越有利。(3)保护区的形状:Wilson(1975)认为,保护区的最佳形状是圆形,应避免狭长形的保护区。

(4)一个大保护区还是几个小保护区好?许多研究认为,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好。这是因为大的岛屿含有更多的物种。由于保护区的隔离作用,保

护区的物种数可能超出保护区的承载力,从而使有些物种灭绝。栖息地异质性假

说认为,物种数随面积的增加主要由于栖息地异质性增加。它不赞同在同一地区

设置太大的保护区,因为其异质性是有限的。故建议从较大地理尺度上选择多个

小型保护区。

(5)保护区之间的连接和廊道:一般认为,几个保护区通过廊道连接起来,要比几个相互隔离的保护区好。这是因为,物种可以廊道为踏脚石岛,不断地进入保

护区内,从而补充局部的物种灭绝。

(6)景观的保护: 对于保护区的建立,大多数的研究主要考虑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而忽视了更高水平的保护。许多学者现在倾向对整个群落的保护,而景

观水平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6.生物多样性及水平 1. 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2. 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

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

17、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1.纬度梯度:从热带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

少的趋势。

2.海拔梯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

3.在海洋或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有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4.时间梯度: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随着演替的进展,物种多样

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后期当群落中出现非常强的优势种时,多样性会降低。

18. 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

池塘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1)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有机质的聚集

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底增高。(2)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

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3)飘浮植物阶段: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

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湖底

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4)挺水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

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

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5)湿生草本植物: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

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排水能力更强和

垫高能力更强。(6)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7)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25.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能量减少原因:(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19. 旱生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

程。(1)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

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2)苔藓植物: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

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3)草本: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代苔藓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

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小动物增多。(4)木本植物阶段:喜光阳性灌木出现,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以后灌木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灌木群落。阳性乔木树种生长,逐渐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荫蔽环境使耐荫树种定居,

随着耐荫种增加,阳性树种在林内不能更新而逐渐从群落消失。林下生长耐荫的

灌木和草本植物复合的森林群落形成。

20、单元顶极论:该学说由美国的Clements(1916)提出: 1. 认为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即顶极群落:和当地气候条件

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这种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

决于气候。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

质差异的影响。至少在原则上,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

一的顶极群落。

2.前顶极(1)亚顶极: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2)偏途顶极:是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3)先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气候区的顶极。(4)超顶极(后顶极):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差而产生

的稳定群落。3.在自然状态下,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即为进展演替,而不能是

逆行演替。

21、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 A.G.Tansley(1954)提出,这个学说认为: 1. 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可以认为

是顶极群落。2.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

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3. 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

烧顶极、动物顶极;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等。4. 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在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顶极。

22、顶极-格局假说:由美国Whittaker(1953)提出,1. 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的变化。

2.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土壤顶极等,不是

截然成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极类型,构成一个顶极连

续变化的格局。3. 格局中分布最广泛的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称为优势顶极,它最能反映该地区气候特征的顶极群落。

23森林经营与演替1、主伐方式与演替:皆伐适用于早期演替阶段林分及其更新,或需要迅速改变后期演替阶段为早期演替林分时。 2.经营方向与演替:处于早期

演替阶段的林分,适于培育中小径材;后期演替阶段的林分,适于培育大径材,

并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4、生态系统基本特征:(一)结构特征:(二)功能特征(三)动态特征(四)

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五)平衡的特征(六)对外开放的特征

25.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能量减少原因:(1)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2)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3)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由于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所以食物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6、生态系统按能量来源分类:1纯太阳能生态系统主要或完全依赖太阳辐射的自然生态系统。2 有自然补助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3有自然提供其他能源, 4有人类补助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5燃料供能的生态系统.

27、地球化学循环:是指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化学元素的交换,空间范围大。(一)气态循环C、N、O主要以气态形式输入和输出。(二)沉积循环:地球化学循环中,大部分属于沉积循环类型。1气象途径:如空气尘埃和降水的输入以及风侵蚀和搬

运的输出2.生物途径:动物的活动及人们从事农林经营活动可使养分在生态系统

之间发生再分配。例如: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导致水土流失。 3。地质水文途径:如来自于岩石、溪水中的养分输入。以及土壤水或地表水溶解的养分、土粒和有

机物质从系统的输出。

27--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一)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空气O2含量下降,导致植物根系生长衰退。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二)植物对水分不足的适应1、避旱植物:短命植物,以种子或孢子阶段避开干旱影响。2、抗旱植物:防旱植物:保水型植物耗水型植物耐旱植物:缺水时,细胞液的溶质含量提高使细胞产生低渗透势,防止脱水。

维持气孔的开放。适旱植物:形态特征:缩小枝条和叶面,扩展根系,增加叶厚度,减少气孔,增厚细胞壁、角质层,缩小细胞间隙等。生理特征:含糖量高,

细胞液浓度高,低渗透势,细胞水含量低,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

28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空间范围不大。植物在系

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归还到同一地方。绝大多数的养分可以有效地保

留,积累在本系统之内。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一)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大部分养分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菌根营养(二)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三)植物养分的损失:雨水的淋失草食动物的取食生殖器官的消耗凋落物损失的养分思考:(四)凋落物的分解凋落物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是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分解过快或过慢对

森林生长都不利(五)林下植被的作用:林下植被的凋落物含有相当高的养分,一般有利于森林死地被物的分解,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因此,林下保持一定数量

的灌木、杂草以及苔藓,将会对森林的生产力起到有益的作用。

29、生物化学循环:指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也是植物保存养分的重要途径。

30、碳循环:从大气中的CO2储库开始,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把

碳从大气中取出,结合到碳水化合物中的分子中,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

在呼吸和残体腐烂分解时,再回到大气。全球储存碳的数量约26×1018吨,但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形式禁锢在岩石圈中。只有极少量碳参与经常性流动和圈层间的

交换。各类生态系统固定碳的速率差别很大。全世界森林的储碳量为4000-5000亿吨。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

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氟氯碳化物(CFCs)、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碳(CF6)、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等。全球气候与

生态环境将产生下列变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全球气候经常发生暴雨或干旱。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

31森林分布规律:三向地带性:纬度、经度、垂直(一)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森林类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方向从高到低的有规律分布。我国东部

森林分布区,森林纬度地带性的基本图式:

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

雨林和季雨林。

我国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森林、草原、荒漠(二)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例如长白山,海拔2691米,从下往上森林类型依次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带、山地矮曲林

和亚高山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

32中国森林地理分布

寒温带针叶林带:地理位置: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较干燥,夏季温暖短暂。植被特点:植物种类较少,主要组成树种是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简单。

二、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地理位置:东北东部山地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低山丘陵。植被特点:以红松为主

构成的针阔混交林,除红松外,主要的伴生树种有:红皮云杉、臭松、紫椴、枫

桦、水曲柳、春榆等。灌木种类较多。目前状态:原始阔叶红松林反复破坏后形

成次生的落叶阔叶林。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地理位置:辽宁中部以南,秦岭南京以北。气候特点:

冬季较冷,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多分布于夏季。植被特点:植物种类较多,主要

组成树种是栎类、油松、侧柏等。群落结构较复杂。森林资源少而分散,开发早,

人口密集。经济林较多。

33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1)温室气体浓度增加:(2)全球气温升高(3)海平面上升: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0-25cm。(4)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 (5)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33、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呼吸和分解:温度和生长季长度是制约高纬度和高海

拔地区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二)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根据IPCC的分析,假如地表气温上升2-3.5度,气候带将向高纬度地区迁移1度,向高海拔地带迁移100米。导致生物群落的迁移和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布。

(三)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的速率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的变化和物种组成的改变显然使生态系统结构

产生重大变化。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研究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途径。

(六)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1. 微观层次生态生理学 2. 生态系统动态的研究3. 大范围生态与环境监测

34 、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一)减缓气候变化: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颗粒物的形成。其核心是控制化石能的消耗。2途径:提高化石能的能效;开发其他形式的能源。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二)生态系统管理 1.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2人类社会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使其适应并管理环境。

(三)减缓全球变化的机制 1. 技术2. 管理3. 法律4. 教育

3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保护自然资源 2. 倡导无污染工业 3. 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 4. 提倡持续农业 5. 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森林生态学》考研大纲 绪论 了解森林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和内容、任务。了解森林生态学与各专业的关系,如何学好森林生态学? 第一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 第一章生态系统的概念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基本概念:自养生物、异样生物、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生物量。 重点掌握内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动态变化、森林经营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影响。 一般了解内容:生态系统中能量动态和储存的变化、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分类。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 重点掌握内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一般了解内容:生态系统循环的复杂性和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生物化学 循环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分类以及森林经营对 其影响。 第二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结构 第四章太阳辐射 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耐荫树种、喜光树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 重点掌握内容:太阳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和光周期现象以及光 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一般了解内容:太阳辐射特性及时空变化。 第五章温度因子 基本概念:最适温度、积温、寒害、冻害、冻拔、生理干旱、根颈灼伤。

重点掌握内容: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与植物分布的关系。 一般了解内容:温度的时间和地理变化、温度因子在森林生态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水分因子 基本概念:水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重点掌握内容:植物对水分过多和不足的适应、森林的水分平衡、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水分和森林生态的关系。 一般了解内容:不同形态水及其生态意义、水分条件对植物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第七章土壤因子 基本概念:凋落物层、半腐层、腐殖层、细根周转。 重点掌握内容:林木根系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土壤的生态意义以及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了解内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肥力。 第八章风因子 重点掌握内容:掌握风对植物的影响和植被对风的作用。 一般了解内容:风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风对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第九章火因子 重点掌握内容: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 一般了解内容:火的类型和发生条件、火对土壤影响、森林火灾的等级划分。 第三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第十章森林种群 基本概念:种群、种群密度、生命表、种群调节、种群的生态对策。 重点掌握内容: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非密度制约因素和密度制约因素、林分种群调节理论、种群的各种生态对策以及种群生态在森林经营中的重要性。 一般了解内容:动物种群调节学说范例、林分密度动态的数学模型、动物捕食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森林群落

西南林业大学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337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专业史范围: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概念。《工业设计史》,何人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工业设计概论》,程能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内容范围: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园田规划及园艺设施、园艺生产基本技术、观赏园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茶园艺和园艺产品及产后处理。参考书:《园艺学概论》(第2版),程智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1月。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知识综合三》包含三门课程的内容,分别为: 1. 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网络技术与应用:《大学计算机网络公共基础教程》,徐祥征,北京:清华出版社,200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沈立强,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内容与范围:农业的概念与基本特性;农业的地位贡献与多功能性;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国际贸易;土地与水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参考书目:农业经济学,李秉龙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44风景园林基础:考试范围: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要素设计及其表现,各类园林绿地、专类公园、综合性风景园林的规划及其理论。参考书4本:《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版),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朱建宁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8月;《风景园林设计》(第三版),王晓俊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月;《园林规划设计》,王浩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李俊清主编《森林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曹惠娟主编《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和1992年第二版均可 70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Primack RB (Editor), 祁承经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702城市园林生态学:考试内容范围: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的生态关系;园林生态系统和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含义,组成,结构和功能;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调控和园林生态实践。参考书:《园林生态学》,刘常富,陈玮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703城乡规划(快速设计3小时):《城市规划快题设计方法与表现》(第一版),于一凡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4月;《城市规划快速设计与表达》(第2版),夏鹏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6月。 704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胡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705电子技术(含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作者: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706《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法理学初阶》(第三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法理学进阶》(第三版)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

林业专业知识太多了,要看你要那些方面的 现代林业考试大纲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 (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 (3)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 (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特征。 (6)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建设的内涵。 (7)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概念。 需熟悉的知识内容: (8)* “十一五”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 (9)我国传统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0)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及内涵。 (11)近自然森林经理的概念、特征及技术要点。 需了解的知识内容: (12)我国现代林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13)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主要内容。(14)07年8月10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的主要内容。 (15)* 湖南现代林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16)* 湖南林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考试大纲 林政管理与林业法规 需掌握的知识内容: (1)《森林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林业法规体系的组成。 (2)证据的特点、种类,违法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 (2)林业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条件、程序。 (3)林业行政复议、林业行政诉讼原则、范围、管辖、程序、条件。 (4)林权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林权的概念;林权的主要内容;林权登记的内容、程序;林权流转;占用、征用林地主要法律规定;林权争议解决的办法、程序。 (5)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森林林种的划分、林业长远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清查与森林资源档案制度。 (6)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7)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8)森林限额采伐的范围、制定年采伐限额的原则及程序。 (9)木材经营、运输管理,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进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内容 (10)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设立自然保护区的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森林植物学》课堂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种子植物的解剖结构。同时,掌握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识别和鉴定植物种类,为森林生态学、植物生理学、遗传育种学、植物栽培学、野生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植物解剖部分阐述植物体的结构基础(细胞和组织)以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系统分类部分主要介绍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主要特征及相互之间关系,重点介绍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方法、形态术语及北方重点科的识别特征,科中所包含的重点属、种的识别特征的要点及拉丁学名拼写及发音,同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落叶树木冬态识别的形态术语及方法、树木物候观测的意义及方法,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 共40学时,植物形态解剖部分20学时;植物系统分类部分20学时 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0学时 1、绪论1学时 (1)植物界 (2)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植物学发展简史与趋势 (4)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与方法 2、植物细胞2学时 (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2)植物细胞的构造和功能 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液泡及细胞内含物、细胞壁 (3)植物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4)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5)细胞死亡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概念、特征与生物学意义 3、植物组织3学时 (1)植物组织及形成 植物组织概念、植物组织的形成 (2)植物组织类型 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及功能 (3)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4、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态构造及功能 8学时 (1)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成 (2) 根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 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 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 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

东北林业大学2020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林学概 论 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林学概论,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 的更新! 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林学概论 考试科目名称:林学概论 考试内容范围; 学习林学的重要性 1、要求考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及林业的现状; 2、要求考生掌握林业内涵的变化及林业生产的特点;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林业、林学的概念。 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1、要求考生了解森林自身特点、植物组成、标准地设置方法以 及森林类型的划分; 2、要求考生理解“森林、林分与林型”,“优势树种、伴生树 种与乡土树种”,“层外植物、附生植物与寄生植物”,“抽样样地”与“典型样地”、林分的“株数密度、疏密度与郁闭度”,之 间的区别,掌握标准地设置的原则;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林分3种主要特征指标及调查与计算方法。 森林植物 1、要求考生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的主要特点、“真花学说” 和“假花学说”的主要观点、种子植物分类形态术语及检索表;

2、要求考生掌握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有哪些?“种”、“双名法”的基本概念; 3、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植物分类系统单位等级及10种以上植物学名。 森林与环境 1、要求考生了解影响森林植被的环境因子有哪些?森林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状况; 2、要求考生掌握环境与森林环境、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物候 期与物候相、霜害与冻害、蒸发与蒸发散、主导因子与限制因子、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等基本 概念;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单元顶级学说与单元顶级学说的主要观点、k-对策者与r-对策者间的异同、我国森林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森林自然演替的主要过程; 4、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森林对降水再分配的影响”以及“生态 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与技术 1、要求考生了解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和立地类型的划分、造林 地类型及特点、造林地的整理、良种选育的基本途径与程序、引种 以及苗木培育等内容; 2、要求考生掌握造林与造林学、森林立地与立地指数、优树与 种源、林木种子与种子年、种子的发芽势与千粒重、造林密度与最 大密度等基本概念; 3、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适地适树的内涵、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引种成功的标准;“密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混交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4、要求考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营造混交林的意义及必要性。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填空题(10分,共10题) 名词解释(20分,共4题) 简答题(30分,共6题) 论述题(40分,共2题)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园林和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 2、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机理,掌握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深刻了解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抗性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一些主要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进行植物分析的基本技术和原理,用植物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1) 植物细胞生理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细胞器、生物膜的超微结构,掌握其生理功能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原生质的特性,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信号传导的意义。 ( 2)代谢生理 掌握呼吸代谢的主要途径,光合作用的机理(包括C 3、C 4和CAM 的代谢途径),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蒸腾的基本理论,掌握离子吸收、运转的基本规律和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理解同化物运输分配规律。 (3)生长发育生理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植物生长、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的主要生理机制。 (4)环境生理 了解正常环境条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以及逆境(干旱、水涝、极端高低温和大气污染等)引起植物异常生理变化的规律,掌握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可能方 课程编码: 060255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 园林本科 学时学分: 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 写 人: 审 定 人: 编写时间: 2012 年7 月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33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生物科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是报考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 三、光的生态效应及生物对光的适应类型 四、温度的有关概念,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生态作用,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五、水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六、土壤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七、地形及其基本类型、地形要素物的生态作用 八、林火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火的适应 第二章种群生态学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基本特征 二、种群动态及其调节 三、种内、种间关系

四、种群生活史对策 第三章群落生态学 一、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 二、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 三、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四、群落的演替 五、群落的分类与分布规律 第四章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一般特征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应用生态学 涉及环境、资源、农业、生态安全等的一些生态学问题 三、考试要求: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方法,重点掌握种群的增长规律与种群内和种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结构、类型和分布、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理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能够应用生态学观点深入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指导人类的生产实践。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l 试卷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 20%

土壤学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土壤学 英文名称:soil science 定义1: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土壤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所属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土壤学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土壤循环系统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目录

编辑本 生命的摇蓝。土壤不仅是生物的栖息地

地球科学 ,是生物作用的对象,同时也是地球生命诞生与进化的温床。有证据表明,土壤巨大的表面及复杂的多孔多相体系,对 土壤学教材 于生命的产生与进化至关重要。如细菌与粘粒结合,可使细菌在极端严酷的条件存活,地球上生命也有可能起源于土壤(或母质)。现在人们已发现在土壤中普遍存在着DNA质粒或片段在不同生物细胞间的迁移,可导致物种变异或进化。 土壤学就是研究土壤这个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可供植物生长的一种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与形成它的岩石和沉积物相比,具有独特的疏松多孔结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它是一个动态生态系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撑、水分、养分和空气条件;支持大部分微生物群体的活动,来完成生命物质的循环;维持着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通过供给粮食、纤维、水、建筑材料、建设和废物处理用地,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滤掉有毒的化学物质和病原生物体,来保护地下水的水质,并提供了废弃物的循环场所和途径或使其无害化。 土壤学家认为:土壤同自然界中的其它物质一样,不仅是具有一定的物质组成、形态特征、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实体,而且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长期演变的历史,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在生物等因素的参与下逐渐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学是界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与环境科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除农业外,它又可服务于水利以及工业、矿业、医药卫生、交通和国防事业等。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土壤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以前,人们对土壤的认识仅是以土壤的某些直观性质和农业生产经验为依据。如中国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根据土壤颜色、土粒粗细和水文状况等进行的土壤分类,其后许多农学家有关多粪肥田和深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 林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枝、叶、茎尖、根等(),组织,细胞,细胞器,人工种子等。 3. 真种子和类似种子的干果在林业生产上经常通称为()。 4. 根据苗木繁殖材料不同,可以划分为()和()。按苗木培育年限不同可以分为()和()。 5.多年生苗木按育苗过程中有无移栽而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 某苗圃面积为15hm2,它应属于()苗圃。 (1)大型;(2)中型;(3)小型;(4)微型 2. 在苗圃中经过移植继续培育的苗木叫做() (1)营养繁殖苗(2)插根苗(3)移植苗(4)组织培养苗 3. 苗木规格和活力等指标没有达到育苗技术规程或标准规定的要求、不能出圃造林的苗木是() (1)合格苗(2)等外苗(3)目标苗(4)最优苗 4.在原播种或插条等育苗地上未经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叫() (1)换床苗;(2)播种苗;(3)留床苗;(4)插条苗 三、多项选择题 1.人工更新的主要方法有() (1)直播造林;(2)插条、埋干造林;(3)植苗造林;(4)天然更新造林 2. 用以繁殖苗木的营养器官包括() (1)种条;(2)地下茎;(3)根系;(4)叶片 四、名词解释 1林木种子:指一切可以用于直接更新造林或培育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枝、叶、茎尖、根等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人工种子等。 2 苗木:是指由林木种子繁殖而来的具有完整根系和茎干的造林材料。 3 实生苗:直接由种实繁殖而来的苗木, 4营养繁殖苗:利用树木的根、枝、叶等营养器官和组织繁殖而来的苗木。 5裸根苗:在大田中培育、出圃时不带有基质与根系一起形成的根坨、根系裸露没有保护的苗木。 6.容器苗:在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培育、出圃时由育苗基质和根系形成的根坨的苗木。 7移植苗:经过1次或数次移栽后再培育的苗木。 8 留床苗:在原有育苗地上未经移栽继续培育的苗木。 五、简述题 1. 举例说明林木种子可以分为哪几类? ①真种子:胚珠发育而成的,如刺槐。 ②类似种子的干果:树种的干果,成熟后部开裂,可以直接用果实作为播种材料,若山毛榉的坚果。 ③营养器官:包括种条、地下茎、根系、叶片、腋芽等。 ④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包裹在含有养分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长成正常植株的颗粒体。 2. 苗木按培育年限的分类情况及相应的概念? 分为1年生苗和多年生苗。1年生苗指通过播种或插条等有性或无性繁殖方法获得的当年苗木。多年 生苗在苗圃中培养2年或2年以上的苗木。 六、论述题 1. 试述苗木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其种类? (1)根据苗木繁殖材料材料不同划分: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 (2)根据苗木培育方式不同划分:裸根苗和容器苗。

一、名次解释 1.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 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1.5 分)。 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 4 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 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 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 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 3 分)。 对于林木来说,r 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 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 3 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5、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6、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A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902)林业概论 参考书目为: 植物学 森林生态学 土壤学 土壤资源学 植物生理学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考研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