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东北林业大学培养

方案

#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 摘要

本文档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包括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份培养方案,学生可以了

解到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的所需课程和毕业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发展。

## 1. 介绍

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较早设立的工科大学之一。作为一所以农林为主要特色的高校,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

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 2. 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东北林业大学提供了众多学科专业,涵盖了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园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每个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

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 2.1 林学专业培养目标

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具备扎实的林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 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培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应对林业领域的复杂问题的人才。

## 3. 课程设置

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

### 3.1 必修课程

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几门:

- 林业概论

- 森林资源学

- 林木解剖学

- 林业经济学

- 森林培育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测量学

### 3.2 选修课程

除了必修课程外,学生还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类:

-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可以选择特定的课程进行学习,例如:森林经营学、林木育种学等。

- 通识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例如:写作与表达、心理学导论等。## 4. 选课要求

学生在选择课程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选课。具体的选课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 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不同课程的学分会有所不同。

- 先修课程要求:部分课程可能有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在选课时需要满足相应的先修课程要求。

- 选课时间要求: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课。

## 5. 实践教学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东北林业大学对实践教学有着相应的要求。实践教学包括

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实践等。

### 5.1 实验课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

究精神、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5.2 实习实训

学生需要参与相关的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 5.3 科研实践

学生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可以参与科研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 6.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达到的一系列要求。东北林业大学的毕业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

- 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或者设计项目;

- 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如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等);

- 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 结论

通过本文档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本文介绍了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规划自己的学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本文还提到其他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也会有相应的设置,读者可以参考相应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和规划。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代码120201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部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12月3日 修订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3

填表说明: 1、基础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凡获得了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一级学科内研究领域跨度较大的学科可在一级学科下按学科群或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只有二级学科授权点的学科按二级学科制订专业基础课。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必修课2-3门。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完成,教学实践由学科规定完成学时,连同学术活动一同组织考核,填写《东北林业大学必修环节记录本》,成绩按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课程学时原则上专业基础课不得高于48学时,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不得高于32学时。原则上按照16学时/学分整数倍设置。 5、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一般应为本学科对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该部分课程按需设置,由学院统筹安排学生选修,按照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不计入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不计学分。 6、课程编号原则:S+学科代码+序列号)(2位)例如:S0*******,同等学力考生补修课程不填编号。 7、任课教师填写该门课程推荐主讲教师,如该门课程有多人可以主讲,请按照推荐先后顺序填写,如该门课程需多人共同主讲,请指定一名负责人,并在备注栏表明。原则上主讲教师需为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教职工担任,如东北林业大学具有副高职及上职称的教职工中无人可以承担此课程的可聘请校外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但需配有本校教职工担任的助教,并同其有较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校外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务必在备注栏标明。 4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东北林业大学培养 方案 # 东北林业大学培养方案 ## 摘要 本文档介绍了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包括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求等内容。通过学习这份培养方案,学生可以了 解到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的所需课程和毕业要求,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发展。 ## 1. 介绍 东北林业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较早设立的工科大学之一。作为一所以农林为主要特色的高校,东北林业大学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课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毕业要 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 2. 学科专业培养目标 东北林业大学提供了众多学科专业,涵盖了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园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每个学科专业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 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进行介绍。 ### 2.1 林学专业培养目标

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具备扎实的林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 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培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人才; - 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应对林业领域的复杂问题的人才。 ## 3. 课程设置 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会有所不同,这里以林学专业为例。 ### 3.1 必修课程 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几门: - 林业概论 - 森林资源学 - 林木解剖学 - 林业经济学 - 森林培育学 - 森林保护学 - 森林测量学 ### 3.2 选修课程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5月12日《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章程()》由编辑转载,放心阅读,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招生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东北林业大学,法定住所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第三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四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第五条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包括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在内的各类、各层次高级人才。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开展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具体事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参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地方招生政策; (二)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来源计划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高中毕业生人数及各省考生占全国报名总量的比例、生

源质量、就业情况、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确定本校来源计划编制原则和办法; (三)制订并向社会公布本校招生章程; (四)开展招生宣传、招生咨询工作; (五)负责学校各类招生选拔测试的组织、实施工作; (六)组织实施本校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八)负责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章招生计划及学费 第七条学校2014年招生计划按照国家教育部核准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执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政策、报考条件等按照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委员会有关文件执行,各专业学费按照黑龙江省物价局批准的标准执行,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按不同标准收取,具体计划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招生公告。 第八条学校预留计划使用包括录取面向县及县以下中学农村户籍学生专项自主选拔的考生、录取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使用必须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部分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增加计划必须在批次投档之前投放,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绩顺序录取。 第四章录取规则 第九条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要求实施新生录取工作。在录取过程中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十条学校为本科第一批录取院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根据生源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在当地招生计划的105%,对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可适当提高调档比例,最高不超过120%,在此范围内,学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专业志愿、综合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单

森林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3 一、培养目标 对硕士生的培养坚持贯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注重质 量培养,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满足社会有关行业对森林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 1.思想品德要求 能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林业事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无私的奉献精神、诚挚的团结协作;遵守法纪,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 在业务上,应具有宽厚的林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森林保护学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国内、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能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查找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吃苦耐劳,能长期坚持在林区野外调查或观测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设下列 4 个研究方向: 1.林木病理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林木(含经济林、园林树木)病害的病原分类及其发生规律,抗病机理,病害流行与早期监测以及病害的综合防治等理论技术。 2.森林昆虫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森林(含经济林、园林树木)昆虫的分类与发生规律,害虫的生理和生态学、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其它检疫等综合防治理论技术。 3.林火管理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区域内林火发生规律、林火的预测预报、林火的指挥与扑救、林火损失评估、生物防火工程、森林地被可燃物的管理等理论与技术。 4.森林菌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研究森林中食、药用真菌的保护、栽培驯化与开发利用,森林中食、药和观赏用资源昆虫的保护、饲养与开发利用。 三、学习年限 正常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表现突出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1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计划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间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且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格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创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主要任务者。 ⑵近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近5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的论文要求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⑷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职务;或在国内一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者。 ⑸已经或正在使用双语进行教学者。 ⑹近5年是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其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个人独立支配的科研经费在5万元以上者。 ⑺在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推广中成绩显著,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做出突出贡献并被国内同行一致认可者。 三、选拔程序 选拔拔尖人才必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1、根据选拔条件,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学科或专业进行民主评议,然后由所在学院按照条件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初评。 2、各学院经过初评产生的候选人要向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提供《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对象登记表》、代表其学术水平的论文、著作以及鉴定证书、获奖证书、课题立项说明书等有关佐证材料。 3、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候选人在规定时间按规定要求要向评审专家汇报个人学习经历、工作业绩以及科研等情况,并阐明自己近3年的学术计划。同时还要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 4、评审会专家评议讨论并投票表决。 5、学校对专家评审通过的人选进行公示。 6、学校批准公布。 四、选拔范围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教学要运用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三)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须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15万字的笔译实践或累计不少于400小时的口译实践。 (四)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含实习)。 (一)必修课

植物学培养方案

植物学 Botany (专业代码:071001)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植物学硕士点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35人。学位点所在 植物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现设有三个研究方向: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进化与资源植物学、环境植物学等。本点现有导师7人,其中教授4人,浙 江省“151”人才第二梯队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兼职博士生 导师2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经费300 余万元。相关成果在Plant Physiol, J Agri Food Chem, Gene, Phytochem istry, Mol Genet Genomics, Agr Forest Meteorol, Food Chem, Taxon, J Food Eng, Planta, Funct Plant Biol, Virus Res, Plant Mol Biol, B ioresource Technol, Plant Soil等SCI期刊上发表50余篇。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 2.掌握扎实、精深的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植物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结构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植物营养学、植物化学、现代生物技术、资源植物及其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植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包括蛋白组学、信号转导、功能基因组学、代谢 组学、植物物种生物学、植物修复、现代生物新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知识。 4. 积累植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过硬的分子标记、光合作用、植物解剖学、电镜 技术、生化分析、数值分类学、植物化学等技术。 5. 具有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并且有一定数量的研究 成果公开发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环境植物学、系统和进化植物学、有机波谱学、植物结构学、资源植物及其加工利用(食品科学)。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达到英语六级水平,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维护。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3年(前3学期完成学位公共课、学科平台课、学位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导师课程、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同时完成必修环节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等工作,后3学期论文实验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园艺领域(代码:095102) 为规范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旳培养目旳、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保证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旳和规定 1.培养目旳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园艺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有关任职资格相联络旳专业学位。针对园艺产业中良种繁育与推广、基地规划、设施设计与建设、生产管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园林苗木繁育等环节对人才需求,重要为园艺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科研院校、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旳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规定 (1)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旳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遵法,品德良好,求实创新,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掌握园艺领域旳基础理论、系统旳专业知识,以及有关旳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广阔旳知识面,较强旳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和新型旳农业推广理念,可以独立承担园艺研究、技术推广或园艺管理等工作旳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阅读园艺领域旳外文资料。 二、入学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旳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方面从事有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旳在职人员。可报考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

(1) 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并获得学历证书满一年。 (2) 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获得学历证书满三年; 2、报考人员须参与在职攻读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旳入学考试。考试时间、科目以国家有关文献规定为准。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旳硕士,采用“进校不离岗”旳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一切关系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医疗等均由原单位负责。入学后以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硕士课程,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多学科综合、较宽口径培养方式,在校集中学习课程旳时间合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校内有关领域具有硕士硕士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旳教师担任。同步聘任校外园艺生产实践部门具有农业推广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旳人员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旳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四、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硕士旳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目旳旳规定,突出对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培养旳特点。教学内容应体现广阔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旳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旳硕士学习旳课程包括公共课程、领域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等,总学分至少30学分。课程设置可根据生源状况做对应旳调整。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园艺领域专业学位旳硕士,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旳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代码:095400) 一、培养目旳及基本规定 (一)培养目旳 培养具有良好旳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系统旳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纯熟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旳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林业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可在林业经营管理、林业企事业单位及林业教育等部门从事生产、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二)基本规定 1、树立科学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旳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品德良好,具有较强旳事业

心和科学创新理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旳科学进步服务。 2、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规定掌握林业领域坚实旳基础理论、系统旳专业知识,以及有关旳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广阔旳知识面,较强旳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旳林业推广理念,可以独立从事较高层次旳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发展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日语或俄语),并可以阅读本领域旳外文专业文献。 二、研究方向 1、森林培育与经营; 2、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 3、林业生态工程; 4、森林资源保护与运用; 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运用。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

员。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且非全日制林业硕士合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用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旳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旳培养方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旳培养,在学期间到东北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及生产实习基地,如哈尔滨试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延边林业集团企业等林业生产一线进行综合实习或采用顶岗实践旳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合计不少于1年。 (二)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学院选派具有副高职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旳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 六、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规定公共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选修课可根据培养硕士所从事旳研究方向从所列选修课中选择,其中,全日制硕士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硕士不低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资料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主要阐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规划等教改问题,并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与毕业学分要求三个方面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内容。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1]。而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规定其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指导文件,更是高等院校贯彻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对人才培养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2-3]。具体地说,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具体形式[4],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要求的总体蓝图,高等院校将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来组织教学活动与实施教学管理,并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 高等院校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人才。目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融合,这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思维的方式。更多纷繁复杂的综合性、社会性问题往往要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够解决。这就要求人才的知识面要宽,应变能力要快,开拓能力要强,并具备多种综合素质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得较为完整的是工程教育体系[5]。随着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在高校中逐步开展与落实,建立健全具有国际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了广泛共识[6]。推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深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尤其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设计这一 系统工程的实施方案时,势必依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工程的分析与规划[7]。依据高等院校对人才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综 合素质协调发展的总体培养要求[8],交通运输专业拟定的人才 培养思路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为指导,进行理论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训练; 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课内理论与实践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等各个培养环节 的优化组合与具体实施,实现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综合培养与锻炼。 以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为中心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的第一层;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二层为知识储备、能力 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等,而且各人即在总目标中的构成比重不同。方面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不同, 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不是单一目标要求完成的,而是通过多方面知识储备、能力水平

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简介 东北林业⼤学轻化⼤程专业简介 1.专业简介 东北林业⼤学轻化⼤程专业始建于1959年,是具有学⼤、硕⼤、博⼤培养和学位授予权的特⼤专业,是省、校重点建设专业,省⼤流专业,是“林业⼤程”世界⼤流学科的⼤才培养核⼤平台。本专业共有13位专任教师,教授4⼤、副教授6⼤,70%以上具有博⼤学位,其中包括⼤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国家青年托举⼤才等教师,半数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专业以OBE理念和新⼤科背景为引导,确定科学合理的⼤才培养⼤案和模式,主要以化学化⼤为基础,采⼤化学、机械、⼤物技术等⼤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过程控制,对天然⼤物质资源进⼤纤维分离及其功能化、纸张⼤产及其功能化、⼤物质原料开发及综合利⼤,创造环境友好的纸品及⼤附加值⼤物质(纤维)功能材料。重点培养具有雄厚及⼤泛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程技术与管理、⼤产过程与质量控制、⼤程设计与产品开发等能⼤的⼤素质复合型⼤才。 主⼤课程:基础化学(⼤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械设计基础、⼤程制图、化⼤原理、植物纤维化学、⼤程设计、过程测量与控制、制浆原理与⼤程、造纸原理与⼤程等。 本专业招收理科考⼤,学制4年,授予⼤学学⼤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博⼤学位授予权和博⼤后流动站。在读期间可以到本领域国际或地区⼤等学府进⼤交换学习。 2.专业特⼤ 专业采取“宽专业、厚基础、⼤平台”培养模式,使学⼤重点掌握化学、化⼤、机械、⼤动化、⼤物、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构建轻⼤、化⼤、⼤物质资源炼制等专业知识体系,突出实验、实习、项⼤等实践教学,以OBE理念和⼤案培养具有⼤程背景(新⼤科)和特⼤,符合国内外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强、综合素养⼤的复合型⼤才。毕业⼤可在造纸、轻⼤、化⼤、⼤物质能源与材料、

2013高考招生:东北林业大学2013招生简章出炉(本科)

2013高考招生:东北林业大学2013招生简章出炉(本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招生工作依法有序进行,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校名为东北林业大学,注册地址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第三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第四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 第五条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包括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各层次高级人才。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六条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开展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具体事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和各省级招生委员会、考试院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二)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来源计划根据本校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高中毕业生人数及各省考生占全国报名总量的比例、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来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合理确定本校来源计划编制原则和办法; (三)制订并向社会公布本校招生章程; (四)实事求是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 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试行)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 (一)公共课(10学分) 1、政治理论课(2学分) 2、专业外语(3学分) 3、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2学分)

4、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2学分) 5、科技创新方法(1学分) (二)专业课(6学分) 1、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2学分) 2、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2学分) 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2学分) (三)选修课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学校办学特色从以下几类课程中选择设置。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12学分。 1、植物营养与调控(2学分) 2、林业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2学分) 3、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2学分) 4、森林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技术(2学分) 5、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2学分) 6、地理信息系统(2学分) 7、林火管理(2学分) 8、土壤侵蚀原理与技术(2学分) (四)专业实践(4学分)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林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五、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技术研发论文、管理策划、项目规划与设计等。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 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 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冉景丞、粟海军〕 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未来主要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以西南特有、珍稀或是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及其保护、人工饲养繁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粟海军、代应贵、陈文龙、陈永祥〕 三、培养要求 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培养方向和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功底深厚、敢于挑战前沿、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整体办学思路,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科研”的人才标准,培养造就高质量的高级科学研究型合格人才。 要求学习者具有雄厚的基础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生物学、树木学、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等理论知识,很强的综合利用上述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开展自然保护管理与规划、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具体要求:

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施方案

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着力培养高质量人才,特制定《东北林业大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内涵式发展,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全面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力争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面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进一步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育人环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我校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为高教强省和人才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1.建设目的 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本科人才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达到领导精力、师资力量、岗位评聘、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教学评价都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效果。 2.建设内容和措施 (1)建立定期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的机制 每年召开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校长办公会,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确定年度教学工作重点,研究解决本科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研讨,推进全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完善全校重视本科教学的体制机制。 (2)制定教学工作业绩津贴奖励办法 制定《东北林业大学教学工作业绩津贴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奖励在本科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鼓励教师从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转变,产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实现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 (3)突出院(部)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院长(主任)作为院(部)本科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科教学和专业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院(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院(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工作。

2022扬州大学村官定向培养计划

2022扬州大学村官定向培养计划 一、资格条件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 岗敬业。 (二)能较好的直面和处置工作中的压力,能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工作,擅于拒绝 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好的自学习惯,具有持续的自学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存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甄选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 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通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所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奖提名。 二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展开复审后,通告申报人出席甄选测试。通过测试者正式宣布 步入后备人才库,并积极开展培育工作。 甄选考核主要包含以下4轮,每轮考核预设基准分后,未达至基准分者即为出局。达 至基准分者步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留存,最后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含职业女性主义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 试或文学创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复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复试小组展开复试,实行一对一攀谈或并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于思维、表达能力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育存有基础培训、轮岗进修、内部全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一基础培训 1、培育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科学知识、沟通交流技巧等通用性科学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 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并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科学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二轮岗学习 1、培育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控和应用领域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情况。重点 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 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习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达到 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 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 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三内部全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 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 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四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育方式:将后备人才精心安排至各部门适当岗位上挂职锻炼,由综合管理部审 核发文。挂职锻炼的时间不应当高于10个月。 挂职锻炼的岗位基本建设作为临时基本建设,仅用作培育后备人才,不做为公司正式 宣布的基本建设。 四、后备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库、任用及后续跟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