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范本

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范本

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范本
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

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1789市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Citizen hospital grading nursing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人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精神障碍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评判,按医嘱确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按医嘱,如新入院者3天,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

⑵精神症状危及自身和周围安全的病人,如有严重兴奋躁动、有自杀、自伤、伤人、外逸等企图和行为者。

⑶意识障碍病人,严重药物反应,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

⑷木僵状态者。

⑸精神科特殊治疗病人。

⑹住院司法鉴定者。

2、护理要求

⑴安置在重观室,设专人护理,外出检查等需有工作人员陪同;住院司法鉴定者尽量不与其他病人接触。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记录病人重要的生理、心理反应。⑶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⑷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⑴精神症状明显,如有自杀、自伤、伤人、外逸意念,但无相应行动的病人或存在被害、自罪妄想及幻觉所致的异常行为的病人等。⑵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2、护理要求:⑴外出检查等有工作人员陪同。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记录病人重要的生理、心理反应。⑶协助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⑷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⑴主要精神症状基本控制。⑵生活基本能自理者。

2、护理要求:⑴积极组织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督促做好生活料理。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理、心理反应,发现病情波动及时报告并记录。⑶开展健康教育,训练病人良好

的行为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⑴精神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者。⑵自知力恢复者。

2、护理要求:⑴培养病人良好的行为和独立生活能力。

⑵做好健康教育。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精神科护理常规

精神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一、为新入院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请家属提供病史资料,详细询问有关自杀、他伤、毁物、潜逃等情况。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向家属作住院介绍。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安排隔离护理,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二、办理入院手续时严格检查危险品,贵重物品当面交家属带回。患者日用品、衣物均应写好姓名(上衣写在下衣襟内侧,裤子写在裤腰内侧,毛衣用布条写好缝上)按件登记、妥善保管,零用钱脚专人登记管理并有家属签名。 三、新入院患者每日2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连续3天,无异常后每日测量1次,画在体温单上。半年以上的长期住院患者若无特殊病情需要,可使用专用体温记录单。住院第1天测血压、体重并记录。有发热、低体温或病情需要的遵医嘱测量。 四、协助新入院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五、向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包括负责医生、责任护士、病室环境、作息制度等内容(意识不清、不合作者可暂缓),注意态度要平和、耐心。 六、入院当日作入院评估及三班病情记录,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作护理记录。一级护理每周记录2次,二级护理每周记录1次,住院二个月以上、病情已趋稳定或已遵医嘱改为三级护理的,每月记录1次。病情有变化应随时记录。 七、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严防字少、自伤、他伤、毁物、潜逃等以外发生。了解患者的意识、言语、行为、睡眠、饮食、服药依从性、排泄、女患者月经等情况,不要时作记录。观察并记录夜间睡眠时间,有睡眠障碍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八、住院患者无医嘱不能单独外出,外出活动时应有专人组织带领,出、入病室均须有第二人清点人数并在提示板上注明。 九、鼓励患者按时作息、学习自我料理、参加集体活动,防止终日卧床、孤独离群等精神衰退现象。 十、患者体温在38℃以上或35℃以下,脉搏在130次/分以上或55次/分以下等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十一、建立并落实禁忌品管理制度。针线、剪刀、火柴等禁忌品须在看护下使用,用毕立即收回。 十二、患者的书信须经医师或护师审阅后才能交给患者或寄出,患者的书写物(未寄出的)应放入病历保存。十三、发口服药应严格执行“看服”制度,确保药物全剂量服下。 十四、根据医嘱安排饮食和护理级别。及时留取检验标本送检。 十五、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十六、交接班应清点患者总数,接班者要看到每个患者。有疑问应及时落实清楚,人数清点交接无误后交班者方能离开。 第二节分级护理常规 (一)特殊护理 1、护理对象 (1)因各种原因导致意识障碍或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 (2)严重药物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患者。 (3)各种严重外伤后如复合伤、切割伤大量出血,自缢后复苏不全尚处于危险期者。 (4)胰岛素休克治疗的延长性昏迷状态。 (5)伴有严重心、肺、脑、肝、肾等器官衰竭的患者。 (6)有严重冲动行为、严重抑郁状态以及木僵状态等可能导致衰竭、危及生命者。 2、护理要点 (1)专人看护,根据病情需要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以及行为变化,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总学时/学分:40/2.5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当代医学和护理学不但关心病变的器官,更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这种趋势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护理和预防。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精神症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必修课程,选用刘哲宁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教材。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由于精神科护理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于照顾,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技巧,并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向精神疾病患者及普通民众提供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为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二、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

精神科的分级护理(一)特殊护理的标准与内容1.特殊护理的标准 (1)精神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如伴有严重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或严重外伤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 (2)因精神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如急性粒细胞减少、恶性症状群、严重药物过敏等),出现危象、危及生命者。 (3)有严重的冲动、伤人、自杀及逃跑行为。 (4)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的痴呆、抑郁、躁狂状态;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 2.特殊护理的内容 (1)设专人护理、评估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2)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 (3)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患者口腔、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4)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5)保证患者每日入量,根据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 (6)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清洁,保持患者卧位舒适及功能位。.

(7)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无导管污染及脱落。 (8)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教育。 (9)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10)详细记录各项治疗护理措施。 (二)一级护理的标准与内容 1.一级护理的标准精神症状急性期;严重药物副反应;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有变化;特殊治疗需观察病情变化。(1)一级A:有自杀自伤、冲动、走失倾向的患者;严重药物副反应的患者;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 (2)一级B:严防摔伤、约束的患者;病情波动较大的患者。 (3)一级C:除上述情况以外的一级护理患者。 2.一级护理的内容 (1)安全护理措施到位,定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将患者安置在护士易于观察的病室内,每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副反应;有无自伤、自杀倾向。 (2)正确执行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3)给予或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每日晨晚间护理一次,保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会阴及床单的清洁。 (4)必要时协助卧床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及有效咳嗽,每2小时1次,执行预防压疮流程,保证患者皮肤无压疮。 ,)指导患者饮食,保证入量,5(. (6)对于约束患者,严格执行约束制度,保证患者的监护过程安全、

医院护理部制度(上墙)

医院护理部制度(医院护理部17个上墙制度)

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行为规范 一、护理职业道德 1、对护理职业价值有正确认识。 2、职业道德情感:以纯洁、诚挚的情怀爱护生命,处理职业关系,评价职业行为的善恶、是非。 3、职业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有排除障碍的毅力和能力。 4、职业道德信念:有发自内心的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真诚信念和道德责任感。 5、有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 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 1、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 2、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安全、求和、爱美的需要,使之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3、尊重病人权利,平等待人,做病人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4、审慎守密,不泄露医疗秘密和病人的隐私。 5、求实进取,对技术精益求精。 6、对同事以诚相待,互敬互让,通力合作。 7、举止端庄,文明礼貌,遵纪守章,助人为乐。 8、廉洁奉公,不接受病人馈赠,不言过其实,不弄虚作假。 9、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10、以奉献为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和卫生部《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2、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3、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4、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5、护士注册管理: (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核成绩合格者 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5年一次: 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自觉遵守《护士条例》和卫生部《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合格者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2、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3、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4、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5、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范例(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 FS-QG-47582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Examples of psychiatric safety man ageme nt system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在遵循普通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特点,特制定精神病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病人入院时应严格检查是否随身携带危险品,贵重物品及药品。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班交班时要查病人数,对自杀、伤人、自伤、外走及危重病人的病情要认真交接。 3、病人外出治疗、检查、活动时,应有专人接送,返回病区时应清点人数,严防将危险品带入病区,禁止在病区内吸烟。 4、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执行巡回护理制度,每15分钟巡回一次,勿使病人蒙头睡觉,以防意外,一级病房病 人应做到24小时监护,重点严防病人随时有人陪伴. 5、病人洗澡时应由护士照顾,防止烫伤、跌伤或溺水,对老年和重点病人应加强护理。

6、静脉给药的病人,保护病人应有专人看护,做到心中有数。 7、病区内危险物品,如:钥匙、剪刀、指甲剪、消毒剂、注射器、体温计、保护带等应有固定数量,放在安全固定的地点,认真交接班,如有遗失,要立即寻找并报告护士长。 &严格钥匙管理,保管好钥匙,进出护士站、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抢救室、值班室、病房应随手锁门。 9、病区各种设备,如:电器设备、消防拴、门窗玻璃、锁、床等物品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及时修理,保证安全。 10、每周定期检查病床单位及病人身边有无危险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治疗后查清用物,不得将器械、药品等危险品遗留在病房内。 12、家属探视在探视室进行,探视过程中应有护理人员 进行巡视,防止家属给病人带入危险物品和不清洁食物。 13、严格执行给药制度,发药后检查病人口腔,看服到 胃,注意观察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和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 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定义 1.分级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2.Bart 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 决千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_,100分。 二、基本要求 1.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W S/T431-2013)》、《精神科分级护理常1规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2.精神科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 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特级护理:大红色一级护理:粉红色二级护理:蓝色三级护理:绿色

5.临床科室应根据本制度结合科室疾病特点制定细化科室分级护理制度。 三、职责划分 1.主管医生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级别医嘱以及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2.责任护士使用Barthel C BI)评定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根据住院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以及调整其生活自理能力等级,并报告主管医生。 3.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以及 患者的护理级别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4.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 5.护理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督查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导解决,必要时与医务部或分管院长沟通协调改进。 6.运营管理部、财务部负责测算护理难度、强度及工作量;人力资源部负责护理人员岗位设置及考核,并与护理部共同协调护理能级配置及人力调整。 四、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 (一)特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 精神障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2)严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精神科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 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 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精神病医院管理制度

医疗文件保管制度 医疗护理文件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各医护人员均需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所有医疗文件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取用后应立即归还原处。 病历中各种表格均应排列整齐,在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不可污染、撕破、残缺,不能私自涂改。完整的病历在使用时,不可拆散分放,以免失散。 所有医疗记录应对病人保密,以免造成不良刺激,影响疾病的恢复。 病人出院和死亡后,病历须按规定排列整齐,由病案室收回,填好病案号码归档。 交班本、治疗单、处置薄等应妥善保管,用完后仍需保存一年,以备年度内查阅。 不得让病人或家属自带住院病历。 病房财产管理制度 病房各项物资(药品、被服、家具、医疗器械、贵重仪器、日用品、病人财产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管理有计划,有账目,定期清点检查、保养、维修。 对损坏丢失物品,应及时追查处理。 病房请领物品应有管理同志负责,病房护士签字。因公或私借用物品应办理借物手续,急救设备、贵重仪器、病人物品不得私人借用。因公借用经护士长同意再办理借物手续并交班。 各项财产管理工作如下: 药品管理制度 药柜内各种药物应有一定基数,不宜过多,避免积压浪费。 贵重药品及毒麻药品,如使用应严格按规定登记,各班认真交接班。 按规定每 一、四到医院药库领齐基数药物。

负责管药的护士,每周一全面清点检查,领取增添各种药品,以保证供应,领药本及药品基数本应妥善保管。 被服管理制度 病房有固定被服类基数及周转数。 负责季节性被服类的联系工作。 病人损坏的被服类,由病房护士长与总务科协商作价赔偿。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每日接班时,由主班负责清点贵重仪器,发现数目不符,有破损及时追查。 仪器使用不良及时维修,保证病房正常使用。 贵重仪器设维修管理档案。 病房病人财务管理 安全检验收回的病人钱物要标记病人姓名,写交班放到指定地点保管,会客时交家属带回。 为病人代购日用品,由当班者验收签字后交给病人。 因治疗需要外出时,所需衣物统一由病房管理。 开放病房病人财务一律由病人自己保管。啊啊 门诊工作制度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由一名业务副院长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设主任、副主任和护士长各一名,具体领导和组织门诊各项工作。门诊药房、收费室、挂号室、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功能科)等应接受门诊部的协调管理,门诊部应经常与各科室协调、沟通,研究解决门诊工作中的问题。 各科主任、副主任负责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协助科主任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精神科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内容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内容 一、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二、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三、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四、护理查房制度 五、护理会诊制度 六、医嘱护嘱制度 七、护理查对制度 八、护理交接班制度 九、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十、患者告知制度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制度 临床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 1.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简明扼要、清晰动态,不重复记录。 2.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 3.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专业内涵和发 展水平。 4.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体现“实时性”,即在完成护理观察、评估或措施后立即书 写,随时做随时记。 5.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 临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 1.护士应熟悉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等各类护理文书的适 用范围、使用护士层级(权限)、书写内容和方法。 2.护理文书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每个护士要重视证据的法律权利, 做好住院病历的管理,注意防止病历资料被偷窃、抢夺。 3.提供法律凭证的护理资料的复印:可复印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手术专科护 理记录单,不可复印首次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交班本等。 4.各种执行单保管时间为一年。 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护理查房制度 一、护理业务查房 1.主要对象:新收危重患者、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告病重/ 病危、特殊检查治疗患者、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高危患者等。 2.目的:通过护理查房建立临床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让护士学习、运用 临床专科知识和技术,形成传帮带的管理过程,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3.方法:科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每天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组织对上述患者进行 查房。上级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的建议或指示,由下级护士将其中的客观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并注明“护士长查房”,并将上级护士查房时的要求记录在“护嘱执行单”上,班班实施护理。 二、护理行政查房 1.目的:提高护士长的行政管理能力,改善护理工作管理质量。 2.方法:由护理部主任或护士长主持,每月一次,有重点地交叉检查本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 三、护理教学查房 1.临床护理技能查房 2.典型护理案例查房 3.临床护理教学查房 护理会诊制度 一、专科护理会诊 1.病区遇有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时,应由病区组织跨病区、多专科的护理会诊。 2.护理会诊由专科护士或护士长主持,相关专业护士及病区相关护理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行调查研究。 3、参加会议的人员应根据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准备,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由护士长进行总结。 二、疑难病例护理会诊 1.病区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 2.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会诊。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 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它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精神医学发展简史 1.起源于公元前古希腊最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被称为精神医学之父。 2.哲学家柏拉图也支持精神学。 3.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了精神疾病分类原则。他创立了“描述性精神病学”,明确地区分了躁狂忧郁性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 4.弗洛伊德首创动力精神病学,其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内部各种力量矛盾运动的学说。 5.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精神医学应向“生物-心理-社会”三合一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6.“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惊伤肾”。 第二节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 1.1873年理查兹确定了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模式,被称为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 第三节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1.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①心理护理;②睡眠护理;③保证医嘱的执行;④安全护理;⑤饮食护理;⑥个人卫生护理。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第一节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1.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因素: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病等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②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酒、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精神障碍。 2.心理社会因素: ①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通常是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于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②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如污染、噪音、生存空间过小)、社会环境(如社会动荡、社会大的变革)、移民(尤其是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等。 ③个性因素:个性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第三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1.精神症状的本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其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2.认知障碍: ①感知觉及其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如内脏牵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错觉(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幻觉(a.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生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议论性幻听;b.幻视:谵妄状态;c.幻嗅:感受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所产生的难闻气味; d.幻触:常与被害妄想一起存在; e.内脏性幻觉:能清楚秒速自己某一器官内部结构存在扭转、穿孔、断裂感受; f.真性幻觉:通过自己的感官感受到,幻觉表象清晰生动; g.假性幻觉:是自己脑子内的,不需要通过感觉器官就能感受得到,幻觉表象不够清晰鲜明生动且不完整。) (3)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遥远的山峰感到伸手可触,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变形症;时间感知综合障碍;运动感知综合障碍:对外界物体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歪曲知觉体验;非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障碍。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文档编制序号:[KKSJJ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医院护理规章制度 【篇一:2015患者出院护理工作制度及流程】 患者出院护理工作制度一?根据国卫办医发(2015) 1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2014《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二. 医院病房实行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全面负责的工作责任制。 三. 根据出院医嘱,提前通知患者及家属,并详细指导其做好出院准备工作,告知出院日期、报账及出院流程、注意事项。 四?评估患者及其亲属的出院需求、出院知识知晓程度和出院患者的健康情况,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休息指导,运动、康复锻炼的相关指导,复诊时间、联系方式、注意事项及流程,居家自我护理知识、技能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提供书面健康教育材料。 五?征求对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核査费用、返还用物。 六. 为出院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协助无家属、不方便、有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确保患者安全离院。 七?停止一切医嘱、治疗护理卡单、警示标识,检査整理出院病历。 八?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通过电话、短信、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随访服务,住院患者出院访视率M90%、新生儿筛査短信回访率100%。 九?完成出院患者床单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患者出院护理服务流程 【篇二:2015年护理制度汇编】 护理管理 hlgl—001 护理部工作制度 (3) hlgl-002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4 hlgl-003护理执业人员准入制度....................................... 5 hlgl—004护理人员专业资质审核制度.................................. 7 hlgl-005护理人员技能定期评估制度................................... 8 hlgl—006护理专项技术操作资格准入制度.............................. 9 hlgl-007病区护理单元化管理制度..................................... 10

精神科规章制度

精神科工作制度 1.精神科医、护、技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制定的医疗管理、医护技术操作等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 2.配备具有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资格的医师,开展精神疾病的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和积极康复工作。严格执行有关麻醉、精神类药品的使用管理规定。 3.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导。 4.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的病员,两次门诊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科主任、主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和査房,解决疑难病例。 5.对精神病人应有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不歧视和讽刺病人,不能将其病态、言语、行为作为谈笑资料。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平等相待。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答复.不能办理的应耐心说明解释,既要体贴关心,又要掌握原则,不得与病人争吵,不得殴打、责难、侮辱病人,禁止与病人发生借贷、馈赠往来。 6.必须熟悉病人的生活、面貌特征、病情、风俗习惯、护理要点,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了解病人的地址与工作单. 位,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采取紧急措施 7.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无业务上的需要,非工作时间内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在病房逗留,不得在病房交谈、会客、办私事,下班人员不得在病房内看电视、娱乐。病人睡眠后应保持病房安静。 8.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警惕性,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遇有紧急情况时态度要镇静、处理要果断、恰当,确保病人的安全。 9.认真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不得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及预后.不能把病人带入职工宿舍和为私人干活,不得向病人、家属暴露医院内部情况,如事故及差错、工作人员私生活及地址等。 10.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仪表端正,整洁,衣着朴素大方,禁止佩戴装饰品。保持门诊及住院康复环境安静、整洁、优美。 11.工作中要做到五好(态度好、照顾好、解释好、技术好、团结好),四轻(脚步轻、说话轻、关门轻、操作轻),八注意(注意语言态度、注意心理状态、注意防止意外、注意增加营养、注意延长睡眠、注意整洁美观、注意娱乐活动、注意隔离消毒)。 12.要妥善保管好钥匙,防止丢失。 精神科病区管理制度 1.病区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病区整洁、舒适、安全、避免噪音,注意通风。工作人员做到脚步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3.统一病区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布局有序。 4.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不断改进病区工作。 5.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佩带胸牌上岗。 6.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区财产、设备,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査明原因,按规定处理。 精神科健康教育制度 一、健康教育对象主要是住院患者和家属,以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入院时、诊疗过程中以及患者出院时,均应根据病情和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入院介绍、探视制度、检查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出院指导等。 三、由组长制定每月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应多样化,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人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1350 人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标 准范本 In order to make the rules open, maintain the collective coordination,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the group, and realize the legal basis of management. (规章制度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规章制度文件适合在管理中,为使规则公开化,让所有人保持集体的协调,维护集体的利益,从而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实现管理有法可依,内部运行有规则保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人民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根据精神障碍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评判,按医嘱确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⑴按医嘱,如新入院者3天,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 ⑵精神症状危及自身和周围安全的病人,如有严重兴奋躁动、有自杀、自伤、伤人、外逸等企图和行为者。

⑶意识障碍病人,严重药物反应,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 ⑷木僵状态者。 ⑸精神科特殊治疗病人。 ⑹住院司法鉴定者。 2、护理要求 ⑴安置在重观室,设专人护理,外出检查等需有工作人员陪同;住院司法鉴定者尽量不与其他病人接触。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记录病人重要的生理、心理反应。⑶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⑷准确执行医嘱,及时完成治疗。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⑴精神症状明显,如有自杀、自伤、伤人、外逸意念,但无相应

精神科护理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

1.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精神科分级护理是根据精神障碍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对自身、他人、周围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确定护理级别及相应的护理要求。可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躯体疾病的护理按相应疾病的分级护理标准执行。 (1) 特级护理 护理对象①精神障碍病人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者。②有极严重的自伤、自杀危险。③受伤或自杀未遂后果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护理要点①设专人护理,安置在重管室严密观察,每班评估病情,并作好护理记录。②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及各项治疗和护理 措施,严防并发症。 (2) 一级护理 护理对象①重症但尚不需特护的病人,如中毒、脱水、自杀、癫痫发作、木僵、檐妄、昏迷、瘫痪、外伤病人;心、肝、肾功能衰竭,或身体极为衰弱,或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②较明显的自杀、自伤或极度兴奋躁动者,或严重的被害、自罪妄想、幻觉可能导致的患者自杀、出走、伤人者。③特殊治疗需要严密评估病情和加强监护者,如ECT者,以及大剂量精神 药物治疗或有明显不良反应者。④入院3天内的病人。

护理要点①安置重点病室,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每半小时至少巡视1次,做好重点交接。②病人外出必须由工作人员陪护,物品由工作人员管理。③有自杀、自伤、冲动行为者,予以约束时应做好基础及安全护理。④对长期卧 床不能自理生活者,应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⑤每天评 估病情并记录,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 二级护理 护理对象①一级护理病人病情好转且稳定,精神症状不危害自己和他人。②生活需协助者,或年老体弱、儿童等病人。③ 有轻度抑郁或出走念头,但能听劝说且无行为者。 护理要点①安置在一般病室,以半开放式管理为主。日常生活物品可 由病人自行管理。可在工作人员陪护下参加各种户外活 动。②每小时至少巡视1次,评估病情及治疗反应。③督促或协助其进行生活料理,如梳洗、饮食、衣着、大小便等。④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参加工娱疗、体疗等各项康复活动。⑤进行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⑥护理记录每周至少1次, 病情变化随时记录。(4)三级护理 护理对象①症状缓解、病情稳定、等待出院的康复期病人。② 无自伤、自杀、冲动、出走危险的病人。 护理要点①安置在一般病室,用物可自行管理。②评估病情,了解病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特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测生命体征。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3)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药物。 (4)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严防意外发生。 (5)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新入院病人。 (2)精神症状丰富、处于急性期的病人。 (3)具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逃跑及剧烈兴奋躁动者。 (4)各种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者。 (5)年老体弱、儿童、痴呆等自我保护能力低下者。 2.护理要点 (1)重点监护,注意安全,严防自杀、自伤、伤人及逃跑。必要时可安排专人护理。凡需要保护者按约束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 (4)做好基础护理和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给予心理支持。 二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继续治疗者。 (2)生活可以大部分自理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注意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注意安全,发现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2)关心观察病人生活、衣着、饮食和大小便等情况,对病人的生活给予督促和协助。(3)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组织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工娱治疗。 三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恢复期的患者。 (2)生活可以完全自理者。 2.护理要点 (1)经常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及情绪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生活功能的恢复。 (2)督促病人遵守病房制度及作息时间。 (3)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娱疗及各项活动,并作好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工作。

医院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人员管理制度 一、目的 规范护理人员行为.确保护理质量。 二、依据 卫医政发[2012]30号: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 三、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人员。 四、责任人 护理管理者制定要求:护理人员具体执行;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监督执行情况。 五、内容 (一)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1.忠于职守、患者第一:热爱本职,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重患者平等就医的权利。一视同仁,任何情况下。不以各种手段轻视和侮辱患者。 2.勤奋学习、精益求精:勤奋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在不断开阔医护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做好护理工作。 3.仪表端庄、慎独守密:服装整洁。主动热情;工作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状态,护士应尊重护理对象的个人信仰.价值观和风俗习

惯,尊重并保护其隐私。 4.互尊互助、团结协作:同事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主动与医、技、工等人员建立良好的职业关系.协调完成各项医疗任务。 5.护士履行职责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诚信、慎独、自觉遵循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一切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供优质护理。 6.护士执行各项操作.实施护理措施时.应以指南、行业标准,护理常规、循证证据等作为依据。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7.护士应接受终身教育,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积极开展科研.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护理人员技术规范 1.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护理操作技术,刻苦钻研新技术,新业务。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化。 3.实施护理技术操作前必领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精神状况;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减少患者痛苦。 4.观察病情细致.判断病情准确。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及抢救器械的使用.抢救时动作娴熟敏捷,为患者贏得抢救时机。 5.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要做到:上班时精神高度集中:人少事多要有条不素;单独值班思想不松懈:人多事少思想不麻痹:遇抢救患者沉着敏捷;业务不熟多请教不蛮干。在执行临时或口头医嘱时做到:①讲:要求医生要讲清楚:②重:护士听后要重述一遍;③

医院精神科管理分级护理制度

医院精神科管理分级护理制度 1.精神科监护 (1)护理对象 1)精神症状急性期的患者。 2)存在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及有外走等风险的患者。 3)存在妄想、幻觉和木僵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危险征兆,进行应急处理。根据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有无自杀、自伤、兴奋、冲动、伤人、毁物、外走等行为。 2)随时根据病情确定主要护理问题(包括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症状理等),根据护理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落实基础护理,做好饮食护理,晨、晚间护理。 5)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及时沟通和疏导,做好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6)监护并记录的内容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精神状况、认知、情感、意向行为、对治疗合作度、安全、进食、排泄、一般生活白理、药物不良反应及躯体合并症等。 7)严格实施床旁交接班,书写护理记录。 2.特级护理

(1)护理对象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有意识障碍或伴有严重躯体合并症的患者。 3)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4)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 (2)护理要点 1)按时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2)随时观察病情,确定主要护理问题(包括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症状理、危重抢救护理等),根据护理问题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根据医嘱准确测量记录出入量。 4)落实基础护理,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 5)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给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7)保持急救药品和抢救器材的良好功能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8)严格实施床旁交接班,书写护理记录。 3.一级护理 (1)护理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