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基规范沉降经验系数的修正

桩基规范沉降经验系数的修正

桩基规范沉降经验系数的修正
桩基规范沉降经验系数的修正

3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取值的讨论

由上文计算结果及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发现,桩基规范法为桩基沉降计算时下常规的选择,计算结果往往偏大,计算精度不能很好的满足本地区的工程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桩基规范法以便于计算为目的的各种假设,所造成的与实际不符的计算偏差希望通过沉降经验系数来调整。而94桩基规范规定软土地区以外沉降经验系数取1.0,即对等效的明德林解不作修正。08桩基规范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查表1.2所得,这主要是由于08版中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方法是基于全国范围内(软土地区上海、天津,一般第四纪土等地区北京、沈阳,黄土地区西安)共计150份已建桩基的沉降观测资料,由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之比与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的关系给出的表1.2。这使得08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在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得到提高。而在本地区要得到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则需要本地区的沉降经验系数的经验值。本章通过收集的一些本地区的沉降观测资料,分析沉降经验系数取值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得到沉降经验系数的建议取值公式。

3.1 沉降经验系数取值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桩基规范、地基规范及《上海市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以下简称“上海规范”)在内都提出了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方法。主要的取值参数有桩端入土深度L和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

s 94桩基规范软土地区及上海规范的沉降经验系数取值通过桩端入土深度L确定,08桩基规范的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则是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

s 确定。下面通过收集的一些本地区的沉降观测资料讨论在西安黄土地区桩端入土深度L对沉降经验系数?有无影响及通常认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E对?的影响规

s

律。

表 3.1列出了本地区部分工程由沉降观测最终沉降量及理论计算值反算得的沉降经验系数?、L及

E。

s

表3.1 ?与L、

E对照表

s

通过本地区这几个工程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桩端入土深度L与反算得理想沉降经验系数?之间关系如图3—1,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与反算

s

的理想经验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图3—2。

由表3.1可知,按现在的规范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西安天然气大厦的桩

端入土深度为28m ,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为10.6MPa ,按94桩基规范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应取1.0,按08桩基规范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应取1.164,按02地基规范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应取0.5。经验系数的取值不同,造成了最终沉降计算量的较大的差异。而图3—1和图3—2表明?与L 和s E 都存在一定的关系,建议通过综合考虑s E 、L 与反算得理想经验系数?之间的关系,确定?的取值方式。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

L

图3—1 经验系数?与L 关系图

8

10

12

14

16

18

20

?

E

图3—2 经验系数?与s E 关系图

3.2 沉降经验系数取值方式的确定

确定了沉降经验系数的影响参数L 、s E 以及?分别与L 、s E 之间的关系,为了得到适合本地区的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方式,建议上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函数拟合建立?与L 、s E 的函数关系式。

由图3—1、图3—2知,可近似认为?分别与L 、s E 的线性关系,利用orign 对数据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3—3。

图3—3

分析后的最终的沉降经验系数公式为:

0.013950.011430.34316s E L ?=-+ (3—1)

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分布面如图3—4。

图3—4

通过所得的沉降经验系数取值公式3—1对现有的工程数据进行计算,得反算理想沉降经验系数与本公式计算值的对比见表3.2

由表3.2得通过公式3—1计算所的沉降经验系数与反算得理想经验系数相差很小,回归分析所得的经验公式效果比较理想,在收集本地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数据后可按本法对公式进行修正,一起得到更具代表性的沉降经验系数取值公式。

3.3 本章小结

桩基沉降经验系数的选取对规范法沉降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现有的的取值方法使得沉降计算值往往偏大。本章通过分析沉降经验系数与其影响因素桩端如图深度L及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的关系得出适合本地区的沉降经

s

验系数取值公式(3—1),通过对比计算值与工程实测结果较为符合。

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

最全面的桩基计算总结 桩基础计算 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 Ra=Quk/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0。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方法一:原位测试 1.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 2.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5.3.4 方法二:经验参数法 1.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 2.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5. 3.6 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 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 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1.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特殊条件下的考虑 液化效应: 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上下分别有厚度不小于1.5m、1.0m 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计算单桩

沉降计算例题

地基沉降量计算 地基变形在其表面形成的垂直变形量称为建筑物的沉降量。 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被压缩达到稳定时基础底面的沉降量称为地基最终沉降量。 一、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分层总和法。 (一)基本原理 该方法只考虑地基的垂向变形,没有考虑侧向变形,地基的变形同室侧限压缩试验中的情况基本一致,属一维压缩问题。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可用室压缩试验确定的参数(e i、E s、a)进行计算,有: 变换后得: 或 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 e --地基受荷前(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孔隙比; 1 e --地基受荷(自重与附加应力作用下)沉降稳定后的孔隙比; 2 H--土层的厚度。 计算沉降量时,在地基可能受荷变形的压缩层围,根据土的特性、应力状态以及地下水位进行分层。然后按式(4-9)或(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S i。最后将各分层的沉降量总和起来即为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二)计算步骤 1)划分土层 如图4-7所示,各天然土层界面和地下水位必须作为分层界面;各分层厚度必须满足H i≤0.4B(B为基底宽度)。 2)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 3)计算各分层界面的自重应力σsz和附加应力σz;并绘制应力分布曲线。 4)确定压缩层厚度 满足σz=0.2σsz的深度点可作为压缩层的下限; 对于软土则应满足σz=0.1σsz; 对一般建筑物可按下式计算z n=B(2.5-0.4ln B)。 5)计算各分层加载前后的平均垂直应力 p =σsz; p2=σsz+σz 1 6)按各分层的p1和p2在e-p曲线上查取相应的孔隙比或确定a、E s等其它压缩性指标 7)根据不同的压缩性指标,选用公式(4-9)、(4-10)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 S i 8)按公式(4-11)计算总沉降量S。

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的综述

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的综述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四川成都) 摘要: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桩和桩顶的承台组成。按桩的受力情况,桩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桩的沉降分为单桩和群桩两种沉降。单桩受到荷载后,其沉降量由下述两部分组成:桩自身的压缩变形和桩底以下土层的压缩。目前,计算单桩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分层总合法、弹性理论法、荷载传递分析法、剪切变形传递法、有限元法及其他简化算法,这些方法都是在一定的简化基础上考虑一种或几种因素对桩基沉降量的影响。而对于群桩的沉降计算;当桩都为端承桩时,由于不需要考虑群桩效应,故可将单桩的沉降作为整个桩基础的沉降;当桩都为摩擦桩时,由于要考虑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承台的影响等。其沉降计算方法有整体分析法、等代墩基法经验法。 关键词:桩基础计算方法沉降 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沉降常常是设计中需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承载力相比,沉降的计算更为复杂。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内,从事岩土工程的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为了精确计算和预测桩基的沉降,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提出过一系列的计算桩基沉降的方法,但由于地下桩基础的复杂性和地基土的非均匀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理论还有待成熟。 1.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单桩的沉降与桩的长度、桩周及桩底土的性质、荷载大小及

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计算单桩单桩的沉降则应采用长期施加的荷载。 1.1剪切变形传递法 Cooke(1974)提出了摩擦桩荷载传递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为了简化计算,作了一系列假定并认为:当荷载较小时,桩的沉降较小,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上下土层之间无相互作用,桩的沉降由剪切变形的积累而产生的,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围土体中;摩擦桩一般在工作荷载作用时,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较小,沉降主要是由桩侧传递的荷载所引起,在单桩周围形成漏斗状位移分布。 宰金铭(1993,1996)将剪切变形传递法推广到塑性阶段,从而得到桩周土非线性位移场解析表达式。在该基础上,与层状介质的有限层法和结构的有限元法联合应用,给出群桩与土和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分析的半解析半数值方法。 1.2荷载传递分析法 荷载传递分析法亦称传递函数法,由Seed及Reese于1957年提出,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是从规定的荷载变

绩效修正系数

(1)方法一: 在指标设置的时候,加设“完成难度”这一项指标,并赋予一定的权重。比如,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严格,难以完成,而对后勤人员的考核比较宽松。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完成难度”一项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后勤人员得分较低,从而使总体得分更为客观。 (2)方法二: 这种方法是将“完成难度”以“难度系数”的形式单独设立,与考核的结果相乘,来进行修正。比如,某个员工的考核得分为80分,其指标完成的难度系数为1.2,则其最终得分为80*1.2=96分。也可以考虑将每一项目标指标都设置“难度系数”。 (1)方法一: 设立公司的整体绩效基准分(可以是全体员工绩效考核的平均数),对各部门的考核均值和员工的考核得分进行部门差异调整,具体设公司整体绩效基准分为A,如员工绩效考核实际得分为B,该员工所在部门绩效考核平均分为C.则部门差异分及为D=C-A,根据部门差异调整员工绩效考核得分为B1=B-D,员工绩效考核系数可以相应的定为B2= B1/A.这种调整方法是假定部门绩效均维持在一致的水

平上,使部门间绩效相尽的员工考核得分接近,而部门内部则仍保持原由的业绩差异结构。 示例: 某员工甲,绩效考核得分为90分,部门考核平均分为80分,公司基准分为75分,则该员工调整后得分为B1=B-D=B-(C-A)=90-(8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可确定为B2= B1/A=85/75=1.13. 与甲同部门的员工乙,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80-75)=7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 B1/A=75/75=1. 与甲不同部门的但业绩相近的员工丙,由于部门经理对考核标准把握比较严格,绩效考核得分为80分,其所在部门的平均分为70分,则调整后考核得分为:B1=80-(70-75)=85分,其绩效考核系数为B2= B1/A=85/75=1.13. (2)方法二: 在实行部门考核的公司,为了体现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一致性,还可以按以下办法进行调整: 第一,可将部门绩效赋予一定的权重作为员工考核的指标。比如设部门考核在员工考核中占有20%的比重,那么调整后的员工考核得分应为:

05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及表格

05修正系数计算方法及表格 注:各地区标准不同 综合用地修正系数体系 一、综合用地深度修正 综合用地路线价深度修正系数表 二、综合用地宽深比修正综合用地路线价宽深比修正系数表 三、综合用地容积率修正

注:当容积率W 2.0时,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当容积率〉10?0,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978四、综合用地使用年期修正

五、综合用地街角地修正分两种情况: 1.旁街附设有路线价时,街角地修正计算公式为:地价二正街地价+旁街地价X 修正系数 综合用地路线价街角地修正系数表 2.若街角地只有正街路线价而无旁街路线价,则旁街的影响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价二正街地价 +正街地价x 修正系数 综合用地路线价街 角地无旁街路线价修正系数表 六、两面临街地修正 对两面临街的宗地,釆用“重叠价值法”即划分高价街与低价街影响范围的分界点(亦称合致点) ,以 合致线(合致点的连接线)将宗地分为两部分,各部分按其所面临的路线价分别计算地价,然后加总。其计算公式如下: V 二(Uh x dVh x fh ) + (U1 x dVl x fl ) 其中:V ------- 待估宗地地价 佈 ------ 高价街路线价 dVh ——高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 fh ------- 高价街步行街宽深度修正系数 U1 ------ 低价街路线价 dVl ------- 低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 fl ——低价街临街宽深比修正系数 高、低价街临街深度修正系数根据高、低价街的影响深度确定。 高价街路线价 高价街影响深度二 ------------------------------------------- X 全部深度 高价街路线价+低价街路线价 低价街路线价 低价街影响深度二? 舟价街路线价+低价街路线价 X 全部深度

桩基规范沉降经验系数及修正

3桩基沉降经验系数取值的讨论 由上文计算结果及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发现,桩基规范法为桩基沉降计算时下常规的选择,计算结果往往偏大,计算精度不能很好的满足本地区的工程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桩基规范法以便于计算为目的的各种假设,所造成的与实际不符的计算偏差希望通过沉降经验系数来调整。而94桩基规范规定软土地区以外沉降经验系数取1.0,即对等效的明德林解不作修正。08桩基规范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查表1.2所得,这主要是由于08版中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方法是基于全国范围内(软土地区上海、天津,一般第四纪土等地区北京、沈阳,黄土地区西安)共计150份已建桩基的沉降观测资料,由实测沉降与计算沉降之比与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的关系给出的表1.2。这使得08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在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得到提高。而在本地区要得到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则需要本地区的沉降经验系数的经验值。本章通过收集的一些本地区的沉降观测资料,分析沉降经验系数取值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简单的回归分析得到沉降经验系数的建议取值公式。 3.1 沉降经验系数取值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桩基规范、地基规范及《上海市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以下简称“上海规范”)在内都提出了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方法。主要的取值参数有桩端入土深度L和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 s 94桩基规范软土地区及上海规范的沉降经验系数取值通过桩端入土深度L确定,08桩基规范的沉降经验系数的取值则是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E s 确定。下面通过收集的一些本地区的沉降观测资料讨论在西安黄土地区桩端入土深度L对沉降经验系数?有无影响及通常认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E对?的影响规 s 律。 表3.1列出了本地区部分工程由沉降观测最终沉降量及理论计算值反算得的沉降经验系数?、L及 E。 s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书表地编制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是采用替代原理,建立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出基准地价在不同因素条件下修正为宗地地价的系数体系,以便能在宗地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按对应的修正系数,快速、高效、及时地评估出宗地地价。 一、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的计算 以土地级别为单位,以各级别中最高、最低定级因素总分值所对应的单元地价作为上、下限值,分别与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相减,得到上调或下调的最高值。计算公式如下: 上调幅度计算公式: F1=[(I nh—I ib)/I ib]×100% (10-1)下调幅度计算公式: F2=[(I nb—I nl)/I ib]×100% (10-2)式中:F1 --基准地价上调最大幅度; F2 --基准地价下调最大幅度; I ib --级别基准地价; I nh --级别单元总分上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I nl --级别单元总分下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根据前述确定的单元总分值、基准地价评估结果及其关系模型,按公式9-1、9-2可以计算出各类各级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结果见表10-4、10-5、10-6。 表10-4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最大上调、下调幅度计算表

二、因素修正系数值的计算及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一)因素修正系数值计算 根据确定的影响各类用地价格的因素及其权重值,采用下式计算各因素的修正值: F1i=F1×W i(10-3) F2i=F2×W i(10-4)

式中:F1i—某一因素的上调幅度;F2i—某一因素的下调幅度; F1—基准地价上调幅度;F2—基准地价下调幅度; W i—某一因素对宗地地价的影响权重。 (二)因素修正系数及指标说明表的编制 根据基准地价修正幅度的计算结果,在按公式10-3、10-4计算因素修正幅度值的基础上,按优、较优、一般、较劣、劣等5个层次设定修正幅度值,分地类按级别编制修正系数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因素修正系数指标说明表是对各层次的修正系数对应的地价影响因素状态条件所做的描述,通常以在一定区域或土地级别围地价影响因素的最佳状态指标、平均状态指标、最差状态指标分别对应着优、一般、劣等层次的修正系数。利用土地定级中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结果见表10-7~36。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计算时,公式括号中的正负号如何选择?不利组合具体情况下怎么考虑?除了抗剪强度取负值外,还有那些指标通常取负值或那些指标可以取负值?另外,统计修正系数一般情况下在0.75-1之间,如果计算出来是负数或大于1,是不是计算结果就不能用了呢? 对于岩土参数的统计规范有规定,对于原住测试该怎么统计呢,是按照规范的公式,还是按平均值-1.645σ? 答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给出了岩土参数标准值φk 的计算公式: 式中正负号的选用取决于指标的性质,如对于抗剪强度指标,应取负号。为什么对抗剪强度标准这样的参数需要取负号呢?什么指标需要取正号呢?这还必须从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说起。 统计修正系数是对土性指标的平均值因变异性而进行的修正,平均值乘以修正系数以后称为标准值,标准值是具有概率意义的代表性数值或者称为取用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代表值,是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对岩土设计参数的估计,实质上是对总体平均值作置信区间估计。在勘察工作中取土试样或者作原位测试测定岩土的性状和行为,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岩土体的总体的性状和行为,取土试验或作测试工作是一种抽样的手段,而非目的。抽样所得的子样,包括试验的结果和原位测试的结果都是抽样得到的子样,这些子样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例如,我们取土作三轴试验,求得的强度指标仅是所取的土样的性状,这些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土层的实际性状呢?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几筒土样,而是整个土层,需要了解的是整个土层强度的平均趋势,也就是需要了解强度指标的总体。如何从子样的数据中得出关于总体的结论呢?这种方法在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推断,就是从有限的样品的结果出发来估计总体的特征,从特殊的抽样数据来推断一般的总体特征的方法。 在采用统计学区间估计理论基础上,可以得到的关于参数总体平均值置信区间的单侧置信界限值:

桩基沉降量计算

桩基沉降量计算 (一)荷载传递法 1、荷载传递法的原理 荷载传递分析法是指,承受竖向压力的单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端摩阻力将荷载传递扩散到地基土中,根据桩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分布函数求解单桩沉降。因此,确定荷载传递函数就成为此法的关键步骤,即确定桩侧摩阻力q与桩侧λ移S的函数,称作荷载传递函数。根据确定的桩侧和桩底荷载的传递函数,得出荷载传递法的函数方程: 其中:U——单桩截面周长;Ap、Ep——单桩截面面积和弹性模量;——桩侧摩阻力。 2、分析评价及改进 荷载传递法概念清晰,适用范Χ广,计算简单方便,担它不能计算土体由桩侧荷载在桩端平面以下产生的压缩量,因而无法确定由于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沉降S1 ,阳吉宝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按照该方法,即可弥补现有荷载传递法δ考虑桩侧摩阻力对桩端沉降的贡献的不足。该法计算简单方便,相互之间有可比性,降低了因土体参数选取不同所产生的人为误差。 (二)弹性理论法 1、弹性理论法基本原理 弹性理论法假设地基土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线弹性半空间体,根据弹性理论方法来研究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之间的作用力与

λ移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桩对土,土对桩的共同作用模式。 2、分析评价及改进 弹性理论法认为桩身λ移等于毗邻土体λ移,桩--土之间不存在相对λ移。但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由于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对半无限空间土体的作用使土体产生了弹性压缩,从而使桩伴随着周Χ土体产生了共同的弹性压缩变形,当荷载达到使桩侧土体处于塑性变形的临界值时,桩端阻力发挥作用并产生桩端刺入沉降。此时桩-土沿桩长产生相对滑移,又增加一项桩土相对滑移沉降。所以弹性理论法认为桩-土之间?有滑移,是不符合实际的。刘绪普在[文献2]中,由弹塑性理论建立了桩端阻力与桩端刺入沉降的关系公式,使单桩P—S曲线的全过程得以完整地描述。 (三)剪切λ移法 1、基本原理 图1为Cooke(1947)提出的剪切λ移法计算单桩沉降的物理模型,他认为,在工作载荷作用下,桩和桩侧土的λ移相等,桩沉降时周Χ土体亦随之发生剪切变形,剪应力从桩侧表面沿径向向四周扩散到周Χ土体中,剪应力随离开桩侧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剪切λ移相对减少,在单桩周Χ形成?斗状λ移分布。 2、分析评价及改进 Cooke提出的基于剪应力传递概念的单桩沉降计算公式,由于忽略了桩端处的荷载传递作用,对短桩误差较大。后来Randolph等(1978)对

桩基础计算

桩基础计算 基础采用桩基础设计.根据桩的承载性状是端承桩考虑,施工方法采用灌注桩.由于端承型桩基持力层坚硬,桩顶沉降较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发挥,桩顶荷载基本上通过桩身直接传到持土层上.而桩端处承压面积很小,各桩端的压力彼此互不影响,因此近似认为端承型群桩基础中各基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桩基本一致;同时由于桩的变形很小,桩间土基本不承受荷载,群桩基础的承载力就等于各单桩的承载力之和;群桩的沉降量也与单桩基本相同,即群桩效应系数为1.(一)桩根数为3时,钻孔编号为ZK-1.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F=F1+F2=(3200*2.5+15*1.5+998)*1.2=10825KN N=F/3=10825/3=3608KN F ----------桩顶上部总荷载,包括设备正常运转时的设备重要及基础自重; F1----------设备正常运转时的设备重要,包装设备自重及物料重量等; F2----------基础自重,包括承台及上部结构自重; N-----------单桩最小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一、基本资料: 1、工程概述:详见地质报告:《冀东水泥丰润公司2*5000t/d水泥生产线场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书》(详细勘察阶段) 2、土层参数: qsik ----------- 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qpk ----------- 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ψs、ψp ------ 大直径桩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 (1)、干作业钻孔灌注桩(大直径,d≥0.8m) 土层名称 qsik qpk ψs ψp 填土 0 0 0 0 粘性土 0 0 0 0 粉土 0 0 0 0 中风化花岗岩 0 3800 0 0.810 3、钻孔参数: (1)、ZK-1 孔口标高Hd=69.27m 土层名称层底深度土层层厚 填土 0.30 0.30 粘性土 14.50 14.20 粉土 16.40 1.90 中风化花岗岩 20.20 3.80 4、设计时执行的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二、计算结果: γs、γp ------ 分别为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桩端阻抗力分项系数; Ht ------------ 桩顶面标高(M); d、D ---------- 分别为桩身直径、扩大头直径(mm);

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 一、目前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桩基的计算方法 对于群桩基础(桩距小于和等于6倍桩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沉降计算方法,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按实体深基础计算模型,采用弹性半空间表面荷载下Boussinesq应力解计算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另一类是以半无限弹性体内部集中作用下的Mindlin解为基础计算沉降。后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Poulos提出的相互作用因子法;第二种是Gedes对Mindlin公式积分而导出集中力作用于弹性半空间内部的应力解,按叠加原理,求得群桩桩端平面下各单桩附加应力和,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沉降(如《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上述方法存在如下一些些问题: (1)实体深基础法,其附加应力按Boussinesq解计算与实际不符(计算应力偏大),且实体深基础模型不能反映桩的距径比、长径比等的影响; (2)相互作用因子法不能反映压缩层范围土的成层性; (3)Geddes应力叠加-分层总和法要求假定侧阻力分布,并给出桩端荷载分担比; (4)-所有的计算方法都依赖经验参数,以上计算方法均是以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计算的可靠性与经验系数关系密切;

(5)不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变形的影响。 2、旧规范沉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旧规范的沉降计算方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一个科学、实用的计算方法,能反映群桩基础的各因素对沉降的影响,如桩的距径比、长径比、桩数等。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长桩,特别是桩侧土较好的长桩基础,计算沉降量与实测值误差较大,统计结果发现计算值大,而实测值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上部结构的荷载借助于侧摩阻力传至承台投影面积以外,使桩端平面的计算附加应力远小于实际受力。而旧规范的经验系数依据局限于上海地区的资料,当时的超高层建筑很少,对应的长桩基础很少,经验系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调整的内容 新规范维持了旧规范的基本计算方法,针对旧规范沉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 1、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调整了沉降经验系数。 2、桩的沉降计算考虑施工工艺的影响,原因是群桩基础的变形是桩基影响范围内土的变形,而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土的影响不同。 3、增加了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基础沉降计算。 三、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 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础计算,新规范维持了旧规范的基本计算方法,规范共涉及8条,即规范5.5.6至5.5.13条,具体详见规范。

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 5.5.6~5.5.9 桩距小于和等于6 倍桩径的群桩基础,在工作荷载下的沉降计算方法,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按实体深基础计算模型,采用弹性半空间表面荷载下Boussinesq 应力解计算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另一类是以半无限弹性体内部集中力作用下的Mindlin 解为基础计算沉降。后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Poulos 提出的相互作用因子法;第二种是Geddes 对Mindlin 公式积分而导出集中力作用于弹性半空间内部的应力解,按叠加原理,求得群桩桩端平面下各单桩附加应力和,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沉降。 上述方法存在如下缺陷:(1)实体深基础法,其附加应力按Boussinesq 解计算与实际不符(计算应力偏大),且实体深基础模型不能反映桩的长径比、距径比等的影响;(2)相互作用因子法不能反映压缩层范围内土的成层性;(3)Geddes 应力叠加―分层总和法对于大桩群不能手算,且要求假定侧阻力分布,并给出桩端荷载分担比。针对以上问题,本规范给出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1 运用弹性半无限体内作用力的Mindlin 位移解,基于桩、土位移协调条件,略去桩身弹性压缩,给出匀质土中不同距径比、长径比、桩数、基础长宽比条件下刚性承台群桩的沉降数值解: 3 两种沉降解之比: 相同基础平面尺寸条件下,对于按不同几何参数刚性承台群桩Mindlin 位移解沉降计算值W 与不考虑群桩侧面剪应力和应力不 M 二者之比为等效沉降系数ψe 。按实体深基础Boussinesq 解分层总和法计算沉扩散实体深基础Boussinesq 解沉降计算值W B 降W ,乘以等 B 效沉降系数ψe,实质上纳入了按Mindlin 位移解计算桩基础沉降时,附加应力及桩群几何参数的影响,称此为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

基础沉降计算

1 基础沉降计算佳瑞厂房1轴交A轴ZJ1 1.1 基本资料 1.1.1 工程名称:佳瑞厂房 1.1.2 地质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3 基础坐标系原点 O' 在钻孔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M): 0.00,0.00 1.1.4 基础坐标系与钻孔坐标系的夹角α = 0.0° 1.1.5 基础的相对标高±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0.000m 1.2 钻孔参数 Esi ------ 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1.2.1 ZK-1 孔口标高 Hd = 0.00m X = 0.00, Y = 0.00 土层名称层底深度土层层厚 Esi 换土层 2.20 2.20 7.500 淤泥 19.00 16.80 2.100 粘性土1 23.70 4.70 5.510 1.3 设计时执行的规范 1.3.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1.4 计算结果中的主要符号 ψ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Zn --------- 基础变形计算深度 Zn (M); X', Y' ------ 基础中心的坐标 X', Y' (M); X, Y -------- 基础中心在钻孔坐标系中的坐标 X, Y (M); F' ---------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竖向力 F'(kN); l, b ------- 基础底面长度 l、基础底面宽度 b (M); Ai --------- 第 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Ai (M), Ai = Zi * αi - Zi-1 * αi-1 ; △Si' ------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Si (mm), △Si' = 4 * po * (Zi * αi - Zi-1 * αi-1) / Esi 1.5 1轴交A轴ZJ1 1.5.1 基础参数 基础底面处的相对标高 H = -1.2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 Hj = -1.200m X' = 0.000, Y' = 0.000 X = 0.000, Y = 0.000 按临近的 1 号勘探孔的土层分布和参数进行计算 F' = 348.0kN l = 3.200m b = 2.600m A = 8.32m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o = F' / A = 348.0/8.32 = 41.8kPa l / b = 1.23 △Z = 0.3 * (1 + ln b) = 0.59m 1.5.2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Z Zi / b αi αi*Zi Ai Esi △Si' S' 0.00 0.00 0.2500 0.000 0.000 0.000 0.0 0.0 1.00 0.77 0.2384 0.238 0.238 7.500 5.3 5.3 6.28 4.83 0.1039 0.653 0.414 2.100 33.0 38.3 6.87 5.28 0.0968 0.665 0.012 2.100 1.0 39.3 1.5.3 验算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Zn 是否符合下式要求: △Sn' ≤ 0.025 * ∑△Si' (基础规范式 5.3.6) △Sn' / ∑△Si' = 1.0/39.3 = 0.025 ≤ 0.025,满足要求。 1.5.4 沉降计算经验计算系数ψs Es' =∑Ai / ∑(Ai / Esi) = 0.665/0.235 = 2.831MPa 查基础规范表 5.3.5,得:ψs = 1.38 1.5.5 地基最终变形量 S S =ψs * S' =ψs * ∑ po * (Zi * αi - Zi-1 * αi-1) / Esi (基础规范式 5.3.5) S = 1.38*39.3 = 54.2mm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桩基的计算方法- Poulos 《建筑 比;- (4)-所有的计算方法都依赖经验参数,以上计算方法均是以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计算的可靠性与经验系数关系密切; (5)不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变形的影响。 2、旧规范沉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旧规范的沉降计算方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一个科学、实用的计算方法,能反映群桩基础的各因素对沉降的影响,如桩的距径比、长径比、桩数等。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长桩,特别是桩侧土较好的长桩基础,计算沉降量与实测值误差较大,统计结果发现计算值大,而实测值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上部结构的荷载借助于侧摩阻力传至承台投影面积以外,使桩端平面的计算附加应力远小于实际受力。 1 2 3 1、计算方法假设的理解 地基基础工程的计算方法基本都有假设条件,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方法主要假设如下: (1)将作用在承台底的附加压力,借助于群桩等效传递到桩端平面。此假设存在的问题是承台底的附加压力明显大于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力,桩越长、桩侧土的性

质越好,附加荷载传至承台投影面积外的比例越高,桩端的附加应力较承台底越低。 (2)等效作用面积为承台的投影面积。实际上,由于桩侧摩阻力向群桩外包线外传递,桩端等效作用平面大于承台投影面积,桩侧土越好,误差越大。 (3)不考虑桩身压缩。群桩在荷载作用一定产生压缩,但其占总沉降的比例很小。 2 3 ωM 与按等代墩基Boussinesq解计算沉降量ωB之比,用以反映Mindlin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 1)ωM和ωB (1)运用弹性半无限体内作用力的Mindlin位移解,基于桩、土位移协调条件,略去桩身弹性压缩,给出匀质土中不同距径比、长径比、桩数、基础长宽比条件下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

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 的沉降计算例题(JGJ94-2007 5.5.14条和附录F) 刘兴录钱力航 某高层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基础埋深26m(7层地下室),核心筒采用桩筏基础。外围框架采用复合桩基,基桩直径1.0 m,桩长15 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 a= 5200 kN ,其中端承力特征值为2080kN,梁板式筏形承台,筏板厚度h b=1.2 m,梁宽b l=2.0 m,梁高 h l=2.2 m(包括筏板厚度),承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360kP a,土层分布:0~26 m土层平均重度γ=18 kN/m3;26m~27.93 m为中沙⑦1,γ=16.9kN/m3; 27.93m~32.33 m 为卵石⑦层,γ=19.8kN/m3,E S=150MP a; 32.33m~38.73m为粘土⑧层,γ=18.5kN/m3,E S=18Mp a; 38.73m~40.53 m为细砂⑨ 1层,γ=16.5kN/m3,E S=75MP a; 40.53m~45.43 m为卵石⑨层, γ=20kN/m3,E S=150MP a; 45.43m~48.03 m为粉质粘土⑩层,γ=18kN/m3,E S=18MP a; 48.03m~53.13 m为细中砂⒀层,γ=16.5kN/m3,E S=75MP a; 桩平面位置如图3—61,单柱荷载效应标准值F K=19300 kN,准永久值F=17400 kN。试计算0±1桩的最终沉降量。

图3—61基础平面和土层剖面图 解:1 按5.2.5条计算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 C : A C =(A-nA PS )/n A 为1/2柱间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承台计算域面积(图3-61), A=9.0?7.5 m =67.5㎡ , 在此承台计算域A 内的桩数n=3,桩身截面积A ps =0 .785 ㎡,所以 A C =(67.5-3?0.785)/3=65.14/3=21.7㎡ 2 按已知的梁板式筏形承台尺寸计算单桩分担的承台自 重G K : G K =(67.5?1.2+9?2?1.0+(3.5+2)?2?1.0)?24.5/3 =106?24.5/3=866 kN (898) 3 计算复合基桩的承载力特征值R ,验算单桩竖向承载 力: a c R R η=+ak f c A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目前桩基的计算方法 对于群桩基础(桩距小于和等于6倍桩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沉降计算方法,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按实体深基础计算模型,采用弹性半空间表面荷载下Boussine sq应力解计算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另一类是以半无限弹性体内部集中作用下的Mindlin解为基础计算沉降。后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Poulos提出的相互作用因子法;第二种是Gedes对Mindlin公式积分而导出集中力作用于弹性半空间内部的应力解,按叠加原理,求得群桩桩端平面下各单桩附加应力和,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沉降(如《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上述方法存在如下一些些问题: (1)实体深基础法,其附加应力按Boussinesq解计算与实际不符(计算应力偏大),且实体深基础模型不能反映桩的距径比、长径比等的影响; (2)相互作用因子法不能反映压缩层范围土的成层性; (3)Geddes应力叠加-分层总和法要求假定侧阻力分布,并给出桩端荷载分担比; (4)所有的计算方法都依赖经验参数,以上计算方法均是以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计算的可靠性与经验系数关系密切; (5)不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变形的影响。 2、旧规范沉降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旧规范的沉降计算方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的一个科学、实用的计算方法,能反映群桩基础的各因素对沉降的影响,如桩的距径比、长径比、桩数等。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长桩,特别是桩侧土较好的长桩基础,计算沉降量与实测值误差较大,统计结果发现计算值大,而实测值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上部结构的荷载借助于侧摩阻力传至承台投影面积以外,使桩端平面的计算附加应力远小于实际受力。而旧规范的经验系数依据局限于上海地区的资料,当时的超高层建筑很少,对应的长桩基础很少,经验系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调整的内容 新规范维持了旧规范的基本计算方法,针对旧规范沉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整。 1、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调整了沉降经验系数。 2、桩的沉降计算考虑施工工艺的影响,原因是群桩基础的变形是桩基影响范围内土的变形,而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土的影响不同。 3、增加了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基础沉降计算。 三、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 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础计算,新规范维持了旧规范的基本计算方法,规范共涉及8条,即规范5.5.6至5.5.13条,具体详见规范。 对于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应重点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计算方法假设的理解 地基基础工程的计算方法基本都有假设条件,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方法主要假设如下: (1)将作用在承台底的附加压力,借助于群桩等效传递到桩端平面。此假设存在的问题是承台底的附加压力明显大于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力,桩越长、桩侧土的性质越好,附加荷载传至承台投影面积外的比例越高,桩端的附加应力较承台底越低。

桩基沉降计算

桩基沉降计算(13轴交L~G轴 8-CT2G)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本文简称《桩基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桩平面布置图 1.2 已知条件 (1) 桩参数 桩身材料与施工工艺泥浆护壁钻(冲)孔桩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承载力性状端承摩擦桩 截面形状圆形 直径(mm) 1600 桩长(m) 30.000 (2) 计算内容参数 (3) 土层参数 土类名称层厚层底标重度饱和重度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层 号 (m)高(m)(kN/m3)(kN/m3)(MPa)征值(kPa) f ak 1填土 5.04-6.4917.5017.500.000.00 2卵石 4.70-11.19---20.5020.50300.00 3粉土 3.80-14.99---19.18 5.83200.00 4粘性土7.40-22.39---18.85 5.65180.00 5粉砂14.20-36.59---21.5015.50300.00 6岩石9.40-45.99---22.5018.50500.00 7岩石 1.80-47.79---19.0010.00160.00 1.3 计算内容 2 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2.1 沉降计算方法 根据《桩基规范》5.5.6及5.5.14 单排桩,应按明德林法计算

土地估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土地估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土地估价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作者:佚名 时间:2009-3-9 浏览量:一.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基本原理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是通过对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各城市已公布的同类用途同级土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估算宗地客观价格的方法。其基本公式如下: 土地价格=基准地价× 式中:k――基准地价修正系数 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估价步骤: .搜集有关基准地价资料; 2.确定待估宗地所处地段的同类用途基准地价; 3.分析待估宗地的地价影响因素,编制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条件说明表; 4.依据基准地价地价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和系数修正表计算基准地价修正系数; 5.进行交易日期等其它修正; 6.求出待估宗地地价。 三.利用级别或区域基准地价评估 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调查 用级别或区域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评估地价宗地地价,关键在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调查。地价影响因素调查应与同类用途同级基准地价的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中所列因素条件一致。 地价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计算 根据待估宗地各因素的状况,分别在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表中查找各因素修正系数,并按下式计算宗地因素修正值: k=k1+k2+k……kn 式中:k――宗地地价影响因素修正值, ……kn-分别为宗地在第……n个因素条件下的修正系数。 基准地价的其它修正

基准地价是在特定开发程度和利用程度下,各类用地在法定最高出让年期的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平均价格。待估宗地各地价影响因素修正仅对基准地价的区域平均性作了修正,因此,还需进行如下修正: .期日修正:待估宗地的基准日期与基准地价的基准日期必不相同,因此,需根据地价的变化程度进行期日修正。 2.容积率修正:基准地价一般根据平均的土地利用程度来确定其容积率。当待估宗地的容积率水平与基准地价所设定的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容积率修正。 3.年期修正:当待估宗地的土地使用年期与基准地价所设定法定最高出让年期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年期修正。 4.土地开发程度修正:基准地价所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一般依全估价区域的平均开发程度或各均质区域的平均开发程度而定。当待估宗地的土地开发程度与基准地价所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不一致时,就需进行土地开发程度修正。土地开发程度修正系数依据各基础设施投资对宗地地价的影响程度确定。 计算宗地价价 在确定好各修正系数后,根据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公式计算宗地地价。 四.利用路线价评估 利用路线价评估宗地地价,主要是在已知路线价的基础上,根据宗地的自身条件,进行深度修正、宗地形状修正、宽度修正、宽深比率修正、容积率修正、朝向修正等 宗地地价计算公式: V=u×dv××ki 式中:V──待估宗地地价;u──路线价;dv──深度指数, f──临街宽度, d──地块深度,kI──其它修正系数。 确定路线价 依条中路线价的确定方法确定。 确定宗地地价修正系数 .深度修正指数:根据路线价深度指数修正表,确定待估宗地在里地线内的深度修正指数。 在深度的确定中,应考虑宗地形状的不同而应作不同处理。矩形、平行四边形等,其深度就是

基础沉降计算实例

1基础沉降计算:天湖公厕 1.1基本资料 1.1.1工程名称:工程一 1.1.2地质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3基础坐标系原点 O' 在钻孔坐标系中的坐标 X,Y (M): 0.00, 0.00; 基础坐标系与钻孔坐标系的夹角α = 0.0°; 基础的相对标高±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0.000m 1.1.4设计时执行的规范 1.1.4.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1.2钻孔参数 E si ------ 基础底面下第 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1.2.1勘探孔编号: ZK-1,孔口标高 Hd = 0.00m,勘探孔的坐标: 0.00, 0.00 土层名称层底深度土层层厚 Esi 填土 4.00 4.00 3.500 淤泥质土 8.00 4.00 3.100 红粘土 16.00 8.00 6.500 1.3计算结果中的主要符号 ψ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 Z n --------- 基础变形计算深度 Z n(M); X', Y'------ 基础中心的坐标 X', Y' (M); X, Y-------- 基础中心在钻孔坐标系中的坐标 X, Y (M); F' ---------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竖向力 F'(kN); l, b ------- 基础底面长度 l、基础底面宽度 b (M); A i --------- 第 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A i(M), A i= Z i2αi- Z i-12αi-1; △S i' ------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 i 层土的计算变形值△'S i(mm), △S i' = 4p02(Z i2αi- Z i-12αi-1) / Esi 1.4地基变形计算 1.4.1基础编号: J-1 1.4.1.1基础参数 基础底面处的相对标高 H = -1.800m,相当于绝对标高 H j= -1.800m X' = 0.000, Y' = 0.000; X = 0.000, Y = 0.000 按临近的 1 号勘探孔的土层分布和参数进行计算 F' = 2100.0kN, l = 21.000m, b = 8.900m, A = 186.90m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100.0kPa 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0= F' / A = 2100/186.9 = 11.2kPa = 0.11f ak l/b = 2.36,△Z = 0.3 * (1 + ln b) = 0.96m 1.4.1.2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 Z Zi/b αi αi*Zi Ai Esi △Si' S' 0.00 0.00 0.2500 0.000 0.000 0.000 0.0 0.0 2.20 0.49 0.2470 0.543 0.543 3.500 7.0 7.0 6.20 1.39 0.2205 1.367 0.824 3.100 11.9 18.9 11.93 2.68 0.1749 2.087 0.720 6.500 5.0 23.9 12.89 2.90 0.1683 2.169 0.082 6.500 0.6 24.5 1.4.1.3验算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Zn 是否符合下式要求: △S n' ≤ 0.025∑△S i' (基础规范式 5.3.7) △S n' / ∑△S i' = 0.6/24.5 = 0.023 ≤ 0.025,满足要求。 1.4.1.4沉降计算经验计算系数ψs E s' =∑A i / ∑(A i / E si) = 2.169/0.544 = 3.985MPa 查基础规范表 5.3.5,得:ψs= 1.001 1.4.1.5地基最终变形量 S S =ψs·S' =ψs·∑ p02(Z i2αi - Z i-1·αi-1) / E si(基础规范式 5.3.5) S = 1.001*24.5 = 24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