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P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

IP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

IP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

IPv6是对IPv4的革新,尽管大多数IPv6的路由协议都需要重新设计或者开发,但IPv6路由协议相对IPv4只有很小的变化。目前各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IGP、EGP)和组播协议都已经支持IPv6。

1IPv6单播路由协议

IPv6单播路由协议实现和IPv4中类似,有些是在原有协议上做了简单扩展(如,ISISv6、BGP4+),有些则完全是新的版本(如,RIPng、OSPFv3)。

1.1RIPng

下一代RIP协议(简称RIPng)是对原来的IPv4网络中RIP-2协议的扩展。大多数RIP的概念都可以用于RIPng。

为了在IPv6网络中应用,RIPng对原有的RIP协议进行了修改:

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

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路由器组播地址

路由前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作为路由前缀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1.2OSPFv3

OSPFv3是OSPF版本3的简称,主要提供对IPv6的支持,遵循的标准为

RFC2740(OSPFforIPv6)。与OSPFv2相比,OSPFv3除了提供对IPv6的支持外,还充分考虑了协议的网络无关性以及可扩展性,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使得OSPF的协议逻辑更加简单清晰,大大提高了OSPF的可扩展性。

OSPFv3和OSPFv2的不同主要有:

修改了LSA的种类和格式,使其支持发布IPv6路由信息

修改部分协议流程,使其独立于网络协议,大大提高了可扩展性

主要的修改包括用Router-ID来标识邻居,使用链路本地(Link-local)地址来发现邻居等,使得拓扑本身独立于网络协议,与便于未来扩展。

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

OSPFv3在LSA中将拓扑与路由信息相分离,一、二类LSA中不再携带路由信息,而只是单纯的描述拓扑信息,另外用新增的八、九类LSA结合原有的三、五、七类LSA来发布路由前缀信息。

提高了协议适应性

通过引入LSA扩散范围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对未知LSA的处理,使得协议可以在不识别LSA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做出恰当处理,大大提高了协议对未来扩展的适应性。

1.3IS-ISv6

IS-IS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其无连接网络协议CLNP发布的动态路由协议。同BGP 一样,IS-IS可以同时承载IPv4和IPv6的路由信息。

为了使IS-IS支持IPv4,IETF在RFC1195中对IS-IS协议进行了扩展,命名为集成化IS-IS(IntegratedIS-IS)或双IS-IS(DualIS-IS)。这个新的IS-IS协议可同时应用在TCP/IP 和OSI环境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的支持IPv6,IETF在draft-ietf-isis-ipv6-05.txt 中对IS-IS进一步进行了扩展,主要是新添加了支持IPv6路由信息的两个

TLV(Type-Length-Values)和一个新的NLPID(Network Layer Protocol Identifier)。

TLV是在LSP(LinkStatePDUs)中的一个可变长结构,新增的两个TLV分别是:IPv6Reachability(TLVtype236):

类型值为236(0xEC),通过定义路由信息前缀、度量值等信息来说明网络的可达性。

IPv6InterfaceAddress(TLVtype 232):

类型值为232(0xE8),它相当于IPv4中的“IPInterfaceAddress”TLV,只不过把原来的32比特的IPv4地址改为128比特的IPv6地址。

NLPID是标识IS-IS支持何种网络层协议的一个8比特字段,IPv6对应的NLPID值为142(0x8E)。如果IS-IS路由器支持IPv6,那么它必须在Hello报文中携带该值向邻居通告它支持IPv6。

1.4BGP4+

传统的BGP-4只能管理IPv4的路由信息,对于使用其它网络层协议(如IPv6等)的应用,在跨自治系统传播时就受到一定限制。

为了提供对多种网络层协议的支持,IETF对BGP-4进行了扩展,形成BGP4+,目前的BGP4+标准是RFC2858(MultiprotocolExtensionsforBGP-4,BGP-4多协议扩展)。

为了实现对IPv6协议的支持,BGP-4+需要将IPv6网络层协议的信息反映到

NLRI(NetworkLayerReachableInformation)及Next_Hop属性中。

BGP4+中引入的两个NLRI属性分别是:

MP_REACH_NLRI:MultiprotocolReachableNLRI,多协议可达NLRI。用于发布可达路由及下一跳信息。

MP_UNREACH_NLRI:MultiprotocolUnreachableNLRI,多协议不可达NLRI。用于撤销不可达路由。

BGP4+中的Next_Hop属性用IPv6地址来表示,可以是IPv6全球单播地址或者下一跳的链路本地地址。

BGP4+利用BGP的多协议扩展属性来达到在IPv6网络中应用的目的,BGP协议原有的消息机制和路由机制并没有改变。

2IPv6组播路由协议

IPv6提供了丰富的组播协议支持,包括MLDv1、MLDv1Snooping、PIM-SM、PIM-DM、PIM-SSM。

2.1MLDv1

MulticastListenerDiscoveryfor IPv6(简称MLD)为IPv6组播监听发现协议。MLD是一个非对称的协议,IPv6组播成员(主机或路由器)和IPv6组播路由器的协议行为是不同的。它的目的是使IPv6路由器采用MLD来发现与其直连的IPv6组播监听者的出现,并进行组成员关系的收集和维护,将收集的信息提供给IPv6路由器,使组播包传送到存在IPv6监听者的所有链路上。

MLDv1与IPv4的IGMPv2基本相同。区别有两点:一、MLDv1的协议报文地址使用IPv6地址;二、离开报文的名称不同。MLDv1的离开报文是MulticastListenerDone,IGMP的离开报文是IGMPLeave。

2.2MLDv1Snooping

MLDv1Snooping与IPv4的IGMPv2Snooping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使用IPv6地址。

2.3PIM-SM

PIM-SM称为基于稀疏模式的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它运用潜在的单播路由为组播树的建立提供反向路径信息,并不依赖与特定的单播路由协议。

IPv6的PIM-SM与IPv4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及组播数据报文地址均使用IPv6地址。

2.4PIM-DM

PIM-DM为密集模式的协议无关组播模式。

IPv6的PIM-DM与IPv4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协议报文地址及组播数据报文地址

均使用IPv6地址。

2.5PIM-SSM

PIM-SSM采用PIM-SM中的一部分技术用来实现SSM模型。由于接收者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组播源S的具体位置,因此SSM模型中无需RP节点,无需构建RPT树,无需源注册过程,同时也无需MSDP来发现其他PIM域内的组播源。

(合同范本)路由协议与配置过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合同范本)路由协议与配置过程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通过信息的交流建立网络的完整拓扑 结构,从而选择最优路径,并将该路径记录到路由表中。一旦路由表建立,路由器便可以通 过其输入接口接收数据包,确定其目的地址,然后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该数据包转送到相应的输出接口。 8.1 IP路由 。动态路由 由路由器通过运行路由协议而生成的到达目标网络的路径。 。静态路由 如果到达目标网络只有一条路径或我们只希望发送的数据包以同一路径传输时,就直接设置路由器的相应接口来指定一条到达目的地址的特定路径。这就是静态路由。静态路由的计量值为0或1,计量值越小则可靠性越高。可以通过提高计量值的方法将静态路由作为备份路由或浮动静态路由。 。缺省路由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到路由表中查找最佳路由。如果没有该路由信息,则使用缺省路由转发,当无缺省路由时则丢弃该数据包。所以,缺省路由就是用户设置的当不知道数据包该往何处发送时,一律发送到一个特定接口的路由。 8. 1. 1实验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k WXI UK), 2Q2207. 129. 1/27 .1, ULCI 100, 202.307. 12E.2/27 实验配置如图: cisco2610配置如下: Current configuration: ! version 11.3 hostname 2610 ! enable password cisco ! interface Ethernet。/。 ip address 202.207.126.253 255.255.255.224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202.207.128.2 255.255.255.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ip mroute-cache frame-relay Imi-type ansi ! ip classless !

MAODV协议

一、MAODV路由协议简介 MAODV路由协议是由美国加州大学Royer E M等人于1999年提出的,2000年成为IETF 草案。它是在单播路由协议AODV的基础上设计的按需多播路由协议。MAODV属于按需路由协议类,即源节点在需要与目的节点通信时才发起路由发现的信息交换过程。MAODV 采用的是双向共享树(Bi-Direction Shared Tree)的多播分发机制。 MAODV 用广播路由发现机制按需发现多播路由。该协议基于硬状态建立共享多播树,修复损坏的链路,显式地处理网络划分。某移动结点想加入多播组或有数据要发往多播组而没有到该组的路由时,就发RREQ消息。中间结点收到该RREQ消息而它没有到该组的路由,便向它的邻居广播该RREQ。随着RREQ在网络中传播,结点建立指针来在它们的路由表中建立逆向路由。收到对某多播组RREQ的结点,若它记录的对该组的序列号至少和RREQ 中包含的一样大,就可以回复。应答结点通过在路由表和多播路由表中置入请求结点的下一跳信息来更新路由,然后向源结点单播回RREP。当沿着到源结点的路径上的结点收到RREP,它们为该RREP 来自的结点在路由表和多播路由表中都增加一个条目,因而创建了一条转发路径。当某个源结点为某个多播组广播RREQ 时,它经常收到多于一个的应答。源结点保留有最大序列号和到最近的多播树成员有最短跳数的路由,保留一段特定的时间,丢弃其它路由。在这期间的末期,它激活它多播路由表中已选择的下一跳,向它单播一个激活消息(MACT)。该下一跳收到该消息后,激活它多播路由表中到源结点的条目。该过程直到达到发出该RREP 的结点(树成员)为止。该激活消息保证没有多条路径到任何树结点。结点只沿它们多播路由表中激活的路由转发数据包。 多播组的第一个成员为该组的领导者。一个结点若多次加入某多播组没有成功,它将成为组领导者。组领导者负责维护多播组序列号,并将其广播到多播组,这是通过组HELLO 消息完成的。该消息包含一个扩展,表明多播组IP地址和所有以该结点为组领导者多播组序列号(每个组HELLO增1)。结点用该组HELLO信息来更新它们的请求表。 由于MAODV 在其路由表中保持硬状态,协议要主动追踪和响应树中的变化。若有成员结束了同该组的成员关系,多播树就要进行剪枝。树中的链路受到监控,断开的链路要删除。当一条链路被删除时,离多播组领导者较远的结点(断开的下游)负责修复断开的链路。若该树不能重新连接,该断开的下游结点的新领导者将按如下过程选出:若启动路由重建的结点是多播组成员,它就成为新的多播组领导者,否则,若它只有一个到多播树的下一跳,它通过向它的下一跳发送剪枝消息来将它自己从树上剪枝出去。该过程继续一直到达到组成员。一旦分开的部分重新连接,结点最后会收到该多播组的组HELLO 消息,其中包含组领导者信息,而该信息与它已有的是不同的。若该结点是多播组的成员,若它是那个组领导者的IP地址较低的部分的成员,它就可启动该多播树的重新连接。 二、MAODV路由过程如下: (1)节点加入多播组过程。当节点想加入多播组时,首先广播路由请求信息join RREQ给多播组。如果中间节点收到join RREQ,它就再把这个RREQ广播给邻居节点。多播树上的节点收到join RREQ后,如果自己所记录的多播组序列号大于等于join RREQ中的多播组序列号,则它可以响应此join RREQ。然而,多播组群首总是能对join RREQ响应。响应的节点通过更新路由表中请求节点的下一跳信息来更新它的路由和多播路由表,然后单播RREP给源节点。当RREP沿着逆向路径回传时,此路径上的每一个节点收到RREP后都在路由和多播路由表中添加对应的路由条目,前向路由就建立了。当源节点向多播组广播join RREQ时,经常会收到好几个RREP回复。源节点在一定时间内选有最大序列号和到多播树成员跳数最短的路由,并激活所选择路由的下一跳信息,然后沿着所选路径单播激活消息(MACT)。此路

IPv6路由协议及重分发

IPv6路由协议及重分发 配置用于IPv6的EIGRP 使用全局命令ipv6 unicast-routing启用ipv6路由 使用全局配置命令ipv6 router eigrp asn启用eigrp 在接口上启用ipv6,配置方法同RIPng 使用接口子命令ipv6 eigrp asn在接口上启用eigrp,指定的asn必须与全局命令一致 在eigrp配置模式下,使用命令no shutdown 启用用于ipv6的eigrp 如果没有自动选择eigrp路由器id,在eigrp配置模式下使用命令eigrp router-id rid配置一个eigrp路由器id IPv6的EIGRP通告有关接口上所有直连子网的信息,但链路本地地址和本地路由除外。 验证用于IPv6的EIGRP

OSPF第3版 比较OSPFv2和OSPFv3 说明: OSPFv3不要求邻接路由器必须位于同一个子网才能成为邻居 OSPFv3支持在一条链路上使用多个OSPF实例,而OSPFv2只允许每条链路使用一个实例使用邻居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用于下一跳地址 ospfv3必须有RID才能工作 配置OSPFv3

下一代RIP RIPng--理念及其与RIP-2的比较 由于IPv6使用IPSec身份验证报头(AH)来支持身份验证,因此RIPng本身不支持身份验证,而依赖于IPSec进行身份验证 配置RIPng RIPng基本配置步骤: 使用全局命令ipv6 unicast-routing启用ipv6路由。如果不配置此命令,将不能配置RIPng 使用全局配置命令ipv6 router rip name启用RIPng.指定的名称必须在当前路由器中是唯一的,但不必与邻接路由器使用的名称相同 在接口上启用IPv6.方法一:使用接口命令ipv6 address address/prefix-length [eui-64]给接口配置一个ipv6单播地址。方法二:配置命令ipv6 enable.如果不配置此步,将不能在接口上启用RIPng. 使用接口子命令ipv6 rip name enable在接口上启用RIP,其中的名称必须与全局配置命令指定的名称相同。如果忘记配置第二步,此步将会使IOS自动生成第二步的命令。 验证RIPng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路由选择协议和配置的详细步骤 静态路由的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非直连网段+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router(config)#exit 动态路由按照是否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又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bgp)常见的内部网关协议有rip、ospf等,外部网关协议有bgp、bgp-4,这里主要说下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矢量选择路由协议,由于它的简单、可靠、便于配置,所以使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它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16为不可达所以只适合小型的网络,而且它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广播也是造成网络广播风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ri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network_number为路由器的直连网段 由于rip的局限性,一种新的路由选择协议应运而生:igrp,igrp(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igrp由于突破了15跳的限制,成为了当时大型cisco网络的首选协议 rip与igrp 的工作机制,均是从所有配置接口上定期发出路由更新。但是,

rip是以跳数为度量单位;igrp以多种因素来建立路由最佳路径;带宽(bandwidth),延迟(delay),可靠性(reliability),负载(load)等因素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支持vlsm和不连续的子网。 igrp的配置: router(config)#router igrp 100(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注意: 1)编号的有效范围为1-65535,编号用确定一组区域编号相同的路由器和接口; 2)不同的编号的路由器不参与路由更新。 eigrp(enhanced intero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 是最典型的平衡混合路由选择协议,它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选择协议的优点,使用散射更新算法,可实现很高的路由性能。eigrp特点是采用不定期更新,即只在路由器改变计量标准或拓扑出现变化时发送部分更新路由。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slm,具有相同的自治系统号的eigrp和igrp之间,可无缝交换路由信息。eigrp的配置和igrp的大致相同: router(config)#router eigrp(100为自治系统号)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network-number router(config-router)#exit ospf: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down,ip及网络类型等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

必背课程——路由协议

路由即是指导IP 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 路由器要想很好的完成路由的功能,则要做如下相关的工作:1、检查数据包的目的地:该功能主要用于确定路由器是否了解目的地信息。 2、确定信息源:路由器从哪里获得给定目的地的路径?由管理员静态指定的,还是动态地从其他路由器那里得到的? 3、发现可能的路由:到目的地的可能路由有哪些? 4、选择最佳路由: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是哪条?路由器是否应在多条路径之间均衡负载? 5、验证和维护路由信息:到目的地的路径是否有效?是否是最新的?路由器除了生成路由表外还会定期的验证和维护路由信息,确保路由表中的条目有效 根据来源不同,路由表中的路由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1、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也称为接口路由或直连路由) 2、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 3、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 链路层发现的路由不需要维护,减少了维护的工作。而不足之处是链路层只能发现接口所在的直连网段的路由,无法发现跨网段的路由。跨网段的路由需要用其他的方法获得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做一下对比。 1、静态路由必须由管理员手工指定。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需要管理员手工更新配置。同时静态路由只适合简单小型的网络,当网络结构复杂、路由条目繁多的时候,静态路由将难以胜任。 2、动态路由通过网络中运行的路由协议收集网络信息。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自动更新路由信息,不必管理员手工去更新 作用的范围,路由选择协议可分为: 1、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部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其中本课程介绍的RIP和OSPF都是属于IGP。本课程没有介绍到的ISIS、IGRP、EIGRP协议同样属于IGP协议。 2、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用于自治 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BGP)就属于EGP协议。 根据使用的算法,路由协议可分为: 距离矢量协议(Distance-V ector):包括RIP和BGP。其中,BGP也被称为路径矢量协议(Path-Vector)。 链路状态协议(Link-State):包括OSPF和IS-IS。

路由与路由协议详情详情配置

实用标准文案路由器与路由协议配置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理解和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以及设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缺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1. 查看路由器的工作状态、接口状态与配置。2. 掌握静态路由、缺省路由的配置与测试。3. )的工作原理。4.了解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RIP RIP5.掌握的配置与测试。 二、实验理论 三、实验条件网络交换与路由操作系统、Boson NetSim 1.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xp 模拟器。模拟器。2.硬件环境:计算机、路由器/ E0:192.168.1.1/24E0:11.0.0.1/24E0:11.0.0.2/24S0:10.0.0.1/24 192.168.1.0/24E0:12.0.0.2/24S0:10.0.0.2/24LANE1:12.0.0.1/24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内容2:为路由器添加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实验内容3:测试路由器接口、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 五、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IOS软件使用 (1)使用计算机串行口连接到路由器的Console端口,通过Windows2000/Professional/XP操作系统的“超级终端”软件连接到路由器。或者通过Telnt的方式远程登录到路由器。 (2)设置路由器R3,熟悉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

1. 初始化配置(为路由器命名、关闭域名解析、日志同步) router(config)#host r3 R3(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R3(config)#line con 0 R3(config-line)#logging synchronous 日志自动同步(自动换行) R3(config-line)#exec-time 0 0 会话永不超时(默认10分钟) 2 设置密码(console口、VTY接口和特权) r1(config)#line con 0 r1(config-line)#password ccna console口配置密码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pass ccnp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r1(config-line)#login r1(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r1,r2,r4的配置( 略) 密码配置结束后待实验设备调试通后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设备telnet其它设备。为了配置方便可以放最后做。 2. 按照网络拓扑图所示的IP地址规划,配置路由器R3的接口。

MANET网络中的单播路由协议AODV和DSR比较

MANET网络中的单播路由协议AODV和DSR比较 许双朋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E-mail:datuzi_81@https://www.doczj.com/doc/e415274491.html, 摘要:本文对MANET及其单播路由协议AODV与DSR进行介绍。同时,通过仿真软件GloMoSim对AODV与DSR性能进行仿真,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比较两个协议的优缺点,给出两个协议适用的环境。 关键词:移动分布式多跳无线网,AODV,DSR,路由协议 1.引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更大的移动性的要求使得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s)成为整个社会研究的热点,尤其MANET中的路由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提出了许多MANET路由协议,例如AODV和DSR。通过使用一些仿真软件(如GloMoSim等)可以对路由协议进行仿真评估。本文着重对MANET分析及对MANET路由协议AODV与DSR进行介绍,并对AODV与DSR仿真和定量比较。 2.MANET及其路由协议 2.1 MANET综述 MANET(Mobile Ad hoc Network)是一组自治的移动节点或终端的集合,这些节点之间通过形成一个多跳的临时性无线自治网络以无中心的方式来维持通信,即节点间的通信不需要固定基站的转接。MANET又称为移动自组织网络。 下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快速部署独立的移动用户的需求,在没有任何通信设施的情况下,或者虽然有一定的网络设施但是太昂贵、不方便使用时,比如为救火抢险、灾难恢复和军事作战等环境,临时建立有效可靠的动态无线通信设施。这种网络不能依靠中心控制而只能采用分布式的MANET来建立通信。 2.2 MANET路由协议分类 根据发现路由的驱动模式的不同,MANET的路由协议大致可以分为表驱动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 在表驱动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张包含到达其它节点的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当检测到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节点在网络中发送更新消息,收到更新消息的节点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以维护一致的、及时的、准确的路由信息,所以路由表可以准确地反映网络的拓扑结构。这种路由协议的时延较小,但是路由协议的开销较大;按需路由协议,是一种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才查找路由的路由协议。在这种路由协议中,节点不需要维护及时准确的路由信息,当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时,源节点才在网络中发起路由查找过程,寻找相应的路由。与表驱动路由协议相比, 按需路由协议的开销较小,但是数据报传送的时延较大。第1类路由包括DSDV、CGSR、WRP等。第2类路由包括DSR、AODV、TORA等。两类路由协议比较如表1所示。

IPV6协议

IPV6协议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1IPv6简介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今天的互联网大多数应用的是IPv4协议,IPv4协议已经使用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应用中,IPv4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它也面临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危机,例如地址匮乏等等。 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2IPv6特点 对比IPv4,IPv6有如下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可以称作是IPv6的优点:简化的报头和灵活的扩展;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服务质量的满足;对移动通讯更好的支持。 简化报头灵活扩展 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报头被放置在IPv6报头和上层报头之间,每一个可以通过独特的“下一报头”的值来确认。除了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它携带了在传输路径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处理的信息)外,扩展报头只有在它到达了在IPv6的报头中所指定的目标节点时才会得到处理(当多点播送时,则是所规定的每一个目标节点)。在那里,在IPv6的下一报头域中所使用的标准的解码方法调用相应的模块去处理第一个

实训四 用wireshark路由协议分析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2013(3)班 实训四利用WireShark分析路由协议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分析RIP、OSPF、EIGPR、BGP数据包,了解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训设备 1.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主机; 2.抓包工具WireShark。 三、实训内容 一、RIP包分析实验 网络拓扑图: 1.启动WireShark,打开rip1.cap。 2.过滤器设置为“rip”,分析RIP数据包。 说明: R1:Serial1/0:192.168.1.1; R2:Serial1/0:192.168.1.2;Serial1/1:192.168.2.1; R3:Serial1/0:192.168.2.2 三台路由器均配置router rip; version 2; R1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1.0 R2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1.0,192.168.2.0 R3宣告网络network 192.168.2.0 两个数据包: R1_s10_to_R2_s10.cap:R1-Serial1/0到R2-Serial1/0线路上的数据包;

R2_s11_to_R3_s10.cap:R2-Serial1/1到R3-Serial1/0线路上的数据包。 抓包过程:三个路由器正常运行约1分钟后断开R1电源约2分钟,然后再打开R1电源。 问题1:查看RIP请求包和响应包的运输层协议是UDP 还是 TCP? 答:UDP 问题2:正常情况下路由器RIP响应包多长时间发出一次?其中包含什么内容?答:30秒左右

问题3:RIP响应包中Metric为16代表什么意思? 答:默认15为最大跳数,16跳数不可达 问题4:通常RIP请求包是如何触发的? 答:路由表发生变化,路由器随之发送更新信息 问题5:描述重新启动R1电源后,R1路由表的变化过程。 答:路由表更新,然后回复原来的表 问题6:简述RIP路由协议。 答:路由信息协议(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RIP 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RIP 主要有以下特征:RIP 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 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唯一度量;将跳数超过 15 的路由通告为不可达;每 30 秒广播一次消息。 二、OSPF包分析实验 网络拓扑图:

单播路由协议SPT动态最短路径算法ISPFPRC硕士论文

单播路由协议快速收敛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应用数学, 2011,硕士 【摘要】单源最短路径问题作为图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广泛运用于现实世界中.在这些应用领域,最短路径树需要存储并在拓扑变化后更新.静态最短路径算法在拓扑变化后无法利用已有的SPT信息,必须 重新计算一颗SPT.然而,动态最短路径算法则利用已有的SPT信息,增量的更新旧的SPT而实现SPT的计算.由此,提高了SPT的计算效率.动态最短路径算法在路由协议领域称之为ISPF(Incremental Shorest Path First). ISPF只需要更新最短路径发生变化的节点.不发生变化的节点不需要在SPT上更新.从而,提高路由计算效率并 降低网络路由的震荡.同时,动态最短路径算法的实现有利于单播路 由协议的PRC(Partial Route Compute). PRC对提高路由协议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是,大部分算法都是点更新算法,处理多链路权值减小的XiaoBin算法是分支更新算法,处理多链路权值增大的动态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却很少. 另一方面,已有的动态最短路径算法均没有实现负载均衡.然而,这是路由协议中PRC技术必须具备的功能.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对现有动 态最短路径算... 更多还原 【Abstract】 Single-Source Shortest Path as a basic problem of Graph theory, is widely used in the real world. In these applications, SPT need store and update after topology changed.

IPV6协议简介解析

IPv6简介 下一代Internet网络 郭东伟(博士)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https://www.doczj.com/doc/e415274491.html,

目录 ?IPv4的辉煌和局限 ?IPv6概述 ?IPv6协议简介 ?协议格式及扩展头 ?地址空间分配 ?ICMPv6和其他支撑协议?IPv6的新技术 ?IPv4-IPv6共存与移植?IPv6的挑战

IPv4的辉煌和局限Internet Protocols的早期历史 ?1964年,Paul Baran提出分组交换理论 ?1969年,ARPANet建立(4个结点) ?1972年,展示了40个结点的ARPANet ?1972年,Bob Kahn提出开放结构互联概念 ?1974年,Kahn和Vint Cerf发表TCP协议 ?1978年,TCP/IP(Version 4)正式应用(RFC791) ?1983年,ARPANet全面移植到TCP/IP ?83-85年,TCP/IP与Unix的集成与推广

Internet的发展 ?80年代,局域网技术蓬勃发展 ?1984年,NSFNet开始建立 ?1990年,NSFNet取代ARPANet ?1991年,NSFNet升级到T3(45M)速率,支持3500个子网 ?1995年,Internet实现商业化 ?FTP,HTTP,EMail等协议不断涌现,特别是HTTP协议的贡献巨大

IP协议的成功经验 ?IP的设计原则 ?在统一寻址空间下,进行路由选择,以最大努 力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投递服务,但不保证可 靠到达 ?可靠性由上层协议及应用程序提供 ?分层体系结构 ?支持各种链路 ?从军用到商用的成功转换 ?各种应用层协议相互推动

OSPF路由协议配置指南

OSPF路由协议配置指南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 GP),一个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 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 PF路由器使用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文档见RFC2178。 1、OSPF网络的特点是什么?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对,它使用区域边界路由器和一个骨干区域,ospf定义的网络类型有:点到点、广播、非广播、点到多点等。 2、什么是区域边界路由器(ABR)?一个自治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连接同一个自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区域。 3、什么是骨干区域?骨干区域是一个与区域边界路由器相连接的区域,通常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只能经过骨干区域。 4、ospf网络中有什么类型的路由器:骨干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内部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它连接两个自治系统)。 5路由汇总:由区域边界路由器和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产生的路由的集合,它将向邻接的路由器通告。如果一个区域内的网络编号是连续的,那么区域边界路有器和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就能够被配置成通告路由,汇总路由指定了网络编号的范围。路由汇总减少了链接状态数据库的大小。 6区域的类型: ?短秃区域(stub):一种外部路由不流进的区域。所谓外部路由是指任何非ospf发起的路由,例如一条由其他路由协议发布的路由就是外部路由,外部路由通常在一个ospf 互联网上泛洪式流过。如果一个区域只有一个出口,就几乎没有理由将大量路由流进该区域,只送一条缺省LSA路由到这个区域。通过该路由。短秃区域可以到达本自治区域以外的终端。 ?完全短秃区域。除了不将外部路由泛洪进该区域外,甚至连ospf概要路由也不进该区域。 7.有关csico路由器命令 全局设置 任务命令 指定使用OSPF协议router ospf process-id 1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network 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 2 neighbor ip-address 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 地址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一、概述 1、组播技术引入的必要性 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IP 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此时通过引入IP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2、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在介绍IP组播技术之前,先对IP网络数据传输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

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二、组播技术 1、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 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PIM-SM、PIM-DM、DVMRP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 IGMP建立并且维护路由器直联网段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

IPv6网络协议配置

IPv6网络协议配置手册

前言读者对象 ●网络工程师 ●技术推广人员 ●网络管理人员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迈普路由器6.1.X的版本及对应的设备。

本书约定 命令行关键字用加粗表示; 命令行参数用斜体表示。 大括号“{ }”表示括号中的选项是必选的; 中括号“[ ]”表示括号中的选项是可选的; 尖括号“<>”表示括号中的信息不被显示出来; 方括号“【】”表示括号中的内容需要用户注意; 竖线“|”用于分隔若干选项,表示二选一或多选一; 正斜线“/”用于分隔若干选项,表示被分隔的各选项是可以被同时选中的; “ 注意”表示需要读者注意的事项,是配置系统的关键之处,希望用户能认真阅读。 “ 注”表示对前面内容的注解; “ 图解”表示对图例的文字解释。 声明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它原因,本手册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目录 第1章简介 (1) 第2章IPV6配置 (2) 2.1 简介 (2) 2.2 基本指令描述 (2) 2.3 监控和调试 (4) 2.3.1 监控命令 (4) 2.3.2 调试命令 (5) 2.3.3 监控命令实例 (5) 2.3.4 监控命令实例 (6) 第3章ICMPV6配置 (8) 3.1 简介 (8) 3.2 基本指令描述 (8) 3.3 监控和调试 (13) 3.3.1 监控命令 (13) 3.3.2 调试命令 (13) 第4章DNSV6配置 (13) 4.1 简介 (14) 4.2 基本指令描述 (14) 4.3 监控和调试 (15) 4.3.1 监控命令 (15)

CISCO实验教程之四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CISCO实验教程之四: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一、路由表功能介绍 所谓路由表,指的是路由器或者其他互联网网络设备上存储的表,该表中存有到达特定网络终端的路径,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一些与这些路径相关的度量。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寻找一条最佳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表中包含的信息决定了数据转发的策略。打个比方,路由表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地图一样,标识着各种路线,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1.静态路由表 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2.动态路由表 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维护的路由表来决定如何转发。路由表能力是指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由于Internet上执行BGP协议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数十万条路由表项,所以该项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路由表项如下: 首先,路由表的每个项的目的字段含有目的网络前缀。其次,每个项还有一个附加字段,还有用于指定网络前缀位数的子网掩码(address mask).第三,当下一跳字段代表路由器时,下一跳字段的值使用路由的IP地址。 理解网际网络中可用的网络地址(或网络ID)有助于路由决定。这些知识是从称为路由表的数据库中获得的。路由表是一系列称为路由的项,其中包含有关网际网络的网络ID 位置信息。路由表不是对路由器专用的。主机(非路由器)也可能有用来决定优化路由的路由表。路由表项的类型 路由表中的每一项都被看作是一个路由,并且属于下列任意类型: 网络路由 网络路由提供到网际网络中特定网络ID 的路由。 主路由 主路由提供到网际网络地址(网络ID 和节点ID)的路由。主路由通常用于将自定义路由创建到特定主机以控制或优化网络通信。 默认路由 如果在路由表中没有找到其他路由,则使用默认路由。例如,如果路由器或主机不能找到目标的网络路由或主路由,则使用默认路由。默认路由简化了主机的配置。使用单个默认的路由来转发带有在路由表中未找到的目标网络或网际网络地址的所有数据包,而不是为网际网络中所有的网络ID 配置带有路由的主机。 路由表结构 路由表中的每项都由以下信息字段组成:

IPv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精编

I P v路由协议的详细介 绍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I P v6路由协议的详细介绍IPv6是对IPv4的革新,尽管大多数IPv6的路由协议都需要重新设计或者开发,但IPv6路由协议相对IPv4只有很小的变化。目前各种常用的单播路由协议(IGP、EGP)和组播协议都已经支持IPv6。 1IPv6单播路由协议 IPv6单播路由协议实现和IPv4中类似,有些是在原有协议上做了简单扩展(如,ISISv6、BGP4+),有些则完全是新的版本(如,RIPng、OSPFv3)。 1.1RIPng 下一代RIP协议(简称RIPng)是对原来的IPv4网络中RIP-2协议的扩展。大多数RIP的概念都可以用于RIPng。 为了在IPv6网络中应用,RIPng对原有的RIP协议进行了修改: 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 路由器组播地址 路由前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作为路由前缀 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1.2OSPFv3 OSPFv3是OSPF版本3的简称,主要提供对IPv6的支持,遵循的标准为RFC2740(OSPFforIPv6)。与OSPFv2相

比,OSPFv3除了提供对IPv6的支持外,还充分考虑了协议的网络无关性以及可扩展性,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使得OSPF的协议逻辑更加简单清晰,大大提高了OSPF的可扩展性。 OSPFv3和OSPFv2的不同主要有: 修改了LSA的种类和格式,使其支持发布IPv6路由信息 修改部分协议流程,使其独立于网络协议,大大提高了可扩展性 主要的修改包括用Router-ID来标识邻居,使用链路本地(Link-local)地址来发现邻居等,使得拓扑本身独立于网络协议,与便于未来扩展。 进一步理顺了拓扑与路由的关系 OSPFv3在LSA中将拓扑与路由信息相分离,一、二类LSA中不再携带路由信息,而只是单纯的描述拓扑信息,另外用新增的八、九类LSA结合原有的三、五、七类LSA来发布路由前缀信息。 提高了协议适应性 通过引入LSA扩散范围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对未知LSA的处理,使得协议可以在不识别LSA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做出恰当处理,大大提高了协议对未来扩展的适应性。 1.3IS-ISv6

配置OSPF路由协议

配置OSPF路由协议 【实验目的】 在继续学习路由器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和配置方法的基础上,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特点。同时,结合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学习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同时,通过对RIP和OSPF 工作原理的对比,掌握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应用特点。 【实验要求】 (1)熟悉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之间的区别。 (2)掌握RIP和OSPF在工作原理上的区别。 (3)掌握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4)掌握OSPF路由协议信息的查看方法。 (5)了解OSPF路由协议的应用特点。 【背景描述】 为了使本实验更贴近于实际应用,特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互连设备的每个端口分配了具有32为掩码的IP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以保证连接设备的网段只有两个IP地址。在该实验中还使用了一台3层交换机,它不但像路由器一样可以实现RIP协议,而且可以创建VLAN,并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路由管理。例如,我们可以在Switch-L3上创建一个VLAN10并为其分配一个172.16.1.1/24的IP地址,该VLAN的IP地址将作为加入VLAN10的所有主机的网关地址。PC1通过FastEthernet 0/2端口与Switch-L3连接。PC2连接到路由器Router-B的FastEthernet 0/1端口。【实验拓扑】 【实验设备】 S3760交换机 1台 R10(路由器) 2台 V35线缆 1条 PC 2台 直连线或交叉线 2台 【预备知识】 路由器基本配置、OSPF的工作原理及配置。 【技术原理】

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协议,一般用于同一个路由域内。在这里,路由域是指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AS是指一组通过统一的路由策略或路由协议互相交换路由信息的网络,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把一个AS域看成由若干个OSPF区域(Area)所组成的大的自治系统,也通常叫做OSPF路由域(Routing Domain)。OSPF做为典型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路由协议,它是运行在一个AS内部的路由协议。在这个AS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维护一个相同的AS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存放的是该路由域(AS)中相应链路的状态信息,OSPF路由器正式通过这个数据库计算出OSPF路由表的。 OSPF路由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体系而开发的,即OSPF for IP,也就是说它是工作在TCP/IP网络中的。作为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ink StateAdvertisement,LSA)传送给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如RIP)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OSPF算法通过考虑网络的规模、扩展性、自我恢复能力等高级特性来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健壮性。OSPF具有如下特点: ●可适应大规模的网络;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 ●无路由自环; ●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支持等值路由; ●支持区域划分; ●提供路由分级管理; ●支持验证; ●支持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文; OSPF可以运行在结构复杂的大型网络中,本实验主要实现OSPF在单区域的点对点网络中的配置。在点对点网络中,两个路由器使用Hello协议自动建立相邻关系,这里没有指定路由器(DR)和备份指定路由器(BDR)的选举过程,因为点对点网络中只有两个路由器,不存在指定路由器(DR)和备份指定路由器(BDR)。所有OSPF数据包通过224.0.0.5组播地址来发送。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命令为: (1)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启动OSPF: RSR10(config)#router ospf process-id 像其他的路由协议一样,要允许OSPF的运行,首先要建立OSPF进程处理号,利用命令router ospf process-id在端口上启动OSPF协议。其中process-id(进程号)是用来在这个路由器接口上启动的OSPF 的唯一标识。process-id可以作为识别在一台路由器上是否运行着多个OSPF进程的依据。process-id的取值范围为1~65535。一个路由器上的每个接口都可以选择不同的process-id。但一般来说,不推荐在路由器上运行多个OSPF,因为多个会有拓扑数据库,给路由器带来额外的负担。 (2)发布OSPF的网络号和指定端口所在区域的具体命令格式如下所示: RSR10(config)#network address wildcard area area-id · address wildcard:表示运行OSPF端口所在网段地址以及相应的子网掩码的反码。例如,255.255.255.0的反码为0.0.0.255,255.255.255.252的反码为。0.0.0.3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