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的为学之道

孔子的为学之道

孔子的为学之道
孔子的为学之道

孔子的为学之道

蔡章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我国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是私塾教育的鼻祖。他先后收弟子三千,身通六艺的有72人。他的治学之道和教育理念至今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研究孔子的为学之道可以给我们许

多有益的启示或启迪。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孔子志在报国,他“十有五而志于学”。只有学好了知识和本领,才能实现自已的人生抱负。因而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孜孜追求,就不能读好书、学好知识。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有内在的动力比什么都强。

孔子十分重视书本知识和前人经验,他亲删六经,修春秋,推行周礼,教“文、行、忠、信”于弟子。对学习的内容也十分重视,要学管用和有益的知识。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能有恶语恶意和恶念。

学习要有谦逊的态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常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观点被后人广泛接受,并常加于引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习琴于师襄。孔子多次向弟子们明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更不

能满瓶不荡,半瓶格荡。在人称颂孔子的学问时,孔子自谦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于求之者也。”哪有一生下来就博学多知的呢?是自已后天努力学习才获取知识的。孔子之言甚是。

学习还要有好的态度和方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强调思和学的辩证统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不思考,不仅不能消化和吸收别人的知识,而且有可能越学越使人迷惘。但只苦思瞑想不注重学习也是相当危险的。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其体会之深,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不吃不睡,时间都用来空想上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没有半点好处,不如多学一些对人更有益些。学习还要有进取精神,孔子强调,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比什么都强。

学习要举一反三,学人之长,知错就改。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表扬他能“闻一知十”。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要学人之长,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别人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人的教训。时时反省,处处谨慎。

孔子强调学习本领后是用来报效国家的。他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即使是封建士大夫,开明者也是非常注重学习和修养的。后来我们对“学而优则仕”关注得多些,批判得

也多些。但对于“仕而优则学往往忽略了。孔子是说,仕是优秀的必不断地学,只有学好之人才能为官。这话即使过去了二千多年,今天如果都这样做到了也是不错的。这比一些人在位昏昏然,学风不兴,玩风鼎盛恐怕要好得多。

孔子为了他的治国理想,一生追求,一生好学。他“发愤忘食,乐于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懂得了真理和治理国家的办法死也无憾了。

孔子的治学精神,是我国重要的优秀文化遗产。

有关为人的名人名言

有关为人的名人名言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有关为人的名人名言你知道哪些呢?下面为你分享的是有关为人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1) 一人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罗曼;罗兰 2)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王永彬 3) 可怕的还不是孤独和寂寞,而是你不得不同你不愿意交往的人打交道。;;何怀宏 4)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曼杰 5)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6)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跳假神。 7)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8) 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歌德 9)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孔子《论语;阳货》 10) 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 11) 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2) 谄媚讨好别人,其实是缺乏自信。 13)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 14) 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15) 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我们重新做人。;;莫里哀 有关为人的名人名言精选1)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晏婴《晏子春秋》 2) 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 3) 显示出对别人的欢乐不屑一顾的样子,那是侮辱了别人。 4) 赚钱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做个正人君子为社会效劳。 5)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孙中山 6) 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7) 一步登不上高山,但一步不慎,却能从悬崖上掉下来。 8) 睁着双眼,不等于正视现实。 9) 保住你所拥有的,争取你所得到的。;;布尔沃;利顿 10) 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昌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但愿老天爷让我们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克雷洛夫寓言》 11) 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寓言》 12)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为人处世名言,希望能帮助到您! 孔子为人处世名言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

岔子。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9、自己发达时,莫忘帮助他人发展。 先行登上崖顶的人,不要只顾自己极目四望看万壑风光,而应该向崖底扔下一根绳子。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些在下面苦苦攀爬的后进者向你仰望时,会像看一尊山神。 10、太极般的处事技巧:虚与周旋。 虚与周旋是一种表面顺随,实际上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对于有些人胡搅蛮缠,我们既跟他讲不清道理,也犯不着与他针锋相对,于是便采取这种虚与周旋的态度。虚与周旋是一种有用而又有效的处事技巧。 11、宽容是互赠的礼品,苛求是对刺的尖刀。 宽容是互赠的礼品----你能宽容别人,别人也不会难为你;苛求是对刺的尖刀-----你苛求别人,别人也不会饶了你。在宽大平和之中,认识这世

孔子之处世之道

孔子之处世之道 孔子的中庸思想不仅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同时也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 在《论语》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有关孔子如何运用中庸之道来处理各种事宜的事例,如他对子路和冉有的同一问题即“闻斯行诸?”的不同回答,就是中庸之道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体现(参见第九章)。但是,由于孔子对中庸之道的强调特别突出了“时中”的意义,而“时中”,如上所述,乃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境遇伦理学观点,有着“无可无不可”的特征,因此,它作为一种处世之道的灵活性经常有沦为“乡原”的圆猾性的危险,以至于鲁迅先生认为,中庸之道所培养的人格具有保守、卑怯的特征,他说:“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去,早非‘中庸’不可的时候了。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纵为奴隶,也处之泰然,但又无往而不合于圣道。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无论有没有外敌。”[鲁迅:《华盖集·通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由此可见,

在鲁迅先生看来,中庸是传统中国的“国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国民性”实际上又是一种“劣根性”,因而需要加以批判和改造。如此说来,则中庸之道如何可能配享“至德”的美誉呢?我认为,关于这一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中庸之道本身确实存在着向“乡原”转化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说“乡原”人格确是传统国民性中的重要方面之一,故鲁迅先生所言是有根据的;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说,本来意义上的中庸之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如孔子所说,是“民鲜久矣”。这一情形造成了人们对中庸之道的误解。故鲁迅先生所批判的中庸之道并不是孔子所讲的中庸之道,而只是中庸之道的变种。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作为一种处世哲学的孔子的中庸之道,做出全面的描述与概括。 在《论语》文本中,孔子直接论述中庸之道只有两次,一次即《论语·雍也》所说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另一次是《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而与中庸之道相关的论述,还有诸如《论语·里仁》:“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和《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以及《论语·先进》:“过犹不及”等。其中,“无适”,即“没有规定怎么做”之意,“无莫”,则是“没有规定不要怎么做”

5.《孔子的为官之道》

傅佩荣 《孔子的为官之道》 在古代,做官和念书几乎是很难分开的。古代大学的入学资格是限制在世袭封建贵族的子弟以及民间杰出人士的青年。所以孔子小时候,也没有念大学的机会,他靠自学,所以其它念书人经过大学的训练,就是要出来做官,因为做官才能够实现他们读书人的抱负。而另一方面,做官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有问题的话,社会就很难上轨道.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1.孔子在季氏的工作经历 根据历史资料,他小时候很穷,需要做各种家务。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成年了,真的需要有固定的收入,他就去做小公务员。古代的官和吏是分开的。他只能作吏,等于是基层的公务员。他在季氏手下做过两件事。 孔子的第一个职位: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 孔子的第二个职位:乘田(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 鲁国国内四天天下:鲁国国君、孟氏、叔氏和季氏。季氏之家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组织和产业,孔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到季氏的家。起先孔子负责仓库里面的账跟货,能不能平衡,有点类似会计,他说我只要把进出货都掌握清楚就好了。一年下来,成效斐然。接着,季氏派他去担任乘田,就是负责管理像牧场这样的地方。一年下来,牛羊长得非常茁壮,并且繁殖得特别多。孔子好像是很有办法,事实上他只是尽忠职守。 2.孔子没有收束脩 一个人要生存不容易,尤其孔子二十岁的时候要结婚,有孩子了。他要养家活口啊。他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猜,说孔子大概是靠收束脩吧!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翻译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你自己带着肉干来找我,我是没有不教的。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尴尬,好像是补习班老板的话。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孔子他是不收学费的。经过研究发现,东汉郑玄他说的很有道理,束脩仅仅指的是十五岁。所以遵从古代一位学者的见解,孔子的意思是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十五岁立志求学,到处拜访老师教他,他后来自己要回馈社会。古人很喜欢用一种礼来代表年龄,譬如说,在春秋时代,你见到一位姑娘,你不能问她今年几岁了,因为古代人的年、月、日计算不像现在这样的精确,所以你问一个人今年几岁,他说比去年多一岁,那他去年呢?他答比前年多一岁。讲不清楚。通常他用一种礼来代表生命的

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做人名言名句大全 1、不知道学习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事理。 2、学习不能松懈,知识在于积累。 3、只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就能成杰出的人。 4、不羡慕过去,不拘泥于今天,随时时势的发展而变易,随着风气的改变而轮化。 5、学习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才能获得知识。 6、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才越变越聪明。 7、每个人都应当洁身自有这,抗拒一切腐蚀。 8、以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才是乐在其中。 9、世界是世界的强者,只有强者,才能排除万难,改造世界,驾驭世界。10、手艺相同的人,相互之间会揭短。同样有技巧的人,相互之间会竞争。 11、一旦富贵就忘记从前贫贱的人,他的富贵不会长久。12、把自己内心的计谋泄露给别人的人,必然招致失败。从别人那里搜刮得多而向外施舍却很少的人,一定会面临衰败。13、既然坐了别人的车子,就得与人家共患难,既穿了别人提供的衣服,就得为人家分忧解难、既然吃了别人提供的饭食,就得为人家拼死效劳。14、那些办事顾小节而失去大体的人,一定会带来损失,办事犹豫不决的人,一定要后悔的。15、人的常情是,在各种利益之中总是却争

取利益大的东西,而在各种危害中总是去争取危害最小的东西。 16、人的一生应当赤诚无私,不谋私利。17、人应该工作在前,享受在后,工作学习攀高于自己的人,不攀低于自己的人。18、以自己的辛勤的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9、人的一生,应当把事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20、为了千万劳动大众的生命,有时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21、人的一生应做新生活的创造者,迎接明天,创造未来。22、人生是百年征途,一路多崎岖深谷的山路,洪涛汹涌的水路,而绝少坦途。唯以奋斗架起的桥梁方可渡过。23、即使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尝一口,则不知道其味之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则不了解其道之善。24、多问,多思是求得学问的根本途径。25、好书是医治愚昧无知的良药。26、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善于提出疑问的,就能成为有才学的人。27、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刚升起的太阳,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晚年点的蜡烛的光芒。学习要珍惜青壮年的大好时光。28、不忘记以前的事情,就可以成为以后办事的老师。29、一个人头脑的最主要的功能是思考,思考才能有所进步,不动脑筋则什么也不得不到。30、学习不可进信书本,应当有继承、有批评、有发展。31、做学问,我们要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观<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有感 班级:111022 姓名:何俊军学号:06今天,我们班组织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于丹〈论语〉心得之处世之道》。我真的深有感触。因为我虽然看过听过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有许多都是夸夸其谈,让人感到华而不实,颇有战争年代大喊“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之嫌。但是于丹教授的《处世之道》让人不仅感到平实,贴近生活,而且很有哲理,看后实在是受益匪浅。 于丹的《处世之道》主要阐述了以下的几个道理: 一、利用孔子和弟子的问答:“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阐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对待“德”和“怨”的不同态度。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以德报怨而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正如于丹教授所提出的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我觉得这种做法真的很得当。既不主张消极的任其所为,也不宣扬积极的以怨报怨,真的能够指导我们正确的对人处事。看了于丹教授了这一处事的原则,我的心也开始明朗起来,我为以前自己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懊恼,因为在过往的工作中,虽然自己真真实实的去认认真真的做了,但却受到别人的非难和不理解而深深的苦恼,感到特别的不值和委屈,但是听了于丹教授的讲解,真的有如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感觉。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大可不必有受委屈的感觉,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小事而耿耿于怀,我可以坦然的面对这一切,即:“以直报怨,”我想如果在人生和工作中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受到多大的伤害和打击对自身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可以坦然面对的,那么,在思想上,自己就战胜了自己,因为人说…理智是一棵树,情感是一片云,云经常被风刮得到处乱跑,而树被风刮走的,只是几片树叶?只有我们具备了坦然面对外界的种种,我们才不会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悲哀。 二、用孔子的“过犹不及”论阐述了,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甚至是亲人应当具有的“距离”美。于丹教授列举了一个豪猪相互取暖的故事阐明了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其实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常常有这方面的困惑:为什么有时我明明是为了对方好,而对方却拒人于千里之外呢?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和人相处真的不是越走得越近越好,而应该保持一定的“度”。同时呢,不要以爱的名义,进行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我也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多一些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和思考问题,那样就不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到头来落得“两败俱伤,里外不是人”。说来其实真的很可笑,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有过“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别人”那个时候,我常常的苦恼,但是我就是找不到苦恼的原因,经于丹教授这样一讲,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幼稚和可笑,我总是认为,自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总是觉得“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都是出于自己的一片爱,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爱却是建立在可笑的“自我”之中的,总是自然不自然的就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去了,结果经常就会有许多的小矛盾和小摩擦发生。我想现在明白尚不晚,给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一个足够的个人的空间吧,给所有的人的爱都是要没有回报和没有负担的爱。不要认自己所爱的人感觉到这种爱是一种负担。 三、对待工作也要适度。用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说明了对待工作也要适度。于丹教授认为:“只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因为这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是我国圣贤的典范,以下是我整理的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影响深远,本文从君子之道、孝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语》君子孝道交友修养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它不仅是在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在讲做人之道。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状况,孔子主张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此,他提出要正名,恢复天下正常秩序,而正名的关键在正人,正人的关键又在正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因此《论语》思想的核心就是“正人”,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一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出现多达107次,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身居高位的贤者,二是道德高尚的人。了解君子内涵,对于我们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是君子的基本要求,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所在,子曰:“仁者,爱人。”就是强调要爱护别人,对人有爱心,能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孔子把仁爱看作君子一生的追求,君子要处处体现出仁善之心,为此,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但同时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乃仁爱之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不过,儒家所讲的爱不仅仅是爱家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爱人”又要求“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博爱。 “义”是君子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对待“利”时,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儒家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利欲,但更注重的是,在获取物质利益时,要“见利思义”,对物质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按照道义而取得的利益对孔子而言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礼”是君子衡量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君子言行举止要特别符合礼仪规范,“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诚恳,尊重他人,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立足社会。相反如果行为处事不遵礼制,就会带来危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二孝道 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学习文化知识要从做人开始。 孝道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上。《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爹娘,简单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就跟养狗养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孔子提出了以“敬”为核心内容的

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为政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治国中他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礼治最重要的就是“正名”,每个人都要按照礼的要求规范言行,履行义务;德治强调进行道德教化,正己 正人。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排斥 “法治”,他认为法治不过只是为了避免人们获罪的一种手段,并不 能培养百姓的羞耻心,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仍在,而“道之以德“和“齐之以礼”的治国方法却能从根本上达到教化百姓,安定社会之功。 一、为国以礼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权,统治秩序日渐混乱,这种情况令孔子感到十分气愤,更坚定了他推行“以礼治国”的决心,他认为只有礼治才能使社会恢复到井井有条、国泰民安的状态。孔子认为以“礼”作为基本的社会制度才能使政权长久。“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礼治自古就有而且是一脉相承的,实行礼 治的国家可以沿袭百代。 治国以礼最重要的措施是“正名”。孔子在于弟子讨论为政的首要问题时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

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特别注重礼治制度中的等级名分,礼治制度之所以产生,是为了确定与其名分相符的思想和行为,正名就是使名实相符,而所谓刑罚,则是对违反礼治者的惩罚。当然,在孔子看来,为了避免诸侯僭权,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是以礼治国的重要方面。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君主居于最高统治地位,效忠君王便是臣子最大的“礼”,任何僭越君主的行为都是有损“礼治”的。孔子所推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为了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从而达到政治环境的安定有序。 孔子礼治思想的实质,就是依据嫡庶、长幼、亲疏等项关系,确定 贵贱、大小、上下各种等级区别,形成各种名分。按照名分,确定伦理 规范和行为准则,依据这些规范和准则,制定有关社会政治的礼法制度。所有的人都按照礼治规定,等差有序,贵贱有等,各处其位,各奉其事,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政治角色,遵循礼的角色规范,规范 言行,履行义务。这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下是十分必要的。 二、为政以德 孔子在为政中同样主张“以德治国”。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即是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其他行星自然而然地有序地环绕着它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和归顺。要用道德教化感化百

为人处世名言300句

为人处世名言300句 1、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 2、所谓大难不死,就是有了灾祸之后,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莫名其妙的祝贺。 3、你要欣赏自我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4、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应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光有坚强的毅志不行,硬闯也不行。解决难题靠的是脑袋,脑袋产生思考,让思考发威,在出人意料之处简便解决问题。 5、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 6、在敌人面前,谁先镇定下来,谁就离胜利不远了。 7、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地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要看他人成功,而是要你成功。 8、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想想,千万别丢脸。――成都垃圾箱,果皮箱上语。 9、做人牢记三点: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我;理解表扬要低下头来,理解批评要抬起头来;不要把善良看

成愚蠢,不要把谦虚看成懦弱! 10、所谓百依百顺,就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未完成前,所表现的不一样寻常的耐心。 11、看财物应象流水,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不做金钱奴隶;做人应象称杆,追求正直,超越平庸,凭良心处世! 1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13、一个人如果抛弃他忠实的朋友,就等于抛弃他最珍贵的生命。 14、友谊往往是由一种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容易实现的共同利益结成的,仅有在相互满足时这种关系才是纯洁的。 15、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16、看别人骄傲,其实是自我自卑。 17、做明理的智能人,做欢喜的欢乐人,做奉献的爱心人,做有力的忍耐人,做融和的大度人,做共生的地球人! 18、人的一生应当为自我而活,应当学着喜欢自我,应当不要太在意别人怎样看我,或者别人怎样想我。其实,别人如何衡量你也全在于你自我如何衡量你自我!——席慕蓉 1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做人骄气不可长,傲骨不可无,贪欲不可有,爱心不可少。仅有尊重别人,才会庄严自我! 2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心得体会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 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尊严。以怨报怨,以德报 怨都不可取,要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也就是你的高尚人格,坦然 面对一切,这就是以直报怨。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 地方。我们今天都在说皮面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 的浪费。 子游说:“是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如果没事总跟在国君旁边,虽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不远了;有事没事总跟 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豪猪的哲学》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那怎样与朋友相处?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勿自辱焉。”(《论语-颜回》)“花未全开月未圆”,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前提“在其位,谋其政”:1、原则。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处理事情,没有远近、亲疏,一切按道义行事。2、方式。重“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做事情要 考虑后果。其次要注重礼节。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 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好好修练自己,保持严

2017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孔子为人之道

2017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孔子为人之道 2017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孔子为人之道 孔子为人之道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为人之道文言文练习题 1.下列两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观仲尼庙堂②景行行止 A.①参观,看②大B.①道教的庙宇②景仰 C.①景象②同“影D.①观察②景致,景色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山仰止③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②景行行止④可谓至圣矣 A.两个“止”字意思相同,两个“至”字意思也相同 B.两个“止”字意思不同,两个“至”字意思也不同 C.两个“止”字意思相同,两个“至”字意思不同 D.两个“止”字意思不同,两个“至”字意思相同 3.对“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一句中的“折中”一词解释正确的一

项是 A.调节过与不及,使适中,即调和。 B.“折中”犹言判断,“折中于夫子”即以孔子的理论作为检验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C.“折中”即折衷主义,指孔子把错误和正确的调和起来。 D.“折中”犹言“决断”,“折中于夫子”即对孔子的学说做出决断。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时则荣②学者宗之 A.①当时就光荣②读书人以他为头领 B.①在世时十分荣耀②读书人都尊崇他 C.①当时就光荣②读书人都尊崇他 D.①在世时十分荣耀②读书人以他为头领

孔子的为官之道

《孔子的为官之道》 在古代,做官和念书几乎是很难分开的。古代大学的入学资格是限制在世袭封建贵族的子弟以及民间杰出人士的青年。所以孔子小时候,也没有念大学的机会,他靠自学,所以其它念书人经过大学的训练,就是要出来做官,因为做官才能够实现他们读书人的抱负。而另一方面,做官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有问题的话,社会就很难上轨道.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1.孔子在季氏的工作经历 根据历史资料,他小时候很穷,需要做各种家务。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成年了,真的需要有固定的收入,他就去做小公务员。古代的官和吏是分开的。他只能作吏,等于是基层的公务员。他在季氏手下做过两件事。 孔子的第一个职位: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 孔子的第二个职位:乘田(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 鲁国国内四天天下:鲁国国君、孟氏、叔氏和季氏。季氏之家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组织和产业,孔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到季氏的家。起先孔子负责仓库里面的账跟货,能不能平衡,有点类似会计,他说我只要把进出货都掌握清楚就好了。一年下来,成效斐然。接着,季氏派他去担任乘田,就是负责管理像牧场这样的地方。一年下来,牛羊长得非常茁壮,并且繁殖得特别多。孔子好像是很有办法,事实上他只是尽忠职守。 2.孔子没有收束脩 一个人要生存不容易,尤其孔子二十岁的时候要结婚,有孩子了。他要养家活口啊。他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猜,说孔子大概是靠收束脩吧!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句话的翻译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你自己带着肉干来找我,我是没有不教的。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尴尬,好像是补习班老板的话。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孔子他是不收学费的。经过研究发现,东汉郑玄他说的很有道理,束脩仅仅指的是十五岁。所以遵从古代一位学者的见解,孔子的意思是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十五岁立志求学,到处拜访老师教他,他后来自己要回馈社会。古人很喜欢用一种礼来代表年龄,譬如说,在春秋时代,你见到一位姑娘,你不能问她今年几岁了,因为古代人的年、月、日计算不像现在这样的精确,所以你问一个人今年几岁,他说比去年多一岁,那他去年呢?他答比前年多一岁。讲不清楚。通常他用一种礼来代表生命的一个阶段。所以见到一个女孩,要问她及笄了没有,及笄就是女子十六岁,把头发束好,代表成年了;见到男子,要问加冠了没有,加冠代表二十岁。你只要过了一定的礼的年龄,就

为人之道的名言名句

为人之道的名言名句 1、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2、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约·克拉克 3、信用出黄金,因为黄金比信用易得——英国 4、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5、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6、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7、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8、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9、忠诚需要完完全全的真实。——夏尔丹 10、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毛泽东 11、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12、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15、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赖里。——爱默森 16、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尔基 17、当信用消失的时候,**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9、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20、坦白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21、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莎士比亚

22、诚实是人生永远最美好的品格。——高尔基 23、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2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27、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28、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 29、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英国 30、诚实是最好的政策。——富兰克林 3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3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33、做人要大方、大气,不放弃!——俞敏洪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3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36、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37、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38、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3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40、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41、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42、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43、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的处世之道作为中国一代儒学大师,孔子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是五千年历史人海中难以寻觅的。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而记载他光辉思想的《论语》更被誉为“东方的圣经”。 时至今日,孔子的言行依旧是个传奇,圣人之名,绝非虚言。他的宝贵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都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恰恰就是孔子思想在其行为中的集中表现,简短而精粹,却为万世师表,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源泉。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什么是“仁”?按孔子的说法,就是要“爱人”,要“泛爱众”,即要关爱他人、关爱众人。孔子把“仁”看作是君子的标志,“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基点。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真正的仁人君子时时刻刻不能违背“仁”,仓促匆忙的时候不能违背,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君子是仁者。 仁者乐,也就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乐观主义者。仁者为什么会快乐呢?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不像有些人说起来比唱歌还好听,做的却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做见不

得人的事,就时时刻刻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祸从天降。“仁者不忧”。孔子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开篇记的就是孔子说的几件快乐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是快乐的;会见远方的朋友是快乐的;人家不了解你,不赏识你,你也不要不快乐。 仁者寿,也就是说,君子比较长寿。古代人的寿命一般都比较短。但是,许多思想家寿命都比较长。排一张名单看看:孔子73岁,孟子、庄子84岁,墨子92岁,子思82岁,荀子75岁。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所说的乐观,快乐的人心理素质好;二是他们都注意修身养性。孔子不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和不洁的食物,而且吃饭适度,“食不过饱”,更不会暴饮暴食。他虽然出门有车,但却经常走路,而且步速很快。孔子还爱好射箭、驾车、打猎、登山等体育运动。孔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比较符合现代科学所提倡的健康标准,这就是仁者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仁者和,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孔子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见解可以不同,但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小人追求各自的利益,拼个你死我活,却是餐桌上的酒肉朋友。《论语》中还有一句是“礼之用,和为贵”。胡锦涛同志说,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继承了“和谐”这个中华文

孔子经典名言精选

孔子经典名言精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 善的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 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能够修饰房屋,道德能够修饰身心,心胸宽广能够使身心 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 《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 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 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不过日章;小人之道,的不过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 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 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逐步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

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

为人处世之道经典语录 1、做人心要善,做事心要诚,嘴狠赢一时,心善赢一世,心思简单,善良真诚,多做好事,心里踏实,走得端,行得正,生活才会过得安心,活得舒心。 2、懂得自尊体现自我涵养,尊重别现宽容大度,保持尊严体现高尚人格。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保持尊严是人生天平上的三个重要支点! 3、多一次原谅,就多一次造福:把量放大,福就大。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已。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已。 4、忍,不是傻,是容,也是度;让,不是弱,是品,也是德;与人为善不是笨,是根,也是本。 5、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当的让步,给别人留出相应的空间,也是给自己留后路。 6、让一步,海阔天空,没有冲突,天地宽,用低头的智慧,做抬头的底气。 7、时机未到时,就不要太嚣张,时机未成熟时要学会忍气吞声,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欲速则不达。

8、原谅别人过失,改进自己缺点,留驻真挚爱心,追求美好人生。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谴责别人就是亏待自己! 9、做事留有余地,做人自留退路,不留后路的人,定会走投无路,物有余地好回转,话有余地好商量,事有余地好变动。 10、事繁勿慌、时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11、不要让别人看出你的天真,如果你不懂,就跑远一些;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比他高尚;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为那和你无关;不要评价别人的学问,因为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学问。 12、做事情要光明磊落,不要光讨好别人,不要感情用事,有话当面说,不要背后嘀咕。 13、命是爸妈给的,珍惜点、路是自己走的,小心点! 14、挡人财路,不如自辟财路,挡人财路就如断人“活路”,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你赢,也要让他赢。 15、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现其实那都不算事。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对我们不公平。 16、过分老实不见得是好事,“欺骗”并不一定违背道德,有些

道家处世之道

道家处世之道 作者:杨杰《光明日报》(2016年09月26日16版)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关于处世之道的内容。刘歆指出,人际交往是“人道之本始,纪纲之大要”,有人际交往就会思考如何交往,因而古代众多思想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处世之道。其中,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体会俗世种种,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道家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但是,长期以来道家处世之道备受误解,如以老子为阴谋论,以庄子为阿Q之“精神胜利法”或避世主义。充分挖掘道家处世之道,不仅有利于探索解决中国传统思想如何适应现代的问题,也有利于现代社会人们深入传统资源寻找解决其自身面临的困境。 其一,守柔与尚雌的处世技巧。 与其他诸子哲学相比,道家最显著的特点是守柔尚雌。老子在其书中以“母”“牝”“婴儿”“水”等外表柔弱之物为道的喻体以表示其对柔弱的崇尚。对此,《吕氏春秋》总结说“老子贵柔”。不仅仅是老子,庄子在其书中以颜回之卫、叶公子高使齐、颜阖傅卫灵公太子等故事说明,面对强者的压力,弱者的生存之道是以柔弱的姿态应对;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却因其无用之德得以在混乱的世间生存,看似柔弱的残疾人在强者环伺的世界反而能自我保存。道家坚信“柔弱胜刚强”。《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种思维常被后世误解为阴谋论。其实,这里的“欲”不应强化解读,而应弱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即应接事务时采取低姿态,想要的结果自然而然会得到。 当代社会,为争夺更多资源、获得“成功”,多数人以力相争、崇尚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激烈竞争固然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社会成长,但同时也带来人心欲望张扬、社会短视浮躁的后果。道家守柔尚雌哲学一方面为个人提供了规避锋芒以实现目的的方法,另一方面为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反思的角度与能力。 其二,节制与宽容的处世准则。 无论对自己的思虑还是欲望,道家都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度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在应接他者时自己内心的安宁与祥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饮食上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满汉全席、奢侈浪费。庄子批评惠施“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里庄子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是为“逐万物而不反”。现代人们关注科技与伦理之间的冲突,更可见庄子的先见之明。 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即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一种宏阔的心态对待另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对道、德有自己的坚守。只是在他们看来,人性是贵“真”的,即在不受干扰的自然而然的情形下,人性的自我发显是真诚的、良善的。因此,一个宽容社会的形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有人因循自我心灵的彰显,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当今社会有些人由于戾气严重而在处理事务时易于冲动,欲望的张扬与权力的霸道对个人人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价值。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反省、不接受异己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老庄之道收敛自己的性情,谨慎对待周遭的世界;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应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处世原则。 最后,尚和与超越的处世境界。

《论语》 孔子的治国之道

《论语》新解 主讲:王天美 开场词: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史为镜,经世致用。集中国文化万千于一身,当代世界最经典之儒学,《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以出世思想治国的老子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提倡无为而治。那么作为以入世思想治国的孔子又是怎样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的呢?请听王老师《论语》新解之孔子的治国方略。 “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中国人都是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易中天曾分析过:老百姓希望有一个好皇帝,没有好皇帝的时候希望有一个好官员,好官员也没有的时候希望有一个侠士站出来为人民主持公道,当侠士也被社会所打压不能出现,那只有看武侠小说了。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展开了激烈的纷争,于是各学派对当时的社会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总结出了自己的学说。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孔子治国思想的简单描述。它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

历史朝代歌这样说:“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孔子所处的时代周王室衰微,周天子权威丧失,诸侯不听天子号令互相征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奴隶制在华夏大地上已经走到了结束的边缘。处于社会底层的“士”这一阶层开始崛起。士是没落的贵族后裔,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没有社会地位。他们很想参与国家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这些理想必须借助于在位的诸侯或者叫做大地主去推行,去实施。大乱以后必然大治,治理国家就要有政治主张,这个主张要得到最广泛力量的支持才能实行。所以孔子根据以上时政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条“敬事而信”。孔子的弟子孟子解释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这样才能让统治者取信于民,即使做不到,舆论宣传也要让人民群众相信,与周王室区分开来,显示你比周天子做的优秀。毕竟孔老夫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很明白的; 第二条“节用而爱人”,节约用度,爱护官吏,人民是需要官员去”牧”的。挥霍无度的统治者是不得民心的,没有行之有效的行政系统,国家机器更是运行不开的。不要像纣王一样残暴杀戮官员,行政系统搞得人心惶惶,所分管的区域能太平吗?你要做的使“士”想当官。有一个好皇帝才会有一批好官员。孟子《鱼我所欲也》解释“爱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