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

作者:方奇

作者单位:广东省新丰县中医院内二科,广东韶关,511100

刊名:

中医外治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15,24(3)

引用本文格式:方奇复方吴茱萸散敷涌泉穴治疗高血压106例[期刊论文]-中医外治杂志 2015(3)

中医:脚底艾灸地重要性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脚跟。 四根的根本,是脚跟。“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说明脚在人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 明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就曾将其长寿秘诀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脚底的穴位,尤其是脚底涌泉穴。 脚底这是人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中医而言,他们认为脚底就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交汇处,经常的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帮助人们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 们也知道有的时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脚底,那么怎么办呢?只好通过艾灸来刺激了。艾灸这是非常天然的保健方法,那么艾灸脚底的作用是什么呢? 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 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艾灸脚底的作用: 1.调和阴阳、平衡脏腑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 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扶正阳气、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7.其他各种亚健康状况的改善关系 脚上穴位的作用 1.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中药外敷“涌泉”巧治病 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根据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液体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如下。 1、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如糊膏状,于晚上睡前敷双侧涌泉穴,敷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2、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用少许面粉和醋调和,做成两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有效。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牙龈炎: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外敷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和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本法适用于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4、高血压病: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5、风热感冒: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2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分,敷于双侧涌泉穴,一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6、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贴敷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7、溃疡性口腔炎: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匀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8、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贴于双足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注意:敷药前可在局部薄涂凡士林,以免起泡。敷药后如遇过敏或起水泡者应停用。以上药物只供外用,忌口服。

吴茱萸医用大全

吴茱萸医用大全 吴茱萸医用大全吴茱萸为芸香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秋季采收,除去枝梗,干贮存备用,经甘草水浸泡后名淡吴茱萸。 中医认为,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有疏肝下气、降逆止呕、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临床多用于内服。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其外治亦显示了较好疗效,介绍如下,供选用。 一、传染科 1、痄腮:吴茱萸15克,冰片少许,共捣匀加蛋清少许调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一日一换,连续3~4天即可肿消痛止。吴茱萸20克,肉桂2克,或吴茱萸10克,大黄、胡黄连、胆南星各5克,研末醋调敷双足心亦可。 2、乙脑:吴茱萸、附片各9克,明矾6克,面粉30克,共研细末,米醋为糊,分贴双足心涌泉穴,每4一6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乙脑身热头痛而下肢厌冷者。 3、流脑: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兑酒少许调糊外敷双手足心,包扎固定,约敷1—2小时,适用于流脑高热、头痛、呕吐者。 4、痢疾:吴茱萸18克、或加附片5克,研为细末,米醋调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2小时后取下,适用于菌痢高热、肢冷、纳差者。吴茱萸60克,巴豆30克,黄腊10克,丁香3克,共研细末,米醋调糊,外敷肚脐及双足心,1日1换,至全愈为止,适用于噤口痢疾口噤不能食、食则呕吐、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脐腹疼痛、脉沉者。 5、白喉:吴茱萸9克,制附片12克,共研细末,白酒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寒证白喉。 6、水痘:吴茱萸适量,研末热醋调糊外敷双足心,适用于狂热痘毒麻木致死。 7、瘟疫:吴茱萸适量,研末,米醋调为糊状,敷足心,24小时后取下,即消。如未愈,续敷24小时,适用于大头瘟,头面肿大咽喉闭塞。

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浅谈不寐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5-04-08T16:07:30.9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杨丽英 [导读]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 杨丽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150056) 【摘要】:探讨不寐患者的中医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对其进行中医治疗方法。:经我院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20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调整脏腑阴阳气血。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 【关键词】不寐;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340-02 下寐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俗称失眠。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不能消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且常伴有醒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久治不愈之不寐,可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中风、头痛、眩晕等病证。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22例不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性12例,年龄在20~69岁,平均年龄42岁,患者病程时间在1个月~15年。重症患者8例,轻症患者14例。 1.2 治疗方法 1.2.1辨证组方 (1)清肝泻火,佐以安神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黄芩9克,当归9克,柴胡10克,香附9克,牡蛎30克。 (2)清热化痰安神 温胆汤加味半夏10克,陈皮6克,枳实9克,竹茹9克,生姜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黄连6克。 (3)滋阴潜阳,重镇安神 珍珠母丸加减珍珠母30克,当归10克,熟地黄9克,茯苓12克,酸枣仁9克,柏子仁9克,黄连6克,龙骨30克。 (4)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六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半夏10克,陈皮9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酸枣仁10克。 (5)益气安神,镇惊定志 安神定志丸加减茯苓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2克,龙骨30克,柏子仁10克,夜交藤30克,酸枣仁9克。 1.2.2 中成药 (1)安神补心丸每次2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心神不宁之不寐。 (2)交泰丸每次2~3克,临睡前30分钟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心肾不交之不寐。 (3)速效枣仁安神胶囊每次1粒,睡前服。适用于不寐多梦,心神不安。 (4)镇静安眠片每次4~6片,每日3次。适用于心阴不足,虚热上扰之不寐。 1.2.3 单方验方 (1)夜交藤、大枣各60克。水煎服。适用于血虚不寐。 (2)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白糖适量,分2次服。适用于病后、体虚之虚烦不寐。 (3)茯神15克,生鸡蛋1只。将茯神煎取浓汁,兑入生鸡蛋,睡前热服。功能健脾安神定魄。适用于心悸不寐。 (4)黄花菜50克,洗净、去有毒之花萼,加水500毫升煎煮。连菜和汤食,每日1剂,连服7剂。适用于各型不寐。 1.2.4 饮食疗法 (1)金针鸡丝汤金针菜30克,鸡胸肉1块,香菇3只,葱、蒜头、盐各适量,冬粉1束。将鸡胸肉洗净,撕成鸡丝;香菇泡发,切细丝;冬粉用水洗净泡软。葱、蒜头先加水煮成汤汁,加入各用料,用文火煮熟,加盐调味。宜常服。功能补血安神。适用于血虚不寐健忘者。 (2)蒸鸽蛋鸽蛋2个,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五味子10克,白糖适量。将鸽蛋去壳,与各味一同放入碗内,加水蒸熟,调入白糖食之。适用于肾虚不寐。 (3)龙眼莲子粥龙眼肉50克,莲子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前四味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熬煮成粥,调入冰糖即可。每次1碗,每日早、晚各1次。适用于心脾气血不足之不寐,健忘,心悸等。 (4)莲心饮莲子心3克,淮小麦5克,柏子仁10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代茶饮。用于心烦不寐,骨蒸劳热。 1.2.5 敷贴法 (1)丹参、远志、硫黄各等份研末,每次取2克,用白酒调糊敷脐,胶布固定,7日换1次。 (2)大黄30克,五味子30克,朱砂2克,珍珠0.5克。将大黄、五味子共研为细末,过6号筛,再依次与朱砂、珍珠配研为极细末。每取3克,加鲜竹沥汁调糊,分两等份,敷贴涌泉穴,每晚睡前1次。敷贴前,先针百会(快速左右捻转法),起针后再针四神聪(提插法),均向前横刺,进针1寸,行针2分钟,行针间隔10分钟,共3次,均带针48小时。疗程间隔3日。 2.结果 对不寐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方法,22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2例。 3.讨论 不寐治疗应掌握的三个原则:①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以妨碍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其引火归元的肉桂用量宜轻;益气镇惊,常须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热,注意养血柔肝,以示“体阴用阳”之意;清热化痰,不宜选用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之类养血安神药物,以避酸收敛邪之弊。“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脏腑功能得以恢复正常。②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惊安神,安神定志等

吴茱萸穴位贴敷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 吴茱萸,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其性温热,味苦、辛,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燥湿止泻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高血压或胃脘疼痛等症。 1.口腔疾病 1.1口腔溃疡:吴茱萸贴敷涌泉及神阙 俞梦瑾,宋玉娟,余秀梅。吴茱萸外敷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12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24—1325. 马贵廷,马平,刘志省,等。复方吴茱萸脐敷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报告【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94—95. 1.2鹅口疮:吴茱萸贴敷涌泉 陈晓红。吴茱萸与冰硼散外用治疗婴幼儿鹅口疮30例【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9(2):42—43. 1.3牙痛:吴茱萸贴敷涌泉 金央,章勤,孙津津,等。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早期妊娠牙痛39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8):796—797. 2.呼吸系统疾病: 2.1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吴茱萸贴敷涌泉 葛善为。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赵长江。生大黄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胃火炽盛证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5):48—50. 2.2咳嗽:吴茱萸贴敷大椎、肺腧、天突、脾腧、膻中 王晶。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咳嗽(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许坚,庚慧,许桂媚。吴茱萸末穴位贴敷治疗咳嗽86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89. 2.3排痰:吴茱萸贴敷天突、定喘、肺腧 许媚媚,尹闺琛。吴茱萸粉外敷穴位促进呼吸衰竭病人肺部排痰的效果观察【J】。 江西中医药,2014(7):40—42. 2.4呼吸道感染性发热:吴茱萸贴敷涌泉、大椎 韩选明,杨茹,郭建春,等。吴茱萸穴位贴敷配合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4(3):295—296.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 二、治痢疾:用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先将吴茱萸研细末后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三、治小儿多涎症:用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愈。 四、治小儿腹泻:用吴茱萸12克研成细末,取未熟的米饭(俗称夹心饭)适量与吴茱萸粉合成饼,待温度适宜放在脐部周围,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时间为10小时,晚上敷用为宜。共治疗小儿腹泻患者35例,外敷1次治愈2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五、治疗肠粘连:取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患者腹部,用纱布包裹炒热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左上腹,反复热熨,每次约30分钟,临床共治疗100例,腹痛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76例;腹痛基本消失、肛门排气、能正常进食18例;腹痛不减者6例。 六、治疗腮腺炎:用吴茱萸10克,虎杖根4.5克,犁头草6克,胆南星3克,共研成粉备用。2~5岁用药粉6克,6~10岁用10克,11~15岁用12克,15岁以上用15克,用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每天换药一次。 七、治鹅口疮:用吴茱萸、附子各10克,共研末后用米醋调为稀糊状,涂擦患儿两足心,先用塑料布裹一层,然后用洁净布裹一层,以不松不紧为宜,连用两次即可。

涌泉穴取穴法

涌泉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解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详见此脚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白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详见此足底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溪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解中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申脉穴取穴法: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的相关图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丘墟穴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详见此足部穴位图中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状为: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 昆仑穴取穴法: 昆仑穴位于人体的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足临泣取穴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详见此脚部穴位图相关图示)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糖尿病人 涌泉穴的作用及治疗方法

糖尿病二级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筛选和发现无症状的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IGT)者,找出早期干预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大规模人群筛选Ⅱ型糖尿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主张广泛开展,但良好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了解不同居民糖尿病及IGT患病率、发病率和自然病程,制定公共健康计划,有重要价值。糖尿病中心及各省、市协作区,可先将少数和有条件的地区、大企业、机关单位和县、村医疗单位组成防治网,进行人群筛选、调查,继而有组织地进行防治。 1 筛选的对象和方法: (1)筛选的对象:为25岁以上人群,反映率不少于85%。特别是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中的肥胖者,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生育史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者及50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选,收益较大。

(2)筛选方法:禁食10~12小时,于早晨空腹食入100 g馒头或米饭(指100 g面粉或米),并用200~300ml水协助于10分钟内吃完,餐后2小时用One TouchⅡ型微量血糖计测指尖血糖,若血糖为6 1~13 8 mmol/L(110~249 mg/dl),均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餐后 2小时指尖血糖≥13 9 mmol/L(250 mg/dl),数天后用100 g标准面粉或米做成的早餐代替75g 葡萄糖的标准OGTT,测静脉血糖,若高于13 9 mmol/L,则诊断糖尿病。如果上述两部分人数不是调查人数的5%,则适当降低血糖水平,使做OGTT的人数达5%。筛选用餐后2小时血糖而不用空腹血糖,是因为空腹血糖会遗漏不少糖尿病,特别是IGT患者。 2 IGT干预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关键。 根据国外及国内大量研究,IGT的特点是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的患病率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国外较国内高,但大量研究发现,中国人IGT的发病率( 每年约10%)较国外高(每年2 5%)。对IGT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和药物干预治疗,可使其年发病率减少30%~50%,抓紧IGT防治,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因此,IGT干预治疗是糖尿病二级预防的重点。 对通过人群调查诊断的IGT患者,进行有组织有分工的随访观察及干

涌泉穴位置图

涌泉穴位置图(图文) 时间:2009-12-14 13:50:58 来源:作者: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说明:涌泉乃肾出之井穴,藏真下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 【定位与取穴】〈甲乙〉:“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蜷足时,在足底(去趾)前1/3处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足底第二、三或之间及趾腱膜中,内有趾短屈肌腱、趾长屈肌腱、地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深层有来自胫前动脉的足底内侧神经分支。 【主治】头顶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舌干,失音,鼻出血,中风,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癫痫,晕厥,疫病,下肢瘫痪;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分裂症,扁桃体炎。 【刺灸】直刺0.5~1.0寸,针刺不宜过深【非专业的医生不可以使用针刺方法】。针感可直达颠顶。艾炷灸3状;艾条灸3~5分钟。 【配伍】配十宣、人中,治晕厥、癔病;配少商、合谷,治咽喉肿痛,配太冲,治头顶痛、头晕;配劳宫治呕逆不止。 【注意事项】《千金翼》:“涌泉刺深杀人”。《圣济》:"涌泉不可伤,伤即令人百神俱散"。故临床针刺不宜过深,若过深,会导致精神不振。另外,足部血管较多、较浅,刺之不当,易于出血、若出血较多、会导致舌肌痉挛或麻痹,发生舌僵难言。 中医学认为:肝肾同源、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生髓、肾为肺之子、肾为胃之关、肾主两下肢、肾外开窍于耳、肾藏志,所以肾经和肾的功能联系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强大。涌泉穴,居于足底,解剖位置有别于其他井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肝、脾、胃、心、肺等脏腑及骨、髓、脑的病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糸统得到调节,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腿脚运动灵活,有助于醒脑提神加强记忆。 涌泉穴养生法:涌泉穴养生法由来已久,至宋代已广为盛行。在《苏东坡文集》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闽广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热摩涌泉穴无数次,以汗出为度。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涌泉穴养生治病的方法很多,现简介如下: (1)擦涌泉穴: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说:“擦足,每晚上床时,用珠

论中药外敷涌泉穴治常见病方法

论中药外敷涌泉穴治常见病方法 军芳中西草药诊所:彭发军 中医是我们伟大祖国之瑰宝,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氏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先辈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着实让千秋万代的后辈人获益匪浅。 中药外敷涌泉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涌泉穴位于足底的正中,即足底前1/3处的凹陷中。由于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所以,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舒肝明目的作用。根据中医“上病下治”的原则,在临床上,人们多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很多疾病。由于此种方法具有取穴容易、应用方便、疗效可靠的特点,因此,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外敷涌泉穴,是将鲜药捣烂,或将干药研成细末,加以鸡蛋清、凡士林、醋、蜜调和,直接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接触皮肤、经穴,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介绍几种敷涌泉穴巧治常见病。 现介绍几种外敷涌泉巧治病的方法: 1、治呕吐。取活地龙(蚯蚓)数条,捣烂如泥,敷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半小时后可见效。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胃及胃热引起的呕吐。 2、治高血压病。取吴茱萸20—30克研成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涌泉穴。在临 睡前敷,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敷贴12—24小时,敷后血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可连敷数次。本方对阴虚阳亢型有效。 3、治急性扁桃体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成粉末,用醋调成糊状, 于晚上临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敷贴1次,3次为1疗程。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发表时间:2011-09-15T14:35:27.4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许创新 [导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 许创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404-02 【摘要】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关键词】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发病前常有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先兆症状。由于平素阴阳失调,偶因情志不遂,房室劳累等,以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而使气血运行失调,为邪中经络。邪中经络,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亦可出现中脏腑证候。中脏腑者,救治脱险,病情由重转轻,但多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下面将针灸推拿治疗中风汇报如下。 1 辨证 1.1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謇,口眼歪斜,脉弦滑。 1.2中脏腑: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语涩,口眼歪斜等症。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分为闭证和脱证。 (1)闭证:神昏,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数。 (2)脱证:神昏,口合目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如见汗出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征。 2 针灸治疗 2.1中经络 【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内关、水沟、三阴交、廉泉、下关、颊车、阳陵泉、曲池。 2.2中脏腑 2.2.1闭证 【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随症加减】如神志渐清,则减人中、十二井;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吞咽困难加照海、天突。 2.2.2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 【处方】关元、神阙(隔盐灸)。 【随症加减】虚汗不止加阴郄;鼻鼾不醒加申脉;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 2.3后遗症 【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①半身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②手足挛痿:合谷、八邪、解溪、昆仑透太溪;③舌强不语:通里、金津、玉液。 【随症加减】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 3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3.1头面、项肩部操作 【手法】推、抹、一指禅推、揉、按、捏、拿法。 【取穴】印堂、太阳、神庭、上星、百会、风池、风府、肩井、地仓、迎香、大迎、颊车、下关、合谷。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①用双手拇指分推法、抹法,自印堂穴推至太阳穴;②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沿督脉推至百会穴;③指揉风池、风府穴,拿肩井穴。 3.2上、下肢操作 【手法】按、揉、一指禅推、捏、拿、扌衮、拔伸、搓法。 【取穴】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气冲、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阳陵泉穴。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极泉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穴;②扌衮、捏、拿、拔伸、揉肩部,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反复操作至腕部;③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 (2)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患侧气冲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穴;②捏、拿、扌衮大腿前面的肌四头肌及股外侧肌;③拇指按、揉或一指禅推法,自阳陵泉穴沿小腿外侧肌群操作至足部;④搓下肢,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

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麻术后苏醒期寒战的应用

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麻术后苏醒期寒战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吴子散(吴子散为我科自制:吴茱萸10g,附子10g)温 敷涌泉穴对骨科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6 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骨折病人全身麻醉手术后在恢复期出现寒战的患者,随机分为 两组,各组各50名。寒战发生后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单独采用保暖或者药物等方法干预,对照组采用我科自制吴子散,分别敷于双足底涌泉穴,连续温敷至病人寒战缓解。结果:治 疗组n达到的有效率100%,对照组n达到的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制中药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骨科全 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战病人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吴子散;吴茱萸,附子,涌泉穴,温敷 寒战是全麻苏醒期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至65%。我国中医学认为,寒邪 易伤阳,冬季或者发烧患者在短期内大量输入温度低于自身体温的液体,再者加上患者自身 防寒保暖措施不够到位,易导致寒邪直中于里,使之感受寒邪,易伤及脏腑的阳气,所以产 生寒战症状。临床上处理寒战的措施多为采用保暖或者单用药物静脉给药方法来进行干预, 但是由于寒战的产生机制是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们,有多数的病人出现的寒战反 应特别的严重,在医嘱给药治疗后仍然反复的发作。 我科对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在苏醒期出现寒战的患者采用醋调吴子散温敷涌泉穴治疗, 并以常规护理相比较,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自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骨科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100名, 按照手术顺序,根据随机、自愿的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 男性病例23人,女性病例27人,年龄分布在14-83岁,平均约55岁。对照组中男性病例 28人,女性病例22人,年龄分布在10-84岁,平均约50岁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把苏醒室的室温调节在22-25℃左右,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入室时,均按医嘱常规给予鼻 导管氧气吸入,用2kg的棉絮加盖保温,同时监护仪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寒战发生后,予再加盖被2kg保暖,或根据医嘱予盐酸曲马多静脉注射,或采用输液加温器,予输液加温处理。 2.2 治疗组 2.1 取穴患者:向患者解释温敷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嘱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暴露双足底,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在足底部约足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处取涌泉穴。若患者此处皮肤有 感染、肿瘤、出血等情况,禁止敷药。 2.2 将吴子散为我科自制:吴茱萸10g,附子10g,用陈醋调糊状,装入专用纱布袋,扎 紧布袋口,放于微波炉中,加温10-12秒,使温度达到37 ℃左右(以温热不烫手为主),取 出后分别敷于双足底涌泉穴,连续温敷至病人寒战缓解。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5 d。结果:15例有效率799%。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吴茱萸临床运用

吴茱萸临床运用 古今传奇话中药--吴茱萸 关于茱萸,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祸降临,全家人必须在那天迅速离开,每人都要用红色的袋子装满茱萸系在臂上,到一个高处饮菊花酒,才可躲过这场灾祸。” 桓景依言而行,全家人于农历九月九日那一天,在胳膊上系上装有茱萸的红色袋子,到城外的高处饮菊花酒。过后回家,恒景发现家中鸡犬牛羊全部暴死,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纷纷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绛袋,登高饮菊花酒,劝重阳登高,效桓景之避灾”之义。这个习俗至今仍流传在民间,人们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趋吉避祸,使自己逢凶化吉。这种传说虽不足信,但茱萸确是一味作用很好的中药。 茱萸的药用 茱萸分吴茱萸和山茱萸,故事中的茱萸,应为我们今天常用的中药——吴茱萸。吴茱萸很早就被中医作为药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着作《神农本草经》就有收载。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的功能。 中医在临床上常用吴茱萸治疗多种痛证,如治疗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妇女下腹部寒冷、经闭痛经、寒湿脚气肿痛,以及胃寒呕吐、呃逆,胁痛口苦,呕吐吞酸,五更泄泻(每天天将亮时即肠鸣、腹痛、泄泻,泻后疼痛即止或减轻)等。 现代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还含有多种生物碱,有镇痛、升高体温、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调节子宫兴奋性、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治病案例: 治腹泻 取吴茱萸研细粉,用白酒调成糊状,稍加热后敷于脐部。然后用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用该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特别是口服抗生素类药无效的患儿,多于应用后3 日内见效。需指出的是,本品为辛热之品,只能用于虚寒腹泻(如手足不温,舌淡苔白,大便清稀,食物不消化,腹部喜温),否则会延误病情。 治口角流涎 将吴茱萸细粉用醋调匀,晚上外敷足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曲脚底板时凹陷处)。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3~5次即可痊愈。 治小儿胃肠生长痛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找的时候捂住脚趾肚,把余下的脚底分为3部分,涌泉穴就在上1/3处有个窝的位置。 涌泉穴是一个井穴,即源头。把气血引到脚上,实际就是引到涌泉穴去,这叫引血归源。引血归源有什么好处呢?它使人不容易衰老,这是最大的好处。 练金鸡独立、坠足功等方法,主要目标就是要把气血引到涌泉穴去。但有时做的时候会发现,好像气血总不能集中到想要去的地方,这就需要额外地刺激一下它。 刺激涌泉穴时,先把大拇指的指甲剪平,然后用力点按。如果很痛,这个穴位就适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坚持,因为补肾是需要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任务,肾气强壮就不会衰老。但有的人用力点按后没感觉,穴位还被按下了一个坑,这就是典型的肾气虚弱、气血不足。这样的人即便每天揉,再加大力量,对身体来讲也是一种白白的消耗。所以这个时候要先做跪膝法、金鸡独立,把气血引下来,再刺激涌泉穴。 涌泉穴是最终要打通的穴位,但在人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不要去刺激它。 有人说:“我天天都按摩涌泉穴,非常痛,按了差不多1个月,痛老也不减。”这肯定是气血在流经肾经的其他穴位时,中途被堵塞住了,而且还堵得比较厉害。这时,我们要先在肾经上找其他的痛点按,依次把这些堵塞的地方按通了,然后再去按涌泉穴,就会逐渐不痛了。当按到非常有弹性而且又不是很痛,只有一种酸胀感觉的时候,您将会发现身体和整个精神状态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这就是引火归源的巨大好处。 一旦您把涌泉穴揉通了,就会对这个穴位充满深深的感激,原来经络穴位有这么神奇,可以让您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汹涌动力。 涌泉穴可以治疗足寒证。如果您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而且按的时候凹陷不起,这时候最好用艾灸法。但如果火气比较大,这种方法就不适合应用。 有的人不足寒,但脚心总发热,这样的人最需要揉涌泉穴。因为他们的体质是肝火过旺,但受到了抑制,火气没有宣发出去,而肾阴又不足,所以就会脚心发热。这时,需要向肾要点水,来浇灭体内的火。 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井穴是属木的,通着肝,水又生木,所以可以从这里挖掘能量补肝。当脚心发热的时候,就是肝在向肾求救了,要求肾给一点肾阴(水)来降低肝的火气。这时候一定要揉涌泉穴,几天后脚心发热的问题就会缓解。 涌泉穴的作用和功效非常强大,但使用它时有一些禁忌,需要看好时机再用才会有好的效果,否则容易适得其反。使用涌泉穴时一定要知道它的原理,才能游刃有余,因为它的功

三针组穴和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临床观察

10第15卷 第2期 2013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5 No. 2 Feb ., 2013不寐是由思虑劳倦、体虚久病、情志所伤、饮食 不节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而不能入寐,临床以难以 入寐、多梦易醒、醒后不得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等 为特征。不寐可见于西医许多疾病,如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 症等。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阴虚火旺型不寐患者进行针灸和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部。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不寐诊断标 三针组穴和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临床观察 于海波,刘永锋,李志峰,何玉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摘 要:目的:探讨三针组穴和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阴虚火旺 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外敷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针刺组予三针组穴针刺治疗,外敷组予醋调吴茱萸敷 贴涌泉穴,对照组予外敷夜交藤。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 率为92%,外敷组为88%,对照组为32%;针刺组和外敷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针刺组与外敷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和外敷组与对照组PSQI 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与外敷组 PSQI 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三针组穴可有效地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而醋调吴茱萸敷贴涌泉穴则是一种有效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外治法。 关键词:三针组穴;吴茱萸;外敷;阴虚火旺;不寐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2- 0010- 03 收稿日期:2012-09-07 作者简介:于海波(1965-),男,河南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神经内科疾病。 Clinical Effect of the Groups of 3-Needle and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Fructus Evodiae Prepared with Vinegar on Yongquan Point on Treating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Type of Insomnia YU Haibo,LIU Yongfeng,LI Zhifeng,HE Yuhai (Shenzh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enzhen 518033,Guangdong,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groups of 3-Needle and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fructus evodiae prepared with vinegar on Yongquan point on treating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type of insomnia. Method :75 patients with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type of insom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cupuncture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fructus evodiae prepared with vinegar on Yongquan poi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uber fleeceflower stem. The three groups improvement of sleep quality and the total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the rate of improvement was 92%,in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it was 88%,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32%.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c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utcome(P <0.05),there was als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cpuncture group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P >0.05) .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cpunctur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PSQI score(P <0.05),there was als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 <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acpuncture group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group(P >0.05). Conclusion :The groups of 3-Needle can treat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type of insomnia effectively,while 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fructus evodiae prepared with vinegar on Yongquan point is an effective external treatment to treat the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type of insomnia. Key words : 3-Needle therapy ;fructus evodiae ;external application ;Yin-deficiency-and-fire-hyperactivity ;insomni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