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T变更管理规程

IT变更管理规程

IT变更管理规程
IT变更管理规程

IT变更管理规程

————————————————————————————————作者:————————————————————————————————日期:

技术总部变更管理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南阳晶科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对信息技术总部变更的管理,正确引导和管理变更请求,控制变更过程,减少变更对系统和服

务带来的风险和影响,使变更高效完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国

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技术

指引》等有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南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总部生产和运行环境中使用的应用系统、操作系统、网络、机房环境等的系统改变。

第二章变更分类

第三条变更是指在运维过程中对系统所做的任何改变,包括增加、修改、移除等活动。开发和测试环境的变更不纳入本办法的管理范围。第四条根据变更对现有业务系统产生综合影响度和风险大小,变更可分为:一般变更、重大变更和紧急变更。

第五条一般变更是指,风险较小且在变更实施中无需停机或者中止业务的变更,如修改计划任务执行时间等。一般变更由二级部门经理

审批即可,由变更执行人员直接实施,并留下相应的记录。

第六条重大变更是指,风险较大且涉及面较广的变更,如修改关键配置文件、更新升级包等。重大变更由二级部门经理审批后,由信息

技术总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综合评估变更影响和风险后,交由变

更执行人员实施。

第七条紧急变更是指,由紧急事件触发或由于时间紧迫要求而需尽快执行的变更,如网上交易系统故障、交易系统故障等。信息技术总

部向公司级领导请示并获得口头审批后即可实施紧急变更,事后

(变更实施5个工作日内)必须补足相关变更和审批文档。

第三章变更原则

第八条所有影响信息系统生产环境配置项的变更都必须严格遵循变更管理流程,但以下活动可以不走变更流程,如:系统重起、修改操

作系统密码等。

第九条全体运维人员都应遵循变更管理流程的执行原则。

第十条所有的变更应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实施中的文档须正确记录,以供审核统计。

第十一条若因为变更紧急当时未能及时获得审批的,应该在变更后及时补充相关手续,确保所有的变更都应被记录、跟踪和管理。

第十二条所有的变更都必须经过变更提交、审批、实施、复核、关闭五个环节。

第十三条合理安排变更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对业务系统影响程度最小的时间段实施进行。如确实不能避开时间冲突,需在变更执行前提前

通知相关业务部门,做好业务调整,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第四章变更发起

第十四条变更发起人负责提起变更申请,应在变更申请中,详细记录变更原因、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实施方案、应急回退方案和测试方

案。

第十五条变更发起人对变更的影响度、优先级和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提出可能会影响哪些业务系统和业务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第十六条在变更完成后,由变更发起人关闭变更流程。

第五章变更审批

第十七条变更审批人负责对变更发起人提交的变更方案进行审核,根据变更请求的合理性审批或拒绝变更请求。

第十八条如有必要会对变更请求信息进行完善或更正,以保证变更请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九条对于审批后认为不可行的变更,可以在征得变更发起人同意后进行修改或直接驳回变更发起人处,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第二十条因每个业务系统使用对象涉及范围不同,变更审批可以根据变更的需要进行多级、跨部门审批。对涉及面较广、影响大、风险大

的变更,可以提请变更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应提前通

知受影响的相关系统运维和使用人员。

第二十一条变更委员会是一个跨职能部门,成员比较灵活,可以是部门负责人、主管部门的公司级领导等。主要负责是评估变更的影响,针

对变更请求提出付诸实施、暂缓实施或彻底否决等决策建议。

第六章变更实施和复核

第二十二条变更执行人负责实施变更,在变更实施前,与变更发起人沟通,依据变更计划进行程序和数据备份,以便必要时可以恢复到原来

的程序版本和数据版本。

第二十三条变更实施前,变更执行人应检查变更实施环境有效,没有突发故障,确保与其他正在实施的变更没有冲突。

第二十四条变更执行人实施更变后,进行系统试运行,记录检测结果,并初步判定变更后系统是否运行正常。

第二十五条如因意外原因,变更未达到变更效果,变更执行人应立即通知变更发起人,并在变更负责人的监控下执行回退计划。

第二十六条对于实施失败的变更,由变更的申请人员重新提出变更请求,并修改变更内容,重新审批和安排变更实施日程。

第二十七条变更无异常,由变更执行人负责通知变更复核人对变更是否成功复核,并由变更复核人填写复核意见。

第七章变更关闭

第二十八条变更复核人复核变更正常后,通知相关业务部门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第二十九条测试人员根据测试文档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在测试报告上签字后,把测试报告通过邮件或传真发给变更发起人。

第三十条变更发起人确认所有变更实施过程都必须记录在系统中后,即可关闭本次变更。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程由信息技术总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本规程自下之日开始执行;

附件:南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公司变更申请表申请人所在部门

变更类别一般变更□重大变更□紧急变更□

影响度高□中□低□优先级高□中□低□预计变更时间

变更说明

影响范围

应急方案简述

使用部门意见

信息技术总部意见

公司分管领导意见

执行人

复核人

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设施过程及 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企业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规范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 第四条名词解释: (一)工艺设备变更 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微小变更 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 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 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五)关键岗位 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装备部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制度。 第六条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制度,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第七条各基层单位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对本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管理要求 第一节工艺设备变更 第八条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 (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设备变更管理 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油田分公司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工艺设备变更环节中产生的风险带来的危害,规范工艺设备变更环节的管理,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范》(Q/SY1237- ),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变更应实施分类管理,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 (一)工艺设备变更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三)微小变更是指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生产运行、检维修、开停工、技改技措等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新、改、扩建项

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并对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培训、监督、支持和审核。 第五条各生产单位和部门执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条公司员工接受工艺设备变更管理培训,执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规定。 第三章变更范围 第七条本规定所涉及的工艺和设备变更范围主要包括: (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三)化学药剂的改变;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四)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五)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六)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七)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八)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九)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一)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变更管理规程

密级:内部公开 文档编号:NTT_CM_BGGLGF 版本号:V1.0 变更管理规程 惠州市新中新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惠州市新中新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对本文件资料享受著作权及其它专属权利,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将该等文件资料(其全部或任何部分)披露予任何 第三方,或进行修改后使用。

文件更改摘要:

目录 1.目的 (3) 2.角色与职责 (3) 3.入口准则 (3) 4.输入 (3) 5.主要步骤 (3) 5.1.基线变更流程 (3) [001] 变更申请 (4) [002] 变更评估 (5) [003] 变更实施 (5) [004] 变更验证与确认 (6) [005] 变更的发布 (6) 5.2.非基线变更流程 (6) [001] 变更申请 (7) [002] 变更评估 (8) [003] 变更的实施 (8) [004] 变更验证 (8) [005] 变更的发布 (9) 6.输出 (9) 7.出口准则 (9) 8.引用文档 (9) 9.使用模板 (9)

1.目的 通过变更管理活动,保证产品的完整、正确、一致,防止配置项被随意地修改而导致混乱。 2.角色与职责 3.入口准则 ●客户提出的变更申请被接受时 ●内部提出变更申请时 4.输入 ●《需求变更申请单》《需求变更申请单内部评审表》 ●《软件变更申请表》 5.主要步骤 5.1.基线变更流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线变更通常存在两种方式: 1)方式一:直接对相关基线配置项进行变更,升级基线版本; 2)方式二:将已积累的若干个变更合并形成新的基线,替换原有的基线. [001] 变更申请 项目经理或变更申请人填写《软件变更申请表》,说明要变更的内容、变更的原因、受

变更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变更管理规程,确保任何变更处于受控制状态;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且符合注册标准及法规要求。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的新产品上市、现有产品撤市、原辅料、包装材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印刷性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 设施、设备、仪器、相关责任人、物料供应商、被委托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计 算机软件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 职责: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正确执行本规程;主管质量、技术、生产、设备等的部门负责人进行所管理系统的变更的审批;质量保证部(QA)监督变更 的实施过程及部分变更后的跟踪确认;质量管理部审核批准变更项目。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二百四十、二百四十一、二百四十 二、二百四十三、二百四十四、二百四十五、二百四十六条。 内容: 1定义和术语 1.1 变更 是指药品生产质量系统各要素的改变。 1.2 关联变更 一项变更伴随或引发的其他变更称之为关联变更。如法定标准的变更可能伴随 或引发检验方法变更,或同时伴随药品包装材料的变更。 2变更的原则 2.1 任何申请的变更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验证状态的潜在影响。 2.2 相互关联的各项变更应按照技术要求最严格的变更类别进行控制。 2.3 对于需要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或批准的变更,在未得到批准前,该变 更不能正式实施。 3 变更的分类

根据药品管理相关法规的要求以及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的验证状态的影响程 度,变更可分为次要(I类) 、中度(Ⅱ类) 和重大(III 类)变更三类。 3.1 I类:次要变更 次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 这类变更由公司自已控制,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如:3.1.1公司机构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变更; 3.1.2文件/记录的变更; 3.1.3关键监控点的变更或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 3.1.4生产工艺过程中检测项目的增加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体检验方法;3.1.5生产设备非关键零部件的改变(不包括直接接触药品的部件材质); 3.1.6生产用容器规格的改变; 3.1.7供应商的改变(不包括化学药原料供应); 3.1.8由于药品各药典或国家标准升级改版而进行的更改; 3.1.9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或方法的变更; 3.1.10实验室样品常规处理方法的互换; 3.1.11生产及质量管理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变更 3.1.12色谱柱允许使用范围内的互换; 3.1.13试剂或培养基生产商的改变; 3.2 Ⅱ类:中度变更 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生产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 控性不产生影响。这类变更公司要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要求, 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如: 3.2.1企业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的变更; 3.2.2生产操作间功能的变更; 3.2.3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 3.2.4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原辅料、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 3.2.5印刷类包装材料按药监部门要求变更内容和样式的变更; 3.2.6原料、中药提取物、关键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包材供应商变更; 3.2.7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精心整理 前言 一、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

2目的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得到

快速解决。 3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工艺变更的范围、流程、执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移行车型的工艺变更管理。 4术语和定义 4.1工艺变更范畴:工艺文件中关于过程特性参数、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容量频次、控制方法、反应计划/预防措施、生产辅料等信息进行变更的项目。 4.2异常处置预案:将临时脱离工艺过程中临时执行措施固化的项目进行标准化,问题发生后, 5 5.1 5.1.1 5.1.2 造成工艺变更,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及验证。 工艺改进过程中,负责编制《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并提交工艺技术科。 负责后序反馈的跨班组、跨车间的工艺问题沟通,并协助其他前序车间进行验证工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负责依据《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落实现场作业指导性文件更改及现场工艺变更。 负责识别异常处置预案项目,并编制《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并对工艺异常发

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5.1.3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 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分管车间技术组及工艺管理工作,负责《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的批准。 5.2工艺技术科 5.2.1负责工艺变更过程中与工程院接口。 5.2.2负责在工程院新车型工艺移行前,参加各车间/品检科新车型工艺验收小组,跟踪工作进 程。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6 6.1 变更直接进行验证,连续3个批次参数一致且制件合格的,方可进行工艺变更。 工艺参数调整、制件工位调整、焊点排布调整、涂胶工位调整、设备调整、生产辅料调整等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生产辅料调整以及与产品设变无关的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工艺参数调整、生产辅料调整、工具等变更。 6.1.5以上范围中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自主完成的工艺变更,工艺技术科可向工程院提出《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由工程院主责进行变更。

最新变更管理规范(样本)资料

XXXXXX有限公司 变更管理规范 文件编号:XX/XX-XXX 总页数:5 版本:第1版 编制部门:XXX部 执行日期:2018年XX月XX日

批准:审核:编制:

1目的 对公司内外部变更实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所有变更符合客户和公司内部的要求,并获得有效实施,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部变更有关事项的控制和管理。 3定义 3.14M变更:指重要岗位人员、关键设备、重要材料、工艺及检验方法的变更。 3.2重大变更:客户要求的4M变更、工艺路线变更、产品包装变更、产品器件变更、材料变改、法律法规要求变更、设备变更、工装变更、产线变更、生产场地变更、工艺技术变更、涉及关键产品特性的工艺及参数发生重大调整、检验标准变更、重点工序及岗位超过50%及以上人员变更。 3.3一般变更:一般生产设备/工装/治具、作业方法、作业标准、检验规范、工艺文件、文档修订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和不超过50%的重点工序及岗位人员变更。 4职责 4.1市场部部:负责客户方面变更的发起,负责变更引起与客户相关的事物的处理,负责提供客户方面的变更资料,与客户联络和传递变更信息,以及变更产品订单评审相关事项。 4.2制造部:负责制造方面的4M变更的发起,评审、验证和实施。 4.3研发部:负责设计变更发起、评审、验证和实施,参与产品工艺变更、生产场所变更、环境影响有害物质各类或含量发生变更的评审。 4.4品质部:负责供应商4M变更和内部4M变更的评审、验证、批准,执行结果确认,参与设计变更评审和验证。 4.5人事部:负责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公告。 5内容 5.1客户要求变更 5.1.1产品变更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前言 一、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 三、本文件与上一版文件相比的主要变化点: 1、完善各部门职责权限; 2、临时脱离工艺依据《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执行; 3、完善《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的相关要求; 4、《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与《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直接引用CAPP平台模版,《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模版引自《临时脱离工艺管理规定》 四、本文件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或废止的文件: 0/C0版《工艺变更管理规定》文件

1流程图 2目的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3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工艺变更的范围、流程、执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移行车型的工艺变更管理。 4术语和定义 4.1工艺变更范畴:工艺文件中关于过程特性参数、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容量频次、控制方法、反应计划/预防措施、生产辅料等信息进行变更的项目。 4.2异常处置预案:将临时脱离工艺过程中临时执行措施固化的项目进行标准化,问题发生后,可按方案措施执行以保证生产,再提交《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的开展方式称为异常处置预案。5职责和权限 5.1各车间(包括下料中心、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及品检科 5.1.1车间/品检科班组长 负责班组内工艺变更的提出。 负责协助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对现场问题进行解决。 负责对本班组内工艺变更项目的实施与验证,并保存执行过程的相关记录,及时将异常反馈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5.1.2车间技术组/品检科工艺负责人 负责新产品生产准备工作,对现场操作进行培训指导,新车型工艺移行前,成立新车型工艺验收小组,并开展相关工作,将现场工艺问题及时反馈工艺技术科。 在工程院新车型工艺文件移行时,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评审验收,确保工艺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负责对各班组反馈的现场问题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查确认,并进行判定、解决,对判定属于需变更工艺的问题,向工艺技术科提出变更申请。 负责将车间/科室内各班组因设备改善、成本改善、品质提升、生产节拍变化、生产布局调整等造成工艺变更,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及验证。 工艺改进过程中,负责编制《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并提交工艺技术科。 负责后序反馈的跨班组、跨车间的工艺问题沟通,并协助其他前序车间进行验证工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负责依据《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落实现场作业指导性文件更改及现场工艺变更。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1)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变更控制程序管理文件,明确变更的申请、评估、批准、通知、实施及跟踪、验证的过程,使任何符合本规程的变更都在受控状态,便于产品质量追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与药品生产及质量有关的所有变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新产品的上市。指新品种、新剂量的产品或新包装规格的产品上市。 现有产品的撤市。将现有产品品种、现有规格的产品或现有包装规格的产品从市场上撤回。 厂房的变更。包括厂房设计功能的改变,间隔的改变,洁净装修材料或形式的改变,对墙体或地面造成破坏性的改变等生产环境的变更。 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的变更。包括改变送回风管路和送、回、排风口尺寸、位置,

空调机组或消毒系统,改变温湿度控制设施,改变气流组织,改变洁净区内地漏,纯化水制水设备,贮水设施材质、纯化水管路及用水点的改变,净化空调系统空调过滤器型号改变,高效过滤器供应商的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气体过滤器的改变,生产设备的改变(包括新增和报废),直接接触药品容器材质的改变,洁净区内运输形式的改变等。 检验方法的变更包括取样方法、条件的变化,样品制备和处理方法的变化,对照品配制方法的变化,检验仪器型号的改变等。在法定的检验方法(如药典检验方法)变更后,按照企业内部备案流程在企业内部落实变更后的检验方法。 质量标准的变更。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项目的改变,有效期或贮存期的改变,贮藏条件的改变或稳定性方案的改变,中间产品项目监控点的改变等。在法定标准(如药典中的质量标准)变更后,按照内部备案流程在企业内部落实变更后的质量标准。 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备案的技术文件的变更。 生产工艺、处方的变更。包括辅料品种或数量(数量范围)、溶媒浓度、用量的改变,生产方法的改变,批量调整、药材炮制方法的改变等。批记录、操作规程的变更。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需要确定该变更是否需要到药品监管部门备案或批准。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取得批件后),在实施变更前按照备案流程落实变更后的生产工艺。 物料供应商的变更。包括中药饮片的生产商以及其他原药材、辅料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生产地点或供应途径的变更。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变更。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该类变更需要由药品监管部门批准。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及公用工程和设备设施、场所改变涉及到工艺变化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消除和减少因变更带来的潜在隐患,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控,防止因变更因素而引发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龙宇煤化工公司装置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变更管理的内容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介质的变更;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条件(联锁报警、工艺指标)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公用工程的变更(水、电、气、汽等变更) 4.职责和权限:生产技术部负责审查工艺条件(还包括材料、材质、压力等级)和工 艺规程的变更申请(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工艺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管理措施,达到审查及时、准确,了解分析生产技术的数据和状态,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 机动部负责分管生产工艺变更时涉及的设备(包括特种设备、动力设备)及其附属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设备变更,危险源的辨识,并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设备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规范,保证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变更后的安全运行。 电仪厂配合质检中心、生产技术部负责各类电气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变更申请的批复(包括生产设施的新建),组织变更危险源的辨识,进行风险评价和采取管理措施,确保电气仪表、计量器具及其附属设施的变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范,保证电气、仪表和计量器具变更后的安全运行。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辖区各项变更项目的申请、初步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辨识、项目的实施、调试及运行后的验收。同时各生产单位要明确兼职变更登记管理员,负责做好每项变更登记。项目变更后要向所有相关员工风险告之和操作

变更控制管理

·第 1 页共 10页 变更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变更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变更控制管理。 3 责任者 3.1各个部门或个人:可根据工作职责提出变更申请。 3.2变更部门负责人:召集受变更影响的各部门负责人,对变更进行评估、列出相关的实施计划。 3.3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执行经授权人审批通过的实施计划,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给质量保证部。 3.4质量部:指定人员负责变更控制工作,界定变更分类及编号;指定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评估;进行实施方案的追踪及效果评价,并向申请部门反馈变更信息;变更的归档管理。 3.5质量部:对该变更涉及的文件按《文件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修订和会审。 3.6质量部负责人:对变更实施方案、评估结果和实施计划等进行审批及变更批准。3.7质量管理负责人:对中度变更、重大变更的评估结果和实施计划等进行审批及变更批准。 4 内容 4.1 变更的定义 变更:是指即将上市或已获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4.2变更的分类 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将变更分为次要变更、中度变更、重大变更。 4.2.1次要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不

需要进行相关验证,不需要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的变更。此类变更由企业自己控制,并由质量保证部指定相关部门对次要变更进行评估并列出实施计划。 4.2.2中度变更:指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可能产生影响的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验证证明变更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影响。不需要经过药监局备案或批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实施计划。如需报药监局备案或批准的,待药监局备案完成后或批准后(由技术部到药监局备案或申报),再实施相关内容。 4.2.3重大变更:对半成品或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需要报药监局批准的变更,此类变更由技术部直接申报,并对相关审批资料进行存档。 4.3 变更范围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 4.3.1物料供应商的变更:包括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商,化学合成辅料、中药饮片的生产商以及其他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的供应商。描述清楚物料名称、供应商的名称,增加供应商时应提供目前供应商供货能力情况与实际需货情况以及该供应商相关资料,该类变更参照《供应商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执行。 4.3.2仓库的变更:描述进行变更仓库的名称、面积等,提供仓库变更前后平面布置图。 4.3.3 质量标准的变更: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项目的改变,有效期或贮存期的改变,贮藏条件的改变,中间产品项目监控点的改变等,涉及检验操作规程的变更。 4.3.4 检验方法的变更:包括取样方法、条件的变化,样品制备和处理方法的变化,对照品制备方法的变化,检验仪器型号的改变等。 4.3.5 厂房的变更:包括厂房原设计功能的改变,间隔的改变,洁净装修材料和形式的改变,对墙体或地面造成破坏性的改变等。 4.3.6设备、设施的变更:包括改变送回风管路和送、回、排风口尺寸、位置,空气处理机组或消毒系统,改变温湿度控制设施,改变气流组织,改变洁净区内地漏,纯化水制水设备、贮水设施材质、纯化水管管路和用水点的改变,净化空调系统空调过滤器型号的改变,高效、亚高效过滤器供应商的改变,直接接触药品的气体过滤器的改变,生产设备的改变(包括新增和报废),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材质的改变,洁净区内运输形式的改变等。描述清楚是整套还是部分变更,整套设备变更时提供整套设备的资料,主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2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1、目的: 规范工艺变更作业,确保更改后的产品符合顾客要求,保证工艺更改能适时、正确的通知各相关单位,并有效地处理工艺变更前的产品。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制程、材料、规格以及加工工艺的更改。 3、职责 3.1工艺处相关工艺人员负责更改内容的拟制; 3.2工艺处负责人负责更改内容的审核、批准; 3.3各相关部门负责更改内容的实施。 4、作业办法 4.1更改的基本要求: 4.1.1工艺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标准,不得违背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4.1.2如果被更改的文件同时用于其他产品时,则应考虑更改其它产品是否适用,若不适用或不能同时作相应更改时,则该产品应编制新的文件; 4.1.3若更改涉及其他文件的更改时,应同时进行相应的更改; 4.1.4文件更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4.1.4.1已制品和在制品的数量;

4.1.4.2配套工艺装备的适用性; 4.1.4.3外购物资的库存和供应情况。 4.2流程说明 4.2.1拟制更改 4.2.1.1当产品的工艺需要更改时,由工艺处人员编制“工艺变更通知单”。 4.2.1.2 “工艺变更通知单”的要求: 1)“工艺变更通知单”更改的内容应能正确反映更改前后的情况,更改的部位应准确、清楚。所述问题要准确,要求要明确. 2)“工艺变更通知单”如附有图纸,附件上的图形、字迹应清晰、整洁。 3)“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已制品的处理、更改的方式。 4) “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该通知单的有效期限(或适用批次、适用数量) 5)“工艺变更通知单”的保存期限根据通知单的要求而定。 4.2.1.3对生产中临时发生的不需要更改工艺文件的问题,如客户的暂行要求、因急需而暂行更改标准,由工艺处人员拟制“工艺变更通知单”,并注明使用期限。 4.2.2更改的审核、会签,批准拟制完善的“工艺变更通知单”,由工艺人员送各职能人员按“工艺变更通知单”要求的栏目进行审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变更管理规程,确保企业对所持有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符合《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31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2、范围: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 3、职责:质量管理部、药物研发中心、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各生产车间对该文件的实施负责。 4、规程: 4.1、本企业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4.2、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所有变更均应当申请并分析评估,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4.3、企业应当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按照其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实行分类管理。根据

《已上市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所涉及的变更划分为三类: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 4.3.1、重大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 ①重大变更一般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包括变更前后的风险评估、工艺比对资料、质量比对研究试验资料、变更后连续生产3批产品的质量指标情况及稳定性研究资料、 口服固体制剂需关注药物的溶化性或崩解时限、产品单一成分的溶出度研究资料,必要时应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 ②重大变更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4.3.2、中等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变更。 ①中等变更研究资料包括变更前后的风险评估、工艺比对资料、质量比对试验资料、变更后连续生产3批产品的质量指标情况及稳定性研究资料,口服固体制制需关注药物的潜化性或崩解时限。 ②中等变更应当在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4.3.3.微小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的变更。 ①微小变更研究资料包括交更前后的风险评估、工艺比对资料、质量比对资料、变更后连续生产3批产品的质量指标情况及稳定性研究资料。 ②微小变更应当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报告。

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1、目的:? 规范工艺变更作业,确保更改后的产品符合顾客要求,保证工艺更改能适时、正确的通知各相关单位,并有效地处理工艺变更前的产品。??? ?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制程、材料、规格以及加工工艺的更改。?? 3、职责? 工艺处相关工艺人员负责更改内容的拟制;? 工艺处负责人负责更改内容的审核、批准;? 各相关部门负责更改内容的实施。 4、作业办法? 更改的基本要求:? 工艺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标准,不得违背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如果被更改的文件同时用于其他产品时,则应考虑更改其它产品是否适用,若不适用或不能同时作相应更改时,则该产品应编制新的文件; 若更改涉及其他文件的更改时,应同时进行相应的更改; 文件更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4 4 4 流程说明? 拟制更改? 4工艺需要更改时,由工艺处人员编制“工艺变更通知单”。? 4“工艺变更通知单”的要求:? ??

1)“工艺变更通知单”更改的内容应能正确反映更改前后的情况,更改的部位应准确、清楚。所述问题要准确,要求要明确.?? 2)“工艺变更通知单”如附有图纸,附件上的图形、字迹应清晰、整洁。? 3)“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已制品的处理、更改的方式。? 4)?“工艺变更通知单”应说明该通知单的有效期限(或适用批次、适用数量)? 5)“工艺变更通知单”的保存期限根据通知单的要求而定。? 4工艺处人员拟制“工艺变更通知单”,并注明使用期限。? 更改的审核、会签,批准? 拟制完善的“工艺变更通知单”,由工艺人员送各职能人员按?“工艺变更通知单”要求的栏目进行审核、会签,批准。? 4.工艺处工艺人员? 4工艺处处长或经授权的代表。? 批准:由工艺处处长或经授权的代表 更改的执行经审核批准的?“工艺变更通知单”,由工艺处归档并下发。如需更改文件的,自批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对技术文件进行更改。更改时依据工艺处提供样板进行更改,并与所更改技术图样一起存放,便于校对。 更改方法? 直接采用换版形式更换技术文件。 换版后必须收回原有的旧文件,进行标识存档。 电脑文件的修改工艺处拟制“工艺变更通知单”的同时,更改电脑中的相应图纸文件。工艺处负责“工艺变更通知单”的检查/校对和实施情况。 当工艺文件存在的错误将产生废品或妨碍生产正常进行时,工艺人员可会同相关部门人员协商统一意见后,在生产现场更改工艺文件,加注更改标记和签署,并及时补办“工艺变更通知单”。

产品工艺变更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一切和产品质量相关的变更过程。 2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过程。 3职责 3.1变更提出人: 负责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变更要求,同时从质量部处得到变更编号。 3.2部门主管: 负责对本部门提出的更改的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审。 3.3生产部: 3.3.1负责产品工艺变更验证的策划和执行。 3.3.2负责变更生效后按变更要求进行更改。 3.4设备部:负责设备变更方案的制定,负责和设备有关的变更的审批。 3.5销售部:负责评估变更对产品销量、市场及顾客等的影响。 3.6质量部(兼技术部): 3.6.1负责组织变更评审、变更过程的追踪管理,确保相关部门按程序要求执行。 3.6.2负责对与产品性能有关的变更进行评审并进行风险分析,并对与产品有关的变更进行评审。 3.7仓储部:负责工艺变更前后所有物料(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管理。 4提出变更 4.1变更提出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和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包括重要原料更改、关键工艺更改、检验标准更改,填写《产品工艺变 更申请单》中的相关内容:如申请人,申请时间,相关变更产品,变更理由,变更方法或变更验证方案(协调责任部门提供)。 4.2质量部组织相关责任部门(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并出具相关意见,质量部认定可行性后,交由总经理或者管理者代表报批。 5变更初步审批 5.1变更提出人将变更申请递交变更评审小组进行初步审批。评审小组成员应从各自部门的职能审核更 改的可行性、评审确定更改验证方案、和临床验证、风险分析的必要性、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其他。

5.2 当变更的理由或变更有关的信息不充分,或是变更计划不可行时,变更评审小组可以否决此变更, 或要求提供更详细更充分的背景资料。当项目较大或是更改对产品有较大影响时,财务部应就更改 产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并由总经理批准。 5.3 和客户产品有关的变更需递交客户进行初步审批。 6变更验证和风险分析 6.1 变更计划批准后,视情况由责任部门实施验证方案,并最终提交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根据验证 报告和风险分析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6.2 质量部(兼技术部)人员根据变更要求进行风险分析报告的编制,由质量部经理交由管理者代表审 核后批准后执行。 7变更执行 7.1 变更过程最终评审通过后,由质量部确定变更生效日期,并将所引起的改动通知到所有相关的部门 /人,必要时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变更引起相应的文件变更 ,则按照《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7.2 质量部应对变更从申请编号开始跟踪更改审批至实施为止,并在《产品工艺变更清单》上记录跟踪 情况。 7.3 质量部(兼技术部)人员负责编制和更新变更产品的生产工艺、检验标准,由质量部经理交由管理 者代表审核后批准后执行。 7.4 所有在变更过程中产生的记录由质量部负责归档。 8相关文件和记录 8.1相关文件 8.1.1 KG-QP01 8.1.2 KG-QP02 8.2相关记录 8.2.1 QMR-036 8.2.2 QMR-037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产品工艺变更申请表》 《产品工艺变更清单》

变更控制管理规程doc资料

目的: 为确保持续改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高度保证变更不会引发不期望的后果。 范围: 适用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责任者: 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与变更有关的人员。 内容: 1 定义 1.1 变更:指即将准备上市或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生产、质量控制、使用条件等诸多方面提出的涉及来源、方法、控制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包括原辅料、供应商、规格、检验方法、质量标准、设备设施、处方、工艺、操作规程、包装材料、标签、计算机软件、文件、清洗剂、生产场地、产品批量等的变更。 1.2 变更控制:对变更进行评估、审核、批准和跟踪确认的管理活动。 2 变更的类型:根据变更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重大变更、一般变更和微小变更。 2.1 重大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需通过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企业必须按照法规要求报药监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2.1.1 主要工艺路线及原料、辅料成份(原辅料配比)的改变; 2.1.2 使用的起始物料和关键原料的改变(包括关键供应商的变更); 2.1.3 生产设施和设备的改型;

2.1.4 产品内包材的变更; 2.1.5 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改变; 2.1.6 关键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及成品以及过程产品的分析方法作重大的增补、删除或修改; 2.1.7 产品质量标准的变更; 2.1.8 产品有效期的变更; 2.1.9 厂房或生产地址的变更(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 2.1.10 其他对中间产品、待包装品及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变更。 2.2 一般变更:指对中间产品或成品的质量、性能、生产技术水平没有影响或影响微小的变更。必要时,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变更进行相关的同步验证。一般变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 2.2.1 关键工序进行的同类型或相似的设备的变更; 2.2.2 非关键工艺条件和参数的变更,如原辅料、溶媒的调整以及加料顺序的改变等; 2.2.3 工艺控制参数变更至更严格的范围或采用新的准确度更高的中间产品及待包装品的检验方法; 2.2.4 标签等外包装材料的变更; 2.2.5 印刷类包装材料样式的变更 2.2.6 生产辅助设备(动力供应、计量器械)的变更; 2.2.7 生产及质量管理用的计算机软件的变更; 2.2.8 产品的仓储条件及运送方法等的变更; 2.2.9 关键原辅料供应商的改变; 2.2.10 原辅料、中间成品、待包装品及成品以及过程分析的分析装置的变更; 2.2.11 物料质量标准中新增加检验参数以及所增加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的变更或替代;

变更管理规程

1目的(Purpose) 阐明变更控制要求,建立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批准和实施流程,确保变更对产品质量造成 的影响得到评估,经过审核批准后方被实施,符合GMP和药政法规要求。使产品在其整个生命 周期中,不因变更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2范围(Scope) 适用于供应商、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有效期或复验期、工艺、批量、GMP关键人员、质量标准 和分析方法、厂房设施、仪器设备,生产地址等等项目的变更管理。 3职责(Responsibility) N/A 4定义(Definitions) 4.1 变更Change 变更:是指对已确定的供应商、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有效期或复验期、工艺、批量、GMP关键 人员、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厂房设施、仪器设备、生产地址,计算机软件等进行更改,变更通 常由变更发生的部门发起。变更可能影响产品的重现性、质量、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4.2 重大变更Major Change 重大变更是指对产品的主要特性产生明显影响的变更。 重大变更要求通知药政当局和客户,且在没有收到这种类型变更的批准前不能实施变更。 例如:合成路线的改变,包括不同的起始物料和中间体。 4.3 主要变更Main Change 主要变更是指那些对药物的特性、规格、质量、纯度或效能有副作用的中等的潜在影响,这些因 素可能与药品的安全性或有效性有关。 主要变更要求在产品销售发货前,通知药政当局和客户 例如:定义一个中间体为起始原料。 4.3 微小变更Minor Change 微小变更是指不会对对产品的主要特性产生明显影响的变更。 微小变更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报告,不要求事先的通知。 例如:非关键工艺参数范围的变更。 4.4 变更控制表(CCF) 变更控制表是内部使用的表格,用于处理和执行对文件、厂房、设施、图纸或计算机系统的建议 的发布或修订的所有相关的要求的申请和鉴别,包括申请变更的处理记录。

最新变更控制管理规程.pdf

编号:版本号:01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 起草部门:质量保证部执行日期: 页码: 1 of 16 【目的】 规范实施变更的申请和批准程序,确保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处于受控状 态,将变更带来的潜在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保证产品质量,并确保持续改进得到 了有效执行,以及维持已验证过的状态和保持法规的符合性。 【范围】 适用于生产过程和质量相关的任何变更,如:关键人员、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 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厂房、设施、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仪器、生产工艺和计算机软件等。 【职责】 1变更申请部门 1.1负责提出变更申请,提供变更申请所需的支持性材料; 1.2对变更提出初步评估意见; 1.3变更批准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变更的实施; 1.4根据本部门实际情况,对变更前后效果进行评估。 2质量保证部 指定专人负责变更控制,负责对变更进行分类,组织相关部门对变更进行评估,对 变更过程的文件和变更结果进行检查和追踪,负责将变更相关资料归档。 3研发部 向药监部门提交变更项目的申报资料并跟踪审批/备案进度。 4质量管理负责人 批准所有与质量有关的变更。 5人力资源部 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评估、管理和控制。 6各职能部门 配合变更申请和主管部门进行变更的评估、控制与管理。

编号:版本号:01 起草部门:质量保证部执行日期: 页码: 2 of 16 【内容】 1定义 变更:为改进的目的而提出的对药品生产和管理全过程的某项内容的变化。 2变更控制的范围 2.1企业关键岗位人员:应当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 量受权人。 2.2文件变更:按《文件管理规程》执行。 2.3质量控制系统:物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改变、试验条件改变、检验方法改变等。 2.4厂房设施和设备系统:厂房平面布置、水系统、空调系统、管路系统、设备位置调 整、设备改造、设备更换、变更关键设备部件(指影响到工艺参数的设备部件)、计算 机软件及与药品直接接触的介质的变更等。 2.5物料系统:物料的变更、供应商的变更(参见《供应商管理规程》)、药品贮存发 运条件、有效期改变。 2.6生产系统:工艺配方(如增加或去除原辅料,变更原辅料的数量等)、工艺参数(如温度、pH、时间、压力变更等)、工艺流程(如增加工序、去除工序、工序次序变动等)、批量改变(如生产批量的增加或减少)等。 2.7印刷类包材:包装规格、包装材料(尤其内包材)、印刷类包材的设计及内容的变 更等。 2.8法定变更: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等引起的变更。 2.9其它变更:变更药品生产企业名称、变更药品生产场地等。 3变更的分类 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变更可分为如下三类: 3.1重大变更:可能对产品质量引起显著性影响,风险较大,由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认 识不清或难以预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没有产生负面的 影响,须按照法规要求报药监部门批准或备案。此类变更包括但不限于: 3.1.1涉及到产品注册的变更,如生产场地。 3.1.2公司关键人员的变更,如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 受权人的变更。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保证企业在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情况下正常、安全的进行生产工作,并尽快的恢复,特制订该制度。 2 范围 企业内部所有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情况。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人员变更时的相关培训及考核。 3.2 安全员负责与安全相关的教育及项目变更后的危险、隐患调查及控制措施制订。 3.3 安全员负责与安全相关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相关环境变更时的审查及审批工作。 4 管理内容 4.1 人员变更管理 4.1.1 领导管理层人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进行上岗培训教育。 4.1.2 安全主管、安全员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到管理部门报名参加业务培训,获得安全员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4.1.3 技术人员变更,需要进行技能考核和岗前培训教育。 4.1.4 新员工上岗,需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即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5 换岗复工人员,需重新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1.6 特殊工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变更,需进行体检,办理操作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 4.2 机构变更管理 4.2.1 管理部门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2 生产班组变更,需及时补充,签订责任状,并传达相关规章制度。 4.2.3 不能随意进行机构变更。 4.3 工艺和技术变更管理 4.3.1 对变更环节进行评估、评价,组织建立管理档案。 4.3.2 完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安全性与标准化。 4.3.3 在员工之中开展“四新教育”,即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时或员工调换工种时,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4.4 设施变更管理 4.4.1 建立档案,完善设备、设施变更手续。 4.4.2 对变更的设施进行审批和验收管理,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