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增强社区的能力。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

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

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但实际工作中“健康行为”一词常被赋予和“促进健康的行为”同样的含义。

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①有利性②规律性③和谐性④一致性⑤适宜性。分类:①日常健康行为②避开环境危害行为③戒除不良嗜好④预警行为⑤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主要特点:①危害性②明显性和稳定性③习得性。分类:①不良生活方式②致病性行为模式③不良疾病行为④违规行为。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知信行模式(KABP或KAP):其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

健康信念模式:①知觉到严重性②知觉到易感性③知觉到益处④知觉到障碍⑤自我效能

保护动机理论对健康信念模式有什么发展:1、内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主观的愉快感受)2、外部回报(实施有害健康行为所带来的某种客观“好处”)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①无改变打算阶段②打算改变阶段③改变准备阶段④改变行为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

社会网络的特点:互惠(社会关系中资源和支持的给予和获得)、强度(社会关系中感情支持的程度)、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种功能)、密度(社会关系中成员相互了解和影响的程度)、同质性(社会关系中成员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相似性)、地理分布(社会关系中成员居住相近)

社会支持:①情感性支持(包括爱、信任、关照等的提供)②物质性支持(包括提供所需要的直接的切实帮助和服务)③信息支持(包括提供可用以解决问题的

咨询、建议和信息等)④评价支持(包括提供有助于自我评价的反馈、肯定和比较的信息)

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①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对健康的直接影响②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对个人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影响,个人和社区的资源可以有直接的健康促进作用或者间接的对健康发生影响③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对紧张状态的频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④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对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一级评估:当某个事件发生时评估它对自己的影响。对该事件/威胁的易感性和严重性的理解是最基础的两个评估。

二级评估: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和选择的评估。

应对策略:对问题的处理和对情绪的调节。

第四章(健康信息传播)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一个描述传播行为的简便方法,就是回答5个问题:①谁②说什么③通过什么渠道④对谁⑤取得什么效果。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中重要传播要素:①传播符号②反馈

人类传播活动按传播模式分为:①自我传播②人际传播③组织传播④大众传播⑤群体传播

自我传播特点:又称人的内向传播、人内传播。是人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

人际传播特点:①人际传播是全身心的传播,即人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②人际传播是全息传播,即信息交流比较全面、完整、接近事实。③以个

体化信息为主。④交流充分,反馈及时。⑤与其他传播形式比较,人际传播的信息量较小,传播的范围较小,速度较慢。

群体传播特点:1、可直接观察的特点:①交流②空间③时间④规模2、可间接观察的特点:①相互依存②群体规范③交谈方式④交流目的⑤认同感组织传播特点:①组织传播是沿着组织的结构而进行的,包括下行传播(下发红头文件),上行传播(工作汇报),横向传播(开展公关活动)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内容都是与组织有关的③组织传播的反馈是强制性的。因为组织传播行为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必须产生效果,因而受者必须对传者作出反应。

大众传播的特点: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控制着传播的过程和内容。2、传播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社会大众,且传播速度快,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3、受众为数众多,是分散、广泛的。4、信息传播以单向性为主,反馈间接延缓且缺乏自发性。

5、大众传播媒介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系统和设备,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和数量。

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

制作程序: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2、制定计划3、形成初稿4、预试验5、生产发放与使用6、检测与评价

信息形成与材料设计:1、针对目标人群,分析信息需求2、根据传播主题,形成核心信息3、信息表达形式的设计

传播材料的预试验的意义:1、加强对目标人群的了解与沟通2、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3、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一般来说需要2~3次预试验。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一、传播者因素:1、作好健康信息的把关人2、树立良好的传播者形象3、加强传播双方的意义空间

二、信息因素:1、提高信息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指导性2、同一信息,反复强化3、注重信息反馈

三、媒介因素: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资源,达到优势互补

四、受传者因素:1、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2、受传者对信息需求的共同心里特征(求真、求新、求短、求近、求情厌教)3、受传者接受新信息的心理行为发展过程4、受传者对信息的寻求与使用

五、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

第五章(健康教育诊断)

格林模式是最有代表性、使用最为广泛的健康教育诊断基本思路。

PRECEDE(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PRECEE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组织、政策、法规→倾向因素,强化因素,促成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非行为问题→健康问题,非健康问题→生活质量)

格林模式特点:1、从结果入手,推理思考,从结果追溯原因2、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则影响行为和环境的社会因素。

第六章(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实施)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原则:1、目标指向原则2、参与性原则3、整体发展原则4、可行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本步骤:1、选择优先项目(即确定健康问题、导致问题的行为及行为影响因素)2、制定计划目标和具体指标3、确定教育干预策略框架、项目活动内容、方法和日程4、确定组织网络和人员队伍5、制定检测与评价方案6、制定项目预算

确定计划目标:1、总体目标:计划总体目标又称计划目的,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具有宏观性、远期性,给计划提供一个总体上的努力方向。2、具体目标:计划的具体目标又称计划目标,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设计的、具体的、量化的具体结果指标,是目的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一般可分为教育目标、行为目标和健康目标。

一级目标人群:计划希望其将实施健康教育项目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的人群。

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的人或能激发、教育和加强一级目标人群行为和信念的人。

三级目标人群:行政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建立干预框架:四策略(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资源策略)、五教育场所(学校、医院、社区、工作场所和商业场所)所构成。

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实施与质量控制的主要步骤:1、健康教育计划回顾与干预时间表的制定;2、目标人群的细分;3、健康教育干预的社会动员和组织管理;4、健康教育干预的项目骨干培训;5、健康传播材料的发放与使用;6、健康教育干预的质量控制。

健康教育干预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1、领导机构2、执行机构3、协作单位第七章(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的性质:1、评价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健康教育项目的始终2、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3、确定评价标准是评价的前提4、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

评价的目的:1、确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先进性与合理性2、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干预活动的数量与质量,以确定干预活动是否适合目标人群,各项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以及资源利用情况3、确定健康教育计划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其可持续性如何4、项目的产出是否有混杂因素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5、向公众和投资者说明项目结果,扩大项目影响,改善公共关系,以取得目标人群、社区、投资者的更广泛支持与合作。6、总结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项目方向。

评价的意义:1、评价是健康教育计划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2、评价可以科学的说明健康教育计划的价值;3、评价是一种改善计划;4、评价结果可以科学地向公众、社区阐述项目效果,扩大项目影响,争取更广泛的支持;5、评价可以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评价的种类:1、形成评价(是对健康教育计划本身的评价)2、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3、效应评价(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又称为近中期效果评价)4、结局评价(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又称为远期效果评价)

5、总结评价(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医院健康宣教总结

医院健康宣教总结 医院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医疗救护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份。结合医院中心任务,向患者及其家属和泛博社区群众开 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促进疾病防治与康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策略。医院健康教育 包括: 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培训、患者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和社会宣 传教育。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与网络体系 1、建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有健康教育科,有一位业务院 长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有专人负责全院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医院评比、奖惩、考核目标。 2、有健全的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有必要的健康教 育设备;有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有年度工作计划、有记录、有测评、有总结。 3、科室指定有健康教育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工作,有年度工作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指标要求: 院、科、病室各级相关文件、工作计划、各种活动记录及照片、 测评、总结等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二、医院健康教育形式与方法 1、医护人员健康教育我国医护人员大多没有接受健康教育学科 的系统教育,对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了解,缺少开展健康教育的技能、

方法,于是对医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尤其重要。通过培训,他们能够 了解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组 织实施及效果评价,提高健康咨询的能力与技巧,医护人员健康教育 可分为三种形式。 1)对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以脱产进修、参加培训班或者在职自修、函授等形式,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和方法,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进行社区干预研究,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2)对全体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职前教育或者在 职教育将健康教育学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以业务学习、专题 讲座等形式,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工作需要,普及有关知识;进行人际沟 通技巧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热情。 3)开展医护人 员健康促进活动。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干 预活动,促使医护人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和促进自身的心身 健康。指标要求: 各级医院每年对医护人员进行 2 次以上健康教育培训,培训覆盖 率达到 90%以上。培训资料(内容)、培训人员签到册、培训记录及照片、测评等资料完整,档案规范。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创建活动 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等,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2、患者健康教育患者健康教育可分为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 院教育、出院后教育。 1)门诊健康教育门诊健康教育是指对病人在门 诊治疗过程中进行的健康教育。由于门诊病人和家属流动性大,难以 进行系统的教育。因此教育内容宜侧重于普遍性,根据不同季节、进 行常见病的防治教育。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精炼、新颖,具有吸引力。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健康教育、随诊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 ①候诊健康教育:

自学考试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与重点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者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卫生服务-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诊断---是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 。健康促进(WHO)――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管理――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健康 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了解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现象、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播关系――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 。健康咨询――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的形式,应归类于健康教育的范畴 。小组讨论――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围绕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或对大家某一共同经历进行座谈讨论,属于人际传播中的群体传播形式 。传播材料预试验――指材料最终定稿和投入生产之前,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人员在一定目标人员的典型代表中进行试验性使用,从而系统收集目标人群对该讯息的反 应,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材料进行反复修改的过程。 。契约关系――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共同经验阈――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另外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加上传授双方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 共识范围。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 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反馈――指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行为反应,体现传播的双向性。

健康教育学重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边缘学科。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的干预策略及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服务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增进人类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支持环境、加强社会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 影响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因素(4类):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人的行为的5个基本要素(行为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 人类行为的6个特点:生物性和社会性、目的性、可塑性、差异性、人类行为有多种适应形式、人的行为发展与“人生三阶段”(Tips:行为发展具有连续性和不平衡性,三阶段:人生准备阶段、人生保护阶段、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行为的影响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几种重要的心理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突,②认知,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 健康相关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日常健康行为、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危害健康的行为:不良生活方式、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规行为。 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掌握: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课本P59-67)创新扩散理论(课本P81-84)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交互作用、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情绪、环境、强化。 对健康相关行为的综合理解: ①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必须建立在认真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②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对象人群或个人的需求和需要,所建议的行为改变不能脱离实际。 ③应该根据所面对的健康教育问题或行为问题的性质和分布特点,根据对象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交通、地理、政策等背景情况,根据可利用资源状况等,而选择不同干预重点、采取不同干预对策和措施。 ④认知的提高是健康教育对象自愿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的前提。 ⑤当解决目标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时,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与解决该疾病或问题有关的行为上;当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时,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帮助对象稳定情绪,保持良好功能状况上。 ⑥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对象意识到周围的人们希望其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并促使对象愿意满足人们的希望。 ⑦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对象对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的效果和需付出的代价、对放弃原有行为所“损失”的“回报”有正确而清晰的比较和评估,从而形成明确的朝向健康行为的态度。 ⑧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设法为对象人群树立行为榜样或展示典型实例。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 一、绪论 1、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P3) ①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 ②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威胁; ③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④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3、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二、健康相关行为(P50) 健康相关行为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行为。 1、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健康行为、危险行为。 健康行为:朝向健康或被健康结果所强化的行为,客观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包括: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保健行为、避开环境危害、戒除不良嗜好。 危险行为: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包括: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行为的特点:①潜伏期长;②特异性差;③协同作用强;④变异性大;⑤广泛性存在。 3、动机冲突的类型及举例: A、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鱼与熊掌、健康与吸烟的“乐趣”); B、双避式冲突: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的时间发生,个体想避免,但迫于无奈不可能两件事都避开(前有悬崖,后又追兵、前怕虎,后怕狼、高血压病人,怕天天吃药,又怕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C、趋避式冲突:统一目标对于某个体,既可以满足某种需要,有可能造成某种威胁。(女人爱用化妆品美容,又怕化妆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毁容或损害健康、染发与烫发); D、双重趋避式冲突:两个目标对于个体,均具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单

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5篇

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5篇 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5篇 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怎么写?健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 健康教育学心得体会【篇1】 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这次能够参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

最新电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及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参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概论 一、选择题: 1.“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 A )A.道德健康 B.三级健康 C.心理健康 D.一级健康 2.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 A) A.一级健康的内容 B.二级健康的内容 C.三级健康的内容 D.健康的全部内涵 3.一级健康是指( B )A.满意度条件 B.满足生存条件 C.最高层次的健康 D.心理健康 4.二级健康是指(B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 C.道德健康 D.满足生存条件 5.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A.一级健康 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 D.社会健康 6.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 )A.等同关系 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D.先后关系 7.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D)A.进行卫生宣传 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 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 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 )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9.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 B )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 C.卫生宣教 D.预防接种 10.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 B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 C.观察法 D.访谈法 11.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 B ) A.生物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12.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 ) A.特尔菲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案例调查 13.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广泛存在 D. 变易性小 14.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 (D) A. 个体为基础 B. 群体为基础 C. 病人为基础 D. 健康为基础 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 ( B ) A.观察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专家反馈咨询法 16.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 A. 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印度 D. 菲律宾 17.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强调 ( D ) A.一、二级预防 B.二、三级预防 C.三级预防D.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18.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 C ) A.增加卫生保健知识 B.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C.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D.提供物质环境支持1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是(C ) A.渥太华宣言提出的 B.雅加达宣言提出的C.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的 D.宋斯瓦尔宣言提出的 20.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特点不包括(C) A.潜袭性 B.累积性 C.突变性 D.广泛影响性 二、填空题: 1.三维健康观是指、和。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健康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HE):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HE与卫生宣教(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联系在于:HE是在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HE的主要措施可称为卫生宣教 区别在于:①HE明确了特定的工作目标。②HE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内容又有干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涉及多层次多方面对象和内容的系统活动。③HE在融合多种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促进(HP):HP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促进的5个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境。③增强社区的能力。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①倡导(advocacy):有利健康的若干必要条件(政策支持、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②授权(empowerment):为人们最充分地发挥健康潜能。③协调(mediation):为了实现健康目标的共同协作,在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社会动员”(socialmobilization)是HP的核心策略)。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关系:①健康教育需健康促进的指导和支持。②健康促进需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健康教育的意义:①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客观需要(社会意义)。 ②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经济意义)。③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意义)。以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为例。 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人的行为,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人的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自身因素:①需要、动机和动机冲动;②认知(睡眠者效应、认知不协调);③态度;④情感;⑤意志。2、环境因素: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社会人口、法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意识、社会道德、宗教、家庭、大众传播、教育、风俗) 四大偏激行为:吸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锻炼 健康行为:一般指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但实际工作中“健康行为”一词常被赋予和“促进健康的行为”同样的含义。 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 促进健康的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的行为。主要特点:①有利性②规律性③和谐性④一致性⑤适宜性。分类:①日常健康行为②避开环境危害行为③戒除不良嗜好④预警行为⑤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学重点(自理全面) 人卫3版(供预防专业使用)

健康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大纲: ●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 ●健康教育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一节健康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三维健康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对三维健康概念作出解释:“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是要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好状态”。 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健康的三个维度: 1、躯体维度 (physical dimension) 躯体维度是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它包括:对疾病的易感性、体能、体重、协调性、耐力、视力、听力及病后的康复能力。 通常这个维度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人们将躯体维度的状态作为衡量健康的唯一指标。 2、心灵维度(spiritual dimension) 心灵一词的内涵包括:信心、信任信仰、信念。从健康意义上讲,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必要的信心和自信就能把健康的信念转变成促进健康的行为,他就会保持健康心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进健康。 3、社会维度(social dimension) 个体自出生至死亡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实际上社会维度的具体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就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 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环境因素 —生物学因素 —健康服务因素 第二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大纲: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国际健康促进运动的发展 一、健康教育 WHO健康教育处前处长慕沃勒菲(A.Moarefi)博士认为:“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人们有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知道怎样做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本身或为集体应做的努力;并知道在必要时如何寻求适当的帮助。”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田本淳给健康教育下的定义是: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 1、定义: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教育的四个特点 A. 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健康教育的理论是由多门学科发展而来的。健康教育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特征外,也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 B. 以行为改变为主要目标:健康教育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确立的,改变人们不健康

健康教育学考点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把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变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过程。 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于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健康的四大影响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素养:是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促进:增加人们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的过程。 《渥太华宣言》指出健康促进的五大行动领域: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支持性环境 3.强化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 1.倡导 2.增强能力 3.协调 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 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的产物(资产)。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的转变。 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 行为的五个要素行为: 行为主体—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和所应用的工具。 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影响 人类行为区别于其他动物行为的主要特点是既具有生物性,又具有社会性。 健康行为:广义上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本质上是指个体健康相关行为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部分。 健康相关行为: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互动后产生的行为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与个体本事的健康、疾病有关联,或与他人的健康、疾病有关联,这些对健

健康教育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定义: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及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健康教育的特点 (1)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 (2)以行为改变为目标 (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4)注重计划设计和效果评价 (5)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有较大难度 (6)既有独立的领域又无独立的领域 *健康教育的五个环节 1、教学者:公共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或健康教育老师(专业性健康教育工作);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社会工作者(普及性) 2、健康相关信息:正确性、证据充分、适合学习者需求 3、教学活动:个体咨询指导、人际和小组活动、培训等。 4、学习者:以学习者为中心 5、效果:健康行为的形成,维持、促进和改善个人和社区的健康。 *健康教育及增权: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自主自律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及卫生宣教:指给老百姓竞选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特点:单向、大众传媒 两者联系: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健康教育的部分措施认可称为卫生宣教。 两者区别:健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过程(双向)。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及,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融合了医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知识形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健康教育及健康素养:在进行及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作出健康相关决定以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力。 *健康促进的概念:指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资源支持等各项策略和活动。 行动策略: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3)强化社区的行动 4)发展个人的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 1、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健康教育学课程总结

健康教育学课程总结 《健康教育学》课程总结 当我们走入一个全新的课程,我们都会有所期待,带着好奇和激情,希望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我参加《健康教育学》课程,也是如此。 在开始的时候,我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保持身体健康,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健康教育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它不仅关乎身体,也涉及到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社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 课程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例如饮食习惯、运动、心理压力、社交关系等。每一个主题都带给我新的视角和思考。尤其是饮食习惯这一部分,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是多么肤浅。真正的健康饮食不仅仅是选择有机食品或避免加工食品,更是要确保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在讨论到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时,我曾觉得这与我个人的关系不大。但随后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

一部分,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健康的选择,无论是选择使用公共交通还是减少塑料消耗。 这次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关注个体,更是在培养我们对健康的全面理解和行动能力。对我而言,这次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一次对自己健康观念的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 展望未来,我计划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增加运动量,并努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平衡。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影响我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一起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最后,我要感谢这门课程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让我对健康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一点点的努力,我们就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

健康教育学重点

健康教育学重点 1.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肿瘤 2.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1978年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分为8项要素: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安全卫生水和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预防接种、控制地方病、合理治疗、提供基本药物。 3.健康教育的概念: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名词解释】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提高生活质量。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服务 5.健康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包括:生物遗传因素,行为与方式因素,医疗水平,个人医学问题 6.健康行为的概念: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维持与促进身心健康和避免疾病而从事的各种活动。【名词解释】健康行为有四类: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预防性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7.危害健康行为的概念;是指在偏离个人和社会健康所期望的方向上所变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确定的行为。【名词解释】 8.酗酒行为的危害以及容易导致的疾病:酒能刺激消化管,产生食管炎,胃炎和胰腺炎;酒在肝细胞中氧化成乙醛,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要消耗很多酶蛋白质,久之会引起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酒损伤心肌细胞使心肌纤维化、产生心肌炎。慢性酒精中毒的人,经常脑萎缩,或酒精中毒性神经病、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畸胎和癌症。饮酒也是导致车祸的主要原因。 9.体适能:是从体育学角度评价健康的一个综合指标。竞技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速度、爆发力、反应时等与运动竞技能力有关的体适能要素组成。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血管适能、体脂含量、肌肉适能、柔韧适能。 10.心血管适能与健康:【论述】心血管适能与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着许多方面良好的影响。在心脏方面,经常性运动能够引起以心腔扩大和心壁增厚为主的运动性心脏增大。提高心脏泵血功能。在血管方面,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弹性、维持动脉血压的稳定、增大冠状动脉直径、促进侧支的形成、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等,此外,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减少中风的危害性,但是,过于剧烈的运动憋气等对心血管的健康不利。 11.肌肉适能与健康:肌肉适能与体适能的其他组成要素一样,它与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同样密不可分。拥有强有力的肌肉和良好的耐力能够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工作能力,以适应各种需要。有助于优化身体各组成成分的比例,使身体构成更具合理,能够增强肌肉,特别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使身体体型更加完美、;能够维持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骨密度,从而提高生理自理能力,还有不少研究表明,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尊重,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2.健身锻炼的基本原则:自觉性原则,经常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13.发展心血管的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 肌肉适能训练的原则;超负荷原则,渐增阻力原则,专门化原则,合理练习顺序原则。 14.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的技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其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名词解释】 1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需要因素,距离因素,次数频率因素,相似性因素,互补性因素,外表因素,人格因素。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老师重点知识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老师重点知识傅华老师是健康教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教育家,其所著的《健康教育学》第三版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涵盖了健康教育学的各个方面。以下是傅华老师重点知识的重点内容,以及拓展: 1. 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和意义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手段,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促进自己的健康全面发展。 2. 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健康教育专家的目标、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等。其中,健康教育专家的目标主要包括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等。 3. 健康教育学的课程内容 健康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素养、健康行为、健康生活、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其中,健康素养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等;健康行为主要包括行为改变、行为训练、行为管理等;健康生活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评估主要包括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等。 4. 健康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健康教育学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学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企业健康教育等。其中,学校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等;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促进计划等;

企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企业健康教育计划、企业健康促进计划等。 5. 健康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健康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健康素养教育、健康行为教育、健康生活教育、健康评估教育等。 以上是傅华老师重点知识的重点内容,以及拓展。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学的相关知识。

医学健康教育学知识点

医学健康教育学知识点 医学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的 认识和理解,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医学健康教育学中, 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本文将介绍几个医学健康 教育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该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健康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干预来促进健 康改善的学科。它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掌 握健康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以便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二、健康教育学的原则 健康教育学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其中,以下几个原则尤为重要: 1. 综合性原则:健康教育学应该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以提供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 2. 参与性原则:健康教育应该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决策,以提高教育效果。 3. 个体化原则:健康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 性化的教育计划。 4. 社会化原则: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并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三、健康教育学的内容 健康教育学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许多健康相关的主题。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领域: 1. 健康知识的传授:健康教育应该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健康的基本知识,如健康生活方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2. 健康行为的引导: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心理健康的培养: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支持。 4. 社会健康的促进: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社会的健康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交关系等,并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健康教育学的方法 为了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信息传递:通过讲座、宣传册等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健康相关的信息。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促进受教育者的参与和学习。 3. 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体育健康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体育健康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1. 体育健康教育的定义:体育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活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获取与体育和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 2. 体育健康教育的目标:通过体育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质素质,提高身体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 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 - 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通过体育运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 体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 - 健康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健康饮食、良好卫生习惯、 预防常见疾病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 - 运动技能的培养:通过体育活动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运动技能,如游泳、跑步、跳绳等。 -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团体体育活动,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体育健康教育的方法: - 实施体育课程: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 的体育技能和兴趣。 - 进行体育比赛和运动会: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运动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体检 等活动,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

- 建立健康俱乐部:成立学校体育健康俱乐部,组织各种健康相关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5. 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促进身体健康:体育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习惯,如烟酒、吸毒等。 - 增强心理和社交能力: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 促进终身体育发展:通过体育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发展打下基础。 6. 体育健康教育的评估方式: - 运动能力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如跑步速度、耐力等,评估学生的体育水平。 - 健康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评估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 - 日常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和生活习惯,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 体质测量:通过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发育状况。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知识点的归纳应以教材和课程大纲为准。

大一健康教育学傅华知识点

大一健康教育学傅华知识点 大一健康教育学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的学科。其中,傅华作为健康教育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对于探索 人体健康的规律以及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 绍大一健康教育学中关于傅华的要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相关知识。 傅华,是中医学术中与人体腹股沟部位有关的重要理论。它源 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腹股沟中藏百病》篇,被奉为中医学 中的经典之一。傅华理论主要通过对腹股沟部位的观察和研究, 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傅华理论认为,人体腹股沟是人体阳气的重要聚集区域,也是 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与人体的生殖、泌尿、消化等器官 密切相关。傅华所在的位置正好位于股骨头之间,形似“凰冠”, 被称为“傅华”。在中医理论中,傅华和五脏六腑,以及经脉络通 络相通,共同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傅华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腹股沟 部位,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从而预防和治 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根据傅华理论,如果腹股沟部位出现疼痛、

肿胀、冷热不均等症状,可能是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 重视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另外,傅华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每天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中 医认为,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饮食结 构和作息规律可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各器官的功能。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 总结起来,大一健康教育学中的傅华知识点是关于人体腹股沟 的重要理论。傅华理论通过对腹股沟部位的观察和研究,探索人 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了解 和掌握傅华知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合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最终达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因此,大家在学习健康教育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傅华知识点的 学习和理解,为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健康教育学复习题(含答案)

1、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和主要的因素,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增加的原因(不良健康行为)。 1)急性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威胁所造成的突发事件 2)慢性、持续性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构成的威胁 3)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4)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主要的因素是行为与生活方式 2、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和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健康教 育的主要特点和核心问题。 健康:身体的、精神的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健康素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的具体目标: 1)全面提高我国公民健康素养 2)促进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健康 3)预防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4)促使个人和社区人群降低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所致的危险 5)降低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平性,特别关注脆弱人群的健康 健康促进的主要策略: 1)社会动员: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以社区参与为原则,以自我完善为手段。 2)倡导与游说 3)协调 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1)多科性和跨学科性;2)以行动改变为主要目标3)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4)注重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的行为改变。 3、在健康促进中,政府的角色 促进健康和社会发展是政府的核心义务和职责,并由社会其他所有部门共同承担。如果没有一个由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组成极具凝聚力的领导机构是难以完成促进健康的使命的。 重新认识健康促进面临的挑战、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调整战略方向。 4、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教的关系 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其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 5、组织管理的一般程序和手段,管理工作的核心 组织管理一般程序为:计划、组织、用人、指导和控制五步骤。 目标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手段是行政干预 6、环境情况明确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制定健康促进的目标。 7、理解社会大卫生的理念 以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协同论为基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强调组成伙伴关系(partnership)以适应全球化趋势. 8、健康相关行为的含义,分类,并能辨别和理解不同的行为的类型

主管护师考试分类知识点④护理健康教育学

护理健康教育学 【1】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传播健康信息。 【2】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促进行为改变。 【3】健康教育区别于传统“卫生宣教”的特点:融合多学科理论知识;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既有调查研究,又有系统干预;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 【4】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包括学校、家长、学校所属社区成员;学校健康教育的对象指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 【5】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人群是社区人群。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是社区。 【6】医院健康教育对象是患者个体及其家属。 【7】按教育内容分类,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可包括疾病防治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等。 【8】健康促进领域是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9】承担卫生服务责任的部门包括商业部门。 【10】《渥太华宣言》中提出的健康促进三个基本策略是倡导、赋权、协调。 【11】W H O提出的“健康”概念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12】S-O-R行为表示式中的“S”指s t i m u l u s刺激。“O"指o r g a n i s m有机体。“R”指r e a c t i o n行为反应。 【13】在影响行为的因素归类中,风俗信仰属于环境因素。 【14】对“行为”的定义机体产生的反应,必然存在刺激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变化,结果对环境产生影响。 【15】“人类行为分类”的描述包括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本能行为指人生来固有的行为,社会行为来自后天习得,人的社会行为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16】“本能行为”的特征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 【17】人类行为特征不具有稳定性。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人类行为的主要适应形式包括反射、自我调控、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 【18】“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19】人类行为的发展顺序为被动发展阶段、主动发展阶段、自主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 【20】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3-12岁所处的行为发展阶段是主动发展阶段;“主动发展阶段”表现为喜欢自我表现。 【21】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行为发展阶段中的自主发展阶段。 【22】“巩固发展阶段”自成年起、持续终生。 【23】“被动发展阶段什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 【24】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因素。 【25】“模仿”促进行为发展。 【26】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行为因素。 【27】队列训练作为行为训练模式,其依据来自强迫模仿。 【28】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包括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 【29】定时定量进餐体现了促进健康行为具有规律性。促进健康行为的强度受个体的理性控制,表明该种行为具有适宜性。 【30】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保健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