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课件第三章

思修课件第三章

思修课件第三章
思修课件第三章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关键词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环境

主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重点

人是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如何活着?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人与人生

人是什么?

中外思想史上的人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人和绵羊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意识代替了本能。——马克思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9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具有:自然& 社会双重属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基本观点: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20

(二)人生及其矛盾过程

人生:是指人的整个生命流逝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自然生命流逝过程;在自然生命流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

生存需要:

享受需要:(如“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

发展需要

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

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自然的矛盾;

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

利益与道德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

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

才是人生。

——季羡林

(三)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人生

我选择……..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活着为了谁?

案例:

一个14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没有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却诱发了这个少年的死亡念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

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这个14岁的少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里,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自己房间里,他服毒自杀了。

中国达人秀断臂少年的话:

“要么精彩地活着,要么去死!”

幸福生活的三要素:

一是有希望;

二是有事做;

三是能爱人。

他望了她一眼,

她对他回眸一笑,

生命突然舒醒。

——白郎宁

生命中有了爱,我们就会变得焕发、谦卑、有生气,新的希望油然而生,仿佛千百件事等着我们去完成。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世界变得万紫千红。

——[爱]巴克莱博士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集》42-96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

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47、51

(一)人生目的的涵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佚名

我的目标和方向——新起跑线前的思考

人的一生不可逆转,而且很短暂。

假设一个人能活70岁,总共有多少天?

25550天

现在我们平均有18岁,已生活了多少天?还剩多少天?

已生活了6570天,还剩18980天

1、人生态度概说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人生态度的形成

人生态度的形成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社会地位,个人生活经历和文化教育是形成人生态度的物质根源。人生态度影响和支配着主体的人生行为。

复杂的心理过程:

认知、情感、意志

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2、人生态度的分类

古今中外从不同角度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中国传统分类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生态度有入世、出世、避世三种样式。入世的人生态度为儒家所主张,佛家主张出世的人生态度,道家和一些古代隐士则主张避世的人生态度。

第二,哲学流派分类说。包括享乐主义人生态度、禁欲主义人生态度、实用主义人生态度、虚无主义人生态度、功利主义人生态度以及意志主义人生态度等等。

第三,生存基调分类说。这种观点认为,人生的态度作为生存的基调,有消极悲观和积极进取两类人生态度。这种分类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的普遍性。

3、大学生要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自觉抵制批判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至上的理论——极端个人主义

主要命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价值目标:个人目的的惟一性

政治目标:个人的绝对自由、民主

经济制度: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缺陷:

一是没落阶级的;

二是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否认社会价值。

三是方法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个人利益不是社会唯一的利益。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她的人生…

冯艾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

四年内两次到西部贫困山区执教

从繁华来到荒凉,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从校园走向社会,她要为孩子们送去快乐和希望

2003年年底,荣获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2004年2月,荣获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她的选择…

大学毕业后,冯艾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系列让人羡慕的抉择同时呈现在冯艾面前:爸爸妈妈希望她能回北京已经联系好的单位工作;南方数家她实习过的大公司都向她发出了邀请,复旦大学保送她读本校研究生。

冯艾的选择却出乎许多人意料。她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复旦大学支教团,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教书。报名前,一位好朋友劝了她整整一夜:“到宁夏要耽误一年时间,西吉又缺水,太苦了,你会受不了的。”朋友的“游说”最终以失败告终。冯艾说:“国家培养我那么多年,我有机会能为贫困地区老百姓做点事,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荣誉。”

青年志愿者誓词

他的人生选择…

马骅,1991年-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厦门、北京等多座城市供职。

在北京,马骅就职于北大在线。2003年2月底,只身到云南省德钦县明永村小学做义务免费教师。

04年6月20日晚19时半左右,马骅遭遇意外,他搭乘的吉普车不慎在梅里雪山明永冰川景区门票点附近落入悬崖下的澜沧江中,随即被激流卷走。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贯思想。《共产党宣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无产阶级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运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的经济合理性,社会合理性,合目的性。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推荐阅读的书目

冯友兰:《新原人》、《新世训》

——冯友兰:《贞元六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钱穆:《人生十论》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4

《季羡林谈人生》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7

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

辽宁教育版

中国影片

《离开雷锋的日子》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本节探讨的主要问题

1.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

你若是喜欢自己的价值,

那么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人类的确需要注重自己实际利益的人,他们努力工作,谋取自身利益,而且与人类普遍利益不相违背;但是,人类不可缺少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追求大公无私的崇高境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无暇顾及本身的物质利益。这些理想主义者因为无意追求物质享受,因此也没有物质享受的可能。但我觉的,一个组织完善的社会应该为这些人的研究经费和个人生活提供保障,以便让他们无忧无虑、百无牵挂地从事科学研究。

——居里夫人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人一方面是以个体的方式生活着,另一方面又是以社会的形式生活着,人类存在形式的这种二重性,决定了人生价值关系的二重性,即自我与生活实践和社会与个体人生的双重价值关系,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矛盾统一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称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个人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实践

通往人生之路的每一步,若离开了切实具体的行动,他的人生目标永远是空中楼阁。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本节探讨的主要问题

1.如何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2、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烦恼。

——季羡林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身心涵义及关系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

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

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有没有主观不适感

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健康新概念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规定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在这一新概念中,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变化:这种现代的健康观念的范围涉及到个体和群体生活的四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伦理

从而形成了健康的完整新模式。

也使心理健康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自身的

社会的

特点一:生理发育日益成熟——精力充沛

特点二:智力发展接近高峰——但尚未完全开发

特点三: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不稳定

特点四:个性趋向定型,但可塑性大

大学生活的状态与困境

比喻成鲁迅的四本书

大一《彷徨》;

大二《呐喊》;

大三《伤逝》;

大四《朝花夕拾》。

身心困境一:生活环离开父母、家庭的直接扶助,处于社会生活的“断乳期”。境变化的压力

身心困境二:学习竞争上的压力----危机感大学同学来自全国,个个出类拔萃,但不可能都当第一由遥遥领先的先进人物,转变为平淡无奇的一般状态。

今昔对比

中学鹤立鸡群遥遥领先老师欣赏家长夸赞同学羡慕自以为然

大学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手如林自觉平淡

身心困境三:人际交往的压力——孤独感

身心困境四:感情上的困惑

身心困境五:人生生涯规划与选择的迷茫

目标“间断”——迷茫感

择业就业压力

目标尚不确定

我该何去何从

(三)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途径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定位系统”和人生导向

2、学习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懒于奋斗的躯体,是图有虚名的摆设

懒于思考的头脑,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在行动中寻找路径,从各种活动中提升自身

好处:感情升华无情绪困扰表现才华被人欣赏增进友谊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人际交往环节及其原则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核心是交流

“交换一个苹果,

各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个思想,

各有两个思想”

——萧伯纳

通过交往,以人为镜,

可以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交往的关键:学会沟通与倾听

学会不温与不火

学会亲切地说“不”

人际交往原则之一平等

人际交往原则之二诚信

人际交往原则之三宽容

人际交往原则之四互助

1)共处的艺术

2)学会争论与批评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竞争

合作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是人的社会

个人与社会有矛盾

个人离不开社会

我们正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51

1、人是社会的人:

从个人的产生来看:社会创造了个人(人类的起源、个体的产生);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个人的需要和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和体现;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看:个人的活动受到社会的制约;

社会离不开个人

“任何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马克思

2、社会是人的社会

个人是社会产生与存在的现实前提和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个人的劳动和创造

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动地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发展

3、个人与社会有矛盾

个人与社会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个人主观能动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利益关系更加密切相融关系更趋开放服务关系程度不断提高

制约关系的公正性日趋增强

(三)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完整版)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C ) A. 全部内容 B. 所有要求 C. 本质体现 D. 存在基础 2. 信念是人的( C ) 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 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设社会主义 C. 发展民主主义 D. 摆脱贫穷落后 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 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C )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 A ) A. 热爱自己的国家 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 D ) A. 创造中华文明 B. 培育爱国情感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 团结统一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8.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理想 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 为( B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C ) 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 ) 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B )

思修 第三章习题汇编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人生观是(C )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 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2.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说明(D) 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 B、人可以有受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C、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 3.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C)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 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4.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的是( D) A.心理情绪不急不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5.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映了(B )。 A.自然规律 B.唯物史观 C.英雄史观 D.历史传统 6.在价值关系中( B)。 A.人永远是主体 B.主体永远是人 C.物可以是主体 D.客体永远是物 7.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深层次的、核心地位(D)

A.人生观 B.人生价值观 C.历史观 D.世界观 8、世界观是(B)。 A.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B.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C.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 D.科学的人生态度 9、人生价值观是(D) A. 产生于主体的需要和客观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 B.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 对人为什么活着的基本观点 D. 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 10. 科学的人生观是(A) A.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 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 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 D. 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 11、人生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D) A. 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 B. 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 C. 个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个人的自我完善 D. 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12.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D) A.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意识 C. 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思修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作业 一、单选题: 1.科学家杨叔子院士有一-句名言:一个国家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这生动说明了( )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A.中国精神 B.创新精神 C.传统文化 D.现代文化 2.直到( )世纪,中国的创新创造能力一-直领先世界。 A.十六 B.十八 C.十九 D.十五 3.目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 )。 A.创新能力不强 B.改革力度不大 C.基础科学薄弱 D.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 4.放弃国外优厚待遇而回来报效祖国的、攻关能探测地下油气和矿产资源以及地下和水下隐藏的军事目标的“地球深部探测仪”的战略科学家是( ) ;制造世界最大的、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天眼之父”是( )。天眼至今已发现43颗脉冲星,距离地球数千到几万光年。这些科学家都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楷模。他们的的英名和贡献我们当永远铭记。 A.黄大年、南仁东 B.南仁东、王选 C.尹志尧、王选 D.袁隆平、屠嗷嗷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集中表现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 A.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B.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C.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D.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6.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工作原则 B.行为原则 C.生活原则 D.政治原则 A7.“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A.伟大奋斗精神 B.伟大梦想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创造精神 8.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在继续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好和平 B.勤劳勇敢 C.改革创新 D.爱国主义 9.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A.政治一体化 B.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 C.文化一体化 D.价值观一体化 10.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表明新时代爱国主义要() A.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B.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自考思修各章重点总结

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各章重点总结 ⒈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决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和体现了对民主权利行使的制约。为人民正确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社会主义法制规定了对破坏法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的制裁措施,从而为捍卫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4)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⒊法律的实施方式及监督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式一般分为:①法的执行,又叫执法;②法的适用,又叫司法;③法的遵守,又叫守法;④法律实施的监督。 (2)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法律监督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于法律的实际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所有社会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对于法律贯彻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我国按照宪法规定,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⒋试述依法治国(十六大相关内容),如何做到司法公正 这个论断明确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思修教案第二章-第三节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2018-2019 年1学期 授课题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放飞青春梦想 授课类型 及时数 □理论课: 2 学时 □实践课:学时 □理实一体化:学时 授课班级执行时间10月日~10月日 教学目标一、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掌握—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三、运用上述概念、原理分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教学难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分散讨论与教师总结相结合、案例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辅助。 参 考 资 料 网络资料:案例分析幻灯片 其 他 1、提前15分钟检查多媒体设施、电源、灯光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0.5学时)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两个误区: 用理想来否定现实 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 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0.5学时)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三、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1学时)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 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代知识分子,青年时期就立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2.立志做大事。 先行者孙中山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3.立志须躬行。漫长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长征的胜利就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大学生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讨论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教学方法:该授课主题整个过程主要用案例讲授,案例以正面人物为主,反面案例要得出正面结论。 教学设计:1.学生讨论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为素材,注意不侵犯他人隐私; 2.讨论后的得出的所有结论都不能偏离本节基本原理和结论; 3.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准备讨论材料并打印好,带至教室; 4.因学生人数较多,不一定人人有个别发言机会,所以可根据教学大纲主变化灵活增加课时讨论。 5.作业布置是对课堂讨论

自考思修第三章课件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历年考试此章分值比例: 810 单项 4 多项 1 简答0 论述0 分值 6 901 单项0 多项 1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 904 单项 2 多项0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 907 单项 3 多项 1 简答 1 论述0 分值11 910 单项 2 多项0 简答0 论述 1 分值12 主要内容: 第一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和人生观(识记) 1.人生: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4.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目的(核心)——人为什么活着 5.人生观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人生价值——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历年试题 0810单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0907单选: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中( ) A.人生态度的重要内容B.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C.人生目的的重要内容 D.人生理想的重要内容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核心地位(识记)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历年试题 0810单选:人生观的作用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 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 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中居于核 心地位的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价值观 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识记、应用、论述)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有力武器 历年试题 0910论述题 论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第二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基调,有力的影响着人生目的的实现和人生价值的创造 一、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思修课件第三章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关键词 人生观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环境 主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节重点 人是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如何活着?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人与人生 人是什么?

中外思想史上的人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人和绵羊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的意识代替了本能。——马克思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9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具有:自然& 社会双重属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基本观点: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 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20

(二)人生及其矛盾过程 人生:是指人的整个生命流逝过程及其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自然生命流逝过程;在自然生命流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 生存需要: 享受需要:(如“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 发展需要 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 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自然的矛盾; 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 利益与道德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 境遇与选择、命运与拼搏的矛盾; 爱情与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 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需要与活动的矛盾) 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