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理论研究及其进展

页岩油、页岩气

←页岩气: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这种被国际能源界称之为“博弈改变者”的气体,极大地改写了世界的能源格局。 ←页岩油: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在固体矿产领域页岩油是一种人造石油,是油页岩干馏时有机质受热分解生成的一种褐色、有特殊刺激气味的粘稠状液体产物。←全世界页岩油储量约11万亿~13万亿吨,远远超过石油储量。 全球油页岩产于寒武系至第三系,主要分布于美国、刚果、巴西、意大利、摩洛哥、约旦、澳大利亚、中国和加拿大等9个国家。←中国油页岩资源7199.4亿吨,油页岩可采资源2432.4亿吨;页岩油资源476.4亿吨,页岩油可采资源159.7亿吨,页岩油可回收资源119.8亿吨,遍布20个省和自治区、47个盆地和80个含矿区,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伦坡拉、羌塘、茂名、大杨树、抚顺等9个盆地。其中,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等3个盆地油页岩资源占全国的74.24%,可回收页岩油占全国的64.25%。吉林、辽宁和广东三个省份的储量最大。 ←全世界页岩气储量最多的11个国家:中国(36.1亿立方米)、美国、阿根廷、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巴西、波兰(5.3亿立方米)。

←中国许多盆地发育有多套煤系及暗色泥、页岩地层,互层分布大套的致密砂岩存在根缘气、页岩气发育有利条件,不同规模的天然气发现,但目前尚未在大面积区域内实现天然气勘探的进一步突破。资料显示,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地层可能是页岩气的主要富集地区。除此之外,松辽、鄂尔多斯、吐哈、准噶尔等陆相沉积盆地的页岩地层也有页岩气富集的基础和条件。 ←页岩油开采技术 ←(一)直接开采 直接开采包括露天和井下两种开采方式。露天开采适合于埋藏较浅的矿床开采,成本低,安全系数高,辽宁抚顺和广东茂名就是典型的例子。井下开采有竖井、水平坑道采矿两种方式,适合于埋藏较深的矿床。 ←局限性:1、是生态及水质破坏严重。2、是灰渣污染严重。3、是直接开采占地较多,一旦开垦就无法完全修复。 ←(二)地下转化工艺技术(ICP) ICP开采油页岩的基本原理是在地下对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和裂解,促使其转化为高品质的油或气,再通过相关通道将油、气分别提取出来;将这些高品质的油(气)采集到地面进行加工后,可生产出石脑油、煤油等成品油。 ←优点:提高了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了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少占地、无尾渣废料、无空气污染、少地下水污染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副产品的产生。

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致密油气居国外非常规之首 在国外,与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相比,致密油气开发最早,而且产量最大。目前,美国进行商业性开发的非常规气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三种。在2000年,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规模还不大,致密气约占美国非常规气产量的70%;到2010年,尽管煤层气特别是页岩气产量急剧升高,致密气仍占48.8%。 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现了致密油资源:主要包括中东波斯湾北部、阿曼、叙利亚;北海盆地、英国;远东俄罗斯;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墨西哥;南美阿根廷;中国。 致密油在美国石油产量中占重要地位。过去5年来,美国石油资源中约有500×108bbl 来自致密油发现,而致密油的开采更使美国持续24 年的石油产量下降趋势得以扭转。2011年产量达3000×104t,预计到2020年产量达1.5×108t。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给形式,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巨大成果,其产量大幅提升已经逆转了该地区石油产量下降的趋势。目前,北美是除了欧佩克之外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2010—2016年产量将增长11%(EIA,2011),这主要归功于加拿大油砂产量增长及陆地致密油储层产量的增长。 北美地区已在艾伯塔中心和得克萨斯南部发现了大量致密油资源,其他有利区带包括洛杉矶区域、墨西哥湾、南部和加拿大东部。成熟致密油远景区主要包括:美国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萨彻斯温、曼托尼州的Bakken页岩;威明顿和科罗拉多州Niobrara页岩;得克萨斯州南部Eagle Ford页岩;加利福尼亚州Monterey/Samtos 页岩;俄亥俄州Utica 页岩。可以说致密油是美国长期保持产油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致密油气已成为中国油气产量的重要部分 中国致密油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根据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完成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在我国可采的石油资源中,致密油占2/5。采用资源丰度类比法进行的预测和初步评价认为,中国主要盆地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为( 106.7 ~111.5) ×108t,可采资源量为( 13 ~14)×108t。据统计,2003年中

煤层段钻进时的井壁失稳机理及其对策

煤层段钻进时的井壁失稳机理及其对策 煤层段钻进过程中极易发生井壁失稳的状况。本文从煤基岩的力学及物理化学性质入手,分析了煤层段井壁失稳的机理,采用Hoek-Brown公式来模拟煤岩的非连续性,并对煤层段的坍塌密度进行了实例计算,利用Ansy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计算煤层段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是安全有效的,在仅考虑力学作用的前提下,煤层不会发生崩落坍塌的状况。最后,总结了煤层段钻进时的技术对策。 标签:煤层井壁稳定性Hoek-Brown强度准则 1引言 目前我国所钻遇的井壁不稳定地层主要为易水化膨胀的泥页岩地层和破碎性地层。其中破碎性地层如煤层的井壁稳定性问题一直困扰着钻井工程,严重地阻碍了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进程。钻井作业过程中煤岩坍塌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危害:(1)影响钻井安全,造成起下钻遇阻、遇卡、憋泵等事故和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速度和效率;(2)井眼直径严重扩大,井身质量差,在煤岩局部形成“大肚子”和“糖葫芦”井眼。同时由于环空间隙的剧烈变化,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差异大,严重影响带砂效率,水泥浆顶替返速达不到要求,难以保证固井质量。本文拟从煤岩的力学特性和物理化学性质入手,分析煤层段井壁失稳的机理,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给出确定了煤层段钻井液密度窗口的方法,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对策,优选了适合煤层段的钻井液体系及配方。 2煤岩的物理化学性质 煤岩含炭量较高,质轻易脆,且自身发育大量的天然裂隙、割理,相互垂直的面割理和端割理将煤基岩块分割成一个个斜方体(如图1所示)。割理以及裂隙的存在使得煤岩的力学行为表现出非连续性,其力学性质同砂泥岩也存在着较大差异[1],见表1。 由表1不难看出煤岩的机械力学参数与常规砂岩储层有很大差别,泊松比大于砂岩,但煤岩的弹性模量却小于砂岩。White[3]的研究结果表明,煤岩的强度与含碳量有关。当含碳量为70%~80%时,煤岩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小;当含碳量大于80%时抗压强度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相应地,当含碳量小于70%时,抗压强度随着含碳量的减小而增大。此外煤岩周围的炭质泥岩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且煤岩占主导的内生裂隙多被黏土矿物充填,电子显微镜观察[3]发现黏土矿物多为细分散状,斑点状或是浸染状产出,局部为团块状。 3煤层段井壁失稳机理 煤岩由于比表面极大而具有强烈的吸水性,煤岩周围的炭质泥岩同样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水化后对煤岩层施加膨胀应力;且煤岩占主导的内生裂隙多被黏土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页岩气特点及成藏机理 ---陈栋、王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作为传统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其重要性已经日益突出。随着国家新一轮页岩气勘探开发部署的大规模展开,正确认识和掌握页岩气的成因、成藏条件等知识,对于今后从事页岩气现场录井的工作人员提高录井质量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1.概况 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其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2.特点 2.1 页岩气是主体上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暗色泥页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的天然气,它可以生成于有机成因的各种阶段天然气主体上以游离相态(大约50%)存在于裂缝、孔隙及其它储集空间;以吸附状态(大约50%)存在于干酪根、粘土颗粒及孔隙表面,极少量以溶解状态储存于干酪根、沥青质及石油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的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

的有利目标。页岩气的资源量较大但单井产量较小,美国页岩气井的单井采气量为2800-28000m3/d。 2.5 在成藏机理上具有递变过渡的特点,盆地内构造较深部位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页岩气成藏和分布的最大范围与有效气源岩的面积相当。 2.6 原生页岩气藏以高异常压力为特征,当发生构造升降运动时,其异常压力相应升高或降低,因此页岩气藏的地层压力多变。 2.7 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稳定产气。但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 3.成因 通过对页岩气组分特征、成熟度特征分析,页岩气是连续生成的生物化学成因气、热成因气或两者的混合。生物成因气是有机物在低温下经厌氧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热成因气是有机质在较高温度及持续加热期间经热降解和裂解作用形成的天然气。相对于热成因气,生物成因的页岩气分布极限,主要分布盆地边缘的泥页岩中,在美国研究比较深入的五个盆地的五套页岩中,密执安盆地和伊利诺斯盆地发现了生物成因的页岩气藏,并且是勘探目标中的主要构成(Schoell,1980;Malter 等,2000)。 3.1 生物成因

复杂泥页岩地层地应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第25卷 第11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5 No.11 2006年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2006 收稿日期:2005–11–28;修回日期:2006–01–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04010,90510005);中石油“井壁稳定随钻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创新基金项目(05E7015) 作者简介:金 衍(1972–),男,博士,1994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钻井工程专业,现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 :Jiny@https://www.doczj.com/doc/e43134538.html, 复杂泥页岩地层地应力的确定方法研究 金 衍,陈 勉,郭凯俊,王怀英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摘要:掌握地层原始地应力状态是有效控制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的前提。在分析水压致裂法、Kaiser 效应法、差应变法和多极子测井方法测量地应力的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利用单一方法获取复杂泥页岩地层的地应力比较困难,将多种方法组合在一起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地层破裂试验层段有钻井岩芯,可通过差应变方法获得主地应力的比值;如果地层破裂试验层段没有钻井岩芯,可通过多极子测井方法得到两个水平主地应力的差值。将两个水平主地应力的相对值代入地层破裂试验的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可分别确定出两个水平主地应力的大小。利用地层破裂试验与差应变试验组合测地应力方法和地层破裂试验与多极子测井组合测得应力的方法,分别较为成功地测试地应力。 关键词:岩石力学;地应力;地层破裂试验;差应变分析;多极子测井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11–2287–05 STUDY ON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IN-SITU STRESS FOR COMPLEX SILT FORMATIONS JIN Yan ,CHEN Mian ,GUO Kaijun ,WANG Huaiying (Facult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China ) Abstract :In-situ stress is critical to well instability in silt formations during drill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situ stress measurement methods such as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 ,Kaiser effect method ,differential strain analysis(DSA) method and multi-pole logging method ,it is difficult to acquire in-situ stress of complex silt formations through any method mentioned above. The best way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Two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in-situ stres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in-situ stress ratio can be measured by DSA method if there are drilling cores in the fracturing test ,while the in-situ stress difference can be measured by multi-pole logging method if there is no drilling core in the fracturing test. Combined the acquired in-situ stress relative value with the fracture pressure mode for fracturing test ,the horizontal in-situ stress can be determined. These two combined methods ,in which one is the combination of formation fracturing test with DSA method and the oth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formation fracturing test with multi-pole logging method ,are feasible in fiel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ock mechanics ;in-situ stress ;formation fracturing test ;differential strain analysis(DSA);multi-pole logging 1 引 言 地层原始地应力状态是控制钻井过程中井壁失 稳的关键因素之一。掌握地层原始地应力状态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评价地下复杂围岩环境,从而达到优质、安全、高效和低成本钻井的目的。 目前深层地应力的测试方法主要有水压致裂法

致密油气国内外研究现状

致密油气国外研究现状 一、致密油气居国外非常规之首 在国外,与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相比,致密油气开发最早,而且产量最大。目前,美国进行商业性开发的非常规气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三种。在2000年,煤层气和页岩气开发规模还不大,致密气约占美国非常规气产量的70%;到2010年,尽管煤层气特别是页岩气产量急剧升高,致密气仍占48.8%。 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发现了致密油资源:主要包括中东波斯湾北部、阿曼、叙利亚;盆地、英国;远东俄罗斯;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墨西哥;南美阿根廷;中国。 致密油在美国石油产量中占重要地位。过去5年来,美国石油资源中约有500×108bbl 来自致密油发现,而致密油的开采更使美国持续24 年的石油产量下降趋势得以扭转。2011年产量达3000×104t,预计到2020年产量达1.5×108t。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给形式,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巨大成果,其产量大幅提升已经逆转了该地区石油产量下降的趋势。目前,北美是除了欧佩克之外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预计2010—2016年产量将增长11%(EIA,2011),这主要归功于加拿大油砂产量增长及陆地致密油储层产量的增长。 北美地区已在艾伯塔中心和得克萨斯南部发现了大量致密油资源,其他有利区带包括洛杉矶区域、墨西哥湾、南部和加拿大东部。成熟致密油远景区主要包括:美国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和加拿大萨彻斯温、曼托尼州的Bakken页岩;威明顿和科罗拉多州Niobrara页岩;得克萨斯州南部Eagle Ford页岩;加利福尼亚州Monterey/Samtos 页岩;俄亥俄州Utica 页岩。可以说致密油是美国长期保持产油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致密油气已成为中国油气产量的重要部分 中国致密油分布围广,类型多。根据国土资源部等部委联合完成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在我国可采的石油资源中,致密油占2/5。采用资源丰度类比法进行的预测和初步评价认为,中国主要盆地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为( 106.7 ~111.5) ×108t,可采资源量为( 13 ~14)×108t。据统计,2003年中

井壁失稳 文献综述

井壁失稳的机理及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一、井眼不稳定性分析 井壁失稳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般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地层力学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不论是地层力学因素还是物理化学因素,最终均可归结为井壁力学不稳定所致。 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各项异性对井壁的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尤其是3个主应力的比值(表征地应力的各向异性程度)对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有显著影响。比值越大,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的差值就越小(即钻井液密度窗就越小),钻井作业就越困难,甚至出现既涌又塌的恶性事故。不仅如此,不同地区地应力的分布规律不同。例如,对于陆上多数油田和渤海湾地区,eH>ev>eh;对于南海、辽河和苏北油田,ev>eH>eh;对于大庆油田长恒构造,eH>eh>ev。因此,各地区的地应力数据还应具体测定。同时我们也知:对于不同地应力分布规律,钻井方向(即井眼轨迹)对井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也不同,而且,无论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如何,总是沿中间地应力的方向钻进相对最不稳定。 二、对井壁失稳原因和机理的认识 对于井壁失稳的原因和机理,我们小组调研了相关文献得出井壁失稳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泥浆密度过低,泥浆液柱压力难于支撑力学不稳定的地层;泥浆液柱压力高于地层孔隙应力,驱使泥浆进入泥页岩孔隙,产生压力穿透效应,使井眼附近的泥页岩含水量增加,孔隙压力增大,泥页岩强度降低。但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层,不同的情况其失稳的原因各有不同。 黄维安等人就煤层气钻井井壁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得出: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原因是入井流体沿微裂缝侵入泥页岩后引起局部水化,导致剥落掉快;煤岩体中含有一定的粘土矿物,同时煤岩体的割理和微裂缝发育,井壁失稳原因一方面是入井流体沿割理或微裂缝侵入煤岩体后引起局的粘土矿物水化,消弱了颗粒间联接力,另一方面是煤岩体性脆、易破碎,钻具碰撞引起井下垮塌。 谢水祥等人对塔里木盆地群库恰克地区井壁失稳机理进行分析。塔里木盆地群库恰克地区油气产层主要位于石炭系和泥盆系,岩性复杂,已完钻的几口探井钻进过程中共发生了20次井下复杂及钻井事故,因此对其进行井壁失稳分析得

深层油气藏

1. 深层油气藏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地域由陆地向深水、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和超深层、资源类型由常规向非常规快速延伸,水深大于3000m的海洋超深水等新区、埋深超过6000m的陆地超深层等新层系、储集层孔喉直径小于1000nm的超致密油气等新类型,将成为石油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三新”领域。深层将是石油工业未来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中国石油引领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最重要的战略现实领域。 关于深层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认识差异较大。目前国际上相对认可的深层标准是其埋深大于等于4500m;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将埋深为3500~4500m的地层定义为深层,埋深大于4500m的地层定义为超深层;钻井工程中将埋深为4500~6000m的地层作为深层,埋深大于6000m的地层作为超深层。 尽管对深层深度界限的认识还不一致,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在深度超过4000m的地层中进行了油气钻探,80多个盆地和油区在4000m以深的层系中发现了2300多个油气藏,共发现30多个深层大油气田(大油田:可采储量大于6850×104t;大气田:可采储量大于850×108m3),其中,在21个盆地中发现了75个埋深大于6000m的工业油气藏。美国墨西哥湾Kaskida油气田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海上砂岩油气田,目的层埋深7356m,如从海平面算起,则深达9146m,可采储量(油当量)近1×108t。 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进入21世纪,深层勘探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塔里木发现轮南-塔河、塔中等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及大北、克深等陆相碎屑岩大气田;在四川发现普光、龙岗、高石梯等碳酸盐岩大气田;在鄂尔多斯、渤海湾与松辽盆地的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领域也获得重大发现东部地区在4500m以深、西部地区在6000m以深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油气勘探深度整体下延1500~2000m,深层已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重大接替领域[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探井平均井深由2000年的2119m增长到2011年的2946m,其中,塔里木油田勘探井深已连续4年超过6000m(见图1.1),且突破了8000m 深度关口(克深7井井深8023m);东部盆地勘探井深突破6000m(牛东1井井深6027m)中国近10年来完钻井深大于7000m的井有22口,其中,2006年以来完钻19口,占86%目前钻探最深的井是塔深1井,完钻井深8408m,在8000m左右见到了可动油,产微量气,钻井取心证实有溶蚀孔洞,储集层物性较好,地层温度为175~180℃最深的工业气流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博孜1井,7014~7084m井段在5mm油嘴、64MPa油压条件下日产气251×104m3,日产油30t,属典型的碎屑岩凝析气藏;最深的工业油流井是塔里木盆地的托普39井,6950~7110m井段日产油95t、气1.2×104m3。 图1.1 中国石油探井平均井深变化图

陆相页岩气选区标准

ICS 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陆相页岩气选区标准 Geological regional selection standard of continental shale gas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地质选区参数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页岩气选区程序及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选区结果提交 (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能源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香增、张丽霞、姜呈馥、孙建博、郭超。本标准首次发布。

土层泥页岩中使用的泥浆

土层、泥页岩中使用的泥浆 在粘土、泥页岩中钻进,突出问题之一是钻井井壁的遇水膨胀、缩径,甚至流散、垮孔。其原因是粘土、泥页岩中存在着大量的粘土矿物,尤其是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存在,使井壁粘土接触到钻井液中的水时,即发生粘土的吸水、膨胀、分散。这样的地层又称之为水敏性地层。 显然,对于水敏性地层,应尽量减少钻井液对地层的渗水,也就是降低泥浆的失水量以及增强井壁岩土的抗水敏性,抑制分散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从第三节对泥浆失水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第二节对岩土的水化性分析可以归纳出针对水敏性地层配制泥浆时的几个要点。 ( 1 )选优质土。由于水化效果好,粘土颗粒吸附了较厚的水化膜,泥浆体系中的自由水量大大减少,所以优质土泥浆的失水量远低于劣质土的。 ( 2 )采取“粗分散”方法。使粘土颗粒适度絮凝,而非高度分散,从而使井壁岩土的分散性减弱,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 3 )添加降失水剂。 Na-CMC 、 PAM 等降失水剂通过增加水化膜厚度,增大渗透阻力、井壁网架隔膜作用,可使失水量明显减少。 ( 4 )提高基液粘度。泥浆中的“自由水”实际上是滤向地层的基液,其粘度愈高,向地层中渗滤的速率就愈低。 ( 5 )调整泥浆比重,平衡地层压力。井眼中液体压力与地层中流体的压力差是泥浆失水的动力,尽可能减少压力差,维持平衡钻进是降失水的有效措施。 ( 6 )利用特殊离子对地层的“钝化”作用。一些特殊离子的嵌合作用可以加强粘土颗粒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井壁稳定性提高。 ( 7 )利用大分子链网在井壁上的隔膜作用。泥浆中的大分子物质相互桥接,滤余后附着在井壁上形成阻碍自由水继续向地层渗漏的隔膜。

( 8 )利用微颗粒的堵塞作用。在泥浆中添加与地层空隙尺寸相配伍的微小颗粒,可以堵塞渗漏通道,降低泥浆的失水量。 ( 9 )活度平衡。 下面介绍适于水敏性地层钻进的抑制性泥浆,包括钙处理泥浆、钾基泥浆,乳化沥青泥浆和油包水活度平衡泥浆的配方。这些泥浆抑制水敏往往是利用上述多个原理,而以其中之一为主。 (一)钙处理泥浆 钙处理泥浆是粗分散泥浆的代表。粗分散泥浆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不使岩土过度分散,从而保持井壁的稳定。 Ca 2+ 的作用机理正如第二节详述的,取代粘土颗粒表面的 Na + ,降低ζ电位,压缩双电层,使粘土颗粒适度聚结,井壁的分散性降低。较为典型的钙处理泥浆如下。 1、石膏—铁铬盐泥浆 石膏可提供较高的 Ca 2+ 和 pH 值较低,对井壁起聚结作用:铁铬盐能抑制井壁的分散,因而该泥浆的防塌性能提高。石膏泥浆多用于钻进厚石膏层和易塌的水敏性泥岩和页岩。配方:石膏的加量一般为泥浆体积的 1.14~1. 7% ,铁铬盐加量为 0.86~1.7% ,烧碱为 0.28~0.42% ,为降失水可加入 0.14 ~0.42% 的 CMC 。配制的程序是:在淡水泥浆中先加少量铁铬盐和烧碱及一部分水,搅拌后,把其余的铁铬盐和石膏一起加入,再后加 CMC 控制失水量。典型的泥浆性能为:比重 1.20 ,漏斗粘度 25s ,动切力 3.0Pa ,静切力 1min1 。 0Pa , 10min4.5Pa ,失水量 3~6ml , pH 值 10 左右。 2 、氯化钙—褐煤泥浆 氯化钙和褐煤反应生成的腐植酸钙一方面使泥皮变得薄而致密、渗透性小、故泥浆失水量小;另一方面可调节泥浆中 Ca 2+ 的浓度,即 CaHM ??????? Ca 2+ +2HM ,从而有效地抑制地层造浆和泥页岩的水化膨胀,防止井眼坍塌。配方:以加有 0.3~0.5% 纯碱的比重为 1.10~1.20 的新浆一份,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

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 摘要: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从某种意义来说,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页岩气是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美国页岩气勘探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在世界范围内的类似页岩层序中寻找天然气资源的勘探热情,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正在我国油气资源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资源现状 1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概况 据Rogner(1997)估计,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24×1012m3,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亚、中国、拉美、中东、北非和前苏联,其中约40%将是可采出的,即世界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80×1012m3。按2008年的世界天然气产量计算,仅全球页岩气资源就可以生产60年。 1.1 北美地区 以北美加拿大为例:加拿大页岩气资源分布广、层位多,预测页岩气资源量超过28.3×1012m3,其中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泥盆系的页岩气资源量约7.1×1012 m3。目前,已有多家油气生产商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进行页岩气开发试验,2007年该区页岩气产量约8.5×108 m3,其中3口水平井日产量较高(9.9×104~14.2×104 m3)。 然而,美国的页岩气主要发现于中-新生代(D-K) 地层中,其页岩气广泛的商业性开采直到1980年实施了非常规燃料免税政策以后,特别是1981年Mitchell 能源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页岩钻探了第一口页岩气井后,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页岩气的兴趣。先后继续对页岩气投入了开发,产量如图1-1所示: 2006年,美国页岩气井增至40000余口,页岩气产量达到311×108 m3,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 5.9%,至2007年,美国页岩气产气盆地已有密歇根盆地(Antrim页岩)、阿帕拉契亚盆地(Ohio、Marcellus页岩)、伊利诺伊盆地(New Albany 页岩)、沃斯堡盆地(Barnett页岩)和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俄克拉河玛盆地(Woodford页岩)、阿科马盆地(Fayetteville页岩)、威利斯顿盆地(Bakken页岩)等20余个盆地。如图 据预测,世界范围内页岩气资源量为456×1012 m3,相当于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资源量的总和,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

16种常见地貌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6种常见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3、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DB61∕T 573-2013 陆相页岩气选区规范

ICS75.020 E 0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 T 573—2013 陆相页岩气选区规范 2013-06-05发布2013-09-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 T 573—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能源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香增、张丽霞、姜呈馥、孙建博、郭超、高潮。 本标准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61/ T 573—2013 陆相页岩气选区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相页岩气(以下简称页岩气)远景区、有利区、目标区的划分,参数确定,选区标准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目前技术条件下,页岩气的选区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6021-1994 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远景区 shale gas prospect area 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优选出的具备规模性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的潜力区域。 3.2 页岩气有利区 shale gas favorable area 在页岩气远景区内,依据页岩分布、评价参数、页岩气显示以及少量含气性参数优选出来,经过进一步钻探能够或可能获得页岩气工业气流的区域。 3.3 页岩气目标区 shale gas target area 在页岩气有利区内,依据页岩发育规模、埋深、地球化学指标和含气量等参数确定,在自然条件或经过储层改造后能够具有页岩气商业开发价值的区域。 4 页岩气选区程序及参数 4.1 工作步骤及参数选取 依据陆相页岩气资源特点,将页岩气分布区划为远景区、有利区和目标区,级别划分参见SY/T 6021-1994。每级选用不同的参数指标逐级评价,通过指标比对,优选区块。页岩气选区工作应围绕埋深、泥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脆性矿物含量、总含气量、资源储量丰度等七项参数 1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

泥页岩储层特征及油气藏描述 1、页岩气地质理论 页岩气藏因其自身的有效基质孔隙度很低,主要由大范围发育的区域性裂缝或热裂解生气阶段异常高压在沿应力集中面、岩性接触过渡面、脆性薄弱面产生的裂缝提供成藏所需的储集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最高仅为4%-5%,渗透率小于1x10-3μm2。 页岩在地层组成上多为暗色泥岩与浅色粉砂岩的薄互层。在页岩中,天然气的赋存状态多种多样,除极少量的溶解状态天然气以外,大部分以吸附状态赋存于岩石颗粒和有机质表面,或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裂缝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赋存与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其中吸附状态天然气的含量为20%-85%,其成藏体现出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表现为成藏过程中的无运移或极短距离的有限运移,因此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煤层气、典型常规圈闭气成藏的多重机理。 页岩气藏的形成是天然气在烃源岩中大规模滞留的结果,是“自生自储”式气藏,运移距离极短,现今保存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烃类运移时的状态,即天然气主要以游离相、吸附相和溶解相存在。在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天然气首先吸附在有机质和岩石颗粒表面,饱和后则富余的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溶解相进行运移,当达到热裂解生气阶段,由于压力升高,若页岩内部产生裂缝,则天然气以游离相为主向其中运移聚集,受周围致密页岩烃源岩层遮挡、圈闭,易形成工业性页岩气藏。由于扩散作用对气态烃的运移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天然气继续大量生成,将因生烃膨胀作用使富余的天然气向外扩散运移,此时无论是页岩地层本身还是薄互层分布的砂岩储层,均表现为普遍的饱含气性。 在陆相盆地中,湖沼相和三角洲相沉积产物一般是页岩气成藏的最好条件,但通常位于或接近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导致页岩气的有利分布区集中于盆地中心处。从天然气的生成角度分析,生物气的产生需要厌氧环境,而热成因气的产生也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因此靠近盆地中心方向是页岩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2、页岩气的主要特征 2.1页岩气的成因特征 页岩气的成因类型有生物成因型、热解成因型和热裂解成因3类型及其混合类型。对生物成因气而言,其源岩的热演化程度低,R o一般不到0.7%,所生成

井壁稳定

井壁稳定问题是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随着勘探领域向新区扩展, 钻遇地层日趋复杂, 井壁不稳定已成为实现勘探目的的障碍。 由于这些地区地层所造成的井壁不稳定, 既影响了钻井速度与测井、固井质量, 又使部分地区无法钻达目的层,影响勘探目的实现。 地层矿物组分与理化性能是研究井壁不稳定机理与技术对策的基础。 1、地层组构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薄片分析、透射电镜及测井资料对地层矿物组分、矿物分布层理、裂隙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2、地层理化性能分析方法 岩石密度、阳离子交换容量、膨胀率、分散性(滚动试验法与C ST 法)页岩稳定指数、比表面积、夸电位、活度、可溶性盐类、胶体含量、岩石强度与硬度及地层压力系数等。 3、井壁稳定问题 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坍塌或缩径(由于岩石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和地层破裂或压裂(由于岩石的拉伸破裂)两种类型。 井壁不稳定间题是力学问题, 又是化学问题, 归根结底仍是力学问题。 1、化学因素 井壁不稳定的原因及研究方法 1、井壁不稳定的原因 如果经验内的泥浆密度过低,井壁应力将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而产生剪切破坏(shear failure,表现为井眼坍塌扩径或屈服缩径),此时的临界井眼压力定义为坍塌压力(collapse pressure); 如果泥浆密度过高,井壁上将产生拉伸应力,当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时,将产生拉伸破坏(tensile failure,表现为井漏),此时的临界井眼压力定义为破裂压力(fracture pressure)。 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可以通过调整泥浆密度,来改变井眼附近的应力状态(stress state),可以达到稳定井眼的目的。 2、井壁失稳与岩石破坏类型的关系 井壁失稳(unstable borehole)时岩石的破坏类型主要有两种:拉伸破坏(tensile failure)、剪切破坏(shear failure)。 剪切破坏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脆性破坏,导致井眼扩大,这会给固井、测井带来问题。 这种破坏通常发生在脆性岩石中,但对于弱胶结地层由于冲蚀作用也可能出现井眼扩大; 另一种是延性破坏,导致缩径,发生在软泥岩、砂岩、岩盐等地层,在工程上遇到这种现象要不断的划地眼,否则会出现卡钻现象。拉伸破坏或水力压裂会导致井漏,严重时可能造成井喷。 实际上井壁稳定与否最终都表现在井眼围岩的应力状态。如果井壁应力超过强度包线,井壁就要破坏;否则井壁就是稳定的。 3、井壁失稳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井壁稳定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类;(1)地质力学因素,原地应力状态、地层空隙压力、原地温度、地质构造特征

油气藏开发地质

油气藏开发地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1.石油、天然气的概念 石油:地下天然产出的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沥青)的烃类混合物。 原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2.石油的元素组成与化合物组成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依次为:碳、氢、硫、氮、氧、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构成石油的灰分),含量极微(万分之几),但可多至30余种,如:Fe、Ca、Mg、Si、Al、V、Ni……其中钒、镍含量及比值(V/ Ni)已用于石油成因及运移研究。 石油的化学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烃类和非烃两大类,其中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石油非烃组成—S、N、 O化合物。 异戊间二烯型烷烃是由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演化而成,因此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标志化合物—“指纹”化合物。 3.石油的主要馏分和组分 馏分:根据沸点范围的不同切割而成的不同部分。 轻馏分:碳数低,分子量小的烷烃、环烷烃组成。 中馏分:中分子量和较高碳数的烷烃、环烷烃,含有一定数量的芳烃及少量含N、S、O化合物。 重馏分:大分子量和高碳数环烷烃、芳烃、环烷芳烃和含N、S、O化合物。 组分:对不同有机溶剂的溶解、吸附性质不同而分离出来的产物。 油质:饱和烃+芳香烃,溶于有机溶剂,硅胶不吸附,荧光天蓝色。

胶质:芳香烃+非烃化合物,部分有机溶剂溶解,硅胶吸附,含量与石油密度有关,荧光黄色、棕黄色、浅褐色。 沥青质:脆性固体物质,稠环芳烃+烷基侧链的高分子,少数有机溶剂溶解,硅胶吸附,荧光呈褐色。 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4.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形态 气藏气(干气,贫气):烃类气体单独聚集成藏,不与石油伴生。 气顶气(湿气,富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气顶产出的天然气。 溶解气(dissolved gas):地层条件下溶解在石油和水中的天然气。 凝析气(condensate gas):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形成凝析气。----湿气,采出过程中反凝析出凝析油。 天然气水合物:甲烷水合物,高压、一定温度下:甲烷分子封闭在水分子所形成的固体晶格中----冰冻甲烷。 水溶气:天然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地层水大量存在,水溶气资源不可忽视。 5.干酪根的概念和化学分类 干酪根: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Ⅰ型干酪根:单细胞藻类(海藻)残体组成,富含脂类化合物,H/C高,O/C 低,含大量脂肪族烃结构(链式结构为主),少环芳烃和含氧官能团,生成液态石油潜力大,油页岩属此类。典型腐泥质类型(sapropelic)。最大转化率 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