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塔河油田侧钻水平井井壁失稳分析

塔河油田侧钻水平井井壁失稳分析

塔河油田侧钻水平井井壁失稳分析
塔河油田侧钻水平井井壁失稳分析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类型划分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类型划分 为了更好的开发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区块。本文通过分析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受沉积环境变化及构造-盆地背景,对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进行一个划分归类。主要依据颗粒/灰泥比、亮晶/灰泥比和顆粒类型对塔河地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进行区分。将塔河地区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分成颗粒灰岩、颗粒微晶灰岩-微泥晶灰岩、藻灰岩、含云-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五大类。 标签: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类型 塔河地区奥陶系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不同时期中发育的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岩石和生物组合面貌及沉积序列是明显不同的,这些标志是识别、划分塔河地区井下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组、段)并进行地层对比、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1]。因此,有必要对塔河地区碳酸盐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作一系统的归纳和说明,以利于从岩石宏观沉积特征和结构上区分各岩石地层单元。本文中,碳酸盐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主要是依据颗粒/灰泥比、亮晶/灰泥比和颗粒类型来进行划分的。 1颗粒灰岩类 是指颗粒含量≥50%的灰岩。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颗粒类型主要有藻鲕、鲕粒、内碎屑、生物屑、团粒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 1.1藻鲕灰岩。藻鲕灰岩是鹰山组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岩石类型,一间房组、良里塔格组也部分见有[2-3]。颗粒主要为灰白色的藻灰岩砂粒,不具鲕粒的圈层构造,来自盆内弱固结-固结的藻纹层灰岩或藻灰岩,经岸流、底流、潮汐及波浪作用剥蚀、破碎后再沉积的,具有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都较高的特点。因胶结物和填隙物的不同可分为亮晶藻鲕灰岩和微晶藻鲕灰岩两种,沉积环境为潮下高能浅滩。 1.2粉-砂屑灰岩。粉-砂屑灰岩也是奥陶系分布较为普遍的灰岩,主要见于鹰山组、一间房组和良里塔格组,颗粒由多成分的藻鲕、团粒、鲕粒、生物屑等共同构成,没有明显的优势颗粒类型,成分成熟低但结构成熟度高。根据胶结物和填隙物的不同可分为亮晶粉-砂屑灰岩和微晶粉-砂屑灰岩两种。沉积环境为潮下浅滩。 1.3鲕粒灰岩。鲕粒灰岩是一间房组中比较典型和常见的灰岩,少量见于鹰山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颗粒以鲕粒为主并含有少量的生物屑和内碎屑。鲕粒多为亮晶胶结的同心圈层状正常鲕和薄皮鲕,少量见有薄皮鲕和变形鲕,核心多为藻鲕和生物屑。为潮下高能冲洗带和浅滩环境的沉积物。一间房组的部分井下岩芯中可见该类灰岩构成礁体的基座,向上逐渐演变为具有骨架结构的海绵礁灰岩 1.4砾屑灰岩。砾屑灰岩主要见于鹰山组,也是该组较为典型和普遍的岩石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

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特征与划分对比 为了找出塔河地区奥陶系克拉通坳陷中的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本文采用三个统、八个阶的对比方案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的统、组岩石地层作重大调整。认为塔河地区奥陶纪盆地是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克拉通内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奥陶系假整合在下丘里塔格组之上。沉积层序和充填特征∶早、中奥陶世,塔河地区为潮坪-碳酸盐岩台地相;晚奥陶世与塔里木盆地演化同步,为前陆盆地沉积-构造转换的重要阶段,碳酸盐岩台地经历两次淹没过程和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晚奥陶世末转为陆源碎屑岩沉积。 标签:塔河奥陶系沉积特征划分对比方案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现今的构造位置属沙雅隆起(塔北隆起)南侧阿克库勒凸起的南部[1]。塔里木盆地是个大型复合、叠加盆地,为一具有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的陆板块。内部可能存在以深断裂分隔的不同性质的沉积-构造单元,发育了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形成多层次迭加的含油气系统,成为碳酸盐古岩溶储集成藏的最有利空间[2]。 塔里木盆地的地层与沉积序列,除前寒武系外,主要包括五个叠加层次的构造-沉积层,限于专题本文只开展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与沉积序列的研究。 1塔河地区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塔河地区奥陶系划分对比方案依据国际奥陶系划分方案(1998)及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建议方案(2000),结合柯坪大湾沟新设立的全球辅助层型剖面(2002),对奥陶系的划分作了重大调整。新方案将原划为下奥陶统的鹰山组上部及一间房组划归中奥陶统,将原划为中奥陶统的恰尔巴克组及良里塔格组下部划归上奥陶统。 2塔河地区奥陶纪地层与沉积序列 2.1塔河地区早奥陶世地层与沉积序列 早奥陶世,在塔西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还是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潮坪相沉积,沉积中心位于满西1井西南和塘古孜巴斯坳陷[3]。早中奥陶世为槽盆相深水碎屑岩沉积相区,以笔石页岩、陆源碎屑岩、黑色泥岩和放射虫硅质岩为特征。在巴楚、柯坪等地,该组底部为薄层状砂屑灰岩夹白云岩超覆在上寒武统古喀斯特面上,向上为砾屑灰岩与砂屑灰岩夹白云岩韵律互层,潮道冲刷面发育。沉积环境为潮下—潮间带,发育藻鲕和藻纹层灰岩,为建藻席和藻丘的沉积序列组合,在纵向上主要有两大部分:下部碳酸盐加积序列,潮道-潮坪序列;上部的藻席发育序列,局部可建藻丘。 2.2塔河地区中奥陶世地层与沉积序列

中海油渤海公司中海油与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渤海区域垦利油田

中海油渤海公司中海油与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 开发渤海区域垦利油田 2月26日上午,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市政府合作开发渤海区域垦利油田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东营宾馆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志远,中海油集团总经理助理、中海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渤海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曹新建,副市长李俊峰,渤海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赵春明等出席。 赵志远对曹新建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中海油多年来对东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当前东营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去年召开了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部署了实施融合、聚焦、开放“三大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拉开了东营高质量发展的序幕。中海油作为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业务领域广、综合实力强,自2021年与东营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将东营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发展基地,在炼油、化工、东营港及临港产业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当前,渤海区域垦利油田的开发为双方扩大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全力支持中海油在东营的发展,在油气开发、油田综合开发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希望中海油积极参与东营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

加大渤海油气开发力度,扩大油气在东营上岸规模,推动双方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曹新建表示,中海油特别是渤海油田高度重视与东营市的合作,将以渤海区域垦利油田的合作开发为契机,在加大东营海域勘探开发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优势,拓宽合作领域,深化战略合作,为东营市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李俊峰、赵春明分别代表市政府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渤海石油管理局以及我市有关县区、市直部门、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仪式。

短半径水平井新技术特点和现状

短半径水平井新技术特点和现状 短半径水平井是在中长半径水平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钻井新技术,该技术能成倍的提高油井产量和提高采收率,改善井网布置,合理有效的开发各类油藏,不但可以节约钻井及油田开发综合成本,尤其是对难以开发的薄油气层,极大地提高了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一、短半径水平井的特点 短半径水平井的定义一般是指造斜井段的造斜率大于1°/m的水平井,即曲率半径小于57.3m,又称大曲率水平井。 短半径水平井具有井眼小、造斜率高、曲率半径和靶前位移短等特点。短半径水平井的主要特点和优缺点见表1。 二、短半径水平井的发展现状 短半径水平井在国外各大公司中,美国贝克?修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公司。七十年代中期,美国的Eastman Whipstock公司通过八年的研究试验,研制出了短半径造斜钻井系统,经改进完善,在美国南部一些油田和加拿大北坡的Knparnk油田广泛应用提高产量4倍以上。1983年以来设在西德的Eastman Christenden公司又作了进一步改进并完型生产,九十年代初期经过一次较大的兼并,将与钻井技术有关的数家服务公司从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进步了择优调整,组建了能从事钻井“一条龙”服务的Baker Hughes Intep公司,在技术研究和工具仪器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近年来已侧钻段半径水平井300余口。 Sperrg-Sum公司在以发展仪器为主的基础上,已能为提供定向井与水平井钻井的全面服务。该公司短半径水平井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它的无线随钻MWD和ESS电子多点采用了柔性连接方式,广泛用于短半径侧钻水平井。目前,短半径水平井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长水平段已分别达到953m和600m;开窗侧钻点最大井深已达到7751m。水平段最长的短半径水平井是美国的Mobil Erdgas-Erdoel Gmbh公司在德国钻成的Reitbrook 308井(120.7mm井眼),水平段长600m,水平位移953m。

中国碳酸盐岩溶缝洞储集体类型和塔河油田性质

中国碳酸盐岩溶缝洞储集体类型和塔河油田性质 张抗 摘要:我国海相油气田都经历了多期成藏和后期改造。不规则储集体分纳溪型、塔河型、任丘型三大类,岩溶缝洞的发育程度和孤立储集体间的连通程度依次加强,其中的流动性质、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的统一性也随之增强。塔河油藏既不是层状、块状,也不是地层不整合、风化壳型油藏,而是网络状油藏。其内部的油气水性质、界面位置、压力均有较大差别,生产中流体的动态也异于一般的层、块状油气田。阿克库勒凸起和塔河油区都是多类型储集体的组合。该隆起具有整体含油性和巨大的含油不均一性。测试和试采是评价该类储层的主要手段,酸压改造是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区南坡阿克库勒(轮南)凸起上的塔河油田,2001年底仅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已探明储量 1.58×108t。它不仅是塔里木第一个大型油田,而且是中国第一个海相大油田。它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瞩目,已有一系列的论著讨论了它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今后勘探的启示[1~5],但其中也有许多分歧。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作者提出“网络状油藏”的概念并论证塔河油气藏的性质与类型。 1、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分类 塔河油田和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油气藏全部赋存于碳酸盐岩中。要讨论它的成藏条件,就必须分析其储集体的形成和类型。我国碳酸盐岩储层绝大多数时代老,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难以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储集。其储集空间由裂缝或岩溶孔洞(更常见的是二者迭加发育)组成。因而用储集体的术语代替储层就更贴切。强调储集体,除了意欲表述其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外,还表示储集体与其外的封堵体可以属同一岩层,具同样的岩性。显然,基本上无渗透性的碳酸盐岩基质就成为直接封盖储集体的封堵体。 1

侧钻水平井面临的技术难点解析

侧钻水平井面临的技术难点解析 近年来随着塔河油田(西北局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相对成熟的钻井新技术新工艺已成功运用到钻探施工中,其中侧钻水平井因其经济效益高,投入相对低等因素被广泛应用到油田的开采和勘探开发中。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从技术方面就侧钻水平井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 标签:油藏;孔道;开窗;摩阻 1井身轨迹难以控制对钻具组合要求很高 侧钻水平井井身结构中主要有4种制式的结合,即直、增、稳、平,我们一般可按下部地层情况和储层靶点设计要求,设计其结构类型,如直-增-稳-增-平,直-增-平等等。因造斜段处造斜率大,井眼轨迹不易控制,可能导致脱靶。另外,侧钻水平井的井眼曲率比普通定向井要高得多,造斜的难度要大得多,需要水平井特殊的造斜工具。这一方面要求精心设计其水平轨道,一方面要求具有较高的轨迹控制能力。综上,侧钻水平井对钻具要求很高。 2钻头选型较难掌握要合理使用以提高机械钻速 钻头选型的正确与否将对钻井队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并节约成本和增创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争对不同地层选择适合的钻头选型和水眼,并配以合理的钻井参数将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钻头水力参数效能,充分发挥钻头的使用功用,以此提高机械钻速。 在施工中我们主要是靠两方面来进行考虑如何选择怎样的钻头类型。一是靠工程设计和地质设计中的相关要求和地层情况进行分析选判。二是主要靠常年侧钻施工中不断积累的经验进行选择,它以钻头使用数据进行参照对比,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3钻井液体系要实时维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1携岩洗井 钻井工程上应保证足够的排量、一定的旋转钻具洗井和短程起下钻次数;钻井液应保证具有优良的流变性,以便于自如地进行调整,满足不同井斜角区域的携岩要求,确保不形成岩屑床,保持井眼清洁。 3.2减阻防卡 一般侧钻施工中侧钻点较深,侧钻后增斜、水平段钻进等作业项目多,起下钻次数多,停钻时间长,易发生卡钻事故,故提高钻井液的润滑能力是保证侧钻井井下安全的关键问题。因此,要保证钻井液含油量在8%以上,钻井液在混油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

文章编号:5021-5241(2005)01-0085-04 收稿日期:2005-05-11 第一作者简介:丁勇(1968-),男,高级工程师,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研究院,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03级在职博士研究生。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北京北路2号(830011)。电话:(0991)3600742。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 丁勇1,2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2.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塔河地区是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之一,奥陶系是主要产层,其原油物理性质变化较 大,原油含蜡量与原油密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塔河油田西北部原油密度大,但含蜡量相对低,而东南部原油具较高含蜡量。常规认为海相原油以低蜡、陆相原油以高蜡为特征。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来源于海相烃源岩与原油具高蜡特征并不矛盾。研究表明,高蜡原油并非来源于陆相,海相有机质也可以生成含蜡量较高的原油。塔河油田东南部9区高蜡原油是多次“过滤”和蒸发分馏这两种作用共同造成的。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塔河地区是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之一,目前已形成储量规模达几亿吨、年产原油 350多万吨的大型油气 田———塔河油田。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原油具较高含蜡量,通常认为海相原油以低蜡、陆相原油以高蜡为其特征。塔河油田东南部的奥 陶系高蜡原油属于海相还是陆相,其形成机制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原油的来源和其勘探前景的认识,因此分析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高蜡形成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概况 塔河油田发现于1996年。油田主体部位位于塔 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南翼阿克库勒凸起,包括顺托果勒隆起的北部、哈拉哈塘凹陷东部及草湖凹陷西部。截至2003年底,塔河地区已在奥陶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4个层位获得油气突破。经过多年的 勘探和综合研究,基本查明了塔河油田油气富集规律。目前塔河油田主要产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储集体连片,整体含油、 不均匀富集,其上叠加成带分布的志留—泥盆系、石炭系及三叠系低幅度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型圈闭,由断裂、不整合沟通形成次生油气藏,纵向上构成“复式”成藏组合特征。 研究表明[1],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属于海相原油,主要来源于其西南的满加尔坳陷寒武—奥陶系,该套烃源岩规模巨大,有机质类型为I型腐泥型,是塔河油田主力烃源岩,并具有长期生烃、多期供烃、成熟度较高的特点;油气运移、聚集的主体方向是由南、西南向北、北东,晚期油气除由南向北外,由东、东南向西、西北方向也是重要的油气运聚方向;塔河油区存在3个主要成藏期和5次充注过程,代表了海西晚期(第1期)、印支—喜马拉雅中期(第2期)以及晚期(第3期)的主要成藏过程。早期的油气运聚主要成藏于奥陶系储层中,晚期多期次不同性质的油气充注的不均一性使区域上油气面貌复杂化(多期及复合)。空间分布上,多期次充注主要出现于油区东部、南部。油区西部、北部,尤其是西北部多期次充注相对少见,主要为早期充注受水洗氧化改造强的重质稠油。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 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第1 卷第1期Vol.1,No.12005年8月 WESTCHINAPETROLEUMGEOSCIENCES Aug.2005

塔河油田地层简表

塔河油田地层简表
地 界 系 第四 系 新 上新统 库车组 康村组 吉迪克组 统 层 群 系 组 统 代号 Q N2k N1k N1j E3s E1-2km 岩 性 描 述
灰白色粉砂层、细砂层夹黄灰色粘土层。 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略等厚互层。 浅灰、白色细粒砂、粉砂岩岩与黄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略等厚互层。 上部棕、蓝灰色泥岩夹棕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下部褐棕色泥岩、膏质泥岩夹 浅棕色粉砂岩、细粒砂岩。 棕褐色泥岩与浅棕色细粒砂岩不等厚互层。 棕红色中粒砂岩、含砾粗-中粒砂岩。 上部为红棕色粗-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与棕褐色泥岩略等厚互层;中部 棕色粉砂岩、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与棕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下部 棕色粉砂岩、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夹棕褐色泥岩。 棕褐色泥岩与浅棕、灰白色细粒砂岩略等厚互层。 棕、棕褐、灰绿色泥岩与浅棕、灰白色细粒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 浅灰色细粒砂岩、砾质中粒砂岩夹棕褐色泥岩。 灰白色粉砂岩、细粒砂岩、砾质细粒、中粒砂岩夹棕褐色泥岩及煤线。 (1) T3h :深灰、棕灰、灰黑色泥岩夹少量灰、浅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底部灰黑色炭质泥岩为三叠系标志层。 1 (2)T3h :浅灰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夹深灰色泥岩,为三叠系 T-Ⅰ砂组。 (1)T2a :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 3 (2)T2a :浅灰、灰白色细粒砂岩,为三叠系 T-Ⅱ砂组。 2 (3)T2a :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粒砂岩; 1 (4)T2a :浅灰色细砾岩、含砾中粒砂岩夹深灰色泥岩,为三叠系 T-Ⅲ砂组。 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粉砂岩。 深灰色、灰绿色英安岩。底部为灰黑色玄武岩。 (1) C1kl :棕灰色、灰色、浅灰色、灰白色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与 棕褐、棕红色、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略等厚-不等厚互层。为卡拉沙依组砂 泥岩互层段。 1 (2)C1kl :棕褐、深灰色泥岩。为上泥岩段。 (1)C1b :黄灰色泥晶灰岩夹深色泥岩,即“双峰灰岩”段; 2 (2) C 1b : 棕褐色、 灰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 即“下泥岩段”; 1 (3)C1b :灰色灰质粉砂岩、灰色细粒砂岩与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略等厚互 层,即“砂泥岩互层段”。 上部为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下部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与深灰色、绿灰色泥岩 呈不等厚互层。 深灰、灰绿、灰色泥岩与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略等厚-不等厚互层。 上部灰色细粒砂岩与绿灰、 深灰色泥岩; 中部为绿灰、 深灰色泥岩, 下部绿灰、 深灰色泥岩夹灰色细粒砂岩。 灰色泥岩、灰质泥岩与灰色泥晶灰岩、灰岩略等厚-不等厚互层。 灰、褐灰色泥微晶灰岩、泥灰岩。 上部为棕褐色灰质泥岩、下部为浅灰色泥晶灰岩。 浅灰色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 灰白、灰色泥晶灰岩、含砂屑泥晶灰岩、泥晶砂屑灰岩。
3 2 4 2
上第 生 三系 中新统 界
渐新统 苏维依组 下第 三系 古-始新 库姆格列 统 木群 巴什基奇克 组
K1bs K1b K1s K1y J1
白 垩 系
下统
巴西盖组 卡普沙良 群 舒善河组 (K1kp) 亚格列木组
中 生 界
侏 罗 系
下统
上统
哈拉哈塘组
T3h
三 叠 系
中统
阿克库勒组
T2a
下统 二 叠 系 中统
柯吐尔组
T1k P2
晚 古 生 界
卡拉沙依组 石 炭 系 下统 巴楚组
C1kl
C1b
泥 盆 系 志 留 系 早 古 生 界
上统
东河塘组 塔塔埃尔塔 格组
D3d
S1t S1k O3s O3l O3q O2yj O1-2y
下统 柯坪塔格组 桑塔木组 上统 良里塔格组 恰尔巴克组 中统 中下统 一间房组 鹰山组
奥 陶 系

中国十大油气田排名

中国十大油气田排名:中石油稳占六席 中石油稳占六席,大庆依然是老大,长庆增长最快成老二,辽河下降最快做第九。

大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一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并投产,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中国第一大油田,并保持稳产5000万吨以上27年,其中1997年达到5600.92万吨的产量高峰。 2003年产量跌破5000万吨,之后进一步下降,2009年产量为4000.03万吨,年平均递减3.12%。2008年,大庆油田提出了4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尽管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已进入递减期,但其产量依然稳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原油总产量的21%,中国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2009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0.04亿立方米,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上升,有望成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第二支柱。 2 长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三,天然气产量第一,油气总当量第二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1971年发现,1975年建成投产,产量在140万吨的规模上徘徊了整整1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相继突破,长庆油田的发展迎来更为广阔的空间,2001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14.84%。天然气生产方面,2000年-2009年年均增速达到29.3%,2009年产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按照中国石油的规划,到2015年,长庆油田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打造成中国的“西部大庆”。 3 胜利油田(隶属中国石化)2009年原油产量第二,油气总当量第三 1961年发现并投产的胜利油田,位于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1991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达到顶峰,年产量为3355.19万吨,之后产量开始递减,连续递减8年后,即1999年后,原油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于2004年后产量缓慢开始上升,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在天然气生产方面,胜利油田高峰产量出现在1989年,之后开始下降。 4 塔里木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十,天然气产量第二,油气总当量第四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989年建成投产,原油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为654.05万吨。2009年产量有所下降,为554万吨,居全国第十。天然气生产方面,产量从2004年的13.56亿立方米猛增至2009年的180.91亿立方米,年均增速67.9%。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源之一。2009年,塔里木油田上交油气三级储量当量4.97亿吨,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4年三级储量超过4亿吨。 5 渤海油田(隶属中海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四,油气总当量第五近年来,渤海海域的多个油气发现奠定了渤海油田的地位。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基地,渤海油田近年来产量逐年增长,2008年原油产量约1100万吨,2009年原油产量约135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未来进一步发展潜力巨大。 6 新疆油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原油产量第六,油气总当量第六 1951年发现并投产的新疆油田,原油产量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9年为1089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但较2008年同比下降10.8%,是近年来的首次下滑。天然气生产也基本保持了增长趋势,2009年产量3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净增2亿立方米,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7 西南油气田(隶属中国石油)2009年油气总当量第七西南油气田是我国天然气开发较早的气田之一,早在1950年就开始生产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西昌盆地,

中国主要油气田及石化炼油厂

中国主要油气田及石化/炼油厂 中石油油田大型炼化企业 67% 大庆油田抚顺石化 10个油田四川油田(西南油气田)大庆石化 新疆油田大庆炼化 七千万吨/年辽河油田大连石化 大港油田大连西太平洋 土哈油田兰州石化 塔里木油田独山子炼油厂 吉林油田锦西石化 长庆油田锦州石化 华北油田吉林化工 4个其它油田浙江油田鞍山炼油厂 青海油田 冀东油田 玉门油田 中石化油田大型炼化企业 胜利油田镇海炼化 6个油田中原油田茂名石化 33% 江汉油田燕山石化 四千万吨/年江苏油田齐鲁石化 河南南阳油田高桥石化 塔河油田广州石化 金陵石化 金山石化 巴陵石化 扬子石化 天津石化 荆门石化 洛阳石化 武汉石化 福建石化 济南石化 沧州炼油厂海南炼油厂 九江石化青岛炼油厂中海油渤海油田惠州炼化 南海油田 东海油田 中海油有几家炼油厂

以2005年底动工的惠州炼油项目为起始,中海油开始在炼化产业上密集布局。中海油炼化产业的布局是在“两洲一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惠州炼油基地、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大榭石化,在环渤海湾,中海油则主要收购了山东海化、东营石化和中捷石化。目前就这几家 中国20大炼油厂 No.1 大连石化(隶属中国石油) 2010年炼油能力2050万吨 2004年,大连石化原油加工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个千万吨级炼油厂。2010年,大连石化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位居全国第一,相比2005年的1050万吨增长近一倍。 大连石化处于辽宁省大连市,海陆运输方便,是中国重要的原油加工及转运基地。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强管理,升级炼化生产装臵,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标志型炼化企业。 No.2 镇海石化(隶属中国石化) 2010年炼油能力2000万吨 镇海炼化成立于1975年,整体实力一直处于中国炼化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中国大陆首家进入世界级大炼厂行列的炼油企业,多年保持2000万吨以上的炼油能力。 近年来,镇海炼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带动了周边金融、商贸、物流等产业的集聚和辐射,为地方环保事业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No.3 天津石化(隶属中国石化) 2010年炼油能力1550万吨 2010年,天津石化原油年加工能力1550万吨,相比2005年的550万吨提高了近两倍。天津石化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临渤海油田,南靠大港油田,并与天津市区和塘沽新港有铁路、公路相通,与大港油田和天津港南疆石化码头有输油管线相连,地理位臵优越,海陆运输方便。 No.4 上海石化(隶属中国石化) 2010年炼油能力1400万吨 上海石化成立于1972年,是中国第一家在上海、香港、纽约三地同时上市的国际上市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现拥有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00万吨。上海石化主要生产石油制品、

渤海油田

渤海油田不是单指冀东油田,渤海油田和冀东油田是两个系统,所以那205亿吨不是指冀东油田。胜利油田也不算渤海油田。它们分别属于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下面用资料分别介绍。 渤海油田 记者从17日召开的天津海事“海上油田安全管理大会”获悉,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渤海油田已进入开发高潮期,预计到2010年产量将达3000万吨,占全国海上石油总产量50%以上,进而超越胜利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 据介绍,目前,渤海中海石油所属海上油田为15个、海上平台69个、作业船舶(包括移动式平台)达100余艘。2006年,渤海石油已成为我国海上最大、全国第三的油田区。 新闻链接 渤海油田 按照海洋石油勘探界线划分,5米以上浅海为中石油所管辖,5米水深以下为中海油所管。渤海油田即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所属的自营

油田及对外合作油田,不含中石油所属的浅海油田。 稿源:北方网编辑:马欣 冀东油田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情况简介 一、企业基本概况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油气田公司,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科研、集输、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公司。公司现有员工4500多人,资产总额138亿元,2006年利润总额34.4亿元。 冀东油田公司机关及研究机构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区繁华地段,勘探区域横跨唐山、秦皇岛两市,勘探面积5797平方千米。 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实施“科技兴油、低成本、人才开发”三大战略,大力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油气勘探连续取得重大发现,近四年油田原油产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职工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油田的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把冀东油田建设为科技、绿色、和谐的千万吨级现代化大油田”。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冀东油田地处京、津、唐三角地带,西邻北京,南邻天津,北邻秦皇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机理研究

新疆油田油藏研究概况 姓名:阿拉依·阿合提 学号: 20071043642 班级: 022081 指导老师:潘林

新疆油田油藏研究之 —————塔河油田油藏概况 阿拉依·阿合提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以油气成藏体系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油气成藏研究概况进 行了分析。阐述了塔河油田油藏成藏的地质背景,油气运移过程,储层的岩性特征,和渗透规律,描述了塔河缝洞型油藏的基本特征,汇总了目前国内对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对流体流动类型和储层评价进行了简单综述。 关键词:塔河碳酸盐岩缝洞油藏流体 引言: 随着我国油气需求的不断攀升,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进一步勘探出新油气田和 提高已有油田的采收率不断得到加强研究.在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进展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油气储量和产量越来越多,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重视和兴趣。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比较多,既有微观孔隙,也有大小和规模相差悬殊的溶蚀孔洞和裂缝,而且储集层纵、横向变化大,给储集层定量评价带来了很大难度也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中对碎屑岩的生烃机制和成烃模式的研究理论已较为成熟。为我国许多陆相石油的勘探提供了大量技术理论支撑。然而我国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分布也比较广泛,已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中找到了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而且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地质储量,但对碳酸盐岩的沉积过程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因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在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上都有着本质的差别,碳酸盐岩有机质的演化特征和成烃机制与碎屑岩有很大差异性[1]。由此可见,深人研究总结碳酸盐岩具有重要意义,塔河油田为我国第一个以古生界奥陶系为主产层的大油田,其缝洞型油藏是最典型的特征,而这对缝洞型油藏的研究影响着塔河油田整个石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本文主要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地质背景和成藏机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 1.塔河油田地质环境 1.1 塔河油田形成地质背景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中段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该凸起是在加里东中晚期形成凸起雏形,在海西早期受区域性挤压抬升形成向西南倾伏的北东向大型鼻凸,在海西晚期改造基本定型,后经印支一燕山和喜山运动进一步改造成为大型古隆起口。[1、2、3]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在整个过程中缺乏热事件的构造改造,早期的油气藏在合适的位置可以长期保存至今,也可能因为后期的区域翘倾而使得油气藏再分配或演化

智能滑套在渤海油田的现场应用及评价

智能滑套在渤海油田的现场应用及评价 谢玉宝 郭鑫(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天津300450) 摘要:随着渤海油田的不断开发,油井的含水逐步升高,如不及时进行找水堵水措施,油井将面临水淹的风险。对于水平井,利用常规滑套可进行井下的卡层作业但无法用钢丝工具进行开关,连续油管开关作业风险较大,费用较高;因此水平井的卡堵水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下入智能滑套,成功解决了水平井找水堵水难的问题,为后期水平井开采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智能滑套;找水;堵水; 智能滑套是一种新型的井下智能开关装置,它只需通过地面泥浆泵的打压配合就可实现井下产层的分层开采,并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油井的找水卡水操作,以此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在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安装在工具里的压力计可对地层压力实施连续监测,并能直接录取油井所需的相关资料,如各层压力、渗透率等。它主要用于直井、斜井、大斜度井、定向井和水平井的分层找水、堵水,分层开采、分层测试等措施。一、智能滑套主要特点 1.一趟多举:一趟管柱下入多个智能滑套,生产过程中自动完成找水、堵水及压力测试等措施,适用于各类井,如斜井、定向井及水平井等。 2.找堵水过程自动完成:地面对开关装置进行程序设置,井下智能滑套自动完成所需生产层位的开启和关闭动作; 3.换层随意,操作简单:油井正常生产时主要通过井口计量了解产层的状况,如需换层生产,只需通过地面打压即可,并且可多次换层,无需利用专用工具进行开关或进行起下管柱作业。 4.分层压力监测:内置压力计可长期对生产层位的压力、温度变化进行测试,便于地质油藏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二、主要技术参数 注:扣型根据现场需要加工,材质有Inconel718,35CrMo, 17-4等可选。三、工作原理 井下智能开关装置是一种可自动控制的找堵水工具,在每个目的层位对应安装一套该工具,随管柱下入,封隔器卡封各个层位。下入前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及时间设置,下入后智能开关装置即可依设置参数自动运行,达到找水目的,堵水时由地面施以一组压力编码信号控制层位的开或关。工作流程如下: 1.管柱设计入井:根据油藏地质要求及井况设计找堵水管柱,利用合适的堵水封隔器将井下产层进行分层,每层用一个智能滑套进行控制,随管柱一起入井。 2.工具座封,启泵投产:封隔器坐封后油井恢复生产,井下各智能滑套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运行,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开关层操作。 3.自动找水:因油藏及地质等各方面的需求,井下每个智能滑套设定的程序是不同的,找水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单层轮流开采,每层单独生产一段时间,地面操作人员通过井口计量及化验结果获取各层的产量、含水等数据,以此决定后期的堵水操作。 4.压力测试:智能滑套内有压力测试电路,下部也留有压力测试仪器接口,可根据各方需求连接分层测试仪。当开关装置处在关闭状态时,测试仪器可录取地层的压恢曲线,当开关装置处在打开状态进行生产时,测试仪器可录取地层的压降曲线。 5.堵水过程:当井下各层的产液、含水等参数确定后,地面专业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将确定一个最佳的开采方式。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从井口通过压力波指令进行井下智能滑套的开关,实现地面遥控井下、任意换层生产的目的。 6.换层开采:当需要换层开采时,将根据各层对应的压力波 指令进行地面打压操作,该过程可重复操作,直至确认井下智能 开关完成相关指令操作。 图2智能滑套开关指令示意图 四、应用实例 渤海油田某井下智能卡水管柱,连接下入丢手分采管柱时,每下一个智能滑套均通过泥浆泵进行地面打压开关试验,结果证实: 智能滑套能严格按照压力波指令进行开关动作。 图3某井智能滑套地面打压开关试验图 五、作业效果评价 图4某井正常生产曲线图 该井于2012年6月2日-19日换智能分采管柱,通过数据显示:投产初期,一、二、三层合采,含水40%左右;7月3日关闭第三层滑套,合采一、二层,含水控制在10-20%;产油量一直较为稳定,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结论 实践与分析表明,智能滑套在水平井运用的优越性远远大于常规滑套和液控滑套,仅通过地面打压操作就能实现井下的分层开采,大大降低了动管柱作业和连续油管等大型作业的风险,同时智能滑套特有的智能找水堵水功能将在后期的作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本文将对后期水平井找水堵水作业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齐亚民,樊亚宁,陈磊.智能压控开关找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08). [2]王小勇,黎明志,王磊,王新志,李洲,焦明远.水平井智能分段开采工艺管柱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13(06). [3]陈维余,孟科全,朱立国.水平井堵水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2014(02). 作者简介:谢玉宝,1984年出生,男,汉族,籍贯:湖北荆门,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助理工程师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1

塔河油田油气地质特征 一、基本情况与勘探历程 二、油气勘探成果 三、综合研究成果 四、勘探技术方法 五、“十五”后期规划部署 六、存在问题与攻关目标

1.历史沿革 1978年5月,原国家地质总局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由青海迁入新疆。 1983年改名为地质部西北石油地质局。 1985年地矿部党组决定依托西北石油地质局成立“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查联合指挥部”。 1997年1月中国新星公司成立,变更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 中国石化集团后的发展 2000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后,李毅中总经理、牟书令副总经理等集团公司领导十分关心西部油气勘探开发和西北石油局的发展,多次来新疆视察指导工作。 2001年重组改制为新星西北分公司和新星西北石油局。

2.油气勘探历程及主要成果 准噶尔盆地 主战场---塔里木盆地 吐哈盆地1978年进入新疆,探区遍及新疆各盆地

奇克里克侏罗系油气 藏,形成了塔里木盆地山前坳陷油气勘探第一次热潮。 塔河油田 (4)1997年塔河亿吨级海相整装油田的发现和1998年克拉2千亿方级陆相大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阶段。 克拉2气田 ⑵1977年柯克亚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中新生界油气勘探高潮。 (3)1984年沙参2井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开创了塔里木盆地海相古生界找油的新领域,为我国油气勘探战略西移提供了依据。迎来了地矿、石油系统大规模勘探会战局面。

沙参2井 1984年9月22日于井深5391 米奥陶系白云岩中获日产 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 发现雅克拉凝析气田. 沙参2井在海相古生界的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新一轮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的序幕;为国家制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资源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1-01-03) 第一作者简介:马安来,男,34岁,副教授(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石油地球化学 收稿日期:2003-12-24 文章编号:0253-9985(2004)01-0031-08 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马安来1,2,张水昌3,张大江3,金之钧1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运用G C ,G C -MS ,G C -MS -MS 、配比实验、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稠油油源。轮南、塔河油田稠油中含有252降藿烷,但正构烷烃分布完整,色谱基线呈不同程度抬升,油藏经历了两期成藏过程。稠油具有三环萜烷含量高、C 24四环萜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低、C 28甾烷含量低、甲藻甾烷及三芳甲藻甾烷含量低、42甲基2242乙基胆甾烷及其芳构化甾烷含量低、242降甾烷含量低的特点。油源对比表明轮南、塔河稠油来源中、上奥陶统烃源岩。配比实验表明,原油中若混入了25%寒武系生源的T D2井原油,混源油也会呈现寒武系生源的特点,表明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并未大规模混入到轮南、塔河油藏中。轮南、塔河稠油沥青质钌离子氧化降解产物在一元酸及甾烷酸、42甲基甾烷酸的分布与T D2井稠油明显不同,进一步证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可能为轮南、塔河稠油的主力源岩。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稠油;钌离子催化氧化(RIC O );沥青质;塔里木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Oil and source correlation in Lunnan and T ahe heavy oil fields Ma Anlai 1,2 Zhang Shuichang 3 Zhang Dajiang 3 Jin Zhijun 1 (1.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Beijing ;2.Changjiang Univer sity ,Jingzhou ,Hubei ; 3.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N PC ,Beijing ) Abstract :Sever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G C ,G C 2MS ,G C 2MS 2MS ,match experiment and ruthenium ion catalytic oxi 2dation of asphaltenes ,are used to study the s ources of heavy oil in Lunnan and T ahe oilfields ,T arim basin.The heavy oil in Lunnan and T ahe oilfields contain 252norhopane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normal paraffin hydrocarbons is com 2plete and chromatographic base lines are uplifted in varying degrees ,showing that the accumulations have been formed in tw o stages.The heavy oil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 of tricyclic terpane ,low content of C 24tetracyclic ter 2pane ,gammacerane ,C 28sterane ,triaromatic sterane ,42methyl cholestane 2242ethyl cholestane ,aromized sterane ,and 242norsterane.Oil and s ource rock corre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oil in Lunnan and T ahe oilfields come from the s ource rocks in Middle and Upper Ordovician.Match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oil w ould have als 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brian s ource rock if it is mixed with 25%of T D2well ′s oil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 ource rock ,indicating that the 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 ource rocks have not extensively migrated into Lunan and T ahe reserv oirs.Ruthenium io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sphaltenes further verifies that the s ource rocks in Middle and Upper Ordovician are the main s ource rocks of heavy oil in Lunnan and T ahe oilfields. K ey w ords :biomarker ;oil and s ource correlation ;heavy oil ;ruthenium ion catalytic oxidation (RIC O );asphaltenes ;T arim basin 自20世纪80年代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发现 古生界油气以来,油源研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1978年,康玉柱[1]首次提出寒武2奥陶系碳酸盐岩 是盆地重要的生储油岩系,“八五”至今,地矿系统及中石化系统认为塔里木海相原油源岩为寒武系至下奥陶统。在中石油系统,“九五”以来油源争  第25卷 第1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OI L &G AS GE O LOGY 2004年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