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子项目之一

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一、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 (3)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3)

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新经济时代 (3)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 (3)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4)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5)

1.高新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增长作用渐增 (5)

2.高新区间结构趋同,地域分布偏集沿海 (6)

3.高新区三资企业集中,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8)

4.高新产业科研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8)

5.园区环境营造侧重基础设施和政策,综合环境有待构建 (9)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0)

1.高新产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日益提高 (10)

2.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行业结构高度集中 (11)

3.市场引导研究开发,企业自主技术创新 (12)

4.大型企业作用突出,外商投资带动增长 (13)

5.高新区经济运行良好,但发展空间不足 (13)

二、宝安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14)

(一)宝安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意义 (14)

1.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15)

3.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 (15)

4.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 (16)

5.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16)

(二)宝安高新园区在“珠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地位 (17)

1.“珠三角”经济圈产业发展与宝安高新园区的建设 (17)

2.“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与宝安高新园区的战略地位 (18)

(三)宝安高新区建设与港深经济发展前景 (20)

(四)宝安高新园区与深圳市高新区的空间组织关系 (21)

三、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 (23)

(一)宝安区经济发展特点 (23)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地位逐步提升 (23)

2.工业生产地位显著,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24)

3.外商投资占据优势,外资驱动经济增长 (25)

4.企业布局相对分散,集聚效益有待提高 (26)

(二)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27)

1.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快速增长势头良好 (27)

2.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科研开发力量较弱 (28)

(三)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9)

1.突出的区位优势 (29)

2.经济基础坚实,基础设施完善 (30)

3.适宜的政策和机制环境 (30)

4.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环境 (31)

5.用地条件良好,自然环境优美 (32)

四、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 (32)

(一)宝安高新园区的空间布局及发展条件分析 (32)

1.“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模式 (32)

2.宝安高新园区三片区发展条件分析 (33)

(二)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4)

1.发展目标 (35)

2.功能定位 (35)

(四)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37)

1.产业发展原则 (37)

2.三片区功能定位 (38)

(五)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对策与建议 (38)

1.树立经营园区、服务园区的观念 (39)

2.科学进行片区规划,坚决执行规划成果 (39)

3.高起点建设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40)

4.加大园区对外宣传力度 (40)

5.灵活积极地引进产业、企业 (40)

6.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注重人才培养 (41)

7.重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41)

8.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塑造新型文化社区 (41)

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

(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新经济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美国、西欧和日本为核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并波及到世界范围,不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演进乃至教育、文化的进步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格局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日渐澎湃的潮流,并开创和带动了以贸易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新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继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的发明和电动机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第三次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又一次革命。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前两次科技革命都是在科学革命进行到一定时期以后,才引发技术革命,而这次革命不仅在科学理论上,而且在技术上同时发生飞跃,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本内容的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同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次以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促成了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空间和海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从而引导了一个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新经济时代。自1980年以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近6%,1992~1995年上升为8%以上,而其他制造业产品的增长率只有2.4%。人们还看到: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益明显。本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现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70%~80%,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并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标尺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决定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使得科学技术的进步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因此,各国都纷纷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大战略。尽管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经合组织(OECD)1994年根据产业研究开发密集度作出的界定:凡是研究开发经费(R&D)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

7.1%的产业称为高新技术产业,超过2.7%的产业称为中技术产业,低于2.7%的称为低技术产业。按照这一定义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四个,分别是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办公机械、电子和通信设备以及制药。目前,上述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正以二倍于其他制造产业的速度增长。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信息业为例,根据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报道,1995~1997年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以上。国外经验还表明,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大小几乎与该产业的产出增长成正比,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使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产值已占到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2%,其中,美国在1995年占32%,日本占23%,但中国只约占6%[1]。

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

美国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源地。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校园内创办了斯坦福研究园,而后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这里接纳了美国自1965年以来建立的100家最大型技术公司的1/3,1986~1990年间,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250亿美元,1990年,在硅谷的制造商出口了价值超过1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几乎占全美当年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1/3[2]。由于这种“科技工业园”能够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许多要求,如土地、人力、技术、资金、管理和开放的地区网络环境等等,因而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其强劲的创新能力带动了地区产业升级并极大地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也纷纷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沃土”。到1992年,美国已有398个科技园,几乎占当时全世界总数1008个的40%[3]。除了赫赫有名的硅谷外,世界著名的还有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英国的剑桥工业园、台湾的新竹科技工业园等等。

图1-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1995)

1 摘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Issue Brief ”,1998年7月20日。

2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著《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年。 3 顾朝林、赵令勋等:《中国高技术与园区》,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年。

? ? ? ? 美

国德国日本中国英国法国澳大

亚加拿大瑞典俄罗斯

纵观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可概括为如下五种类型[1]:

(1)技术工业园。这类高技术密集区的核心是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具有三种类型:孵化器、主办和作用模式,外部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研究与开发、风险资本和社会支持。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高技术园属于这种类型。

(2)高技术园区。这类园区以自主创新的高技术成果,经产品化和市场化形成基本技术公司,然后衍生出大大小小的高技术子公司,逐渐自发地发展为高技术园区。美国的硅谷、128公路、明尼苏达城、洛杉矶和英国西伦敦等属于这种类型。

(3)科学研究园区。该类型高技术密集区是规划的结果,它们依靠联系政府或公司主持的研究活动,很少出现高技术的公司。英格兰的西伯克郡、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和加拿大多伦多的西瑞丹园区属于这种类型。

(4)科学工业园区。这种类型的园区以进口高技术成果为主,依靠政府、地方的资本和劳力投入,将高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占据较大份额的世界市场。园区内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本技术公司组,参与国家、国际竞争的技术公司;二是地方技术公司组,参与地方市场的小技术公司。高技术密集区内大多数公司都面向地方市场,提供部件、零件和服务。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日本的高技术区、韩国的高技术小区都是这种类型。

(5)高技术产品装配园区。这种类型的高技术密集区位于高技术的底层,由于工作人员众多和公共刺激而建立许多分厂。装配型高技术密集区几乎不能成为有效自我维持的高技术园区。中苏格兰、新汉普郡和蒙特利乐的布罗蒙特区等属于这种类型。

另外,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看,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分为二类:一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最突出的是硅谷;一种是政府规划推动的,世界上大多数高新技术园区都是这样的。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分,大致也有二类:一种是技术创新主导型的,比如硅谷;一种是技术引进型的,如日本和一些后发展国家。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1.高新产业发展迅速,带动增长作用渐增

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引发一场世界性的潮流,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1986年3月由四位科学家牵头、经邓小平亲自批示的“863”计划出台,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自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始走上快车道。近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猛,其增加值从1993年的636.4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127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95%,其中,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增长率更是达到44.67%,增长速度最低的医药制造业也有6.25%。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是7.8%,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如通信业务产值达2295亿元,

1顾朝林、赵令勋等:《中国高技术与园区》第99页,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年

比上年增长达25.4%;电子信息业产值达3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增加值为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受挫,出口贸易额仅比上年增长0.5%,进口减少1.5%,而高新技术产品却有力地抵御了冲击,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年进出口总额达342.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进口额228.63亿美元,增长15.6%,出口额114.10亿美元,增长17.8%。

高新技术产业还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在深圳1999年的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达40.5%,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即使是在沈阳这样的传统重工业城市,1998年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值也达263亿元,占其工业总产值的20%,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沈阳还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

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规模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属于幼稚产业,具体表现在: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仅占8%左右,而根据1992年OECD公布的数字,美国为27.6%,日本为31.9%,英国为20.2%,德国为19.6%,意大利为17.6%,这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还不十分突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1994年仅为6.3%,1995年才增至7.9%,而在1992年一些发达国家就已达到相当大的比重,如美国49.6 %,日本55.9 %,英国26.4 %,德国39.3 %,意大利29.9 %,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比较弱。

——美国从1961年到1965年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 %,1991~1995年是24 %,而到1996年更是达到33 %。我国1997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11 %、60.75 %、28.05 %,其中工业达53.99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率只有4.2 %。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对经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般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2.高新区间结构趋同,地域分布偏集沿海

1985年7月由中科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深圳科技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制定了有关试验区的18条优惠政策,从而奠定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发展的基础,1991年、1992年又大规模批准了两批国家级高新区,至1998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53个,省级高新区57个,地市级高新区100多个。

8年来,高新区发展迅速,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基地。1991年至1998年,52个国家级高新区(不包括1997年批准的杨凌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从87.3亿元增长到4839.6亿元,增长了55.4倍;工业总产值从71.2亿元增长到4333.6亿元,增长了60.9倍;利税总额从11.9亿元增长到477亿元,增长了40倍;出口创汇从1.8亿美元增长到85.3亿美元,增长了47.4倍。8年间上述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7.5%、79.8%、69.4%、73.5%。

表1-1:中国52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指标一览表

指标单位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均增

长率企业数个2587 5569 9687 11748 12980 13722 13681 16097 29.8

职工数万人14 34 55 80 99 129 148 174 43.3 技工贸收入亿元87.3 231 564 943 1529 2300 3388 4840 77.5

工业总产值亿元71.2 187 447 853 1403 2142 3109 4334 79.8 利税亿元11.9 33.7 74.5 110 176.4 238 350 477 69.4 出口创汇额亿美元 1.8 4.1 5.4 12.7 29.3 43 64.8 85.3 73.5

人均收入[2]万元 6.2 6.8 10.2 11.8 15.4 17.8 22.9 27.8 23.9

人均出口额美元1286 1206 982 1588 2960 3333 4378 4902 21.1

企业平均规模万元275 335 462 726 1081 1561 2273 2692 38.5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

高新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高新区在地方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从当初的7家发展到1998年的678家,过10亿元和50亿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分别发展到68家和9家,这些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已达24万元,比1991年的5.1万元增长了4倍多,远高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相当一批高新区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工业增加值在城市的工业增加值中占有较大份额,如苏州占47%、绵阳占36%、中山占22%、哈尔滨市占21%、长春市占16%、北京市占16%、西安市占15%等。

尽管高新区发展良好,但是也存在不和谐的一面,首先是各高新区产业结构出现相互雷同的现象。各高新区在引进项目时没有明确的产业定位,竞相引进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由此发展成为国外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制造和装配基地。近年来,生物医药也成为各高新区竞相争建的项目,而依靠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开发的项目却相当少[2]。目前,许多高新区生产的所谓高新技术产品,实际上只是运用较先进的技术生产的一般产品。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研究开发能力,一些高新区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高新区的分布和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于沿海地区。在目前的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有29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占总数的54.7%,中部地区有14个,占总数的26.4%,而西部地区只有10个,仅占总数的18.9%。在产值上,尽管中西部高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的65.9%,完成出口总额的90%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占全国的22.8%,而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仅占12.7%,出口总额仅占1.8%。

表1 2:1998年三大地带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

园区数企业数职工人总产值总收入出口总额

[1]顾朝林、赵令勋等著,《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中信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2]1991~1995年人均收入计算公式为技工贸总收入/职工人数;1996~1998年人均收入计算公式为技工贸总收入/年平均人数。

(个)(个) 数(万人)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全国53 16097 174.05 4333.60 100.0 4839.64 85.25 100.0

东部29 11351 98.92 2854.02 65.9 3278.48 76.74 90.0

中部14 2764 49.13 931.24 21.5 1000.94 6.97 8.2

西部10 1982 26.00 548.34 12.7 560.21 1.54 1.8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

3.高新区三资企业集中,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不断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从而促进高新区逐步向外向型方向迈进。随着大规模基建的开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我国高新区在利用外资、技术引进和出口创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格局。世界500家大公司中已有200多家已在我国高新区投资,“三资”企业比重很高,如北京在1997年有“三资”企业1000多家,占总数的17.7%,投资额占总投资的40.2%。外商投资领域也从直接投资扩展到风险投资,并带动了民族科技企业的发展。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条件较好的高新区,由于科技力量雄厚,区位条件较好,外商投资数量逐步增加,所占比重也逐步提高,甚至有些跨国公司已开始在此建立研究开发基地。同时,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也连续高速增长,1998年已达到706亿元,占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16.3%,比1993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其中,无锡该比重为63.5%,石家庄为60.4%,厦门为57%,苏州为42.9%,威海为40.9%,中山为33.2%,天津、佛山、惠州、大连、深圳、上海、常州等也在20%以上。

4.高新产业科研能力薄弱,技术创新不足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是人才的竞争,科研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虽然我国科技队伍人才济济,从事R&D活动的总人数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不足7名的现状,暴露出我国劳动者总体素质的差距。无论在科技人员投入还是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我们都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1997年,我国每万个劳动力中R&D人员为12人,而同年日本142人,德国119人,法国125人,韩国73人。199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增加值的比重为4.8%,而发达国家则已达到18%以上,相差十几个百分点(见表1-3)。

表1-3:各国R&D人力资源

国家年份从事R&D活动

人员总数(千人)

每万名劳动者中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

日本1994 945.8 79.6 美国1993 962.7 74.3 德国1993 475 59.4

法国1993 314.2 56.9

加拿大1991 114.9 47.1

意大利1993 142.2 31.2

英国1995 274 46.7

韩国1994 117.4 41.8

新加坡1994 8.2 41.9

中国1995 665.6 6.8

资料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

科研投入少直接导致科研成果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科技开发以科研机构和高校为主,企业在R&D中所占的比重不足1/3,而科教体系与产业体系又相互脱节,使本来就不丰裕的科研成果真正能够得到应用的比重很小。据统计,每年约4万项科研成果中,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只有10%左右,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知识浪费[1]。

另外,我国的高新区一般都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生产基地,虽然国家鼓励自主创新,但由于自身科研能力不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弱,因而对国外技术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实际上大多成为国外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基地,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创造。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中最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类产品,也大多是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如显示器、打印机、磁头、应用软件等产量较大的产品,在关键技术领域(如系统软件)的产品品种却很少。

目前,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在很多领域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趋同,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产生激烈的竞争,而且也可以预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有更多的国外高新技术大公司进入我国,这对我国民族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活动,生产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5.园区环境营造侧重基础设施和政策,综合环境有待构建

我国的高新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园区环境上来看,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从硬件建设上看,我国大多数高新区的建设十分注重“七通一平”甚至“九通一平”等基础建设,舍得大量投资,而相对忽视园区自然环境的营造,只片面强调园区绿化覆盖率的高指标,而相对忽视建筑特色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创造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另外,由于开发资金的限制,高新区多采用集中兴建核心启动区,规划一块、开发一块的“滚动式”开发战略,客观上也影响了园区环境的总体规划,造成园区内景观紊乱繁杂,缺乏统一的形象设计和独特的个性魅力。

其次,从软件环境的建设上看,我国各级高新区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人才,在优惠政策相互攀比,甚至脱离了地方实际,但却往往不太重视后续服务;只注重人才、资金、区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豪华组合”,而相对忽视

[1]中国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 608页,1999。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优.选)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首批试点园区之一。深圳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创新。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高新区正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 一、建立高新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原则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原则是: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及深圳特区法规、规章之下,不改变政府各部门现有职权管辖范围;不中断各种审批链条;赋予高新办必要的权限和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合力。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构架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议我市高新区现阶段实行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高新办)——经营服务层(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待高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 决策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高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协调,负责高新区内改革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批准或审查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管理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办),它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管理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高新区的协调办公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对高新区内的项目、土地审批、工商注册、企业监管、资金运作、人员入户和出境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和全过程管理。 经营服务层即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的设置,将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财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同时还负责组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开发等经营活动。 深圳高新区特色 深圳高新区有六大特色: 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基因抗癌药物、SARS与禽流感病毒检验试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计算机与通讯产品、软件产品、光器件产品、数字电视产品、数字无线对讲机产品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品等都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 二、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高新区已形成了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从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医药产业群。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十亿甚至百亿元的大、中型企业。

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

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 (2001年3月22日深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9月26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10月31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等四十五项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鼓励与保障 第一节人才引进 第二节资金支持 第三节风险投资 第四节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进入与迁出 第一节进入 第二节迁出 第四章管理体制与政府行为规范 第一节管理体制 1

第二节政府行为规范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规范高新区管理,为高新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服务,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高新区,是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的,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由市人民政府在深圳湾设立的园区和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其他经济性区域。 高新区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高新区的组织和个人,以及高新区外的组织和个人在高新区从事与本条例相关的活动。 第四条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建设成为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基地。 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第五条高新区享受国家、广东省以及深圳市扶持高新 2

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前款对自己最优惠的政策。 第六条组织和个人在高新区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占有或者实施其他侵害行为。 组织和个人在高新区内可以从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活动,但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除外。 第七条高新区的组织和个人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鼓励高新区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人员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软件著作权登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对自主知识产权采取保护措施。 第二章鼓励与保障 第一节人才引进 第八条市有关部门应当为高新区引进的留学人员、外省市科技和管理人才办理《人才工作证》或者有关户籍手续。 拥有《人才工作证》的人员可以在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3

2021年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重新认定)流程汇总

2021年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重新 认定)流程汇总 申请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都知道,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属于复审范围的高新技术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按照《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引》有关要求,提供以下复审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申请书》,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由网络生成后打印; 2、企业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3、附件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 (2)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情况说明、企业在职人员花名册;

(3)经具有资质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4)企业近三年获得授权的自主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其中:通过受让、受赠、并购取得的知识产权,需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变更证明;通过独占许可方式取得的,需附独占许可协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备案证明; (5)企业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及证明材料(如:国内外申请的知识产权、技术合同、技术诀窍等); (6)研发活动证明材料(如: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等证明材料)及体现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的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组织好后,请按照《复审材料准备注意事项》进行自查,无误后打印网上申请书并连同附件材料按照以上顺序胶装成册(书脊打印企业全称)。初审是找专业代理机构合作申报的企业,以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能顺利通过。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送审稿)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 一九九七年三月 前言 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 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 一、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 (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 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三)确立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高新区的现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南油大道,东至沙河西路,面积平方公里。北 环大道和深南大道横贯其中,将高新区自然分割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一)北区 北区位于广深高速公路和北环大道之间,包括第五工业区和松坪山生活区。总面积平方公里。 1.第五工业区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及趋势。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核心指标从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出口总额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价值信息,帮助机构和个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比 重统计 (3) 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同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指标分析(以下均指国家级高新区企业) (7) 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现状统计 (7) 二、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占全国高新区企业出口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前言 (1)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1)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1)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前景 (2) (一)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2)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前景 (2) 三、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4) (一)宏观环境 (4) 1.地理环境 (4) 2.政治/法律环境 (5) 3.经济环境 (6) 4.社会文化环境 (7) 5.技术环境 (7) 6.宏观环境机会、威胁分析 (8) (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素质评价 (9) (三)SWOT分析 (13) 1.优势 (13) 2.劣势 (14) 3.SWOT矩阵 (15) (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参考建议 (16) 结语 (17)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英文摘要(关键词) (20)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姜宏(学号:2003123098) 化学与化工院化学系化学专业 指导教师:崔世娟 【摘要】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着来自北京、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起来的城市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本论文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思路,为有关部门制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分析;发展战略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政府抓住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的神话。现在,深圳已形成了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迈瑞、腾讯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在于深圳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前瞻性,率先将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先后提出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予这些地区许多优惠政策。深圳的特区功能日益淡化,“特区不特”已成为现实。现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除了面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竞争以外,在深化改革中迅猛发展的苏州、杭州、大连以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威胁也不可小觑。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应该如何获取并保持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这对深圳的发展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运用G—PEST、SWOT分析模型以及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素质评价体系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宏观环境的机会、威胁以及产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劣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未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参考建议。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一)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 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国情的差异,国际上对高新技术的定义并不统一。经合组织(OECD)采用R&D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或增加值)的比重来筛选行业(主要是工业制造业中的行业),将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而言R&D密集度较高的飞机及航空器制造业、办公及计算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科学仪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六大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则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

(完整版)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粤经贸技术〔2004〕47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经贸创新〔2007〕106号)和《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深府〔2007〕75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的通知》(深府〔2006〕129号)的有关精神,加快工业区升级改造步伐,提高我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特色工业园区”是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适应市场竞争、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对产业集聚的要求,以产业链完善配套为目标,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适当集中布局建设、合理分工协作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第三条特色工业园区按建设方式分为新建和利用老工业区改造两种类型。在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的前提下,政府鼓励利用老工业区改造,通过厂房再造和产业置换,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等我市重点发展领域的特色工业园区的建设。 第四条特色工业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由市贸易工业局负责。

第二章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 第五条申报特色工业园区认定,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园区产业定位明确,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二)园区已制定产业规划和功能规划,并经专家论证。 (三)园区占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应在10万平方米以上(利用老工业区改造的不低于5万平方米),且作为特色工业园区用途使用期限不少于5年。园区场地属自有物业的,要求产权清晰,在5年内不得变更用途;属租用物业的,要求租用合同期在5年以上,在租用期内不得变更用途。 (四)已建成的工业园区申请认定特色工业园区的,园区所定位的产业集聚度已达到40%以上。 (五)园区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开发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六)园区应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符合消防、环保和安全生产有关要求,有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第六条特色工业园区的认定采取自愿申报原则。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要求的工业园区,可向市工业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第七条申报单位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深圳市认定特色工业园区申报书》; (二)园区管理服务机构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提交复印件,验原件); (三)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四)园区自有物业房地产权证或租赁合同(提交复印件,验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排头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珠海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是什么使昔日的贫瘠之地转变成今朝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经济热土?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中管中窥豹。 一、特区初创和奠基时期(1978-1985)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具体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先后开放沙头角、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同时开放金融业,引进了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86-1992) 从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兴建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大亚湾核电站和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二是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建立一大批内联企业,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四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工业园,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创建沙头角、福田两个保税工业区,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六是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远洋贸易。通过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1987年,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扭转逆差局面。1988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2年开始,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特区发展和外资引进,特区改革从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从单项改革转向系统改革。具体来说,一是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企业承包制、股份制,推行产权转让和破产等。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金融市场。包括又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创办招商、深发展等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节中心;建立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建立证券交易所。三是突破国有土地传统管理体制,首次进行土地公开拍卖。四是改革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五是深化劳动工资制度

深圳高新区介绍

根据《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覆盖的空间范围包括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福永北-沙井南、光明、石岩、观澜、龙华、坂雪岗、宝龙、碧岭、坪山(深圳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等园区以及市政府划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面积185.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76.1平方公里。规划期至2015年。 根据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园区发展现状和区位特点,将深圳高新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提升改造区、控制整备区,正确处理产业现状与产业规划的关系,正确处理重大项目引进与中小企业培育的关系,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产业布局的关系,正确处理技术辐射带动极与经济增长极的关系,实现各园区专业化均衡发展。 1、重点发展区 --深圳湾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3.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基础研发、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境内外科技与商务合作、创业与投资活动、高技术服务的示范引领区,深圳软件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数字视听、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节能产业。建设软件产业专业园,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产业。 --留仙洞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1.2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深港创新圈基地,港澳名牌大学办学试验区,科研机构聚集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区。 产业导向:重点引进和深圳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促进港澳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建立国际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学科教区。 --大学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教学科研用地2.5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区,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承载区,高等教育开放办学和国际院校合作的试验基地。 产业导向:建设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医学院和大学城大学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促进一流师资向园区聚集,依托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产学研基地。 --坂雪岗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2.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际知名的通信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研发生产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通信及其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适当发展汽车电子、办公自动化、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业。 --光明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8.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光明新区高技术产业核心发展区,化合物半导体和新能源等产业产品研发、制造和相关配套产业基地。 产业导向:重点发展化合物半导体、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重点建设光电企业加速器、综合类企业加速器和LED产业园,鼓励发展环保产业,适当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数字视听产业。 --观澜园区 园区面积:规划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3.1平方公里。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修订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深圳高新区北区产业优化升级,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建设产业更高端、资源更集聚、空间更广阔、交通更便利、环境更优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市政府关于深圳高新区优化升级工作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一)高新区北区是指北环大道以北、南海大道以东、广深高速以南、沙河西路以西围合的区域,总面积2.58平方公里。20多年来,高新区北区为推动我市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以下发展瓶颈和突出矛盾: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玻璃、塑胶制造,化工生产等低端传统产业用地占高新区北区产业用地的四分之一,且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产业空间布局不优。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 1.98,大部分早期建设的工业厂房低矮陈旧,无法满足新型总部企业办公、研发需要,也不能适应创新创业活动需求。 3、公共技术支撑不强。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检测机构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量少,使用效率低。 4、公共配套设施不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园、员工宿舍等公共服务设施亟待完善,餐饮、购物、休闲等商业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5、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北向道路阻断,内部循环不畅,拥堵节点较多,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目前尚无建成地铁站点,难以满足片区工作、居住人员出行需求。

(二)为给产业战略升级提供空间支撑,南山区政府提出加快推进高新北整体更新,助力南山区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在市政府的指导下,2016年8月31日,南山区政府与深投控公司签订了《高新区北区升级改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深投控公司为统筹主体,同时提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产业升级、投控统筹”的整体思路。南山区政府负责对高新区北区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园区产业升级政策,深投控公司作为高新区北区的整体运营商,代表南山区政府统筹实施具体工作。 二、总体目标 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体布局、复合更新的原则,通过片区统筹来实现产业升级、空间倍增和产城融合的总体目标,将深圳高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探索集约型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作用。 (一)产业升级。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到2020年,高新区北区每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创造工业总产值力争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比2014年翻一番。 (二)空间倍增。通过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高新区北区建筑面积由310万平方米增加到66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平均容积率由1.98提高到5,产业用房和产业配套用房建筑面积倍增。 (三)产城融合。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园、休闲绿地面积由8万平方米增加到16.5万平方米,商业服务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加到不低于36万平方米,员工宿舍、保障性住房、公寓面积由43.2万平方米增加到148万平方米,住户由9千户增加到2.8万户。 三、政策要点 在高新区北区产业升级改造中,根据产业布局、更新规划和企业需求,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9月6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0年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批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表示未来十年城市性质定位将表示,深圳由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转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并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国际化城市。 【标准表述】 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胡锦涛 [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要性] 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 [措施] 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深圳等经济特区要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经验,为全国重大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经验。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讲解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调查表 填表时间(Q0002):2008年月日 填表人: 姓名(Q0003):办公电话(Q0004): 手机(Q0005):传真(Q0006):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土地使用情况

三、企业经营状况 四、融资情况 单位:万元 1、是否上市(Q0404): □没有□深交所□上交所□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香港主板□香

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 其他 2、若未上市,拟上市(Q0405): □没有上市计划□深交所□上交所□新加坡主板□新加坡创业板□香港主 板□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韩国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 易所□其他 五、经营产品情况 注:1、上表所属技术领域、是否认定为高新技术项目、产品水平、技术来源、是否专利,用序号选填。 2、所属技术领域:01、电子与信息02、生物医药技术0 3、农业0 4、新材料0 5、光电一体化0 6、新能源/高效节能0 7、环境保护08 海洋工程09、核应用10、航空航天技术11、其他 3、高新技术项目:01、是02、否 4、产品水平:01、国际领先02、国内领先03、国内先进04 其他 5、技术来源:01、国外购买02、引进技术本企业消化创新03、本企业自主研发 04、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05、本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06本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07、本企业与港澳合作开发08 本企业与国外合作研发09、高校成果转让10、其他 6、是否专利:01、发明专利02、实用新型专利03、外观设计专利04、国外专利05、非专利产品 六、人力资源状况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高新技术产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实施办 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深产业带办规[2008]2号 【发布部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 【发布日期】2008.07.07 【实施日期】2008.07.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 室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实施办法》的通知 (深产业带办规〔2008〕2号) 各片区管理机构,各有关部门: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施行。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八年七月七日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领导小组办公室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实施办法 (共2项) 编号非行政许可审批和登记事项 01 高新技术产业带(特区外片区)企业(或项目)入区资格审查 0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议类空置厂房调剂资格审查 01号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高新技术产业带(特区外片区)企业(或项目)入区资格 审查 一、审批内容 (一)投标或竞买产业带(特区外片区)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使用权资格; (二)次受让产业带(特区外片区)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使用权资格; (三)购买产业带(特区外片区)厂房资格; (四)租用(包括增租、迁址)产业带(特区外片区)厂房资格。 前述厂房暂不包括非高新技术项目用地和原村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已建厂房。 二、设定依据 (一)投标或竞买产业带(特区外片区)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使用权资格、次受让产业带(特区外片区)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使用权资格及购买产业带(特区外片区)厂房资格: 1.《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使用权出让若干规定》(2007年10月16日深圳市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考核办法

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考核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参照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有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各类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开发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专用名称,高新技术产品系指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根据国家科技部等部门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结合深圳实际公布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所列产品。 第四条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一)申请企业所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范围;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申请企业其高新技术产品年销售收入应大于500万元,其自产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 (三)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预期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必须具有明晰的知识产权关系; (四)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并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或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以上,并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 (五)年人均总产值或预期年人均总产值达15万元以上; (六)销售利税率或预期的销售利税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企业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8%以上;或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企业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 (八)具有现代化管理的组织、措施和方法; (九)从事重大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的申请单位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其产品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确有重大贡献的经认定程序亦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十)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生产的已经深圳市认定的软件企业其年销售收入应大于500万元,其中登记注册的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当年销售总收入的50%以上的,可以直接申请转为高新技术企业。 第五条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由企业自愿申请,并应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报资料目录; (二)《深圳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 (三)必备的附加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验原件)和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2、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企业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包括自产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和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等科目(当年成立的公司到申请时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已达500万元和研发投入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提供上月的审计报告); 3、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开发软件的企业需提供:软件产品登记证书或该产品的软件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报告、用户手册、测试大纲、测试报告和用户试用报告等材料); 4、银行贷款卡和信誉等级证明;

深圳工业园分布图

深圳工业区多呈带状分布或块状分布,工业厂房主要集中在主要公路干道沿线,形成一个个小工业区.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宝安区和龙岗区,为了获得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协同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根据深圳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现状特点,以网络式组团结构及其功能布局规划为基础,实施工业发展“一核、三基地、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推荐阅读:工业园出租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一一核 “一核”是指深圳特区,是城市产业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包括金融、文化、信息、技术、劳动力等方面,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基地,是小型印刷、品牌服装、黄金珠宝、工艺礼品等都市型工业的设计及制作空间。应依托市高新区和特区内高新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利用毗邻香港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创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创意研发基地。 二三基地 在特区外组团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现状分布特点,以推动产业空间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形成东、中、西三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即以龙岗中心组团、东部工业组团为主的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中部综合组团、中部物流组团为主的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以西部工业组团、西部高新组团为主的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装备及化工基地。装备工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运输设备、电器机械、新能源、输变电、精密机械制造等;利用大工业区等高新园区,大力发展数字视听、IC 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产业;在传统产业方面,促进家具、自行车等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基地。目前,在龙华-坂雪岗一带已经基本形成了计算机、电信通讯、机电一体化三大高新产业群,在强化三大产业群的基础上,未来重点扶持汽车及电子零部件的制造;在传统产业方面,加快小家电、服装、玩具、工艺礼品等产业集聚基地建设。 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发展导向为电子及新材料生产基地。主要发展以计算机、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平版显示、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模具、内衣、钟表等产业的集聚发展,并利用漫长的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等。 三多组团 在“一核、三基地”产业发展的指引下,进一步确定了特区外各组团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龙岗中心组团:以宝龙高新区、龙城工业区为龙头,积极培育新生、高桥-平西工业区,提升五联、同乐工业区。依托龙岗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改善投资环境。产业方面,重点发展IC制造、数字视听、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塑料、玩具、工艺礼品等优势传统产业,限制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皮革、印染、造纸、电镀等有污染的产业发展。 东部工业组团:以大工业区和碧岭高新区为带动极核,积极培育沙壆、田头、金沙-沙田工业区,提升坪山六联工业区。改善园区周边的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整体投资环境。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数控机床、集装箱、汽车制造、电器机械、新能源、精密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家具、自行车等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建设。限制皮革、电镀等有严重污染的产业发展。 东部生态组团:东部生态组团的定位是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是产业选择的底线,限制大规模发展工业,可适当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本身又没有污染的精密仪器,电子产品及元件、环保能源及海洋生物技术研发,禁止发展有污染的工业、高耗水量的工业。 中部综合组团:以观澜-龙华-坂雪岗为带动极核,进一步强化计算机、通讯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加快观澜汽车工业园区的设施建设,促进汽车及其电子配件基地的形成;加快整合村镇级工业园区,强化服装、玩具等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中部综合组团的大部分用地位于观澜河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水源保护区内,因此,应进一步限制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的发展。 中部物流组团: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靠近平湖物流园区的优势,发展与物流配送有关的拆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