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院(系):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号:2009113174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6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2)

1.1概述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研究现状 (2)

1.2.2发展趋势 (3)

1.3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3.1研究目的 (4)

1.3.2研究目的 (4)

2材料与方法 (4)

2.1实验原料及试剂 (4)

2.2仪器与设备 (5)

2.3实验方法 (5)

2.3.1薄荷精油的性质及化学成分 (5)

2.3.2流程 (6)

2.3.3操作要点 (6)

3结果与分析 (9)

3.1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圈测定 (9)

3.2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11)

4结论与总结 (11)

4.1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效果 (11)

4.2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11)

4.3注意事项 (12)

4.4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薄荷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对薄荷精油的抑菌作用及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研究,选用薄荷精油为原料,对薄荷精油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薄荷精油的抑菌能力。以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为指示菌,通过抑菌圈的测定,薄荷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作用表现为: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不同浓度薄荷精油对指示菌种的MIC值和MBC值表明:薄荷精油对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薄荷精油对其他几种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是相对青霉菌的抑制效果要稍差。

关键词:薄荷;薄荷精油;抑菌活性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study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anti-oxidation of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Through test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s inhibition zone,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find the way that Peppermint essential oil inhibit E.eoli, Baeillussubtilis,StaPhyloeoecusaureus,microzyme, penicillium viride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inhibition.

keywords:peppermint;peppermint essential oil;bacteriostasis

1前言

1.1概述

薄荷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痛等[1],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薄荷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数见于南半球。薄荷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种,其中薄荷包含了25种,少数为1年生植物,大部分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有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薄荷(Menthahaploca-lyx Briq.)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精油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薄荷具有抑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以及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研究其抑菌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植物精油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植物精油抑菌活性行了大量研究,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很多被研究的植物本身就是药用植物;二是,生物活性研究多集中在离体条件下,活体生物活性测定的报道相对较少;三是,研究手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部分学者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后的病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对精油作用机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今后在继续筛选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的同时,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活体生物测定,明确精油具体的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环境卫生毒理等,以期开发出更多的植物精油。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薄荷属植物的挥发油及其他提取物对各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作了报道。Singh对日本薄荷精油研究表明,在200mg/kg的浓度下对稻长蠕抱(H.oryzae)等15种真菌的抑制作用达100%。吴新安等研究了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薄荷的95%乙醇抽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抑制率分别为41.7%、21.7%[2]。周峰等报道了薄荷挥发油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6种供试菌MIC在1/320-1/1280之间;薄荷滤液只对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3],

M.C.Teixeira Duarte等研究了巴西常见的35种药用植物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发现13种植物的挥发油具有该活性,其中包括M.arvensis.M.piperita,Menthasp,而乙醇提取物不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D.Yadegarinia等研究发现伊朗M.piperita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活性。薄荷的9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王薇等对薄荷精油

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抱杆菌及变形杆菌出现最大的抑菌环。MIC实验中,薄荷精油的浓度范围为5.00%-0.039%,在所选的8种菌种中,变形杆菌的MIC及MBC 值最低,分别为0.625%及1.25%[5]。M.Gulluee等发现M.longifolia Lssp.Longifolia挥发油对待测30种微生物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而甲醇提取物几乎没有活性。M.Mahboubi 等对M.pulegium L.挥发油的抑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以胡椒酮(38.0%)、胡椒烯酮(33.0%)、α-松油醇(4.7%)、胡薄荷酮(2.3%)为主要成分的该挥发油对微生物有显著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圈的直径为8-21mm,MIC为0.25-4μL/mL,但是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最低[6]。

李琼芳等研究了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薄荷浸提液对于七种食品细菌及真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三种薄荷浸提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大肠杆菌、根霉、黑曲霉等六种细菌及真菌都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红曲霉的抑制效果比较差[7]。马英姿等人[8]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樟树叶精油和天竺桂叶精油,并测定了这两种精油对4种供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樟树叶精油的含量为0.52%,而天竺桂叶精油的含量为0.53%;天竺桂叶精油对除青霉外的菌种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而樟树叶精油则对所有的供试菌种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钟瑞敏等人[9]研究了小茵香精油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小茵香精油对所研究的9种供试菌种表现出了广谱抑菌性,并且对其中的副溶血性嗜盐菌和黑曲霉表现出了极强的抑制效果。这些研究表明薄荷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挥发油在食品、制药工业以及植物源农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日益强调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生存的今天,我们应加大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国内外对植物精油的抑菌活性已做了大量研究。植物精油表现出的优良抑菌活性和广谱性,将有助于人们找到更为理想的天然防腐剂,这也符合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理念的需要,与世界上的植物资源总量相比,目前的研究工作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抑菌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1.2.2发展趋势

植物源抑菌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Wilking和Board于1989年报道了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抑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10]。植物体内的抑菌化合物是植物体产生的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包含了菇烯类、生物碱类、类黄酮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和酚类化合物等[11]。植物抑菌作用是指一种植物的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具有杀灭作用。广谱高效、抑菌性强、安全无毒、性能稳定的天然抑菌物质就成为食品、医药及新农药研究的热点。天然抑菌物质主要来

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矿物。其中植物源抑菌物质最丰富,也将会在天然抑菌物质的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文以薄荷精油为试材,利用其抑菌抑菌成分对食品中常见的5种细菌和真菌进行抑菌活性实验,对食品细菌及真菌的抑菌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薄荷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青霉菌的抑菌活性。对薄荷精油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薄荷精油的抑菌能力。

1.3.2研究意义

薄荷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痛等,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薄荷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少数见于南半球。薄荷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种,其中薄荷包含了25种,少数为1年生植物,大部分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有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薄荷(Menthahaploca-lyx Briq.)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其精油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薄荷具有抑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以及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研究其抑菌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原料及试剂

薄荷精油(新疆石河子大学实验室),精油浓度约为98%,用棕色或褐色瓶子在避光阴凉处存放。

牛肉膏、络蛋白酸性水解物、琼脂、可溶性淀粉;氯化钠、氢氧化钠、盐酸、丙酮溶液(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2.2主要仪器与设备

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

1 恒温振荡器THZ-98 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

2 电炉EH20A plus 北京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3 电热恒温培养箱HPX-9272 MBE 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厂

4 微生物洁净工作台SW-CG-1C V 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5 冰箱BCD-265F 海尔公司

6 电子天平(d=0.1mg)BS2000S 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7 高压灭菌锅LAC-5040S KOREA

2.3实验方法

2.3.1薄荷精油的性质及化学成分

(1)薄荷精油的性质

①在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片上不留油迹;

②有特殊而强烈的气味,在常温下多为液体;

③具有较高的折光率,有光学活性;

④比重在0.85~1.065g.cm-3左右;

⑤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也能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中,但几乎不溶于水;

⑥对空气、日光及温度的影响比较敏感。

(2)薄荷精油的化学成分

①氨基酸

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叶、茎中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丙氨酸、天冬酰、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

②挥发性成分

到目前为止,薄荷植物中的挥发油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成分。研究表明,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醇、酮、酯、萜烯、萜烷类化合物,且这些成分的种类、含量随薄荷品种的不同、产地的不同以及采集时间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说,新鲜薄荷叶中含挥发油0.3-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酮,含量77-87%,左旋薄荷醇,含量10%。还含有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蒎烯,薄荷烯酮,乙酸癸酯,苯甲酸甲酯,β-侧柏烯,3-戊醇,2-己烯,3-辛醇,右旋月桂

烯,桉叶素,α-松油醇,香芹酮等。

③黄酮类成分

薄荷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是黄酮化合物,少数是黄酮醇类化合物。

④萜类成分

薄荷属植物中已报道的萜类成分按结构类型可分为五环三萜和单环单萜两类,其中以五环三萜为主。

⑤有机酸

包括迷迭香酸、咖啡酸、苯甲酸、反式桂皮酸等。

⑥醌类成分

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

⑦以二羟基二氢萘二羧酸为母核的多种成分。

2.3.2流程

2.3.3操作要点

(1)培养基的制备

MH琼脂培养基(MHA)(细菌用)配方:牛肉粉6g、可溶性淀粉1.5g、络蛋白酸性水解物17.5g、琼脂17g、蒸馏水1000mL,pH7.3±0.1;

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真菌用)配方:马铃薯(去皮切块)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5.6±0.1。

(2)平板的制备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250mL锥形瓶中,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冷却至50-60℃,在超净工作台上,向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倒入15mL/皿培养基,冷却为固体培养基,备用。

(3)滤纸片的准备

将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mm的圆片,并将滤纸片装在空培养皿内,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4)实验样品的制备

薄荷精油在-20℃条件下棕色瓶子避光保存。

(5)灭菌及菌种培养

将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移液枪枪头、实验所用培养基、250mL蒸馏水放入121℃高温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min,灭菌过程中装有培养基的试管要竖立放置,勿使培养基污染棉塞而影响实验结果。高温灭菌后,需要做斜面的试管,应趁热及时摆放斜面,斜面的斜度需要适当,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的六分之一。

本实验采用圆滤纸片扩散法进行,使用食品学院实验室提供的打孔器,将干燥滤纸打制成直径为6mm的圆纸片(不要有毛边,以免实验数据不准),将其放到玻璃培养皿中,用报纸包好,放到高温高压灭菌锅中干热灭菌2h(严格控制温度121℃左右,勿超过170℃,否则会引起纸片自燃)后备用。

(6)菌株的分离与活化

①融化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放入水浴中加热至融化。

②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按无菌操作法倒2只平板(每皿约15m1),平置,待凝固。

③作分区标记在皿底将整个平板划分成A、B、C、D四个面积不等的区域。各区之间的交角应为120℃左右(平板转动一定角度约60℃),以便充分利用整个平板的面积,而且采用这种分区法可使D区与A区划出的线条相平行,并可避免此两区线条相接触。

④划线操作

a.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

b.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

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c.划其他区:将烧去残菌后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边缘冷却一下,并使B区转到上方,接种环通过A区(菌源区)将菌带到B区,随即划数条致密的平行线。再从B 区作C区的划线。最后经C区作D区的划线,D区的线条应与A区平行,但划D区时切勿重新接触A、B区,以免极该两区中浓密的菌液带到D区,影响单菌落的形成。随即将皿底放入皿盖中。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

无菌实验室先用紫外灯灭菌30min,无菌操作台用酒精擦拭一遍,从冰箱中取出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靠近火焰用接种环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划线,然后放到数显不锈钢恒温培养箱中,根据不同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培养(细菌:37℃/24h;酵母菌:28℃/48h;霉菌:28℃/48h)培养。

(7)菌种培养

无菌实验室先用紫外灯灭菌30min,无菌操作台用酒精擦拭一遍,从冰箱中取出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靠近火焰用接种环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划线,然后放到数显不锈钢恒温培养箱中,根据不同菌类的生长情况进行培养(细菌:37℃/24h;酵母菌:28℃/48h;霉菌:28℃/48h)培养。

(8)0.5麦氏比浊管的制备

称取氯化钡(BaCl2.2H2O)1.17g,用蒸馏水在干净烧杯中溶解、搅匀,然后用玻璃棒将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将烧杯洗2-3遍,洗净里面的氯化钡液,最后定容至100mL,此溶液氯化钡溶液的浓度相当为0.048mol/L,用移液管移取浓硫酸1mL至装有5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然后定容至100mL,此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当为0.18mol/L,分别吸取0.5mL0.048mol/L氯化钡溶液99.5mL0.18mol/L的硫酸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置螺口试管中,在室温下放置于暗处保[12]使用前混匀,有效期为6个月。应用时,可目测或使用比浊仪即可。

(9)菌悬液或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从培养箱中拿出培养好的菌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菌落,用接种环刮下菌落,此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弄烂,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将菌悬液移入另外一只比浊管中,然后和0.5麦氏比浊管比较,如浊度不够,继续用无菌蒸馏水将菌悬液稀释到0.5麦氏比浊标准,将调配好的溶液在避光无菌处放置好,这样采用比浊法可以将菌种配成最终浓度为106/CFU/mL左右的菌悬液和104CFU/mL左右的孢子悬浮液。

(10)不同浓度的薄荷精油溶液的配制

本实验的溶液配制采用二倍稀释法,用移液枪吸取3mL薄荷精油和3mL丙酮溶液到无菌有盖离心管中摇匀配制50%浓度的薄荷精油溶液,然后从中吸取3mL溶液到另外一个无菌离心管中,再吸取3mL丙酮溶液到第二个无菌离心管中摇匀,分别配制浓度为25.00、12.50、6.25、3.13、1.56、0.78(v/v)的溶液,以丙酮溶液为空白作对照实验。

(11)滤纸片扩散法

无菌移液枪吸取0.lmL已经制备好的菌悬液,分别加入到MHA培养基或PDA培养基的固体平板上,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制成带菌平板,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将灭菌后直径6mm的滤纸片平铺在培养基上,准确吸取10μL精油样品滴加在滤纸片上,每一处理设3次重复。贴好滤纸片的含菌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恒温倒置培养(细菌37℃培养24h,真菌28℃培养48h),取出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用游标卡尺测出滤纸片抑菌圈直径大小,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比较抑菌效果。

(12)薄荷精油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本实验的溶液配制采用二倍稀释法,薄荷精油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采用二倍稀释法,以丙酮为溶剂,配制一系列梯度浓度的精油溶液,加入已融化好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使培养基中精油的浓度分别为25.00、12.50、6.25、3.13、1.56、0.78μl/ml。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平板划线接种,按前述条件培养,观察结果,每一精油浓度梯度做3组平行实验,与对照组(菌落正常生长)比较,肉眼可见菌落生长者为无抑制作用,以完全没有菌落生长的最低精油浓度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丙酮作对照。

把上述没有长菌的培养皿按上述培养条件继续培养,取出观察以完全没有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作为该薄荷精油的最低杀菌浓度(MBC)以丙酮溶液作对照,分别测得薄荷精油对几种指示菌的MBC。

3结果与分析

3.1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圈测定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青霉菌的平板培养图如下。

酵母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青霉菌

通过对薄荷精油对微生物抑菌圈的测定,不同微生物抑菌圈如下表

五种微生物抑菌圈直径(mm)

菌种抑菌圈直径(mm)

大肠杆菌12.4

枯草芽孢杆菌14.5

金黄色葡萄球菌8.5

酵母菌11.45

青霉菌完全抑菌

实验表明,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属于完全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次之;枯草芽泡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薄荷精油对5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

3.2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通过对薄荷精油对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如下表

五种微生物最低抑菌浓度(MIC)

菌种MIC(V/V) MBC(V/V)

大肠杆菌25% >25% 枯草芽孢杆菌50% >50%

金黄色葡萄球菌0.78% >0.78%

酵母菌12.5% >12.5

青霉菌0.78% >0.78% 抑菌圈实验和MIC值实验均表明,薄荷精油对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薄荷精油对其他几种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是相对青霉菌的抑制效果要稍差。

4结论与总结

4.1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效果

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薄荷精油对5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

4.2薄荷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抑菌圈实验和MIC值实验均表明,薄荷精油对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

最强。薄荷精油对其他几种菌均有抑制作用,但是相对青霉菌的抑制效果要稍差。4.3注意事项

第一,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恒温培养箱的清洁,实验前要用75%酒精溶液擦拭培养箱内壁,保证培养箱内没有杂菌干扰实验;第二,抑菌圈测定时,注意滤纸的摆放,滤纸位置不得随意移动,部分抑菌圈外缘不太光滑,可能是由于周围菌落大小及形状的影响。

4.4总结

薄荷精油具有灭菌防腐性,其挥发性成分一般环境霉菌、酵母菌和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时不需添加到培养基或食品中去,其在培养基或食品表面就能起到较好的防霉抑菌作用,具有实际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吴新安,花日茂,岳永德,等.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04):330-332.

[3]周峰,籍保平,等.十二种中药挥发油及其滤液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03):50-53.

[4]胡仁火,任国祥.9种中药植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4-853.

[5]王微,吴楠,付玉杰,等.薄荷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英文)[J].植物研究,2007,27(05):626-629.

[6]赵丹.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挥发油抗菌活性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

[7]李琼芳,刘明学,申秀娟.薄荷浸提液的抑菌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344-345.

[8] 马英姿,谭琴,李恒熠.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

报,2009,29(l):36-41.

[9]钟瑞敏,肖仔君,张振明,等.小茵香籽精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

业,2007,27(6):36-37.

[10] 吴铁青.使用天然抑菌化合物的保护作用[J].农药译丛,19(3),18(3):9-12.

[11] 薛伟,宋宝安.抑菌植物的研究新进展[J].农药,2005,44(6):241-246.

[12] 陈屹,姚卫蓉.槐花精油的提取及其抗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79-281.

致谢

为期几个月的毕业论文实验终于结束了,这期间的实验生活,紧张,快乐而充实的。在此,感谢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是您在实验过程中严格的要求我,并且对于每一个实验的关键步骤都给以详细的指导。当然这篇论文的撰写也离不开您的细心指导。而您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缜密的实验思路以及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都深深的感动并影响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陈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在实验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正是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快结束了,它短暂而充实,轻松而又惬意。回首四年,其中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与困苦。但这无疑也是一个快乐而美好的四年——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的关心帮助,更有一次次的挑灯苦读……

感谢我的室友和朋友们,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也曾有过磕磕绊绊,但这偶尔的不快在我们纯真而永恒的友谊面前却又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在此,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因为有你们才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茶多酚的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及其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生物学功能。 一、前言 茶多酚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的对人体最有益成分,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俗名茶单宁、茶鞣质。其主要组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色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多化合物的复合体。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占其总量的80%左右。茶叶中的儿茶素类主要为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1]。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茶多酚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主要集中在消除自由基、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脂、酶活性、杀菌抗病毒、脂类代谢、抗癌作用、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多酚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二、茶多酚的生物学功能 1、消除自由基 人在生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自由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能力会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LPO(过氧化脂质),累积的LPO会削弱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诱发肝炎、癌症、衰老、心血管等疾病。而TP因多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为醌类而产生H+,故有强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是TP 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是其抑癌抗癌药理作用的基础[2]。TP自身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抑制原来的自由基链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成分不受损伤,与其他抗氧化剂相比,TP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高效性.与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比,1 mg TP清除O2?的效能相当于9 μg Cu,ZnSOD;与强抗氧化剂VitC,VitE相比,其清除O2?,?OH效能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3]。

各种精油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玫瑰: 抗皱保湿,祛除细纹,补充雌激素,调节内分泌,对月经紊乱,经痛,性冷感,性无能等有神奇功效。〔注意〕孕妇忌用。 ☆.薰衣草: 其消炎杀菌,促进肌肤再生之功效出众,对青春痘、疤痕、脓疱疮、烫伤、晒伤、割伤特效。舒缓神经,改善失眠。〔注意〕低血压者、孕妇忌用。 ☆.茶树: 可以直接涂抹于皮肤上,其杀菌之功效是所有精油中最强,对滴虫、念珠菌、霉菌等真菌感染有很好疗效。可治疗青春痘、妇科炎症、各种癣、咽喉肿痛、牙痛、唇舌疱疹等。 ☆.xx: 有很强的杀菌功效,改善肌肤发炎状态,杀灭空气中的流感病毒,适用于青春痘、疱疹、伤口、各种妇科炎症等。〔注意〕孕妇、高血压、癫痫患者忌用! ☆.茉莉花: 调理干燥、老化及敏感肌肤,淡化疤痕及妊娠纹。安抚神经,具催情作用。舒缓痛经,促进乳腺分泌,丰满乳房。〔注意〕孕妇忌用。 ☆.天竺葵: 平衡油脂分泌,畅通阻塞的毛孔,促进血液循环,令皮肤红润有光泽。调节荷尔蒙的功能,对月经不调,经痛,乳房胀痛,发育不良有很好的功效。 〔注意〕孕妇忌用。 ☆.迷迭香:

对松垮的皮肤有紧实效果,舒缓肌肉痛,能改善头皮屑、痕痒,刺激头发生长。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治头痛偏头痛、眩晕。〔注意〕孕妇、高血压、癫痫患者忌用。 ☆.薄荷: 治疗皮肤发炎,调理油腻不洁的肌肤,改善粉刺,赋予皮肤清爽感。 治疗感冒绝佳,热时清凉,冷时暖身,促进排汗,止头痛,肌肉酸痛。〔注意〕孕妇忌用,泡澡不宜多。☆.檀香: 保湿,使肌肤柔软,是很好的皮肤护理精油,具催情的特性,改善性冷感,性无能,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柠檬: 淡化黑色素,祛除老化细胞,促进胶原蛋白产生,使暗沉的肤色明亮,美白肌肤,其刺激白血球、红血球的功效可改善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孕妇忌用,泡澡不宜多。 ☆.甜橙精油: 有净化功能,改善皮肤缺水状态,淡化妊娠纹,收缩毛孔,淡化黑色素。〔注意〕使用后忌晒太阳,以免产生黑斑,宜晚上使用。 ☆.茴香精油: 保湿佳,舒缓皱纹。排毒利尿,是减肥妙品。调节荷尔蒙,有促进乳汁分泌、丰胸、调经之功效。祛胀气,开胃,治便秘,配罗勒按摩。〔注意〕孕妇、癫痫患者忌用。 ☆.xx精油: 净化特性可改善粉刺、毛孔阻塞、强效利尿剂,生殖泌尿道的抗菌剂,改善膀胱炎、尿急痛(无力排尿)、肾结石。净化肠道黏膜,排出体内堆积的毒素。当身体感到沉重时,以清血的方式排毒并清除血中尿酸,改善风湿、痛风、关节炎。排毒功效十分出名,可净化肠道。

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618151.html, 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进展 作者:马立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2期 摘要:植物抑菌剂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抑菌剂,主要是起到抑制微生物细菌滋生的作 用,以此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在实际应用范围较广。植物抑菌剂以其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展开研究,综述几种技术手段,客观分析植物抑菌剂对微生物细胞形态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展望未来植物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S482.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26 植物抑菌剂是一种安全性能较高的天然抑菌剂,较之其他的人工合成抑菌剂而言具有突出的病原微生物抑制作用,清除微生物自由基,延长产品保质期限,有待更为深入的潜能开发。但是由于植物抑菌剂自身特性,内部活性成分十分复杂,当前研究中关于植物抑菌剂的抑菌机理研究尚不完善,未能广泛推广和应用。加强植物抑菌剂抑菌机理的研究方法进展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丰富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抑菌剂对细胞壁作用的研究方法 1.1 细胞壁成分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抑菌剂对细胞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细胞壁的成分变化,以此来观察抑菌剂的具体作用。微生物细胞壁中的成分含量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磷壁酸、蛋白质和肽聚糖,作为微生物外部的一层保护膜,有助于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力,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同细胞膜共同实现物质交换。脂多糖作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阻拦微生物对疏水性抗生素的吸收,如果外部环境不利于细胞生长时,对菌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酚类抗菌物质仍然会破坏革兰氏阴性细菌内部结构,从而起到渗透作用[1]。 1.2 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是生长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之中的成分,在一般情况下,细胞外难以检查到碱性磷酸酶活性。但是,如果细胞壁结构被破坏,渗透性能增加,酶将泄露出来。故此,通过在培养液中观察酶的变化来分析微生物细胞壁的完整性,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2 研究对细胞膜作用机制的技术手段

薄荷油制剂设计实验

薄荷油制剂设计 1、来源 薄荷油(peppermint oil)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tha haplocalyx Brig)的挥发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 8 %~1 % ,干茎叶中含1. 3 %~2 %。从薄荷中用水蒸气蒸馏法直接提炼出的挥发性原油称为薄荷精油或薄荷原油(peppermint essentialoil 或pennyroyal oil) ,为浅黄色或草绿色的油状液体,总醇量( 以薄荷醇计) 78 %~85 % ,含酯量(以乙酸薄荷酯计) 0. 25 %~2. 5 %。薄荷原油精制得到的一种饱和环状醇,称为薄荷醇或薄荷(mentholum or menthol)。薄荷原油提取部分薄荷醇后所剩余的薄荷油,称为薄荷素油(olum menthae or olum menthae dementholatum) ,总醇量(以薄荷醇计) > 50 %;含酯量(以乙酸薄荷酯计) 1. 5 %~7. 5 %。薄荷油(peppermint oil) 是薄荷精油和薄荷素油的泛称,但一般是指薄荷素油。 2、药效学 2.1利胆作用能显著增加胆汁分泌量,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陈光亮[1]等经大鼠十二指肠喂食薄荷油,1~2小时促胆汁分泌作用最明显。与给药前相比,胆汁中胆汁酸排出量轻度增加,胆固醇含量减少,胆色素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薄荷油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Grigoleit等[2]确认了薄荷油利胆的效应与剂量以及时间的良好相关性.鉴于薄荷油如此良好的利胆效果,对其作用机制的探索表明薄荷醇在胆道的主要代谢产物起了利胆的作

用。 2.2溶石排石作用能降低胆固醇的浓度,有利于防治胆固醇结石。Leuschner 等[3]试验发现薄荷醇能有效提高10~12mm胆结石完全溶解的效率(提高15%)。 2.3消炎镇痛作用Galeotti 等[4]经过深入研究发现,L-薄荷脑(即薄荷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样作用,可使痛觉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薄荷醇可以通过调节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受体,达到止痛和镇静效果。而薄荷醇是这种抑制性离子通道的立体选择性调节剂。因此,薄荷油具有相当的消炎镇痛作用。 2.4解痉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活动,可降低其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并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研究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GTP不能转变为cGM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使肠肌受抑制或松弛[5]。 2.5抗感染作用陈华萍等[6]选取14种常见菌进行试验,证明薄荷醇对各种真菌和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表皮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对之较为敏感。 3、薄荷油的理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存放日久,色渐变深。与乙醇、氯仿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出。相对密度:0.888~0.908,旋光度:-17°~-24°。折光率:1.456~1.466。

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效果评估研究

植物精油对微生物的抑菌效果评估研究 作者:吴慧清, 吴清平, 石立三, 李程思, WU Hui-qing, WU Qing-ping, SHI Li-san,LI Cheng-si 作者单位: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刊名: 食品科学 英文刊名:FOOD SCIENCE 年,卷(期):2008,29(12) 参考文献(13条) 1.BAUDOUX D精油的抗病毒和抗微生物作用[期刊论文]-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2(05) 2.杨致年;曾超;朱宗良植物精油的抗菌性 2000(03) 3.莫小路;王玉生;曾庆钱几种药用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研究[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06) 4.孙伟;肖家祁中草药精油对细菌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10) 5.VALERO M;SALMERON M C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11 essential oils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in tyndallized carrot broth[外文期刊] 2003(1/2) 6.SAENZ M T;TORNOS M P;ALVAREZ 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of Pimenta racemosa var.terebinthina and Pimenta racemosa var.grisca[外文期刊] 2004 7.钟瑞敏;王羽梅;曾庆孝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03) 8.向智男;宁正祥植物性天然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13) 9.五红星;郭燕群;陈继芳香型植物精油抑菌效果的测定和比较[期刊论文]-中国饲料 1996(06) 10.陈执中天然药物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3(6) 11.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2002 12.SMITH M D;NAVILLIAT P L A new protocol for antimicrobial tesring of oils[外文期刊] 1997(1) 13.BURT S Essential oils:their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foodsa review [外文期刊] 2004(3) 引证文献(12条) 1.林雅慧.柴向华.吴克刚.王胜利.段雪娟.黄海娟.唐宗盛.罗辑复合香辛料精油对空气微生物气相抗菌作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2(1) 2.李娅男.吕飞.梁浩.袁其朋4种植物精油体外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 3.陈莉.何娇明.黄铃惠.毛和英.李桂妹.黄琼橙皮精油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11(2) 4.王刚生.邓洁华中药提取组合物(胶囊)对念珠菌及曲霉的体外抗菌实验[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0(4) 5.乔永锋GC-MS法研究香茅对小炒肉风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10(11) 6.李利红.陈忠杰.卢婷婷.解克伟几种香料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13(6) 7.李斌.杨丽君柚皮精油的提取与抗茵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2(2) 8.李奥峰.黄丽.滕建文.韦保耀植物提取物对芒果致腐菌的抑制作用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0(3) 9.周晓薇.王静.顾镍.郑永华植物精油对果蔬防腐保鲜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10(21) 10.王巨媛.翟胜植物精油应用进展及开发前景展望[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10(4)

茶多酚研究

期末论文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的研究进展Tea Polyphenols Research development 院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目录 一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2) 1.2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 (2) 【1】物理性质 (2) 【2】化学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生理功能 (3) 二提取工艺 (5) 2.1 溶剂提取法 (5) 2.2离子沉淀法 (5) 2.3 柱分离制备法 (5) 三新型制备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6) 四就业思考与展望 (6) 五参考文献 (8)

功能性因子茶多酚 摘要: 介绍了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般特效、生理功能。探讨其在社会生活成产中作为添加剂在食品、药品等众多生活用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简单说明茶多酚的几种工艺,溶剂提取法、离子沉降法、柱分离制备法等。阐述茶多酚作为油脂类食品抗氧化添加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以及在医药美容等领域所获得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茶多酚性质提取工艺社会前景 一、概述 1、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属于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①。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1] 2、理化性质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朱岳麟,王文广,熊常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方法,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山东平阴玫瑰精油、新疆玫瑰精油、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各鉴定了29、37、23和24个成分.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醇及其脂类、香叶醇、芳樟醇、玫瑰醚和丁香酚,其中北京妙峰山玫瑰油与其他油品有较大差异.各种香精物质含量上的差异使得这几种玫瑰油的香气产生了微妙的出入.详细地讨论了这4种玫瑰油的化学成分与香气间的关系,指出国内玫瑰油的不足之处,为提升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提供借鉴和依据.关键词:玫瑰精油;成分;香气特征;气质联用中图分类号:TQ 02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4-0037(2009)09-1253-05 收稿日期:2008209212. 作者简介:朱岳麟(1956— ),男,湖南岳阳人,教授.通讯作者:王文广(1984— ),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 玫瑰(rose rugosa thumb )为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玫瑰品种繁多,有重瓣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百叶玫瑰、香水月季、墨红、白玫瑰、木香花等[1].玫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多分布于土耳其、摩洛哥、法国、俄罗斯等国,其中保加利亚是世界上玫瑰油产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玫瑰,涉及品种较多,甘肃永登、山东平阴、北京妙峰山和新疆是国内主要玫瑰种植地[2]. 玫瑰的籽和花朵都可以提炼玫瑰油,匈牙利科研工作者用溶剂萃取法从玫瑰籽中提取精油,产率为4185%,但玫瑰籽油目前还仅限于医用,应用较少[3].从花朵中提取的玫瑰精油被称为“液体黄金”,生产1kg 的玫瑰精油,需要3t 玫瑰花瓣,相当于300多万朵玫瑰花,115公顷的种植量[4].成分纯净、气味芳香 的玫瑰精油一直都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取代的原料.玫瑰精油气味芬芳,经由嗅觉神经进入脑部后,能刺激大脑前叶分泌出内啡肽及脑啡肽2种荷尔蒙,使人精神舒适;有消炎杀菌、防皮肤发炎、防痉挛、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及细胞再生功能;用其配制成的化妆品,发挥紧实、舒缓的特性,滋养皮肤,延缓衰老[5]. 目前,香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GC 或LC 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TIR )以及二维核磁共振谱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色谱与同位素质谱联用等[6].由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 )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定性的专一性和定量的准确性,操作简便、分析用量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香料成分分析.因此,本文采用GC/MS 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玫瑰油的成分往往因为品种、产地、制备方法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从总体上讲,我国玫瑰精油的品质一直不如国外玫瑰精油.为找到我国玫瑰精油与国外的差距,作者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玫瑰精油品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这4种玫瑰油的成分和含量,并研究了玫瑰油化学成分与香气的关系. 1 实验方法 111 样品 水蒸气常压蒸馏法精制得到的国产玫瑰油品种和市售保加利亚玫瑰油.1号样品:山东平阴重瓣玫瑰油;2号样品:新疆大马士革玫瑰油;3号样品:北京妙峰山大马士革玫瑰油;4号样品: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油. 第35卷第9期2009年9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 Vol.35No.9 Sep.2009

各种精油秘籍配方大全

各种精油秘籍配方大全 1.不同的肤质选择不同的配方 (1)中性皮肤 熏衣草1滴+佛手柑1滴+茉莉2滴+甜杏仁油10ml 洋甘菊2滴+橙花油2滴+玫瑰1滴+甜杏仁油10ml 乳香1滴+德国洋甘菊1滴+熏衣草1滴+天竺葵1滴+玫瑰1滴+ 10ml榛果油 天竺葵3+花梨木3+甜杏仁油5ml 檀香15+甜橙5+玫瑰1+芦荟乳霜50g 薰衣草5+花梨木5+玫瑰2+荷荷芭油25 ml 天竺葵4+茉莉2+薰衣草8+无香乳液50 ml 檀香20+薰衣草20+天竺葵10+乳化剂10+芦荟萃取液(蒸馏水)100 ml(中干性弹性配方,摇匀后用棉棒涂于脸部) 雪松20+丝柏(杜松)20+天竺葵(依兰)10+乳化剂10+芦荟萃取液(蒸馏水)100 ml(中油性脸部弹性配方:用法同上) (2)敏感性皮肤 洋甘菊2滴+熏衣草1滴+橙花1滴+ 10ml荷荷芭油 洋甘菊2滴+熏衣草1滴+檀香木1滴+甜杏仁油10ml 熏衣草2滴+橙花2滴+尤加利1滴+甜杏仁油10ml 玫瑰+薰衣草+洋甘菊 德国洋甘菊2滴+熏衣草2滴+丝柏1滴+橙花1滴+ 10ml荷荷芭油 洋甘菊3+茉莉2+甜杏仁油7 ml+月见草油3 ml 3 %玫瑰精油10+3 %茉莉精油4+天竺葵2+薄荷1+jojoba油40d 洋甘菊5+橙花3+玫瑰2+无香乳液50 ml (3)缺水性皮肤 罗勒1滴+迷迭香1滴+香橙3滴 罗勒1滴+玫瑰1滴 玫瑰2+橙花1+茉莉2+荷荷芭油10 ml 天竺葵2+甜橙1+丝柏1+广藿香1+荷荷芭油3 ml+甜杏仁油7ml (4)油性皮肤 鼠尾草1+熏衣草1+佛手柑1+杜松1+葡萄籽油10ml 柠檬草1+松树2+檀香木2+葡萄籽油10ml 柠檬香茅2+天竺葵1+薰衣草2+荷荷芭油10ml 薰衣草6+苦橙叶6+依兰1+苹果籽油10ml 快乐鼠尾草1滴+熏衣草1滴+佛手柑1滴+杜松1滴+ 10ml葡萄籽油 熏衣草3+迷迭香3+葡萄子油5 ml 佛手柑5+丝柏5+天竺葵3+荷荷芭油25ml 依兰3滴+天竺葵3滴+柠檬2滴 (5)干性皮肤 玫瑰1滴+檀香1滴+罗马洋甘菊1滴+橙花1滴+ 10ml荷荷芭油 玫瑰2滴+橙花2滴+迷迭香1滴+ 10ml荷荷芭油 玫瑰2滴+乳香2滴+熏衣草1滴+ 10ml荷荷芭油 洋甘菊3+天竺葵+荷荷芭油5ml+甜杏仁油5ml 2.针对各种护肤诉求,选择适合自己所需的精油

精油的作用机理

精油的作用机理 植物精油素有“植物激素”之称,其实许多精油的性质也似人体激素,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 植物精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作用于人体 呼吸系统:植物精油分子通过鼻息刺激嗅觉神经,嗅觉神经将刺激传至大脑中枢,大脑产生兴奋,一方面支配神经,起到调节神经活动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呼吸系统进肺泡,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液直接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神经系统:通过亲和作用直接进入皮下,植物精油分子一方面刺激神经,最终调节神经活动及内循环。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内环境等稳定状态,使体液活动加快,从而改善内环境,进一步达到调节整个身心的作用。 代谢系统:通过亲和作用迅速改变局部组织、细胞的生存环境,使其新陈代谢加快,全面解决因局部代谢障碍引起的一些问题。 促进交换:通过亲和作用进皮下组织,又经体液交换进入血液和淋巴,促进了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了人体的新陈代谢。 直接作用:精油分子直接杀灭病菌及微生物。 进入人体,精油分子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1、对循环系统:加速血液、淋巴循环、降低血压。 2、对皮肤系统:杀菌作用、抗炎作用、愈合作用、除臭作用、镇静作用、驱虫作用、柔润细腻皮肤。 3、对呼吸系统:加强呼吸道的免疫功能、抗过滤性病毒作用、发汗或解热作用、化痰作用。 4、对消化器官:止痉挛作用、开胃作用、祛风健胃、促进消化作用、促进胆汁分泌、保肝。 5、对免疫系统:抗细菌及抗生素作用、抗病毒作用、细胞防御作用、排毒作用、抗霉菌作用、驱虫作用。 6、对肌肉与骨骼:抗炎性、抗风湿性、净化作用、舒缓肌肉组织、排毒作用。 7、对神经系统:刺激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镇静及催眠、兴奋提神、调整精神状况、抗忧郁、缓解心理压力、修复神经系统。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薄荷中薄荷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班级:制药工程姓名:朱愿学号:1360614536 摘要:薄荷油是重要的中药原料,近几年人们对它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综述薄荷油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比较几种提取薄荷油的方法,并选出最优的方案。利用GC-MS鉴定薄荷油同分异构成分,并展望发展前景。 关键词:薄荷;薄荷油;提取方法;GC-MS;同分异构 1 引言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等。全株具有浓烈的清凉香味,其地上部分干燥后可以入药,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1]。薄荷用途很广,可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香料、烟草工业等。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可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荨麻疹、风疹等[2]。 薄荷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中含1.3%~2%。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62%~87%,还含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胡椒烯酮、二氢香芹酮、乙酸薄荷酯、乙酸癸酯、乙酸松油酯、反式乙酸香芹酯、苯甲酸甲酯、d一蒎烯、8一蒎烯、p一侧柏烯、柠檬烯、右旋月桂烯、顺式一罗勒烯、反式一罗勒烯、莰烯、1,2一薄荷烯、反式一石竹烯、p一波旁烯、2一已醇、3一戊醇、3一辛醇、d一松油醇、芳樟醇、桉叶素、对伞花烃、香芹酚[3]。薄荷中还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成分等[4]。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清凉止痒、抗早孕、抗着床、利胆、抑制回肠平滑肌、促透、祛痰、抗真菌、抗病毒等,在医药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所以对薄荷油的研究是必要和重要的。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方法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郑婧、李昌洋、张海洋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茶多酚的研究进展情况,从茶多酚的原料、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为茶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检测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Zheng Jing,Li Chang yang,Zhang Hai yang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o tea polyphenols are from tea polyphenol raw materia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tea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tea polyphenols extrac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test 茶多酚(Tea-Poiyphenols,简称TP),又名茶单宁,儿茶酸,属多酚类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混合物,占茶叶干重的13%-30%, 鲜叶的2%-5% 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占总酚含量的60%-80%; 主要由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 表没食子儿茶素

张斌薄荷精油杀菌实验结果

张斌薄荷精油杀菌实验结果 培养皿直径为8.6cm

2.1.4 供试菌种 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 capsici)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水稻稻瘟病菌(Rice Blast Fungus) 水稻纹枯病菌(Rice Sheath Blight Pathogen)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 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小麦仗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 苹果炭疽病菌(Apple Anthracnose) 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以上病原菌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以上所有病菌都用PDA培养基培养。 2.2 试验方法 2.2.1 PDA培养基的制作 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0g;蒸馏水1000mL 制作方法:选择质量较好的马铃薯,削皮,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g,加蒸馏水1000mL,煮沸后改小火煮30min(直至马铃薯成半透明状)然后用4层沾湿纱布过滤,滤液用水补足至1000mL。再加入琼脂粉1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可适当加热)后加入葡萄糖20g,搅匀,再补足水1000mL,最后分装于三角瓶(250mL三角瓶盛约150mL培养基),用无菌封口膜封好灭菌备用。 灭菌:采用湿热灭菌法,121o C,0.165MPa蒸汽压下灭菌30min。 2.2.2 杀菌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用石油醚萃取肉豆蔻精油抑菌活性,选用黄瓜炭疽病菌、棉花立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 配制,肉豆蔻精油的丙酮溶液,采用石油醚萃取的精油配制成浓度为3000mg/L的母液,然后将其进行稀释配成浓度分别为2000mg/L 、1500mg/L、1000mg/L 的系列溶液,把配制的不同浓度的肉豆蔻精油溶液分别加入PDA培

精油抑菌机理综述

·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及其对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菌机理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茶树油具有广谱的抑菌性能,在果蔬采后病原真菌控制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茶树油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研究至今较为缺乏,令其在商业上的应用前景受到限制。同时,本文综述了茶树油的抗真菌机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膜和呼吸代谢方面。认为仍需进一步结合茶树油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亚细胞水平上的抑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为茶树油开发成果蔬保鲜剂提供基础。 关键词:茶树油;果蔬;真菌;机理 Research on Tea tree oil in Fruits and V egetables Preservation and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 on Postharvest pathogenic fungi Abstract: Tea Tree Oil (TTO), the volatile essential oil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Australian native plant Melaleuca alternifolia. Employed largely for its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TT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postharvest pathogenic fungi .Few applied research on tea tree oil in fresh fruits and vegetables has been reported, making it limited in commercial application. Meanwhile, the antifungal mechanism of TTO was reviewed,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ed on cell membrane and respiratory metabolis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TTO and its effect on subcellular level need to b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providing a basis to develop it into fruit and vegetable preservative. Keywords: Tea Tree Oil; fruits and vegetables; fungi; Mechanism 1茶树油概述 植物精油,属于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一定芳香气味且能在常温下挥发的油状物质的总称。植物学上称为精油(essential oil),商业上称芳香油(aromatic oil),化学和医药学上称挥发油(volatile oil)[1]。植物精油按化学成分和含量多少可将植物精油分为四大类,即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氮、含硫类化合物。许多研究表明植物精油具有抑制细菌、抑制真菌、抗病毒、杀寄生虫、杀虫的作用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2]。最早植物精油是在日化产品中使用,近年来由于其较强的抑菌活性和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也开始被应用到农产品特别是果蔬病虫害防治和保鲜防腐上[3],可作为天然防腐剂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食品保鲜中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茶树油为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leuc)植物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的叶和枝条末梢经水蒸气蒸馏而得的无色至淡黄色精油[7]。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活性最强的天然抗菌剂, 也是极具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纯天然植物精油之一。目前,全世界茶树油每年产量500多吨,因其能高效、无毒、无刺激地杀死真菌和细菌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对茶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茶树油是由百种以上的物质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有萜品烯-4-醇( 1-terpined-4-ol)、γ-萜品烯( gamma-terpinence)、α-松油烯(alpha-terinence)、1,8-桉叶素( 1, 8-cineole)等,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是萜品烯-4-醇[8]。其中,萜品烯-4-醇和γ-萜品烯占整个茶树油比例的50 % 以上。为提高茶树油质量和防止掺假,ISO/ TC54制订了茶树油的国际标准(ISO4730- 1996),该标准规定了茶树油的两种特征性成分含量的上下限。其中,1,8-桉叶素(-,15%),萜品烯-4-醇(30%,-)。

茶多酚脂溶性研究

茶多酚脂溶性研究 摘要:茶多酚以其优异的生物、生理活性功能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与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茶多酚分子结构中含有众多的酚羟基,这既是其具有优异抗氧化作用的原因,也是其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油脂的原因。本文就是对茶多酚的改性进行各种方式的探究。 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物理性状: 1 外观:白色晶体。 2 易溶于水及有机溶液,味苦涩。稳定性:在 pH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通过翻阅资料可以发现茶多酚改性的方法基本有以下几类:1溶剂法;2乳化法;3氧酰化法;4溶剂萃取法。 一.溶剂法:概述——溶剂法亦称共沉淀法。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即可得到药物与载体材料混合而成的共沉淀物,经干燥即得。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氯仿、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等。本法的优点为避免高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可选用能溶于水或多种有机溶剂、熔点高、对热不稳定的载体材料,如PVP类、半乳糖、甘露糖、胆酸类等。PVP熔化时易分解,采用溶剂法较好。但使用有机溶剂的用量较大,成本高,且有时有机溶剂难以完全除尽。残留的有机溶剂除对人体有危害外,还易引起药物重结晶而降低药物的分散度。不同有机溶剂所得的固体的分散体的分散度也不同,如螺内酯分别使用乙醇、乙腈和氯仿时,以乙醇所得的固体分散体的分散度最大,溶出速率也最高,而用氯仿所得的分散度最小,溶出速率也最低。 操作方法:1.煎煮法 该法特点是: (1)可以明火加热(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溶剂只能用水; (3)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不宜用。 2.浸渍法 该法特点是: (1)不加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2)适用于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提取; (3)提取效率低; (4)水提液容易霉变。 3.渗滤法 该法特点是: (1)不加热(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 1 / 1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课程论文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许军强 学号:20114061204 任课教师:臧延青 所在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2014年10月

茶多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要成分的多分类化合物的总称。它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是一种多功能、高效的抗氧剂,正是它的一些药理和保健特性,使得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本论文通过对前人一些资料的整理,从多方面介绍了茶多酚,并对茶多酚的提取和研究进展做了探讨。 关键词:茶多酚功能提取方法应用 1.茶多酚简介 1.1.定义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1],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学名Camellia sinensis)。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2.理化性质 1.2.1.稳定性 在 pH 4-8 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2]。最高耐热温度在1个半小时内,可达250℃左右,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1.2.2.物理性质 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一80℃)和含水乙醇中[3];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个小时内均能保持稳定,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 1.2.3.化学性质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4],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 —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花卉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7, Vol. 28, No. 03 食品科学※基础研究 80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郭书贤1,王冬梅1,刘凤琴2,周劲松2,韦梅芹2 (1.南阳理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河南 南阳 473004;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摘 要:香芸火绒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海、四川、甘肃省地区。采其当年生茎、叶、花分别用水蒸馏法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平均得率精油为0.1003%,浸膏为0.74%。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愈创醇、3,7,11-三甲基-1-醇十二碳三烯-2,6,10、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姜黄烯、三环庚烯、芳樟醇、苯甲酸苯乙酯、苯乙醇乙酯、香叶醛、香草醇等22种化合物。另外,还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为清灵花香,香气甜润幽雅、珍贵,在日用化工、食品工业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植物可成为天然香料生产一种新型的原料。 关键词:香芸火绒草;精油化学成分;清灵花香型 Study on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 GUO Shu-xian 1,WANG Dong-mei 1,LIU Feng-qin 2,ZHOU Jing-song 2,WEI Mei-qin 2 (1.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China ; 2.Agricutural and Animal College,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stribution of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Hand-Mass is found grown in the west China or Qinghai,Sichuan, Gansu provinces. The essential oil and extractum are extracted from its stem, leaf and flower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contains 0.1003% essential oil and 0.74% extraction in averag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is essential oil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GS-MS. 22 kinds of components were separated. The main compounds are guaiacol, 3,7,11-trmethyl-1-ol-doclecatrien -2,6,10, vanillyl formate, diacidbenzene (2-ethylmethoxyl) diester, hexadecane acid, gurcumene, tricyc1oheptene, linalool, phenylethyl benzcate , ethylbenzyl carbinol, geranial, vanilly1alcohol etc. The aroma type of the plant has also been identified, as Qinglinghua aroma which is delicate, sweet and rare. It is very valuable in daily chemical and food industry. The plant will be a new raw materials source of nature perfume. Key words : Leontopiodium haplophylloid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Qinglinghua aroma type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7)03-0080-03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郭书贤(1963-),男,副教授,学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学研究。 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ylloides Hand-M a z z )系菊科火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簇状丛生,高约15~30c m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东部地区、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西南部[1-2]。生长于海拔2600~4000m 高山草地、石砾地、灌丛和林缘。香芸火绒草全株都具有独特、浓郁的芳香,其香气甜润、清新、幽雅,为当地藏族常用草药,具有清热、凉血、清炎、利尿等功效。迄今国内外对该种植物精油化学成分、香气的香型及经济用途等,还未曾有过报道或记载。因此,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天然香料来源,本研究提取了香芸火绒草的精油、 浸膏;对精油化学成分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浸膏香型进行了评定,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积累一些基础资料。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材料与试剂 JMA-D300型GC-MS 联用仪。香芸火绒草采自青海大通宝库林场和互助北山林场两地。七月中旬取其当年生茎(含叶、花),自然阴干备用。 乙醚、无水硫酸钠、石油醚(分析纯)。1.2 精油提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