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

壹、所得税和所得税会计

(壹)所得税

所得税是以企业根据壹定期间的运营成果为计税依据而向国家缴纳的壹种税。企业所得税采用比例税率,因此,影响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是企业运营成果的确定。企业运营成果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俩个因素。

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的目标不同,会计规范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收入和费用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而税法则强调财政收入的实现,所以,俩者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原则。

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用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谨慎原则。

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用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形式重于实质、实现原则。

由于确认原则不同,必然导致按会计规范和税法计算出俩种不同的运营成果,即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而所得税的确定又必须以税法规定为依据,对此,在计算应交所得税时,必须以利润总额为依据,对按会计法规和税法确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俩者的关系是: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计税差异

(二)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规范计算的利润总额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计税差异及其类型

(壹)计税差异

计税差异是指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用原则不同而产生的会计收入和费用和应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异。

(二)计税差异的类型

1、从利润表的角度划分

(1)永久性差异。在某壹会计期间,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该差异壹旦发生,以后各期不能转回或消除,即该项差异不影响其他会计期间。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会计确认收入,税法不确认

②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确认

③会计确认费用,税法不确认

④会计不确认费用,税法确认

(2)时间性差异。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该差异壹旦发生,即使不进行人为调整,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纠正。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会计先确认收入,税法后确认

②税法先确认收入,会计后确认

③会计先确认费用,税法后确认

④税法先确认费用,会计后确认

2、从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程度不同划分

(1)暂时性差异。从资产和负债见,是壹项资产或壹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金额。因此,该项差异

既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又影响利润表中的数据。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有关资产、负债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的金额。计税基础则是指按税法规定允许抵扣所得税的数额。

(2)其他差异。除暂时性差异以外的差异。该差异仅影响当期的利润表,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和以后期间的会计报表。从性质上见,属于第1种分类中的永久性差异,但其范围要小于永久性差异的范围。

(三)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1、按产生的原因不同

(1)时间性差异。由于会计和税法在收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该类差异应于资产负债表日确认。

(2)其他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计量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该类差异应于交易发生时确认。

2、按对未来应交所得税的影响不同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将导致使用或处置资产、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异。

(四)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比较

时间性差异是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而产生的差额,该差额可在随后的壹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时间性差异壹定

是暂时性差异,但暂时性差异有可能不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收益表债务法应用的计税差异概念,而暂时性差异则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应用的计税差异概念。

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是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那么和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相关的项目往往在同壹或不同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权益,因此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也应当直接计入权益。

例1:固定资产原值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无残值。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①采用收益表债务法计算。

期间12345

会计折旧10001000100010001000

税法折旧20001200720540540

差额1000200-280-460-460

根据时间性差异的定义: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差额,在壹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的壹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其成因是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

能够判断这是壹项时间性差异。

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

各期期末012345

账面价值500040003000200010000

计税基础50003000180010805400

差额0100012009204600

根据暂时性差异的定义:从资产和负债见,是壹项资产或壹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随时间推移将会消除。该项差异在以后年度资产收回或负债清偿时,会产生应税利润或可抵扣税额。

能够判断这是壹项暂时性性差异。因此,时间性差异是暂时性差异。

例2: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2万元,会计和税法规定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而重估资产增值且确认入账根据税法规定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因此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

①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

各期期末012345

账面价值200001600012000800040000

计税基础1000080006000400020000

差额1000080006000400020000

能够判断,这是壹项暂时性差异。

②用收益表债务法计算。

期间12345

会计折旧40004000400040004000

税法折旧20002000200020002000

差额-2000-2000-2000-2000-2000

能够判断,这不是壹项时间性差异。

其原因在于资产增值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权益类,而不是计入损益表。因此,暂时性差异有可能不是时间性差异。

三、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和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壹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假定某企业期末持有壹批存货,成本为1000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其账面价值为800万元,俩者之间的差额200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壹般可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2、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壹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仍,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和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进行分析比较,俩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按照重要性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企业合且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在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四、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关于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涉及俩个方面的内容,壹是本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二是本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这里只介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从理论上讲,本期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应根据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和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所得税税率即可。但现实是会计处理时,账面上记录的收入和费用,以及计算出来的利润却是按照会计规范确认的结果,俩者之间存在差异。

实际工作中,在确认本期应交所得税时,以会计上确认的利润总额为基础,调整计税差异,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最后,按适用税率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这里应用的计税差异,是从利润表的角度涉及的计税差异,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注意:

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应交的所得税金额是唯壹的,不会出现第2种情况,否则说明企业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存在错误。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到目前为止,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归纳起来包括: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壹)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下是以本期应交所得税作为确认本期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基础,即: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计税差异

注意:

在该方法下,计税差异不需要区分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该方法虽然不需将计税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但为了便于和其他方法的比较,仍将其进行划分,分别了解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应交所

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需要将计税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影响所得税费用,而时间性差异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本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按如下公式确定: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永久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上述俩个公式之间的差额就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该影响是时间性差异只影响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而不影响本期的所得税费用。该项费用在其应归属的期间确定,确定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因此,可能导致企业本期多交或少交所得税,从而也就形成了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债权或债务,该债权或债务可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在因时间性差异形成的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债权或债务的实现或履行过程中,如果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对于变动以前已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影响如何调整,又产生了俩种处理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这里的债务法为了和后面介绍的债务法相区别,称为收益表债务法,后面介绍的债务法称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递延法

税率变动以前已产生的时间性差异不作调整,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按原税率转回。

2、收益表债务法

税率变动以前已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在税率变动当期调整为变动后税率的影响结果,转回时按变动后的税率转回。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以本期应交所得税为基础,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资产负债表确定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算确定所得税费用。

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资产负债表日,应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且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2、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3、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俩部分内容构成:壹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且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壹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且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七、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以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为俩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例3:某企业2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存货20002200200

无形资产6000600

预计负债1000100

合计600300

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假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000×33%=198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33%=990000

递延所得税费用=1980000-990000=990000

所得税费用=6000000+990000=6990000

八、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某些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或者产生于企业合且中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这类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影响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其所得税影响应视情

况分别确认。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无论是对当期所得税的影响仍是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2、企业合且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因会计准则规定和税法规定对企业合且类型的划分

标准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合且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和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因企业合且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应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应调整合且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九、会计处理

(壹)关于科目设置

1、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借方反映当期所得税费用,贷方反映当期结转的所得税费及当期确认法下亏损当年确认的尚可抵扣亏损结转后期抵减所得税的利益。本科目结转后期末无余额。

2、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核算企业按税法规定计算应缴所得税。贷方反映实际应纳所得税,借方反映实际已纳所得税,余额反映欠缴所得税。

3、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反映确认的各类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反映当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情况发生回转

时转回的所得税影响额以及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反映尚未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4、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反映确认的各类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反映当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税暂时性差异情况发生回转时转回的所得税影响额以及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反映尚未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5、企业应设置“递延税款备查登记薄”,详细记录发生的时间性差异的原因、金额、预计转销期限、已转销数额等。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分俩步完成:

1、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处理。

2、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费用就是暂时性差异影响的结果,采用跨期摊配法进行处理。根据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确定每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按以下程序建立:

(1)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及性质;

(2)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

(3)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对纳税的时点影响值,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年末余额;

(4)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年时点值和上年时点值的差就是本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经过上述4个步骤后,即可给该项暂时性差异建立备查登记簿。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核算递延所得税时,如果预计转回期的税率能够合理确定,发生时按预计转回期的税率核算。另外,不论发生或是转销期间,如果税率变动,均应调整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

例4:2000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5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1000元,适用税率为15%。

首先,根据暂时性差异建立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

步骤壹,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设备折旧,暂时性差异的性质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步骤二/三,确定各年的暂时性差异及该项差异对纳税的影响。

步骤四,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根据上述4个步骤,建立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如下:

项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账面金额500040003000200010000

计税基础50003000180010805400

差额0100012009204600

税率15%15%15%15%15%

差异时点值0150180138690

费用(收益)015030-42-69-69

然后,在每年年末,分别根据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且进行会计处理。

为确定每年的应交所得税,将会计和税法允许抵扣的折旧费用列表如下: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会计折旧10001000100010001000

税法折旧20001200720540540

差异1000200-280-460-460

各年的会计分录:

2001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1000=9000

借:所得税13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50

(2)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1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2002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200=9800

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9800*15%=1470

借:所得税147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70

(2)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3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0

2003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280=10280

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0280*15%=1542 借:所得税1542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42

(2)递延所得税收益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42

贷:所得税42

2004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460=10460

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0460*15%=1569 借:所得税156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69

(2)递延所得税收益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69

贷:所得税69

2005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460=10460

借:所得税1569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69

(2)递延所得税收益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69

贷:所得税69

例5:2000年12月31日购入价值5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期5年,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未扣折旧前的利润总额为11000元,适用税率为15%,第三年起适用税率调整为20%。

首先根据暂时性差异项目,建立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01年建立时,且未发生税率变动,所以,按01年时适用的税率建立,如下:

项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账面金额500040003000200010000

计税基础50003000180010805400

差额0100012009204600

税率15%15%15%15%15%

差异时点值0150180138690

费用(收益)015030-42-69-69

然后,在每期期末进行会计处理,如下:

2001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1000=9000

借:所得税13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50

(2)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1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

2002年: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11000-1000-200=9800

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9800*15%=1470

借:所得税147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470

(2)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3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0

2003年:

由于税率变动,因此,应于2003年调整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簿,如下:项目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账面金额500040003000200010000

计税基础50003000180010805400

差额0100012009204600

税率15%15%20%20%20%

(完整版)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

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 一、财务会计制度 1、经理的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 (2)领导企业财务工作,设置会计机构,对财务人员进行配置、考核。 (3)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负责对企业一切财务收支进行审批。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查,对内部经济指标进行考核。 (4)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2、会计岗位责任制 (1)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当好领导参谋。 (2)及时准确编报财务计划、用款计划,按时报送各种会计报表,做到账表一致、账实相符、日清月结。 (3)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财税法规、会计制度,记账、算账、报账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充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 (4)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各项费用按规定支出范围和标准列支,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各项财会工作任务。 (5)对成本、费用项目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各项资金使用需领导批准后才能支付、报账。不准公款私借,及时清理往来

款项,不得开空头支票,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等会计资料。 3、出纳员岗位责任制 (1)努力学习财务制度,熟练掌握出纳工作基本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各项费用支出按规定报销,确保原始凭证真实、准确、完整,手续齐全,账目清楚。 (3)银行存款余额账实一致,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相符,每月底结账时作出货币资金余额调节表。 (4)严格遵守现金结算制度,不得借用、挪用公款,公司人员借款要经财务领导批准,对借款人员及时督促结账。 (5)支票必须凭领导审批的申请单方能开具;按规定签发“空白支票”,对逾期未用的支票要及时收回注销。 (6)出纳收付必须经会计审核无误,未经会计审核的凭证应拒绝支付。若因出纳人员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由当事人承担责任。(7)现金收付要当面点清,金额较大时,一定要有人复核。 (8)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现金要尽量做到日清月结,月结盘库后作现金盘库表。 (9)现金日记账所纪录的内容必须同会计凭证相一致,不得随便增加或删减;日记账必须连续登记,不得跳行或隔页,不得损坏账簿;文字和数字必须准确无误、整洁清晰,如有改动,必须严格按会计制度执行。

财务会计与科目管理知识分配大全

SAP会计科目自动分配配置大全 实际上SAP FICO是TMD如此简单,以至于一般来说,只要小宰一下各位弟兄就能混进SAP FICO的革命队伍. 如果你是在企业内部做support,那就更不需要什么了,你甚至不要多少会计知识因为在将来你天天和财务的MM(不是那个MM module)们泡在一起就是再笨你也会被熏会的(MD,少吹点,那个SAP搅肉机老弟经常指责俺和并把侮辱会计知识的帽子扣在俺头上.),通常,俺建议你唯一需要做的是买把磨的快的屠刀小宰几到就足够应付. 1 Maintain Accounting Configuration(概览) Tcode: FBKA/FBKF/FBKP 输入Tcode:FBKP进入后,看到的是图1的画面,在此应该包含了所有的科目设置,设计逻辑很简单,SAP要兼顾全球的财务需求,所有科目并没有hard-coded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和本国的会计准则为业务交易配置相应会计科目.

当点击图1-[1]或图1-[3],进入自动过帐科目设置,在这里包含了各模块的配置,下面首先重点讲述MM自动过帐的配置(OBYC),当明白了这些配置及其逻辑,相信你对SAP FICO就了解了 SE11/SE16:T030Y. 当SE16看T030Y,你能发现Material Management Postings(MM)的group 是RMK. SAP一般将各种数据都保存在表中,设计思想是这样的,SAP不hard-coded(不写死),然后去读表,这种设计思路在SAP系统中比比皆是. ***基于此,你应该明白你的配置其实就是往配置表中写入数据,当这些数据写进后是固定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并不能满足一些需求,比如固定资产盘赢盘亏的科目配置. 一句话,SAP也非万能的,它并不能百分之百的满足你的特殊需求. 2 Automatic Posting Configuration (MM Module)

常见的财务会计分录

常见的财务会计分录知.进口商品账务处 01.补贴支出“在会计报表如何设置题目 对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撤消、先征后返的增值税,现行财会法则,应经过“补贴收入”会计科目来反映。“补贴收入”科目属“损益表”科目,而该科目反映的经济业务只在“损益表”中反映,期末有余额。损益表中无“补贴收入”项目,可在“其它业务成本”项目中反映。 02.被税局查抄必要补交的所得税处理 (1)调整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进口商品。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补交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放款 对查补的前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听说li。在编制损益表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来反映。 03.促销品的账务处理问题 在促销时把一些商品按进价赠送给消费者运用 小规模征税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04.购进货物发生收料在前、付款在后或发票未到的帐务处理问题 借:原资料 贷:苟且帐款——暂估应付款 下月初用红字冲销; 收到票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帐款 05.代理入口的会计处理 1、收到代出口商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贷:代销商品款 2、出口贩卖时,按现实售价 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 贷:应付帐款 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本钱 借:代销商品款 贷:受托代销商品 3、璧还出口商品货款并计算代销手续费收入 借:应付帐款

贷:代购代销收入(手续费收入) 银行存款 代理入口 1、收到任用单位的收买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帐款 2、支付代购进口商品货款及运杂费时 借:商品推销(进价成本) 应收帐款 贷:银行存款 3、将购进商品移交委托方并结算手续费收入时 借:应付帐款 贷:商品采购(进价成本) 应收帐款(代垫运杂费) 代购代销收入(代理手续费) 退回委托单位多给的收购资金时 借:应付帐款 贷:银行存款 06.销售房产收取预收房款的帐务处理问题 销售房产预收房款,由于通过“预收帐款”科目反映,尚未结转谋划收入,于是,收据与发票的金额不会反复。预收售房款,开收据时:义乌库存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帐款 收末了一期房款,开发票时 借:银行存款(最后一期房款) 预收帐款(以前预收局部) 贷:经营收入 07.销售免税货物的增值税税务和帐务处理问题 读者谭少可问:我厂为分娩销售饲料行业,销售的对象为饲料经销商及养殖户,他们大部分都不需要发票。请问不需要发票的部分销售额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比方:饲料 借: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贷记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由于销售饲料免征增值税,属于间接减免性子,则同时按不含税收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免税额做帐,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目 贷记“补贴收入”科目。 另外,企业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已交税金”项目下,增设“减免税款”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可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科主意记载填列;在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时,直接在“销项”项目的“免税货物”反映其“销售额”即可,不需填报“税额” 08.企业计算增值税出现“应交增值税”借方余额如何处理问题 “因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敷抵扣时,其不足部分没关系结转下期延续抵扣。”因此,当“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出现借方余额时,该期不需交纳增值税,该借方余额即反映为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从企业所得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 异 为确认、量、记录应税税源、税基的税收会计也就应运而生。由于国家规定的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守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记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国家税收机关必将运用政权的力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按照税法及税收会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下面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进行阐述。 财务会计核算的主体是企业,而税收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征收机关。企业作为纳税人,既要履行合理的纳税义务,又要维护自身的权益;征税机关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则要依法征税,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 第一,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是遵循国家的企业会计制度,正确的计量和确认企业的收入、费用及损失,为企业的股东、企业外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当局提供真实有用的,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使用会计信息以达到各自

的目的。对于企业的股东、潜在投资者、管理当局来说,他们所需要的则是在将来的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决策必要的信息,做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最终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而对于企业的债权人而言,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其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或通过对该企业进行投资来抵免企业债务等经济活动的可行性。 第二,税收会计核算则是按现行税法和缴纳办法计算企业的应纳税额,以征税为目的,准确核定税源、税基,挖掘企业所有的收入,在税收法规内严格限制可扣除的成本、费用,从而实现应税税源和税基的最大化,依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的原则,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上交,达到调节国家经济、公平社会分配的目的。 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上,财务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达到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税收会计既遵循权责发生制,又遵循收付实现制,或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财务会计主要是遵循企业会计制度,对于相同的经济内容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选择不同的方法;而税收会计主要是依据税法对企业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计量和确认,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带有较浓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反映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资金运动过程;税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

财务会计与管理基础知识分析

基础知识 (一)会计基本知识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比如:注册新公司,需要投入资金---注册验资,然后运用—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退出---企业解散,清算,出售资产,收回货币资金或实物资产。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法人营业执照的公司,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有的 是个体经营者也可以作为会计主体)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 依据。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反映固定资产原值为235600元,反映的是2012年12月31日止,某公司的固定资产购买价值累计合计235600元。是一个时点静态数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如某公司2012年资产负债表反映营业收入为5639500元,反映的是整个2012年期间实现的收入情况。是期间动态数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二)会计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前三项为:静态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态)、收入、费用、利润(后三项为:动态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财务会计练习题(1)

《企业财务会计》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支付结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将款项委托开户银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时,应借记的科目是()。 A、“银行存款”科目 B、“材料采购”科目 C、“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D、“其他应收款”科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它货币资金”科目核算内容的是()。 A、信用证存款 B、存出投资款 C、备用金 D、银行汇票存款 3、企业存放在银行的信用证存款,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A、其他货币资金 B、银行存款 C、在途货币资金 D、库存现金 4、企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法购进货物,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经开户银行承兑时,支付的承兑手续费应计入()。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其他业务成本 5、企业在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现金,在未经批准处理之前应借记“现金”科目,贷记( )科目。 A、营业外收入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业务收入 6、银行存款日记账由()登记。 A、会计负责人 B、会计人员 C、出纳人员 D、业务经办人员 7、经过“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为( )。 A、企业账上的银行存款余额 B、银行账上的企业存款余额 C、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数额 D、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银行存款余额 8、对于银行已经收款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作的处理为() A、以“银行对账单”为原始记录将该业务入账 B、根据“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自制原始凭证入账 C、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帐 D、待有关结算凭证到达后入账 9、企业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 )账户办理。 A、基本存款 B、一般存款 C、临时存款 D、专用存款 10、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通常为( )。 A、购货企业 B、销货企业 C、购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D、销货企业的开户银行

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参考版

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致:广州市国税局第**分局 纳税人名称(公章): 纳税人识别号: 本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营***,采用手工记帐。本企业遵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应法律法规。本企业采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为:企业会计制度。 财务制度: 1。财务管理原则: ①合法原则,即财务管理工作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依照法规要求开展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以维护和保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②平衡原则,即力求资金存量与流量的综合协调平衡。资金的存量平衡,指资金的合理配置,也就是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使各项物资资源间形成适当的构成比例,以保证各种形态资金的适度占用和资金活动的继起性,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畅进行;资金的流量平衡,指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积极筹措,达到收支总量和收支时点的平衡,以保证资金周转不致中断。 ③利润风险均衡原则,即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充分考虑风险,全面分析财务活动的收益性和完全性,在利润与风险的矛盾均衡中求得最大收益。 2。财务管理任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状况。因此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上就体现为是否获得利润,经济效益的一般含义,是要以较少的投入(或较少的支出、较少的耗费),获得较大的产出(或较多的收入)。企业经营获得的收入,大于经营发生的支出(或耗费),才可能形成利润。因此企业财

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依法合理筹集企业经营所需资金,促使企业有效利用各项资产,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财务管理方法: 为了有效地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财务活动,并处理好因财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当本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时,将会聘请更高水平的专业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比如运用一系列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法),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财务处理办法(财务活动的具体处理方法): 1。资金的取得: 本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者投入所得和企业经营收入所得。 2。资金的使用: 本企业所得资金将用于经营范围内的业务的拓展、员工工资福利的发放等。 3。资金的分配: 本企业的盈余将用于扩大企业规模、发放股东分红、发放员工福利等。 会计制度: 本企业采用的会计制度为: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基本原理:做好内部监督和接受外部监督。会计核算将尊守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实质重于形式3、可比性原则4、相关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7、清晰性原则8、配比原则9、权责发生制。 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处理制度规范

第一章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集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行为,完善财务制度体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集团的经营活动特点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亿利集团、各事业集团及对所属分子公司的管理。 第二节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及权限 第三条集团建立严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条集团设财务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监督集团财会管理工作;编制、执行、分析集团财务预算;对集团资金实施管理;参与经营决策,并做好企业成本、费用、利润指标的考核;监督集团财务收支,如实反映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依法正确计算、缴纳各项国家税(费);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各事业集团设财务部,负责组织本事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各分子公司设财务科,负责组织本公司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第五条集团董事会财务管理责任、权限: 一、决定集团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二、决定集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财务报告方案; 三、决定集团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四、决定集团增减注册资本方案; 五、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集团财务负责人。 第六条集团监事会财务管理责任、权限: 一、负责检查集团财务状况,查阅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核对集团财务报告、营业报告和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资料; 二、对董事、经理执行职务情况进行监督等。 第七条集团总裁财务管理责任、权限:

一、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以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管理观念; 二、根据集团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成本费用计划组织好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确保财务预算和年度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集团资产保值、增值; 三、根据集团规模、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设置集团财务管理机构; 四、负责组织集团的投资决策,并对决策结果承担主要责任; 五、依法保障财务部门和财会人员履行职责; 六、接受财务、税务、审计机关等外部和集团监事会的检查监督,对集团发生的经济损失和重大违纪事项负主要责任; 七、组织制定具体财务管理办法; 八、加强对集团所属独立核算部门负责人的管理,督促所属单位认真执行有关财务制度。 第八条集团财务副总裁责任、权限: 一、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财经政策、法规,组织制订企业财务管理和会 计核算实施细则;及时研究国家的各项政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 影响; 二、组织领导集团财务部门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协调企业各职能部 门的关系,保证财务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三、参与集团经营决策和项目投资决策,对项目效益可行性提出主导意 见,并承担相应决策责任; 四、负责集团筹资活动,权衡筹资成本,掌握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发现问 题负责向企业负责人提出解决意见; 五、组织领导集团财务部门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协调企业各职能部 门的关系,保证财务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六、组织制定集团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成本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考 核; 七、审核集团重要财务事项,对发生的重大违纪事项负有直接责任: 1.审核集团月、季、年度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并对报表和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2.审签限额以上资金的划转; 3.负责集团各类资产盘盈、盘亏及损失的审批,并负责组织查明责任; 4.负责各类资产的转移和租赁的审批; 5.确定集团内部价格的定价原则,签发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讲解

公司理财 第1讲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一) 【本讲重点】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的基础知识(一)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重点提示】 财务与会计的涵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评价现行财务制度 财务与会计的涵 1.会计 会计工作主要是解决三个环节的问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

2.财务 财务不是解决对外报告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企业部资金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到预测、决策、控制和规划。 财务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筹集资金,筹集资金以后如何进行投资,项目投资完成以后,在经营过程当中营运资本如何管理,以及最后盈利如何分配的问题,它 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1.理论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过去理论上对财务和会计的关系有三种看法: (1)大财务:财务决定会计; (2)大会计:会计决定财务; (3)平行观:财务和会计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2.实务上财务和会计的关系 实务上这三种观点不可能同时存在。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只有一种观点,即:财务决定会计,财政决定会计,同时财政还决定财务。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和会计的关系就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大财务的思想实际是计划经济的思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它有什么弊端?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遵循的是一个大财务的思想,甚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国家的管理体制当中基本还是这样一个思想,如果把财政这个因素考虑进来,那么实际上是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都是由财政部门制订和颁布的,财政部门始终是从国家的利益、国家的立场上来制订各种财务制度,进而通过财务的各种标准来制约会计核算,所以财务决定会计它的根源实际上是一种大财政的思想。 还有税务的问题。财会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一个部门就是税务部门,但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也有关系,实际上在我们国家财政还决定税务,税务再影响会计。所以会计核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到目前为止都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对这

(财务会计)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

库存现金 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 核算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外埠 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 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收票据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 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 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 取的款项。 预付账款 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应收股利 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 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 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应 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 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 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 坏账准备 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 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 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 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 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包装材料、 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编号 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核算内容 1001 1002 1012 1101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221 1231 1401 1402 1403

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 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 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 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 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委托加工物资 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 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 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 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可按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 ”、“利息调 整 ”、 “应计利息 ”等进行明细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包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金 融资产。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 别“成本”、“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 “公允价值 变动 ”等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 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还应当分别 “成 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进行明细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 长期应收款 核算企业的长期应收款项,包括融资租赁产生的 应收款项、采用递延方式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 品和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应收款项等。 固定资产 核算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 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 材料成本差 异 1405 1408 1411 1471 1501 1502 1503 1511 1512 1531 1601 1602 1603 1404

财务会计习题答案(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公司出资 2000 万元,取得了乙公司 70%的控股权,假如购买股权时乙公司的净资产账 面价值为 3200 万元,甲、乙公司合并前后同受一方控制。则甲公司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 本为( )万元。 A. 2 000 B.2 240 C.1 600 D.2 400 2. 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列各项中,应当确认投资收益的是 A.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B. 被投资企业提取盈余公积 C. 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 D. 收到被投资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 3. A 、 B 两家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独立公司。 A 公司于 2008 年 7月 台固定资产对 B 公司投资,取得 B 公司 60%的股份。每台固定资产原值 提折旧 800万元,已提取减值准备 100 万元,7月 B 公司 2007 年 7 月 1 日所有者权益为 4 000 万元。 万元。 A. 2100 B.4 400 C.3000 D.2400 4. 下列投资中,不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是 ( A. 对子公司的投资 B. 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对被投资单位有重大影响的投资 C.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没有控制、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 权益性投资 D. 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没有控制、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权益 性投资 5. 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 2008年 2月 26 日,甲公司以一项专利权和 银行存款 150 万元向乙公司投资,占乙公司注册资本的 60%,该专利权的账面原价为 9880 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 680 万元,已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20 万元,公允价值为 9000 万 元。不考虑 其他相关税费。则甲公司的合并成本为( A. 150 6. A 公司于 际支付价款 2200 万元。 ( ) 万元。 C. 500 D.555 A 集团的子公司, 2007 年 6 月 1 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 1450 万元取 80%,同日乙公司所有者 权益的账面价值为 2000 万元,可辨认净资 ( ) 万元。 A. 1600 B.1760 C.1450 D.2000 8. 希望公司处置一项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各明细科目的金额为:成本 1 日以本企业的两 3 000 万元,已计 2 200 万元。 ) 1 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 A 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 )。 )万元。 B.120 C.9150 D.9880 2007 年 1 月 1 日用货币资金从证券市场上购入 B 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 25%,实 500 万 元,另支付相关税费 5 万元,同日, B 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 A 公司 2007 年 1 月 1 日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后的长 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为 A.550 B.505 7. 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 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 产公允价值为 2200万元。 2007年 6月 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财务会计与分配

第七章 公司的财务会计与分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公积金 第四节股利的分配 第一节概述 概念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是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总称,指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中确定的公司财务会计规则。 公司财务制度是指公司在其业务活动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方面所应遵守的规则。公司会计制度是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所应遵守的规则。 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行业财务会计制度 财务会计办法 特征 规范化 统一化; 作用 ?保障公司有效运转; ?保护股东利益; ?保护债权人利益; ?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管理。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 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 利润分配表。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净值与流动负债之比 负债比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负债对所有者权益比率; 固定资产对所有者权益比率; 长期负债对净运用所有者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财务会计报告 损益表 是计算一定期内损失和获益状况的动态会计报表。 收入、费用、利润 财产状况变动表 公司营运资金的构成(股本、借款、合同预付款、资金投向、收支状况)。损益表

企业财务会计

第一节企业财务会计概述 (一)、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1、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会计越重要。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而得以发展与完善的。会计一开始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经济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会计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系统、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管理有重要影响的职能活动。 (2)、会计是一个总体范畴,它包括企业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会计等若干分支。企业财务会计是应用在各类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与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核算和监督,并据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各方面提供准确信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专门的经济管理活动。 (3)、做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对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完整,合理筹集与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及时为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核算信息资料,遵守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1)、服务对象的营利性。 (2)、工作目标的对外性。 (3)、核算规则的统一性。 3、企业财务会计的分类: 会计是一个总的概念,按照不同的标准,它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非营利性组织会计);按会计的服务目标不同,又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等。企业财务会计应当说是按照会计的服务对象与服务目标两个标准划分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类别。 企业财务会计又可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照企业业务经营的性质和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企业财务会计、流通企业财务会计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按有关划分标准,进行其他的一些分类,此处不赘述。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上述不论哪一种分类,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总类属,工作中都必须贯彻执行财政部统一制定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企业会计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因而,各类企业财务会计在操作规程和遵循规范等方面日益趋同,并且,与国际会计间的差别也将越来越小。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类企业财务会计间的界限不再明显。 (一)、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实际上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是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拥有的资金及其运动情况。无论何种企业要进行经营活动,都必须筹集和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包括投资者的投资、银行贷款等。取得这些资金后,企业还必须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和业务范围资金进行合理的投放与使用,包括购置固定资产、准备存货、购买债券等。而且,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还会形成一定的债权债务。同时,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既会产生收入也会发生支出,收支对比后形成盈亏。上述这些项目都构成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讲,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三方面:(1)资金筹集的核算;(2)资金运用的核算;(3)资金耗费、收入与分配的核算。 第二节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

财务会计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财务工作,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处理办法。 第二条本公司主要从事**业务,为营业税税纳税人,公司按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设会计、出纳各一名。帐簿设置总帐、明细帐,凭证采用复式记帐法,会计报表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记帐本位币为人民币,抵值易耗品按一次摊销法核算,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法折旧。 第三条本公司会计年度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四条公司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是: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执行公司统一的财务制度。 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财务纪律的执行情况。 3. 积极为经营管理服务,通过财务监督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5. 合理分配公司收入,及时完成需要上交的税收及管理费用。 6. 积极主动与有关机构及财政、税务、银行部门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有效规范财务工作,及时提供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7. 完成公司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财务工作人员办理会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出纳员记帐,都必须在记帐凭证上签字。并应定期进行财务清查,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财务工作人员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时,应及时向经理书面报告,并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财务工作人员应根据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上报公司经理,并报送有关部门。会计报表由会计定期编制并上报,会计报表须由经理签名或盖章。 第六条财务人员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公司的支票和现金。 第七条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

企业财务会计所得税的基本程序

第十九章所得税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纳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动身,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不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

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以后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能够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以后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同意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以后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采纳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企业合并等专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阻碍。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关于计提了减值预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预备后的金额。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 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万元的坏账预备,其账面价值为950万元。 2.按照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应予讲明的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会计上的定义,但其确定应当遵循税法的规定进行。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

财务会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财务会计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大写 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 D )。 A、借记“营业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原材料”科目 C、借记“营业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D、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同时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2、企业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应计入科目是( D )。 A、营业费用 B、管理费用 C、其他业务支出 D、营业外支出 3、企业自制一台专用生产设备,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一件产成品。该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为1500 元,正常售价为2 000元,增值税率为17%。企业领用该产成品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金额为(B )。 A、1 600 元 B、1 840 元 C、2 000 元 D、2 340 元 4、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接收捐赠增加的股东权益,应按享有的 份额,贷记(C )。 A、财务费用 B、投资收益 C、资本公积 D、长期股权投资 5、下列各个项目中不属于我国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是( D )。 A、重要性 B、客观性 C、一贯性 D、会计分期 6、下列项目中,不符合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概念的是( D )。 A、企业银行本票存款 B、企业银行汇票存款 C、企业购入3个月内到期国债 D、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定期存款 7、某公司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按 5 %。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该公司年末应收账款余 额为120 000元,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200元,本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为(C )。 A、600 元 B、800 元 C、400 元 D、200 元 8、与平均年限法相比,采用年数总和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使( A )。 A、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B、计提折旧的初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 C、计提折旧的后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D、计提折旧的后期,企业利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减少 9、某企业上年未分配利润100 000元,本年税后利润为400 000元,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 公积金后(提取比例为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60 000元,该企业本年未分配利润为 (C )元。 A、700 000 元 B、500 000 元 C、400 000 元 D、380 000 元 10、在会计核算中运用待摊或预提”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原则是(A )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D、客观性原则

《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本章学习思路,把握一条主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比较——临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所得税费用 本章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编写,该准则是一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专门是我国首次采纳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本教材中最难的内容之一,要紧涉及运算分析题。因此,本章内容专门重要。 学习框架: 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的性质 二、所得税会计师的产生与进展 (一)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合二为一的共同进展时期 (二)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逐步分离时期 (三)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进展时期 在1992年会计改革前,我国会计以服务于政府为目标,强调会计要满足国家宏观治理的需求,会计制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要服从于税法等法规。 依据所得税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动身,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关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沿革 (一)应对税款法 (二)以利润表为基础的纳税阻碍会计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 四、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样程序为: (一)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三)确定临时性差异 (四)运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或转回额 (五)运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六)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临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临时性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