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应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应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应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应税项目

个人所得税的各种应税项目

一、正常月薪收入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正常月薪收入

2、关于“标准扣除费用”:

(1)税款所属期为2011年9月(含9月)以后的,适用费用扣除标准为:国籍为中国的:一样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为3500元;退休返聘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为3500元;专门行业人员包括远洋运输船员、取得永久居留权的留学人员、单位外派国外人员,其费用扣除标准为4800元;华侨、国籍为其他国家或港澳台地区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800元。

(2)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3月(含3月)至2011年8月(含8月),适用费用扣除标准为:国籍为中国的:一样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退休返聘人员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专门行业人员包括远洋运输船员、取得永久居留权的留学人员、单位外派国外人员,其费用扣除标准为4800元;华侨、国籍为其他国家或港澳台地区的,费用扣除标准为4800元。

3、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标准扣除费用-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4、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附对比表于后)。

5、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6、“捐赠扣除额及其他”、“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项,如填写应为正数。

7、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附:对比税率、速算扣除数表

二、补发工资收入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补发工资收入”。本表仅运算补发工资收入的税额,不包括当月正常工资税额的运算。当月正常发放工资收入应另行填写“正常月薪收入”报告表进行申报。此外,应注意“补发工资收入”是指在会计上已作处理,但由于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延迟几个月才发放的工资。

2、税款所属期为实际发放工资的时刻。例如3月份发放1月份的工资,税款所属期为“2005-03-01”至“2005-03-31”。

3、“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

4、“已发工资”填写所属月份已发的工资。如补发1月份的工资,则应填写1月份当时发放过的工资收入额。如不存在已发放工资额,应填录0。同时,要记得在“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填写之前已申报缴纳过的1月份工薪税额,幸免重复缴税。如未缴纳过,则填录0。

5、“捐赠扣除额及其他”通常应无填写数据。只有存在专门可扣除事项,例如个人捐赠属于可扣除后计税的,才予填写。“减免额”用于填写减免税额。以上数字填写均应为正数。

6、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补发工资额(含税)+已发工资-标准扣除费用-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7、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8、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9、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10、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11、2011年9月起,补发工资与已发工资税款所属期假如分别适用新旧两套税法,运算方法可选择以下两种运算方法中税负最轻的方法缴纳:

(1)将补发工资直截了当并入发放补发工资的当月正常月薪中一并运算;

(2)将补发工资归并至原应发工资月份已发工资,按旧税法运算应纳税款后,减去原应发工资月份已发工资已缴纳的税款后的余额为补发工资实际应纳税款。

按方法(2)运算的税款大于按方法(1)运算的税款,因此可按第(1)种方法运算税款。明细申报时,扣缴单位应选择明细正常月薪申报,将工资的发放月份作为税款所属期,税目为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为正常月薪项目。

假如按方法(2)运算的税款小于按方法(1)运算的税款,可按第(2)种方法运算税款。明细申报时,扣缴单位应选择明细补税申报方式申报,将补发工资的发放月份作为税款所属期,税目为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为补发工资项目。

三、年度奖金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年度奖金”。本表仅运算年度奖金收入的税额,不包括当月工资税额运算。关于当月发放工资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另行按“正常月薪收入”进行申报。

2、可扣除费用(实际可扣除额)=“费用扣除标准”-当月发放工资金额“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

假设A(实际可扣除额)=标准扣除费用-当月发放工资金额;如该运算结果为负,则A默认为0。

3、“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4、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奖金(含税收入额)-A(实际可扣除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12)的运算结果,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6、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四、解除合同一次性补偿金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解除合同一次性补偿金”。

2、如有补交社保则“含税收入”为收入扣除补交社保和上年3倍平均工资总额;如不补交社保,则当月社保扣除金额填写在“捐赠扣除项目及其他”栏里。

3、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最长只能分摊12个月)。

4、“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

5、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补偿金(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分摊月份数-可扣除标准扣除费用。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7、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分摊月份数。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五、内部退养一次性补助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内部退养一次性补助”。本表的税额运算包括当月工资的税额运算。

2、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720(最长只能分摊60年即720个月)。

3、“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

4、“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5、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一次性补助(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当月发放工资金额-可扣除标准扣除费用。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假如【(一次性补助(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分摊月份数+当月发放工资金额-可扣除标准扣除费用】的运算结果为0的,应纳税所得额也默认为0。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一次性补助(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分摊月份数+当月发放工资金额-可扣除标准扣除费用】的运算结果,对比《工资薪金税率表》自动填列。

7、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六、股票期权所得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股票期权所得”。本表仅运算股票期权所得的税额。

2、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最长只能分摊12个月);

3、“含税收入额”指职员行权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

4、“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5、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分摊月份数”的运算结果,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7、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分摊月份数×税率-速算扣除数】×分摊月份数;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七、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所得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所得”。本表仅运算“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所得”的税额,不包括当月正常工资税额的运算。当月正常发放工资收入应另行填写“正常月薪收入”报告表进行申报。

2、“含税收入额”指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部分

3、“发放当月的正常工资”指当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此栏数值作为运算“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所得”应纳税额的运算参数使用,必须填写数值。

4、可扣除费用(实际可扣除额)=费用扣除标准-发放当月的正常工资“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假设A(实际可扣除额)=标准扣除费用-当月发放工资金额;如该运算结果为负,则A默认为0。

5、“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6、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所得”(含税收入额)-A(实际可扣除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7、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8、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9、“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10、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八、提早退休一次性补贴

1、税目为工资薪金,应税项目为“提早退休一次性补贴”。本表仅运算“提早退休一次性补贴”的税额。不包括当月正常工资税额的运算。当月正常发放工资收入应另行填写“正常月薪收入”报告表进行申报。

2、“含税收入额”指提早退休一次性补贴金额。

3、可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720(最长只能分摊60年即720个月)。

4、“费用扣除标准”同上述“正常月薪收入”。

5、“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其中一样性捐赠扣除(即捐赠扣除为应纳税所得额的30%以内)时, 捐赠承诺扣除限额为【(“含税收入额”÷可分摊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

×30%×可分摊月份数】,请注意,因捐赠扣除较为复杂,请自行运算填列,系统未对上述捐赠承诺扣除限额进行操纵。以上栏目数值填写均为正数。

6、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提早退休一次性补贴”(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可分摊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7、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对比表见《工资薪金税率表》)。

8、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可分摊月份数;若运算结果为负则默认为0。

9、“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10、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劳务酬劳——

1、当税目为劳务酬劳时,使用本表。含税收入额系指扣除税费等费用后的收入额。

2、当含税收入额小于等于1000的,“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0;含税收入额大于1000元且小于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800,当含税收入额>=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含税收入额×20%)。

3、“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4、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标准扣除费用-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自动填列(附对比表于后)。

6、(1)含税收入额小于等于1000元的,按3%带征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应扣缴税额=【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3%

(2)含税收入额大于1000元的,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附:对比税率、速算扣除数表

劳务酬劳税率表

稿酬酬劳、特权使用费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1、应税税目为稿酬所得、特权使用费所得时,“含税收入额”为扣除费用和税费后的收入额;应税项目为财产转让所得时,“含税收入额”为扣除财产原值、合理费用和税费后的收入额。

2、当税目为稿酬所得、特权使用费所得,当含税收入额<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800元,当含税收入额>=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含税收入额×20%)。当应税税目为“财产转让所得”时,标准扣除费用为0,不可填写。

3、“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4、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标准扣除费用-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5、税率为20%。

6、除“稿酬所得”外,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20%;“稿酬所得”的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20%×70%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财产租赁所得——

1、应税项目为财产租赁所得。

2、分摊月份为1个月的:当含税收入额<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800,当含税收入额>=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含税收入额×20%);分摊月份为多个月的:当【含税收入额÷分摊月份数】的运算结果小于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800,当【含税收入额÷分摊月份数】的运算结果大于等于4000元,“标准扣除费用”默认为(【含税收入额÷分摊月份数】×20%);

3、分摊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720个月(相当于60年)。

4、“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5、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分摊月份数-标准扣除费用-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6、税率为20%。

7、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20%】×分摊月份数;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利息红利所得——

1、税目为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2、“捐赠扣除额及其他”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含税收入额-捐赠扣除额及其他。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3、税率默认为20%。

4、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20%。

5、“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6、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月份申报

1、税目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2、“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申报时,税款所属期应为当年累计经营期的起止时刻,即税款所属期起始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税款所属期止的月份数,如经营期为2011年3至6月,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4,税款所属期应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

4、应纳税所得额的运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往常的(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9600(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至2007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19200

(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含1月)至2008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3200

(4)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含1月)至2011年8月(含8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4000

(5)税款所属期为2011年9月(含9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000×8+3500×4)

(6)税款所属期为2020年1月(含1月)至以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当年累计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42000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二》自动填列(表附后)。

6、2011年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表速算扣除数】÷12×(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表速算扣除数】÷12×(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2020年及以后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年度申报

1、税目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年度申报。

2、“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必填。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申报时,税款所属期应为当年累计经营期的起止时刻,即税款所属期起始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税款所属期止的月份数,如全年经营期为2011年3至10月,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8,税款所属期应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

4、应纳税所得额的运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往常的(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800×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至2007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1600×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含1月)至2008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2008年1-2月费用扣除标准为1600元,3-12月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

“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按实际经营月份累加运算,涉及到年中变化的,应分段运算。例如:当年5月终止经营的,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为

1600×2+2000×3=9200元;又如当年9月开始生产经营的,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为2000×4=8000元。

(4)税款所属期为2009年1月(含1月)至2011年9月(含9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5)税款所属期起为2011年月份,税款所属期止为2011年9月(含9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年度承包承租经营收入+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

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2011年1-8月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9-12月费用扣除标准为3500元)

“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按实际经营月份累加运算,涉及到年中变化的,应分段运算。例如:当年10月终止经营的,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为

2000×8+3500×2=23000元;又如当年9月开始生产经营的,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的可扣除标准”为3500×4=14000元。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税率表》自动填列。

6、2011年年度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表速算扣除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2020年及以后年度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月份申报

1、税目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时,其所有应税项目的月份申报。

2、“成本、费用扣除金额”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申报时,税款所属期应为当年累计经营期的起止时刻,即税款所属期起始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税款所属期止的月份数,如经营期为2011年3至6月,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4,税款所属期应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利润分配比例”按小数点格式录入,最大为1.00。例如利润分配比例50%,录入为0.5。

4、应纳税所得额的运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往常的(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8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至2007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16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

(4)税款所属期为2011年1月(含1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000×8+3500×4)

(5)税款所属期为2020年1月(含1月)至以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3500×12

6、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二》自动填列(表附后)。

7、2011年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2020年及以后每月应预缴税额=应纳税所

得额(计税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8、“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9、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年度申报

一、律师事务所经营者所得;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所得(年度申报)

1、税目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为“律师事务所经营所得”或“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所得”,年度申报。

2、“成本、费用扣除金额”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申报时,税款所属期应为

当年累计经营期的起止时刻,即税款所属期起始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税款所属期止的月份数,如全年经营期为2011年3至10月,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8,税款所属期应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利润分配比例”按小数点格式录入,最大为1.00。例如利润分配比例50%,录入为0.5。

4、应纳税所得额的运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往常的(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8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至2007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16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含1月)至2010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4)税款所属期起止为2010年1月(含1月)至2011年8月(含8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5)税款所属期起为2011年的月份,税款所属期止为2011年9月(含9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2000×(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3500×(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

(6)税款所属期为2020年1月(含1月)至以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3500元×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二》自动填列。

6、2011年度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应扣减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可填可不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默认为0。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年度申报)

1、税目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为“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年度申报。

2、“成本、费用扣除金额”为选填。以上数字填写均为正数。

3、“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12个月。申报时,税款所属期应为当年累计经营期的起止时刻,即税款所属期起始月份数+“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税款所属期止的月份数,如全年经营期为2011年3至10月,则“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为8,税款所属期应为2011年3月1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利润分配比例”按小数点格式录入,最大为1.00。例如利润分配比例50%,录入为0.5。

4、应纳税所得额的运算:

(1)税款所属期为2005年12月往常的(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9600

(2)税款所属期为2006年1月(含1月)至2007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19200

(3)税款所属期为2008年1月(含1月)至2010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4000

(4)税款所属期起止为2011年1月(含1月)至2011年8月(含8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4000

(5)税款所属期起为2011年的月份,税款所属期止为2011年9月(含9月)至2011年12月(含12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2000×8+3500×4)(6)税款所属期为2020年1月(含1月)至以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累计生产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扣除项目金额)×利润分配比例+当年累计工资收入】÷当年累计经营月份数×12-42000

5、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依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对比《税率表二》自动填列。

6、2011年度应扣缴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旧税率-旧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1-8月实际经营月份数)+【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新税率-新税率速算扣除数】÷12×(2011年9-12月实际经营月份数)。2020年度及以后年度应扣减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计税金额)×税率-税率速算扣除数。

7、“已缴纳税额、抵扣额或减免额”为选填,如填写应为正数。

8、应入库税额=应扣缴税额-已缴纳税额、抵扣额-减免额;若运算结果为负数,则

默认为0。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一、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前提是个人因任职、受雇取得的应税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内容: 1、基本工资、工龄(司龄、军龄)工资、职务工资等; 2、各种补贴、津贴; 3、奖金、数月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等; 4、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与被服务单位或个人未建立长期的劳动合同,没有稳定的、连续的劳动人事关系,而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如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具体内容 1.设计。指按照客户的要求,代为制订工程、工艺等各类设计业务。 2.装潢。指接受委托,对物体进行装饰、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作业。 3.安装。指导按照客户要求,对各种机器、设备的装配、安置以及与机器、设备相连的附属设施的装配和被安装机器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 4.制图。指受托按实物或设想物体的形象,依体积、面积、距离等,用一定比例绘制成平面图、立体图、透视图等的业务。 5.化验。指受托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业务。 6.测试。指利用仪器仪表或其他手段代客户对物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试验的业务。 7.医疗。指从事各种病情诊断、治疗等医护业务。 8.法律。指受托担任辩护律师、法律顾问,撰写辩护词、起诉书等法律文书的业务。 9.会计。指受托从事会计核算的业务。 10.咨询。指对客户提出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会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说明的业务。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课税对象数额达 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并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部数额征税。显然,某税种 法定起征点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该税种征税范围的大小、纳税人的多少。我 国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中都有起征点的规定,目的在于将销售额或营业额 过少的纳税人排除在征税范围之外,给予其税收优惠。比如,营业税的起征点 幅度原来规定为: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200元~800元,按次纳税的 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50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在上述规定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2003年将上述起征 点修订为: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1000元~50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 点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这一政策调整使得从事小额经营的纳税人得到了 实惠,帮助众多个体经营者渡过了难关。 费用扣除标准则是指税法规定的准予在课税对象中扣除的免予征税的标准 数额,即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固定免予征税的部分。凡是规定有费用 扣除标准的,对费用扣除标准以内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费用扣除标准的部分 征税。比如,个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2006年1月1日起为1600元、2008 年3月1日起为2000元。如果某人每月取得工资收入2000元,2006年时应以400元(2000元-1600元)乘以5%计算纳税,2008年3月1日起则不纳税。 可见,费用扣除标准与起征点不同。从范畴看,费用扣除标准属于费用, 不是所得,不属于征税范围。起征点则是应税收入,属于征税范围。规定费用 扣除标准,是指无论课税对象的数额实际达到多高的水平,费用扣除标准以内 部分都不会被列入课税对象的应税数额,而仅就超过费用扣除标准的部分计算 缴纳税款。费用扣除标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某税种的计税范围、计税金额的大小。规定起征点,则是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实际达到起征点标准时,连同起征 点在内的全部课税对象数额都应该依法计算纳税。 把费用扣除标准说成是起征点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容易误导 税收政策意图。起征点是对一部分人的特殊照顾,而费用扣除标准则是一种普 遍性的优惠措施。起征点体现国家对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特殊照顾,费用扣除 标准则体现国家对纳税人的基本需要的照顾。把个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说 成起征点,把本属于纳税人普遍享受的税收政策说成是一部分纳税人享受的税 收政策,不利于税收政策意图的实现。另一方面,给税收政策的落实形成障碍。假如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按照起征点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税额,就会 多扣纳税人的税款,而不明就里的纳税人则会遭受利益损失。

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包括哪些

个人所得税免税项目包括哪些? 2010-12-22 09:52:39 | 来源:辽宁省调兵山市地方税务| 作者: 一、法定免纳个人所得税项目 (1)奖金。省级政府、国务院部委和军队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债券利息。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补贴津贴。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 (4)救济性款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工会经费中支付的个人生活补助费;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救济金以及抚恤金; (5)保险赔款。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赔款; (6)转业复员费。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安家费、离退休费用。按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外交人员所得。依照中国有关法律规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司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协议免税所得。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其他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二、暂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1)奖金。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 (2)手续费。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费,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 (3)转让房产所得。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惟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 (4)延期离退休工薪所得。达到离、退休年龄,但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其在延长离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离、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补贴等非工薪所得免税项目 (1)独生子女补贴; (2)托儿补助费; (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4)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庭成员的副食品补贴。 四、其他免税项目 (1)股息、红利收入征免税。 对个人从基层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是否征收个人所得税,由各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2)见义勇为奖免税。对乡镇以上政府或县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个人所得税。 (3)青苗补偿费免税。对于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单位支付给土地承包人的青苗补偿费收入,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4)个人股本免税。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个人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5)福利和体育彩票奖金免税。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彩票和体育彩票,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1万元的,全额征收个人所得税。 (6)转让股票所得免税。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的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7)国债利息和买卖股票价差收入免税。对个人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获得的国

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其中调整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之前的每月3500元提高到了每月5000元。也就是说,如今,劳动者的月工资收入超过5000元的,那么对于超过的部分就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多少需要交个人所得税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 1、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起税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3、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下,明细查看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

个税住房租金税法规定扣除标准

个税住房租金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第十七条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市辖区户籍人口,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1.政策享受的条件 如果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租了住房,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就可以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租金支出。 (2)结合第二十条“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本人以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均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也

就是说,住房贷款利息与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能同时享受。 2.扣除标准 和实际租金支出无关,根据承租住房所在城市不同而不同。大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中等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小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3.政策享受的起止时间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起止时间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扣除停止时间为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当月。 案例:李某长期在北京工作,且夫妻双方在北京均无自有住房,李某租房居住。

签订的租房合同是2019年1月-12月,但是2019年9月李某在北京买了一套住房,合同于9月终止。则李某可扣除住房租金支出的期间为2019年1月-9月,从10月起不能再扣除。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工作城市是指纳税人任职受雇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地区、州、盟)全部行政区域范围;纳税人无任职受雇单位的,为受理其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税务机关所在城市。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住房租金支出。 第十九条住房租金支出由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扣除。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注意:会计证学员只掌握粉红字体部分) 一、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前提是个人因任职、受雇取得的应税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的内容: 1、基本工资、工龄(司龄、军龄)工资、职务工资等; 2、各种补贴、津贴; 3、奖金、数月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等; 4、与任职受雇相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与被服务单位或个人未建立长期的劳动合同,没有稳定的、连续的劳动人事关系,而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如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具体内容 1.设计。指按照客户的要求,代为制订工程、工艺等各类设计业务。 2.装潢。指接受委托,对物体进行装饰、修饰,使之美观或具有特定用途的作业。 3.安装。指导按照客户要求,对各种机器、设备的装配、安置以及与机器、设备相连的附属设施的装配和被安装机器设备的绝缘、防腐、保温、油漆等工程作业。 4.制图。指受托按实物或设想物体的形象,依体积、面积、距离等,用一定比例绘制成平面图、立体图、透视图等的业务。 5.化验。指受托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业务。 6.测试。指利用仪器仪表或其他手段代客户对物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测试验的业务。 7.医疗。指从事各种病情诊断、治疗等医护业务。 8.法律。指受托担任辩护律师、法律顾问,撰写辩护词、起诉书等法律文书的业务。 9.会计。指受托从事会计核算的业务。

申报个税扣除的十大问题

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有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大类支出的,都可以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APP”中获得相应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但个人申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要不要放弃“房租专项扣除”的福利、个税申报被就业了怎么办、非独生子女应如何申报赡养老人项等。以下收集整理了十大常见问题,填报时可参考: 问题一:要不要放弃“房租专项扣除”的福利? 在北上广深等地工作租房的年轻人来说,房租专项附加扣除是适用最广泛又最实用的一项,根据规定,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租金支出,最高可扣除1500元/月。然而,当理想靠近现实,这变成了选择题。 在个人所得税App里,租客在填写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时,需要填写出租方,也就是房东的信息,其中,若房东为自然人,系统要求填写房东的姓名和身份号码。当租房者去索要房东信息时,有的房东拒不配合,理由是“提交了信息后,房东可能会缴纳房屋出租收入的相关税负,这部分多余出的税负大概率会被转嫁给租房者,最后很可能会被涨房租,且涨幅会超过扣除的税款部分”。 要不要放弃“房租专项扣除”的福利呢?

如果房东已经足额纳税了,就不存在增加税负的问题,如说房东是一个规范的公寓出租公司,可是大多数情况是,个人房东纳税并不普遍。在现有规则下,如果要享受房租专项扣除福利,若是和房东签的合同,房东的姓名及纳税人识别号是必填项,填不了则无法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中的住房租金这一项,如果房东担心因此要交税而拒不提供信息,没有强制办法,只能与房东协商。 目前税务部门尚无明确说法,从眼下来看,要么与房东协商要来房东信息,面临可能涨价的隐忧,要么放弃房租专项扣除福利。 问题二:个税申报被就业了怎么办? 有一些个人在填写信息的时候发现除了本职工作,还“被入职”了陌生公司,这不仅仅是个案。 国税总局的回复是如果确实没有接触过该公司,可能是信息被盗用,可在线投诉。 问题三:非独生子女应如何申报赡养老人项?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22项收入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22项费用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00号,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二、离、退休人员工资薪金所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项的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关于安家费的标准,目前无最新规定,一般仍遵循《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第九条规定:离休、退休干部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150元的安家补助费,由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300元。退职干部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本人两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安家补助费。退职费

是指符合《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的退职条件,并按该办法规定的退职费标准所领取的退职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离、退休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仅限于离、退休人员从原离、退休单位取得的退休工资和生活补助部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离退休人员取得单位发放离退休工资以外奖金补贴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2008〕723号)规定:离退休人员除按规定领取离退休工资或养老金外,另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不属于可以免税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离退休人员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应在减除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另外,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的规定,个人提前退休补贴按下列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延长离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从所在单位取得的工资、补贴等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规定,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确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指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

2020年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详解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详解 一、子女教育 1、起止时间: (1)学前教育:子女年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 (2)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教育结束当月 2、享受条件: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 (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 3、标准方式: (1)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 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 (2)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 (3)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二、继续教育 1、起止时间: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2)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证书上载明的发证(批准)日期的所属年度,即为可以扣除的年度。 需要提醒的是,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三、住房贷款 1、享受条件 (1)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2)首套住房贷款 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符合政策,可查阅贷款合同(协议),或者向办理贷款的银行、住房公积金中心进行咨询。 2、起止时间: (1)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但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3、标准方式: (1)每月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2)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变

历次工薪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

历次工薪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 我国在中华民国时期,曾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7月,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就曾列举有对个人所得课税的税种,当时定名为“薪给报酬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实行低工资制,虽然设立了税种,却一直没有开征。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直至1980年以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才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上述三个税收法规发布实施以后,对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按内外个人分设两套税制、税政不统一、税负不够合理。)为了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发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税法),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配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第二次修正,并于当日公布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发展年表 1980年9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1986年9月,针对我国国内个人收入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修正案,规定不分内、外,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所得的非居民,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把个税法第四条第二款“储蓄存款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删去,而开征了《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条件及标准2018.12.20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条件和标准 一、子女教育: (1)子女年满3周岁以上至小学前,不论是否在幼儿园学习;(2)子女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上述受教育地点,包括在中国境内和在境外接受教育。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 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二、继续教育: (1)学历(学位)继续教育;(2)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每月400元;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 三、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每月1000元,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确定后,一个纳税年

度内不变 四、住房租金: 在主要工作城市租房,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没有自有住房;(2)已经实际发生了住房租金支出;(3)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也就是说,住房贷款利息与住房租金两项扣除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能同时享受。 (1)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每月1500元;(2)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城市:每月1100元;(3)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人(含)的城市:每月800元。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无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五、赡养老人: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含)被赡养人——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个人所得税经典练习题

个人所得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以下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有()。 A、托儿补助费 B、劳动分红 C、投资分红 D、独生子女补贴 2.个人参加笔会现场作画取得的作画收入属于()。 A、工资薪金所得 B、承包转包 C、劳务报酬所得 D、个体户经营所得 3.公民李某2010年1月取得工资3200元,年终奖6000元,则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为()。 A、395元 B、420元 C、505元 D、550元 4.王先生2010年2月退休,每月领取退休工资2200元,4月被一家公司聘用,月工资3600元。则2010年4月王先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120元 B、135元 C、265元 D、445元 5.下列所得中,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进行纳税的是()。 A、财产转让所得 B、稿酬所得 C、利息所得 D、财产租赁所得 6.王某于2010年3月从上市公司分得红利4000元,则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A、800元 B、640元 C、400元 D、320元 7.对于县政府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奖金,应当()。 A、征收个人所得税 B、免征个人所得税 C、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D、适当减征个人所得税 8.下列所得中,免缴个人所得税的是()。 A、年终加薪 B、拍卖本人文字作品原稿的收入 C、个人保险所获赔款 D、从投资管理公司取得的派息分红 9.个人因从事彩票代销业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计征个人所得税。 A、工资薪金所得 B、承包转包所得 C、劳务报酬所得 D、个体户经营所得 10.根据个人所得税规定,计算财产转让所得时,下列各项准予扣除的是()。 A、定额800元 B、定额800元或定率20% C、财产净值 D、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内容

(一)赡养老人 被赡养人是指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起止时间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纳税人为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具体分摊的方式:均摊、约定、指定分摊。约定或指定分摊的,需签订书面分摊协议。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不变。 (二)子女教育 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学历教育,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多个符合扣除条件的子女,每个子女均可享受扣除。扣除人由父母双方选择确定。既可以由父母一方全额扣除,也可以父母分别扣除500元。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三)住房贷款利息 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起止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每月1000元。扣除人: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四)住房租金 起止时间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镇江地区扣除标准::每月1100元。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且为签订租赁住房合同的承租人来扣除;如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且无房的,可按规定标准分别进行扣除。 (五)继续教育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纳税人终止继续教育,应当将相关变化信息告知扣缴义务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400

1_6种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解读答疑

一、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赡养老人支出 1、父母一方满60岁,另一方未满,是扣2000元还是1000元? 答: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只对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了区分,未规定必须父母两人都满60岁才能合计扣除2000元,只要有一人年满60岁即可;赡养2个及以上的老人,也不按老人人数加倍扣除。 如果是独生子女,每月可以扣除2000元;若不是独生子女,应当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分摊方式包括平均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或者赡养人约定分摊。需注意的是,每人每月分摊的扣除额度不超过1000元。 2、我是独生子,父亲2019年10月28日满60岁,母亲58岁,什么时候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答:可以在2019年10月开始享受,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赡养老人支出扣除期限是指被赡养老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3、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了,所以由我来赡养祖父母,我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吗? 答:可以。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去世,实际承担对祖父母、外祖父母赡养义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4、A和B的父母已满60岁。由于A工资比较高,两人父母商量,A每月按5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B每月按1500元扣除,是否可行? 答:不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B每月扣除的额度超过1000元,故不可行。 5、张一、张二和张三口头约定:2019年三人每人每月按666.67元均摊扣除赡养父母支出,请问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答: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仅仅是口头约定,不够妥当。 6、A和B于 2019年1月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每人每月按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支出,后来因为家庭原因,两人商量6月份以后赡养老人支出全部由A来扣除,可以吗? 答:不可以。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兄弟姐妹选择的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一个纳税年度指的是1月1日-12月31日。协议变更只能约定下一个年度的分摊情况。 7、我赡养岳父母的支出可以扣除吗?

工资薪金中22项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工资薪金中22项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2015-10-14 09:23 来源:小税务我要纠错 | 打印 | 大 | 中 | 小 分享到: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所谓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本文结合现行税收政策,将工资、薪金所得有关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梳理如下: 一、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的补贴、津贴 《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三项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00号,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二、离、退休人员工资薪金所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七项的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关于安家费的标准,目前无最新规定,一般仍遵循《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第九条规定:离休、退休干部易地安家的,一般由原工作单位一次发给150元的安家补助费,由大中城市到农村安家的,发给300元。退职干部易地安家的,可以发给本人两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安家补助费。退职费是指符合《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的退职条件,并按该办法规定的退职费标准所领取的退职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离、退休人员免征个人所得税仅限于离、退休人员从原离、退休单位取得的退休工资和生活补助部分。

新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新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请参考 >>> 新个人所得税法全文 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3月1日起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 2008年02月22日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同时明确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为贯彻落实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就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政策衔接问题专门下发文件。文件指出,“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是指从2008年3月1日(含)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纳税人2008年3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08年3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每月16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强调的是纳税人“实际取得”工资、薪金的时间,而不是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的归属期间,这与当前我国各单位每月工资、薪金发放时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关,也符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的原则。 目前,我国各单位工资、薪金发放时间不一,有的月初发放当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底发放当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初发放上月工资、薪金,有的月底发放下月工资、薪金,而单位还可以调整发放时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计征,以实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时间来判断是否应该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对所有纳税人都是一致的,体现了对所有纳税人的公平原则。 此外,以实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时间来判断是否应该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有利于平衡纳税人的税负。如果某单位将2月份的工资、薪金延迟到3月份发放,尽管可以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但纳税人3月份的工资、薪金也要相应延迟到4月份发放(以此类推),否则3月份就存在同时取得2月份和3月份两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应将当月的全部工资、薪金合并计算纳税,这样事实上加重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相关链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五号)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现就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衔接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是指从2008年3月1日(含)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每月2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1.我国个人所得税() A只对我国公民征收B只对我国境内的外籍公民征收 C只对我国居民征收D以上都不对 2.美籍专家M于2006年1月5日来华工作,2007年2月10日回国休假,2007年3月2日返回中国,2007年11月15日至2007年11月30日期间,因参加学术会议去加拿大,2008年12月5日工作合同期满回国,该美籍专家() A.2006年度为居民纳税义务人,2007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B. 2007年度为居民纳税义务人,2008年度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C.2007年度和2008年度均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D. 2006年度和2007年度均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 1.下列纳税义务人中,应就其境内、境外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 ?A2007年10月5日至2008年2月8日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 ?B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 ?C定居境内的我国公民 ?D出国学习的我国公民 ? 2.下列属于稿酬所得项目的有() ?A出版学术著作取得的报酬 ?B在文学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取得的报酬 ?C因摄影作品被杂志作为封面而取得的报酬 ? 3.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居住满一年而不满5年的纳税义务人() ?A是我国居民纳税人,应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计税 ?B是我国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只就其来源于境内的全部所得及境外的部分所得计税?C是我国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就其来源于境内的全部所得计税 ?D是我国居民纳税义务人,但其来源于境外的所得由境外支付的免税 ? 4.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依据的标准是()?A境内有无住所B境内工作时间 ?C取得收入的工作地D境内居住时间 ?D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取得的报酬 附加费用4800扣除的具体X围: 1)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工作取得工资的外籍内员。 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取得工资的外籍专家。 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4)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人员(适用于华侨、XX、澳门、XX同胞)

个人所得税最新政策解读-练习题

个人所得税最新政策解读 一、单选题 1、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元。 A、3000 B、3500 C、4800 D、5000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5000元。 2、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50%或100%,但是已经确定的()年内不得变更。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50%或100%,但是已经确定的1年内不得变更。 3、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元。 A、500元 B、1000元 C、1100元 D、1200元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正确] 【答案解析】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1000元。 4、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了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个税专项扣除中的首套房贷款夫妻共同可扣除额度为每月1000元。 5、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6、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全日制)。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3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全日制)。 7、下列情况中纳税人不可以享受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费用扣除的是()。 A、纳税人8岁的女儿放暑假了 B、纳税人儿子大学期间因服兵役而休学 C、纳税人24岁的儿子在海外留学 D、纳税人的18岁的儿子辍学打工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年满3周岁的子女接受学历教育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期间,以及寒暑假等父母可以享受专项费用扣除,但因主观原因导致的不包括在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