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被应用于生物医

学研究,例如疾病模型、基因编辑、药物筛选、器官移植等。这

些实验动物不仅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遗传和行为等方面特征,而且可以更好地探索疾病的机制

和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黄鼠狼、兔、鸡、鱼等。

一、小鼠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不仅易于繁殖而且基

因组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小鼠被广泛用于药物检测、疾病

模型、基因编辑、组织移植等研究。特别是转基因小鼠常用于对

基因功能、代谢过程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小鼠天生

就容易发生肿瘤,正常以及转基因小鼠可以用作治疗癌症的药物

研究。

二、大鼠

大鼠一般比小鼠大一倍左右,相比小鼠的优点在于繁殖容易、

细胞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更能反映出某些重大疾病的特点。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而

且大鼠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形态比小鼠更接近人类,因此更适用于

研究疾病的生理机制和新药的开发。大鼠还可用于面部移植,因为大鼠的神经、血管和皮肤与人类相似度很高。

三、兔

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容易繁殖。兔子的眼睛较大,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眼科研究。例如,新型眼睛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此外,兔子还可用于研究各种物质过敏反应、血液学、疫苗研发等。由于兔子的相对较大,人体和体内器官结构比较接近,因此也被广泛用于药物毒性试验对毒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转化等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四、黄鼠狼

黄鼠狼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研究动物,但是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黄鼠狼的直肠结构和人类很相似,它们被广泛用于肠道疾病的研究。例如,用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微生物群落调整研究,这些研究对研究结肠癌、红肉消化不良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鸡

鸡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研究动物,尤其是在发育遗传学方面。与人类相比,鸡的胚胎发育速度快、胚胎形态可观察、易于操作。这些特点使鸡成为宝贵的研究生物,能帮助生物学家了解复杂的发育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例如,用于研究胰岛素分泌、

生殖细胞的发育、上皮细胞的分化等方面。此外,鸡的免疫系统与人类相似,因此可用于生物制品和疫苗的试验。

六、鱼

鱼也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适合观察生长、发育和行为的动物。由于鱼类的基因组较小且与人类相似,因此它们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和基因治疗。例如,用于鳞鱼的个体化基因编辑;氧气毒性;使用制激剂及疫苗等预防和治疗鱼类酸化症等。

总之,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种类很多,每种动物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了解这些实验动物的特点和用途有助于生物学家更好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当然,应当注意保护动物的权益,减少不必要的动物伤害和避免使用高度复杂的实验动物等,以达到更加高效和生物学合理的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学

三项重大突破即:近交系小鼠(1909)、无菌动物(1915)和免疫缺陷动物(1966)的发现和培育成功,为创建实验动物科学奠定了基础。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LA):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人们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培育的具有新的生物学特性的动物品种(系)用于科学研究。1.从遗传控制角度来讲:来源清楚、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2.从微生物控制角度来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3.从应用角度来讲: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近交系:连续全同胞交配20代以上的动物称为近交系 特点: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内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即1.增加基因纯合性,固定优良性状2.出现近交衰退 近交系的特征(1)基因纯合性(2)同基因性(3)长期遗传稳定性(4)表型一致性(5)遗传组成独特(6)分布的广泛(7)可识别性(8)繁殖力低,生活力弱。 F1代动物: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 F1代特征(1)遗传性状稳定,表型一致(2)基因相同,杂合子(3)具有杂种优势 特点:虽然基因杂合,但个体之间基因杂合的一致,个体差异小。除具有近交系的优点,还具有生命力强耐受性强,可长期进行观察,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但是动物机体结构和代谢与人类有较大差异,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照搬于人。 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新血缘或至少繁殖四代以上,保持了一定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在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毒物实验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等。 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动物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例如:无胸腺裸鼠、严重联合免疫

实验动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 象和材料。 2. 实验性动物模型:通过人为方式使实验动物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的作用, 而发生类似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也叫诱发性动物模型。 3.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 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4. 实验用动物:泛指用于各类实验的所有动物,即用于实验的动物。广义的实验动物包括 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其他动物。 5. 近交系动物: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兄妹或连续亲代与子代交配所培育出来的,遗传 上达到高度一致的动物群,基因纯合度可达99.8%。 6. 3R原则:指动物实验替代方法,即减少(Reduction) 、替代(Replacement)和优化 (Refinement)。意思为尽量减少动物实验的次数和使用动物数量;尽可能使用替代物和善待动物;使实验设计尽善尽美。所以能用小动物的不用大动物,能用低等动物不用高等动物。 7. 无菌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8. SPF级动物:无特殊病原体级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 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9. 隔离系统: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状态或无外来污染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 料、水、垫料和设备应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过特殊的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绝,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 10. 清洁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 的病原。 11. 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的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 缺陷的动物。 12. 转基因动物:指用实验的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可以表 达和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在动物基因组内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 二、简答题 1. 简述大鼠的给药方法(包括给药途径、常用药量及其注意事项) (1)、灌胃(po):左手固定大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常用灌胃量为0.1~0.2 ml/10g。 (2)、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 (3)、皮内注射:注药量一般为0.1~0.2 ml/10g。 (4)、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大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

实验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学 一、选择: 1、DBA小鼠: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听到铃声大面积死亡。 2、小鼠房/单位实验间的湿度:40-70%。 3、皮肤烧伤等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 4、KM小鼠(昆明小鼠):封闭群小鼠。 5、豚鼠:青霉素敏感,给药后死亡;自身不能合成VitC,需补充;最早获得无菌动物实验模型的动物。 6、家兔:对多种细菌、病毒敏感,血清量多,常用来培育抗体;颈部减压神经独立行走;胸腔有纵膈胸膜,常用来作心、熊外科实验。 7、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家兔、猫。 8、消化道瘘的模型动物:犬。 9、常用的涂染化学药品:红色:0.5%中型红或品红溶液;黄色: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咖啡色:2%硝酸银溶液;黑色:煤焦油酒精溶液。 10、继人类之后完成染色体基因组物理图谱的动物是:小鼠。 11、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恒河猴。 12、毛色:遗传学分析的遗传标记和品系鉴定的依据之一。 13、裸小鼠:接受人类各种肿瘤细胞的植入。 14、豚鼠:结核病诊断病例研究的首选实验动物。 15、金黄地鼠:妊娠期最短的哺乳动物。 16、猫:脑神经电生理研究的极好动物。 17、洁净度:隔离环境100级,屏障环境1000级。 18、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AEIR四要素):实验动物(A),设备(E),信息(I),和试剂(R)。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科学: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学科。 2、实验动物:指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如何培养出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与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也称狭义的实验动物。 3、动物福利:是在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动物保护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动物的康乐,包括使动物身体健康、体质健壮,行为正常,无心理紧张、压抑或痛苦等。 4、3R运动: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 5、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病原或条件致病菌及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中。 6、悉生动物(GN):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群动物,是指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该类动物必须饲养于格力系统中。 7、近交系动物: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大99%医生,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 8、封闭群或远交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产生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9、杂交群:有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考点 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动物的概念及种类; 实验动物的概念: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主要为哺乳类动物。 分类: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育并延续其种族的物种 无脊椎动物(海胆、蟑螂、蝇、蚊)、鱼类(鲫鱼、泥鳅)、两栖类(蛙、蟾蜍)、啮齿目(黑线姬鼠)、灵长目(猿猴) 经济动物: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而驯养、培育和繁殖生产的动物产业家畜(猪,马、牛、羊、鸡、兔、鱼)及社会家畜(犬、猫、金鱼) 观赏动物:供人类玩耍和公园里供游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利用遗传调控原理,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动物品种、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以及使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实验动物化的科学。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分类学,实行对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与寄生虫进行质量监控,探讨与实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的目的。 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研究实验动物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科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栖居环境、生物因素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作用。 实验动物营养学:研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抗病力以及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的科学,最终实现实验动物营养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对实验动物本身进行繁育和生产管理的科学,从宏观上对各种实验动物进行标准化和法规化管理。 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比较医学: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开发并建立各种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通过比较、识别,以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病理、生理、药理和毒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为增进人类的健康服务。 动物实验技术:进行动物实验时的各种操作技术、实验方法和技术标准,以及饲养管理技术和各种质量监测技术等的研究。 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的学科。 “3R”原则:替代、减少和优化 1959年提出,目前被普遍接受,并正努力付诸实施 替代: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体外培养器官、组织、细胞等替代实验动物 物理或化学方法替代动物实验 减少:尽可能减少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 合用动物 改进统计学设计 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减少高等动物特别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用量 使用高质量动物 优化: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

实验动物学总结

小鼠有20对染色体。大鼠:习惯昼伏夜动,喜啃咬,汗腺不发达,性情较温顺,对环境反应敏感.如对噪声、湿度敏感。不能呕吐;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骨骺线不骨化。有21对染色体。对营养缺乏敏感;大鼠的肝脏再生能力强,;垂体、肾上腺功能发达,应激反应敏感,行为表现多样。 小鼠种类:常用品种及品系 一)、小鼠1、BALB/c(1)毛色:白化。自发高血压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 2、C57BL(1)毛色:黑色。嗜酒精性高; ⑦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 (3)主要用途:是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品系。 3、C3H/He(1)毛色:野鼠色 ①乳腺癌发病率高,6~10月龄雌鼠发生率达85%~100%,乳腺癌通过乳汁而不是胎盘途径传播。 4、DBA建立了两个亚系:DBA/1和DBA/2(1)毛色:淡棕色。 DBA/2(DBA/2/Ola及DBA/2N) 主要特性: ①对大部分DBA/1生长的瘤株有抗性(但黑色素瘤S-91在两系小鼠中均能生长); ②雌雄鼠均会自发产生淋巴瘤;听源性癫痫发作,36日龄小鼠为10O%,55日龄后为5%; 5、CBA(1)毛色:野鼠色。(2)主要特性: ①CBA/J/Olac雌鼠的乳腺肿瘤发生率为33%~65%;雄鼠肝细胞肿瘤发生率为25%~65%; ②CBA/J/Ola对中等剂量放射线有抗性。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 ③CBA/n携带性连锁隐性基因xid ,该基因使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并有缺陷,导致成熟B细胞缺少,从而对某些B细胞抗原缺乏免疫应答。 6、A系(1)毛色:白化。 ②6月龄雌鼠44%有红斑狼疮(LE)细胞; ③未足月幼鼠进行胸腺切除后,84%出现矮小综合症; ⑥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 7、AKR ①为高发白血病株小鼠,雌雄鼠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率可达68%-90%; 8、615 对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9、TA1(津白1号)和TA2(津白2号) TA1为自发低乳腺癌系,TA2为自发高乳腺癌系。(3)主要用途:乳腺肿瘤的研究。 11、昆明小鼠(KM) (1)毛色:白色。 (2)主要特性:①繁殖率和成活率高;②抗病力和适应性很强;③雌鼠乳腺肿瘤发生率为25%。 (3)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药理、毒理、病毒和细菌学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药品的检定。 14、裸小鼠(nude mice) 由于无胸腺而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该上皮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导致缺乏成熟的T淋巴细胞,因而细胞免疫功能低下。B淋巴细胞正常,但其免疫功能欠佳。(2)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毒理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二)、大鼠1、F344/N (1)毛色:白化 ①寿命:10周龄时雄鼠体重达到190~280g,雌鼠达120~190g。平均寿命雄鼠为31个月,雌鼠为29个月;雄鼠睾丸间质细胞瘤为85%。 2、Lou/CN (1)毛色:白化 (2)主要特性:Lou/CN大鼠免疫细胞瘤(免疫球蛋白分泌瘤)发病率,雄鼠为31%,雌鼠16%,发病部位主要位于回盲部淋巴结。该肿瘤细胞的分化率极低,多在1月内死亡。此肿瘤可移植到同系大鼠及其杂交的F1代,60%的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实验动物小鼠概述

实验动物小鼠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实验动物小鼠生理特性、医学研究应用、品系等方面的概述,向读者简要介绍了小鼠在生物学实验方面的应用及其优缺点,为科研实验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字:实验动物;小鼠;生物学;应用 在哺乳类实验动物中,由于小鼠个体小,饲养管理方便,生产繁殖快,质量控制严格,价廉可以大量供应,又有大量的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近交品系,突变品系,封闭群及杂交一代动物,小鼠实验研究资料丰富参考对比性强;更重要一点乃是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均用国际公认的品系和标准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重复性高,自然会得到国际认可。因此,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种类科研实验中,其用量最大,用途最广[1]。 1.小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1.2成熟早,繁殖力强。小鼠6~7周龄时性成熟,雌性35~50日龄,雄性45~60日龄;体成熟雌性为65~75日龄,雄性为70~80日龄;性周期为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0~22天;特别有产后发情(Post Partum Oestrus)便于繁殖的特点,一次排卵10~23个(视品种而定),每胎产仔数为8~15头,一年产仔胎数6~10胎,属全年、多发情性动物,繁殖率很高,生育期为一年。 1.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小鼠是啮齿目实验动物中较小型的动物,一只小鼠出生时1.5克左右,哺乳一月后可达12~15克,哺乳、饲养1.5~2月即可达20克以上,可供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可提供大量的实验动物。饲料消耗量少,一只成年小鼠的食料量为4~8克/天,饮水量4~7毫升/天,排粪量1.4~ 2.8克/天,排尿量1~3毫升/天,需要的饲养条件也较简单,因个体小,可节省饲养场地[2]。 1.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小鼠经长期的培育,在用于实验研究时,性情温顺,易于抓捕,不会主动咬人,但在雌鼠哺乳期间或雄鼠打架时“捉弄”则会咬人,一般很少相互斗架,操作起来很方便,是理想的实验动物。小鼠在罐、盒内饲养时,是很

实验动物学要点

名词解释 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是指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 (潜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肺炎病毒和呼肠狐病毒III型)的动物,又称SPF动物。饲养于屏障环境。 2、清洁级动物( Clean animal , CL )是指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 动物健康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病原的动物,如鼠痘病毒、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体外寄生虫等,饲养于屏障环境。 3、悉生动物: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 动物。属四级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分为单菌、双菌和多菌动物。 4、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 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5、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3R原 则的推进,最终将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断提高。 6、转基因动物: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到 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被称为转基因。 7、克隆动物:即动物的无性繁殖,主要借助于核移植技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 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8、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过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 有个体都可以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当 大于98.6%。其特点为:1.基因纯合性;2.遗传稳定性3.同源性;4.表型均一性;5. 个体性;6.可分辨性;7.分布的广泛性;8.资料的可查性。 9、杂交群:两个近交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群动物 (Hybrid strain),简称F1动物。 10、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是在不从其它外部引 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繁殖4代以上的群体,就称为封闭群,也称远交系。 11、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 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 12、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 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环境既能保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原体、悉生及无菌实验动物。 13、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一、动物模型的优点:避免了在人体进行实验所带来的风险,如增加痛苦;平时见不到的疾病可在动物身上复制出,如急性放射病及烧伤和冻伤等;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又助于更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二、动物模型的设计原则:相似性,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三、动物模型的分类:1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2自发性动物模型;3基 因工程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是指由人工培养,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遗传学要求:人工培养,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条件: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GF。SPF和GF动物不仅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人工监控,而且是经剖腹产净化获得。 应用要求: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实验用动物实际上是指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动物生态环境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医学、比较医学、动物实验、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中医实验动物学。 与实验动物学相关的学科:动物学、兽医学、畜牧学、解剖学、组织学和细胞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遗传学。 1956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物科学协会联合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人们以此为标志,而将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为实验动物学真正形成的时期。 实验动物与疾病动物模型的发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监控、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研究、疾病动物模型。 我国近代现代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一)我国实验动物学发展简史(二)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管理机构及法规:1、管理机构:国家科技部、实验动物工作、科技厅。2、管理法规和实验动物标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88》《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方法1997》《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2001》《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14922-14927,2001》《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方法1991》《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草案)1991》《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1998》《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1996年经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审议通过,成为我国第一部有关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法规。3、实验动物的认证机制:从2002年起,国家科学技术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对申领许可证的实验动物组织机构、人员、设施、动物质量、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考核,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实验动物机构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水平。(三)基础设施建设及辅助用品生产(四)我国实验动物供应与使用的总体状况(五)实验动物科研(六)人员培训(七)学术团体及专业书刊(八)我国中医药单位的实验动物工作状况。 目前公认,“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试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A”animal实验动物,“E”equipment设备“I”information信息“R”reagent试剂。 3R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 小鼠(mouse),学名:mus 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 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 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 近交系(inbred strain): 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白色。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几乎全部20月龄的雄性小鼠均有淀粉样变。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易患慢性肺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富于网状内皮细胞的器官(如肝、脾)与体重相比,所占比值很大。常用于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研究。BALB/c小鼠生产性能好,繁殖期长,一般无相互侵袭习性,比较容易群养。平均寿命:有的记载雄鼠为509天,雌鼠为561天;有的记载雄鼠为648天,雌鼠为816天。平均体重252日龄雄鼠为30 g,雌鼠为28g。 C57BL小鼠基因型为aaBBCC。毛色为黑色。C57BL小鼠对Graffi 白血病因子较敏感。对麻疹病毒敏感。乳腺肿瘤发生率低。网状组织肿瘤自发率,雌鼠少于10%,雄鼠为4%。较老的动物中有垂体腺瘤发生。老年性肾硬化症常见。有些亚系有遗传性的脑积水。C57BL小鼠对化学致癌物诱导作用敏感性低,但全身经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生率达90%~100%。腰椎六个,有许多骨骼方面的变异。亚系C57BL/He和C57BL/An,与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们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适于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对逃避侵袭的反应性不敏感。于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中,在用代乳鼠喂养条件下的平均寿命,雌鼠为580天,雄鼠为645天。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 性学科,即系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 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 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按照遗传特点分近交系、封闭群或远交群、杂交群 (2)微生物和寄生虫监控要求——根据控制程度分普通级动物(CV)、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 物(SPF)、无菌动物(GF) (3)应用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的敏感性强、反应一致,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6、【AEIR】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4个基本条件: A——animal(实验动物) E——equipment(设备) I——information(信息) R——reagent(试剂) 7、【“3R”原则】 替代replacement原则——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 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refinement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8、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卫协会建立了“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是实验动物学真正形成的时期 1988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标志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2002年,国家科技部在全国推行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大大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技术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 1、【实验动物的分类】动物学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实验动物学的分类——品种和品系 2、【品种】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 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3、【品系】即“株”,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 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如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 4、【近交】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 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 5、【近交系(纯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交配培育而成的动物 6、【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合性 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 3、表现型的一致性 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 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 6、遗传组成的独特性 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论 1. 概念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 1.概念 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杂交群:杂交群是指由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产生的后代,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 2.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答:近交系动物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基因的纯合型;②遗传组成的同源性;③遗传组成的独特性;④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⑤遗传的稳定性;⑥表现型的一致性;⑦背景资料的可查性;⑧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3.封闭群动物的特点。 答:封闭群动物的特点有:①繁殖率高,封闭群动物为避免近交,保持了较大数量的个体,从而群体内的基因具有较大的杂合性,有利于防止近交衰退;其生活力、生育力都强于近交系,因此易饲养,抗病力强,且繁殖率高,从而可大量生产;②对实验刺激接近自然种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简介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被应用于生物医 学研究,例如疾病模型、基因编辑、药物筛选、器官移植等。这 些实验动物不仅能够帮助生物学家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遗传和行为等方面特征,而且可以更好地探索疾病的机制 和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黄鼠狼、兔、鸡、鱼等。 一、小鼠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不仅易于繁殖而且基 因组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小鼠被广泛用于药物检测、疾病 模型、基因编辑、组织移植等研究。特别是转基因小鼠常用于对 基因功能、代谢过程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小鼠天生 就容易发生肿瘤,正常以及转基因小鼠可以用作治疗癌症的药物 研究。 二、大鼠 大鼠一般比小鼠大一倍左右,相比小鼠的优点在于繁殖容易、 细胞相对于人类的相似度很高、更能反映出某些重大疾病的特点。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而 且大鼠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形态比小鼠更接近人类,因此更适用于

研究疾病的生理机制和新药的开发。大鼠还可用于面部移植,因为大鼠的神经、血管和皮肤与人类相似度很高。 三、兔 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因为它们容易繁殖。兔子的眼睛较大,结构也较为复杂,因此非常适合用于眼科研究。例如,新型眼睛疾病治疗方法的开发。此外,兔子还可用于研究各种物质过敏反应、血液学、疫苗研发等。由于兔子的相对较大,人体和体内器官结构比较接近,因此也被广泛用于药物毒性试验对毒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转化等综合指标进行评估。 四、黄鼠狼 黄鼠狼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研究动物,但是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黄鼠狼的直肠结构和人类很相似,它们被广泛用于肠道疾病的研究。例如,用于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微生物群落调整研究,这些研究对研究结肠癌、红肉消化不良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五、鸡 鸡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研究动物,尤其是在发育遗传学方面。与人类相比,鸡的胚胎发育速度快、胚胎形态可观察、易于操作。这些特点使鸡成为宝贵的研究生物,能帮助生物学家了解复杂的发育过程和基因调控机制。例如,用于研究胰岛素分泌、

模式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模式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学是一个极其广阔且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从微小的分子到移动 的生物群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学,科学家们常常需要选择一种“模式动物”来作为实验对象。模式动物是指那些在生命周期、身体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 比较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它们能够反映出大部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规律。经过多年的精研,几种模式动物已成为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如果蝇、鼠、斑马鱼、尼多钦鼠等。 模式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为生物学科学家们提供大量的 有价值的信息。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模式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研究生殖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繁殖。模式动物在繁殖生物学 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果蝇是近代最常用的模式动物之一,它的特点是生命周期短、生育能力强,种群大小容易控制等,可以为生殖生物学领域的大量研究提供同种动物的可比较数据,如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另一个常用的模式动物是卵形动物,是一种没有脊椎骨骼的生物,常常被用于 研究受精和胚胎发育。与果蝇相似,卵形动物也具有生命史短、繁殖力高的特性,能够为研究者提供众多的实验数据。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卵形动物的胚胎模型,探究胚胎发育的基本规律,研究胚胎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许多与了解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是有关的问题。 2.研究人类疾病 除了研究基本生物学问题外,模式动物在研究人类疾病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研究人类疾病对于我们了解疾病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和伦理原因,很多疾病在人体中难以研究。而此时,模式动物就为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系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品系 根据我国实验动物的使用情况和国外文献报道的常使用的实验 动物,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种为: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猫和非人灵长类中猕猴。有些专业或课题或教学用的实验动物有:蛙、蟾蜍、鸡、鸭、鸽、长爪沙鼠、棉鼠、雪貂、羊、猪和树鼩等。 一、小鼠(mouse,musmusculus)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多,可供选用的范围广,性周期短,生育力强,产量大,饲养管理方便,一次可以获得数量较多、健康素质一致的动物,价较廉。加上对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了解,遗传学工作做得比较深入和广泛,实验积累的资料也较丰富,因而素为科研工作者所乐用。 小鼠形体小,听嗅觉好,视觉差,生来有五怕:怕过冷过热、怕饿怕渴、怕强光噪音、怕惊吓疾病、怕挤拥暴力。室温差2~3℃就能引起它们生理上的改变,低温性周期延缓、食量增加,深低温易感冒或冻死。过热生育能力下降,母鼠不哺育幼鼠,雄鼠睾丸萎缩,成精能力下降,高温则死亡。怕饥饿,供水量不足造成脱水,精神萎靡不振。强光造成视网膜损伤,影响生殖能力。噪音、超声波小鼠烦躁不安,小鼠能听到超声波段音响、DBA/2出现听源性癫痫、有些品系则瘫痪不能走动。小鼠的疾病颇多,病毒性疾病就有20多种,细菌性疾病10多种。挤拥做成小鼠应激,影响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反应。对小鼠饲养管理、实验操作粗暴都会带来小鼠应激和异常反应,改变

其生理状态,给饲养繁殖生产、实验研究带来不良的影响。 按照遗传学的要求和饲养繁殖的不同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可分为近交系(inbredstrain),封闭群(远交系)(closedcolony,outbredstock),和突变系(mutant)小鼠。 (一)近交系1985年小鼠标准化遗传命名国际委员会第8次公布近交系233个品系,其中有我国TA1,TA2,6153个品系,被列为国际公认的品系。 一个品系或基因型相似的品系,经过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大于98.6%,表示其群体基因达到纯合和基本稳定。近交系中又有下列4种: 1.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inbredstain):近交系当中个别基因位点发生突变而其它遗传基因不变,称同源突变近交系。 2.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inbredstrain):通过小鼠互交和回交多种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称同源近交系。从而育成一个新的近交系。 3.分离近交系(segragatinginbredstrain):在近交系群体中出现基因突变,将其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回交或互交20代以上,使其突变基因在位点上分离所形成的品系称为分离近交系。 4.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inbredstrain):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其子代F1代,再由F1代连续20代兄妹交配繁殖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而产生新的品系。 近交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近交系是经过20代的同胞兄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LT

1、动脉粥样硬化: 鸟类和兔:早期选用,能自发动脉粥样硬化 兔:饲料诱发的极度高血脂可发生粥样硬化病灶。 能用的动物:大小鼠、鸽、猪、犬、火鸡、非人灵长类。 恒河猴:可发生广泛的主动脉粥样硬化。 小型猪:可自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饲料诱发可加速粥样硬化形成。 2、高血压: 常用犬、大鼠 犬:与人类高血压相似较多。 对于神经精神性高血压,犬最为合适。 大鼠:饲养、繁殖、手术、血压测定较为方便,药物反映与人类相似。 兔:血压不够稳定,一般不用。 SHR大鼠:高血压,病理、生理、药理研究。与人类自发性高血压有诸多相似。实验性诱发: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而成,或注射加压物质以及分次手术结扎肾动脉,诱发肾源性高血压。 3、心肌缺血 冠心病,心肌梗塞:犬、猪、猫、兔、大鼠。都可进行冠状动脉阻塞。 犬:心肌缺血良好的模型动物。 猪:心脏侧枝循环和传导系统血液供应类似于人的心脏。 兔:开胸冠状动脉结扎不需人工呼吸。 大鼠:测试心肌耐缺氧实验 4、心率失常 常用大鼠、豚鼠、兔、猫、犬、猴、猪等。 大小鼠:心电图无S—T段,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 豚鼠:血管反映敏感,出血症显著,适合观察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变化。 细胞培养:犬、兔、豚鼠、大小鼠、鸡等胚胎、新生或成年心肌。 四、消化和呼吸疾病 选择动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 兔、羊、豚鼠:草食动物,与人类消化系统迥然不同,不能选择。 犬:消化系统发达,与人类消化过程相似,宜于慢性实验。 猪:呼吸、泌尿、血液系统与新生人相似,适于营养不良症,铁、铜缺乏。 大鼠:无胆囊,适宜收集胆汁实验(马同),及肝切除。 胰腺炎:可用幼年雌性小鼠造成胆碱缺乏,诱发出血性胰腺炎。 兔:甲状腺功能研究。 犬:甲状旁腺位置固定,位于甲状腺表面。甲状旁腺切除,而保留甲状腺功能。呕吐实验:常用猫、犬、雪貂、鸽、猴等。 草食动物不易发生呕吐反射。 维生素C研究:豚鼠。 慢支:猴最合适,气管腺数量较多,且至三级支气管中仍有存在。 豚鼠:适于结核和白喉研究,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很敏感。 大鼠:肺水肿,肺纤维化,矽肺。 鸭:人乙肝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学研究。 五、神经系统: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小鼠

一、行为和习性 1. 小鼠胆小,易于受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如强光或噪声刺激可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 2. 小鼠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情温顺易于捕捉,一旦逃出笼外过夜则恢复野性,行动敏捷难以捕捉。 3. 小鼠喜欢阴暗,固定一处睡眠营巢。傍晚活动加强,夜间更加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 4. 小鼠是典型的啮齿动物,门齿终生生长。因此小鼠有啃咬习惯,以此来磨损门齿并保持其长短的恒定。 5. 小鼠为群居动物,当群饲时,其饲料消耗量比单个饲养时多,生长发育也快。 6. 小鼠群体中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易发生互斗。源于一窝的雄鼠或断奶后同笼饲养的雄鼠间则较少攻击。外来雄鼠常招致几只雄鼠的集体攻击。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胡须被拔光。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雄鼠具有分泌醋酸胺臭气的特性,是小鼠饲养室内特异臭气的主要原因。 7. 小鼠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低温非常敏感,由于运输、环境改变而致低温可很快引起小鼠死亡。 二、解剖学特点 1. 外观 小鼠体形小,90日龄的昆明种小鼠体长为90~110mm,体重为35~55g 。近交系如615小鼠体长为85~94mm,体重为24~35g。一般雄鼠大于雌鼠。 嘴尖,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

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成年鼠尾长约150mm。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面各有一条静脉,两侧各有一条动脉。尾有平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 被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肉桂色、褐色、白斑等。健康小鼠被毛光滑紧贴体表,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 2. 骨骼系统 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和六个臼齿,齿式为2(1003/1003)=16。门齿终生不断生长。下颌骨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其形态有品系特征,可采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的监测。 小鼠的脊椎由55~61个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6 个、荐椎4个、尾椎27~30个。肋骨有12~14对,其中7对与胸骨接连,其它5~7对呈游离状态,胸骨6块。前肢由肩胛骨、锁骨、肱骨(上腕骨)、桡骨、尺骨、腕骨和指骨组成。后肢由髋骨、大腿骨、胫骨、腓骨、跗骨、趾骨组成。 小鼠骨髓为红髓,终身造血。 3. 内部脏器 胸腔内有气管、肺、心脏和胸腺,心尖位于第4肋间。肺由4叶组成。 腹腔内有肝脏、胆囊、胃、肠、肾、膀胱、脾等器官。 小鼠为杂食动物。食道细长约2cm,胃分前胃和腺胃,有嵴分隔,前胃为食管的延伸膨大部分。胃容量小(1.0~1.5ml),功能较差,不耐饥饿。与豚鼠、家兔等草食性动物相比,肠道较短,盲肠不发达,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有胆囊。胰腺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不规则,似脂肪组织。肝脏是腹腔内最大的脏器,分左、右、中、尾四叶组成,具有分泌胆汁,调节血糖,贮存肝糖和血液,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质等功能。 4. 淋巴系统

实验动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 区别: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养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2、按遗传学控制标准即基因的纯合成度,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3H、突变系-裸鼠、杂交群-F1、封闭群-昆明小鼠 3、实验动物标准化: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内容:实验动物遗传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标准化;实验动物饲料营养标准化; 4、突变系动物: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具有一种或多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5、医药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原则:(1)选择与人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2)选择遗传背景明确,得到良好微生物控制,具有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LA;(3)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LA;(4)选择靶器官效应好的LA;(5)选择科研、检定及生产中传统使用的LA;(6)选择具有特殊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品种(系)。 第二章实验动物质量控制 1.1、相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动物。主要指近交系动物,其中包括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重组近交系和杂交一代动物。 1.2、不同基因类型动物:指所有个体的遗传背景具有较大差异的实验动物,主要是指封闭群。 1.3、品种、品系具备的条件:A.相似的外貌特征;B.独特的生物学特性;C.稳定的遗传性能;D.共同的遗传来源和一定的遗传结构。 1.4、近交系:指至少连续20代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且近交系数达98.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遗传群体。特征:基因纯合性;同基因性;遗传稳定性;可识别性;表现型一致性;个体性;资料的可查性;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1.5、近交衰退:指近交使生物个体的生活力、生产性能、群体均值、抗病力、适应环境能力等都减退的现象。原因:(1)有害隐性基因的暴露;(2)多基因控制性状平衡被破坏。控制方法:(1)控制近交系数F;(2)严格淘汰。 1.6、特殊类型的近交系 A.同源突变近交系:指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它与原近交系的区别只是突变位点的基因不同而已 (如:裸鼠) 。 B.同源导入近交系:指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到某个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该近交系与原来近交系只是一个很小染色体片断上的基因不同。 C.重组近交系:由两个高度无关的近交系杂交产生F2代后,再从F2代中随机选择个体配对,连续进行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个近交系列动物。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特点:具有其双亲品系的特征;具有重组后一组内和每个重组近交系的特征,并具有新的多态性基因位点;和近交系一样具有极高的纯合性。 D.杂交一代(又称F1代):用2个基因型不同的近交系动物相互交配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即为F1代动物。 (杂交F1代动物不是一个品种或品系,因为它不具有育种功能)。特点:具有遗传和表型一致性;基因型一致;与近交系相比具有杂交优势;国际分布广泛;F1代动物品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2个亲代。 1.7、封闭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群体。特点:A.封闭群动物避免了近亲交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B.封闭群动物具有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C.封闭群动物中存在有模型价值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