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的分类实验报告

鱼的分类实验报告

实验五湛江地区部分食用鱼种鉴定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 09级

班级: 09生本1班

课程:动物学

组长:梁火娣

副组长:麦燕芳

组员:黄嘉慧、郑玉婷、

伍淑君、尤红韵

研究性实验湛江地区部分食用鱼种鉴定

——09生本1班2(2)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研究性实验方法

2、熟悉鱼纲动物分类鉴定检索表的使用

3、学习和熟悉鱼纲动物分类特征的描述

二、实验材料

各种鱼种标本

三、实验内容

1、拍照鉴定鱼种的外形图片

2、描述鉴定鱼种的外形特征

3、描述鉴定鱼种的解剖结构和特征

四、实验操作

1、将鱼置于桌面上,拍下其侧面观、腹面观、正面观等,以供查找时对照;

2、鱼类的外部形态和构造是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通过观察全长、体长、

体高、头长、躯干长、尾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口裂长、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颊部、颏部、峡部、喉部、腹部、胸部侧线鳞数、鳍条和鳍棘、眼睑和瞬膜鳍等特点鉴定鱼的种类;

3、通过解剖并观察内部特征鉴定鱼的种类;

4、查验文献资料和上网查找鉴定鱼种。

五、实验报告

(一)、短棘鰏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鰏科学名:Leiognathus equulus

别称:狗腰、金錢仔

外形特征:

1、体形:體卵圓形而側扁,背部之輪廓較腹部為凸,。背部高耸隆起,颈部看似凹陷。體高約為其長的1.9-2.5倍。體側上半部另具排列緊密但不顯明的垂直黑帶。尾柄背部另具一條灰褐色斑紋。

2、体色:體背灰色,體側銀白。

3、体线:側線明顯,延伸至尾鰭基部。

4、头部:眼大,眼上緣具二鼻後棘。口小,可向下方伸出;吻部能向前、向下伸出,吻端具黑點;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下頜輪廓深凹;吻端截平,眶間隔凹入。

5、鳞:頭部不具鱗;體被圓鱗,除了胸部無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

6、鳍:背鰭第二棘稍延長,背鰭軟條之鰭緣黑色;胸鰭灰色而具暗色緣;尾鰭後緣灰色到暗黃色,尾鳍深叉。

内部结构:

1、肌肉系统:

躯干肌位于躯干两侧,水平生骨隔把躯干肌分隔为背部的轴上肌和腰部的

轴下肌。轴上肌较发达,轴下肌较薄。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短棘鲾的上下颌及口腔内具有颌齿,舌不能活动。咽被5对鳃裂洞穿而通到鳃腔。食管很短,直接连通肠部,肠管较短,约为体长的1/2。

3、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有鳃和鳔。但鳔没有鳔管。鳃对称排列于咽部两侧。鳃具有壁薄、气体交换面积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鳃瓣着生在鳃弓上。短棘鲾具有2对呼吸瓣。1对是上下颌内缘的口瓣,1对是鳃膜。

4、循环系统:

短棘鲾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心脏有心房、心室和静脉窦3部分构成。从心室流出的缺氧血,经鳃部交换气体后,汇合成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至身体各个器官组织中,离开器官组织的缺氧血最终返回心脏的静脉窦内,然后再开始重复新一轮血液循环。

5、排泄系统:

短棘鲾的代谢产物是以尿的形式有肾滤出,并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肾位于体腔背中线,其肾小管一端膨大内陷形成肾小囊,将血管球或肾小管包在囊内,形成肾小体。血液中的废物直接进入肾小囊滤出,经肾小管进入输尿管排出体外。

(二)、罗非鱼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亚目丽鱼科罗非鱼属

拉丁学名:[1] Tilapia

别称:非洲鲫鱼,南鲫

外形特征:

1、体形: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轻水中的阻力,全身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2、体线:在身体两侧中央各有一列侧线

3、鳞:体表覆以鳞片

4、鳍:分背鳍(D)、臀鳍(A)、胸鳍(P)、腹鳍(V)、尾鳍(C)。支持鳍条可分为两种,其一为棘(又称硬刺),坚硬,往往具有锯齿,位于背鳍、尾鳍的前方,其二为鳍条(又称软条)分节,柔软,鳍条有分支的为分支鳍条。

5、齿:具有咽齿,咽齿着生在咽骨上,咽骨着生在鳃腔后部紧贴肩带骨处,可张开鳃孔

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体腔前端,即左右胸鳍之间,由心室,动脉球,心房和静脉窦组成,循环系统为单循环,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心脏内含缺氧血

2.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都是一长形的囊,位于鳔的腹方,肠管的背方。睾丸白色,卵巢略带黄色。

3.泌尿系统

肾脏位于体腔背壁正中间左右两侧,为长形的红褐色腺体。前方伸至心脏的背方,为头肾。

4.消化系统

肝脏呈褐色,其中分散有胰脏,合称肝胰脏。胆囊,球形绿色。脾脏,鳔的腹方,暗红色,细而长。肠,约为鱼体长的3倍

5.呼吸系统

用腮呼吸,有鳃耙,鳃弓等结构

(三)、鲻鱼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鲻形目鲻科鲻属

别称:青头仔(幼鱼)、奇目仔(成鱼)、信鱼、正乌

二名法:Mugil cephalus

外形特征:

1、体形: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1一4.8倍,为头长的3.8一4.1倍。由于体型细长,呈棒棰型,沿海群众又称其为“棰鱼”。

2、体线:侧线不明显,体侧鳞片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

3、体色:体腔大,腹膜黑色,体青灰色,腹膜黑色。腹部颜色较浅,体侧上半部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4、头部: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大,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假鳃发达。

5、鳞:鳞大,体鳞为栉鳞,头部为圆鳞,除第一背鳍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侧、胸鳍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

6、鳍:第1背鳍有4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臀鳍,具1一2根硬棘,两背鳍短且相距远。腹鳍腹位,具1硬棘5鳍条。尾鳍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胃管状,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7倍。幽门盲囊大,2个。

2、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有鳃和鳔。鳃孔宽大,鳃耙细长,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假鳃发达。鳔大,壁薄。

3、生殖系统:

鲻鱼为雌雄异体,雄鱼显得细长,雌鱼腹部较大,泄殖孔红肿

(四)金线鱼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有颌上纲硬骨鱼纲幅鳍亚纲鲈形目金线鱼科金线鱼属

拉文学名:Sinocyclocheilus grahami(Regan)

别称: 红衫、红哥鲤、吊三、拖三、瓜三、黄肚.

外形特征:

1、体形:体长而侧扁,背、腹缘皆钝圆,头背部稍隆起呈弧形。

2、体色:全体呈红色,腹部较淡。体浅红色,体侧具多条黄色纵带,中央一带最为明显。

3、体长:体长约10余厘米。

4、体线:侧线完全,侧线鳞73~79,在腹部一段,微弯向腹方,入后延至尾鳍基的中轴。

5、头部: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钝尖,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眼中大。眶前骨宽,大于眼径。眶下骨后角不很斜,其后缘形成的直线向后延伸,远在背鳍前缘之前。上颌骨被于眶前骨之下。两颌牙尖细,上颌前端有几个较大的圆锥形齿,上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下颌稍向前突出,口裂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骨边缘。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齿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

6、鳞:体被薄栉鳞且鳞细小,但沿侧线者较大。

7、鳍:背鳍Ⅲ7,有硬刺,后缘且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背鳍长,背鳍及尾鳍上缘为黄色,背鳍中下部有一条黄色纵带,臀鳍中部有2条黄色纵带,胸鳍基底甚长,硬棘不甚坚固。背鳍鳍棘间膜凹入不明显;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约等高,尾鳍叉形,其上叶末端延长成丝状.

内部结构:

1、骨骼系统:

头部骨骼相当复杂,总体上可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前端背面正中有1不成对的筛骨,筛骨之后为1对大的额骨,构成眼眶上壁,是脑颅顶部前端的大骨骼,额骨后面为2块顶骨,顶骨的后下方和枕骨两侧有1对上耳骨,在脑颅的最后方有1个向背部隆起的枕骨。咽颅则包括上颌区、下颌区、舌弓区、鳃弓区、鳃盖区。

2、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执行消化机能的器官消化管及连附于消化管附近的消化腺。消化管是一条肌肉性的管子,起自口腔,经过咽喉、食道、胃、肠等部分,止于肛门开口于体外。口腔具有咽齿,咽齿着生在咽骨上,咽骨着生在鳃腔后部紧贴肩带骨处,可张开鳃孔。消化腺包括胃腺、肠腺、肝脏、胆囊和胰腺。

3、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有鳃和鳔。鳃对称排列于咽部两侧。鳃具有壁薄、气体交换面积大、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鳃瓣着生在鳃弓上。短棘鲾具有2对呼吸瓣。1对是上下颌内缘的口瓣,1对是鳃膜。

4、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主要是心脏。心脏位于体腔的最前端,有一隔与后部分开,形成围心腔,心脏就在围心腔中。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3部分组成。静脉窦位于心脏的后背侧,壁薄,富弹性。心房位于静脉窦的前方,壁薄,但厚于静脉窦。

心室位于心房的腹前方,壁最厚,是心脏搏动的中心。

5、尿殖器官:

包括泌尿器官及生殖器官两部分。泌尿器官包括1对肾脏及输导管。肾脏位于体腔背方,较长但不厚。其单位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管汇成总管为输尿管,再由此通到体外。生殖器官由生殖腺及生殖导管组成。前者用来产生生殖细胞,再由后者输送。

(五)、鳕鱼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辐鳍亚纲鳕形目鳕亚目鳕科狭鳕属

学名:Gadous macrocephaius

别称: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明太鱼、水口、阔口鱼、大头腥、石肠鱼。外形特征:

1、体形:体延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一般作长25~40厘米,体重300~ 750克。

2、体色:体色多样,从淡绿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也可为暗淡红色到鲜红色;体上并有深色斑点。

3、体线:侧线明显,其前部侧上位,到第二背鳍降为侧中位且呈断续状态。

4、体色:头、背及体侧为橄榄色,并具不规则深褐色斑纹,腹面为灰白色。胸络浅黄色,背鳍与胸鳍暗橄榄色,臀鳍与腹鳍灰色。

5、头部:眼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头大,口大,前位,斜形。下颌较短,上颌略长于下颌,颈部有一触须,须长等于或略长于眼径。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牙。外行鳃耙6+32~34;椎骨50~52块。额骨1块,鳃膜条骨7块。下鳃盖骨与后匙骨很厚。

6、鳞: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

7、鳍:背鳍3个(12~14,12~18,20~21),臀鳍2个(19~23,21~23),第一臀鳍始于第二背鳍稍前方,胸鳍18~20;腹鳍6,始于胸鳍稍前方,第二鳍条突出为丝状;尾鳍凹叉状。各鳍均无硬棘,完全由鳍条组成。

尾鳍截形。

内部结构:

1、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为鳃,五对鳃裂,鳃间隔消失。

2、消化系统:

肠管较长,动脉球代替了动脉圆锥。

(六)、半滑舌鳎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辐鳍亚纲、鲽形目、舌鳎科、舌鳎

别称:目鱼、鳎米、舌头、牛舌、鳎目、龙力、海秃、细鳞、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板、鞋底鱼、牙杈鱼、左口。

外形特征:

1、体形:半滑舌鳎身体背腹扁平,呈舌状。

2、鳞:鳞小。

3、鳍:背鳍及臀鳍与尾鳍相连续,鳍条均不分支,无胸鳍,仅有眼侧具腹鳍,以膜与臀鳍相连,尾鳍末端尖。

4、其它:雌雄个体差异非常大。半滑舌鳎成鱼无鳔和无胸鳍,而在早期发育期间具有鳔泡和胸鳍。半滑舌鳎卵子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卵径1.18-1.31 mm。卵膜薄、光滑、透明。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内脏团较小,消化道可区分为食道、胃、肠和盲肠四个部分。食道粗短, 呈喇叭形, 后端具一狭缢, 为胃的贲门与胃衔接。胃短小, 不甚发达, 胃壁相对不厚, 但非常有韧性, 为直筒状的I 型胃。胃的末端具一收缩的狭隘即幽门胃的幽门后端为肠, 具有2个回旋盘曲。直肠较细短。

在体腔的前部, 为一黄色或米黄色的肝脏。肝脏可分为上、下两叶, 上叶肝大而肥厚, 而下叶肝则呈小叶片状, 体积不足上叶肝的1/ 3。肝脏覆盖着1/ 2 的胃和肠的大部分。在上叶肝的腹面前埋藏有一绿色的胆囊, 胆囊的胆管开口于肠的前部, 肝与肠的前端之间为一椭圆球形的肝脏, 呈紫血红色。

2、生殖系统:

性成熟的雌性个体, 解剖后, 清晰地看到一对肥硕的卵巢, 占据体腹腔大

部位置, 左右卵巢为对称型, 分别在脊椎骨刺的两侧, 在两巢前端的腹面下方各具一短的输卵管, 末端汇集为一共同的排卵腔, 开口于生殖孔。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观察鲫鱼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鲫鱼实验4164209 实验方案:观察和解剖鲫鱼 上海市蒙山中学叶建伟 一、问题的提出 “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之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种类多的一个类群,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为学习其他类群动物时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本节课以鲫鱼为研究对象,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方法,

先提出思考题:鲫鱼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剖、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2、理论依据 八年级学生大都在14-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对鲫鱼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没有认识,解剖小动物也是第一次。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育人目标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3、工作目标 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鲫鱼。 2、实验方法观察、解剖。 1 3、检测手段 (1)鲫鱼的形态图、鲫鱼的解(:观察鲫鱼实验报告)剖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鱼类学实验—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实验十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鲇形目、鳉形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胡子鲇、鲇鳗、鲇、海鲇、黄颡、青鳉、鱵鱼、飞鱼、鳕、中华多刺鱼、烟管鱼、玻甲鱼、海龙、海马、油与、鮻、黄鳝 三、检索表 1(10)有须2-4对 2(7)无脂鳍 3(6)背鳍一个 4(5)须四对………………………………………………………………………胡子鲇 5(4)须两对……………………………………………………………………………鲇 6(3)背鳍两个………………………………………………………………………鳗鲇 7(2)有脂鳍 8(9)须三对…………………………………………………………………………海鲇 9(8)须四对…………………………………………………………………………黄颡 10(1)无须或仅有1 颏须 11(32)体不呈鳗形,左右两鳃孔不愈合成v形 12(19)背鳍无棘,吻不呈管状

13(18)背鳍一个,腹鳍腹位 14(15)体无侧线,每侧鼻孔两个…………………………………………………青鳉15(14)体有侧线,每侧鼻孔一个 16(17)下颌延长,胸鳍正常………………………………………………………鱵鱼17(16)下颌不延长,胸鳍特别长大………………………………………………飞鱼18(13)背鳍三个,腹鳍胸位…………………………………………………………鳕19(12)背鳍有棘,若无,则吻呈管状 20(21)背鳍有游离鳍棘……………………………………………………中华多刺鱼21(20)背鳍无游离鳍棘 22(29)吻呈管状 23(26)有腹鳍,鳃孔宽大 24(25)有侧线,身体不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烟管鱼25(24)无侧线,身体完全包被于透明骨质甲中………………………………玻甲鱼26(23)无腹鳍,鳃孔小 27(28)有尾鳍,尾不弯曲,身体与头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龙28(27)无尾鳍,尾弯曲,身体与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海马29(22)吻不呈管状 30(31)体具侧线……………………………………………………………………油与31(30)体无侧线………………………………………………………………………鮻32(11)体呈鳗形,左右两鳃孔愈合成v形………………………………………黄鳝

鱼类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观察实验报告 一、引言 鱼类作为水生动物中的重要一类,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生态习性。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的行为、生境适应能力和生存状况,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鱼类的观察和记录,探究鱼类的行为特点和环境适应性。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准备:清澈的鱼缸、适量的水、鱼类(如金鱼或草鱼)、鱼食、温度计、光照计等。 2. 实验步骤: a. 准备鱼缸并充分清洗,确保水质干净透明。 b. 将适量的水倒入鱼缸中,并根据鱼类种类调整好水温。 c. 将鱼类放入鱼缸中,观察其行为并记录。 d.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给鱼类喂食,观察其食欲和进食方式。 e.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改变光照强度或水温,观察鱼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f.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鱼类的游动方式、食物摄取、群体行为等特点,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 鱼类的基本行为特点: a. 游动方式:观察发现,鱼类的游动方式多样,有的鱼类喜欢

快速穿梭,有的鱼类则更喜欢缓慢悠游。 b. 食物摄取:不同鱼类对食物的摄取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鱼类会主动追捕猎物,有的鱼类则是静候食物漂流过来后再进食。 c. 群体行为:部分鱼类具有群体行为,它们会在游动中形成群体,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捕食效率。 2. 鱼类的环境适应能力: a. 温度适应性: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有的鱼类对温度较高的水体适应性较强,有的鱼类则适应于较低温度的水域。 b. 光照适应性:部分鱼类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它们更喜欢在光线充足的水域中游动,而有的鱼类则适应于光线较暗的环境。 3. 实验观察到的鱼类行为: a. 活动范围:不同鱼类在鱼缸中的活动范围各异,有的鱼类喜欢在整个鱼缸中自由游动,有的鱼类则更喜欢在靠近底部的区域停留。 b. 追逐行为:部分鱼类在觅食时会产生追逐行为,它们会追赶猎物并试图将其捕获。 c. 躲藏行为:有的鱼类在感到威胁时会选择躲到鱼缸中的遮蔽物后面,以避免被发现或攻击。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鱼类观察实验,我们对鱼类的行为特点和环境适应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种类的鱼类在游动方式、食物摄取和群体行

鱼的类群

鱼的类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鱼的分类 2、掌握各类鱼的鉴别特征和常见类型 3、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 二、实验内容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一、软骨鱼类 (一)全头亚纲 头大而侧扁,尾细,体表光滑无盾鳞。上颌与脑颅愈合。4对鳃裂。背鳍两个,第一背鳍有一强大硬棘能竖立。雄性除腹鳍内的鳍脚外,还有一对腹前鳍脚及一个额鳍脚。无泄殖腔,以泄殖孔和肛门通体外。 银鲛目 黑线银鲛 (二)、板鳃鱼亚纲 体呈纺锤形或扁平形。口大,鳃裂5-7对,直接开口于体外。上颌不与脑颅愈合。雄性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有泄殖腔。 1、鲨总目 体呈纺锤形,眼和鳃裂侧位。胸鳍与头侧不愈合。歪型尾 (1)六鳃鲨目:背鳍一个,无硬刺,有臀鳍。扁头哈那鲨 (2)虎鲨目:头大吻钝,眼上侧位。鳃裂5对。背鳍两个,前方均有一个硬刺。有臀鳍。颌前方的牙尖细,后方的牙平扁呈臼状齿。宽纹虎鲨。 (3)鲭鲨目:背鳍两个,无硬刺。具臀鳍。鳃裂5对。食人鲨 (4)须鲨目:有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前瓣常有一鼻须。最后2-4对鳃裂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鲸鲨 (5)真鲨目:软骨鱼中种类最多一类。白斑星鲨,锤头双髻鲨 (6)角鲨目:5对鳃裂,2个背鳍,大多有硬刺,无臀鳍,有喷水孔。短吻角鲨。卵胎生

(7)扁鲨目:鲨总目中唯一体型平扁宽大的类群。胸、腹鳍扩大,前缘游离。背鳍两个,小并位于尾部上方。无臀鳍。日本扁鲨 (8)锯鲨目:头平扁。吻长。鼻孔前方有一对皮须,具瞬膜及喷水孔。无臀鳍。日本锯鲨 2、鳐总目 体形背腹扁平。鳃裂腹位,胸鳍前缘与头侧相连。 (1)锯鳐目:身体梭形,吻扁平狭长,边缘具一行大而尖利的吻齿。尾鳍发达。尖齿锯鳐 (2)鲼形目:胸鳍往前延伸到达吻端或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身体扁圆或菱形。 赤魟、鸢鲼 (3)电鳐目:体盘椭圆形。头侧与胸鳍之间的皮下具有特化的卵圆形发电器官,用 于捕食和防御。黑斑双鳍电鳐、日本单鳍电鳐 二、硬骨鱼类 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丝直接长在鳃弓上。鳃裂4对,不直接开口于体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保护。鳍的末端生有骨质鳍条,大多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壁延伸为生殖导管。 两者直接相连。多数体外受精。 (一)、腔棘鱼亚纲 脊索发达。无椎体。头下有一块候板。无内鼻孔,鳔退化。体被圆鳞。偶鳍为原鳍型。分一目一科两属 1、矛尾鱼属:矛尾鱼无内鼻孔,无鳃盖,鳔退化。肠内具螺旋瓣,动脉圆锥发达, 无泄殖腔,卵胎生。肉食性。 2、马兰鱼属:马兰鱼背鳍两个,后背鳍较大,尾鳍无矛形副叶,无中轴,全部为 鳍条。体被齿鳞,脊索粗大。 (二)、肺鱼亚纲 大部分骨骼为软骨,无次生颌。终生保留发达的脊索,脊椎骨无椎体。有内鼻孔通口腔。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有丰富血管供应,能执行肺的功能。偶鳍内具双列式排列的鳍骨。有高度特化而适应于压碎无脊椎动物甲壳的齿板。肠内具螺旋瓣。尾鳍为原型尾 1、单鳔肺鱼目:体形侧扁,胸腹鳍粗壮。体鳞大。鳔不成对。具相等的角质齿板。 幼鱼无外鳃,成体不休眠。澳洲肺鱼

实验十五 鱼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实验十五鱼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实验目的】 通过鲤鱼(Cyprinus carpio)或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并与软骨鱼相比较,了解鱼类的结构特征。 【实验材料】 新鲜鲤鱼(或鲫鱼),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制备好的鲤鱼骨骼标本和脑标本,硬骨鱼的皮肤切片,不同食性的鱼(乌鱼、草鱼、鲢鱼)示消化道的长度和鳃耙(示例),鱼类(麦穗鱼、鳑鲏)的婚装(示例)。 【实验用具】 解剖镜。 【实验内容】 (一)外形观察 鲤鱼体呈纺垂形,略为侧扁。头的最前端为口,口两侧各有一对口须(鲫鱼无口须)口上有一对鼻孔。头后两例有宽扁的鳃盖,鳃即位于其内。背鳍一个,最前端有一硬刺。尾鳍两叶相等为正形尾。臀鳍的前端亦有一硬刺,腹鳍已向前移位于胸鳍之后,注意偶鳍与鲨不同,不是向水平展开而是向垂直面展开。躯干两侧有侧线,位于皮肤下。肛门开口于臀鳍的基部,泄殖孔紧接其后。 (二)皮肤及鳞片的观察 用手抚摸鲤鱼的体表,是否光滑?鲤鱼的体表被以一层上皮组织,并由其分泌大量粘液,在游泳时可以减少鱼身和水的摩擦。在表皮之下覆盖着一层鳞片,鳞片彼此呈整齐覆瓦状排列。这种鳞片的发生与鲨鱼的鳞有何不同?取一鳞片置解剖镜下面观察,可见它大致呈圆形,中间有很多同心圆的环纹(露于体表之部分上有很多色素)。环纹可用作鉴定年龄的依据,这种鳞片叫圆鳞。再取一被侧线穿过之侧线鳞置解剖镜下观察,即可见有一管道由其中穿过。 观察硬骨鱼的皮肤切片,分清表皮和真皮,表皮和真皮都由多层细胞组成,这是脊椎动物皮肤的共同特点。注意色素细胞及皮肤腺的分布情况。 示例:观察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区别其结构特点,这些鳞片在发生上各由何胚层形成? (三)内脏器官观察(图15-1) 取一条鲤鱼放在解剖盘里,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纵形剪开,使鱼体右侧向上,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例的体壁,使内脏全部露出。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肠等,消化腺只有肝胰脏。 先观察口腔,由上下领包围,上下颌均无牙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口腔底部有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 口腔向后是咽部,左右两侧是鳃裂。第五对鳃弧称咽骨,其上无鳃丝,而生有咽喉齿。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 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 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 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 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 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 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 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2、体型 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 3、口式 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 4、鳍与鳍式 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2)偶鳍:胸鳍、腹鳍 鳍的结构 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 5、侧线与鳞式 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 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解剖步骤 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周围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察。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 4、原位观察 (1)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腹方为围心腔,内具心脏; (2) 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部分。 (3) 鳔的腹方为长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 (4) 胸腹腔腹侧盘曲管道为肠管;肠系膜上,具暗红色、散漫状分布肝胰脏;肠管和肝胰脏间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5、生殖系统 (1) 生殖腺 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 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 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 生殖导管 生殖腺表膜向后延伸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 6、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 (1) 食管 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 (2) 肠 展开肠管,肠为体长2-3倍,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与臀鳍基部前方。 (3) 胆囊 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7、鳔 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银白色,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8、排泄系统 (1) 肾脏 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侧,1对,红褐色;

鱼的分类实验报告

实验五湛江地区部分食用鱼种鉴定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 09级 班级: 09生本1班 课程:动物学 组长:梁火娣 副组长:麦燕芳 组员:黄嘉慧、郑玉婷、 伍淑君、尤红韵

研究性实验湛江地区部分食用鱼种鉴定 ——09生本1班2(2)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研究性实验方法 2、熟悉鱼纲动物分类鉴定检索表的使用 3、学习和熟悉鱼纲动物分类特征的描述 二、实验材料 各种鱼种标本 三、实验内容 1、拍照鉴定鱼种的外形图片 2、描述鉴定鱼种的外形特征 3、描述鉴定鱼种的解剖结构和特征 四、实验操作 1、将鱼置于桌面上,拍下其侧面观、腹面观、正面观等,以供查找时对照; 2、鱼类的外部形态和构造是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通过观察全长、体长、 体高、头长、躯干长、尾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口裂长、眼后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颊部、颏部、峡部、喉部、腹部、胸部侧线鳞数、鳍条和鳍棘、眼睑和瞬膜鳍等特点鉴定鱼的种类; 3、通过解剖并观察内部特征鉴定鱼的种类; 4、查验文献资料和上网查找鉴定鱼种。 五、实验报告 (一)、短棘鰏

分类阶元: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辐鳍亚纲棘鳍总目鲈形目鰏科学名:Leiognathus equulus 别称:狗腰、金錢仔 外形特征: 1、体形:體卵圓形而側扁,背部之輪廓較腹部為凸,。背部高耸隆起,颈部看似凹陷。體高約為其長的1.9-2.5倍。體側上半部另具排列緊密但不顯明的垂直黑帶。尾柄背部另具一條灰褐色斑紋。 2、体色:體背灰色,體側銀白。 3、体线:側線明顯,延伸至尾鰭基部。 4、头部:眼大,眼上緣具二鼻後棘。口小,可向下方伸出;吻部能向前、向下伸出,吻端具黑點;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下頜輪廓深凹;吻端截平,眶間隔凹入。 5、鳞:頭部不具鱗;體被圓鱗,除了胸部無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 6、鳍:背鰭第二棘稍延長,背鰭軟條之鰭緣黑色;胸鰭灰色而具暗色緣;尾鰭後緣灰色到暗黃色,尾鳍深叉。 内部结构: 1、肌肉系统: 躯干肌位于躯干两侧,水平生骨隔把躯干肌分隔为背部的轴上肌和腰部的

鱼类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鱼类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鱼类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不同鱼类的形态观察,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提高对鱼类形态多样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具有一系列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如流线型身体、鳞片覆盖、侧线系统等。这些特点使鱼类能够在水中快速游动、灵活转身、感知水流和水压等。通过对不同鱼类的形态观察,可以了解这些特点在不同鱼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适应意义。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收集不同种类的鱼类标本或图片,准备放大镜、解剖镜等观察工 具。 2.标本观察:对收集到的鱼类标本或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其外部形态特 征,如体型、体色、鳞片大小及排列、鳍的类型及位置等。 3.解剖观察:选取部分鱼类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形态特征,如骨骼结 构、肌肉分布、鳃的结构等。 4.数据分析:整理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鱼类之间 的共同点和差异。 5.实验总结: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意义,对不同鱼类的形态特点进 行总结归纳。 四、实验结果 1.外部形态特征:

(1)体型:鱼类体型多样,有流线型、平扁型、棍棒型等。流线型身体有利于减少水阻,提高游动速度;平扁型身体有利于在底层水域活动;棍棒型身体有利于在洞穴或缝隙中穿梭。 (2)体色:鱼类体色多种多样,有单色、斑纹、迷彩等。体色与鱼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如生活在珊瑚礁区的鱼类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以吸引异性或迷惑天敌;生活在底层水域的鱼类多为褐色或黑色以融入环境。 (3)鳞片大小及排列:鱼类鳞片大小及排列方式多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菱形等。鳞片能够保护鱼体、减少摩擦,不同类型的鳞片有利于鱼类在不同水域环境活动。 (4)鳍的类型及位置:鱼类鳍的类型有背鳍、腹鳍、臀鳍、胸鳍等,位置因种类而异。鳍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平衡和推进游泳。不同类型的鳍在不同水域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2.内部形态特征: (1)骨骼结构:鱼类骨骼主要由软骨和硬骨组成。软骨鱼类如鲨鱼具有发达的脊椎和头骨,有利于灵活运动和捕食;硬骨鱼类如鲤鱼具有坚固的脊椎和头骨,有利于抵抗水压和保持身体稳定。 (2)肌肉分布:鱼类肌肉主要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主要分布于鱼的背部和尾部,白肌主要分布于鱼的腹部。红肌有利于持久游泳,白肌有利于快速游泳。不同种类的鱼根据生活习性具有不同的肌肉分布特点。 (3)鳃的结构:鱼类鳃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鳃丝。鳃的结构有利于增大气体交换面积和提高气体交换效率。不同种类的鱼根据生活环境和氧气需求具有不同的鳃结构特点。 五、实验总结 通过对不同鱼类的形态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流线型身体、鳞片覆盖、侧线系统、发达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等。这些特点使鱼类能够在水中快速游动、灵活转身、感知水流和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及它们的进化地位等。鲫鱼、小黄鱼、鲳鱼隶属于不同的目和科,它们有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食性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 实验对象 鲫鱼、小黄鱼、鲳鱼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甲醛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医用眼科手术剪刀、镊子、放大镜、棉花、注射器、直尺、解剖镜、投影仪。 实验步骤

实验一、鱼类鲜度感官评定

实验一、鱼类鲜度的感官评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鱼类鲜度等级的划分和感官鉴定鱼类鲜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评价鱼类鲜度的感性知识。 二、实验原理 鱼类死后,随着放置的时间延长鲜度会逐渐下降。鱼体鲜度下降是由于鱼体内生化变化及外界生物和理化因子综合的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会表现在眼球塌陷、肌肉弹性下降、鳞片暗淡无光泽、肛门突出等感官指标上,我们通过这些感官指标进行合判断,就可以定性评定出鱼体的鲜度。 三、实验材料各种不同鲜度的鱼类。 四、实验方法 1、通过人们的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判定不同鱼体的鲜度。 2、鲜度判定的标准(见表) 五、鱼类感官鉴定分级标准 鱼类鲜度感官鉴定的评价标准,一般采用0~10分的分级标准对样品进行质量估价。一级:7~10分;二级:4~6分;三级:1~3分;变质、腐败为0分。 六、问题与讨论 1、鱼体鲜度下降时,感官上会发生哪些变化? 2、如何用感官评定的方法鉴定鱼体的鲜度? 七、编写实验报告书 要求写出各种不同鲜度鱼类的感官评定结果。

实验二、海鲜调味料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酶解法制作海鲜调味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外加酶或天然酶(水产动物体内存在的酶)将水产鱼、虾、贝中的蛋白质分解成离成游离氨基酸及短肽,经过浓缩、调配、装瓶、杀菌等工艺制作成营养丰富,有浓郁海鲜风味的海鲜调味料。 三、实验设备 搅拌机、水浴锅、封罐机、杀菌锅、液化气炉、不锈钢盘、不锈钢锅等 四、实验原材料 1、虾0.5公斤(一个小组的原料) 2、山梨酸钾1.2g ;食盐150 g ;IMP 1.2g ;CMC 2.5g ;黄原胶2.5g ;淀粉50g ;味精6g;焦糖适量。 五、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 原料虾→匀浆→自溶→过滤→浓缩→调P H →调配→装瓶→封口→杀菌→成品 1、匀浆洗净的虾放进搅拌机内加0.5公斤水匀浆,然后再加0.5公斤水。 2、自溶用NaOH 调P H 7.5,加入1﹪浆体的NaCI(虾+水)搅匀,开始升温,温度从40℃起,每30分钟使浆体升温5℃至65℃止。 3、过滤100目滤布过滤,得水解液。 4、浓缩将水解液浓缩至1公斤,再用柠檬酸调P H5.5。 5、调配按配方顺序投入各种配料,边加热投料边搅拌。 6、装瓶、封口用250ML汽水瓶灌装,立即封口。 7、杀菌杀菌方法有二种:一是高压杀菌:10′—15′/121℃,杀菌完毕,待高压杀菌锅内温度下降到100℃以下,慢慢打开高压杀菌锅的盖子,取出产品,自然冷却;二是水浴杀菌:100℃—25′,先将水加热至50℃,放入已装瓶封盖的产品,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达到杀菌条件,取出产品,自然冷却。 8、成品感官评定。 六、问题与讨论 1、酶法制作海鲜调味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酶法制作的海鲜调味料与其他调味料相比有什么特点﹖ 七、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 鱼类外部形态观察及测 [1]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观察及测 [1]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观察及测-[1] 实验一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各种鱼类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鱼类形态的多样性,以及鱼类形态、生活 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鱼体各部位的测量,初步了解和掌握鱼体测量和描述 的一般方法;熟悉鱼类分类学中常见的一些外部形态学术语的含义,为鱼类分类的识别奠 定基础。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各种大小的新鲜或浸泡过的鱼类标本。 2.用品:镊子、剪刀、软尺、解 剖盘。3、观察内容 (一)将以上各种鱼列表比较其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的长度观察体型的同时,对各种鱼的头部器官和身体其他部分的特征进行详细记载。1.鲤有无颌齿?口须几对,位何处?背、臀鳍的硬刺有否分节?硬刺是否分为两 根什么样的身体?如何书写背鳍和臀鳍的鳍型?2.钝吻鲷有颚齿吗?腹鳍位置?什么 样的体型3。黄鳝的每个鳍都退化了吗?鳃孔在哪里? (二)测量项目凡10m以下标本均以mm,10m以上者以cm为计量单位。1.全长自吻端 至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2.从吻部到尾鳍底部的体长或标准长度的垂直距离。 3.头长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的垂直距离;鲨、鳐类至最后一个鳃孔后缘。4.吻长自 吻端或上颌前缘至眼前缘的垂直距离。5.眼径眼水平方向前后缘的最大距离。6.眼间距 头背部两眼间最短距离。 7.从眼睛后缘到鳃盖后缘的垂直距离(从眼睛后缘到鲨鱼和鳐鱼最后一个鳃孔后缘的 距离)。 8.躯干长自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个鳃孔)至肛门(或泄殖腔)后缘的垂直距离。 9.体高鱼体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0.尾长:从肛门(或泄殖腔)到尾鳍底部的距离 11.尾柄长自臀鳍基底后缘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的垂直距离。12.尾柄高尾柄 部最低处的垂直高度。13.尾鳍长尾鳍基部至尾鳍末端的垂直距离。(三)计数项目(硬骨 鱼类)

鱼类学实验报告

鱼类学实验报告 1. 引言 鱼类学实验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鱼类的研究可 以了解它们的行为、生理特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信息。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响应。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材料 •鱼缸:用于容纳鱼类的透明玻璃容器。 •水质检测工具:用于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 •饲料:用于喂养实验中的鱼类。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数据。 2.2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清洗鱼缸并填充适量的水。检测并调整水质指标至合适的 范围。 2.实验组设置:将一定数量的鱼放入鱼缸中,根据实验需要设置不同的 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等。 3.观察记录: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包括游动方式、觅食行为、群体 行为等。 4.生理指标检测:定期检测鱼缸中的水质参数,并观察鱼类的生理指标, 如呼吸频率、心率等。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鱼类的行为 和生理响应差异。 6.结论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和 生物学特性。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和规律。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鱼类的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有所变化。在较低温度下,鱼类的游动活动减少,觅食行为也相应减弱;而在较高温度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活跃。这表明鱼类对温度变化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

此外,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鱼类的行为也有所变化。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鱼 类活动范围有所减小,觅食行为减弱;而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鱼类活动范围扩大,觅食行为变得更加活跃。这表明光照强度对鱼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通过对水质参数和鱼类生理指标的监测,我们发现水质的变化对鱼类的生理状 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当水质变差时,鱼类的呼吸频率增加,表明它们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而在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鱼类的呼吸频率相对较低。这说明水质对鱼类的生理健康和生存条件有重要影响。 4. 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鱼类的行为和生理指标,探究了鱼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行为变化和生理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水质等因素对鱼类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有显著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环境适应能力以及鱼类学的相关研究 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5. 参考文献 (此处列举你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所引用的相关文献,以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以上是关于鱼类学实验的报告,通过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与讨论,我们可 以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行为和生理特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鲈鱼解剖实验报告

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乳胶手套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鱼类的外部形态观察与记录 1、器官的名称与功能:口、鳃孔、须、鼻孔、鳞、鳍、侧线 3、计数性状 doc 00豆丁

记载鳍的性质和数量的一种方式, -般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以鲈鱼的背鳍(dorsal fin)为例表示鲈的背鳍由12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11-14枚鳍条组成。 其它鳍的缩写:尾鳍(C.caudal)、臀鳍(A.anal)、腹鳍(V.ventral)、胸鳍(P .pectoral) (2)鳞式 记载鳞片数目的一种方式,记载方法为: 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侧线鳞是沿自头后起至尾鳍中部基底间侧线上分布的鳞片;侧线上鳞是背鳍基部前缘至侧线间(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侧线下鳞是腹鳍(或臀鳍)基底前缘至侧线(不包括侧线鳞)的横列鳞数。 a解剖操作 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用剪刀从肛门]腹部前方剪开一个切口,沿腹中线向前剪至下颌,剪刀口尽可能向外贴住腹壁以避免剪断肠道等内脏器官.再在左侧面自切口开口处向背方剪开至鳃盖后缘,再剪至胸鳍之前,这样即可掀起左侧体壁便于观察了。 在剪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剥离鲫鱼的肾脏.与体壁的联系,以免破坏肾脏结构b观察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 鲤鱼解剖实验报告 一、引言 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本次实验旨在通过 解剖鲤鱼,深入了解其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为我们对鱼类生物学的研究提供 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所用材料为新鲜的鲤鱼,实验器材包括手术刀、剪刀、镊子、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鲤鱼置于解剖台上,然后根据解剖步骤逐步进行操作。 三、外部解剖 1. 鱼体形态:我们观察到鲤鱼呈纺锤形,体长约为30厘米,体表覆盖着鳞片,背部呈深绿色,腹部为银白色。 2. 鳍的结构:鲤鱼具有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四对鳍,每对鳍都有特定的结 构和功能。背鳍和腹鳍用于平衡和姿态调节,胸鳍用于前进和转向,尾鳍则是 主要的推进器官。 四、内部解剖 1. 消化系统:我们首先切开鲤鱼的腹部,发现了消化系统。鲤鱼的消化系统由 口腔、咽喉、食管、胃、肠和肛门组成。我们观察到鲤鱼的口腔内有锋利的牙齿,用于咀嚼食物。食管连接着口腔和胃,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肠道负 责吸收营养物质,而肛门则是排泄消化残渣的出口。 2. 呼吸系统:我们进一步解剖了鲤鱼的呼吸系统。鲤鱼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鳃, 位于鱼的腮腔内。我们观察到鳃片之间有丰富的血管,这些血管将氧气从水中

吸收,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循环系统:我们继续解剖了鲤鱼的循环系统。鲤鱼的心脏位于鳃的后方,是 一个肌肉组织,具有泵血的功能。我们观察到鲤鱼的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 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送往全身各个器官。 4. 泌尿系统:我们还研究了鲤鱼的泌尿系统。鲤鱼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和 输尿管。肾脏是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我们观察到鲤鱼的 肾脏位于脊柱两侧,通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五、结论 通过本次鲤鱼解剖实验,我们对鲤鱼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鲤鱼的消化系统负责摄取和消化食物,呼吸系统负责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水 分平衡。这些器官之间相互协调,保持鲤鱼的正常生命活动。 六、展望 鲤鱼解剖实验为我们深入研究鱼类生物学提供了基础数据,但仍有许多问题需 要进一步探索。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鲤鱼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以 及不同环境条件下鲤鱼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通过持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鲤鱼及其他鱼类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 提供科学依据。 七、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实验中提供的鲤鱼样本,以及实验室的支持和指导。没有这 些帮助,我们无法完成这次实验和撰写本报告。同时,也要感谢鲤鱼为我们提 供了解剖研究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鱼类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鱼的各种实验报告

鱼的各种实验报告 引言 本报告旨在介绍鱼类的各种实验研究,包括鱼类行为实验、鱼类生态实验以及鱼类生理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鱼类的行为、适应能力以及生理机制,为保护和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一、鱼类行为实验 1. 觅食行为观察实验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觅食行为。例如,将鱼类放置于水池中,同时向水池中放入不同种类饵料,记录各种鱼类对不同饵料的选择和觅食策略。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觅食习性和食性分类。 2. 群体行为观察实验 观察鱼类在不同群体组织中的行为表现。例如,将鱼类放置于不同大小的水池中,记录各种鱼类的集群活动,包括聚拢、分散、领导者行为等。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社会行为和领导层次。 3. 学习与记忆实验 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实验,研究不同种类鱼类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例如,将鱼类与特定刺激(如光线或声音)相连,观察它们对该刺激的反应。后续的实验可以用来测试鱼类对该刺激的记忆时间和程度。 二、鱼类生态实验 1. 水质适应实验 研究不同种类鱼类对不同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将鱼类分别放置在不同氧含量、酸碱度、温度等条件下,观察它们的呼吸、饮食和活动变化。通过这个实

验可以了解鱼类对不同水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2. 迁移与季节行为实验 研究鱼类的迁移和季节行为,以揭示它们的迁徙路线、迁徙动力和迁徙方式。例如,通过标记回收法来追踪鱼类的迁移路线,或者通过监测鱼类的光感受器和地磁感受器来了解其导航行为机制。 3. 摄食选择实验 研究鱼类在不同食物资源环境下的选择行为。例如,将鱼类置于不同种类食物的选择场景中,观察其对不同食物的摄食偏好。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的食物选择机制和资源利用策略。 三、鱼类生理实验 1. 呼吸实验 通过测量鱼类的呼吸频率和耗氧量,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鱼类的呼吸适应能力。例如,将鱼类放置于氧浓度不同的水域中,测量其呼吸频率和氧耗量的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对氧浓度变化的适应机制。 2. 温度适应实验 研究鱼类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能力。例如,将鱼类分别放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观察其生长速度、代谢率和免疫力的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鱼类对温度变化的生理调节机制。 3. 激素调控实验 通过注射激素或制造激素缺乏条件,研究鱼类的生殖、生长和免疫等生理过程的激素调控机制。例如,注射睾丸激素去势鱼类,观察其性成熟、生长速度和免疫力的变化。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解剖鲫鱼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外形观察 (1)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 (2)鱼的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3)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布满毛细血管。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剖析步骤 左手握住刚刚处死的鲫鱼头部和背部,使腹面向上。右手拿剪刀,从肛门插入,沿腹中线由后向前剪开鲫鱼的腹部体壁,直到口的后方为止(剪刀尖不要深入体腔,以免损坏内脏)。随后把鲫鱼放在解剖盘里,将鲫鱼左侧向上,用镊子提起左侧体壁,并从肛门开始,向背面的方向用剪刀做左侧体壁的横切口,到达侧线就扭转剪刀方向,向前延伸至鳃盖的后缘,再沿着鳃盖后缘,剪到胸鳍的前面的腹中线处,除去切口的体壁。最后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3、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1)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它主要位于鳃盖下的鳃腔内,鳃腔与口相通。咽喉两侧有鲜红色的鳃,每侧各有4 个全鳃,全鳃呈镰刀形。每个全鳃有2个鳃片,内侧着生在一根细长弯曲的鳃弓上。取下全鳃用放大镜可以观察,鳃弓的凹面有两行尖齿状的鳃耙,每个鳃片有许

多跟鳃弓呈放射状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两侧又生有许多鳃小片,鳃小片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活鲫鱼的鳃是鲜红色的。 在体腔的中上部,有一个充满气体的白色囊状结构,就是鱼膘。其中部深缢,将膘分成前后相通的两个室。后室腹面的前端,伸出一条细长的膘管,向前通向食管的背方,它是膘内气体排放的管道。膘的表面有丰富血管,交织成网状,因此,膘也具有呼吸的功能。 (2)观察鲫鱼的消化系统上颌和下颌没有牙齿。可用解剖剪除去一侧的鳃片,用食指触摸咽喉下侧,可以找到咽喉齿,仔细观察,它共有4枚,排成一列。 鲫鱼的胃肠分化不明显。在体腔腹侧,可以看到白色的曲折盘绕的细长的鱼肠,它上连食管,下通肛门。试用一根筷子从鱼的口腔缓缓插入,可以一直通到肠里。 在鲫鱼的肠和肠之间,分布着红褐色或黄褐色的肝胰脏。它分两叶,右叶上可以找到一个蓝绿色或黄绿色的胆囊,里面贮存着胆汁和胰液。 (3)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鲫鱼的心脏在体腔的最前下方。用解剖剪剪开包在外面的围心囊,可以看到两个圆球状的结构,前面的一个稍小壁较厚淡红色的是心室,后面一个壁较薄暗红色是心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还能分辨出心室背面的动脉球,向前发出的腹大动脉。心房后面、紧贴着静脉窦位于小肠背面,生殖腺的下方,有一个细长的条状结构、颜色深红的脾脏,它是鲫鱼的造血的器官。 (4)观察鲫鱼的排泄系统鲫鱼的排泄系统主要是深红色的肾脏,位

鱼类分类检索实验报告

鱼类分类检索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通过鱼类的分类检索,了解鱼类的分类特征及其分类方法,进一步掌握鱼类的分类学知识。 实验过程: 1. 收集鱼类样本:在实验之前,我们收集了多种鱼类的样本,包括淡水鱼和海水鱼,以及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鱼类。 2. 观察样本特征:对于每个样本,我们观察了它们的外部形态特征,如鳞片的形状和排列方式、鳍的形态、颜色等。 3. 记录样本分类特征:针对每个鱼类样本,我们记录了它们的体型特征、鳃盖数目、口部位置、头部形态、尾部形态等分类特征。 4. 分类命名:根据观察到的特征,我们使用分类学中的鱼类分类系统对样本进行分类命名。 实验结果: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鱼类的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观察样本特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多样化,不同种类的鱼类在身体形态、鳞片形状和排列方式、鳍的形态、颜色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记录分类特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鱼类的体型特征、鳃盖数目、口部位置、头部形态、尾部形态等都能够作为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在命名分类时,我们使用了鱼类分类学中的系统,例如按照鳃盖数目将鱼类划分为无鳃盖、1对鳃盖、2对鳃盖等类群,或者按照体型特征将鱼类分为扁平型、圆筒型等类群。

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鱼类的分类特征较为丰富,不同特征能够提供不同的分类依据。而鱼类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也可以结合多种特征进行综合分类。此外,我们还发现鱼类的分类和命名是依据其实际特征进行的,因此分类学的研究对于准确识别鱼类的种类非常重要。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对鱼类的分类检索,加深了我们对鱼类分类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观察样本特征、记录分类特征和命名分类等步骤,我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了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分类特征,以及鱼类的分类方法。掌握鱼类的分类学知识对于鱼类的饲养、保护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践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鱼类的分类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鱼类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