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知识重点

国际金融知识重点

国际金融知识重点
国际金融知识重点

Chapter 1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中的交易

1.交换:不同经济体的居民交换有对应经济价值的项目(即可商品服务,又可金融项目)

2.转移:一方提供价值但未收取对应价值;单向流动:物资捐赠&救助服务、债务豁免

3.变动:移居(移民债权债务—对外债权债务)债权债务再分类(持有股票为证券投资,联合控股转变为直接投

资)推论交易(国外直接投资者的收益记为直接投资一部分)

国际收支主体: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间(居民:机构单位&经济领土&经济利益中心)

交易者原则:凡居民单位与非居民单位之间的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规定:

1.计价原则:市场价格计价;商品计离岸价,运费保险记在服务项下

2.记账单位为美元;签订合同中规定汇率折算/交易当日市场汇率/短期平均汇率

3.时间确定:经济所有权变更原则。权责发生制下,经济所有权变更是交易确定记录时间的核心

国际收支平衡表标准构成:

一般分为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 + 对冲项目“误差与遗漏净额”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1.货物和服务:有形商品&运输、保险、通讯、旅游

2.初次收入:雇员报酬、投资收益、租金

3.二次收入:承接项目,平衡经常转移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1.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处置:自然资源、契约租约和许可,品牌、报刊名称、商标、标志和域名等

2.资本转移:资产转移、减免负债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净额记录

1.直接投资

2.证券投资:注意与证券投资收益的差别

3.金融衍生品&雇员认股权

4.其他投资:包括所有未包括的金融交易(货币和存款、贷款、保险技术准备金、贸易信贷、预付款、其他应收

款eg:外国人支付的支票;私人部门买入外汇后对外资产的变动,存放在外国银行账户上的存款)

5.储备资产

误差与遗漏净额:为了抵消掉在统计过程中由于源数据和编制等原因导致的错误,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总能达到总体的水平,以该项来平衡CA+FA。

CA+FA=-RT,所以可以以此求出误差与遗漏。

记账规则

经常账户:实际资源从本国向外国流出记入贷方

资本和金融账户:经济体对外资产减少,对外负债增加记入贷方

注意:转移交易人为设计转移项目承接(二次收入&资本转移为承接项目)

普遍原则:一项交易在该项目上使本国从外部世界获得货币收入记入贷方

外汇储备:储备资产减少记入贷方

误差与遗漏净额:综合差额借方大于贷方,记入贷方

国际收支的差额分析:

经常账户差额(CA)(反映转让净额:借流入贷流出)

来源:商品贸易差额&服务贸易差额&收入经常转移差额

推导:

封闭经济体

Y国民收入总供给=C+Sp+T (国民收入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

Y需求=C+I+G(需求来自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开支)

Y=Q

?C+Sp+T=G+I+C

?(T-G=Sg) => I=Sp+Sg=S

结论:封闭经济中一国总投资完全由国民储蓄提供

开放经济体:

Y国民收入总供给=C+Sp+T(国民收入分解为私人消费、私人储蓄和政府税收)

Y需求(由本国产出Q来支撑)=C+I+G+EX-IM(需求来自消费、私人投资、政府开支和净出口)

Y国民收入总供给= Q+R(来自外国的净要素收入)

?C+I+G+EX-IM+R = C+Sp+T (EX-IM+R为经常账户差额CA)

?S=I+CA

结论:开放经济中资本存量与经常账户顺差共同消耗掉本国形成的国民储蓄,顺差是对外净投资,逆差对外净负债可支持投资增加

CA=Sp-I-BD(BD=G-T预算赤字)

经常项目差额的四种表述:

1.CA=EX-IM+R

2.CA=Y-A, A=C+I+G

3.CA=S-I

4.CA=B*-B*=ΔNFA

金融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净额FA+储备资产差额RT)

CA+FA+RT=0 即–CA=FA+RT

I=S+(FA+RT)

CA与FA+RT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国内储蓄增长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增长时(I>S),通过积累对外净负债弥补本国储蓄缺口, I

【国际收支中差额的组合情况表格详情参照课本P62 ;)】

综合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净额(CA+FA)

与储备资产差额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A+FA+RT=0)

国际投资头寸:反映一国在一定时点对外金融资产B*和负债B*的状况

Chapter 2 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论(微观角度)

基本思想:汇率的变化会带来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弹性大小影响下会改变进出口数量,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状态。

假设:

1.商品贸易收支=国际收支

2.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的影响,不考虑收入、价格、偏好等

3.无限供给。价格不变

4.初始贸易平衡

缺陷:

1.假设贬值前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不符合现实

2.若没有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进出口数量会受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共同影响,造成贬值后变化不确定

3.收入不变假定与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存在逻辑上的矛盾,收入稳定充分就业,但供给弹性无穷大则资源未被充

分利用

4.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但贬值也会有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

5.不考虑资本流动,其规模较大,且贬值也会影响资本账户

推导:

Px本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Pm外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e汇率

出口品价格Px/e 进口品价格 ePm

当本币贬值e↑,出口增进口减,具体数量取决于需求变动,故国际收支改善与否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大小

TB=Px*X-ePm*M

ΔB>0,国际收支改善

基于之前假设4初始贸易平衡Px*X=ePm*M

推出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能改变国际收支的必要条件)

结论:

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的状况。

实证检验:

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这一调整滞后现象为“J形曲线效应”,象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的时间轨迹,分为三阶段:I 货币合同阶段 II传导阶段 III 数量调整阶段

吸收论(支出分析法,宏观角度,以凯恩斯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

基本思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将国际收支与整个国民经济相关联的的国际收支吸收论

经济政策=> 经济活动关系=> 产量变化带来支出变动=> 国际收支变化

假设:价格不变,强调本国实际收入变化(短期国际收支决定理论),不考虑资本流动,忽略转移

吸收论缺陷

1.吸收论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基础上,没有逻辑分析,贸易收支也会反过来影响收入和吸收

2.贬值效应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不全面,贬值也可能减少对非贸易品的支出,非贸易部门释放出来

的资源也不一定能被应用到增加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上

3.吸收论是单一国家模型,实际进出口数量和价格也取决于贸易伙伴国

4.不涉及国际资本流动

推导:

国内吸收(需求)A=C+I+G+IM(消费、投资、政府开支、进口支出)

国民收入(真实收入)Y=C+I+G+EX(收入被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消耗掉)

CA=EX-IM (不考虑资本流动,忽略转移)

Y-A=CA

结论:国际收支简化为贸易收支,国际收支余额等于国内收入和支出之差,当总产出大于总支出时,剩余产品出口,形成国际收支盈余,否则反之,使国内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分析:一国经济紧缩,减少对进口品消费,经常账户改善,扩张则相反

现实:一国经历扩张,真实收入增加,真实花费或吸收也会增加,CA变化不定,取决于Y和A哪个增加更快;对外经济不平衡取决于真实收入和真实吸收的相对变化程度

政策含义(支出减少政策&支出转换工具)

支出减少政策也被称为吸收工具,指政府减少一国吸收(A=C+I+G+IM)可以通过改变公共开支,或通过税收影响消费和投资支出来达到目的,但对Y的影响不一定,故CA变化不一定

支出转换工具,政府转换私人部门对进出口品的支出

1.贸易管制,减少对进口品购买,贸易国报复

2.改变本国汇率

但支出转换不意味着CA改善,还是取决于Y与A的变化幅度

结论:CA通过Y与A调节,国内未充分就业,采取支出转换政策,利用闲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充分就业则采用支出减少政策,通过货币或财政政策改变国际收支

贬值的几种效应分析

将吸收分为:自主性吸收D和诱发性吸收cY(c边际吸收倾向)假设c为常数

B=Y-A

B=Y-cY-D

ΔB=(1-c) ΔY-ΔD

对收入的影响ΔY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cΔY

闲置资源效应:存在闲置资源,贬值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带来产出ΔY增加,国内诱发性吸收cΔY增加,效应具体方向取决于c,c<1效应为正

贸易条件效应:本币贬值,TOT恶化,本国实际收入ΔY下降,国内诱发性吸收cΔY减小,ΔY下降国际收支恶化,cΔY减小国际收支改善,取决于对比,c>1国际收支改善

资源配置效应:贬值通过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价格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出ΔY增加,改善国际收支,国内诱发性吸收cΔY也随收入增加,减少国际收支改善,c越小越利于国际收支改善

结论:闲置资源、资源配置、贸易条件效应相互冲抵,贬值效果不确定

现金余额效应:贬值带来进口品和本国贸易品的价格上升,Ms不变,人们的现金余额水平下降M/P↓,公众为将实际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水平,就减少自主性吸收D,同时公众出售所持有的非现金资产(证券),引起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进一步抑制吸收

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使价格上涨,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利于利润收入者,不利于固定收入者。而固定收入者的边际吸收倾向又高于利润收入者,导致社会吸收倾向降低,有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

货币幻觉效应:短期内的货币幻觉使人们更加关注价格上升,从而减少消费,减少国内吸收,改善国际收支

其他效应

贬值使人们预期价格进一步上涨,增加当下购买

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使投资成本提高,抑制投资支出,或减少进口需求

货币论

基本思想: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国际收支变化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顺逆差由于货币供求数量的不平衡。由其假定推测出,开放经济体产量和其他决定因素不变,当货币数量低于希望存量,各经济单位就会要求额外的货币余额,个人会减少支出,国家通过国际收支吸收外国货币恢复均衡。调节货币供求过程带来国际收支变化

假设:

1.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一国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等变量的稳定函数,长期内货币需求稳定

2.贸易商品价格外生,长期内,一国价格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3.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产量

4.国际储备变化带来的货币供应变化不会被冲销掉

5.基础货币等于货币供给量,忽略货币乘数

6.初始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供求相当

货币论缺陷

1)因果颠倒,货币因素看成决定性,将收入支出、贸易条件看成次要,事实上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稳定,事实上短期不稳定,受货币供给影响;假设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但事实上

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因而影响国内产量

3)货币论假设强调一价定律,现实中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它往往不成立

4)货币论认为国际储备变化会自行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但货币当局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冲销掉储备变化对货

币供应的影响,使上述机制受挫,这与“国际储备变化带来的货币供应变化不会被冲销掉”的假设相反

推导

货币需求:Md=k·PY (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其名义收益的一部分,不考虑利率影响)——剑桥方程式

货币供应:MB=DC+FER

基础货币&货币存量: M=m·MB=m·(DC+FER)(开放经济下,外汇储备构成国内货币供应的一部分)

购买力平价:P=EP*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d=M

其中:货币市场与国际收支能通过外汇储备CA+FA+RT=0 RT=-ΔFER=-(CA+FA)以及汇率E联系起来

=> k·EP*·Y=m·(DC+FER) => ΔFER-ΔE=ΔP*+ΔY-ΔDC——结论性公式

外汇储备的变化率-汇率的变化率=国外通货膨胀率+国内收入的增长率-国内信贷的变化率

结论:当货币供求失衡,调节过程导致外汇储备或汇率变化,从而带来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调整,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论的不同汇率制度下的分析:

?固定汇率制度(ΔE=0)ΔFER=ΔP*+ΔY-ΔDC 外部冲击由外汇储备变化承担,导致CA+FA出现顺差或逆差1)国内信贷DC变化

公开市场购买DC↑,实际货币存量超过货币需求量,货币市场失衡,ΔDC>0即ΔFER<0,(CA+FA)<0出现逆差

机制:人们持有货币数量超过他们希望的持有量,通过增加购买商品和服务来减少货币持有量,增加对外国商品和服务消费带来经常账户赤字;购买国内证券降低国内利率水平,引起资金外流,购买国外证券也引起资金外流,金融账户赤字,故综合差额赤字。

逆差增加外汇需要,本币面临贬值,央行抛外汇收本币,储备资产减少。储备减少等于综合账户逆差使外汇市场重新均衡。

2)货币需求量变化

外国价格水平或真实收入增加ΔP*/ΔY↑,ΔFER>0,(CA+FA)>0,综合账户顺差

机制:由剑桥方程式知货币需求会上升,意愿持有货币量大于当前持有货币量,人们减少支出增加货币持有,减少进口商品和服务支出引起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国内外证券资产购买,提高利率水平,外部资金流入同时资金回流,金融账户顺差,综合账户顺差。

顺差增加外汇供给,本币面临升值,央行抛本币收外币,储备资产增加。储备增加等于综合账户顺差外汇市场重新均衡。

?浮动汇率制度(ΔFER=0) -ΔE=ΔP*+ΔY-ΔDC 外部冲击由汇率变化承担, CA+FA不变

1)国内信贷DC变化

公开市场购买DC↑,实际货币存量超过货币需求量,货币市场失衡,ΔDC>0即ΔE>0,因FER不变故(CA+FA)不变机制:公众持有货币数量超过意愿持有量,增加购买来减少货币持有量,增加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带来经常账户的赤字,增加对国内外证券的购买,降低国内利率水平,资金外流,金融账户赤字,总和差额赤字。

赤字出现,外汇需求增加,本币贬值,改善综合差额,赤字扭转,均衡时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综合差额回到初始水平,即ΔFER=CA+FA=0

2)货币需求量变化

外国价格水平或真实收入增加ΔP*或ΔY↑,即ΔE<0,因FER不变故(CA+FA)不变

机制:由剑桥方程式知货币需求会上升,意愿持有货币量大于当前持有货币量,人们减少支出增加货币持有,减少进口商品和服务支出引起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国内外证券资产购买,提高利率水平,外部资金流入同时资金回流,金融账户顺差,综合账户顺差。

顺差出现,外汇供给增加,本币升值,使顺差减少,综合差额回到原来水平,即ΔFER=CA+FA=0

综上所述:

都是由于外部冲击造成人们意愿持有货币量和实际持有量差异,之后改变支出和债券购买而导致综合账户差额变化差异在于固定汇率恢复平衡通过外汇储备,浮动汇率恢复平衡通过汇率升降

政策含义

认为国际收支的均衡一定是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故有如下经济政策:

1)所有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只有能影响一国货币供求的经济政策才能影响该国的国际收支。

3)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国际储备流动自行纠正,浮动汇率制下通过汇率发挥自动调节作用

4)实际因素通过对货币需求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总含义:一国长期经受国际收支逆差,虽然可采用传统的国际收支政策,如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或实行贬值、进出口限制、出口补贴等,但这些都是暂时有效的,而长期办法只能是降低国内信贷膨胀率。

国际收支的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分析

国际收支是否平衡——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外汇收付金额是否相等

静态失衡:短期国际收支存在一定失衡

动态失衡:长期国际收支出现总体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原因

1.偶发性失衡: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突发事件引起国内产量下降、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资本不利流动

2.周期性因素:经济萧条内需不旺转向国际市场,出口增进口减,顺差;经济高涨时逆差

3.结构性因素:一国产业结构不适应国际市场导致出口锐减,进出口失衡

4.货币性失衡:一国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物

价上涨、利率下降,使综合账户逆差,国际收支恶化

5.收入性因素:经济增长率高,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上升,物价上涨,进口增出口减,资本外流,国际收支逆

6.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游资逐利对国际收支造成冲击性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

1.持续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影响

本币贬值,消极影响国际地位和对外经济交往;汇率下跌,政府干预消耗国际储备,生产资料进口受挫,影响国民经济;国内货币紧缩利率上升,影响就业、经济增长和生产;逆差使一国偿债能力降低,陷入债务困境使国家信用下降。

2.持续巨额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本币持续坚挺不利于出口贸易,影响居民就业,国际储备累计造成货币供应上升,价格上涨,加剧通胀;大量顺差是伙伴国的逆差,引起贸易摩擦。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黄金外流→货币供给量下降→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国际收支赤字国际收支盈余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价格上升←货币供给上升←黄金内流↙

结论:充分就业和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调节国际收支

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利率效应: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赤字,货币当局减少外汇储备,国内货币供应减少,市场资金紧张,利率上升,

资本流入,改善资本账户收支

2)收入效应:货币供应在赤字时减少,人们为恢复所持有现金余额水平,减少国内支出;利率上升也减少国内支

出,进口需求减少,改善经常账户

3)相对价格效应:货币供应的下降会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工资下降,本国产品更

有竞争力,出口增进口减,改善经常账户

3.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导致进出口品相对价格变化,作用于国际收支,具体结果取决于马歇尔勒纳条件

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第一层次:在融资与调整之间选择

第二层次:采用支出减少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

第三层次:选择具体措施

1.外汇缓冲政策(融资):政府以持有的黄金、外汇储备或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外汇供求

2.财政和货币政策:赤字采取紧缩的货币或财政政策,但要牺牲国内经济

3.汇率政策:汇率变动

4.直接管制:行政命令外汇管制或贸易管制

5.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Chapter 3 汇率

外汇属性:国际性;可偿性;可兑换性

汇率种类

按汇率变动情况或汇率制度背景: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按是否受货币当局管制: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按制定方式分为:基本汇率&套算汇率

基本汇率:本国货币兑某些关键货币的汇率,是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确定汇率的依据

套算汇率(交叉汇率):两种货币基本汇率之比所确定的汇率

套算汇率&基本汇率之间必须有内在的一致性,否则会有套利机会(三角套汇)

按外汇市场运行时间:开盘汇率&收盘汇率

按外汇交易交割期限分类:

即期汇率(双方成交后在当日或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双方成交后于将来某一时间交割的汇率)

按外汇支付工具的付款方式: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按银行对外汇的买卖分类: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按涉及币种分类:

双边汇率&贸易加权汇率(有效汇率):多个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值

按是否经过通胀调整分类:名义汇率&实际汇率

汇率报价方式:

标价货币&基准货币

凡在汇率标价中数量会发生变动的货币就被称为“标价货币”,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被称为“基准货币”

外汇报价包含对基准货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基准货币相当于直接标价法下的外国货币)

标价法

1.单位美元标价法 USD/EUR USD/JPY S(€/$)表示美元兑欧元

2.单位英镑标价法 GBP/USD SDR/USD (SDR特别提款权)

外汇交易报价

双向报价方式:

买入价,买入基准货币愿意支付若干标价货币的价格

卖出价,卖出基准货币将收取若干标价货币的价格

买率为S(支付B/买A)卖率为S(收取B/卖A)

Eg:银行即期汇率报价:USD/AUD 1.1985/93 银行每买进1美元愿意支付给对方1.1985澳元,卖出1美元收取1.1993澳元

双向报价交叉汇率计算

银行对客户的报价

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之间的差额是买卖价差,买卖价差率=买卖价差/卖出价*100%,价差率越小报价越有竞争力

银行对远期汇率的报价

1.直接报价

直接标出远期外汇的实际汇率

2.掉期率或远期差价

用升水、贴水和平价标出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差额

基准货币的即期汇率:A~B

基准货币远期差价:a~b

则基准货币远期汇率为:

如果a

如果a>b, A-a~B-b, 基准货币贴水

远期汇率买卖差价大于现汇买卖差价,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升(贴)水年率=(远期差价/现汇汇率)*(12/远期月数)*100%

远期交叉汇率计算

汇率的变动和影响

外汇汇率变动:

政府有关当局明文规定—法定升值&法定贬值

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升值&贬值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影响因素:(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波动界限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

1.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影响因素

特点:金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货币,自由熔铸,自由运输,国家法定铸币含纯金量,金币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国内外价值趋于一致

?汇率等于两国铸币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

?汇率受运输等其他成本影响,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必须承认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价,各国货币兑美元,按各国货币含金量占美元含金量的比率

?汇率属于法定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波动超过1%时货币当局有义务干预

汇率变动的一般性分析

供求决定汇率

以下因素影响供求进而影响汇率:

1.经常账户差额

2.通货膨胀差异

3.利率差异

4.经济增长差异

5.中央银行干预

6.市场预期

7.宏观经济政策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贬值对国内经济:产量、资源配置、物价

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经常账户、国际资本流动

Chapter 4 汇率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基本思想:物价水平=> 货币购买力=> 汇率变化

一价定律:相同商品具有内在一致的价格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正面:

指出了国内外物价对比作为汇率决定的依据,说明货币的对内贬值必然引起货币的对外贬值

应用:新成立国家主权货币确定初始汇率;预测中长期实际汇率变化;调整国际间价格差异,反映生活水平差异

缺陷:

1.本末倒置,纸币的购买力实际取决于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2.假定商品都是贸易品,非贸易品价格难趋于一致

3.忽略贸易成本&壁垒,现实中商品并不能完全替代,价格也无法通过套购趋于相等

4.汇率与物价相互作用

5.忽略国际资本流动和投机对汇率的影响

6.忽略通胀预期、政府干预的影响

7.比较静态分析法,未分析传导机制

8.编制各国物价指数方法、范围、基期选择等方面存在技术困难

与绝对购买力平价存在偏差原因相重合

实证检验:

农产品&矿产品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较好,非贸易商品&服务则不好

结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比短期更与经验数据相符,相对购买力比仅考虑时点的绝对购买力对长期均衡汇率预测能力更好

利率平价说

国际费雪关系式

i=r+π

根据购买力平价PPP:Δe=π-π*

根据有抛补的利率平价:f=i-i*

根据对Δe和f的定义,都表示远期汇率相对于即期汇率的变化程度:Δe=f

→π-π*=i-i* → i-π=i*-π*

结论:两国真实利率水平相等,即真实利率平价

利率平价中使用的是名义利率,有差别的名义利率影响着远期汇率水平;购买力平价中远期汇率又是与即期汇率通过价格变化决定的。所以两种机制存在内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基础在于一价定律,即货币这种资源的实际价格——真实利率在各个地区应该是一样的。

国际收支说

资产市场说

基本思想:均衡汇率就是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的相对价格

假设:

1.外汇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当前价格反映所有可得信息

2.一国的市场包括商品市场、金融资产市场(货币市场和资产市场)

3.货币供给和实际收入被外生决定

4.国内居民和国外居民只持有本国货币

5.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整合,利率平价始终成立

依据两个概念进一步分类

1.替代程度,国内外商品之间和资产之间有一个横向的替代程度

2.调整速度,一个国家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产市场之间有一个受到冲击后进行均衡调整的速度快慢对比

货币论的机制:货币市场失衡→国内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受冲击→国际商品套购机制&国际套利机制→汇率变化→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型(弹性价格的货币论)

机制:货币供应突增,货币市场失衡,本国价格上升,国际商品套利机制发挥作用,推动本币贬值;金融资产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本币贬值。汇率调整过程平滑,各力量向同一方向发挥作用

假定:

1. 所有商品市场的价格能像货币市场价格一样迅速、灵敏地加以调整

2. 国内、外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本外国债券市场合为一个市场

3. 稳定的实际货币需求,不受货币市场存量影响,只受一国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4. PPP始终成立;产出水平稳定

评价:

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现代货币学派的货币供求理论来进一步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

但该理论中对于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的假设、货币需求函数稳定的假设与现实有偏离

过分简化地假设两国货币需求函数中的系数相同

这一理论较适合说明长期汇率的变化趋势,但存在与国际收支说同样的缺陷

结论公式:反映了汇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及政策含义

由结论公式可得汇率变动与本国货币供给变化呈正比,与外国货币供给呈反比;汇率与本国相对于他国的收入呈反方向变动,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国内货币供给增加使本币贬值,国民收入增加本币升值,国内利率水平上身本币贬值。国民收入和利率都通过货币市场产生影响,央行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汇率水平。由于价格完全弹性,货币供给只改变名义汇率,国际收支始终均衡

?汇率超调模型(粘性价格的货币论)

假设:

1. 单一小经济体,外国价格水平P*和利率水平都被当做外部世界给定的

2. 初始时点假设没有通货膨胀,静态的汇率

3. 货币需求稳定

4. 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具有完全替代性

5. 商品市场价格具有粘性

6.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风险中性,无抛补利率平价总是成立,资产市场反映极其灵敏

7.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保证预期升贬值足以抵消任何本外国利率差异,即i=i*+ΔEe

8.长期购买力平价总是成立

9.总需求是由开放经济中的各种因素内在决定的,长期内产出不发生变化

评价:

超调理论将理性预期思想引入了国际金融理论,采用了动态分析方法,说明汇率如何由货币市场失衡而发生了超调,从短期均衡水平达到了长期均衡水平,解释了汇率高度波动特征,总结了现实中的汇率超调现象,货币论对汇率的长期变化有一定预测能力

缺陷:将汇率波动完全归因于货币市场失衡,否认商品市场上的实际冲击对汇率的影响;假定外国资产具有完全替代性,事实存在交易成本、税收、风险等影响替代程度

推导:

货币供应扩张M↑,短期价格粘性不变,实际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对应货币余额需求增加以维持货币市场均衡。实际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国民收入短期不变,利率则下降。各国资本具有替代性和流动性,利率下降引起资金外流本币贬值。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就由资产市场承受,利率短期超调,汇率变动幅度也会超调。商品市场均衡打破,因利率下降,本币贬值,商品市场出现超额需求,引起商品套购,世界需求本国商品,产量不变价格上升,由于价格粘性所以调整缓慢。当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供应量下降,利率回升,资本内流本币升值

M&P→ i → E

↖←←↘P↙

结论:价格粘性,短期货币市场失衡由资产市场承受,利率短期最大程度变化,引起套利活动,汇率超幅度变动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基本思想:以收益—风险分析法代替套利和商品套购机制分析,讨论国内外资产市场的失衡对汇率的影响;强调投资和投机影响,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预期是当前决定外汇市场汇率的主要因素,汇率是使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和回复均衡的关键

假设:

1. 短期价格粘性

2. 各国资产不具有完全替代性

3. 三种金融工具:本国外国证券,货币

4. 小国模型

评价: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考虑到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结构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将传统理论所强调的经常账户收支纳入汇率的资产市场说,他的动态的、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汇率,理解汇率变化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对货币因素和预期因素的强调更加符合变化了的现实

缺陷:理论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较发达的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没有将商品市场失衡如何影响汇率纳入考虑,用财富总额代替收入作为影响资产组合的因素,没有说实际收入对财富总额的影响,要求外汇管制较松,并实施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一旦市场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推导:

理性投资者会将其拥有的财富,按照收益与风险的权衡,配置于可供选择的各种资产上资产供求存量变动或预期收益变动会打破平衡,私人部门调整投资组合恢复资产市场均衡。调整过程中,本外国资产间替换引起外汇供求存量

几种情况下汇率的调整:

1.货币供应增加,本国资产减少:本国政府回购政府债券,货币存量与债券有数额相同,方向相反的变化。初始

平衡打破,货币超额供应,债券超额需求,利率下降,债券市场的以部分需求转向外国债券资产,外币需求增加,汇率上升

2.货币供应增加,外国货币资产减少:本国政府从居民手中购买外国证券,引起对外国资产超额需求,增加对外

币需求,汇率上升,e增加提高外国资产比例,弥补超额需求,重新均衡

3.外国的i*上升:外国证券利率上升,增加本国对外国证券的预期收益,增大对外国证券的需求,γ变大,α+β

变小,M和Np超额供给,Fp超额需求,公众为平衡资产组合拿M和Np换Fp,外汇需求增加,汇率上升。

I*下降则相反

4.经常账户的变化:本国经常账户盈余使私人部门持有Fp增加,打破原有资产组合,为恢复平衡公众相应增加

M和Np持有量,Fp需求相对减少,外汇汇率下降,直到e·Fp达到公众愿意持有水平。经常项目赤字则相反

5.财政赤字:本国赤字发行政府债券,N↑,①若增加的N由央行购买,导致M增加,如情形1货币供应增加,

汇率上升;②增加的N由私人部门购买,Np增加使Fp需求增加,外汇汇率提高。但Np增加提高本国利息率i,公众将需求由F转向N,汇率下降。故N对e有双向影响,具体取决于国外资产需求弹性与国外资产对本国利率的交叉需求弹性何者为大

6.预期外币币值变化:某因素引起私人部门预期外币升值率πe上升,外国证券的意愿持有比例γ变大,α+β变

小。为平衡资产组合,人们用本国货币和证券换外国资产,导致汇率上升,e·Fp调整直到重新均衡。当预期外币贬值时预期汇率下降

结论:+ + +/- - +

e=e(if,Ms,N,Fp,πe)

资产市场说共同特征总结: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将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结合分析汇率的决定,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存量分析代替流量分析;用动态分析代替比较静态分析;将长短期分析结合起来

Chapter 5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商品市场

封闭经济体

总需求Yad=消费支出C+计划投资支出I+政府支出G

总供给为总产出Y,当总需求=总产出时,经济种商品市场达到均衡

货币市场

假设:价格不变

Md=L(i,Y)=M/P

将利率和产出看做经济体的内生变量

IS曲线推导——Y=C(Y-T)+ I(i)+G——Y- C(Y-T)-G=S

商品市场的均衡要求资本的供求相等,即S=I。储蓄(S)构成资本的供给,投资(I)构成资本的需求。由于储蓄是收人(y)的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所以,IS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人水平组合下,商品市场均衡(S=I)点的轨迹

经济活动处于IS曲线左边的区域,则说明存在超额的商品需求

LM曲线推导——Md=L(i,Y)=M/P

货币均衡(货币市场的均衡)要求货币的供求相等,即L=M。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论,货币需求L取决:f y(总产出)和利率i,并且,货币需求与总产出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所以,LM曲线表示在不同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组合下,货币均衡(L=M)点的轨迹

LM曲线的左边区域,表示存在过度的货币供应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

IS曲线表示经济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均衡。由于两大市场是同时存在的。并且都受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把两条曲线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两条曲线的交点E必然同时满足两个条件:I=S,L=M

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M增加LM向外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产出扩大

?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开支G增加,IS外移,利率上升,私人部门投资减少,部分抵消政府开支对产出的增加效果,产生挤出效应

特殊情况:LM完全垂直,财政政策无效,完全挤出

小国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假定:

1.价格水平外生不变

2.经济体的总供给随总需求迅速调整

3.总供给曲线水平

4.(经常账户)经常账户盈余的规模只受真实汇率和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5.(金融账户)预期汇率变化为0

6.(金融账户)资本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7.本国利率由世界市场利率水平决定i=i*

Y=D(Ep*/P, Y-T, i, G)

M/P=L(i,Y)

i=i*

三个内生变量Y、i、E形成两种坐标体系Y-i、Y-E ?Y-i

?Y-E(用该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

(完整版)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1欧 = 1.2484/0.8852 =1.4103瑞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 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 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买力 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币新 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 远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币稳定为目的,集中分配 有限的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时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一固定,二挂钩,上下限,政府控制,允许调整 浮动汇率制:1.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出2.节省国际储备3.自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总而言之,金融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分类 按交易标的物划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市场 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按融资方式划分市场金融市场分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按地域范围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按经营场所划分金融市场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按交割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金融市场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于其他金融工具划分金融市场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金融市场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 2法律因素 3市场因素 4技术因素 四、金融市场的特点 (1)金融市场以货币资金和其他货币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 (2)金融市场具有价格的一致性,利率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 (3)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且金融交易活动在有形和无形的交易平台集中进行。 (4)金融市场是一个自由竞争市场。 (5)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 (6)金融市场交易之间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主要的是借贷关系,体现了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 (7)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积累功能是指金融市场能够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功能 金融市场的配置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再分配 金融市场的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调节作用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六、非证券金融市场包括: (1)股权投资市场。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即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 (2)信托市场。信托投资是金融信托投资机构用自有资金及组织的资金进行的投资。 (3)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

最全金融学知识点、概念理解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收支运动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经济学中的货币,狭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商品的标准物品;广义地讲,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具体地讲,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期支付标准、价值储藏、世界货币等职能。 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制度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美元化制度是指放弃本币而用美元代替本币执行货币的各项职能的制度。 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买方和借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中,信用形式也不断发展,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收益资本化是指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 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 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 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 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金融学》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证券投资收入(如红利)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2. 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应付货币性失衡一般使用()。 3. 1973年以后,世界各国基本上实行的都是()。 4.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小于求导致汇率上升,称为()。 5. 外汇银行同业之间的交易形成的外汇市场也称为()。 6. 当不能使用本币作为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对于防范外汇风险是最佳的? () 7. 关于择期交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8. 由于一国的国民收入发生相对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 9. 储备资产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10. 根据蒙代尔的指派原则,当一国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应采取 ()。 11.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汇率标价法是()。 12.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制度属于()。 13. 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因供过于求导致汇率下跌,称为()。 14. 以下不属70年代以来创新的外汇交易的是()。

15. 为了防范外汇风险,在选择合同货币时,以下哪种货币是最佳的?() 16. 政府间贷款在新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列入()。 17. 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出口商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是为了()。 18. 以下哪个不是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 19. 以下哪种外汇交易属无风险获利?() 20. 假设某出口商3个月后有一笔外汇收入,为了防范因外汇汇率下跌带来的风险,该出口 商可采取的措施为()。

21. 以下不存在外汇风险的情况是()。 2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一国汇率贬值?() 2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一国货币升值?() 24. 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权数最大的货币是()。 25. 盈利性最高的储备资产是()。 26. 通常,一国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是()。

中央财经大学434国际金融计算题知识点

计算题知识点 1、例如,德国某银行报价:USD/DEM 即期汇率为1.6515/25,一个月远期的升贴水为100/95,求1月期美元与德国马克的远期汇率? 分析:此标价是直接标价法,因此买价在前,卖价在后。一个 月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点数为100/95,前高后低表现为贴水。 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减去贴水。 所以一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6415/1.6430。 规则: 无论何种标价方法,若远期汇率点数顺序前小后大,就用加法; 若远期汇率点数顺序是前大后小,就用减法。 利率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为贴水;利率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为升水。 远期汇差= 即期汇率X两种货币的利差X月数/12 2、例如,美元利率为15%,德国马克利率为13%。USD100=DEM165.15,求三个月远期汇率? ?三个月汇差: 1.6515X(15%-13%)X3/12=0.0206 ?德国马克升水、美元贴水 德国直接标价1.6515-0.0206(减贴水)=1.6309 美国间接标价1.6515-0.0206(减升水)=1.6309 3、例如,同一时间在纽约、苏黎世和伦敦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如下: 纽约1美元=2.5瑞士法郎 苏黎世1英镑=3.2瑞士法郎 伦敦1英镑=1.3美元 问10万美元套汇的利润是多少? 首先,判断三个市场上的汇率是否存在差异。其方法是:先将各个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都统一成同一标价法(直接或间接标价法),然后将其连乘。若积数等于1,说明汇率没有差异;若积数不等于1,说明汇率存在差异,未计费用,可以套汇。 把三个外汇市场的汇率都统一成间接标价法后连乘,即2.5X (1/3.2)X1.3不等于1,所以此市场汇率有差异,可以进行套汇。 其次,准确地进行套汇。通过套算可知,纽约市场美元的价格高于伦敦市场美元的价格。套汇者可在纽约用10万美元买进25万瑞

《国际金融》考试复习题(doc 11页)

《国际金融》考试复习题(doc 11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参考知识点: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参见导学资料P11 3.当今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A.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普通提款权 参考知识点:国际储备的管理参见导学资料P9 4.如果一国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普遍上升,则该国的国际收支容易出现()。 A. 顺差 B. 逆差 C. 平衡 D. 无法判断 参考知识点:国际收支失衡的一般原因参见导学资料P4 5.()是外汇市场的主体。 A.外汇经纪人 B. 中央银行 C.外汇银行 D. 商业银行 参考知识点:外汇市场的概念参见导学资料P17 6.买方信贷中的保险费是() A.除支付贷款利息之外唯一需要支付的费用 B.贷款金额的5% C.根据进口国家的资信等级来制定 D.根据出口国家的资信等级来制定 参考知识点:买方信贷参见导学资料P34 7.牙买加协议中,规定()将逐渐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 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 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建立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储备体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各 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取消外汇管制,会员国在增强货币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 ●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 作用: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资料

国际金融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1.具体内容: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或金融资产的转移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人为设置的抵消账户,使国际收支平衡表达到平衡。 2编制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即经济交易记录日期以所有权变更日期为标准。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 (2)、作价原则(在可以得到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对交易定值;债务工具大多按面值定值;货物进出口都按离岸价格(FOB)定值) (3)、复式记账原则(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收入的项目,记入贷方,记为“ +” ;凡是引起本国外汇支出的项目,记入借方,记为 第二章外汇和汇率 汇率制度的种类:固定汇率适度(本币与外币比价基本固定,并且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浮动汇率制度(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第三章国际收支失衡及调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 1.国际收支逆差:该国货币贬值该国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国内货币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 2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强 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国货币升值加剧国家间磨擦、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周期: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周期性不平衡。

2、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把它叫做货币性不平衡。 3、经济结构: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做结构性不平衡 4、过度外债 5、资本投机 6、偶然事件:临时性不平衡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入自动恢复平衡。 2、弹性分析理论:假设条件:国际收支就等于贸易收支、贸易商品的供给有弹性,而且弹性是无穷大、各国充分就业,国民总收入是不变的、只考虑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3、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之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会改善。即贬值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Em|+|Ex|>1 4、吸收分析理论(1、支出增减型政策,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2、支出转换型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5、货币分析理论:假设条件:1)一国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需求长期稳定, 货币供给不影响实物产量2)国际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内成立该理论政策主张:R- E= Md-D、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的政策: 1、市场自动调节 2、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财政政策:采取缩减或扩大财政开支和调整税率的方式,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4、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目的。 5、外汇缓冲政策: 指一国用一定数量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和外汇,作为外汇稳定或平准基金,来抵消市场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从而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 6、直接管制政策: (1)外汇管制:通过对外汇的买卖直接加以管制以控制外汇市场的供求,维持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2)贸易管制:奖出限入 7、国际借贷: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间贷款的方式,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 8政策配合:

国际投资学重点归纳

国际投资学复习重点 一、概论 1、国际投资的概念、特点;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概念:指一国政府、企业、个人所进行的超出本国边界的投资活动,以求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特点:国际投资具有多元的直接目标;国际投资使用的货币多元化;国际投资的环境呈现差异性;国际投资的风险大;体现民族性 对比: 2、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概念,区别 概念: 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区别: 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经营性投资,无论投资者在哪一行业进行投资,都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前提条件 国际间接投资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为目的持有国外有价证券投资行为,一般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取得。 3、国际投资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概念 ①按投资期限划分 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 ②按投资的来源和用途划分 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或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友好关系为前提且带有援助性 私人投资(Private Investment):一国的个人或经济单位以盈利为目的而对他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③按投资筹集和运行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4、国际投资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起步阶段(1914年以前) 主要投资国是英、法、德,其中英占统治地位;国际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 发展阶段 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投资)美取代英的地位;官方投资规模超过私人投资规模,但私人投资仍占主导地位;直接投资增长很快,仍以间接投资为主 恢复增长阶段(1946-1979,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国际投资)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投资) 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增

国际金融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外汇:一国厂商通过以本国或兑换某种国际货币去清偿国际债务,就叫做国际汇兑,外 汇是它的简称。 2.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简单解释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差额。及进口与出口之对比。国 际收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收支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也包括没有实际实际外汇收支的经济交易,如私人和政府捐赠、无偿援助、易货贸易等,及囊括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的全部经济交易;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3.简介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础,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所以又称为应收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基础,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所以又称为应付标价法。 4.即期外汇交易:是指银行与其客户(或其他银行)之间的在外汇买卖成交后,原则上两 个工作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业务。 5.套利交易:又称利息套利或时间套利。它是指当两种货币的市场利率有差异,投资者将 资金从利率高的国家移往利率低的国家,从而赚取利差收益的外汇交易。分为补偿性套利和非补偿性套利。 6.期权: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内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 权利。 7.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记账单位,它既不是真正的货币,也不能 兑换黄金,而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作为它们的原由提款权,及普通提款权的补充。 8.普通提款权:又称储备头寸,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基金组织中所存放并可调 用的头寸。 9.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或卖出外汇而赚取收益的行为。 10.国际储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被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 接受的一切资产。 11.国际资本流动: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 12.外国债券:投资者在国外发行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13.贴现:指持票人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换现金,银行将扣除从买进日到到期日的利息后的 款项付给持票人。 14.买入汇率:商业银行向客户买入外汇时适用的汇率。 15.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在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16.离岸国际金融市场:非居民相互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境外从事该种货币 存贷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 17.远期外汇交易:指交易双方先签订外汇买卖合同仅提供少量保证金约定于未来某一日按 照约定的汇率和金额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 18.欧洲货币市场:指在居民或非居民之间以欧洲货币为载体的货币资金进行借贷所形成的 市场。 19.直接融资:指资金融通通过投资者和筹资者直接协商进行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买 卖有价证券而融通资金。 20.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或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 的基础。 21.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即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向生产厂商购入设备供承租人使 用,出租人按期收取租金。 22.欧洲货币:指在货币发行过境外存在借贷的货币或在市场所在地存放借贷的外国货币及 境外货币。 二、简答题。

黄达版-金融学-最全最简洁必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1、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以美元为中心,以浮动利率为特征) 2、信用的概念: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与商品货币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3.在不同的信用形式中,你认为最广泛的信用形式有哪几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商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的产生又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结论:各种信用形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国家信用主要工具:国家债券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银行透支借款国际信用分类两类: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 4、对金融范畴的界定:(1)货币与信用——主要是银行信用——紧密结合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难以分开的统一过程(2)这个统一的过程,从其形成之始就立即向一切它所可能覆盖的经济领域渗透 5、利率的含义: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6、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也会发生变动。 7、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名义利率是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风险在内的利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物价变动率r=i+p 我们所能看到是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我门所观察不到的.只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观察和计算,才能得到. 8、单利C=Pxrxn S=px(1+rxn) 复利S=Px(1+n)n C=s-p 终值同复利现值P=s/(1+r)n 9、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 10、所谓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做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并能兑换成其他形式的外币资产和支付手段。我国对外汇的界定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 12、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3、汇率的决定:可比的基础;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供求对比变化影响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理论: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货币分析说,金融资产说 14、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2、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金融工具最初发行上市的市场。流通市场:已上市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3、按交割时间的不同现货市场:现金交易市场,当天成交、当天交割,最迟三日内交割完毕。期货市场:以标准化合约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4、按交易存在的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5、按交易标的物不同: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6、按活动范围来划分: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整理说课讲解

《国际金融学》知识 要点整理

国际金融学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章 一.国家收支概念: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是一个流量概念。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1.季节性和偶然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周期性失衡.4.货币性失衡.5.不稳定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三.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主要内容: (1)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2)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3)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评价: 优点:它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局限性:(1)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2)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3)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方法(4)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四.J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1)汇率调节机制(2)利率调节机制(3)价格调节机制(4)收入调节机制 五.国际收支的政策引导机制:(1)外汇缓冲政策(2)需求管理政策(3)汇率调整政策(4)直接管制政策(5)供给调节政策 第二章 一种货币成为外汇应具备三个条件:(1)普遍接受性(2)可偿付性(3)自由兑换性 汇率及其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中国使用)(2)间接标价法 名义有效汇率:指一国货币与其各个贸易伙伴囯的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外汇期货交易与外汇期权交易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外汇交易的一种分类 区别: (一)买卖双方权利义务不同期货交易的风险收益是对称性的,期货合约的双方都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只能在交割期到来时才能行使;而期权交易的风险收益是非对称性的,,期权合约对买方是非强迫性的,他有执行的权利,也有放弃的权利;而对期权卖方具有强迫性。 (二)交易内容不同期货交易是在未来远期支付一定数量和等级的实物商品的标准化合约,而期权交易的是权利,即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按敲定的价格,买卖某种标的物的权利。 (三)交割价格不同期货到期交割的价格是竞价形成,这个价格的形成来自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对该合约标的物到期日价格的预期,交易各方注意的焦点就在这个预期价格上;而期权到期交割的价格在期权合约推出上市时就按规定敲定,不易更改的,是合约的一个常量,标准化合约的惟一变量是期权权利金,交易双方注意的焦点就在这个权利金上。 (四)保证金的规定不同在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而在期权交易中,买方不需要交纳保证金,因为他的最大风险是权利金,所以只需交纳权利金,但卖方必须存入一笔保证金,必要时须追加保证金。 (五)价格风险不同在期货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承担的价格风险是无限的。而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亏损是有限的,亏损不会超过权利金,而盈利则可能是无限的——在购买看涨期权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购买看跌期权的情况下。而期权卖方的亏损可能是无限的——在出售看涨期权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出售看跌期权的情况下;而盈利则是有限的——仅以期权买方所支付的权利金为限。(六)获利机会不同在期货交易中,做套期保值就意味着保值者放弃了当市场价格出现对自己有利时获利的机会,做投机交易则意味着既可获厚利,又可能损失惨重。但在期权交易中,由于期权的买方可以行使其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的权利,也可放弃这一权利,所以,对买方来说,做期权交易的盈利机会就比较大,如果在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机交易中配合使用期权交易,无疑会增加盈利的机会 (七)交割方式不同期货交易的商品或资产,除非在未到期前卖掉期货合约,否则到期必须交割;而期权交易在到期日可以不交割,致使期权合约过期作废。 (八)标的物交割价格决定不同在期货合约中,标的物的交割价格(即期货价格)由于市场的供需双方力量强弱不定而随时在变化。在期权合约中,标的物的敲定价格则由交易所决定,交易者选择。 (九)合约种类数不同期货价格由市场决定,在任一时间仅能有一种期货价格,故在创造合约种类时,仅有交割月份的变化;期权的敲定价格虽由交易所决定,但在任一时间,可能有多种不同敲定价格的合约存在,再搭配不同的交割月份,便可产生数倍于期货合约种类数的期权合约。 利率平价理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定升水。 第三章

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 外汇 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得债权债务得金融活动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得资产 狭:以外币表示得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得支付 手段 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 汇率 概念:外汇买卖得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就是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 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 少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 国货币 报价方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 前小后大 种类: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得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得汇率套算出来得汇率 1$=0、8852欧 1$=1、2484瑞 则欧兑瑞得交叉汇率为:1欧= 1、2484/0、8852 =1、 4103瑞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得价格,最低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 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单一汇率、复汇率 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她国货币间 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得汇率 影响汇率因素: 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 策与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汇率决定理论: 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 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 购买力平价理论: 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得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 率,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就是两国货币在各 自国家中所具有得购买力得对比 通胀〉物价涨〉汇率跌 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 国内:两个完全相同得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品 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 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 换,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就是一般物价水 平倒数 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R1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国购 买力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a国货 币新汇率 R2=(Pa/Pb)*R1 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 评价:1、强调物价对汇率得作用,但并不绝对 2、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 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置 3、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4、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得机制进行分析 利率平价理论: 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汇率就是两国货币资产得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1.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2.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3.升贴水率 远期决定于利差 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S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S、F直接标价,Ia本国利率、Ib 外国利率,F3个月远期,IaIb三个月利率 (F-S)/S ≈ Ia—Ib 远期汇率得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利率低得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得国家货币,远 期汇率贴水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得特点: 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得、单一得、有管理得浮动汇率 制度 2、采用直接标价法 3、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4、所涉及得体贴币都就是可自由兑换得货币 第二章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 概念:国家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币稳定为目得,集中分配 有限得外汇资金 方法:直接外汇管制:国家直接干预 间接外汇管制:外汇机构控制交易价格 主要内容:外汇资金收入与运用、货币兑换、黄金、现钞输出 入、汇率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

国际金融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外汇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评价:1. 强调物价对汇率的作用,但并不绝对 外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升水:某外汇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 2. 以货币数量为前提,两国纸币交换决定于纸币购买概念:动: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官方汇率、市场汇率力,因为各国居民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币值,本末倒务的金融活动单一汇率、复汇率置 静:广:一切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固定汇率:选择黄金、外币为标准,规定本币与他国货币间 3. 说明长期,对短期中期没用 狭: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固定比价,比价波动受限 4. 静态分析,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机制进行分析 特征:可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偿还性浮动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汇率利率平价理论: 汇率影响汇率因素:凯恩斯古典利率评价理论: 概念:外汇买卖的价格、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是经常账户差额、通货膨胀率、经济实力、利率水平、各国政汇率是两国货币资产的相对价格。资金可投国内、国外 基础货币/ 标价货币策和对市场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因素 1. 国内外投资收入比较 标价方法:汇率决定理论: 2. 本币外币即期远期价格预期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金本位: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3. 升贴水率 少本国货币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法定平价、政府远期决定于利差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纸币:布雷顿森林体系艾因齐格动态利率平价理论:国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受套利活动影响 报价方式:源于货币数量学说,正常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率,现代利率平价公式 双向报价法:卖出:银行向客户卖出外汇而货币购买力又取决于货币数量,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S即期汇率、 F 远期汇率、S、F 直接标价,Ia 本国利率、 Ib 买入:银行从客户买入外汇中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外国利率,F3 个月远期,IaIb 三个月利率 前小后大通胀>物价涨>汇率跌(F-S)/S ≈Ia-Ib 种类: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大约定于本外国利率差 基本汇率:选定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货币,称之为关键国内:两个完全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价,适用于可贸易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期利率升水,利率低的国家货币,远货币,制定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间汇率品期汇率贴水 套算汇率:两国货币通过对各自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出来的开放经济:Pa = R(汇率)*Pb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 汇率绝对购买力平价:本币与外币交换等于本国外国购买力交换, 1.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1$=0.8852 欧1$=1.2484 瑞汇率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一般物价水平倒数制度 则欧兑瑞的交叉汇率为: 1 欧= 1.2484/0.8852 =1.4103 瑞一般物价水平商决定汇率。 2. 采用直接标价法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R1 正常汇率、R2通胀汇率、Paa 国购买 3. 实行外汇买卖双价制 中间汇率:买入+卖出/2力变化率、Pbb国购买力变化率,以b国货币表示 a 国货币 4. 所涉及的体贴币都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钞价:银行购买外币的价格,最低新汇率R2= (Pa/Pb) *R1第二章外汇管制 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汇率升贬由通胀差异决定外汇管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