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

一. 选择题 (共24分)

1. 3665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

B点,路径长度为l ,A、B两点光振动位相差为φ?,则: ( ) (A) 2/3λ=l ,πφ3=? (B) n l 2/3λ=,πφn 3=? (C) n l 2/3λ=,πφ3=? (D) 2/3λn l =,πφn 3=?

2.3200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介质薄片,放

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 (A )d n )1(2- (B )nd 2 (C )2/)1(2λ+-d n (D )nd 3.3361

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nm 450

1=λ和nm 750

2=λ的光谱线,在

光栅光谱中,这两种波长的谱线有重叠现象,重叠处2λ的谱线级数将是: ( ) (A )2,3,4,5,… (B )2,5,8,11,… (C )2,4,6,8,… (D )3,6,9,12,… 4.3246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中自然光与线偏光强度的比值是: ( ) (A )1/2 (B )1/5 (C )1/3 (D )2/3

5.3544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平板玻璃,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则反射光是: ( ) (A )自然光

(B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份偏振光。 6.4352

一火箭固有长度为L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1,火箭上有一个人从火箭的后端向火箭前端上的一个靶子发射一颗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V 2的子弹。在火箭上测得从子弹射出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是: ( ) (A )L/(V 1+V 2) (B )L/V 2

(C )L/(V 2-V 1)

(D )])/(1/[212c V V L -?

7.5614

两个惯性系S 和S’,沿X 轴方向作相对运动,相对运动速度为u ,设在S’系中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用固定于该系的时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0,而用固定于S 系的时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又在S’系X’轴上放置一个固有长度为L 0的细杆,从S 系测得此杆的长度为L ,则: ( )

(A )τ<τ0 ,LL 0 (C) τ>τ0 ,L>L 0 (D )τ>τ0 ,L

8.4356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旅程缩短为3 光年,则它所坐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 ( ) (A ) V=(1/2)C (B ) V=(3/5)C

(C ) V=(4/5)C (D ) V=(9/10)C

二.填空题(36分)

1.(3806)

波长为λ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尖薄膜上,劈尖角为θ,劈尖薄膜的折射率为n,第三条暗纹与第六条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2.(3524)

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0.15mm的单缝上,缝后有焦距为f=400mm的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放置观察屏幕,现测得屏幕上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8mm,则入射光的波长为λ= 。

3.(3511)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空气劈尖上,从反射光中观察干涉条纹,距顶点为L 处是暗条纹。使劈尖角θ连续变大,直到该点处再次出现暗条纹为止,劈尖角的改变量Δθ为。

4.(4715)

以速度v相对地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恒星所发射的光子,其相对于地球的速度的大小为。

5.(5361)

某加速器将电子加速到能量E=2×106eV时,该电子的动能E k= eV(电子的静止质量m e=9.11×10-31kg, 1 eV=1.60×10-19J)

6.(4731)

观察者甲以4c/5的速度(c为真空中光速)相对于静止的观察者乙运动,若甲携带一长度为l,截面积为S,质量为m的棒,这根棒安放在运动方向上,则,

(1)甲测得此棒的密度为

(2)乙测得此棒的密度为

7.(4755)

被激发到n=3的状态的氢原子气体发出的辐射中,有条可见光谱线和条非可见光谱线。

8.(4221)

原子内电子的量子态由n,l,m l及m s四个量子数表征,当n,l,m l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为;当n,l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为;当n一定时,不同的量子态数目为。

9.(4741)

分别以频率为υ1和υ2的单色光照射某一光电管,若υ1>υ2(均大于红限频率υ0)则当两种频率的入射光的光强相同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1E2;为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所加的遏止电压∣U a1 ∣∣U a2∣;所产生的饱和光电流I s1 I s2。

(用>或=或<填入=)

10.(4784)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的动量矩为L= )1

l,当主量子数n=3时,电

l

(

子动量矩的可能取值为。

三.计算题(共40分,每题10分)

1.3628

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μm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nm~760nm)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

2.5535

波长范围在500~600nm之间的复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每厘米有5000条刻线的光栅上,屏幕放在透镜的焦平面处,屏上第二级光谱各色光在屏上所占范围的宽度为25 cm,求透镜的焦距f. (1nm=10-9m)

3.5359

观测者甲和乙分别静止于两个惯性参照系K和K/中,甲测得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4s,而乙测得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5s,求:

(1)K/相对于K的运动速度。

(2)乙测得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地点的距离。

4.4186

图中所示为在一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出的斜线:Array

(1)求证对不同材料的金属,AB

(2)由图上数据求出普朗克恒量h.

(基本电荷=1.60×10-19C)

答案

一.1 C 2A 3D 4 A 5B 6B 7D 8C 二.1 θλn 2/3

2 5000 A

3 nL 2/λθ=?

4 C

5 1.49 Mev

6 Sl m /=甲ρ ,Sl m /9

25=

乙ρ

7 1 , 2

8 2 , )12(2+l , 22n 9

大于 大于 小于

10 0, 2, 6

三.

1. λλσk ne =+=2/2 )5.0/(2-=k ne λ 取K=3得:=λ6000 A

2. λθ2sin =d 分别代入5001=λnm ,6002=λnm

得:577.01=θtg , 75.02=θtg

代入 :25.0)(12=-=?θθtg tg f x 得:45.1=f m 3. c u c u 6.04/5)

/(1/12

=?=-=γ

8

1095?==?u x m 4.据光电效应方程:e

A e

h U

eU

A h a

a

-

=

?+=νν

式中,

e

h 为U —ν曲线斜率,与金属材料A 由图:斜率14

14

10

4.0105/2/-?=?==e h K

得:34

104.6-?==Ke h (J S )

光波的干涉习题及答案-大学本科

一、光波的干涉习题 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 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λ. (B) 1.5 λ/ n . (C) 1.5λ n . (D) 3λ. A 2.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B 3. 3、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 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A) λ / 2.(B) λ / (2n ). (C) λ / n . (D) ()12-n λ . [ ] D 4.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 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A 5. 在折射率为68.1=n 的平板玻璃表面涂一层折射率为38.1='n 的2MgF 透明薄 膜,可以减少玻璃表面的反射光。若用波长nm 500=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 为了尽量减少反射,则2MgF 薄膜的最小厚度是 (A )nm 2.181; (B)nm 1.78;(C )nm 6.90;(D )nm 3.156 B 6. 两块折射率相同的标准玻璃之间形成一个劈尖。用波长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 产生等厚干涉条纹。假如我们将上面的玻璃向上抬起改变劈尖角,则劈尖角 增大时相邻明纹间距比原来 (A )增大 (B )减小 (C ) 不变 (D )无法判断 2)12(2sin 222122λ λδ+=+-=m i n n e 2,1,0=m 00110221122/222λπδλλπλλπφ=???? ??-=???? ??-=?l n l n l l 2 )12(22 λ+=m e n

大学物理 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 一. 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λ/n 解: πλπ ?32==?nd 所以 n d /5.1λ= 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 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条纹 B. P 处为暗条纹 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 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 A. 亮斑 B. 暗斑 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 A. λ/4 B. λ/ (4n ) C. λ/2 D. 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 A. 5.0nm B. 30.0nm C. 90.6nm D. 250.0nm 选择题3图

中国石油大学 大物 2-1 10章习题解答03--

习 题 10 10-1.选择题 1.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则( ) (A) 当l =3λ/2 ,有?? =3π (B) 当l =3λ/(2n ) , 有?? =3n π (C) 当l =3λ/(2n ) ,有?? =3π (D) 当l =3n λ/2 , 有?? =3n π 2.在双缝干涉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 (A) 2λD /d (B) λd /D (C) dD /λ (D) λD /d 3.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不产生干涉条纹 4.在双缝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 ) (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 (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5.在双缝干涉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1S 盖 住,并在12S S 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习题10-1(5)图所示,则此时( )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6.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习题10-1(6)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n 1<n 2> n 3, λ1为入射光在n 1 中的波长,则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 (A) 2n 2e (B) 2n 2e -λ1/(2n 1) (C) 2n 2e -n 1λ1 /2 (D) 2n 2e -n 2λ1/2 7.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4 (B) λ/(4n ) 习题10-1(5)图 s E 习题10-1(6)图 3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

单元四 (二) 杨氏双缝实验 一、填空题 1. 相干光满足的条件是1)频率相同;2)位相差恒定;3)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有两束相干光, 频率为ν,初相相同,在空气中传播,若在相遇点它们几何路程差为r r 21-,则相位差 )r r (c 212-= πν ??。 2. 光强均为I 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0I 4。可能出现的最小光强是0。 3. 在真空中沿Z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O 点处电场强度)3 t 2cos(300E x π πν+ = (SI),则O 点处磁场强度:)3 t 2cos(300 H 00y π πνμε+-=。用图示表明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 4. 试分析在双缝实验中,当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A) 双缝间距变小:条纹变宽; (B) 屏幕移近: 条纹变窄; (C) 波长变长: 条纹变宽; (D) 如图所示,把双缝中的一条狭缝挡住,并在两缝垂直平分线上放一块平面反射镜: 看到的明条纹亮度暗一些,与杨氏双缝干涉相比较,明暗条纹相反; (E) 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S'位置:条纹上移。 二、计算题 1. 在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与屏的距离D=300mm ,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为1 2.2mm ,求双缝间的距离。 * 由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亮条纹的位置由λk d D x = 来确定。 用波长nm 546=λ的单色光照射,得到两个第五级明条纹之间的间距:λ?10d D x 5= ) 4(填空题) 3(填空题

物理学13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13章习题解答] 13-2 光源s 1 和s 2 在真空中发出的光都是波长为 l 的单色光,现将它们分别放于折射率为n 1 和n 2的介质中,如图13-5所示。界面上一点p 到两光源的距 离分别为r 1 和r 2。 (1)两束光的波长各为多大? (2)两束光到达点p 的相位变化各为多大? (3)假如s 1 和s 2 为相干光源,并且初相位相同,求点p 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的条件。 解 (1)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那么它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的波长λ'可以表示为 , 所以,在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介质中的波长可分别表示为 和 . (2)光传播r 的距离,所引起的相位的变化为 , 所以,第一束光到达点p 相位的变化为 , 第二束光到达点p 相位的变化为 . 图13-5

(3)由于两光源的初相位相同,则两光相遇时的相位差是由光程差决定的,所以,点p干涉加强的条件是 , ; 点p干涉减弱的条件是 , . 13-3若用两根细灯丝代替杨氏实验中的两个狭缝,能否观察到干涉条纹?为什么? 解观察不到干涉条纹,因为它们不是相干光源。 13-4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的间距为0.30 mm,以单色光照射狭缝光源,在离开双缝1.2 m处的光屏上,从中央向两侧数两个第5条暗条纹之间的间隔为22.8 mm。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满足 , 第5条暗条纹的级次为4,即,所以 , 其中。两个第5条暗条纹的间距为 , 等于22.8 mm,将此值代入上式,可解出波长为 . 13-5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的间距为0.30 mm,以波长为6.0 102nm的单色光照射狭缝,求在离双缝50 cm远的光屏上,从中央向一侧数第2条与第5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四川大学大物光学习题解答

文档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 (C)1.5n λ (D) 3 λ. [ ] 2. 在相同的时间,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 [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 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 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 (C)1.2mm (D) 3.1 mm . [ ]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 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 P S 1S 21-3题图

物理光学梁铨廷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 论 1.1在真空中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表示为Ex=0,Ey=0,Ez=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求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周期和初相位。 解:由Ex=0,Ey=0,Ez= ,则频率υ= ==0.5×1014Hz,周期T=1/υ=2×10-14s,初相位φ0=+π/2(z=0,t=0),振幅A=100V/m, 波长λ=cT=3×108×2×10-14=6×10-6m。 1.2.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Ex=0,Ey= ,Ez=0,求:(1)该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波长和原点的初相位是多少?(2)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哪个方向?(3)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的表达式如何写? 解:(1)振幅A=2V/m,频率υ =Hz ,波长λ ==

,原点的初相位φ0=+π/2;(2)传播沿z 轴,振动方向沿y 轴;(3)由 B = ,可得 By=Bz=0, Bx= 1.3.一个线偏振光在玻璃中传播时可以表示为Ey=0, Ez=0 , Ex= ,试求:(1)光的频率;(2)波长;(3)玻璃的折射率。 解:(1)υ== =5 ×1014Hz ; ( 2 ) λ = ; (3)相速度v=0.65c ,所以 折 射率 n= 1.4写出:(1)在yoz 平面内沿与y 轴成θ角的方 向传播的平面波的复振 幅;(2)发散球面波和汇聚球面波的复振幅。 解 :( 1 ) 由 ,可得 ; (2)同理:发散球面波

, 汇聚球面波 。 1.5一平面简谐电磁波在 真空中沿正x方向传播。 其频率为Hz,电 场振幅为14.14V/m,如果 该电磁波的振动面与xy 平面呈45o,试写出E,B 表达式。 解:,其 中 = = = , 同理: 。 ,其中 =。 1.6一个沿k方向传播的 平面波表示为 E= ,试求k方向的单位矢。 解:

(规范标准答案1)波动光知识学习题集

波动光学习题 光程、光程差 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 B 两点相位差为3 ,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B) 1.5 n . (C) 1.5 n . (D) 3 . [ A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C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B ] 4.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 n 1<n 2>n 3, 1 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 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 n 2e / ( n 1 1). P S 1 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 n 1 n 2 n 3 e λ1

(B)[4n 1e / ( n 2 1)] + . (C) [4n 2e / ( n 1 1) ]+. (D) 4n 2e / ( n 1 1). [ C ] 5.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则 (A) l =3 / 2,=3 . (B) l =3 / (2n ),=3n . (C) l =3 / (2n ), =3 . (D) l =3n / 2, =3n . [ ] 6.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n 2 e / . (B) 2n 2 e / . (C) (4n 2 e / . (D) (2n 2 e / . [ A ]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 A ] (A) 2n 2 e . (B) 2n 2 e - / 2 . (C) 2n 2 e -. (D) 2n 2 e - / (2n 2). 8.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 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 =_____(n 1-n 2)e 或(n 2-n 1)e 均可__. n 1 n 2 n 3 e λ n 2n 1n 3 e ①②

习题十一111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

习题十一 11-1 某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其频率、波速、波长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解: υ不变,为波源的振动频率;n n 空 λλ= 变小;υλn u =变小. 11-2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 (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 (4)光源作平行于1S ,2S 联线方向上下微小移动; (5)用一块透明的薄云母片盖住下面的一条缝. 解: 由λd D x =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5)零级明纹向下移动. 11-3 什么是光程? 在不同的均匀媒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式?λ π ??2=1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 中波长,为什么? 解:nr =?.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C t ?= ?. 因为?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11-4 如题11-4图所示,A ,B 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分析在下列情况中劈尖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 (1) A 沿垂直于B 的方向向上平移[见图(a)]; (2) A 绕棱边逆时针转动[见图(b)]. 题11-4图 解: (1)由l 2λ θ= ,2 λk e k =知,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条纹间距不变; (2)各级条纹向棱边方向移动,且条纹变密. 11-5 用劈尖干涉来检测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题12-5图所示,每一条纹的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试说明

关于物理光学习题附答案

一、 选择题 1、在相同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中和在玻璃中,正确的是 [ ] A 、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2. 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 e ,并且n1n3,λ为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 ] A .λπe n 22 ; B. π λπ+e n 22 ; C .πλπ+e n 24; D. 2/42πλπ+e n 。 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是明条纹。若将2S 缝盖住,并在21S S 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一反射镜M ,如图所示,则此时 [ ] A .P 点处仍为明条纹; B. P 点处为暗条纹; C .不能确定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4、用白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变化;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宽度、亮度均发生变化; D .不发生干涉条纹。 5、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从一个单色光源所发射的同一波面上任意选取的两点光源均为相干光源; B 、从同一单色光源所发射的任意两束光,可视为两相干光束; C 、只要是频率相同的两独立光源都可视为相干光源;

D、两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在空间任意位置相遇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6、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到B点,路径的长度为 L, A、B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Δφ,则[] (A) L =3λ/(2n),Δφ = 3π; ( B ) L = 3λ/(2n),Δφ = 3nπ; (C) L = 3nλ/2 , Δφ = 3π; ( D ) L = 3nλ/2 ,Δφ = 3nπ。 7、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原来宽度相等,若其中一缝略变宽,则[] A、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但光强极小处的亮度增加 C、干涉条纹间距不变,但条纹移动 D、不发生干涉现象 8、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 A、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B、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大; C、向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D、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E、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9、二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当把上面的玻璃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 [] A、向劈尖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B、向劈尖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C、反劈尖方向平移,条纹间隔变小; D、反劈尖方向平移,条纹间隔不变。 10、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振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振面S上所有面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A、振动振幅之和; B、光强之和; C、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振动的相干叠加. 11、波长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缝宽a=3λ的狭缝上,一级明纹的衍射角为[] A、±30°; B、±°; C、±60°; D、±°。 12、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 A、间距变大; B、间距变小; C、不发生变化; D、间距不变,但明暗条纹的位置交替 变化。

光学自测题答案(1).

《光学》自测题 一、单选题 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 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b 等于[ ] A 、λ B 、λ5.1 C 、λ2 D 、λ3 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λ4=b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 A 、2 个 B 、4 个 C 、6 个 D 、8 个 4、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 ] A 、2/λ B 、λ C 、2/3λ D 、λ2 5、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π3,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 A 、λ5.1 B 、n /5.1λ C 、λn 5.1 D 、λ3 6、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如图所示,若薄膜的厚度为e ,且321n n n ><,1λ为入射光在1n 中的波长,则两束反 射光的光程差为[ ] A 、e n 22 B 、)2/(2112n e n λ+ C 、2/2112λn e n + D 、2/2122λn e n + 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屏 3 S S '

大学物理作业-11-12-光的干涉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2.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2n 2e -λ/(2n 2).(B)2n 2e -λ/2.(C)2n 2e -λ.(D)2n 2e .3. 用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B 两点相位差为5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__________. 4. 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一组干涉条纹,在以下条件下,条纹如何变化:(1)将绿光改为红光_____________;(2)加大缝与光屏间距离_________________;(3)将整个装置放入水中__________;(4)挡住其中一条缝________________. 5.在玻璃(折射率n 3=1.60)表面镀一层MgF 2(折射率n 2=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 长为500nm(1nm=10- 9m)的光从空气(n 1=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减少反射,MgF 2薄膜的最少厚度应为__________. 6.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120cm ,两缝之间的距离d =0.50mm ,用波长λ=500nm (1nm=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 (1)求原点O (零级明条纹所在处)上方的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2)如果用厚度l =0.01mm ,折射率n =1.58的透明薄膜 复盖在图中的S 1缝后面,求上述第五级明条纹的坐标x '. S S ' 3

大学物理-光学标准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 一. 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D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λ/n 解: πλ π ?32== ?nd 所以 n d /5.1λ= 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B ) A.P 处仍为明条纹 B.P 处为暗条纹 C.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 D.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B ) A. 亮斑 B. 暗斑 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 A.λ/4 B.λ/ (4n ) C.λ/2 D.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C ) A. 5.0nm B. 30.0nm C. 90.6nm D. 250.0nm 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 nm 选择题3图

波动光学试题-答案版3

波动光学 一、概念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点光源S 置于空气中,S 到P 点的距离为r ,若在S 与P 点之间置 一个折射率为n (n >1),长度为l 的介质,此时光由S 传到P 点的光程为( D ) (A )r (B )l r - (C )nl r - (D ))1(-+n l r 2.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3. 来自不同光源的两束白光,例如两束手电筒光照射在同一区域内,是不能产 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C ) (A )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 (B )两光源发出不同强度的光 (C )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 (D )不同波长,光速不同 4.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 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 则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 则( C ) (A ) 当l = 3 λ / 2 ,有?? = 3 π (B ) 当 l = 3 λ / (2n ) , 有?? = 3 n π. (C ) 当 l = 3 λ /(2 n ) ,有?? = 3 π (D ) 当 l = 3 n λ / 2 , 有?? = 3 n π. 5.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 (B )中央明条纹最宽,两边明条纹宽度变窄 (C )屏与缝之间的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宽度变窄 (D )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6.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杨氏双缝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减小缝屏距离,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B )减小双缝间距,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C )减小入射光强度, 则条纹间距不变 (D )减小入射波长, 则条纹间距不变 7. 一束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 膜放在空气中,要使透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D ) (A ) λ / 4 (B ) λ / (4 n ) (C ) λ / 2 (D ) λ / (2 n ) 8. 有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劈尖:一个由空气中的玻璃形成,一个由玻璃中 的空气形成。当用相同的单色光分别垂直照射它们时,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 条纹间距( B ) P · l r · S n

四川大学大物光学习题解答

光的干涉(一) 一、选择题 1.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 (C)1.5n λ (D) 3 λ. [ ] 2.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 [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 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中心位置不变),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 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 (C)1.2mm (D) 3.1 mm . [ ]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 的光.A 是 P S 1S 21-3题图

全部光学作业解答

第一章 习题1 1、物点A 经平面镜成像像点A ',A 和A '是一对共轭等光程点吗? 答:A 和A '是一对共轭等光程点 2、在什么条件下附图中的折射球面起会聚作用,在什么条件下起发散作用? (a) (b) 解: r n n n f -''=' (a ) ∵ r > 0 , ∴ 当 n' > n 时,0>'f ,会聚;当 n' < n 时,0<'f ,发散。 (b )∵ r < 0 , ∴ 当 n' > n 时,0<'f ,发散; 当 n' < n 时,0>'f ,会聚。 3、顶角α很小的棱镜,常称为光楔;n 是光楔的折射率。证明光楔使垂直入射的光线产生偏向角δ = (n ?1) α,δ是指入射光经两折射面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证法一: 由折射定律 n sin i 1=n 0sin i 2 , i 1、 i 2 很小, 则 11sin i i ≈ , 22sin i i ≈ 由几何关系:α=1i ,即2i n =α ∴ αααδ)1(12-=-=-=n n i i 证法二:由几何关系:α=1i δαδ+=+=12i i 由折射定律 n sin i 1=n 0sin i 2 ∵ i 1、 i 2 很小,α=≈11sin i i , 22sin i i ≈, 且 10≈n 1

则有 δαα+=n ,∴ αααδ)1(-=-=n n 4、若空气中一均匀球形透明体能将平行光束会聚于其背面顶点上,此透明体的折射率应等于多少? 解:设球形透明体的半径为r ,其折射率为n ′已知r p p n 2 , , 1='-∞== 根据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 r n n p n p n -'= -'' 得:r n r n 12-'=' ∴ 2='n 5、试证明:一束平行光相继经过几个平行分界面的多层介质折射时,出射光线的方向只与入射光的方向及入射空间和出射空间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与中间各层介质无关。 证明:∵ 0011sin sin i n i n = 1122sin sin i n i n = 2233sin sin i n i n = ┇ 2211sin sin ----=k k k k i n i n 11sin sin --=k k k k i n i n ∴ 00sin sin i n i n k k = 即 k k n i n i /)sin (sin 00=,命题成立。 6、照相机的物镜是焦距为12cm 的薄透镜,底片距透镜最大距离为20cm ,拍摄物镜前15cm 处的景物,要在物镜上贴加一个多大焦距的薄透镜? 解:已知 cm p cm p cm f f 20 , 15 , 122 111='-==-=' 21 p p =',求?22=-='f f cm p f p p p f p f 60 1 11 11 111 1111='?'=-'?=+'' cm p p f p p p f p f 60 , 1 11 11 2222 2222='='=-'?=+''且 则有 cm p p p p p p p p f 30206020 6021212 2222=-?='-'''='-'=' n k

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

一. 选择题 (共24分) 1. 3665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 B点,路径长度为l ,A、B两点光振动位相差为φ?,则: ( ) (A) 2/3λ=l ,πφ3=? (B) n l 2/3λ=,πφn 3=? (C) n l 2/3λ=,πφ3=? (D) 2/3λn l =,πφn 3=? 2.3200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介质薄片,放 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 (A )d n )1(2- (B )nd 2 (C )2/)1(2λ+-d n (D )nd 3.3361 某元素的特征光谱中含有波长分别为nm 450 1=λ和nm 750 2=λ的光谱线,在 光栅光谱中,这两种波长的谱线有重叠现象,重叠处2λ的谱线级数将是: ( ) (A )2,3,4,5,… (B )2,5,8,11,… (C )2,4,6,8,… (D )3,6,9,12,… 4.3246 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强度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中自然光与线偏光强度的比值是: ( ) (A )1/2 (B )1/5 (C )1/3 (D )2/3

5.3544 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平板玻璃,设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则反射光是: ( ) (A )自然光 (B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 (C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D )是部份偏振光。 6.4352 一火箭固有长度为L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1,火箭上有一个人从火箭的后端向火箭前端上的一个靶子发射一颗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V 2的子弹。在火箭上测得从子弹射出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是: ( ) (A )L/(V 1+V 2) (B )L/V 2 (C )L/(V 2-V 1) (D )])/(1/[212c V V L -? 7.5614 两个惯性系S 和S’,沿X 轴方向作相对运动,相对运动速度为u ,设在S’系中先后发生的两个事件,用固定于该系的时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0,而用固定于S 系的时钟测出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为τ,又在S’系X’轴上放置一个固有长度为L 0的细杆,从S 系测得此杆的长度为L ,则: ( ) (A )τ<τ0 ,LL 0 (C) τ>τ0 ,L>L 0 (D )τ>τ0 ,L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习题解答] 13-2光源S1 和S2 在真空中发出的光都是波长为l的单色光,现将它们分别放于折射率为n1 和n2的介质中,如图13-5所示。界面上一点P到两光源的距离分别为r1 和r2。 (1)两束光的波长各为多大? (2)两束光到达点P的相位变化各为多大? (3)假如S1 和S2 为相干光源,并且初相位相同,求点P 图13-5 干涉加强和干涉减弱的条件。 解 (1)已知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那么它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波长λ'可以表示为 , 所以,在折射率为n1和n2的介质中的波长可分别表示为 和. (2)光传播r的距离,所引起的相位的变化为 , 所以,第一束光到达点P相位的变化为 , 第二束光到达点P相位的变化为 .

(3)由于两光源的初相位相同,则两光相遇时的相位差是由光程差决定的,所以,点P干涉加强的条件是 , ; 点P干涉减弱的条件是 , . 13-3若用两根细灯丝代替杨氏实验中的两个狭缝,能否观察到干涉条纹?为什么? 解观察不到干涉条纹,因为它们不是相干光源。 13-4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的间距为0.30 mm,以单色光照射狭缝光源,在离开双缝1.2 m 处的光屏上,从中央向两侧数两个第5条暗条纹之间的间隔为22.8 mm。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暗条纹满足 , 第5条暗条纹的级次为4,即,所以 , 其中。两个第5条暗条纹的间距为 , 等于22.8 mm,将此值代入上式,可解出波长为 . 13-5在杨氏干涉实验中,双缝的间距为0.30 mm,以波长为6.0 102nm的单色光照射狭缝,求在离双缝50 cm远的光屏上,从中央向一侧数第2条与第5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第十二章 光学 练习答案

第十二章 光 学 练 习 一 一. 选择题 1.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光程相等; (D )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光程不相等。 2. 设S 1、S 2 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B )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1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 (D) 1122t n t n -。 3. 在双缝干涉中,两缝间距离为d ,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 d),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D ) (A) 2λD/d ; (B )λd/D.; (C) dD/λ.; (D) λD/d.。 4..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 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 则( D )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二. 填空题 1. 相干光满足的条件是:1)频率相同 ;2)位相差恒定;3)振动方向相同。 2. 在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变小,干涉条纹变宽。 3.在双缝实验中,波长变长,干涉条纹变宽。 4.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两缝间的距离为d(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