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掘-拓展-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拓展-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拓展-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拓展-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掘拓展整合一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发掘拓展整合一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后,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我园本着发掘、拓展、整合的原则,努力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发掘一一促进园内教育资源优质化

(一)班际资源共享。

我们立足于幼儿园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每个班的教育资源。如去年大班开展植树活动时,邀请小中班幼儿参加:小班幼儿参观,中班幼儿协助浇水。这一安排,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又如大三班邀请解放军战土来园表演队列练习,我们将活动安排在操场上,让全园幼儿欣赏,这就避免了重复邀请。在我园,各班的资源大家都可以互相利用;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活动计划公示的方法,使各班可以预先相互沟通,避免资源浪费。

(二)以大带小活动。

小班和大班结成了联谊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和大班的哥哥姐

姐成了最好的朋友,外出活动时他们“手拉手”,午餐时“大喂小”。这一活动意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责任心。

这样就把幼儿的学习生活扩大到整个幼儿园,而不仅仅局限于“班级”之内,使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房间都不感到陌生,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三)开辟绿色家园。

我园注意充分挖掘园内资源,营造绿色环境。如我园开辟了以土地、青草、绿树为特征的自然活动场地。我们在园内设计了”百鸟林”“猴山”两处景点,饲养了多种鸟和十几只猴子,由孩子负责饲养。对这些小动物,孩子接触多了,观察多了,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也就多了。女口:猴妈妈快要生宝宝了,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各尽其能想办法。他们有的到图书馆找资料,有的上网查资料,连传达室照顾猴子的老爷爷也成了小朋友采访的对象。

孩子们把了解到的既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带到了幼儿园,把

猴妈妈喂得白白胖胖。后来,猴妈妈顺利产下了可爱的猴宝宝。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猴子的生活习性,而且学会了照顾小动物的一些简单方法,和小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从更多的渠道获得信息,学会了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

二、拓展一一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本土化

(一)走向大自然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我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吴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我园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吴江的名胜古迹,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如春天带孩子观赏桃花、柳树,感受春的气息;

夏天带孩子戏水玩耍,感受夏的乐趣;秋天参观果园田野,感受秋的收获;冬天带孩子溜冰滑雪,感受冬的诗意。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使他们感到新奇

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时,他们睁大求知的眼睛给观察到的物体赋予生命。他们能够听到风儿的歌声,能看懂海浪的舞蹈,能够和小草交谈,能够与昆虫为伴大自然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

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融入大社会

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园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来拓展幼儿学习的空间。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我园地处市政府所在地松陵镇镇中心,西面是城中广场和红旗影院,南面是公园和超市,东面是医院和车站,北面是文化中心和最热闹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周边的这些设施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例如在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中,超市、公园、电影院等都成了孩子们探究的对象,在

逛超市的活动中,工作人员专门给小朋友开辟了一条“儿童收银通道”,不厌其烦地为小顾客开单、找零,孩子不仅当家做了一回小主人,更重要的是从中体验到了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

2.建立必要的社区教育基地。

社区教育基地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补充。我园有以吴江公园、消防大队、城中广场为主的活动基地,有以部队农场、福利院、敬老院为主的德育基地,有以吴江实验小学为主的幼小衔接教育基地。这些教育基地的建立让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由知生情、由情促行。例如,三月五日是学

雷锋日,老师带小朋友参观了社区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片片真情、份份爱心深深感动了小朋友。小朋友们纷纷行动起来,带上自己喜爱的新衣、自己喜爱的玩具来到了福利院,和福利院的孤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将新衣和玩具送给他们。

小朋友的爱心给福利院的孤儿带来了欢乐。又如我园职工由清一色的女同志组成,柔美有余,却缺乏阳刚之气,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开展了“解放军叔叔就在我身边”的主题活动。请来了部队农场的解放军战士,请他们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晨间游戏和升旗仪式,为小朋友表演队列,组织小朋友进行体育锻炼,教小朋友穿衣叠被,给小朋友讲英雄故事,让小朋友感到最可爱的人就在他们身边。之后,我们又组织幼儿参观了部队农场,在与战士谈话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以满足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的好奇心。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解放军叔叔的可爱和伟大,激发了他们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事实证明,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能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

三、整合一一促成幼儿园家庭教育一体化

(一)“嘉宾有约”——把家长请进幼儿园。

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宿迁市宿豫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解向红 〔内容提要〕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何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充分整合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从本地、本园实际出发,依托本园课题《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本土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将周围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逐步运用到幼儿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让它们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不仅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使幼儿更加关心社会、了解社区,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关注社区的发展。〔关键词〕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教育资源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教育必须有教育资源作为前提,作为支撑。没有丰富教育资源广泛支持,幼儿教育水平将难以真正提高,因此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范围内,我们应该让幼儿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幼儿们能够更多地听到、接触到、“外面精彩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中还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根据我园地处城郊结合的特殊地理位置,充分整合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从本地、本园实际出发,依托本园课题《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本土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将周围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逐步运用到幼儿各领域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化教育环境。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和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已成为当代课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幼儿园课程具有基础性,即要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充分利用幼儿园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创符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园本课程。 我园是以游戏为特色教学,比如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幼儿园园内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1、改善办园条件,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幼儿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美好情操,也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热爱幼儿园的小环境开始,逐渐发展养成热爱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环境意识。

2、利用园内设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园内设有规范的教室外,还有玩沙室、图书室、建构室、科学室、多功能教室、种植角,充分利用园内的每一寸土地,如,带小班的孩子们都院子里来寻找春天,从而丰富了幼儿对热爱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种植区就为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与便利的条件。还有我们园里的资料室,为大家准备也许多的书籍与材料,这些资源同样可为我们的社会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增大资源的扩大张力。活动室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资源。 3、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把网络资源引用到幼儿园课程中来。 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直观向幼儿展示课程内容,也能解决一些由于受现实条件限制而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小动画的多媒体播映,是小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动画片《巧虎》中小片段的截取,妈妈做家务时受伤了,巧虎赶紧为妈妈找出创可贴,并处理伤口。从中,孩子们便能体会到妈妈做事的辛苦,并懂得去关心妈妈。同时,网络还能加强老师与外界联系,有选择接受和学习别人的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各种幼教网站也为老师与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幼儿园的发展从来都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结果。因此,要搞好幼儿教育我们除了要开发和利用园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幼儿园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顾名思义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综合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老师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效率,也为创造有活力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也是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和保障。与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和保障。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 探究式”学习方式等。而化学学科的独特性,又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比如:实验资源、多媒体资源、模型资源等,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比如: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化学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化学文献、化学教学软件、投影仪、音像资料、生活经验等。从各种媒体中也可获得更广泛的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科和

目标教师在使用资源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科的特殊性以及这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容易被唤醒的,如果他们的学习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只要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信息技术最可能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比较大可能性和比较好的视听觉效果。二、尊重学生,共享资源备课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上课前就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而课堂上的使用仅仅只需要几分钟。如何使收集到资料能够有效运用呢?老师可以这样做的: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要求找出概念、定义,读熟例题,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有疑问的、有不同见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出标记。每节课开始时让学生阅读教材,借此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在学生阅读时老师来回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这样做,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应用题理解程度,还知道了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困难,灵活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而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高了老师所准备的资料的时效性,也促使老师更加精心地去把握住教材与学生。从老师自身来讲,老师在备课、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并且在教学流程中地位是与老师平等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学得积极、有趣,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自主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灵活运用,注重生成当老师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就要合理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老师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结合《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结合本园特色,自主开发符合本园的园本课程,从而提高我园教师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二、现状分析 1、我园办园显年轻。原因在于我们的师资发展不均衡,个体差异较明显,多年来一直缺少专家型教师引领。因此,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与课改所要求的理想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2、在近几年我园不断反思,努力创设机会向各幼儿园学习,本着“走出去,带回来”的理念,逐步在我园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园级骨干教师不断呈现,并逐步成为园骨干力量。 3、我园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我园实际,将艺术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依据我园三年发展规划,本学年我们将乡土美术特色作为重点,发挥教师特长,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中,逐步对乡土美术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手段、资源利用等方面有质的转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园本课程开发总目标

1、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通过对乡土美术课程的开发利用,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乡土美术的兴趣。 2、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注重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过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挖掘具有园本课程资源,并将其渗透于课程实施过程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3、丰富课程资源,使幼儿园园本课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家长能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 四、园本课程开发内容 1、尝试开发利用多样的乡土材料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小班为撕贴美术教育;中班为拓印画;大班为剪贴画。充分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 2、年级组组长负责,年级组教师参与,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支持幼儿尝试创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研究,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各年级组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园本课程开发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3、社区环境资源、家庭有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高家长对园本课程的认识,指导家长参与实验的实施,成为园本课程实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谈谈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后,进一步清醒地理解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幼教实践工作者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我园本着发掘、拓展、整合的原则,努力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发掘——促动园内教育资源优质化 (一)班际资源共享。 我们立足于幼儿园这个主阵地,充分利用每个班的教育资源。如去年大班展开植树活动时,邀请小中班幼儿参加:小班幼儿参观,中班幼儿协助浇水。这个安排,使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又如大三班邀请解放军战土来园表演队列练习,我们将活动安排在操场上,让全园幼儿欣赏,这就避免了重复邀请。在我园,各班的资源大家都能够互相利用;为了提升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活动计划公示的方法,使各班能够预先相互沟通,避免资源浪费。 (二)以大带小活动。 小班和大班结成了联谊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和大班的哥哥姐姐成了最好的朋友,外出活动时他们“手拉手”,午餐时“大喂小”。这个活动意在培养幼儿的交往水平和责任心。这样就把幼儿的学习生活扩大到整个幼儿园,而不但仅局限于“班级”之内,使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房间都不感到陌生,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三)开辟绿色家园。

我园注意充分挖掘园内资源,营造绿色环境。如我园开辟了以土地、青草、绿树为特征的自然活动场地。我们在园内设计了“百鸟林”“猴山”两处景点,饲养了多种鸟和十几只猴子,由孩子负责饲养。对这些小动物,孩子接触多了,观察多了,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也就多了。如:猴妈妈快要生宝宝了,吃什么东西最有营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各尽其能想办法。他们有的到图书馆找资料,有的上网查资料,连传达室照顾猴子的老爷爷也成了小朋友采访的对象。孩子们把了解到的既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带到了幼儿园,把猴妈妈喂得白白胖胖。后来,猴妈妈顺利产下了可爱的猴宝宝。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不但了解了猴子的生活习性,而且学会了照顾小动物的一些简单方法,和小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从更多的渠道获得信息,学会了关心自己生存的环境。 二、拓展——实现幼儿园教育资源本土化 (一)走向大自然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理解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是我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举措。吴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教育资源。我园注意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带孩子去感受吴江的名胜古迹,感知家乡千姿百态的景象。如春天带孩子观赏桃花、柳树,感受春的气息;夏天带孩子戏水玩耍,感受夏的乐趣;秋天参观果园田野,感受秋的收获;冬天带孩子溜冰滑雪,感受冬的诗意。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大社会中的一切使他们感到新奇,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时,他们睁大求知的眼睛,给观察到的物体赋予生命。他们能够听到风儿的歌声,能看懂海浪的舞蹈,能够和小草交谈,能够与昆虫为伴……大自然不但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在使他们理解和适合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培养其美感,丰富其想像,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融入大社会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资料讲解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 究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绍兴民间文化为例 绍兴县教育局沈国香 一、课题的来源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 乡”称号,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绍 兴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资源。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除了 旅游产业开发外,目前,对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开发与应用整体意识不强,使 民间文化遗产逐渐趋于消亡。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幼儿园教育是传播 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了解和体验家乡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重 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 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 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 社会的认同感,加深人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传统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行为得到了一些改变, 但不少幼儿教师仍停留于执行现成的“教材”,对由专家开发的“教材”疏于 分析,习惯拿来就用,至使课程设计者与执行者之间思想距离无法弥合,给课 程理解和落实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立足教师熟悉的地方民间文化开展幼儿园 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 域,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 证。 绍兴城市临水而居,有别具一格的水乡风貌,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绍兴的许多地理、建筑、人物、传说、名胜、古 迹、河道、湖泊、路桥、风土、人情等等都闪耀着水文化的灿烂光辉。历代名

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大自然、大社会和幼儿本身就是幼儿教育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以现代幼儿教育观念辩证地去开发和整合,定能做到课程资源的最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不仅应创设良好的园内环境,注重幼儿的在园教育,还应树立大的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多方位、多渠道对幼儿产生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整合、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了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环境、自然、家庭、社会以及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等方面。通过反复地学习《纲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幼儿年龄虽小,却仍然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幼儿生来就具有的几乎本能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无法比拟的。生活本身就是学习学习即成长:他们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探索环境;尝试各种活动对自己充满信心,不知何谓“失败”。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受欢迎的,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他们乐于并善于学习,逐步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慢慢“成人”。幼儿园内既有显性资源,又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隐性资源。幼儿园所拥有的人、财、物是显性资源,时间、信息、校园文化、组织精神是幼儿园的隐性资源。 1.注重园内的环境创设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在二期课改后的今天,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幼儿活动室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如何确立环境主题,让生动、形象的环境展示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让环境活起来,发挥孩子与环境互动作用,让环境与孩子对话,充分发展孩子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及信息沟通平台。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情绪十分焦虑。我们利用想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等方式了解孩子最喜欢的游戏、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人等等,向家长收集相关的照片,展示在低低的墙面上,让孩子触手可及,借以消除孩子的焦虑感。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适当提供多部玩具电话机。小班的孩子在幼儿园特别想家人,他们常常会让老师打电话给亲人,让他们接自己回家。电话机可以成为他们倾诉的工具,他们常常会拿上电话机,和想象中的爸爸妈妈说上好一会话,这时如果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幼儿的焦虑心理就能得到充分的缓解。因此,小班开学初,我们的环境布置主题确定为“我的家――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从而愿意愉快的上幼儿园。 其次,我觉得适宜的区域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活动室内,我们会根据班内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将整个活动室分成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为幼儿制作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操作要求的材料。例如: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涂涂颜色、撕撕面条、剪剪薯条......益智区――孩子可以送卡片回家、找相同的物品、比比大小多少......娃娃家可以模仿爸爸妈妈烧饭、做菜、洗衣服、玩玩具......我们把要求设计成简单的步骤图,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相应的区域,尝试大胆进行活动。这样,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得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 另外,我认为环境还可以成为孩子收集资料、活动和成长的记录。孩子每天来园后都要进入区域活动,等到他们成功后,把他们的作品保留下来。例如,结构区的孩子搭建的高楼我们

浅析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概述了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涵义,阐述了其常见的表现形式,着重分析了在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隐性课程是幼儿园中持续不断的、无所不在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个性、社会交往能力等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幼儿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利用一、幼儿园隐性课程的涵义 美国学者菲利普·W·杰克逊在他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课程是一种以间接的、暗示的、无意识的方式,长时期地影响学生情感、调整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课程。 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是指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的途径,对幼儿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及信仰等发生影响的总和。它包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幼儿园文化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及交往方式,乃至幼儿园的建筑设备、作息时间、班级安排、游戏及一日生活等。 二、幼儿园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 近些年,学前教育的中心发生了转向,它从“智育中心”转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容忽视的是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功能,它起到了巨大的补充作用。 1.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组成部分包括:幼儿园的选址、园舍环境的基本色调;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创设;各班级室内空间的大小、不同区域划分与布置及活动材料的摆放、投放的多寡等。这些物质环境潜藏着美感,暗含着重要价值,能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活动材料的丰富和活动空间的宽敞非常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和发展,如有利于幼儿合作性的培养、养成与同伴和睦相处的个性等。 2.文化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 幼儿园的园训、园风、教风等具体展现了幼儿园的文化。良好的园风能通过集体内聚力对幼儿产生影响,使幼儿接受集体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幼儿园的各种制度,如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保教常规等都是幼儿园文化的体现,它们营造了幼儿园育人氛围,这种氛围对幼儿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潜藏着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无声地表达了各种行为规范,使得无形的文化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践,不仅培育了幼儿的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习题汇总优选稿

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习题汇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 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 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 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 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 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 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内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 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摘要]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关系结构。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人口或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显而易见,在社区里蕴藏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幼儿园社区活动是指在社区内为幼儿设置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多层次的、多内容的、多种类的社会教育,具有地域性和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促进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如何通过社区活动来培养幼儿社会情感首先,要注意社会情感的差异性。其次,还要注重社区活动的层次性。最后要注意情感需要的时机性。 [关键词]社区幼儿园社区活动社会情感 “叮铃、叮铃------”有人大叫:“幼儿园着火了,--------”教室里顿时孩子们有的哭,有的叫,害怕的看着老师。教室外浓烟滚滚,消防车“呜、呜------”得响着。然而在老师沉着冷静地指挥疏散下幼儿有序、安全地离开了每间教室。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我园通过家长联系的消防队进行的一次消防演习。此外,我们还带幼儿去参观了消防队,看到了消防员是怎样穿消防服的,如何翻越障碍,用哪些工具去灭火的以及了解了各种防火的知识。那么,像这样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开展的活动还有很多,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园是怎样充分利用家长及社区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 首先,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关系结构。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人口或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显而易见,在社区里蕴藏丰富的学前教育资源。 幼儿园社区活动是指在社区内为幼儿设置的各种教育活动,是多层次的、多内容的、多种类的社会教育,具有地域性和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促进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挖掘周围环境潜力,开展幼儿园社区活动 美国幼儿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方式,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幼儿需要学习。”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学习的意义所在,而其中也包括了幼儿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达到

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摘要:幼儿园开发与可利用的资源丰富多样,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能创造出灵 动多样与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园区内获得无尽的快乐。但是,如何 充分开发与利用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这需要园方做出深入性的思考和 研究。基于此,本文将展开系统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 特色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一种主要的课程模式,它通常围绕一个主题,追 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生成一系列活动,共同探求新知。主 题活动由于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以及对儿童发展需要的切实关注,故被普 遍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式。主题活动的“主题”代表的是整个活动所围绕 的焦点,这个焦点指向的是儿童生活与发展的兴趣和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 大程度地激发儿童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基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相应的 教学活动。 作为幼儿教育的原材料,课程资源一直都被各幼儿园的负责人重视,合理地 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能打造出丰富有趣的教学平台。但是,长期以来,在该方向 取得成效的园区非常罕见,甚至很多负责人都是直接采用市面上现有的资源。从 性质的角度来看,课程资源应该体现在课程目标、教学结构、课堂评价和办学内 容等多方面。但是,许多负责人在实施教育期间都是采用可以进入课堂的元素, 忽略了一些无法在课堂中体现但是效果显著的资源。所以,对这些隐秘性的资源 进行开发与利用,并合理融合现有资源,既能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又能让园 区教育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和提升。 一、重视物质资源的开发,打造形式丰富的教育环境 重视对幼儿家中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家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幼儿 每日携带的食品、衣服和生活用具等(如牙刷、毛巾、小被子)。利用这些物质 资源打造幼儿教育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如:每日用餐期间,指导孩子用 正确的手势使用筷子,教导孩子不要把饭粒弄到桌子上;每日午休完毕,要求孩 子自行叠被子、穿衣服;每次用餐之前要求孩子在洗完手时用毛巾擦拭手掌,并 在擦完时将毛巾整齐地挂起来。由此,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的价值。另外,在平日的教学中,也可以 为孩子展示一些家庭电器的示意图,比如手机、电视机、电脑、电源插座和充电 器等,在出示的过程将安全用电和电的危险等生活常识传达给孩子,由此让孩子 家中的电器资源成为普及用电小常识的媒介,让孩子在幼师们的宣传中懂得如何 避开来自于电方面的危险。 二、重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社区环境开展活动。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主要环境,与幼儿的成长息 息相关,它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形态完整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时时刻刻都以一 定的方式作用于幼儿。幼儿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社区环境,社区是幼儿广阔的学 习和锻炼的天地,是丰富的具有隐性教育资源的教育基地。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可 以促进主题活动的生成,如在某些地方的社区中存在很多桥,教师观察发现幼儿 平时的建构活动中常以桥作为对象,而且有些孩子能把桥搭得很逼真,有些孩子 却不能完成建构活动。教师分析发现桥是本社区环境中常见的建筑,结合幼儿的 兴趣,“桥”的主题应运而生。 2.结合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对于幼儿园来说也是极有价值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所谓教育资源就是指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资源。教育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资源是有利于教育的具有开发潜力的一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狭义的教育资源是指教学中常用的设施、工具、手段等。本文所探求的是广义的教育资源。 概括地说,一切有助于教学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的物质和行为都可谓是教育资源。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因地制宜地挖掘学校周边的教育因素等,下面分而述之: 资源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个人以为,专靠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却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而忽视了无意注意的利用。殊不知,无意注意也能够让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譬如,为了使学生轻松学习英语,学校的各种标记及学校使用的各种标语,可以使用双语表示,即英汉集合。使学生在熟识这些场所的同时也接触一些英语单词,说不定还可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学校广播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英语歌曲,使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学一点知识。 教育氛围不是单一的,应该多元化、复合化。如英语教学方面,看、听、说各种氛围都应营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外轻松地、抛开学习压力去学习英语。这无疑能够增强学习效果。 资源二、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是一个非常广的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如学校黑板报、校园广播。这些育人环境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优点就是与考试无关,学生完全可以抛开考试的压力,这样接受知识,学生将轻松无比,且事半功倍,效果极佳。除此,学校的很多设施都可以成为育人的资源。举例说,很多学校在校园里设置雕像,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并增强学术氛围,还有很重要的教育功能。如能再在雕像上附上主人公的生平事迹,这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受到其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的陶冶,这种教育潜力是无穷的。再如,很多学校绿树成荫,却流于为美化而美化,完全忽视其教育功能。假如在各种树木和花草上注明其品种、习性等,这就可以让学生在流连校园美景的同时获得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如果再风趣、幽默地附上如何爱护之类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何乐而不为呢? 资源三、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必须具备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如老师的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开朗豁达的人生观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举止不端,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构成一本内容复杂丰富的教科书。教师要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身的言行举止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做学生的楷模。 资源四、挖掘学校周围的教育因素 学校周边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快速地捕捉到有教育功能的信息。如一些好人好事、英雄事迹都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资源。其次是一些危害社会的人和事,也可做反面教材。这就可以教会学生区分真、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9454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作业1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C 3、B 4、B 5、C 6、D 7、D 8、C 9、D 10、D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2、简述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脱离了科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初级科学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答:①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原则有:①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辩证统一性。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方面?并举出具体的例子。 答:(1)探究和认识植物;例子: (2)关爱和认识动物;例子: (3)了解和爱护人体;例子: (4)体验和了解材料;例子: (5)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变化;例子: (6)尝试使用工具;例子: (7)体验技术设计;例子: (8)感受天气变化,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例子: (9)关爱环境,珍惜资源;例子: (10)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例子: 四、设计题(20分)

幼儿园环境资源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环境以生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动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的最佳发展。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孩子积累了经验,有效地促动了孩子的发展。 问题提出 现代教育观中对教育内容的界定决不但仅指知识,态度、情感、水平方面的内容是更重要的教育内容,所以以自身发展为本,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新观点。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幼儿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都倡导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理解。 环境的创设中要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生活化、游戏化,又要与主题活动结合,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在主题活动中创设主题墙面环境,虽然能激发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但老师对指导孩子自主参与、情感分享、方法的把握有些困惑。单一的内容让孩子们缺乏机会积累经验。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小组活动时间多,活动参与者单一,老师的观察、指导全面性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中尝试将我园的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动更加情景化、生活化、情感表达化、社会和谐化。可见,幼儿教育与社会资源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将主题背景下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设“会说话”的主题环境墙面。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为主,幼儿的生长发展基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持续提升水平,所以,幼儿园课程应以实际经验为主,只有实际化、感性化的经验,才能真正具有促动幼儿发展的意义。 在主题活动实行中,墙面的环境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表现出来,使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幼儿在实行“春天的色彩”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春天的各种现象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去公园“寻找春天”,孩子们理解到春天带来的变化。于是,我们把“公园”“搬进”了教室,在教室的一角,孩子们种植了各种花草,蔬菜。让孩子们在每天观察、照料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我们还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科学探索,在越剪越长的探索中剪出了柳树的枝条、在粘贴立体纸中开出了迎春花,在颜料和胶水的配比中绘出了浮雕画。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这些活动中,他们不但找到了“春天的色彩”,而且在这种互动中,主动学习,我们的科技教育也得以体现。 主题背景下的环境是立体的,它是墙面、教学和游戏等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我们注重创设“会说话,能互动”的主题环境。以主题活动“幼儿园朋友多”为例,我们创设了可互动的环境。以往,墙面布置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面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面很少产生互动。现在,我们的墙面布置是在主题背景下实行创设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在动物园”主题活动的墙面布置中,我们出示了几张动物的身体一部分“尾巴”的照片。让幼儿猜猜它们是哪种动物,说一说它们在哪些环境下生活?结合理解自己的生肖活动,把幼儿绘画好的的家人生肖、自己生肖的图画粘贴墙面实行展示。师生、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主题信息,实行多样的表现创造,使主题活动的展开持续深入。 主题活动的展开,使区角环境创设也发生着持续地变化,并持续丰富起来。在活动中我

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1、全面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的教育资源分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等;无形的教育资源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互助的伦理规范等。还 有人把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三大类:自然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社区的自然物质资源是指社区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存在于家庭的生活环境中,构成家庭存在的自然背景;社区的社会物质资源包括社区的物质设施与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包括 农贸市场、楼房、街道、建筑工地、超市、医院、银行、图书馆、少年宫、敬老院等这些是 与家庭经常发生联系的社会机构或社会设施,构成幼儿成长的社会物质背景;社区中的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个人或组织,能为幼儿传授或提供某一种专业技能知识。 家长应通盘考虑,充分、合理地运用社区资源,把社区中的普通事物转化为幼儿学习内容、 学习材料或学习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 2、整和社区资源的优势。 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系统,其中既包括正规教育机构,也包括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如社区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其他的教育基地等)和非正式教育机构,家长在利用开发社区教育资 源时,要主动与掌握优势资源的单位进行联系,以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现在许多大 城市的社区都建有社区图书馆,并根据少儿好动、兴趣转移快等特点,专门为儿童设置了陈列趣味性较高、安全性比较好的少儿阅览室,家长可以在休息日带幼儿来阅读,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初步掌握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良 好的基础。 3、充分体现社区资源的特色。 不同的社区在教育资源上有不同的特色,在城市中心的社区往往有更多的商场、超市、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财产,而居住在郊区的家庭,则可以更多地接近接近农村,让孩 子了解自然风光等。 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上,家长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依靠社区,因地制宜地运用社区资源, 发挥有利因素,转化不利因素,让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