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浦乡组织史资料1949-1992

新浦乡组织史资料1949-1992

新浦乡组织史资料1949-1992
新浦乡组织史资料1949-1992

综 述

新浦乡位于富阳县西南部距县城2 5公里。新浦溪,渌渚江流境而过,倾注入富春江。东北沿新桐、上里乡界、南滨富春江和桐庐县窄溪镇相望,西接渌渚镇界,北与城阳乡界为邻,西南有3 2 0国道穿境而过,境内自东北而南新(浦)至富(阳)公路与杭新(杭州至新安江)公路衔接。建有上港码头,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乡政府驻地新浦埠头,总面积3 2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境内青山叠影,秀水潺流。新浦乡的新阳、叶家两村有富阳县的丰富的森林资源之称。全乡山林总面积 360l2亩,盛产竹、木为主,境内江溪两岸机埠密布,灌溉十分便利。有水田44l8亩,盛产稻谷、麦、柑桔,竹笋等,农产品丰富。 近年来,乡村企业突起,畜牧业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种鸡、肉鸡一条龙的生产,出现了新型的养殖业专业村;以造纸、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企业逢勃发展。全乡辖11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1个自然村,截止l991年底总人口69O9人。

据民国l1年(1922年)《新登县志》记载,民国初,乡辖区为昌西乡和祥禽乡的各一部分。民国2O年(1931年)以后属钦贤乡与六川乡各一部分。

1949年5月解放。1950年初夏民主建政,置新岭乡、新江乡均归属六贤区。1955年l0月,两乡合并建制新浦乡,因境内有一条很深的浦而得名,继而“深浦”衍变而为“新浦”,盖寅有这一地区“旧貌换新颜“之意,直属新登县。1958年10月1日。以新登县的区

域建立新登人民公社,新浦乡改建为新登人民公社新浦耕作区,7日与桐庐县合并。1959年4月改耕作区为新浦生产大队,仍属新登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新浦生产大队并入渌渚生产大队。1961年7月,整顿人民公社规模,改置“政社合一”的渌渚人民公社。1961年8月,复建富阳县,属富阳县辖区。1962年12月.渌渚人民公社分建为渌渚、新浦两个人民公社,归属新登区至今。l981年3月,政社分设,复称新浦乡建制。l992年5月根据富阳县人民政府(1992)84号文件:关于撤区、扩镇、并乡通知的精神,新浦乡并入渌渚镇。

1949年5月解放后,新浦乡辖区在新登县委和六贤区委及县工作队的领导和帮助下,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减租减息、剿匪反霸、民主建政、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革命斗争的考验。一批批先进骨干分子相继入党。随着党员总数的增如,于1953年7至9月,相继建立中共新江乡支部、中共新岭乡支部,均归属中共六贤区委。1 9 5 5年10月,新江、新岭两乡合并,建制新浦乡,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乡总支部委员会(简称党总支),直属新登县委。l958年4月,改建为新浦耕作区党总支。1959年4月,改为新浦生产大队党总支,属新登人民公社党委。l962年lO月并入渌渚生产大队总支,仍属新登人民公社党委,l962年12月从渌渚公社析出建立新浦人民公社,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归属中共新登区委。1984年3月,政社分设公社复称乡,同时中共新浦公社委员会改称中共新浦乡委员会。l992年5月16日,撤区、扩镇、并乡并入渌渚

镇党委。

解放以来,新浦乡党组织建设工作,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但从整体而言,取得绩仍是巨大的.解放初期,通过一系列轰轰烈烈韵革命斗争,教育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先进分子。l949年l0月至l2月,先后发展了3名党员,l 2月建立了新浦党小组。特别是在新江乡、新岭乡先后建立党支部后,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人数日益增多。到l 9 5 5年l0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新浦乡党员有3 7名,其中正式党员3 O名,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展党员更多,到1962年l2月,成立新浦公社党委时,所属l0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9个。机关支部1个。l963年11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公社党委。至1 9 6 5年底所属有1 O个支部,其中机关支部1个,农村支部9个,党员总数81名,其中正式党员80名。 “文革”初,社会秩序、生产发展和党政工作的开展还比较稳定和正常,l966年6月,顺利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口l 9 6 7年2月,“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新浦,从公社到生产大队及企事业单位党政组织均受到严重冲击。基本上陷于瘫痪,领导干部陆续被迫“靠边”,社会秩序一混乱.l968年4月,建立由军(公社人民武装部)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新浦公社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 领导。直到l970年3月,建立中共新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党组织活动方逐步恢复。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主要负责整顿健全生产大队党支部,恢复正常活动,同时筹备第三次

党的代表大会, 同年9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届委员会。当时贯彻了党的“九大”错误方针:因此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存在着严重不纯的问题。l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使新浦的各项工作与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之际。党组织活动虽然得到了恢复,但仍不断受到干扰。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和1975年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刚刚健全起来的公社、生产大队党组织再次受到冲击而陷于半瘫痪状态。但在新浦各级党组织中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仍能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党的原则和立场,振作精神,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1976年l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标志,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公社党委领导班子作了重大调整,同时进一步整顿和健全党的组织,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特别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新浦公社各级党组织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80年10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四次代表大会。1984年3月,实行政社分设,4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乡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乡委员会。 根据中央关于各级领导班子要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调整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一批五十年代的老干部退居二线,由年富力强、有文化、有知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大大改变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文化结构。给新浦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

了新的转机和活力。l986年,按照富阳县委统一部署,本着统一思想,整顿作风,纯洁组织的指导思想,进行了乡村两级韵整党工作,至年底结束,同时召开了中共新浦乡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乡第六届委员会。1989年l2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乡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乡第七届委员会。

期间,共青团、人民武装部、民兵、妇女等组织相继建立,健全与发展。

新浦乡的党组织先后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等3个历史时期,先后调任1 6位党委(总支)书记. 自l963年l1月至l989年l2月先后召开了7次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到l991年底,全乡共有14个党支部(行政村党支部l1个)党员210名,其中正式党员201名。

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浦乡各级党政组织均发挥了自己应有的领导作用。解放以来,新滴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减租、减息、反霸、民主建政.土地改革,巩固新政权及农业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新浦乡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并为全乡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年代,新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面对一次次历史关健性的严峻考验,仍顽强地带领干部.群众坚持生产、平整土地、大

搞园田化,改造低产田、兴修水利等,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浦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深入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了原先的经济体制束缚,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局面,全乡经济状况、社会风气和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至l981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l4l7.46万元,粮食总产量3 2 2.3万公斤,全乡农民平均年收入890.OO元。

新浦乡的党组织带领全乡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地作出了贡献。

第 一 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49.5~ l966.5)

l949年5月4日新登县解放。9月中共六贤区委派工作组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党的政策,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经过培养和考察,l O月在新阳村秘密发展了1名党员,12月又吸收2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起第一个党小组。1953年7月,建立中共新江乡支部,同年9月,建立中共新岭乡支部,均归属中共六贤区委。1955年l0月,新岭乡和新江乡合并,建制新浦乡,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乡总支部委员会,直属新登县委。l9558年1O月,建立新登人民公社,中共新浦乡总支委员会改建为新浦耕作区党总支委员会,1959年4月,改耕作区党总支为新浦生产大队党总支,隶属新登人民公社党委。1952年l 0月,新浦并入渌渚生产大队,新浦生产大队党总支消失, l962年l2月,渌渚公社分建为渌渚、新浦两个人民公社,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归属中共新登区委,此时共有9个党支部,77名党员。

第一节 民主建政及农业互助合作阶段

(1949.5~l956.1O)

解放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一大批农村骨干在剿匪反霸、减租、减息的斗争站在前列。1949年冬,中共六贤区委机关支部吸收了具备党员条件的3名积极分子加入共产党,尔后,经过恢复发展生

产土地改革、民主建政、互助合作等政治运动的考验,先后又吸收一批积极分子为共产党员,随着党员逐渐增多。于l953年7月和9月相继建立新江乡和新岭乡党支部。党支部建立后重视了党的组织建设,因此,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党的队伍不断壮大。

解放初,党员虽然不多,但素质较好,在各项政治运动中和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生产的实际工作中,党支部和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作出了贡献。

中共新岭乡支部

(1968年9月建立)

书 记 孙荣坤(l953.9 ~l954.12)

钟关洪 (1954.12~1955.10)

中共新江乡支部

(l953年7月建立)

书 记 俞德潮 (1953.7~1954.6 )

张阿云 (l954.6~1955.l0)

第二节 实现农业合作化阶段

(l955年lO月~1958年lO月)

l955年lO月,新岭乡、新江乡合并为新浦乡,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乡总支委员会,直属新登县委。 土改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生产力越来越受限制,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创办了临时、常年互组及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大办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即由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筒称高级社)。为了加强党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党的队伍迅速壮大。党组织的活动由解放初期秘密活动逐步公开。l957年底全乡共有党员54名,没有1个党总支,3个高级社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

中共新浦乡总支部委员会

(1955年10月建立)

书 记 张阿云(1955.10~1956.10)

王德消 (1956.10~1958.10)

副 书 记 杨富章 (1956.1 ~1956.10)

叶树棠 (1957.3 ~1957.4

和1958.1~1958.4)

俞阿火 (1956.10~1957.12)

下属组织

中共新浦乡机关分支部

书 记 (不详)

中共新岭高级社分支部

(1995年10月建立)

书 记 钟关海(1955.10~1957.12)

杨富章(1957.12~1958.10)

(l955年lO月建立)

书 记 钟根全(1955.10~1957.12)

余祖培(1957.12~1958.10) 中共新合高级社分支部

(l957年12月从新江高级社析分建立。)

书 记 凌关雪(1957.12~1958.10)

第三节 人民公社的耕作区,生产大队阶段

(1958.10~1961.7)

1958年lO月1日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新登人民公社。新浦乡改称新浦耕作区。1959年4月改耕作区为生产大队,并建立中共新浦耕作区(生产大队)总支委员会。1959年10月新浦生产大并入渌渚生产大队,下辖l0个生产队党(分)支部,1个机关支部。1959年1O 月起,各生产队党(分)支部归渌渚生产大队党总支领导。

中共新浦耕作区(生产大队)总支委员会

书 记 王德清(1958.10~1959.8)

陈学忠 (1959.8~l969.9)

副书记 叶树棠 (1959.8~l969.9)

下属组织

中共新浦耕作区(生产大队)机关支部

书 记 (不详)

(l961年3月析分建立新阳、新联两生产队分支部)

书 记 杨富章 (1958.1O~1959.9)

叶久源 (l959. 9~l961.7)

中共新江生产队分支部

(l961年3月析分建立二联、五联、港东3个生产队分支部) 书 记 钟根全 (1958.10~1961.7)

中共新合生产队分支部

(l961年3月析分建立俞家、上畈两生产队分支部,从此新合生产队分支部消失。)

书 记 凌关雪 (1958.1O~l959.3)

俞阿勇 (1959.3~l959.9)

凌关雪 (1959.9~l960.6)

俞桂荣(l96O.6~1961.3)

中共新阳生产队分支部

(l961年3月由新岭生产分支部建立。)

书 记 钟关海 (1961.3~1961.7)

中共新联生产队分支部

(1961年3月由新岭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杜春荣 (1961.3~1961.7)

中共二联生产队分支部

(l961年3月由新江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孙阿金 (1961.3~1961.7)

中共五联生产队分支部

(1961年3月由新江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叶水根 (1961.3~l961.7)

中共港东生产队分支部

(1961年3月由新江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俞祖培 (1961.3~1961.7)

中共俞家生产队分支部

(l961年3月由新合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俞桂荣 (1961.3~l961.7)

中共上畈生产队分支部

(1961年3月由新合生产队分支部析分建立)

书 记 戚毓忠 (1961.3~1961.7)

第四节 以乡建立人民公社阶段

(1961.7~1966.5)

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为便于管理,有利于生产,整顿人民公社规摸,1961年7月,调整以乡建立人民公社。新登人民公社消失。渌渚生产大队改建为渌渚人民公社。1962年12月,渌渚人民公社析分建立渌渚、新浦两个公社,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1963年11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一届委员会。下属lO个生产大队,有9个生产大队建立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都,共10个党支部。

1961年7月至1 2月各党支部属渌渚人民公社党委。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

(1962年12月27日从渌渚公社析出分建立)

书 记 朱佩文 (1962.12~1963.11)

副 书 记 叶树棠 (1963.3~1963.11)

陈明轩 (1963.6~1963.11)

在此期间任委员的有:常跃南 沈华成 钟关海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一届委员会

书 记 朱佩文 (1963.11~1966.5)

副 书 记 叶树棠(1963.1l~l966.5)

陈明轩 (1963.11~1966.5)

在此期间任委员的有:常跃南 沈华成 钟关海

下属组织

中共新浦公社机关支部

(1963年6月建立)。

书 记 陈明轩(1963.6~1966.5)

中共新阳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关海(1961.7~1966.5)

中共新岭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叶久源(1961.7~1966.5)

中共新联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杜春荣(1961.7~1966.5)

中共二连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孙阿金(1961.7~1966.5)

中共五联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叶水根(1961.7~1966.5)

中共新江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根全(1961.7~1966.5)

中共港东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余祖培(1961.7~1966.5)

中共俞家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俞桂荣(1961.7~1966.5)

中共上畈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戚毓忠(1961.7~1965.2)

潘全荣(1965.2~1966.5)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lO)

l96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随着原由于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肆意破坏,公社、大队两级党组织受到严重冲击,造反派组织树山头,拉势力,各级领导干部陆续被迫“靠边”,生产无人领导,社会秩序混乱。党组织经历了被迫停止活动、恢复活动、过渡和恢复活动3个阶段。“文革”初期农村局势还比较稳定,党组织的活动较正常。l966年6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

产生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届委员会。 l967年2月,富阳发生了“二月夺权”,造反派为了“争权” “曩抢权”,派性斗争只趋激化。社队领导干部先后被迫“靠边”,党组织陷于瘫痪。l968年4月,成立了新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取代公社党委,实行“一元化”领导。1970年3月,建立新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简称党的核心小组,党的活动开始恢复。同年9月,召开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浦人民公社第三届委员会。l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贯彻中共中央(1972)16号文件,一些党政领导千部重薪主持工作,形势有了新的转机,广大干部心情舒畅,精神焕发,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之机,l974年春,掀起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大搞批复辟,批倒退。接着大刮“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的歪风。 “批林批孔”领导小组。凌驾于党委之上,新浦又重新陷入混乱。通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75)16号文件后,错误方得以纠正。后来刮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虽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抵制,但也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随着形势的发展,经过后来的工作方得到逐步解决守

第一节 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阶段

l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党组织领导作用尚能掌握全局,6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届委员会。1967年2月,受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新浦公社不同名目的造反组织应运而生,纷纷向社、队两级

夺权,领导干部被迫“靠边”,党组织无法开展正常活动,“打、砸、抢”成风,武斗逐步升级。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局势一度混乱。1968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296部队驻富支左联络站批准,建立新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财、文”移大权独揽的“一元化”领导,取代了公社党委。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续一届)

书 记 朱佩文(1966.5~1966.6)

副 书 记 叶树棠(1966.5~1966.6)

陈明轩(1966.5~1966.6)

在此期间任委员的有:常跃南 沈华成 钟关海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二届委员会

书 记 施云霞(女)(1966.6~1968.4)

副 书 记 叶树棠(1966.6~1968.4)

陈明轩(1966.6~1968.4)

在此期间任委员的有:常跃南 沈华成 钟关海

下属组织: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机关支部

书 记 陈明轩(1966.5~1968.4)

中共新阳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关海(1966.5~1968.4)

中共新龄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叶久源(1966.5~1968.4)

中共新联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杜春荣(1966.5~1968.4)

中共二连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孙阿金(1966.5~1966.8)

凌石元(1966.8~1968.4)

中共五连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叶水根(1966.5~1968.4)

中共新江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根全(1966.5~1968.4)

中共港东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余祖培(1966.5~1968.4)

中共俞家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俞桂荣(1966.5~1968.4)

中共上畈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潘全荣(1966.5~1968.4)

第二节 党组织恢复过渡阶段

(1970.3~1970.9)

1970年3月,建立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直属中共富阳县核心小组。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生产大队没有建变相应的组织。这段时间根短,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指导帮助各生产大队恢复党支部,建立新的支部领导班子,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选举出席公社

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同年9月各基层党支部均恢复了组织生活。

中共新浦公社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l970年3月建立)

组 长 沈华成 (1970.3~1970.9)

副 组长 华杏林 (1970.7~1970.9)

成 员 叶树棠 汤正贤 王生富

第三节党组织恢复活动阶段

(1970.9~1976.10)

党组织恢复活动的基础上,于l970年9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届委员会。

经过1972年的批林整风”运动,党组织有了健全发展,党员的思想面貌有了一定变化,工作上有了新的起色。可是随后的“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积案风” 运动再次干扰了党组织的正常活动,也同时搞乱了党员的思想。在此期间搞了“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的错误做法,给党的建设工作、干部工作造成了严重后果。 直至中共中央(1975)16号文件下达后才纠正了这些错误.1973年7月和9月,先后建立了中共新浦公社运输队,谢家生产大队支部。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三届委员会

书 记 华杏林 (1970.9~1975.1l)

沈海根(1975.11~1976.10)

副 书 记 沈华成 (1970.9~l976.10)

陈学忠 (1975.1l~l976.1O)

在此期间先后任委员的有:汤正贤 王生富 钟关海 方樟秀

刘春木

下属组织

中共新浦人民公社机关支部

书 记 王生富 (1970.9~1976.1O)

中共新阳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关海 (1970.9~1976.10)

中共新岭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蒋先有 (1970.9~1976.10)

中共新联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钟竹芳 (1970.9~1976.10)

中共二连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凌石元 (1970.9~1976.10)

中共五连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叶水根 (1970.9~1976.10)

中共新江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周土田(1970.9~1975.9)

钟根全(1975.9~1976.10)

中共港东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许培芝 (1970.9~1976.10)

中共俞家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凌关雪(1970.9~1976.10)

中共上畈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戚毓忠(1970.9~1976.10)

中共谢家生产大队支部

书 记 谢樟才(1973.9~1976.10)

中共新浦运输队支部

书 记 张林华(1973.9~1974.10)

俞洪娜(1974.10~1976.10)

第 三 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10~l992.5)

l976年1O月,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为标志,宣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党组织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揭发、批判、清查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同时进行了整党整风、纯洁、健全党的组织,但在党员队伍中,“左”的思想仍有存在,通过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接受了教育,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6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人民公社第四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公社第四届委员会。 1984年3月,政社分设,公社复称乡。4月召开了中共新浦乡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新浦乡第五届委员会。同时生产大队改名为行政村。

1976年10月打倒“四人邦”以后镇(公社)党委任职人员。 书记: 王岐山 1976.10—1979.04 张生佑 1979.04—1980.11 路万才 1980.11—1985.12 郑友纯 1985.02—1987.05 韩有林(回) 1987.05—1987.10 李进春 1991.04—1993.06 徐有良 1993.06—1994.03 赵生盛 1994.03—2000.03 任国顺 2000.03—2002.04 汪自学 2002.04—2003.12 房建平 2004.01—2006.04 景文德 2006.05—2008.04 宋生魁 2008.05—2011.06 蔡守春 2011.06—至今 副书记:

王克敦 1976.10—1980.01 张生佑 1976.10—1979.04 刘成顺 1977.07—1979.06 马进奎(回) 1979.04—1982.01 杨占彪(藏) 1980.10—1980.11 丁茂荣(回) 1980.01—1981.05 马如虎(回) 1982.01—1984.01 郑友纯 1983.10—1985.02 李富山 1983.10—1984.08 宋文 1984.08—1987.10 王生文 1987.05—1978.10 赵生盛 1989—1993 赵彦章 1996.03—1998.01 王占魁 1997.03—2000 李生昊 2001.04—2001.10 张启彪 2001.04—2005.10 刘妍(女) 2005.11—2009.04 张立新 2009.05—2011.06

刘红鹏 2011.06—至今 1959年8月根据撤区并方得精神成立了鲁沙尔镇人民政府 镇长: 马洪德 1956.08—1958.08 副镇长: 吴秀敏 1956.08—1958.08 李文启 1956.11—1958.08 1958年8月撤区乡建制成立鲁沙尔人民公社(东方红)社长: 孙增荣 1958.08—1960.03 曹生华(兼) 1961.04—1962.06 王希贤 1965.07—1965.09 关林 1965.09—1966.05、 副社长: 张永峰 1958.08—1960.03 马洪德 1958.08—1960.03 普胜德 1958.08—1960.03

组织史资料编写规范 第一部分关于资料收集 (一)资料范围 这次收集资料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机构沿革;二是领导干部名录;三是图表。对于全区各单位来说,前两个是最重要的,因为图表的上报任务只涉及到全区少数几个单位。 所有这些需要收集资料的时间范围是198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这是《组织史资料》续编的起止时间。1987年10月是接续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大兴县组织史资料(1930-1987)》内部资料版的下限时间。 1.关于入编机构: (1)入编机构包括中共大兴区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地方军事、统战、群团、企业系统副处级以上的机构;另外,在4月29日培训会上下发的编写规范里,提到"1992年机构改革以前的正科级单位也要收录",这句话说得不够严谨,容易引起歧义。应改为"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升级为处级单位的正科级单位也要收录"。 所有收录的机构,都以区编办文件为准(地方军事除外)。 (2)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调整、撤销、合并的原机构的编写工作由新组建、合并后的机构负责。 (3)这次编纂只收录常设机构,临时机构和虚设机构不收录。 2.关于入编人员: (1)入编人员为大兴区区级领导干部以及由大兴区任命和管理的副处级(实职)以上领导干部;另外,1987年以来因机构改革升级为处级的正科级单位要收录一把手。有这种情况的单位要注意了,在上报材料时要加以注明。 (2)入编人员的任职起止时间,凡实行选举的以选举通过的时间为准,其他均以干部管理权限任免职时间为准。 (3)各乡镇收集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乡镇合并的情况外,还要收集20世纪90年代乡镇设有农工商总公司、农业总公司、工业总公司时候的副处实职以上领导。 3.关于图表: 图表的上报只涉及到区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人力社保局这几家单位。我们初步设计好了图表格式,培训会上没有下发,请以上有关单位给我们联系。 (1)图表我们只设计出了一个阶段的图表,后面几个阶段的图表请参照我们给出的样式自己制作填写。 (2)关于机构沿革的图表,起止时间是具体到月份的。请有关责任单位注意这个细节。 (3)关于人员统计的图表,因为涉及到年度报表,起止时间是年份。 另外,我们设计好的表格,请各单位依据实际情况填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做局部调整。 (二)收集资料工作具体要求 一是严把资料关。资料把关的重点放在核实单位的主要职能、领导干部人名及任免时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内容上。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准":机构名称准、上下隶属关系准、领导干部人名准、任免时间准;还要做到"三不用":资料无依据的不用、未经鉴定的材料不用、未经签章的不用。 二是严把核准关。资料核准要做到"四个一致,三个衔接"即:组织机构名称要与单位公章一致;机构设置沿革要与编办文件一致;领导干部人名要与个人人事档案一致;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时间要与主管部门相关任免文件一致;文述内容能够前后衔接;机构设置沿革能够前后衔接;领导干部名录能够前后衔接。

怎样编写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是系统记载一个单位(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以、人员编制、体制变革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1、组织沿革的内容。组织沿革的内容包括: 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 机关成立、合并撤销和复建情况; 机关名称变更、办公地点迁移情况; 机关性质、职权范围、主要任务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主要领导人的任免情况; 机关领导体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人员编制及其变化情况; 机关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及其负责人的任免情况; 其它有关的情况。 上述内容,并非在所有组织沿革中都缺一不可。在具体编写中,要视组织沿革的种类、用途以及记述对象本身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所有的组织沿革,必须具备“五要素”:一是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二是隶属关系;三是人员编制;四是内部机构设置;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 2、组织沿革的体例。主要有: 一是编年法。它是以年度为单位,以年度先后为顺序,逐年编列机关自身机构沿革各方面情况的一种编写方法。通常是在年下再分问题或设项来记述有关情况,即采取年度——问题的形式。 二是系列法。它以机关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将每一

个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主要负责人的沿袭、变化等情况,分别作为一个系列来加以记述或编写。机关有多少内部组织机构,就要编列多少个系列。每个系列下,通常再按年度顺序记述或编写,形成组织机构——年度的形式。 三是阶段法。它是根据机关历年来自身变化的特点,将其历史划分为若干阶段,再于每个阶段中,分别记述和反映机关自身机关沿革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变化。 3、组织沿革的编写方法 一是文章法。用文章形式记述组织机构人员情况,分章节作文字叙述。 二是表格法。用表格列出组织机构序列、名称、负责人姓名。 三是图示法。用示意图反映组织机构设置及演变情况。 四是图文表并用法。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任务、隶属关系变化情况等,通常可以用文字叙述,而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的变化情况等可以用图表,包括各种图示和表格等。

朝阳区基层组织史“农村卷”编写范例 (苏坟村) 中国共产党 北京市朝阳区组织史资料丛书——农村卷 1949.10—2010.12 上篇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49.10—1978.12) 第三章朝阳区乡(人民公社) 第节黑庄户乡(1949.10—1978.12) 序 三、村级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一)苏坟村 简述 苏坟村位于乡域东北部,东邻么铺村,西邻双树村,南靠定辛庄村,北邻郭家场村。辖域总面积0.52平方公里,全村共120户,常住人口433人,外来人口860人。村设党支部,党员32人。 苏坟村清末成村。先祖由山东逃荒至此守茔,繁衍成村。村东原为苏氏坟地,村西原为张氏坟地,成村后为两个自然

村,东村名苏家坟,西村为张家坟,统称苏坟村。 1954年前,苏坟村隶属北京市通县。1954年,苏坟村从通县八区双树村分离,同年建立了苏家坟村党支部及苏家坟生产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为刘永禄,第一任生产队长为武德全,同年发展了第一批党员两名(杨士元、樊德臣),仍属通县管辖。1958年10月,苏家坟生产队划归朝阳区双桥人民公社双桥大队管辖。同年12月,苏家坟生产队同邻村么铺生产队合并,组建成了苏么生产队。1961年3月,苏么生产队撤销,分别建立苏家坟生产队和么铺生产队,苏家坟生产队仍然隶属双桥大队。1972年,苏坟生产队从双桥大队分出,划归黑庄户大队管辖,至1978年底其规模、机构均未变动。 1958年10月苏坟生产队划归朝阳区管辖,同年12月与么铺生产队合并成苏么大队,并建立了党支部 苏么生产队 党支部 书记武德全1958年12月—1961年3月 队长

1961年3月苏么大队撤销,分别建立苏坟生产队和么铺生产队,隶属双桥大队管辖。 苏坟生产队 党支部 书记武德全1961年4月—1964年12月 武成1965年1月—1969年8月 张福1969年9月—1978年12月 生产队 队长武德全1961年4月—1978年12月 录入资料依据说明 当事人、知情人座谈会 由曾任职的3位老党员、老干部相继召开3次座谈会,并多次深入家庭走访老干部、老党员,最终就苏坟组织机构与领导干部任职理事原貌达成共识。 通过多次座谈工作,使得苏坟基层组织史(上篇)基本做到了“人不漏、名不错、线不断”。

档案分类方案 为了不断提高学校档案整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标准化水平,使档案更好地为学校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市教委直属学校档案分类大纲》的精神特制定本校分类方案。 我校档案分类是以学校全部档案为对象,根据本校职能,结合本校的档案内容、特点、保持档案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把本校档案划分成相应的类别。学校全宗由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组成,共分为14类: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教学管理类、教师业务类、学籍管理类、设备类、基建类(新建项目、改建维修项目)、财务报告类、会计帐簿类、会计凭证类、其它类、声像类(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文件类(光盘、磁盘)、实物类(奖牌、证书、赠品、书画、印鉴)。具体分类如下: 一、文书档案 (一)党群工作类 1、党务工作; 2、纪检信访工作; 3、教代会; 4、工会工作; 5、民主党派工作; 6、共青团工作; 7、少先队工作。 (二)行政管理类 1、政务工作; 2、人事工作; 3、财务管理; 4、事务管理。 二、教学档案 (一)教学管理类 1、教育管理; 2、教学管理。

(二)教师业务类 1、教研活动材料; 2、考核奖惩材料。 (三)学籍管理类 1、德、智、体、音、美、劳材料; 2、学籍管理材料。 三、科技档案 (一)设备类 1、仪器; 2、器材。 (二)基建类 1、新建项目; 2、改建、维修项目。 四、会计档案 (一)财务报告类 年、季、月财务报告。 (二)会计帐簿类 各类会计帐册。 (三)会计凭证类 各类会计凭证。 (四)其它类 会计档案各类清册。 五、特种载体档案 (一)声像类 1、照片; 2、录音; 3、录像带 (二)电子文件类

下谷坪土家族乡党委 关于贯彻落实神组通﹝2006﹞7、8号文件精神的 情况汇报 林区党委组织部: 神组通…2006?7、8号文件3月份下发以来,我乡迅速行动起来,乡党委对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深入学习并贯彻了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提高了对组织史资料编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经过一个多月的的准备,我乡已经成立了工作专班,启动了下谷乡的组织史资料征集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3月25日,乡党委组织召开了组织史资料编篡工作会议,传达了林区组织部《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神农架林去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编篡领导小组的通知》(神组通…2006?7)和《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神农架林去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编篡工作方案的通知》(神组通…2006?7),组织、人事和档案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了当前编篡工作的要按照“实事求实”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并且要客观、真实、综合的反映全乡党的建设,做到政治观点鲜明正确,史料详实完整无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 为了保证我乡得组织史资料征集工作能落实到位,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征集任务,经乡党委研究成立了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沈绍平为组长的组织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乡党委委员、组宣委员卢圣菊牵头,抽调3名精干人员专门负责组织史资料征集工作,还将工作细化到人,使这项工作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头上有担子。同时,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还安排了专用经费和办公设施。 三、整体联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组织史资料得编篡工作是一项规模庞大得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工作量大,需要相关人员通力协作。为了使全乡上下能够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先后两次在全乡组织了传达学习,要求全乡干部职工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把编篡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并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准备工作及具体措施。 现在,我乡初步完成了组织史资料征集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对1998年11月至2004年1月的领导名录、任职时间、排序等相关组织资料进行了归档整理,并按计划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征集工作。 二○○六年五月十二日

1949年12月政务院下设35个部门: 1、4个大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管理内务、公安、劳动、司法部和法制、民族、华侨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管理财政、贸易、重工业、燃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轻工业、铁道、交通、邮电、农业、林垦、水利部),文化教育委员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部和科学院),人民监察委员会 ;2、22个职能部、院 内务部,外交部(代管情报总署),公安部,财政部(代管人民银行),贸易部(代管海关总署),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交通部,农业部,林垦部,水利部,劳动部,文化部,教育部,科学院,卫生部,司法部; 3、3个委员会法制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 4、秘书厅 5、5个行、署情报总署,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新闻总署,出版总署 1952年12月(增加)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办公厅、中南行政委员会、华北行政委员会、东北行政委员会、西北行政委员会、华东行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 政务院下设42部门: 1、4个大委员会 政治法律委员会(管理内务、公安、司法、劳动、人事部和法制、民族、华侨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管理财政、粮食、商业、对外贸易、重工业、第一机械工业、第二机械工业、燃料工业、地质、建筑工程、纺织工业、轻工业、铁道、交通、邮电、农业、林业、水利部),文化教育委员会(管理文化、高等教育、教育、卫生部、科学院和体育运动、扫盲工作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 2、29个职能部、院 内务部,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代管人民银行),粮食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代管海关总署),重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燃料工业部,地质部、建筑工程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交通部,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劳动部,文化部,高等教育部,教育部,科学院,卫生部,司法部,人事部; 3、5个委员会 法制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扫盲工作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

精心整理 优秀党员主要事迹材料简介 篇一 XXX 同志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当好表率。她通过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自身的思想、 力。 三是虚心向同事学习,在待人接物,做人处事向同事们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提供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

一是根据领导安排,按照县委宣传部的文件要求,协助领导完全面开展了第九个“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月”活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制作民族团结书画参展作品,上报征文、诗歌及教育月工作信息、小结、整改措施等,按要求完成了教育月的各项工作。 二是根据县纪检委安排,配合分管协助领导,全面开展了“廉政读书月”活动,起草了实施方案、学习计划、学习制度等相关文件,确保活动全面开展。 监督; 篇二 我是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共青团员,自入团以来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类活动。进入大学以来,我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处处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第一任务,从来不肯放松一丝一毫,在期末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成绩不等于满足,而是作为一种动力促使着我进步,促使着我走向成熟,融入社会,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思想上:首先,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应该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积极参 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做到学以致用,按时缴纳团费,不拖后腿,争取为团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此外,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严于律己,扬善抑恶、求实创造、与时俱进,将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认真学习《团的章程》,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也是一个团员应尽的责任。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积极要求进步,在自己的积极努力下20xx年6月顺利获得“入党积极分子结业证书”,并于20xx年5月顺利被转为预备党员,我绝对不会辜负对自己的期望,继续努力争取今年能被转为正式党员。 好学生 篇三 “我不仰脸看青天,不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句出自 朱自清的名句,也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郝xx同志工作的座右铭。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她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卡什佰西学校简述 塔什米里克乡卡什佰西(3村小学)位于塔什米里克乡南部,3村6组。建于1962年,占地面积121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学校各种教学器具、电教设备健全。2006年之前乡教育办公室管理所有村级小学,2006年之后乡教育办公室被撤销后中心小学管理所有村级小学。学校现设11个教学班,双语班8个,普通班3;现有学生352人,教职工18人,专任教师18人。 党的组织沿革 塔什米里克乡中心小学党支部建立于1997年,我校党支部隶属塔什米里克乡党委。内设分别教务办公室,少先队,工会,教务办公室。1997年10月在校党员5人,校党支部委员3人。 2013年6月在校党员7人。校党支部委员3人。1997年之前有教务办公室,少先队,工会。1997年之后增加德育办公室,共青团。 书记阿布都艾尼〃阿卜杜热苏力(1995.9-2005.3) 书记阿吉尼萨〃阿卜杜热依木(2005.3-2007.3) 书记麦麦提江〃图尔贡(2007.4-2013.7) 行政组织沿革 塔什米里克乡卡什佰西小学(3村小学),建立于1962年,2006年之前乡教育办公室管理所有村级小学,2006年之后乡教育办公室被撤销后中心小学管理所有村级小学。1997年10月在校教职工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人。内设分别教务办公室,少先队,工会。 2013年6月在校教职工18人,专任教师18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6人。大专以上学历13人。1997年之前有教务办公室,少先队,公会。1997年之后增加德育办公室,共青团。 书记阿布都艾尼〃阿卜杜热苏力(1995.9-2005.3) 书记阿吉尼萨〃阿卜杜热依木(2005.3-2007.3) 书记麦麦提江〃图尔贡(2007.4-2013.7)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编纂工作方案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丛书编纂工作是经集团公司批准,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辽河油田组织人事、档案史志基础管理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为切实加强编纂工作,更好地完成编纂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企业的组织机构沿革和人事更迭情况,是企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油田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干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直缺少一套全面系统记录这段历史的组织史资料。编纂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收集整理组织发展脉络,对于系统总结辽河油田组织建设方面的成就和经验,研究探索组织建设的规律,充实完善史志资料,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交流”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辽河油田开发建设四十多年来的组织建设情况,特别是重点反映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史料翔实完整,体例科学合理,文字简明精炼,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收录时限和内容 (一)收录时限 本次编纂的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史资料时限:从1967年3月大庆六七三厂成立至2012年12月(暂定)期间。

(二)收录内容 收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组织的创建及其演变过程,即组织的历史沿革;二是各种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变化,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名录及任离职时间;三是各级组织的性质、职责、隶属关系、内设机构;四是各级组织的人员编制;五是各级组织的规模、结构、主要政绩;六是不能归入上述内容的其他重要历史文献资料、人事劳资统计资料和高层次专家人才、劳动模范、英模人物名录等需要记载的资料。前五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正文中,第六部分内容主要收录在主卷附录和附卷中。 本书收录的内容应是关于辽河油田管理职能范围内的公开信息,不收录涉及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规定的保密信息。 四、编纂结构体例 本书编纂结构体例采取“先分层级,再按阶段,后分层次”横竖结合的方法,按卷、编、章、节、条目分层次进行编纂。 (一)分企业卷、基层卷两个层级组织编纂 为便于材料收集和编纂组织,实现上下贯通和内容全覆盖,按照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分为总部卷、企业卷和基层卷三个层级进行编纂的部署,辽河油田在做好总部卷相关内容编纂的同时,重点做好企业卷、基层卷编纂工作。 企业卷的编纂就是在辽河油田层面开展组织史资料编纂,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时间安排,在集团公司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自行组织力量进行编纂,并按规定统一上报备案和编号出版。 基层卷由辽河油田根据自身管理层级、下属单位规模等实际情况,再逐级组织安排各二级单位的编纂工作。 (二)采取阶段法的体例进行编纂

组织机构沿革 组织沿革是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 组织沿革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历史概况、行政区划、建制变更情况;单位名称的改变、地址迁移、成立、合并以及撤销时间;权范围、隶属关系、领导人的任免、编制发展情职况、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情况。 组织沿革的分类:单位组织沿革、地区组织沿革、系统组织沿革。 组织沿革的体例:按系列分述、按编年分述、按阶段分述。 组织机构沿革的结构 组织沿革包括封面和正文两部分 一、封面: ××市××区××局组织沿革 ××市××××年至××××年 ××市××区××局 二、正文: ××市××区××局组织沿革 ㈠机关成立、合并、更改名称的时间

××市××区××局成立于1979年2月2日,1981年3月7日与××市××区××局合并,改称为××市××区××局,2012年3月1日,改称为××市××区××局。 ㈡机关办公地址的迁移 ××市××区××局成立之初在××路×号办公,2012年8月迁至××路办公至今。 ㈢机关的隶属关系、性质、职权范围 ××市××区××局是××市政府领导下的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 ㈣机关领导人的任免 自2000年建局以来,历任机关领导人是: 局长:××(1991年1月1日-1995年1月1日) 副局长:××(1996年1月1日-2000年1月1日) ㈤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负责人姓名 1、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变化 办公室(2000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 2、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设置、变化 办公室××主任(2000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 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 ㈥直属单位设置、变化情况、负责人姓名 1、直属单位设置、变化情况:××市××区××办公室(200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

组织史征编工作总结 在中共碑林区委的重视和市委组织部的关怀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广征、核准、精编、严审、及时”的编纂方针和尊重历史,求真存实的原则,坚决按照市委组织部征编工作安排部署,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精心编纂的工作态度,抓住中央党史工作会议召开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快组织史征编工作步伐,经过全体征编人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我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续编工作任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提早安排 2010年初,我区召开组织史征编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区组织史第四卷续编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西安市碑林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区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续编工作的安排意见》,《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对党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党史工作的重要任务。基于以上认识,区委组织部把组织史征编工作同干部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同等对待,同步安排,同步检查,同步总结。除一名副部长分管外,还把征编工作列入部务会议议程,不定期的研究讨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年初,我们及时召开组织史征编工作会议,要求全区所有涉及组织史征编工作的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主管领导到会参加,并指定一名组织史报送资料负责人,落实工作责任,具体工作坚持“三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全区所有涉及组织史征编工作的部门领导和征编干部,认真学习省委、市委有关组织史征编工作的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二是安排到位。要求各单位、

各部门指定一名擅长写作,有组织工作相关经验的干部,收集整理组织史资料。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协调,为组织史征编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确保组织史征编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落实到位,在组织史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们编写了内容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上报格式,同时对各收录单位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具体的分解,并对征编工作的任务、体例、收录范围、上报时限提出明确的要求。为方便各部门、各单位报送报材料,区委组织部征编办将《上报资料撰写格式之一到之六》、《中共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史资料第四卷碑林区上报资料》、《组织史资料编辑处理技术的要求》放在碑林党建网上,各单位、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下载使用。为保证撰写质量和进度,征编办的同志还经常与各单位、各部门进行联系,及时对撰写资料进行指导并督促各单位按时上报组织史资料,防止因为少数单位拖延而影响整个组织史征编的的进度,确保组织史征编工作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二、科学分工、广征细核、考证落实 一是明确分工。组织史征编工作一开始,我们首先对组织史征编工作采用“先分后合”的办法,各部分同时开工,由各位征编干部分别承担编写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编写完成后再进行统稿。其次对材料中同一单位需要核实的问题,进行集中,统一进行落实,避免给资料报送人员过多的加重工作负担。最后,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的交流、沟通,对报送材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尽量避免“走弯路”。 二是广征博纳。组织史是记载党的历史的重要资料,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全面完整。为使我区组织史资料编出

县委组织部是县委主管全县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县委有关的规定、决议,搞好全县组织、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2、负责全县党的基层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全县各级党的基层组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宏观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县委管理的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年度考核和跟踪考察、届时考察、届示考察,提出调整配备的意见和建议,搞好向人大、县政协的干部推荐工作。 3、负责全县党建工作长远规划、年度目标任务的制定、督促和考核工作,承办县委党建领导小组的日常业务。 4、研究提出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意见。 5、规划、检查、指导全县党员管理、教育和发展工作。负责县级部门党组织和乡镇机关支部党员发展考察审批,抓好党员电化教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6、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搞好党员“双评”、负责向省、市、县委推荐党内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 7、负责县委管理干部和县、乡党群部门一般干部的培养、考察、调配、任免、审批、管理、退休及工资福利审批,负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工作,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8、研究制定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年度规划,做好科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 9、对全县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进行规划指导,督促检查,组织县委管理和干部和各级党务(政工)干部的培训教育。 10、负责科级企事业部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审批,对全县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1、协调管理党的关系在县委的驻秦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12、履行党管人才工作牵头抓总职能,推动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 13、指导全县干部审查工作,办理县委管理干部出国出境的政治审查,对干部审查作出审查结论。 14、负责全县党费的收缴管理。 15、负责组织、干部工作年度统计工作,办理党员干部的来信访工作。 16、做好县委管理干部的档案管理,并指导全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 17、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指导,管理县委老干部局。 18、完成县委和市委组织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关于县中小企业局组织史资料的报告 县委组织部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于 1985 年 3 月,是县人民政府的直属单位。 原属经委管理的乡镇企业业务由经委移交给乡镇企业管理局。 2002 年 7 月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局前身为非 公有制经济办公室,两局合署办公。 2006 年 5 月成立中小企业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 新成立的中小企业局中心职能是 1、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 市、 县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研究提出扶持全县中小企业的政策,组织或参与起草有关中小企业的规范 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2、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产业政策,研究拟定全县中小企业的 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指导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指导全县中 小企业园区建设。 3、监测、分析、预测全县中小企业运行态势,编制并组织实施中 小企业近期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指导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 大问题。 4、指导全县各类中小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推进现代企业制度 的建立;指导中小企业融资上市工作;促进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产权及相

关要素市场,指导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 善创业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再就业工作。 5、对全县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实行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规 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指导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和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 体系, 指导中小企业创新基地建设, 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参与指导、 管理民营科技企业,向有关部门推荐、申请符合资格认定条件的民营科技 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6、研究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 融资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的筹集、管理、使 用建议,负责县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省级财政扶持 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乡镇企业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参与县级基本建 设资金、技改资金、能源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有关中小企 业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向有关部门推荐、申报相关资金项目。 7、指导全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教育培训及人才、智力 引进工作;指导全县中小企业外事、外经、外贸工作;组织中小企业开展 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指导中小企业外资引进、利用工作。 8、指导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创业辅导体系,改善创 业环境,促进和扩大就业;指导、规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 织的工作,扶持各类公益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协调落实中小企业获得政 府采购份额的有关工作。 9、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环保节能、环境监测、安全生产、劳

中共丰顺县石江组织史资料 (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著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古大存同志①在丰顺八乡山闹革命期间,来到石江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活动。石江的革命前辈胡水裕、胡声济(污赤)、胡正馨等同志参加了党团组织交通员等工作。后革命处于低潮,胡水裕、胡声济等同志相继被反动派杀害。石江笼罩在白色恐怖的迷雾中。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中共韩江工委委派冯剑南回汤坑重建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冯剑南是丰顺人,1933年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前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七七事变后留日学生大受震动,立即回到祖国,冯剑南也是其中之一。汤坑党组织随即于1938年1月在汤坑道育小学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建立汤坑支部,冯汉帮②任书记。 1939年1月6日,由于党员增多,汤坑党组织改为中共汤坑中心支部,支部设在汤坑民众图书馆,下辖汤坑镇、学校、河西、河东、河南党小组,丘峰③任书记。 1939年7月至1940年12月,由于党员大发展,汤坑中心支部改为中共丰顺中心区委会,下辖钟秀小学支部、金汤小学支部、汤坑中学支部、石江支部、东海小学支部、铜盆支部、石江妇女支部、小溪支部、湖背垅支部、彭城支部、田心支部等。书记先后为李追明、丘峰、古关贤④。 1938年夏季,石江胡正馨、胡世英、胡宝琦、胡茶英、胡霸森、胡冠英、胡展华、胡珍、胡由遨等同志参加了汤坑青年抗敌同志会,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①古大存,五华县人,1930年任东江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红十一军军长,七大为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后任广东省副主席。 ②冯汉帮解放后任中央丰顺县委宣传部长。 ③丘峰,丰顺县人,1949年8月至1953年任丰顺县委副书记、县长,后为广东医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 ④古关贤(古大存长子),1940年任丰顺县工委书记,1945年任韩江纵队第三支队队长,1946年6月北上山东烟台,建国后,历任广州市民政局局长、粤中行署民政处处长、广州铁路检察院检察长、越秀区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市七届人大常委。

第一章组织机构沿革、职责及内设机构 第一节榕江县经济委员会 榕江县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12月,负责全县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职能。1988年至1994年12月,县经委的主要职责是工业行业管理和电信通讯行业管理。1995年与县计划局合并,更名为“榕江县计划与经济贸易局”。2001年12 月,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及原经委在岗5名干部职工,退休5 人划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第二节榕江县轻工业局、榕江县手工业联社榕江县轻工业局成立于1958年9月,其前身为1954年设立的县手工业管理科,是全县手工业和轻工业企业行业管理部门。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将榕江县轻工业局更名为“榕江县轻工总会”,单位性质由县政府组成部门过渡为县政府 所属事业单位。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 1956年3月,成立“榕江县手工业联合社”,设有章程,会员发给《会员证》,并缴纳个人会费。生产企业会员单位 按销售额的0.5%,经营企业按销售的1%交纳会费,联社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列支。 1992年12月,召开榕江县第三届联社代表大会,将榕 江县手工业联社更名为“榕江县轻纺集体工业联社”。会费 解缴比例根据省轻纺集体工业联社,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规定,调整为生产企业按销售的0.3%,经营企业按销售

额的0.5%,个人不再缴纳。1995年省人民政府行文通知,为扶持我省轻纺集体工业企业,不再收取管理费,原集体联社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地方财政开支。自1992年联社换届后,联社与轻工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但联社财务单独建账,直至2001年12月并入经贸局。 第三节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1978年4月成立“榕江县社队企业局”。同年10月,轻工局所属区以下手工业企业划入。1984年4月将社队企业局更名为“榕江县乡镇工业公司”。同年8月,撤销乡镇工业公司,设立“榕江县乡镇企业局”。 乡镇企业局有直属企业4户,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各乡镇企业实行行业管理,并按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支付非县财政支付的局属管理人员工资。 2004的5月,县级机构改革,并入县经济贸易局 第四节榕江县商业局、榕江县商业总公司1950年12月1日设立榕江县工商科。1956年8月成立“榕江县商业局”。1995年,县级机构改革,撤销榕江县商业局,成立“榕江县商业总公司”,为县人民政府所属事业 单位,承担县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2001年12月并入榕江县经济贸易局。2011年4月,商务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县招商和商务局,2011年8月31日,将原商业局所属5名退休人员和直属企业、民贸公司,定点屠宰场移交,并举行了移交签

吉林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组织史资料 矿区服务事业部(2007.9—2012.12) 按照中油集团公司确定的“三统一”、“三分开”原则和创建新型矿区服务管理体系的要求,根据2007年7月10日中油集团公司正式批准的《吉林油田矿区服务系统改革实施方案》,9月1日吉林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成立。 2007年9月新组建的吉林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事业部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机关设计划财务资产部、人事劳资部、质量安全环保装备部、党群工作部、物业管理部、公用公益事业管理部、离退休职工管理部、矿区建设管理部和综合办公室,共8部1室、25个科,编制定员105人。纳入事业部管理的共有6个直属单位(物业管理公司、热电厂、矿区工程建设项目部、吉林油田新闻中心、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吉林油田总医院)、两个机关附属单位(文体活动中心、吉林油田社会保险管理中心)、11个直属单位负责矿区服务的基层站队、29个所属单位的离退休职工办公室。从业人员共计1.4024万人,其中在岗员工6699人、退养职工446人、企业市场化用工6879人。 2008年5月,为进一步推进吉林油田矿区服务事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加快发展,矿区服务事业部有关单位实施专业化重组,将物业管理公司按业务职能划分为4个单位,即公用事业管理公司、江南物业管理公司、江北物业管理公司和公共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将文体活动管理中心的体育文化活动管理职能上划归并到公司工会,其管理的6个活动场所按地域划分到江南、江北物业管理公司,将江南活动中心、松江俱乐部、体育场划给公共物业管理公司,其中江南活动中心的日常使用权交给离退休职工管理处。调整了矿区服务事业部机关部门组织机构,成立生

一、组织史资料的基本体例框架 体例框架就如写文章和写书一样,是一本书、一篇文章的骨架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是由体例框架决定的,因此,体例框架是决定组织史资料应该如何编纂的首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是一部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的史书,也是一部党建工作的工具书。它的体例决定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教育作用。从1986年开始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至今已经20年。通过广大史学工作者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能够准确反映党的建设和组织建设的编纂体例,最后形成了1999年中央组织部下发的《编纂纲目》及各地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的本级编纂纲目。《编纂纲目》又决定了组织史资料的编纂体例。一部好的史书,体例是极为重要的。体例一经确定,就必须用它来严格要求和审定编著者的整个工作过程。 组织史资料编纂体例框架是: 收录时限以本级党组织的完整届次为基准划定收编时限;系统安排分为党、政、军、政协、群众团体、企事业组织六大系统,党的系统为主编,其它分别为附编一至附编五;层次排列按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党组和常委、下属组织限级划分;编写体例采取文字叙述、工作机构及领导人名录、图表相结合。 它的特点是: 第一、符合党章、宪法和其它组织章程规定。 第二、从工具书的角度说,从中央到地方,对如何编纂中共组织史资料有一个基本的统一,已经形成一套基本理论、方法和规范。从专业角度上讲,其规范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成为必须遵守的共同原则。 第三、比较科学地将中共组织史资料分为主编和附编,既体现了中共党的组织为本书的编纂主体,又兼容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而需记载的政权、军事、政协、群众团体、企事业组织等系统的史料。 第四、组织史资料不仅只记录组织名称和领导人员名录,而且要形成以文字叙述、组织名称、领导人名录、图表四大块结构。 第五、比较统一有序的编排次序,本级组织和其下属组织如何收录、层次应如何编排、文字表述等都有一个其本原则。 这个编纂体例是比较科学的,其科学性表现在: 第一、层次结构合理。这个编纂体例的结构设计得比较清晰,总体上是以省级、市州级、县级的三个层级结构展开记述。每一层级又以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下属组织的结构展开编排。组织之间的隶属、横向关系在其结构上就得到了反映。第二、收编范围是科学的。编纂纲目以组织为主体,继而是 由组织引出的领导机构,由领导机构而延伸到领导人名录。一切与组织无关的内容均不在收编之列。 第三、内容是比较完善的。全书体例是由文字叙述、组织结构、 领导名录、图表四种形式收编组织史资料,四种形式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文字叙述是对一个时期内组织情况的介绍,组织机构及领导人名录则反映其主要职能和领导机构组成情况,图表则是前三种形式不能表达的统计数字资料。四种收编形式互补,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史资料。 总之,这个体例正确体现了中共组织与政权、政协、军事、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状况,因而是比较科学的。 二、收录范围 以市级组织为主,适当下延下属下辖组织。

综 述 新浦乡位于富阳县西南部距县城2 5公里。新浦溪,渌渚江流境而过,倾注入富春江。东北沿新桐、上里乡界、南滨富春江和桐庐县窄溪镇相望,西接渌渚镇界,北与城阳乡界为邻,西南有3 2 0国道穿境而过,境内自东北而南新(浦)至富(阳)公路与杭新(杭州至新安江)公路衔接。建有上港码头,水陆交通十分方便。乡政府驻地新浦埠头,总面积3 2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境内青山叠影,秀水潺流。新浦乡的新阳、叶家两村有富阳县的丰富的森林资源之称。全乡山林总面积 360l2亩,盛产竹、木为主,境内江溪两岸机埠密布,灌溉十分便利。有水田44l8亩,盛产稻谷、麦、柑桔,竹笋等,农产品丰富。 近年来,乡村企业突起,畜牧业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种鸡、肉鸡一条龙的生产,出现了新型的养殖业专业村;以造纸、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企业逢勃发展。全乡辖11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31个自然村,截止l991年底总人口69O9人。 据民国l1年(1922年)《新登县志》记载,民国初,乡辖区为昌西乡和祥禽乡的各一部分。民国2O年(1931年)以后属钦贤乡与六川乡各一部分。 1949年5月解放。1950年初夏民主建政,置新岭乡、新江乡均归属六贤区。1955年l0月,两乡合并建制新浦乡,因境内有一条很深的浦而得名,继而“深浦”衍变而为“新浦”,盖寅有这一地区“旧貌换新颜“之意,直属新登县。1958年10月1日。以新登县的区

域建立新登人民公社,新浦乡改建为新登人民公社新浦耕作区,7日与桐庐县合并。1959年4月改耕作区为新浦生产大队,仍属新登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新浦生产大队并入渌渚生产大队。1961年7月,整顿人民公社规模,改置“政社合一”的渌渚人民公社。1961年8月,复建富阳县,属富阳县辖区。1962年12月.渌渚人民公社分建为渌渚、新浦两个人民公社,归属新登区至今。l981年3月,政社分设,复称新浦乡建制。l992年5月根据富阳县人民政府(1992)84号文件:关于撤区、扩镇、并乡通知的精神,新浦乡并入渌渚镇。 1949年5月解放后,新浦乡辖区在新登县委和六贤区委及县工作队的领导和帮助下,通过组织农民协会,减租减息、剿匪反霸、民主建政、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革命斗争的考验。一批批先进骨干分子相继入党。随着党员总数的增如,于1953年7至9月,相继建立中共新江乡支部、中共新岭乡支部,均归属中共六贤区委。1 9 5 5年10月,新江、新岭两乡合并,建制新浦乡,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乡总支部委员会(简称党总支),直属新登县委。l958年4月,改建为新浦耕作区党总支。1959年4月,改为新浦生产大队党总支,属新登人民公社党委。l962年lO月并入渌渚生产大队总支,仍属新登人民公社党委,l962年12月从渌渚公社析出建立新浦人民公社,同时建立中共新浦人民公社委员会,归属中共新登区委。1984年3月,政社分设公社复称乡,同时中共新浦公社委员会改称中共新浦乡委员会。l992年5月16日,撤区、扩镇、并乡并入渌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