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1 -

1.1 项目概况.............................................. - 1 -

1.2 初步设计(代可研)编制依据............................ - 1 -

1.3 编制原则范围.......................................... - 2 -

1.4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2 -

1.5 研究结论.............................................. - 3 -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 4 -

2.1 项目背景的提出........................................ - 4 -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

2.3 结论.................................................. - 6 -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 6 -

3.1 需求分析.............................................. - 6 -

3.2 学校各类用房现状...................................... - 7 -

3.3 建设规模的确定........................................ - 7 -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 8 -

4.1 项目建设地点.......................................... - 8 -

4.2 建设条件.............................................. - 9 - 第五章初步设计............................................. - 10 -

5.1 指导思想............................................. - 10 -

5.2 建筑规模............................................. - 10 -

5.3 总平面设计........................................... - 10 -

5.4 建筑设计............................................. - 11 -

5.5 结构设计............................................. - 13 -

5.6 给水、排水及供暖设计................................. - 16 -

5.7 电气设计............................................. - 18 -

5.8 消防设计............................................. - 20 -

5.9 室外配套工程设计..................................... - 21 - 第六章节能设计............................................. - 21 -

6.1 执行标准............................................. - 21 -

6.2 节能计算............................................. - 22 - 第七章环保设计............................................. - 23 -

7.1 设计依据............................................. - 23 -

7.2 环境现状评价......................................... - 23 -

7.3 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 - 23 -

7.4 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 24 -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 24 -

8.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 24 -

8.2 安全设施............................................. - 24 -

8.3 消防设施............................................. - 25 - 第九章项目组织管理......................................... - 25 -

9.1 项目管理机构......................................... - 25 -

9.2 工程建设管理......................................... - 25 -

9.3 财务管理............................................. - 26 -

9.4 人力资源配置......................................... - 27 -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

10.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27 -

10.2 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 - 27 - 第十一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28 -

11.1 固定资产总投资...................................... - 28 -

11.2 工程费用的编制依据.................................. - 28 -

11.3 资金筹措............................................ - 28 -

11.4 资金使用年度计划.................................... - 28 -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 28 -

12.1 财务评价依据........................................ - 28 -

12.2 服务收入支出预测.................................... - 29 -

12.3 财务评价结论........................................ - 29 - 第十三章招标投标方案....................................... - 29 -

13.1 招标依据............................................ - 29 -

13.2 招标范围............................................ - 30 -

13.3 招标组织形式........................................ - 30 -

13.4 招标方式............................................ - 30 -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 - 30 -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 31 -

15.1 结论................................................ - 31 -

15.2 建议................................................ - 32 -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

(2)项目建设单位:XXXXXX农场学校

(3)建设单位负责人:

(4)项目主管部门:XXXX教育局

(5)项目建设地点:XXXXXX农场学校校园内

(6)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7)项目建设规模:拟建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4133.25平方米,地下一层(局部),地上三层,框架结构。

(8)项目投资概算:固定资产总投资623.5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545.63万元;其它工程费:48.2万元;基本预备费:29.69万元。

(9)资金筹措计划:本项目概算固定资产总投资623.51万元,资金来源:全部申请上级拨款623.51万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0%。

(10)项目建设工期:2010年5月-2010年10月。

(11)可研报告编制单位:XX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2)资质证书编号:

1.2 初步设计(代可研)编制依据

1.2.1 主要依据(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3)XXXXXX农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试用本);

(5)《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8年);

(6)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7)XXXXXX农场场部中心区规划;

(8)XXXXXX农场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料;

(9)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1.2.2 气象地理、地质资料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3集;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新疆岩土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

1.2.3 工程基本设计标准

1.建筑等级

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多层建筑的等级为二级。

2.防火等级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防火等级为二级。

3.抗震等级

根据国家抗震裂度划分区域表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显示,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值:0.35(S)。

1.3 编制原则范围

1.3.1编制原则

①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校园建设,周边地区人口流动和密度以及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基础上,以确保生源和师资、方便学生入学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制订建设规划,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中。

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建适合农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满足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的基本要求,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全面提高学校建设水平,促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

③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学校总体规划。

④项目建设遵守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充分考虑环境建设需求,满足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需要。

1.3.2设计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中〈关于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的要求,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①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②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手续和依据

③工程项目的任务和规模

④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基本设想

⑤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⑥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的安排

⑦工程项目实施期的管理

⑧工程项目建设投资的概算和筹资计划

⑨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

⑩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论证

1.4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4.1 XXXX农场概况

XX农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距乌鲁木齐市24公里。与火车西站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相邻。XX农场原名八一农场,始建于1951年10月,是王震将军亲手组建的新疆最早的国有农场之一。经过59年的开发和建设,XX农场已成为农林牧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城郊型农场。

全场规划面积11.03万亩,年耕地面积3.9万亩。近几年来,随着农场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桃子等园艺业的快速发展和番茄的大面积种植,6000亩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钢城农贸市场的建设以及职工集资住宅楼的修建,以农业为依托,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2009年末,农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到34:21:45。2009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10465万元,与2008年同比增长19.22%,实现职均收入14885元。农场

有27个基层单位,其中农业连队6个,工交建商企业、学校、卫生服务站点单位21个。常住人口10183人。

1.4.2XXXX农场学校概况

XX农场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中学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中学一级职称16人,本科学历19人;在校生676人。小学有教职工56人,其中小学高级职称19人,本科学历21人;在校生1232人。学校占地面积81900㎡,现状有一栋教学楼6982.7㎡,建于2003年,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167.14平方米,地上二层,砖混结构;学生食堂(含学生浴室、开水房)建筑面积869.94平方米,地上一层,框架结构,均建于2009年。

1.4.3 学校的发展目标

尽管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一定的发展,但与XX示范性学校还有很大差距,离上级党委和教育部门的要求还相距甚远,特别是办学条件,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在XX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居安思危,锐意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做精义务教育,扩大XX优质教育在XX和地方的影响,把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绿色学校,XX及XX先进学校作为重要工作议程,主动增强民主意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德育工作力度,狠抓师德、校风建设,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稳步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校园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争取群众满意的示范性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1.5 研究结论

1.5.1研究结论

(1)项目在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新建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是解决XX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的需要;是迎头赶上同类学校发展水平的需要;是迎接国家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教学质量工作评估的需要;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的建设非常必要。

(2)建设规模

建设一座4133.25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内设实验室、多功能教室、语言教室、教师办公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会议室、形体教室、传达值班室等用房,建筑设计高峰容量为1600人左右。

1.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逐步实施更高学历的教育与培养,不仅是孩子们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知识的需求,社会各界积极对教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基础教育对今后事业的发展、振兴中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国富民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基石就是教学设施和师资保障,早在一九八五年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家正在着力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拓宽人才培养的道路,减缓升学竞争压力,加快义务教育的发展,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

XXXXXX农场学校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自集中办学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农场多年来无力投资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相当紧缺,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在XX 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全体师生满怀激情,努力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知名度日益扩大,生源增加。现有学生总人数1908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执行,学校教育设施必须符合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学校的现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硬件设施的匮乏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在学校的贯彻实施。学校已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践阶段,但其硬件设施应该跟上学校发展需要,校舍建设更应先行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势在必行。多年来,学校由于硬件设施的简陋,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要求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学设施的建设更要先行一步。

XXXX农场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紧缺与陈旧已经严重阻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良好的校风基本形成,生源增加很快,建设新的综合实验楼是当务之急。

鉴于以上情况,为促进XXXXXX农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培养适合用人市场需求的有用人才,使学校建设步入现代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学校校园内筹建一栋综合实验楼迫在眉睫。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团场学校目前的现状,同时符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既解决老师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也为XXXX农场学校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团场的人口素质,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完善团场的小城镇建设、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为适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的建设非常必要。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XXXX农场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生活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设施已无法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改善XXXXXX农场学校的基础设施教育现状,满足学校培养人才的需求。

(1)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很重,而现有的教学条件十分不足,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开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执行以及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校主要招收本企业的职工子女上学。随着XXXXXX农场学校教育质量的逐年提高和社会的逐步认可,校园已初具规模,现在学校教师队伍稳定,生源逐年扩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现有的教学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学校教学设备,各类必备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致使授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影响了学校教学任务的开展。

(2)教学实验用房紧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教学用房十分紧缺,中小学在一栋楼里,现状教学楼只能满足学生教室的使用需要,实验室、功能用房十分缺乏,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的实验课只能在课堂上由教师做些演示,严重影响了理、化、生这些中考必须考的科目的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意见和很大。阅览室因无场所,上万册图书放之库房,不能发挥其作用。由于实验场地面积少,教学实验不能顺利进行,给教学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影响教育质量。现在学校新课程计划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很高的要求,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提出很高的要求,新增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共计50多个,信息技术、艺术课为必修课,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进入课程,因些要想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计划,就要求有最起码硬件设施条件,而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此迫切需要新建一所综合实验楼,以适应教学与发展的要求才能满足实验课的基本需求和示范性中学的硬件标准。

(3)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是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而建设XXXXXX农

场学校综合实验楼项目,一是为学校义务教育提供硬件设施和平台,二是满足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需求,三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设施水平,使学校达到XX示范性学校的硬件标准,提高现代人才培养质量。

(4)建设新的综合实验楼是当务之急,也是学校适应发展的客观需要

建设一座新的综合实验楼是缓解当前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教学用房紧张矛盾的重要措施。XXXXXX农场综合实验楼的建设,将改变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紧缺现状,同时符合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提高效益目标,为更多XX干部职工的子女提供一流的教学环境,增加了与其它学校竞争的优势,为创建全XX示范性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XXXXXX农场学校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

2.3 结论

综上所述:新建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必将给XXXXXX农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条件。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学校扩大规模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迎头赶上同类学校发展水平的需要。因此,本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是十分紧迫的。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需求分析

3.1.1 学校生源

XXXXXX农场学校位于乌鲁木齐西郊,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随着XXXX农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学校生源稳步增加。

学校近几年主要承担着培养XXXX农场本系统职工子女的教学任务,平均服务半径4公里,覆盖农场6个农业生产连队,由于招生服务范围的扩大,近几年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率约为6%左右。

3.1.2 学校学生人数发展预测

XXXXXX农场学校现有学生人数1908人(其中小学生1232人,初中676人),班级总数38个。根据学校近五年来学生入学情况统计资料,在作未来学校在校生人数发展预测时考虑到计划生育是我国制定的基本国策,则预测在校生自然增长属于等量增长型(即各年增长大至相等),因此,学生人数增长按照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作为增长基数,选用指数模型。

中学:2010年~2015年增长率为6%;

小学:2010年~2015年增长率为6%

以项目区2009年末学校在校生人数中学生为676人15个班级,小学生为1232人23个班级,小学按每个班级为45人为预测基数,中学按每个班级为50人为预测基数,通过以下定量分析模型进行计算:中学:676(1+6%)n-2010 2010≤n≤2015

小学:1232(1+6%)n-2010 2010≤n≤2015

XXXX农场学校各年学生人数预测如下表:

单位:人

XXXX农场学校现有学生总人数为1908人,班级总数38个,其中小学生人数为1232人,25个教学班,中学生人数为676人,13个教学班,预测到2015年学校学生入学总人数将达到2707人,其中小学人数达到1748人左右,小学按45人/班人考虑,应设置39个班级。中学人数达到959人左右,中学按50人/班人考虑,应设置19个班级,共计58个班级。

3.2 学校各类用房现状

3.2.1 各类用房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81900㎡,现状有一栋教学楼6982.7㎡,建于2003年,教学用房十分缺乏。另外学校还有一栋学生食堂和一栋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1167.14平方米,地上二层,砖混结构;学生食堂(含学生浴室、开水房)建筑面积869.94平方米,地上一层,框架结构,均建于2009年。

3.2.2 存在的问题

XXXXXX农场学校由于长期缺少对基础设施投资,教学生活用房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落后,现有的教学生活场所以及设施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紧缺与陈旧已经严重阻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必备的音乐教室,电教室,阅览室等功能用房一直缺少,特别是实验教学用房非常紧缺,现有实验课只能在课堂上由教师做些演示,严重影响了理、化、生这些中考必须考的科目的教学质量。

3.3 建设规模的确定

(1)确定建设规模的原则

①符合客观实际原则。

②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原则。

③依据学校教育服务人口数量及密度、经济、地理、交通、服务半径等多种关系原则。

④符合XX以及项目所在地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⑤不使用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

⑥满足学校中小学生现状对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要求。

(2)建设规模的确定

农村普通初级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规划指标:

按照本表,每个学生的生均建筑面积为8.56 ㎡,XXXX农场学校到规划2015年,学生人数将达到2707人,规划的校舍建筑面积应为23171.92 ㎡,而学校现状的校舍总建筑面积为9019.78㎡,还缺少14152.14㎡,根据校园规划,学校还将规划建设一栋综合教学楼8448.16㎡,和一栋学生活动室2694.5㎡,在加上本项目建设的4133.25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15275.91㎡,完全能够满足需要。

依据国家教委《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的规定,XXXX农场学校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各类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十分紧缺,本次设计兴建一栋综合实验楼,内设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各类功能教室用房,主要解决学校初中部对此类用房的需求,小学部各类功能用房利用现有建筑解决。

综合考虑XXXXXX农场学校今后的发展,此次建设的综合实验楼的建筑面积为4133.25平方米。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建设地点

4.1.1选址原则

⑴符合乌鲁木齐市政规划与XXXX农场学校校园总体规划的原则。

⑵满足项目区域对给、排水、供电的要求。给水可就近接入,满足水量、水质要求,具备供水可靠性,排放可满足当地环保机构的要求,便于将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市政排污管网。供电有可靠的保障,且能达到项目的负荷要求。

⑶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

⑷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尽量不砍伐树木。

⑸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近期和长远,局部和总体的关系。

⑹重视师生对方便的需要,并与其他教学用房取得协调。

⑺以地质资料为依据,尽量使用天然地基,减少工程造价。

⑻符合综合实验楼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4.1.2项目建设地点

综合实验楼建设在现有教学楼北侧,学生体育运动场南侧,南北朝向,此地点为学校的教学区。(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选择方案一作为建设地点的理由是:

①符合XX农场总体规划与校园总体规划

②建设场地基本平坦,无不良地质现象。

③项目对邻近建筑无遮挡,可满足该楼的采光、通风要求。

④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可充分利用原室外配套管网,节省开支。

4.2 建设条件

(1)地理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位于乌市XX区屯坪路,校园主入口朝西,新建项目位于XXXX农场学校的体育运动区内。场地平坦,基础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2)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场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平坦,属XX 冲洪积平原中游地段。场地类别为Ⅱ类,冻土层深度为1.4米,各土层分布如下:

①耕(表)土,层厚0.6-1.0米,结构较为松散,均匀性较差,不可作为地基基础的天然持力层。

②圆砾层,最大可见厚大为7.50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可作为地基基础的天然持力层。

可推断该地质情况对建筑物的建设没有不良影响,拟建场地为中硬场地土,属抗震有利地段,场地适宜兴建拟建建筑,基础承载力应按250Kpa 设计。地质情况的详细具体资料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水文、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项目区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地下水形成分布特征为天山北坡水系河流入渗及基岩袭隙水的补给,地下水位埋深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变化幅度大约为60-190m。土层以下为砂砾层和卵砾层。

(4)市政基础设施情况

给水、排水、电力、采暖均由XX农场所属生活用水管理站、第三社区管理委员会和乌鲁木齐农电局XX供电所供应,基础设施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综上所述,学校现有良好的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等公用设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较好的配套条件。

(5)交通通讯条件

XX农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距乌鲁木齐市24公里。与火车西站和新疆八一钢铁集团相邻,交通非常方便。程控电话可通全国各地,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

(6)施工条件

项目处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施工所需材料可从乌市本地购入,不需依赖于他地。自治区和XX工程施工企业(工民建)众多,施工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接该项目的施工。工程施工期用水、用电量不大,学校均可通过市政水网、电网自行解决。

(7)社会依托条件

项目所在地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乌市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组织机构配套。

第五章初步设计

5.1 指导思想

⑴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类功能空间,注重建筑使用功能的设计和建筑形象的塑造,以人为本,突出科学教育建筑的特点,使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鲜明时代感的建筑。

⑵在满足总体规划前提下,周围建筑既保持和谐统一,同时又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创造出优雅、舒适、高效、安全的室内外建筑环境。

⑶合理进行功能分区,组织交通流线,达到通顺便捷,互不干扰,并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利节能。

⑷遵守国家现行政策、法令和有关规范规程。

⑸积极合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达到合理、高效、经济、卫生、安全等要求。

⑹注重环境保护,充分满足环保要求和噪声控制,采用低噪声设备,土建工程采取隔声、吸音措施。

⑺树立消防预防为主的意识,加强消防安全设计。

⑻根据各功能要求,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装修标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5.2 建筑规模

根据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拟建场地实际情况,并考虑学校近、远期发展可能,拟建综合实验楼总建筑面积4133.25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局部),地上三层。5.3 总平面设计

5.3.1 设计依据

①有关文件和要求

(1)XXXXXX农场学校校园规划平面图;

(2)XXXXXX农场学校用地现状图;

(3)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选址建议;

(4)国家、自治区有关规范和规定。

②有关规范和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8年);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5.3.2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工程设计的规模

综合实验楼:建筑为地上局部三层,地下一层,平面为"一"字型,南北向;长度为33.5m,东西向长度为75.1m,建筑高度为12.8米,建筑面积4133.26㎡,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2、承担设计的范围与分工

我院承担的设计范围包括:总平面图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

水排水设计、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电气设计、弱电设计。

有特殊要求的室内装饰装璜设计和室外园林绿化设计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设计院完成。

5.3.3 总平面设计

(1)设计依据

1、XXXX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选址建议;

2、国家有关规定、规范。

(2)场地概述

根据校园总平面图,拟建综合实验楼位于校园西侧。该区域的用地性质为XXXXXX农场教育用地,属于教学区。场地周围道路、水、电、供暖等市政设施齐备(具体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3)总平面布置

拟建项目根据校园总体规划为东西方向呈“一”字型布置,主入口位于该建筑物的南侧,场地次入口位于该建筑北侧。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科学合理地节约建设用地,保障门前绿地、体育活动场地、休憩场地等,为学生和教职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本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符合以下要求:(1)在建筑布局上,考虑该项目占地情况,今后与其它建筑物谐调统一。

(2)考虑交通流畅和立面效果,该实验综合楼主入口朝南,与校内次干道平行。

(3)交通流线顺畅,不管是目前拟建的试验综合楼,还是将来发展需要建设的其它建筑物,交通组织合理顺畅,人流、物流聚散方便、快捷。

(4)竖向设计

拟建项目场地的地形平坦,设计中将工程室外散水地面略高于外围道路,以便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同时也为污水、雨水的排放提供便利条件。场地雨水利用坡降排至绿化带。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由建筑外墙向四周场地道路排放。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5.4 建筑设计

5.4.1 平面布置功能

平面设计充分考虑设计“以人为本”,各类用房充分考虑人体尺度及使用功能要求,使其尺寸符合大型会议及上课、文体学习的要求。根据总体规划、建设规模、使用要求、场地条件,学生综合实验楼为地上三层(局部),地下一层(局部)框架结构,该平面布置设计较为合理,设施配置齐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

出入口设置:主楼一层南侧中部设为主出入口,两翼分别设有次要入口,大型多功能会议室的出入口分别独立设置于其两侧,由室外直接进入多功能厅,便于人流安全、快速的疏散至室外;

地下一层:共414.45平方米;

主要设置为书库(丙类)及库房(戊类),各138平方米;共两个疏散出口,分别位于走道进端;其中书库设有升降梯,可将书籍直接由地下

室传送至一层;

一层平面:共1726.28平方米;

本层设置有一个可容纳536座的大型多功能会议室,可满足大型会议、表演、合班大课等功能要求;两个大型图书阅览室,共可容纳师生共计240人左右。

二层平面:共1244.15平方米

本层分别设置有两个物理实验室、两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以及一个语音教室,实验室及语音室分别设有相应的准备室;一个48平方米的大办公室;教室按54人数计算。

三层平面:共748.37平方米

本层分别设置有一个中型会议室(120.12平方米),一个大型形体室(327.98平方米),以及相应的淋浴间及器材库房;

5.4.2立面设计

本建筑在立面设计时考虑到本建筑不仅是一个单体,同时还是校园的一部分。本建筑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建筑空间语汇的有机结合,通过精确而又严谨的细部构造,表达出其特有的气质和美感,采用一些装饰构件和新材料、新手法,赋予建筑时代感和形式灵活轻盈与凝重大气兼备的造型特点,力图创造与环境协调统一、典雅大方、轻盈和协的建筑风格和形式。设计从区域环境入手,着眼与建筑的色彩,材质肌理,外部空间构成等方面,使区域环境得以统一改善,使该建筑成为区域标志性建筑。

本次设计采用抬高室内外高差的方式,即解决了多功能厅阶梯式布置与室外地面高差的矛盾,又使得整个建筑不失大气和庄重,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严谨治学的氛围;在立面色彩的处理上,采用橙色、灰色及白色等主色调,配以合理的线条,使整个建筑立面赋有韵律感。

5.4.3 主要建筑做法和材料表

⑴楼地面,卫生间为防滑面砖地面,计算机教室采用防静电地板,其余均为水磨石地面。

⑵外墙:外立面为外墙防水涂料。

⑶内墙面:卫生间为釉面砖,其余均为乳胶漆内墙面。

⑷顶棚:均为乳胶漆顶棚。

⑸门:外门为铝合金门,内门为普通复合板门。

⑹窗:均为塑钢窗。

⑺屋面防水:一道四厚SBS沥青防水卷材,面带板岩。

5.4.4剖面及竖向交通设计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考虑结构构件的尺寸以及各种管线的布置等综合因素,结合其功能特点和规范要求,在充分满足使用功能,经济舒适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物的层高。综合实验楼一层及三层的层高均为4.2米,二层为3.9米,总高度为12.8米,满足规范要求。

竖向交通疏散设计三部疏散楼梯,均采用封闭楼梯间,排烟方式为自然排烟,楼梯疏散门采用乙级防火门;且每个封闭楼梯间均与对外的出口的距离小于15米;一号楼梯疏散净宽度为3.6米,二号楼梯疏散净宽度为1.74米;三号楼梯疏散净宽度为1.74米;

疏散楼梯的疏散总宽度为:3.6米+1.7米+1.7米=7米,约满足每层700人疏散要求;

建筑物的竖向交通及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及距各房间的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达到各种人流各行其道的目的。

5.4.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4.6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5.5 结构设计

5.5.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XXXXXX农场,本项目综合实验楼总建筑面积:4133.25㎡。

5.5.2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

5.5.3自然条件

风雪荷载

场地标准冻深: 1.40m

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初步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新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8年11月编制(工程编号YT-2008-1092),其主要内容如下:

⑴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农场学校院内,场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基本平坦。

⑶)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

水文地质特征

拟建场区在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

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

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均无腐蚀性;

(5)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地震烈度

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

XX农场学校综合实验楼基底相应持力层为圆砾层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采用天然地基;可以满足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要求。

5.5.4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对应的绝对标高以现场实际测定为准。

5.5.5本工程初步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

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修订);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修订);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1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8年)。

5.5.6本工程初步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设计软件2006年10月版计算。

5.5.7荷载

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