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师《舞蹈》教学大纲

幼师《舞蹈》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活动,它是经过提炼和加工,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舞蹈的内涵和音乐及表现形式,应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生活的实际。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使其具有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任务

1.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懂得人体美和动作美的概念,明确幼师学生舞蹈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舞蹈的素材,能够按人体基本活动规律和舞蹈的表现规律做动作组合及跳集体舞蹈;了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学习具有典型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及动作素材。

2.进行形体和舞蹈素质的基本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舞蹈基本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3.了解幼儿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方法,培养幼儿舞蹈的组织指导能力;

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具备阅读和再现幼儿舞蹈教材的能力,并能自学、记录和初步创编幼儿舞蹈;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能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和组织领导幼儿舞蹈活动。

4.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热爱儿童,刻苦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精神以及创造性、表现力和活泼愉快的情绪,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提高鉴赏力和文化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是通过课内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完成的。

二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思想性和教育性原则

舞蹈教学内容,应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面貌。舞蹈教学内容的编排、动作的组合与构成、情感的表现与意境以及音乐伴奏的选择,都应该是积极向上和健康明快的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益于陶冶美的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二)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

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必须继承和发扬,舞蹈的内容要反映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幼儿舞蹈更是多种多样。舞蹈又是从现实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因此幼师舞蹈教材内容,既要继承优秀的民族舞蹈的内容与形式,同时要充分反映时代的丰富内涵和热情、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特别是舞蹈的表现形式,要改革、创新,具有时代气息。

(三)统一性和灵活性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与要求,舞蹈的基本动作素材和典型创作舞的范例,基本上都应是统一的。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因此又要为各地区、各民族舞蹈教学留有余地,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地选用一部分教材内容。

(四)发展性和职业培训原则

选择和确定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内容,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发展和职业培训两个方面的目标出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目前主要是女生,年龄集中在16~19岁之间,已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生长发育趋于平缓,教材内容要适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她们形成健美的体型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创作舞蹈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的实际,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教学。

三各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及授课时数比重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舞蹈课每周授课2课时,三年制授课180课时。

各项舞蹈教材内容的要求:

舞蹈基础理论与方法:

舞蹈的基础知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舞蹈的基本术语、内容与形式;人体结构与舞蹈的表现;舞蹈动作的基本记录方法;幼儿舞蹈的形式、特点及教学方法;幼儿舞蹈创编原则与方法。

舞蹈的基本训练:

培养正确身体姿态和健美体型的形体训练,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以及与舞蹈相关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幼儿舞蹈的基本步法及其组合。

民族民间舞蹈:

我国各民族的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授课时数的限制,大纲中只能列出一部分,如汉族、藏族、蒙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舞蹈。学习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典型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各民族地区都可以学习本民族的舞蹈。

幼儿舞蹈: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幼儿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不同年龄班级、不同形式和特点的幼儿舞蹈。

外国代表性舞蹈:为更好的了解各世界多元文化和各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舞蹈形式和民间舞蹈。

一年级目标要求

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怀任务,以及舞蹈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舞蹈教学和配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体训练,对学生进行舞蹈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舞蹈动作的力度、节奏感,发展协调性和柔韧性,教会学生几种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向学生讲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任务,概述本年级

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介绍中国舞蹈的源与流,舞蹈构成的要素和术语,舞蹈的特点与记录方法等。

教学内容:

1.舞蹈的构成要素、概念和术语

2.中国舞蹈发展的源与流

3.舞蹈的特点和种类

4.怎样记录舞蹈

舞蹈基本训练教学要求:教会学生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使学生明了表演舞的场地平面、空间、方位。对学生进行身体基本姿态的训练,发展与舞蹈相关的素质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

2.芭蕾舞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

3.介绍舞蹈表演的场地(或舞台)平面、空间的方位及其与表演者的关系

4.把上的基本动作训练

5.把下的基本动作训练

6.舞蹈基本动作训练和即兴表现及表演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求:

学习民族民间舞,不仅学习舞蹈的动作,而且要学习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力。通过民族舞的舞步、舞姿造型和动作基本韵律特点的学习,扩大学生眼界,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表演舞蹈的能力。

本年级以藏族和汉族民间舞为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藏族民间舞蹈

1.藏族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

2.藏族舞的基本动律

3.藏族民间舞的基本舞步

幼儿基本舞步;踢达基本舞步

4.藏族舞常用的手臂动作

撩袖、摆袖、掏甩袖、晃袖、献哈达、敬礼等动作。

5.动作组合练习(3~5动作)

6.藏族典型的舞蹈

7.藏族幼儿舞蹈(1~2个)

汉族民间舞蹈

1.东北秧歌

⑴东北秧歌的风格和特点

⑵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⑶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练习

⑷各种手花

⑸组合动作练习

2.云南花灯

⑴云南花灯的风格和特点

⑵云南花灯基本动作动律

⑶云南花灯基本舞步

⑷扇花

⑸组合动作练习

3.陕北秧歌

⑴陕北秧歌的风格和特点

⑵陕北秧歌常用的手臂动作

⑶陕北秧歌基本舞步

⑷陕北秧歌组合动作练习

二年级目标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体结构与舞蹈表现的关系,重点学习蒙古族、维吾尔民族民间舞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集体舞;近一步加强舞蹈基本训练,发展协调性、灵活性和韵律感,提高表现力;进行幼儿舞蹈基本内容的训练,并对创编幼儿舞蹈进行初步尝试。

幼儿舞蹈的理论与方法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舞蹈在幼儿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介绍幼儿舞蹈的内容与特点;培养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热爱幼儿及幼儿教育事业的教育。

教学内容:

1.介绍幼儿舞蹈的内容

2.创编幼儿舞蹈的原则与方法

舞蹈基本训练教学要求:

在一年级舞蹈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将身体训练和舞蹈基本动作训练构建成组合动作练习,提高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力度;充分发挥表现力,体会和表现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特点。

1.形体及其组合动作训练

2.舞蹈动作的组合训练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蒙古族、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典型的小型舞蹈;要求体现民族风格和特点,富于表现力,具有生活气息。初步学习外国典型的集体舞。

蒙古族民间舞蹈

1.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2.蒙古族民间舞蹈常用的脚位和手位

3.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舞步

4.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

5.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动作练习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1.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和动作特点

2.维吾尔族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维吾尔族舞蹈常用的手位

4.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舞步

5.维吾尔族舞蹈基本舞步的组合训练

幼儿舞蹈教学要求:

在学习和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秧歌、蒙古族或维吾尔族民族风格与特点的儿童舞蹈进行教学。既能体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又能体现幼儿天真、活泼、明快的儿童特点。

教学内容:

1.以秧歌为主的幼儿舞蹈

2.以蒙古族或维吾尔族舞蹈风格和特点为主的幼儿舞蹈

外国代表性舞蹈教学要求:

通过介绍外国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体验外国舞蹈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

选学1~2个外国的典型集体舞

三年级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舞蹈的技能与表现力;对幼儿舞蹈的理论与方法,创编简单的幼儿舞蹈,提高对幼儿舞蹈的记录和创编能力;学习以朝鲜族、傣族或由学校自选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其民族风格的幼儿舞蹈。

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教学要求:

本年级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是联系幼儿舞蹈的实际,讲授幼儿舞蹈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及组织和指导幼儿舞蹈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幼儿舞蹈创编的原则与方法

2.怎样搜集舞蹈素材和选择伴奏音乐以及组织儿童表演舞蹈

舞蹈基本训练教学要求:

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提高训练水平,以形体、舞姿、舞蹈动作的表现和韵律训练为主。教学内容:在已学的基本训练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要求;并由学生自己编成组合动作,进行练习与提高。

民族民间舞蹈

教学要求:

复习提高已学过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朝鲜族、傣族或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种民族舞的技能,并初步达到表演的水平。

教学内容:

朝鲜族民间舞蹈

1.朝鲜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及动作特点

2.朝鲜族舞蹈基本动律练习

3.朝鲜族舞蹈的基本手型、脚位和手位

4.朝鲜族舞蹈基本舞步的训练

5.组合训练

傣族民间舞蹈

1.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及动作特点

2.傣族民间舞蹈基本动律练习

3.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手型、脚位、手位

4.傣族民间舞蹈头、肩、手的基本动作

5.傣族民间舞蹈基本舞步训练

6.组合训练

教学要求:

舞蹈教学的最后一年学生在提高她们舞蹈整体素养的基础上,要落实到掌握幼儿舞蹈理论与方法的能力上。使学生掌握幼儿舞蹈的规律和特点,具备幼儿舞蹈与伴奏音乐的选择和组织表演能力;学习朝鲜族,傣族民间舞风格的幼儿舞蹈;结合幼儿园教育实习,进行幼儿舞蹈的创编和组织教法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1.学习具有朝鲜族、傣族或其他民族、民间舞风格的幼儿舞蹈

2.学习不同年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特点的国内外幼儿舞蹈

3.教师提供幼儿舞蹈素材,学生在课外自学,检查学生识图和对舞蹈概念、术语、标记的情况

4.幼儿舞蹈的教学实习,以幼师同学为对象进行模拟实习,到幼

儿园实习

教学要求:

在二年级已学过的外国舞蹈的舞步及组合的基本上,介绍1~2个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舞蹈,提高对外国舞蹈的欣赏力,掌握已学过的外国舞蹈的基本舞步和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

1.复习提高已学过的外国舞蹈

2.选学1~2个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舞蹈

六舞蹈教学的成绩考核与评定

舞蹈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舞蹈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通过舞蹈的教学与训练,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美的情操和精神文明。舞蹈又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舞蹈教学必须认真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和评定成绩的指导思想,要体现幼师舞蹈教学的“双重任务”,不可偏废。要强调考核和评定学习过程,并落实到学生自身发展和从事幼儿园舞蹈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上。年终的学年总分,是两个学期相加除以2。但也应看发展、看能力、看创造性,如果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趋势,应将进步的水平作为评定的依据之一。

(一)舞蹈考核与评定的依据和内容

以教授过的舞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主,同时参考由学校、老师(包括学生)选修的教学内容,如课堂观察与检查,评阅学生笔记,班级评估学生创编舞蹈作品及汇报表演的表现能力,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实习的成绩。

(二)舞蹈课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方法与计算

应以平时课堂上的随时检查,单元小结检查和评估以及阶段检查为主。学期进行的考试应是综合性的,参考平时的检查与评定,最后评定出舞蹈学习的总成绩。

(三)舞蹈教学成绩考核与评定的标准与要求

考核与评定的结构分四项,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评分,具体项目标准如下:

1.舞蹈动作自身发展水平的考核

舞蹈动作的考核

考核学生已学过的舞蹈基本动作,动作是否准确、有节奏感,感情的表达等,这些项目占本部分的40%。

舞蹈动作的风格和韵律感,占本部分的20%。

2.舞蹈能力的考核

⑴舞蹈的记录和依据文字试跳的能力

平时和定期批阅笔记,到幼儿园收集幼儿舞蹈及有关舞蹈素材,对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检查批阅一次,并评出成绩,占本部分的10%。

⑵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

创编舞蹈作品的书面作业和示范表演各占5%

⑶幼儿舞蹈教学能力

对幼儿舞蹈教材的理解,基本动作结构特点的分析与运用和讲解示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占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