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劳咏春拳谱

古劳咏春拳谱

基于本地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鹤山市古劳水乡为例

基于本地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鹤山市古劳 水乡为例-旅游管理 基于本地文化融合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鹤山市古劳水乡为例陆岚 为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本文以古劳水乡为例来探寻乡村旅游开发的新路径——文化整合,实现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古劳水乡是目前珠江三角洲生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水乡,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乡村村落。其水乡围墩在历史上因地制宜形成独特的生产模式,即塘基种桑,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为“优秀的人工种养循环系统”。当前,鹤山市政府把古劳水乡的旅游开发列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并邀请了众多单位对古劳水乡的开发进行规划论证,为古劳水乡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概述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业态,是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以乡村文化、自然景观、清新空气、绿色菜肴、农业生产为主要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休闲健康和体验农村发展成果等需求的旅游方式,具有资源潜力大、市场覆盖面广、关联产业链长、受益群体多、消费需求旺、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 乡村旅游所涉及的文化是以中国农耕文化为主旋律、存在着明显地域差异、带有朴实乡土气息的村野文化,包含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乡村旅游文化特性包含着深厚淳朴的传统文化和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态文

化。 二、古劳水乡乡村旅游发展条件与分析 (一)社会历史环境 古劳镇位于鹤山市北部的西江河畔,毗邻鹤山城区,与佛山市南海区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利。辖下有13个村(居)委会,户籍人口2.9万人,外来人口2万多人。旅外华侨、港澳台同胞3.5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而古劳水乡所指围墩一带的双桥、上升、新星、坡山等地。 据文物史料记载,古劳西江边一带,早在1500多年前的晋代(公元435年)已有古劳人类活动的足迹。古劳原称叫“曹村”,其面临西江,背倚茶山,水上交通方便,是一块较好的风水宝地。在宋嘉定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的劳威(公元1272年)从南雄珠玑巷携家南迁于此而聚居繁衍。自然地理的优越,使得居此地的“古”“劳”两姓人丁兴旺,后改称此地为“古劳”。明洪武二十七到二十九年(公元1394-1396年),为治水泛,古劳木便坊人冯观兴(字八秀),坡山人梁民盛等赴京呈告,获得朝庭批准,工部派刘永旋(新会人)主持古劳围的兴建。历经三年,分别筑成古劳大水围和小水围(又称坡山铁围),大、小围联成古劳围。 (二)古劳水乡村文化景观 古劳水乡因为西江冲积而成,所以土地比较肥沃,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桑蚕基地,鹤山乾隆道光县志皆载围墩“无地不桑,无人不蚕”,围墩妇女以蚕为业,道光县志说“计一妇女之力,岁可得丝四十余斤,桑叶一月一摘,摘已复生,计地一亩,月可得叶五百斤,蚕食之得丝四斤,家有十亩之地,以桑以蚕,亦可充八口之食矣”。桑蚕业的发达带动如丝绸、运输、印染等行业的发展。围墩在历史上

丢失物品寻找口诀

丢失物品寻找口诀 在我国民间的好多地方都曾经有这样的一种“神人”:谁家丢了东西,谁家走失了牲口,甚至谁家有人出走了,都找到“神人”来掐算一下,一般的也用不了几分钟,便告诉你,往东找…,往南方找…,你的东西被一个小孩子拿去了…,你的东西没丢,就在自己某处……那么他们究竟是依据什么做出的判断呢?这得感谢我们的老祖宗,本源还是周易的一个小应用,下面我们就把这个给大家解读一下,希望你看了以后,也成为能掐会算的高手! 在这些“神人”当中传着一个歌诀,希望你耐心往后看,一定能发现门道: 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 甲己阳人乙庚阴,丙辛童子暗来侵,丁壬不出亲人手,戊癸失物不出门; 子午卯酉在路旁,寅申巳亥归他乡,辰戌丑未身未动,书书参差细推详; 甲己五里地,乙庚千里乡,丙辛整十里,丁壬三里藏,戊癸团团转,此是失物方。 这里是四组不同的歌诀,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因为寻人和寻物采用的解读是相同的,所以这里以失物代替各种情况) 第一句“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是判断丢失的物品可能会在哪个方向,是相对于丢东西的位置来说的,大家可能感到奇怪,这里面没有一句是提到东南西北哪个方向的,怎么说这是物品的方向?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知识:后天八卦所指示的方位含义,通常大家看到的八卦图上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表示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从西北方开始,顺时针表示的八个方向,如图所示的对应关系,大家明白了吗?

知道了方向,又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甲乙丙丁这些词语就是表示时间的,我们可以查看一下万年历,在每一天上面都有这样的信息:比如2007年3月31日是丁亥年癸卯月甲子日……,主要看这个“日”前面是什么,对于31日来说那就是甲子日,前面这个字是“甲”就表示甲日,如果是“乙”的话就表示乙日,就和歌诀中的“甲”“乙”对应上了,万年历上的每一天在“日”以前都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子当中的一个。现在又知道了方向,又知道了日期,向寻找在那一天丢失的物品,就该有眉目了吧! 比如在2007年3月29日丢失的东西,要到哪个方向去找呢?聪明的你赶快去看万年历,一看发现29日是“壬戌日”,对应歌诀中的“壬癸可在艮上寻”,那么我们在到图中去对照“艮”的方向,就是东北,也就是说,你丢的东西可能在东北方向上,简单吧? 有了第一句的基础,再看第二句就不那么难了吧,我们来看:“甲己阳人乙庚阴,丙辛童子暗来侵,丁壬不出亲人手,戊癸失物不出门”,这里的甲乙丙丁还表示日期,第一条中的“阳”指的是男人,也就是说,你的东西被一个男人拿了或者现在在一个男人手里;同理第一条里面的“阴”就表示女人了,第二条里的童子指的是小孩,第三条的“亲人”也不难理解吧,而最后一条中的“不出门”的意思就是这个东西根本就没被人拿走,只是被遮盖起来或者遗落在某处,一时找不着而已,早晚会自己出来的! 还是举个例子,2007年3月28日丢了东西的话,我们查看万年历,发现28日是“辛酉日”,对照歌诀“丙辛童子暗来侵”,就表示你的东西可能是被小孩拿走了,这样就缩小了找寻的范围了吧! 第一句说的是方向,第二句说的是什么人,越来越熟练了,我们再看第三句“子午卯酉在路旁,寅申巳亥归他乡,辰戌丑未身未动,书书参差细推详”这个就是失物的地点了,不过这句又涉及了另外的一个知识,就是一天当中的24小时所对应的12个时辰,可以参考下表: 其中23:00-1:00是子时,跨过了前后两天的分界线,凌晨0:00-1:00这一个小时被称为是早子时,而23:00-24:00这一个小时称为晚子时,实际上是划归到第二天的子时

梁焕枝古劳咏春拳《龙筋虎骨金刚劲功法》

梁焕枝古劳咏春拳《龙筋虎骨金刚劲功法》 龙筋虎骨金刚劲为古劳咏春拳之秘功,可在最短时间内挑起周身大筋,充实骨髓,令整体劲力巨增,每日仅需15分钟,1-2月功力上身。关节强化,活化异于常人,内脏结实,机理类似真传易筋经,切实可行。 1:头顶天,脚立地,面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2: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内旋成手心向后,大拇指顶住食指中节,其余三指弯曲贴手心,手腕尽量回勾。 3:直臂上举至极限。自然呼吸。 要领:手腕必须尽量勾紧,自我感觉小臂阴阳面均有紧绷拉伸感为合度,大筋才能强行挑起,增加整体劲力。同时加速气血运行,为以后排打打下坚实基础。初练时动作到位后,停留十次呼吸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中间不可放松,以后每天增加一次呼吸,直至36次为至,以下各式除特别说明,均适用此原则。 4:接上式,双手成勾状不放松边外旋边下降至略低于肩。 5:尽力交叉,此时肩关节应有强力拉伸之感,交叉至极限后不动,自然呼吸。 6:侧面。 7:接上式,双手边打开边变为向反方向勾紧,至双臂左右平伸,手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8:手指伸直成立掌,掌根外推掌指回坳,自然呼吸。 9:接上式,双手立掌变为指向左右两边,尽力向两侧拉伸,自然呼吸。 10:接上式,双肩膊极力内旋,带动双臂翻转至极限,手心变为向后上方(练习一段时间后将完全向上)自然呼吸。 11:接上式,双手再变为向两侧前拉伸,手心向下,自然呼吸。 12:接上式,双手变为手心向前,仍向两侧极力拉伸,自然呼吸。 13:接上式,双手放松内合,内外劳宫相对。 14:双手下按至胯前,紧接下动。 15:左手下勾,右手上勾,手型如2,左臂向右后方,右臂向左上方扭转,带动腰胯向左右旋转至极限,此时右肋应有拉伸感,自然呼吸。要点:双腿不可弯曲,双眼尽量看到右

9大管理记忆口诀

9大项目管理记忆口诀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中9大项目管理记忆口诀:狗子整范进,成人风采。 也就是沟通,质量,整体,范围,进度,成本,人力资源,风险,采购这9大过程的谐音,按一般项目管理书籍,9大管理过程顺序是: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 2、整体管理(7个过程) (1)项目启动。制定项目章程,正式授权项目或颈剐阶段的开始。 (2)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编制一个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概要地描述项目的范围。 (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编写、集成以及拂调所有分计划,以形成整体项目管理计划。 (4)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执行在项强管理计划中所定义的工作以达到项目的目标。 (5)监督和控制项目。j啦懵和控制项目的肩动、计划、执行和收尾过程,以达到项目管理计划所定义的项目目标。 (6)整体变更控制。评审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控制可交付成果和组织的过程资产。 (7)项目收尾。完成项目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以正式结束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

3、范围管理(5个过程) (1)编制范围管理计划;制定一个项目范围管理计划,以规定如何定义、检验、控制范围,以及如何创建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 (2)范围定义:这个过程给出关于项目和产品的详细描述。这些描述写在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里,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基础。 (3)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细分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单元。在项目范围管理过程中,最常用工具就是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StnIture,WBS)。工作分解结构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分析方法,用于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工作,所有这些工作构成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WBS为项目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范围变更提供了基础。 (4)范围确认:该过程决定是否正式接受己完成的顼目可交付成果。 (5)范围控制:监控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变更。 4、进度管理(6个过程) (l)活动定义:确认一些特定的工作,通过完成这些活动就完成了工程项目的各项目细目。 (2)活动排序:明确各活动之间的顺序等相互依赖关系,并形成文件。 (3)活动资源估算:估算每一活动所需要的材料、人员、设

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 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 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 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战例示范:1.摊手日字拳击面。对于中远距离以直拳进步攻击我的对手,我转马同时左手摊其来拳手臂,同时右手日字拳攻其面部。当对方收拳以另一拳打来时,我右手拳回收摊其来拳手臂,左手同时摊打其面部(图5~图7)。 运用要点:摊手时由中心摊出,须腰马转动,脚跟为轴,做到摊打同时,回转同步,连惯有力。

梁赞简介

梁赞简介(附照片) 梁赞先生(1826年-1901年),享寿75岁。原名梁德荣,广东鹤山古劳人,是中国晚清著名武术家,人称咏春拳王。 梁赞宗师早期在佛山传授咏春拳的弟子有陈华顺(找钱华)﹑阮其山﹑吴少 雷和其子梁壁。后来此拳在佛山地区盛行,人们习惯地称为“正宗佛山咏春”。耳顺之年(50来岁)在一次算命问卜中,算命先生对梁赞说:“到60岁你会有大病之灾”(当时人们比较迷信)。梁宗师思乡心切,决定返故乡广东鹤山古劳村养老。其间又把咏春拳传授给乡亲兄弟,此时宗师把一生技击的精华和咏春拳的全部内容变为对拆,又把长、中、短手和肘法的技击散手加入,删去全部套路练习,而以技击心诀代之(“来留去送”即小念头技击要诀;“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即寻桥要诀;“高接低攀”即标指技击要诀),并将要诀融合到对拆和技击之中,将咏春拳的拳理拳法高度概括,使学者易于掌握和理会。 梁赞宗师在古劳乡传授此拳的第一代传人是黄三公(封建时代乡人称前辈不言其名,只称辈份,故其真名难知)。黄三公是古劳乡人,只有七十来市斤,身材细小。黄三公得其真諦后,经常与人切磋,未输一次(包括咏春拳一些高手)。黄传与古劳乡人:冯廉、八叔、“古劳交”、“大只南”四个结拜兄弟和冯廉之堂弟冯朝振,至今为止古劳镇(过去是村) 懂此拳的前辈只有八叔一人。时下七八十岁高龄,现在本乡只传一弟子古某某。冯廉已故,五六十年代他到广州大新路开饭店兼医跌打,晚上教徒。在广州冯廉第一个徒弟是赵赴继,其徒弟

中能学全此拳的只有冯之女婿陈兆全师叔和吾师赵赴继和其子冯生三人。兆全师叔又在广州泰康路宅内秘传亲友不超过十人。兆全叔学得此拳后如获至宝,三十多年来不停教徒研练,又常与同道切磋,算是当今本门的佼佼者。赵师一直与他有来往。赵赴继则在广州北郊故乡传其老襟(连襟)梁焕枝等,到此为止的门徒应是本拳的第四代。冯生现在香港九龙以行医跌打为业,他的徒弟多是香港特警。“大只南”、“古劳交”有否传人不甚清楚。冯朝振则在香港发展。1999年末《广州日报》首报道冯朝振重返宗师梁赞故居的新闻。报道中说:“梁赞是咏春拳的一代宗师,现在,咏春拳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协会,中外习者多达100多万人,著名的歷史人物黄飞鸿及李小龙都是咏春门徒。梁赞故居已成为全球咏春门徒的圣地之一。” 梁贊父親在佛山筷子街贊生堂經營中醫及跌打醫館。梁贊18歲時先師從紅船子弟梁二娣學習南少林拳術。後梁二娣將梁贊引薦到亦師亦友之黃華寶門下。黃華寶亦是古勞人,與贊是同鄉。

奇门遁甲找失物基本判断技法

奇门遁甲找失物基本判断技法 (一)钱物丢失能找到的标志 在《奇门遁甲》局的千变万化中,出现一下七种格局的某一格局形式不管是否处旬空状态失物均能找回:一是大局反吟能找回,格局日干生时干,日干克时干,只要去找就能找到;二是格局中有庚格能找回。有一个庚格能找回,有两个庚格找到的更快;三是时干生日干能找回;四是时干与日干同宫能找回;五是时干与日干比和能找回;六是失物与日干同宫能找回;七是失物生日干也能找回;八是时干与失物同宫能找回。日干又生时干与失物,只要去找就能找回。 1、大局八门、九星反吟代表丢失的钱物去而复返,能找回; 2、庚代表阻隔,局中有庚格丢失的钱物能找回; 3、时干与日干同宫,表明钱物没有丢失; 4、时干生日干,表明丢失的钱物能找回; 5、时干与日干比和,表明也能找回; 6、日干与失物同宫,表明能找回; 7、大局八门、九星伏吟,但局中有庚格,表明丢失的钱物仍在原地方; 8、时干或值使门落宫逢空亡,但局中有庚格,表明丢失的钱物能找回; 9、时干或值使门落宫逢空亡,但大局反吟,表明丢失的钱物能找回。 (二)钱物丢失找不到的标志 1、时干克日干; 2、时干落空亡,大局不反吟,局中无庚格; 3、值使门落空亡,大局不反吟,局中无庚格; 4、时干落宫处死、墓、绝状态,大局不反吟,局中无庚格。 (三)钱物丢失的地方及方位的确定 1、时干、日干同宫,表明钱物丢在近处(比如:丢在家中、单位) 2、时干、日干同落内盘,表明钱物丢在近处(比如:同上) 3、时干落内盘,日干落外盘,表明钱物丢在近处(比如:同上) 4、时干、日干同落外盘,表明钱物丢在远处(比如:丢在外边) 5、时干落外盘,日干落内盘,表明钱物丢在远处(比如:同上) 6、时干所在宫的方位就是丢钱物的方向。 (四)是自己遗忘的标志 1、时干或值使门宫中有玄武、腾蛇表明是自己忘记或者是遗忘; 2、遇六仪击刑表明是自己忘记了。 (五)钱物是被人偷走的标志 1、如果所丢失的钱物已经判断确定为找不回,又时干或值门宫中有玄武,则是被人偷走的; 2、如果所丢失的钱物已经判断确定为找不回,又玄武、天蓬星宫冲克时干或值使门宫,则很有可能被人偷走的。 (六)判断小偷性别、年龄的标志 1、玄武临阳星为男性偷的;

武术知识竞赛题库

武术知识竞赛 1.武术运动中的“四击”是指踢、打、摔、拿 2.太极拳有五大流派,其中陈式太极拳是最古老的太极拳。 3.练习马步最容易犯错的错误是两脚尖外展。 4.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的步行是歇步。 5.所谓“寸劲”就是爆发力。 6.蛇拳属于象形拳。 7.搏击运动属于武术的对抗项目。 8.臂上举,向后屈臂下砸,拳心向上,力达拳背的拳法称砸拳。 9.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飘洒,矫健优美,富有韵律的器械是剑。 10.练习弓步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后腿拔根和屈膝。 11.在武术教学中,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 12.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各项比赛的满分为10分。 13.强身健体、防身御敌、娱乐观赏是武术的功能价值。 14.太极拳是由陈玉庭所造。 15.“虎鹤双形”属于南拳。 16.被称为“百兵之要”的兵器是剑。 17.跳跃腾挪、腿法多变、身法灵活是北派拳的特点。 18.长拳的主要手型有拳、掌、勾。 19.罗汉拳不属于象形拳。 20.关于武术的俗语中,“未曾学艺先识礼”的下一句是“未曾习武先学德”。 21.武术的“身法”运动必须与攻防特点相结合。 22.武术套路竞赛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 23.在传统的查拳,华拳等拳术基础上形成的拳是长拳。 24.五指卷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第二指节上的手型是拳。 25.杨式太极拳由杨露禅在古老太极拳基础上所创编的。 26.武术基本功按人体的部位分为腿功,腰功,臂功和桩功。 27.长棍器械不属于软器械。 28.“拦、拿、扎”是枪的基本动作。 29.咏春拳属于南拳拳种。 30.因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故又被称为“开合太极拳”的太极拳流派是孙氏太极拳。 31.腾空飞脚又称为二起脚。 32.武术活动中,练武者行抱拳礼,具体为左掌右拳相抱。 33.教授顿挫性的武术动作时应采用分解示范。 34.俗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功”是指基本功。 35.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36.武术运动中的力量,通常称为劲力。

郑传勋:传咏春拳法 育满园桃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3662747.html, 郑传勳:传詠春拳法育满园桃李 作者:程晨 来源:《华人经济》2015年第09期 郑传勳先生练习詠春五十多年,曾师承叶问得意弟子梁相师傅,传宗师脉络,弘詠春精神,创办了詠春郑传勳拳术会,精心授拳,培育了许多精英弟子,获得的奖盃、荣誉不胜枚举。学生的成绩是他最大的骄傲,未来他仍将不遗餘力地传授毕生所学,光耀詠春武术门派。 师承梁相习詠春传承拳法 相传詠春拳起源於中晚满清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後传与严二及严詠春父女,严詠春氏,聪颖灵敏,此武术即成於她,故名“詠春拳”,所谓南拳北腿,詠春拳就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 谈及詠春功夫,不得不提的就是詠春一代宗师叶问师傅,他师承陈华顺师傅和梁赞师傅,1949年挟技来港之後,在九龙深水埗大南街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授詠春拳,曾培养出了李小龙、梁相师傅等出色弟子,对詠春的改善及推广,使詠春一派能在香港、台湾及世界各地得以发扬光大,声名大噪。 梁相师傅是叶问宗师在香港所带的首批弟子之一,也是其众多出色弟子中的一位,他为宗师拳艺所折服,遂从之潛心冶炼詠春拳术,得宗师悉心相授,据记载:“自叶问宗师公开教授詠春拳艺以来,盖由梁氏及仝人等致力发扬,詠春派由是於廿世纪五十年代奠基定席香港,从而代衍枝繁;乃至今日詠春派名显全球,习者千万,梁氏厥功有焉。”郑传勳先生便是从师梁相师傅习得詠春拳术,为叶问宗师徒孙。 早在郑传勳先生中学时代,同学中有人在学习詠春,经同学介绍,他也开始学习詠春,当时他的老师就是叶问大弟子梁相。郑传勳先生随梁相师傅学拳长达十年,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他非常感激老师的悉心指导,使他的拳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时几乎和梁相老师是朝夕相处的,每个星期学拳六天,下午与晚上都可以去学,老师的功夫非常好,並且极力地教我们,因而进步非常快。” 郑传勳先生追忆道,梁相师傅出拳有力,手法灵活,深得叶问宗师真传,在教学中也很有耐心,手把手指导纠正动作,並据自己所悟教授弟子每个动作的要领,在对练时,怎样做才能练好,哪些动作做得不够好,师傅都会一一指出。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郑传勳先生渐渐领悟到了詠春拳的精髓,很快掌握了其中一些要领。 十个春秋,梁相也是其唯一的师傅,郑传勳先生曾一边工作一边练拳,待学有所成,加之一心想将詠春这个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加以传承推广,使得更多的学习並喜欢,他开始计划收徒教学。

寻找失物的古歌诀

寻找失物的古歌诀 其一、日见方位 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 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 其二、时辰定人 甲己阳人乙庚阴,丙辛童子暗来侵, 丁壬不出亲人手,戊癸失物不出门。 其三、何处在时辰 子午卯酉在路旁,寅申巳亥归他乡, 辰戌丑未身未动,书书参差细推详。 其四、远近看日建 甲己五里地,乙庚千里乡,丙辛整十里, 丁壬三里藏,戊癸团团转,此是失物方。 二、歌诀的具体解释 这四首歌诀,分别涉及了寻找失物的方向、人物、地点、距离远近。 下面我们来具体解说这几首歌诀,方便大家都能了解学习。 1、歌诀“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说的是失物的方向,具体意思是: 甲日丢失的东西,可去正东方寻找(震卦在正东); 乙日丢失的东西,可取正南方寻找(离卦在正南); 丙日、辛日丢失的东西,则去西南方位寻找(坤卦在西南); 丁日丢失东西,可去西北方向寻找(乾卦在西北); 戊日丢失的东西,可去正北方向寻找(坎卦正北); 己日丢失的东西,可去东南方向寻找(巽卦在东南); 庚日丢失东西,可去正西方寻找(兑卦在正西); 壬日、癸日丢失的东西,可去东北方向寻找(艮卦在东北)。 2、歌诀“甲己阳人乙庚阴,丙辛童子暗来侵,丁壬不出亲人手,戊癸失物不出门。”说的则是失物可能被什么人拿走,具体来说,就是: 甲日、己日丢失的东西,在男人手中; 乙日、庚日丢失的东西,在女人手中; 丙日、辛日丢失的东西,在小孩手中; 丁日、壬日丢失的东西,在亲人手中; 戊日、癸日丢失的东西,还在家中,只是一时没找到而已。 3、歌诀“子午卯酉在路旁,寅申巳亥归他乡,辰戌丑未身未动,书书参差细推详。”涉及的是丢失物品的时间和失物所在地点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 子时、午时、卯时、酉时这是个时辰丢失的东西,去路旁找; 寅、申、巳、亥这四个时辰丢失物品,已经落入他人之手,找不回来了;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的基本知识 咏春拳,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种说法:一说是福建永春县严三娘创造,一说是由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另一说是方永春所创造。该拳内容主要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型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主要手型有凤眼拳、柳叶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马、追马等。攻防中多采用闪身、贴身、紧迫和紧打,动作敏捷,快速,刚柔相间。 咏春拳是中国拳术的南拳之一,早年流行于广东、福建各地。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 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亦传此拳由五枚师太所创,后传授与弟子严咏春,故名“咏春拳”。此拳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二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它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它立足于实战,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短桥窄马,擅发寸劲为主要特点,以大闪侧,小俯仰,耕拦摊膀,摸荡捋,审势记牢,曲手留中的手法,以搭、截、沉、标、膀、腕指、黏、摸、熨荡、偷、漏和“二字钳羊马”的身形步法为标志。凭借手桥肌肤灵 敏的感觉,发挥寸劲力量的内家拳法。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龙曾跟随叶问系统地学习过咏春拳,可以说,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与 咏春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问的十大弟子分别是张学健、何金铬、招允、卢文锦、黄淳 梁、王乔、伦佳、梁挺、李小龙、徐尚田。现分布于世界各地。 拳法特点 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 咏春拳就其理论、心法、手法等创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三拳套及木人椿法。更配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咏春拳用一种叫做“寸劲”之发力方法来攻击和防守。理论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线、埋踭、朝面追形、左右兼顾、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以最短距离和时间去进攻和防守。 以下是咏春拳特点之逐项陈述: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 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传统武术精选——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 根据咏春拳一代名师叶问所述:清康熙年间,广东人严二因事被诬告,面临牢狱之灾。 其时严妻已经亡故,遂携女严咏春远徙四川大凉山山底,以卖豆腐为生。 咏春年15时,有当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来逼婚。 然咏春自幼即许配福建盐商梁博俦,其父深以为忧。 在广东省有一户姓严的人家,户主严二,曾是少林俗家弟子,但渊源不深。 严二妻早逝,只遗下一个女儿,取名“咏春,生得花容月貌,少而聪颖,行动矫健,磊落有丈夫气。 严咏春自幼由父母做主,许于福建泉州盐商梁博俦。 但不久严二因事被人诬告,为避官府通缉,唯有携咏春远走他乡。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逃至人地生疏的川滇边区大凉山脚,严氏父女才觉松一口气,于是安顿下来,开了一家豆腐店,生活倒也算安定。 严氏父女因豆腐做得好,连居于山上的五枚师太也常常下山来购买,由此,渐渐变得熟稔。 美丽的严咏春,不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还引起当地一名土豪的注意,他欺负严氏父女一老一弱,派人来强行说亲。

并要挟他们说:如不定期过门,将会对他们不利!面有忧色的严氏父女,引起了五枚师太的好奇心,当知悉详情后,五枚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油然而生。 但由于自己的秘密身份,不便公然拔刀相助。 她只好带走了严咏春,并让严父极力拖延婚事。 [严咏春又出现了,风姿似乎更胜从前,黄姓土豪恨不得一下子就抓过来做小老婆。 不想严咏春却提出了一个令人大感诧异的条件,要娶她,除非将她打败!黄姓土豪力大如牛,曾学过三两招式,同乡人都畏惧他的身手,无人敢跟他较量。 如今漂亮而体态婀娜的小姑娘竟提出这个“荒唐的条件,他真想乐得掩口大笑。 可惜“荒唐的并非严咏春的条件,而是比武结果——壮硕如牛的大汉,竟然被娇小玲珑的小姑娘三两下击倒在地。 当着众多围观者的面,黄姓土豪无话可说,只得答应从此不再骚扰严氏父女俩人。 也算这土豪守信,据说从此再无事发生。 严咏春较技后,继续跟随五枚苦练这套“可战胜强敌的新创拳术,至技成为止。 五枚随后云游四方,在临行前交代咏春将这套拳技好好练习,并“严守宗风,切勿随便外传。

中国古代武功秘籍大全

1 中国武林残敌学(蒋剑著)详解神腿残敌法修炼术与实战,五毒断魂掌,十三手霸王肘拳法,十八看家拳法,金刚罗汉硬气功,二指禅拳法等详细教学资料加四碟 55元 资2 莲花天魔掌(天山绝学) 6元 资3 江湖宝典(神功绝技) 10元 资8 黄健武学心传函授 15元 资11内功专修函授教材(含天罡绝技硬功,追魂手,闪电手等)12元 资13 李紫剑狂生谈拳录 30元 资15 佛门灵法真传秘录手抄 18元 资16 武当松溪内家擒跌技法动作示范12元 资17 强力踢技应用(肖峰)20元 资18 仙鹤门密传绝学 20元 资19 李小龙威猛双节棍函授35元 资20 武当宝典函授资料加2碟35元 资21 金刚如意功函授 15元 资24 资少林内传易筋经 8元 资25 中华硬派绝技精品大全 15元 资26 巨灵神掌功资料加碟 20元 资29 万维一体穿透力 10元 资30 藏密大乘功函授 10元 资31 武林正奇邪三派绝技 10元 资32 擒拿法真传秘诀(金倜生)20元 资33 道家阴阳丹法入手三秘(李康)20元 资34 人元金丹研究 25元 资35 黄氏真传易筋经 20元 资36 罗汉千斤闸(梁健生)20元 资38 天罡雷轰掌内部教材 10元 资39 古传49日虎罡劲功 10元 资42 天罡玄神功秘录 10元 资44 九宫神力速成大法函授 10元 资46 祁氏秘方精选12元 资47 神行太保武功秘录 12元 资48 金刚力功函授两书含三碟45元 资49周壮武当太乙金丹功全套5本 30元(缺货,谁有可交换) 资51 合律搏击功夫内部资料含碟30元 资55 青城派武功绝技内部教学18元 资56 鬼府秘籍武林秘本 10元 资57 李紫剑轨迹拳学(特厚)40元 资59 刘天龙88小时超级自卫术 (两本很厚)65元 资60 刘天龙易劲精(两本很厚)65元 资61 朴真拳学函授书碟 46元 资62 峨嵋内功秘籍 10元 资63 武当功家资派功法精华:含古代燕子八翻翅,资派益寿功,资派内壮功,阴阳吸壁功,

民间寻找失物的方法

在我国民间的好多地方都曾经有这样的一种“神人”:谁家丢了东西,谁家走失了牲口,甚至谁家有人出走了,都找到“神人”来掐算一下,一般的也用不了几分钟,便告诉你,往东找…,往南方找…,你的东西被一个小孩子拿去了…,你的东西没丢,就在自己某处……那么他们究竟是依据什么做出的判断呢?这得感谢我们的老祖宗,本源还是周易的一个小应用,下面我们就把这个给大家解读一下,希望你看了以后,也成为能掐会算的高手! 在这些“神人”当中传着一个歌诀,希望你耐心往后看,一定能发现门道: 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 甲己阳人乙庚阴,丙辛童子暗来侵,丁壬不出亲人手,戊癸失物不出门; 子午卯酉在路旁,寅申巳亥归他乡,辰戌丑未身未动,书书参差细推详; 甲己五里地,乙庚千里乡,丙辛整十里,丁壬三里藏,戊癸团团转,此是失物方。 这里是四组不同的歌诀,下面我们来一一解答: (因为寻人和寻物采用的解读是相同的,所以这里以失物代替各种情况) 第一句“甲震乙离丙辛坤,丁乾戊坎己巽门,庚日失物兑上找,壬癸可在艮上寻”是判断丢失的物品可能会在哪个方向,是相对于丢东西的位置来说的,大家可能感到奇怪,这里

面没有一句是提到东南西北哪个方向的,怎么说这是物品的方向?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知识:后天八卦所指示的方位含义,通常大家看到的八卦图上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表示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从西北方开始,顺时针表示的八个方向,如图所示的对应关系,大家明白了吗? 知道了方向,又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甲乙丙丁这些词语就是表示时间的,我们可以查看一下万年历,在每一天上面都有这样的信息:比如2007年3月31日是丁亥年癸卯月甲子日……,主要看这个“日”前面是什么,对于31日来说那就是甲子日,前面这个字是“甲”就表示甲日,如果是“乙”的话就表示乙日,就和歌诀中的“甲”“乙”对应上了,万年历上的每一天在“日”以前都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子当中的一个。现在又知道了方向,又知道了日期,向寻找在那一天丢失的物品,就该有眉目了吧! 比如在2007年3月29日丢失的东西,要到哪个方向去找呢?聪明的你赶快去看万年历,一看发现29日是“壬戌日”,对应歌诀中的“壬癸可在艮上寻”,那么我们在到图中去对照“艮”的方向,就是东北,也就是说,你丢的东西可能在东北方向上,简单吧?

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

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 一、罗村咏春文化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罗村咏春体育公园,罗村中心广场叶问铜像,孝德湖公园叶问、李小龙师徒铜像等塑像随处可见,村居活动场所,武术爱好者切磋咏春的情景更是司空见惯。在罗村人的眼中,咏春拳是当地市民的荣耀。 咏春独特的结构形态给大脑良好的刺激,骨骼肌肉收缩、空间转向、形态感知等对右脑的开发可产生积极的作用,可提高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咏春通过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从而发展了小学生的空间知觉。咏春独特的双人黐手训练能让小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这不仅锻炼了其意志,还培养了其勇敢精神,让其学会了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咏春推崇“中华传统文化”以德服人的精神,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习德,对完善人格同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罗村本地青少年对本土文化尚不太了解,以致未能深切感受咏春的独特魅力。如何培养他们学习咏春的兴趣,深入学习咏春的文化精髓,传承好这一宝贵的优秀文化,是学校体艺发展中心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二、罗村咏春文化与学校体育课程的整合 为了提高学生对咏春拳的认识和兴趣,我结合咏春基本动作、基础知识,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了“咏春九式”健身操、《咏春拳法》咏春技法课程、“走进咏春”幸福主题班会课、编写《佛山武术》第三章咏春拳等教材。目的是为了让咏春拳在校园武术顺利开展,学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在练习咏春拳术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找到自信、勇敢和传承中华武术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爱国情怀。以上的教材在体育课中每星期每班上一次,认真把武术校园贯彻到实处。 1.“咏春九式”健身操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利用业余时间拜访了罗村各大咏春拳关师傅学习咏春拳,并在叶问纪念馆拜咏春一代宗师叶问的长子叶准师傅深造咏春拳的精髓,通过文化和实战考核,取得了咏春拳师傅资格教练证书。在系统了解了罗村咏春文化后,我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优点,并结合咏春拳的基本套路,依据体操的编排特点,自编了“咏春九式”这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咏春健身操。学生学习咏春拳的兴趣空前高涨,在咏春特有的防中有攻、连消带打、曲中、寸劲刚柔并济趣味性的动作驱使和体育教师标准动作示范下,学生百学不厌,一招一式都做得非常认真。咏春健身操先在武术队在早晚训练时间进行强化、讲解招式、运用寸劲表现动作特点,我把熟练而标准的学生动作拍成视频,组织所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然后把完整的咏春健身操配上音乐,我将之推广到学校的课间操中,每天课间操时间师生一起在叶问电影原声音乐的伴奏下练好每一个动作。实用简单有趣的动作,慢慢地使学生培养了对咏春的兴趣,为咏春拳在校园里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赞与佛山咏春拳及古劳咏春拳

梁赞与佛山咏春拳及古劳咏春拳 梁赞与佛山咏春拳及古劳咏春拳 时间:2006-06-08-分类:咏春拳-作者:-出处:- 文/梁焕枝 梁赞宗师早期在佛山传授咏春拳的弟子有陈华顺(找钱华)﹑阮其山﹑吴少雷和其子梁壁。后来此拳在佛山地区盛行﹐人们习惯地称为“正宗佛山咏春”。耳顺之年(50来岁)在一次算命问卜中﹐算命先生对梁赞说﹕“到60岁你会有大病之灾”(当时人们比较迷信)。梁宗师思乡心切﹐决定返故乡广东鹤山古劳村养老。其间又把咏春拳传授给乡亲兄弟﹐此时宗师把一生技击的精华和咏春拳的全部内容变为对拆﹐又把长﹑中﹑短手和肘法的技击散手加入﹐删去全部套路练习﹐而以技击心诀代之(“来留去送”即小念头技击要诀﹔“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即寻桥要诀﹔“高接低攀”即标指技击要诀)﹐并将要诀融合到对拆和技击之中﹐将咏春拳的拳理拳法高度概括﹐使学者易于掌握和理会。 听老一辈古劳弟子说﹕宗师教授的时候只说此拳是“荣春”(即咏春拳﹐古劳乡音把“咏”念作“荣”)后人把他叫“古劳咏春”。古劳前辈认为本拳同佛山教的咏春拳技法一样﹐只是多了跟手技法的长手和肘手﹐熟练后可破本门的中桥短手和适应各类拳的打法。所以古劳咏春拳在技击训

练中?重于长手灵变。肘法是梁赞宗师秘而不传的看家本领﹐一般弟子难以学到。拳中﹐迭掌﹑八卦﹑腾马标指﹑拦撑掌﹑三板掌﹑勾手斩喉﹑十字四门虎尾捶﹑大膀掛捶等都是长手动作﹐而跪马标捶﹑二龙挣珠等都是低桩技法。拳中要求每个散手动作都要练至灵变。初练时要求一丝不苟﹐动作按要求准确无误。实践中有上下﹑斜横﹑高低﹑左右﹑内外之灵变。又要长﹑中﹑短(肘)之适当配合及拳﹑桥﹑掌﹑指﹑膀五大行。拳有日字凤眼捶﹐“发疯手拳”和平头拳﹐掌有勾﹑拦﹑伏﹑摊﹑拖﹑抓(拿)﹑摄﹑刁﹑撑﹑鞭(背掌)﹑切﹑横﹑掩(底掌)和腊蹄手等。桥有粘管(留)﹑放(送)﹑弹击﹑迫制﹑截击﹐又有拖﹑碾﹑压﹑揪等。指有标﹑插﹑扣等。膀有中膀﹑大膀﹑鹤膀等。若结合散手练习约七十多个动作﹐再细分下去则上一两百个动作。故之习者无需去追求动作多少﹐真正掌握本门功夫的人出手随便一个动作可及。 梁赞宗师在古劳乡传授此拳的第一代传人是黄三公(封建时代乡人称前辈不言其名﹐只称辈份﹐故其真名难知)。黄三公是古劳乡人﹐只有七十来市斤﹐身材细小。黄三公得其真諦后﹐经常与人切磋﹐未输一次(包括咏春拳一些高手)。黄传与古劳乡人﹕冯廉﹑八叔﹑“古劳交“﹑“大只南”四个结拜兄弟和冯廉之堂弟冯朝振﹐至今为止古劳镇(过去是村)懂此拳 的前辈只有八叔一人。时下七八十岁高龄﹐现在本乡只传一弟子古某某。冯廉已故﹐五六十年代他到广州大新路开饭店兼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它传承了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于自然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八卦掌借天地之气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身心合修。"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激发来体现。武术练功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时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1.2 具有攻防特点的技击性 武术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生产劳动,人们通过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斗争来获取食物,这武术最原始的技击性,当然这也是最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物质基础。武术的发展是在部落之间的斗争,在战斗中逐渐演变成较高质量的攻防技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武术与军事紧密相连,结伴而成。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本身的功放含义,长拳的一张一合,太极的以柔克刚,南拳的步法稳固,这些都足以说明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在套路中充分体现了武术攻防技击等特点。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目前武术中正在足部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搏斗讲究真实,给人以最真实的技击性。不管是套路还是搏斗都能充分体现武术的攻防含义,但与现实中的打斗还是与区别的。 1.3改善和增强体质 现在,随着人的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这就是养生。然而武术就赋予这样的特征,想太极拳、气功等等。通过对其它武术形式的练习,不仅在形体上得到锻炼,而且是人身心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络、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

咏春拳技击法与截拳道

咏春拳技击法与截拳道 我所认识的咏春拳有梁赞宗师传下来的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其中佛山咏春拳由叶问传至香港,后由梁挺先生传至世界各地。而李小龙也向叶问学练过佛山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有三套拳,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还有六点半棍和双刀,以及跌打秘朮。古劳咏春拳无拳套,但技法、手法、拳理、拳法与佛山咏春拳大同小异,以对拆为主,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包含了其它咏春拳的木人桩、双刀动作,十多个对拆法包含了咏春拳的跟手灵变技法。古劳咏春拳技击心诀“来留去送”即其它咏春拳的第一套小念头技法﹔“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即其它咏春拳寻桥技法﹔“高接低攀”即其它咏春拳标指技法。现就咏春拳训练之方法及技击法探析如下。 咏春拳小念头属简接和顾打合一的技击法,十分适合中近距离对垒,要求练习者掌握上、中、下三路的防守技巧,快捷而稳准,密而不漏。防守后,手不收立即向对方发起进攻。其秘诀在于,敌来我防(守),敌换势(或动作)我攻,即心诀“来留去送”。这是一种趁虚而入的灵变打法,李小龙在技击中经常采用。由于以咏春拳二字═羊马练小念头套路,手腕、手桥不断伸屈变化,久练马步自然篤实,桥手劲力自然而得。李小龙在咏春拳小念头技法基础上,天才地将击剑步法融匯到擂台搏击中。加之其灵活的身形、马步,使咏春拳小念头“来留去送”技法更具威力和灵变。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中,同样有小念头的防截手法和碌桥(极手)训练。 咏春拳“小念头”十分适合身轻体灵的人使用。在远距离搏击中,如

我弱彼强,要想反败为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在严密的防守之中,保持进攻距离,待对方收势的一瞬,迅速反击。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擂台式搏斗,占上风的“往往是防御的一方”即此意。习咏春拳者认为,小念头训练是本门的筑基之法、必修之法,只有把小念头手法融于“来留去送”的技击心诀之中,才能进入寻桥标指等中、高级手法练习。梁赞宗师把小念头技法贯穿在“来留去送”之中,即提示练习者在技击时可先用本门防守手法(含内劲)把对方来势化解,待对方势(手)回收之时,发起进攻。这种防守是主动之法,并非挡挡格格的被动防守,此著又曰简接打法。待此法能自然反应后,可变为顾打合一即一手防、一手击的打法。如对方右直拳击我面部,我即以左手化解,同时右拳击出。此时对方右拳收、左拳出击,我右拳则在其左拳未发之一瞬击出将其击倒。对方收右拳和左拳尚未发力之时即“去”也,我右拳已击为“送”出。出拳若不能直接打散对方的组合动作,则会受到对方的重击,所以李小龙十分重视出拳的速度和力度。也就是说“送”拳除出手快之外,一定要具备两种劲:一种力将对方挫伤,一种力令对方失重或倒地,即古劳咏春拳的寸劲和撑劲。也就是说“来留去送”的技击心诀融会贯通后,一拳一脚即令对方败北。李小龙把这种见打不见防的打法命名为截击之道亦是有道理的。在拳来拳往、千变万化的搏击中,如送出的拳不快,劲不足,或出脚不快,杀伤力不大,往往会被人所制、被人重击。惟一的妙法是迫近对方,跟手制管,令对方背势而击之,或迫其失重连环快击,或借势打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这种保中用中,我顺人背和取对方力点发寸劲、贴身劲及撑劲是以近求快的技法,被击者往往难以施展、处处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