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信托业陷入低迷的法律分析——写在《信托法》实施以后

中国信托业陷入低迷的法律分析——写在《信托法》实施以后

中国信托业陷入低迷的法律分析——写在《信托法》实施以后
中国信托业陷入低迷的法律分析——写在《信托法》实施以后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绪言 我国信托业从70年代末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本身资本金就已经严重不足,筹集资金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导致了资金运用的低效率;内部管理存在缺陷,人员素质低,用人机制较不合理;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它也有一定的不

中国信托业规划报告

中国信托业规划报 告 1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信托业第五次整顿结束以来的三年多里,在”一法两规”所搭建的基本制度框架下,素有”坏孩子”之称的中国信托业的行业定位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转向”专业化受托理财金融机构”,从而回归本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因此实现了整个行业的又一次腾飞,但相比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外同业都只能算是刚开始起步,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业战略目标不明确、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完善、消费者市场成熟、信托投资公司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困境。 _、中国信托业近三年取得了很大发展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近三年来,中国信托财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同时,信托公司以资金以外的其它财产形式开展的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务院确定的信托整顿方针指引下,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亿元人民币,营业性信托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当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 图1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比较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基金与信托研究所执行副所长邢成中国信托业从回归本业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是巨大的,里程碑式的。 首先信托公司发挥了它独有的制度优势。经过国有资产管理信托、不良资产处理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管理层收购信托等解决了大量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期或深层意义上所遇到的、很难解决的制度性难题,为中国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购并、收购走出困境发挥了很大促进作用。 其次,信托业利用资金优势,经过基础设施信托、公用设施信托、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信托等使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多渠道的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来源,以及推动地方经济金融体系合理化和多元化都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3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信托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行业数据分析 2016年第三季度末,中国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为18.17万亿元,其资产管理规模远远超过私募基金的9.3万亿元和公募基金的8.81万亿元,标志着我国信托行业正式迈入18万亿时代。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按信托资产的资金来源分类,集合信托占比34.81%,单一资金信托占比53.33%,管理财产信托占比11.86%。总体而言,我国信托行业目前还是被通道类信托占了半壁江山。 按照功能分类,融资类信托占比22.11%,投资类信托占31.19%,事务管理类信托占45.71%。事务管理类信托近年来在信托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信托产品结构设计的优越性,也部分说明了我国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从信托资金的投向来看,16.60%的资金投向了基础产业,相较第二季度的17.31%和第一季度的18.02%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基础产业投资动力不足,使得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有所下降。预计未来由于PPP项目的发力和政府资金的托底,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会缓慢上升。 今年三个季度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占比分别为8.71%、8.52%和8.45%,稳中有降,说明政府调控房价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投向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和债券的信托资金比重分别为2.98%、2.04%和12.07%。第三季度流向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分别占比19.10%和23.79%。从信托资产的投向来看,工商企业仍高居榜首。 按照信托资产投资功能来看,融资类占比不断下降,事务管理类占比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2季度,融资类信托规模达4.09万亿元,占比23.68%;投资类信托规模达5.73万亿元,占比33.13%;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达7.47万亿元,占比43.20%。自2015年信托行业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以来,信托资产功能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三季度,信托业的整体风险可控,不良率环比略有下降。三季度末,信托业的风险项目个数为606个,规模为14189600万元,不良率为0.78%,较二季度末的0.8%有所下降。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信托行业似乎还算发展良好,那么真实的信托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独家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首发。 12月8日,北京银行联合北京信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财 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合作发布了《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这是国内首份权威的家族信托行业研究报告。报告预测,羽翼渐丰的中国家族信托市场将在财富管理大格局中振翅高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中国信托业协会等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 《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指出,家族信托肇始于英国、发展于欧美并盛行于离岸市场,在历史与实践中成为私人银行与信托制度的本源业务。作为私人银行与家族财富管理的核心工具,各类形式的家族信托近年来在亚太地区蓬勃兴起,其未来业务重心在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财富快速积累期后,中国“第一代”富豪已经进入了世代传承、 家业交替的历史时期,从财富规模和财富人群的社会学特征来看,当前中国正开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转移运动。自2013“中国家族信托元年”北京银行、北京信托等 国内首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推出家族信托业务以来,财产传承和保障的关注度正创新高。三年来,家族信托从业机构和资产规模快速发展,家族信托业务未来将成为财富管理领域新的蓝海。 报告研究了中国家族信托市场概况,并从我国传统文化渊源、目前家族信托业务参与机构、产品服务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五年家族信托行业的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中国境内目前已有21家信托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规模约为441.8亿元。展望2020年,中国本土家族信托规模可达6275.5亿元。 中国家族信托业务的兴起源于水到渠成的客户需求与私人银行的供给侧创新。目前国内居民可投资资产中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转化率仅为27%,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本土家族信托业务必将陪伴当代民营企业群体的家业传承。以课题组研究的1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来看,民营企业家业治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正在或已经完成传承的家族企业占比不足40%,创始人多在60岁以后才考虑传承问题。其中已完成传承家族企业中“传贤传亲比”为三七开(即70%由家族继承人接力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传男传女”性别 中男性占比达71%。中国第一代家族正面临金融、产业、姻缘与血缘“三期叠加”的风险。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 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中国信托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这段发展历程按照时间沿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试验阶段 一、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的发展历程 该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99年,约20年的时间。以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宣告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期间信托公司历经了五次大起大落的艰辛历程。最终使该行业元气大伤,经验惨痛。1999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发第12号文,宣布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这次清理整顿的措施包括:①对所有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②少数在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后,经人民银行验收和重新登记。③信证分业。④先后出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规”)。 二、起步试验阶段的主要信托业务 总结起来看,信托公司在20年无序发展的时期中,基本围绕两类主要的业务运作: 第一是负债类业务:(变相)高息揽存,大规模开展存款、贷款等债权性业务; 第二是证券类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证券投资和IPO业务。 前者被业界戏称为“二银行”,后者则被戏称为“二证券”。当然,其他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委托贷款等也参与一部分,但远远赶不上上述两项业务的比例。 换言之,中国信托公司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基本就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游走于主流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和禁止的业务地带,进行一些擦边运作、灰色运作、

2014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4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4-04-23 11:18:54 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浏览量:263 一、季度信托业总体运行情况 2014年一季度,信托业总体运行平稳,开局良好,呈现出“三平稳四优化”的格局。 (一)信托资产规模增长平稳。 截止2014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11.7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2万亿元,增幅7.52%。自2013年1季度以来,信托资产环比增幅一直维持在7%-8.3%之间,结束了2010年至2013年1季度平均单季增幅11.77%的高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冲规模的势头有所遏制。 (二)信托公司资本实力提升趋势平稳。 截止2014年1季度末,信托公司全行业固有资产总规模为2984.63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683.68亿元,环比分别增长3.94%和2.18%,继续保持了近年来固有资产规模和所有者权益规模逐季平稳上升的趋势,增强了行业风险抵御能力,为信托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信托产品收益率波动平稳。 2014年1季度清算的信托产品平均年化综合收益率为6.44%,低于2013年全年的7.40%,仍处于近年来6.30%至7.50%的平稳波动区间。这一收益率在理财市场上仍处较高水平。在近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实现这样的收益率实属不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加速的环境下,信托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主动让利于客户,正因为这样,2014年1季度已清算的信托产品平均年化综合信托报酬率为0.44%,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降幅达到38.02%。 (四)信托资金来源结构有所优化。 截止2014年1季度末,信托财产中主要由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占比24.97%,环比增长0.07%,同比增长0.97%;单一资金信托占比69.48%,环比下降0.13%,同比下降0.33%。这说明信托资产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占比逐渐提高,单一资金信托占比逐渐下降,信托资金来源结构有所优化。 (五)信托资金运用方式进一步优化。 截止2014年1季度末,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中贷款等业务占比为62.51%,环比减少0.78%,同比减少2.15%,金融资产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37.49%,环比增加0.78%,同比增加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7894116.html, 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作者:王晶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年第09期 摘要:新制度下,我国信托业的业务开拓与功能定位拥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其为了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应该进行创新,现阶段,在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只有找准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推动我国信托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阐释了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一、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信托业自身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托业务以及产品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在《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颁布以前,信托的财产主要是资金,导致其只能够围着资金所开展,使其业务能力被制约。而在其颁布之后,对信托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拓宽,进而为其业务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是因为信托市场的发育并不成熟,企业并不习惯较为复杂的关系,在资金出现困难的时候,企业会向银行进行求助,没有把信托当作是融资的主要办法,这使得信托业务活动的发展依然沿着传统的形式,主要集中在资金业务上,对信托产品的创新非常少,其融资的规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其次,在资金来源、使用和业务活动拓宽方面存在问题,资金的来源以及应用途径对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着决定性作用,就其资金来源而言,虽然明确规定了资金的来源情况,和老办法进行对比,其增加了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和信托业之前的外债与存款吸收等途径进行对比,信托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依然较为狭窄。就资金信托而言,其竞争能力不会超过专门的资金理财机构,由于其代客理财上的资金会被其他的投资机构以及券商所获得,而风险控制与成本收益方面和券商之间的竞争比较差。 (二)我国信托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济环境及其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信托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代化信托业的生存以及发展应该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产权与信托制度的确定性,个人财产应该被保护,第二,市场的经济条件较为健全,第三,信托业务的实际需求。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高,相应的信托制度并不完善。

中国信托业报告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信托业第五次整顿结束以来的三年多里,在“一法两规”所搭建的基本制度框架下,素有“坏孩子”之称的中国信托业的行业定位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转向“专业化受托理财金融机构”,从而回归本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因此实现了整个行业的又一次腾飞,但相比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外同业都只能算是刚开始起步,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业战略目标不明确、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完善、消费者市场成熟、信托投资公司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困境。 _、中国信托业近三年取得了很大发展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近三年来,我国信托财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同时,信托公司以资金以外的其他财产形式开展的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务院确定的信托整顿方针指引下,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性信托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 图1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比较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基金与信托研究所执行副所长邢成我国信托业从回归本业 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是巨大的,里程碑式的。

首先信托公司发挥了它独有的制度优势。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信托、不良资产处置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管理层收购信托等解决了大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期或深层意义上所遇到的、很难解决的制度性难题,为我国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购并、收购走出困境发挥了很大促进作用。 其次,信托业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基础设施信托、公用设施信托、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信托等使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多渠道的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 目资金来源,以及推动地方经济金融体系合理化和多元化都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信托公司充分体现了它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特有的作用和功能,通过集合资金信托方式,为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余额找到了出口,同时也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使其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于调整我国经济周期,刺激内需发挥了作用。 四是信托公司通过接连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了很多业务模式和投资方式,在我国分业管理的条件下组合发挥了金融机构的合力作用。如通过银信、信证合作增加了理财业务、中间代理业务,有助于银行调整存贷比例和资产结构,探索信贷资产的信托化、证券化。 因此,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其制度优势是显著而不可替代的。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信托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些不容忽视的困境。 (一)信托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制约 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环境的制约 重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飞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尚需提高,经济环境有待优化,市场经济体制急需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亟待深化,个人资产尚不充裕,企业经济实力与国际大财团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信托产品的研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基础与创新根基。实际上开发的信托产品大都局限于商事领域,而民事信托市场尚无什么发展。 2.信托业缺乏战略性的行业安排,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理事长王连洲信托行业的战略目标不明确,缺乏白皮书式的行业战略指导。 华宝信托公司总裁郑安国由于社会公众对信托业的认识不够,信托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所以在规划和制度上总体比较薄弱,具体执行起来自然也会产生不少问题。与其它三大金融行业比,信托业在整体上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在具体操作层面的法规政策又较粗糙,而信托业本身比其它三大金融业更复杂,这可能是信托业在中国始终没有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3、监管和法律环境制约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理事长王连洲目前对信托业务的监管还 不是很到位,力度也不够。目前信托公司共有50多家,但在监管力量上未免显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的思考与展望

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的思考与展望 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翁先定 一、中国信托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信托业诞生于1979年,可以说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研究中国信托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对理解信托业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十分重要。 197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计划经济。在当时的经济体制下,除在生活必需品流通方面存在有限的市场外,服务及主要要素市场尚未发育。而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财产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公有制及“大锅饭”特点,决定了基本上不存在合法的私有财产,整个国家金融资产规模十分有限(不超过300亿元)。在这种环境下,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核心的信托制度在中国根本没有生长与发展的土壤。 信托业是在党中央决定采取改革开放政策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邀请荣毅仁先生组建一家协助中国企业引进国外投资者的公司时,荣毅仁先生提出了组建中信的建议。当时的中国只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人保及信用社几家金融机构,根本没有资本市场,根据荣毅仁先生的提议,国务院责成人民银行赴英国、日本等国考察现代信托制度,并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信托机构和信托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信托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的命运也必将烙上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深烙印。 二、中国信托业的发展 因改革开放而生的中国信托业承载着改革开放赋予的历史任务,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走出了一条发人深省的轨迹。 信托业诞生后,从金融业务许可来看,它基本上被授予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产业投资等多个市场的广泛业务许可,既可以是金融百货公司也可以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因此,信托牌照迅速走红,信托机构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信托公司总数超过2000家,所管理的金融资产最多时达到6000多亿元,成为

2018中国十大信托公司

2018中国十大信托公司 2018中国十大信托公司 信托(Trust)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信托业务为主业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的信托公司,2009年被推举为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理事长)单位,并于2012年获得连任。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投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是国内较早获准重新登记的38家信托投资公司。 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2日,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的控股子公司。2002年2月,平安信托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重新注册登记,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准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中融国际信托 中融国际信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信托投资公司整顿工作的通知》(银发[2000]389号)的要求完成整顿任务并提出重新登记申请。 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作出《关于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有关事项的批复》(银复[2002]139号),准予公司重新登记并批准更名为中融国际信托投资。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中诚信托是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起初叫中煤信托,成立于1995年11月,2010年10月完成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增加到24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

中国信托业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信托业进展报告(2012) 一、信托资产规模年增万亿,动能何来? 2008年底1.22万亿;2009年底2.01万亿;2010年底3.04万亿;2011年底4.81万亿;2012年6月末5.54万亿。 2008年以来,中国信托业的信托资产规模几乎每年以约一万亿元的增长不断刷新纪录。 信托业治理的资产规模差不多远远超过公募基金行业(2011年底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2.19万亿元),直追保险业资产规模(2011年底保险资产总额6.01万亿元)。 中国信托公司的持续高速进展要紧得益于: 1.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保持高增长,使得国民财宝迅速积存,居民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迅速增加。众多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2.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信托公司相比其它各类金融机构,投资范围最为广泛,投资方式最为灵活。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大规模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资产治理和财宝治理业务。比如,银行的理财业务部门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与信托公司合作,合作开发并代销集合信托产品。 3.持续的银行信贷规模管控环境下,信托公司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2008年四季度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打算出台后,银行开始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但2009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开始

逐步操纵信贷规模增长。在偏紧的信贷融资环境下,企业能够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加之信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实业企业对信托融资的同意程度和实际需求都大大增加。 4.大量高素养人才加盟信托业。近年来,许多信托公司建立了市场化运作、市场化激励机制,吸引了大量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人才“回流”信托业。信托公司形成了“自下而上”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 此外,中国银监会对信托业的科学定位和监管,也是信托业快速进展的重要缘故。2007年,银监会对《信托公司治理方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打算治理方法》进行了系统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定位。同年,银监会非银部牵头组织拟定了信托公司以后进展规划:力争在3-5年时刻内使信托公司盈利模式发生较大转变,成为真正体现信托原理、充分发挥信托功能、面向合格投资者,要紧提供资产治理、投资银行业务等金融服务的专业理财机构。 二、应该如何看待银信合作业务? 广义的银信合作,泛指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各类合作,比如银行代理推介信托打算,托管信托打算资金等。通常所讲的银信合作,实际是指银信理财合作,是指商业银行将客户理财资金托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治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题目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院(系)金融与贸易系 专业金融学 学生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1年 6 月 20 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由我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如在文中涉及到抄袭或剽窃行为,本人愿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及责任。 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2011 年 6月 20日 摘要 我国信托业从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金融领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很多内部外部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中我会做出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信托;理论;现状;发展;问题;展望 Abstract

From the inception of the trust industry to have a rapid developmenti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its own place, and continue to expand itsoperations, as China's sociali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make a greatercontribution to financial markets in China played a certain role. However,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problems. In the next paper, I will make a detailed statement. Times New Roman Trust; theory; status; development; problems;Prospect 目录 一、绪言 (1) 二、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 (2) (二)中国信托业的功能 (3) (三)中国信托业的定位 (4)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 (4)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的优势 (4)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的问题 (6) 1.内部问题 (5) 2.外部问题 (6) (三)进一步发展信托业的对策 (7) 四、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展望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中国信托业规划报告(doc 13页)

中国信托业规划报告(doc 13页)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信托业第五次整顿结束以来的三年多里,在“一法两规”所搭建的基本制度框架下,素有“坏孩子”之称的中国信托业的行业定位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转向“专业化受托理财金融机构”,从而回归本业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因此实现了整个行业的又一次腾飞,但相比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外同业都只能算是刚开始起步,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业战略目标不明确、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完善、消费者市场成熟、信托投资公司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困境。 _、中国信托业近三年取得了很大发展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高传捷近三年来,我国信托财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053个,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同时,信托公司以资金以外的其他财产形式开展的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务院确定的信托整顿方针指引下,信托公司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性信托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共59家,截至6月底,信托从业人员4600人. 图1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比较 数据来源:西南证券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基金与信托研究所执行副所长邢成我国信托业从回归本业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是巨大的,里程碑式的。 首先信托公司发挥了它独有的制度优势。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信托、不良资产处置信托、职工持股信托、管理层收购信托等解决了大量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期或深层意义上所遇到的、很难解决的制度性难题,为我国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购并、收购走出困境发挥了很大促进作用。 其次,信托业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基础设施信托、公用设施信托、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信托等使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多渠道的解决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来源,以及推动地方经济金融体系合理化和多元化都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信托公司充分体现了它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特有的作用和功能,通过集合资金信托方式,为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余额找到了出口,同时也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使其分享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对于调整我国经济周期,刺激内需发挥了作用。 四是信托公司通过接连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了很多业务模式和投资方式,在我国分业管理的条件下组合发挥了金融机构的合力作用。如通过银信、信证合作增加了理财业务、中间代理业务,有助于银行调整存贷比例和资产结构,探索信贷资产的信托化、证券化。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分析

我国信托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信托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与银行、证券、保险并驾齐驱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但其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我国信托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信托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对策。尽管信托业存在这么多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依然为我国信托业带来了各种机遇。不可否认,历年来信托业快速稳步增长。虽然2011年信托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前景光明。 [关键词]信托业发展问题对策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China's Trust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Abstract]Trust industry as an ancient industry,with banks,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which become the four pillars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the current China's trust industry proposed a solution.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problems with trust industry,re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and gradually perfecting the capital markets are still brought a variety of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trust industry.Admittedly,trust industry fast growing steadily over the years. Although the2011trust industr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but promising. [Keywords]Trust Business Development Problems Solutions

2020-2021年中国信托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研究报告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信托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研究报告

前言2020年信托行业已经走入恢复后的第四十一载。今年注定是载入信托业发展历史的一年——一面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体信托人众志成城,以慈善信托、专项债券、特殊贷款等形式积极为抗疫贡献力量;一面是宏观经济压力下个别机构风险暴露,给行业的声誉蒙上阴影;严监管态势不断加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力空前。信托业从高歌猛进骤然慢下脚步,或居安思危、或风声鹤唳、或痛定思痛、或夹缝求生,行业已经行至重新思考航向的水域。 转型势在必行,所有信托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命题: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是什么?如何发挥过往非标业务的积累,在大资管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传统业务如何转型升级,新业务又如何拓展?应当匹配哪些相应的支撑体系,为信托公司的转型提供动力? 北京信托作为新中国信托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怀着对服务实体经济的满腔热忱、对信托行业的深厚感情,邀请毕马威咨询共同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切的思考和探索,形成本报告,以期对行业转型尽绵薄之力。 本报告成文历时九个月。在报告中,我们既溯游从之,回顾新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挖掘历史积淀;又四顾深思,对标先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的经验进行案例分析;更基于行业数据和专家访谈进行详实分析,提出了依托信托公司资源禀赋,探索在财富管理、专业资管和私募投行三个转型方向的展望,并描绘了业务转型和支撑体系建设的蓝图。希望能为借此报告发布之机与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碰撞,共同为信托行业发展建言践行、献计献策。 是为序。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 2 -

目录 前言 目录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国信托业 信托资产规模止跌,报酬率持续下滑,风险加速暴露 信托公司在资金和资产两端承压 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信托公司加剧分化 监管引导回归本源,但多数信托公司尚未做好准备 专题:回顾中国信托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探索:信托公司业务转型进行时 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地产信托:长期仍将是信托资产业务端的主战场,业务模式升级是转型的关键 政信信托:政策回暖难掩债务隐忧,非标转标挑战传统业务模式 工商企业信托:以产业聚焦与精耕细作为抓手争夺赛道 专题:中国经济转型对信托行业转型的深远影响 新业务拓展 资产证券化:市场前景广阔,需未雨绸缪,错位竞争 证券投资信托:大势所趋,战略布局,转型主动管理 基金业务:政策利好驱动,助力信托向“资产管理”转型升级 财富管理:基石业务作用凸显,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回归本源”的必经之路 家族信托: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耐心积累,打造中远期核心竞争力 支撑体系优化 风险管理:由“控制损失”到“创造价值” 人力资源:由“搭伙吃饭”到“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从“业务支持”到“科技赋能” 品牌建设:从“产品驱动”到“客户驱动” 展望:差异化发展,回归本源 专题:国外信托业发展历史及启示 第四章 结语2 3 4 5 6 7 9 10 11 12 12 14 15 17 18 18 20 22 23 25 27 27 28 28 29 30 32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 邢成 系列一:资产规模再创天量,内涵发展成不二选择 (3) 系列二:净资本管理实施在即,“二次转型”迫在眉睫 (5) 系列三:主动管理深入人心,银信合作有望华丽转身 (10) 系列四:政信合作热度骤减,基础设施基金方为出路 (14) 系列五:信托PE投资不断探索新路,信托QDII悄然拉开帷幕.17 系列六:资本市场屡遭封堵,部门分割愈演愈烈 (21) 系列七:房地产行业遭遇“严冬”,信托投融资再现暖意 (27) 系列八:行业重组趋于平静,个案操作颇具亮点 (34) 系列九:规范自律渐成共识,行业组织功能凸显 (38) 系列十:2011:中国信托业趋势判断与展望 (41)

系列一:资产规模再创天量,内涵发展成不二选择 修订后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从2007年的9400亿元发展到2008年1.2万亿元;2009年底的2万亿元;2010年的3万亿元,四年实现9倍的增长。目前信托公司(不含正在重组和刚开业的公司)平均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400亿元,个别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达到净资产的50倍以上。 信托公司在此期间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导因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一)“新办法”明确了信托业发展方向。中国银监会总结信托行业回归本业5年来的发展历程,再度将信托公司的市场定位调整、明确成:“为合格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其业态接近于国外私募基金。信托新政的颁布,标志着监管部门对中国既有商业信托制度“颠覆性”制度创新的完成。为促进信托公司转型,同年中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信托公司治理指引?、?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发[2007]27号)等政策性文件。 由于“新办法”将信托公司明确定位于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理财机构,彻底解决了影响中国信托业多年功能定位模糊的痼疾。“新办法”中明确对信托公司固有业务进行了严格限制,禁止信托公司再持有实业投资股权,信托资金债权运用方式也规定了严格上限限制,委托人必须是符合要求的合格投资者,自然人委托人不得超过规定上限;“新办法”鼓励信托公司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年金基金信托等创新业务,明确了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范围,突出了信托公司经营特色,引导信托公司构建专业化经营模式。自此,“新办法”使信托公司真正全面回归信托本源业务,信托公司全面实施转型和开展创新,自此中国信托业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信托业发展方向得以明确、经营模式得以确立、经营机制得以转换、产品结构得以升级、人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短短四年中管理信托资产突破3万亿,新增信托资产规模超过历史总额。 (二)原评级分类标准助推信托公司“规模偏好”。自2006年我国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试行评级分类监管,即按照不同的监管指标分

2019年信托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信托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发展现状 (2) 二、行业发展趋势 (5) 1、经营方面 (5) (1)信托业务内容多样化,产品创新加快 (5) (2)面向高端投资者的财富管理 (6) (3)互联网金融拓宽信托行业发展路径 (6) (4)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越发重要 (7) 2、管理方面 (7) (1)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提升 (7) (2)资本将成为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8) 三、行业进入壁垒 (9) 1、资质壁垒 (9) 2、资金壁垒 (9) 3、品牌壁垒 (10) 4、经营壁垒 (10) 5、人才壁垒 (10)

一、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信托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信托资产规模增速逐年增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资管行业的监管环境趋严和宏观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使得信托公司在项目筛选、资金获取等方面承受了较大压力,而监管细则的逐步落地也倒逼信托公司加快转型,逐步降低对通道业务的依赖,大力发展主动管理类、投资类业务,在更多实体经济领域实践产融结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托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创造国民财富的重要途径。我国信托业自2000年开始历经整顿和制度重整,历时八年,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以及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业务的推动,信托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我国信托资产规模增速逐步放缓,行业整体步入了转型发展的阶段。 2017年国内GDP同比增速达到6.9%,宏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信托行业与宏观经济保持协调发展,全年信托资产规模增速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9.81%。其中,单一类信托占比持续下降,期末占比降至45.73%;集合资金信托余额为9.91万亿元,占比为37.74%,较上年末增长1.46个百分点;管理财产类信托占比由13.65%增至16.53%,信托资金来源亦持续向多样化和均衡化发展。

最新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教学文稿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旧中国的信托发展史 信托在中国的实践史,从引进之初就是信托业的实践史,发展至今,营业信托仍然是最主要和最普遍的信托形态,民事信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信托作为个人安排财产转移与管理的设计并非我国的传统,而民法上的一系列设计基本能满足个人在民事领域对财产转移和管理的需求;其二,信托业务开创的目的,在旧中国主要与机构投机盈利相联系,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则主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联系,均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民事需要。 信托在20 世纪初开始传人中国。我国最早出现的信托机构可以追溯 到1913 年日资设立的大连取引所信托株式会社,该信托社的事务包括强制保证、保证买卖契约的履行、办理清算等。 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信托机构,大部分集中在东北地区,主营农产品出口贸易及相关业务。此时尽管有了一些信托活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托行业。 近代信托学说在1917 年前后传人我国。1917 年至1921 年间,徐沧水、潘士浩等撰写的介绍英美日等国信托业发展状况以及信托实务和学理的文章,在当时的《银行周报》上陆续发表。作者们看好中国信托事业的前景。 自1921 年大量专业信托机构涌现开始,到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代信托业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21-1926 年的兴起阶段,1927- 1937 年7 月的初步发展阶段,1937 年8 月至1945 年8 月的畸形繁荣阶段,1945 年9 月至1949 年的衰退阶段。 一、1921-1926 年:中国近代信托业的兴起 1921 年夏秋之际,上海地区先后成立了12 家华资专业信托公司,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信托业的诞生,也宣告上海成为旧中国的信托业中心。 (一)信托机构概况 股票投机催生了信托公司。1920 年下半年开始至1921 年初,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口停滞、进口下降、国内时局动荡等因素影响,充斥市面的大量游资急于寻找新的投资途径。与此同时,上海交易所林立,获利丰厚,游资为利益所吸引,纷纷投资于交易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