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

一、周期性阶梯波发生器(输出电压为[-12V, 0V])

1.电路组成

1.1方波发生器

输出波形:

方波周期为:T=2.938ms

1.2无源微分电路

输出波形:

1.3半波整流电路

输出波形:

1.4积分电路

输出波形:

1.5迟滞比较器与电子开关电路

2.完整电路

2.1输出波形

2.2台阶周期

2.3台阶高度

二、改进电路(输出电压为[-6V, 6V])

1.方法一:

1.1原理:利用加法运算电路使得输出波形整体向上移动6V

1.2原理图:

(连接在原电路的输出端)

1.3输出波形:

1.4阶梯数据:

2.方法二:

2.1原理:改进开关电路及迟滞比较器,使得电路在达到-6V时跳转至6V 2.2原理图:

:提供积分电路电容的初始值;

:使得电路在迟滞比较器跳转时导通电子开关;

:在原输出电压上叠加-6V电压,使之触发迟滞比较器

2.3输出波形

2.4阶梯数据

三.总结

这次的阶梯波发生器设计实验加深了我对运算放大器电路的理解,

使我熟悉了方波发生器,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积分电路,迟滞比较器及电子开关的使用。但在开关电路的设计方面还有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加强。

课程反馈

1.上课深度一般,可以再稍加深入一些,多讲一些实际运用电路,而课时可

稍加延长,也要再加一些习题课;

2.老师讲解清晰,速度其实适中,如果慢一些的话,课时可能会有些问题;

3.十分赞成EDA设计的加入,既然是实验班,课程肯定要与普通班有所区别,

应该更注重实际应用,这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硬件实验的深度可以再深入一些,应该给学生更大的设计空间,而不是用

已有的电路搭一下,测量一下就完事了,这样与普通班就没有区别了;5.英文教材的加入不是很有效,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理解英文教材人就有

些难度,可以作为学生开拓眼界的一种手段;

6.平时与考试的成绩分布比较合理,可以将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期中和期

末成绩,避免学生在期末突击应对考试;

7.考试的题型要多变,要活,与普通班体现出区分度,注重对原理的考察,

防止学生突击应付。

8.

哈工大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

实验一电磁波的反射实验 1.实验目的: 任何波动现象(无论是机械波、光波、无线电波),在波前进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波就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就是要研究微波在金属平板上发生反射时所遵守的波的反射定律。 2.实验原理: 电磁波从某一入射角i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其反射波总是按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如图(1-2)所示,微波由发射喇叭发出,以入射角i设到金属板M M',在反射方向的位置上,置一接收喇叭B,只有当B处在反射角i'约等于入射角i时,接收到的微波功率最大,这就证明了反射定律的正确性。 3.实验仪器: 本实验仪器包括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微波分度计,反射金属铝制平板,微安表头。 4.实验步骤: 1)将发射喇叭的衰减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它处于最大衰减位置; 2)打开信号源的开关,工作状态置于“等幅”旋转衰减器看微安表是否有显示,若有显示,则有微波发射; 3)将金属反射板置于分度计的水平台上,开始它的平面是与两喇叭的平面平行。 4)旋转分度计上的小平台,使金属反射板的法线方向与发射喇叭成任意角度i,然后将接收喇叭转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位置,缓慢的调节衰减器,使微 μ)。 安表显示有足够大的示数(50A

5)熟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读取方法,然后分别以入射角等于30、40、50、60、70度,测得相应的反射角的大小。 6)在反射板的另一侧,测出相应的反射角。 5.数据的记录预处理 记下相应的反射角,并取平均值,平均值为最后的结果。 5.实验结论:?的平均值与入射角0?大致相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验证了波的反射定律的成立。 6.问题讨论: 1.为什么要在反射板的左右两侧进行测量然后用其相应的反射角来求平均值? 答:主要是为了消除离轴误差,圆盘上有360°的刻度,且外部包围圆盘的基座上相隔180°的两处有两个游标。,不可能使圆盘和基座严格同轴。 在两者略有不同轴的情况下,只读取一个游标的读数,应该引入离轴误差加以考虑——不同轴的时候,读取的角度差不完全等于实际角度差,圆盘半径偏小

阶梯波发生器

目录 任务书 (1) 前言 (3) 一. 方案论证 (4) 1.1 提出方案 (4) 1.2 方案论证 (4) 二. 基本原理 (5) 三.具体电路设计 (5) 3.1 电源电路部分 (6) 3.2 压控振荡器 (6) 3.3 计数器 (8) 3.4 数模转换电路 (9) 3.5 反相器 (11) 四.实验装调及过程及参数分析 (13) 五.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4) 六.心得体会 (17) 七.附录 (17)

7.1 元器件清单 (18) 7.2 器件管脚图 (18) 八.总体电路图 (19) 前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是在我们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我们组这次训练的课题是“压控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此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针对我们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并在其辅助下完成的。此次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不仅培养了我如何合理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我们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首先,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完成此次设计课题,培养我们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以及培养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征,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再次,就是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以及与同组的组员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最后,为了满足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需求,学校特地给我们提供了为期四周的课程设计时间,这门课程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意在加深我们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通过让我们运用已基本掌握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方法,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电子装置。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同时,它也培养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学生的工艺素质,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以及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就是培养我们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为以后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一.方案论证 1.1提出方案 方案一:此方案采用模拟电路中的基本模块电路进行压控阶梯波的设计,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阶梯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阶梯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实验三阶梯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结构特点。 2、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3、学习复杂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18ms左右,输出电压范 围10V,阶梯个数5个。(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 定时器、D/A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 2、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3、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 元器件。三、实验原理 1、阶梯波发生器原理 要设计阶梯波发生电路,首先要设计好方波发生电路,然后通过微分电路,这是会得 到上下均有尖脉冲的波形。这是要只取上面的尖脉冲,就需通过限幅电路滤除下半部分的 波形。当这些脉冲经过积分累加电路时,一个尖脉冲累加为一个固定的值,下一个脉冲到 来时又会增加同样的一个值,于是输出形成了阶梯波形。当累加结果没有超过比较器的阈 值时,会一直累加下去。而达到门限后,比较器输出电压翻转,输出正电压使振荡控制电 路工作,使方波停振,同时积分电容对地短路放电,电容器恢复起始状态累加结束。而在 电容放电之后,积分器输出由负值向零跳变,使比较器又一次翻转,振荡电路不能工作, 比较器输出变为负 阶梯波发生原理框图 2、实验原理图 阶梯波原理图 四、实验过程 1、电路设计 (1)方波发生电路设计 设计电路如图3.03所示,从图3.04所示的示波器中可读出方波的周期为3.774ms。 方波发生电路 方波波形 (2)微分电路设计

浙江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第二次).doc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实验 姓名:wzh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 学号:xxxxxxxx 指导教师:王子立 选课时间:星期二9-10节 2017年 6月 17日 Copyright As one membe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 sincerely hope this will enable you to acquire more time to do whatever you like instead of struggling on useless homework. All the content you can use as you like. I wish you will have a meaningful journey on your college life. ——W z h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指导老师:王子立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CST仿真、喇叭天线辐射特性测量实验类型:仿真和测量 同组学生姓名: 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CST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理论分析与增益理论值基本原理。 2.熟悉 CST 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利用 CST 软件进行矩形波导馈电角锥喇叭天线设计和仿真。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喇叭天线概述 喇叭天线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微波天线,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频带宽、功率容量大、调整与使用方便。合理的选择喇叭尺寸,可以取得良好的辐射特性:相当尖锐的主瓣,较小副瓣和较高的增益。因此喇叭天线在军事和民用上应用都非常广泛,是一种常见的测试用天线。喇叭天线的基本形式是把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开口面逐渐扩展而形成的,由于是波导开口面的逐渐扩大,改善了波导与自由空间的匹配,使得波导中的反射系数小,即波导中传输的绝大部分能量由喇叭辐射出去,反

EDA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说明

实验四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包括电路图编辑、虚拟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电路分析方法。 2. 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设计和性能分析,掌握EDA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练掌握有关阶梯波电路设计的方法,并应用相关知识来分析电路,掌握组 成阶梯波电路的各个部分的电路的在阶梯波电路中的作用,深刻体会阶梯波的调节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20ms左右,输出电压围10V,阶梯个数5个。(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定时器、D/A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 (2)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3)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围和周期的元器件。 三、实验步骤 1.实验所用的总电路图如下图1所示:

图1 电路输出的波形如下图2和图3所示:

图2 图3 由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阶梯波的周期为T=23.899mS,阶梯个数为5个,输出电压 为10.024V符合实验要求。 本实验所用的电路由方波发生电路、微分电路、限幅电路、积分累加器、比较

器、电子开关电路、振荡控制电路和电源等八部分电路组成,各个部分的关系可 由 下框图所示: 振荡控制电路 输出方波发生器微分电路限幅电路积分累加电路比较器 电源电子开关电路 2.电路工作原理 ①方波发生器电路 方波发生器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实验所用方波发生电路产生的方波的周期为T=Cln(1+2),带入相应 的数据可知T=2×18.7KΩ×100nF×ln(1+2)=3.76mS。其输出的方波波形如下图5和图6所示:

方波_三角波发生电路实验报告

河西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 学院 综合设计实验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实验报告 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侯涛 日期:2016年4月26日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 要求:设计并制作用分立元件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能产生方波、三角波的波形发生器。 指标:输出频率分别为:102HZ、103HZ和104Hz;方波的输出电压峰峰值VPP≥20V 一、方案的提出 方案一: 1、由文氏桥振荡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 2、把文氏桥产生的正弦波通过一个过零比较器从而把正弦波转换成方波。 3、把方波信号通过一个积分器。转换成三角波。 方案二: 1、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然后通过低通滤波把三角波转换成正弦波信号。 方案三: 1、由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2、用折线法把三角波转换成正弦波。 二、方案的比较与确定 方案一: 文氏桥的振荡原理:正反馈RC网络与反馈支路构成桥式反馈电路。当R1=R2、C1=C2。即f=f0时,F=1/3、Au=3。然而,起振条件为Au略大于3。实际操作时,如果要满足振荡条件R4/R3=2时,起振很慢。如果R4/R3大于2时,正弦波信号顶部失真。调试困难。RC串、并联选频电路的幅频特性不对称,且选择性较差。因此放弃方案一。 方案二: 把滞回比较器和积分比较器首尾相接形成正反馈闭环系统,就构成三角波发生器和方波发生器。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即可构成三角波和方波发生器。通过低通滤波把三角波转换成正弦波是在三角波电压为固定频率或频率变化围很小的情况下使用。然而,指标要求输出频率分别为102HZ、103HZ和104Hz 。因此不满足使用低通滤波的条件。放弃方案二。 方案三: 方波、三角波发生器原理如同方案二。比较三角波和正弦波的波形可以发现,在正弦波从零逐渐增大到峰值的过程中,与三角波的差别越来越大即零附近的差别最小,峰值附近差别最大。因此,根据正弦波与三角波的差别,将三角波分成若干段,按不同的比例衰减,就可以得到近似与正弦波的折线化波形。而且折线法不受频率围的限制。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方案三来完成本次课程设计。 三、工作原理: 1、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原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点电荷模拟实验报告

重庆大学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点电荷电场模拟实验 日期:2013 年12 月7 日 N=28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实践 点电荷电场模拟实验 1.实验背景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较难理解。在电磁场教学中,各种点电荷的电场线成平面分布,等势面通常用等势线来表示。MATLAB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科研等计算和数值分析领域的高级计算机语言,以矩阵作为数据操作的基本单位,提供十分丰富的数值计算函数、符号计算功能和强大的绘图能力。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电力线和等势线的物理意义,本实验将应用MATLAB 对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进行模拟实验。 2.实验目的 应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 3.实验原理 根据电磁场理论,若电荷在空间激发的电势分布为V ,则电场强度等于电势梯度的负值,即: E V =-? 真空中若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则在两个点电荷的电场中,空间的电势分布为: 1 212010244q q V V V R R πεπε=+=+ 本实验中,为便于数值计算,电势可取为

1212 q q V R R =+ 4.实验内容 应用MATLAB 计算并绘出以下电场线和等势线,其中q 1位于(-1,0,0),q 2位于(1,0,0),n 为个人在班级里的序号: (1) 电偶极子的电场线和等势线(等量异号点电荷对q 2:q 1 = 1,q 2为负电荷); (2) 两个不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q 2:q 1 = 1 + n /2,q 2为负电荷); (3) 两个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 (4) 两个不等量同号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线(q 2:q 1 = 1 + n /2); (5) 三个电荷,q 1、q 2为(1)中的电偶极子,q 3为位于(0,0,0)的单位正电荷。、 n=28 (1) 电偶极子的电场线和等势线(等量异号点电荷对q 2:q 1 = 1,q 2为负电荷); 程序1: clear all q=1; xm=2.5; ym=2; x=linspace(-xm,xm); y=linspace(-ym,ym); [X,Y]=meshgrid(x,y); R1=sqrt((X+1).^2+Y.^2); R2=sqrt((X-1).^2+Y.^2); U=1./R1-q./R2; u=-4:0.5:4; figure contour(X,Y,U,u,'--'); hold on plot(-1,0,'o','MarkerSize',12); plot(1,0,'o','MarkerSize',12); [Ex,Ey]=gradient(-U,x(2)-x(1),y(2)-y(1));

压控阶梯波发生器基于运放的信号发生器设计

北京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120241 组号 14 题目1、压控阶梯波发生器 2、基于运放的信号发生器设计 姓名周文晨 学号12024128 指导老师张国英 成绩 2014 年05 月29 日

压控阶梯波发生器 【实验名称】压控阶梯波发生器 【设计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调试一个由电压控制的阶梯波发生器。 【设计要求】 1、输出阶梯波的频率能被输入的直流电压所控制,频率控制范围为600Hz---1000Hz。 2、输出阶梯波的台阶数为10级,且比例相等。 3、输出阶梯波的电压为1V/级。 4、输入控制电压的范围为0.5V至6V。 5、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原器件尽量少,成本低。 【调试要求】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指定器件进行设计,组装和调试,达到设计的要求,写出总结报告 仿真图,草图,电路图附本实验的报告后 【参考元器件】 1、运算放大器uA741,LM324,LM358. 2、TTL电路74LS20,74LS161 ,74LS175。 3、CMOS缓冲器CD4010 4、稳压管二极管 5、电阻电容电位器

设计思路 一:输出阶梯波的台阶数为十阶 想法:采用十进制计数器,确保每十个时钟信号后清零。选取74LS161芯片 二:输出阶梯波每阶比例相等,电压为1V/阶 想法:⑴采用权组网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 ⑵运用放大器,将输出信号放大以满足要求。选取运算放大器LM358芯片 另外,74LS161是单纯的计数功能芯片,带负载能力很弱。对于后面串上的几十千欧级的电阻显得力不从心。用万用表实测74LS161输出管脚的电压值,也确实发现高电平对应的实际电压值并不恒定。为改善这样的情况,需把74LS161输出加到74LS175上,再把74LS175的输出加到CD4010上CD4010是缓冲器,可以把不稳的输入电压缓冲为稳定的输出电压,而且电流加大,大大加强了带负载的能力。74LS175和CD4010共同组成了缓冲器,虽然对电路的逻辑功能没有影响,但却是实现电路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电路应分为压频转换波分、计数部分、全电阻网络部分和信号放大部分。我们选取的芯片为:LM358、74LS161、74LS175、CD4010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实验六布拉格衍射实验

邮电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六布拉格衍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微波通过晶体模型的衍射现象。 2、验证电磁波的布拉格方程。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喇叭天线,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计算机 三、实验原理 1、晶体结构与密勒指数 固体物质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两类。任何的真实晶体,都具有自然外形和各向异性的性质,这和晶体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密切相关。 晶体的离子、原子或分子占据着点阵的结构,两相邻结点的距离叫晶体的晶 10m,与X射线的波长数量级相当。因此,格常数。晶体格点距离的数量级是-8 对X射线来说,晶体实际上是起着衍射光栅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X射线在晶体点阵上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晶体点阵的间距和相互位置的排列,以达到对晶体结构的了解。 图4.1 立方晶格最简单的晶格是立方体结构。 如图6.1这种晶格只要用一个边长为a的正立方体沿3个直角坐标轴方向重复即可得到整个空间点阵,a就称做点阵常数。通过任一格点,可以画出全同的晶面和某一晶面平行,构成一组晶面,所有的格点都在一族平行的晶面上而无遗漏。这样一族晶面不仅平行,而且等距,各晶面上格点分布情况相同。

为了区分晶体中无限多族的平行晶面的方位,人们采用密勒指数标记法。先找出晶面在x、y、z3个坐标轴上以点阵常量为单位的截距值,再取3截距值的倒数比化为最小整数比(h∶k∶l),这个晶面的密勒指数就是(hkl)。当然与该面平行的平面密勒指数也是(hkl)。利用密勒指数可以很方便地求出一族平行晶面的间距。对于立方晶格,密勒指数为(hkl)的晶面族,其面 间距 hkl d可按下式计算:2 2 2l k h a d hkl + + = 图6.2立方晶格在x—y平面上的投影 如图6.2,实线表示(100)面与x—y平面的交线,虚线与点画线分别表示(110)面和(120)面与x—y平面的交线。由图不难看出 2、微波布拉格衍射 根据用X射线在晶体原子平面族的反射来解释X射线衍射效应的理论,如有一单色平行于X射线束以掠射角θ入射于晶格点阵中的某平面族,例如图4.2所示之(100)晶面族产生反射,相邻平面间的波程差为 θ sin 2 100 d QR PQ= +(6.1) 式(6.1)中 100 d是(100)平面族的面间距。若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则二反射波有相长干涉,即因满足

信号发生器设计---实验报告

信号发生器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并进行仿真。 二、设计要求 基本性能指标:(1)频率范围100Hz~1kHz;(2)输出电压:方波U p-p≤24V,三角波U =6V,正弦波U p-p>1V。 p-p 扩展性能指标:频率范围分段设置10Hz~100Hz, 100Hz~1kHz,1kHz~10kHz;波形特性方波t r<30u s(1kHz,最大输出时)用仪器测量上升时间,三角波r△<2%,正弦波r <5%。(计算参数) ~ 三、设计方案 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有多种,图1是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转换为正弦波的组成框图。 图1 信号发生器组成框图 主要原理是:由迟滞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三角波在经过差分放大器变换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基本电路和差分放大器电路分别如图2和图4所示。 图2所示,是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首尾相接形成的正反馈闭环系统,则比较器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A2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即可构成三角波、方波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2 方波和三角波产生电路 图3 比较器传输特性和波形 利用差分放大器的特点和传输特性,可以将频率较低的三角波变换为正弦波。(差模传输特性)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为了使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设计时需注 应接近晶体意:差分放大器的传输特性曲线越对称、线性区越窄越好;三角波的幅值V m 管的截止电压值。 图4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图5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关系 在图4中,RP 1调节三角波的幅度,RP 2调整电路的对称性,并联电阻R E2用来减小差分放大器的线性区。C 1、C 2、C 3为隔直电容,C 4为滤波电容,以滤除谐波分量,改善输出波形。取Ic2上面的电流(看输出) 波形发生器的性能指标: ①输出波形种类:基本波形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②频率范围: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一般分为若干波段,根据需要,可设置n 个波段范围。(n>3) ③输出电压:一般指输出波形的峰-峰值U p-p 。 ④波形特性:表征正弦波和三角波特性的参数是非线性失真系数r ~和r △;表征方波特性的参数是上升时间t r 。 四、电路仿真与分析 实验仿真电路图如图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阶梯波信号发生器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阶梯波信号发生器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设计目的: (3) 3.设计要求 (3) 4.设计方案 (3) 5.设计原理 (4) 5.1预置数功能实现 (4) 5.2时钟信号发生器 (4) 5.3 D/A转换器 (6) 5.4整体电路图 (7) 6、心得体会 (7) 7.参考文献 (7)

正文 1、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阶梯信号发生器 2.设计目的: 1).了解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D/A转换电路。 3.设计要求 1). 以集成计数器为主要器件,设计一个阶梯波发生器,要求输出如图所示波形。周期为 2ms。 2).依据设计结果,创建实验电路。 3).仿真、调试。 4.设计方案 1)由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数器和D/A转换器组成电路。 2)时钟信号发生器的信号频率可调,可采用由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3)由74LS161反馈置零法确定方波的阶数。 4)D/A转换器将计数器的输出值转换为模拟电压。

5.设计原理 5.1预置数功能实现 如下图 5.2时钟信号发生器 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构成,振荡器采用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通过改变阻值实现振荡器频率可调。利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接通电源后,电容C1被充电,当电压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里面集成的三极管导通,然后通过电阻和三极管放电,不断的充放电从而产生一定周期的脉冲,通过改变电路上器件的值可以微调脉冲周期。由所学知识知T= (R1+2R2)*C1,则f=1/T,通过直接按键盘字母F(增加R2的接入阻值)或者Shift+F(减小R2的接入阻值)来改变频率。 连线电路如下图: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

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组员: 撰写人: 学号: 序号:

实验一电磁波反射和折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426型分光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 3、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折射定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S426型分光仪 三、实验原理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分光仪的结构和调整方法。 2、连接仪器,调整系统。 仪器连接时,两喇叭口面应相互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 两喇叭的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90刻度处,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 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起平台上的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 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3、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反射金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某一对刻 线一致。而把带支座的金属反射板放到小平台上时,应使圆盘上的这对与金属 板平面一致的刻线与小平台上相应90度的一对刻线一致。这是小平台上的0刻 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转动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角度处,这角度读书就是入射角,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记录实验测得数据,验证电磁波的反射定律 表格分析: (1)、从总体上看,入射角与反射角相差较小,可以近似认为相等,验证了电磁波的反射定律。 (2)、由于仪器产生的系统误差无法避免,并且在测量的时候产生的随机误差,所以入射角

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波形发生器实验报告)

信号发生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3、掌握波形发生器电路调试和制作方法 。 二、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波形发生电路,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方波、三角波三路波形信号。 三、具体要求 (1)可以同时输出正弦、方波、三角波三路波形信号,波形人眼观察无失真。 (2)利用一个按钮,可以切换输出波形信号。。 (3)频率为1-2KHz 连续可调,波形幅度不作要求。 (4)可以自行设计并采用除集成运放外的其他设计方案 (5)正弦波发生器要求频率连续可调,方波输出要有限幅环节,积分电路要保证电路不出现积分饱和失真。 四、设计思路 基本功能:首先采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比较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通过幅值控制和功率放大电路后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最后通过切换开关可以同时输出三种信号。 五、具体电路设计方案 Ⅰ、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 图1 图2 电路的振荡频率为:RC f π21 0= 将电阻12k ,62k 及电容100n ,22n ,4.4n 分别代入得频率调节范围为:24.7Hz~127.6Hz ,116.7Hz~603.2Hz ,583.7Hz~3015Hz 。因为低档的最高频率高于高档的最低频率,所以符合实验中频率连续可调的要求。 如左图1所示,正弦波振荡器采用RC 桥式振荡器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J 1a 、J 1b 、J 2a 、J 2b 为频率粗调,通过J 1 J 2 切换三组电容,改变频率倍率。R P1采用双联线性电位器50k ,便于频率细调,可获得所需要的输出频率。R P2 采用200k 的电位器,调整R P2可改变电路A f 大小,使得电路满足自激振荡条件,另外也可改变正弦波失真度,同时使正弦波趋于稳定。下图2为起振波形。

《电磁场与电磁波》仿真实验

《电磁场与电磁波》仿真实验 2016年11月 《电磁场与电磁波》仿真实验介绍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之一,仿真实验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数学分析过程,通过仿真环节将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加以应用。受目前实验室设备条件的限制,目前主要利用 MATLAB 仿真软件进行,通过仿真将理论分析与实际编程仿真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以及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完成实验或示教项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本知识,建立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完整的概念。 本课程仿真实验包含五个内容: 一、电磁场仿真软件——Matlab的使用入门 二、单电荷的场分布 三、点电荷电场线的图像 四、线电荷产生的电位 五、有限差分法处理电磁场问题 目录 一、电磁场仿真软件——Matlab的使用入门……………............................................... .4 二、单电荷的场分

布 (10) 三、点电荷电场线的图像 (12) 四、线电荷产生的电位 (14) 五、有限差分法处理电磁场问题 (17) 实验一电磁场仿真软件——Matlab的使用入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Matlab仿真的基本流程与步骤; 2. 掌握Matlab中帮助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一)MATLAB运算 1.算术运算 (1).基本算术运算 MATLAB的基本算术运算有:+(加)、-(减)、*(乘)、/(右除)、\(左除)、 ^(乘方)。

注意,运算是在矩阵意义下进行的,单个数据的算术运算只是 一种特例。 (2).点运算 在MATLAB中,有一种特殊的运算,因为其运算符是在有关算术运算符前面加点,所以叫点运算。点运算符有.*、./、.\和.^。两矩阵进行点运算是指它们的对应元素进行相关运算,要求两矩阵的维参数相同。 例1:用简短命令计算并绘制在0≤x≦6范围内的sin(2x)、sinx2、sin2x。 程序:x=linspace(0,6) y1=sin(2*x),y2=sin(x.^2),y3=(sin(x)).^2; plot(x,y1,x, y2,x, y3) (二)几个绘图命令 1. doc命令:显示在线帮助主题 调用格式:doc 函数名 例如:doc plot,则调用在线帮助,显示plot函数的使用方法。 2. plot函数:用来绘制线形图形 plot(y),当y是实向量时,以该向量元素的下标为横坐标,元素值为纵坐标画出一条连续曲线,这实际上是绘制折线图。 plot(x,y),其中x和y为长度相同的向量,分别用于存储x坐标和y 坐标数据。 plot(x,y,s)

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简易数字合成信号发生器 专业: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数字合成信号发生器设计、调试报告 一:设计目标陈述 设计一个简易数字信号发生器,使其能够产生正弦信号、方波信号、三角波信号、锯齿波信号,要求有滤波有放大,可以按键选择波形的模式及周期及频率,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 显示,此外可以加入数码管显示。 二、完成情况简述 成功完成了电路的基本焊接,程序完整,能够实现要求功能。能够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正弦波的输出,但是有一定噪声;由于时间问题,我们没有设计数码管,也不能通过按键调节频率。 三、系统总体描述及系统框图 总体描述:以51单片机开发板为基础,将输出的数字信号接入D\A转换器进行D\A转换,然后接入到滤波器进行滤波,最后通过运算放大器得到最后的波形输出。 四:各模块说明 1、单片机电路80C51 程序下载于开发板上的单片机内进行程序的执行,为D\A转换提供了八位数字信号,同时为滤波器提供高频方波。通过开发板上的232串口,可以进行软件控制信号波形及频率切换。通过开发板连接液晶显示屏,显示波形和频率。 2、D/A电路TLC7528 将波形样值的编码转换成模拟值,完成单极性的波形输出。TLC7528是双路8位数字模拟转换器,本设计采用的是电压输出模式,示波器上显示波形。直接将单片机的P0口输出传给TLC7528并用A路直接输出结果,没有寄存。 3、滤波电路MAX7400 通过接收到的单片机发送来的高频方波信号(其频率为所要实现波频率的一百倍)D转换器输出的波形,对转换器输出波形进行滤波并得到平滑的输出信号。 4、放大电路TL072

TL072用以对滤波器输出的波进行十倍放大,采用双电源,并将放大结果送到示波器进行波形显示。 五:调试流程 1、利用proteus做各个模块和程序的单独仿真,修改电路和程序。 2、用完整的程序对完整电路进行仿真,调整程序结构等。 3、焊接电路,利用硬件仿真器进行仿真,并用示波器进行波形显示,调整电路的一些细节错误。 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遇到的软件方面的问题: 最开始,无法形成波形,然后用示波器查看滤波器的滤波,发现频率过低,于是检查程序发现,滤波器的频率设置方面的参数过大,延时程序的参数设置过大,频率输出过低,几次调整好参数后,在进行试验,波形终于产生了。 七:原理图和实物照片 波形照片: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实验一 静电场仿真 1.实验目的 建立静电场中电场及电位空间分布的直观概念。 2.实验仪器 计算机一台 3.基本原理 当电荷的电荷量及其位置均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场也就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电场称为静电场。 点电荷q 在无限大真空中产生的电场强度E 的数学表达式为 204q E r r πε= (r 是单位向量) (1-1) 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位为 04q r ?πε= (1-2) 其中,电场强度是矢量,电位是标量,所以,无数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位是不一样的,电场强度为 1221014n i n i i i q E E E E r r πε==+++=∑ (i r 是单位向量)(1-3) 电位为 121014n i n i i q r ????πε==+++=∑ (1-4) 本章模拟的就是基本的电位图形。 4.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点电荷静电场仿真 题目:真空中有一个点电荷-q ,求其电场分布图。

程序1: 负点电荷电场示意图 clear [x,y]=meshgrid(-10:1.2:10); E0=8.85e-12; q=1.6*10^(-19); r=[]; r=sqrt(x.^2+y.^2+1.0*10^(-10)) m=4*pi*E0*r; m1=4*pi*E0*r.^2; E=(-q./m1).*r; surfc(x,y,E);

负点电荷电势示意图 clear [x,y]=meshgrid(-10:1.2:10); E0=8.85e-12; q=1.6*10^(-19); r=[]; r=sqrt(x.^2+y.^2+1.0*10^(-10)) m=4*pi*E0*r; m1=4*pi*E0*r.^2; z=-q./m1 surfc(x,y,z); xlabel('x','fontsize',16) ylabel('y','fontsize',16) title('负点电荷电势示意图','fontsize',10)

信号发生器实验报告(终)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王晟尧学号:6102215054专业班级:通信152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信号发生器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并进行仿真。 二、设计要求 基本性能指标:(1)频率范围100Hz~1kHz;(2)输出电压:方波U p-p≤24V,三角波U p-p=6V,正弦波U p-p>1V。 扩展性能指标:频率范围分段设置10Hz~100Hz, 100Hz~1kHz,1kHz~10kHz;波形特性方波t r<30u s(1kHz,最大输出时),三角波r△<2%,正弦波r~<5%。三、设计方案 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有多种,图1是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转换为正弦波的组成框图。 图1 信号发生器组成框图 主要原理是:由迟滞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三角波在经过差分放大器变换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产生基本电路和差分放大器电路分别如图2和图4所示。 图2所示,是由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首尾相接形成的正反馈闭环系统,则比较器A1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A2积分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方波,这样即可构成三角波、方波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图2 方波和三角波产生电路 图3 比较器传输特性和波形 利用差分放大器的特点和传输特性,可以将频率较低的三角波变换为正弦波。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为了使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设计时需注意:差分放大器的传输特性曲线越对称、线性区越窄越好;三角波的幅值V 应接近晶 m 体管的截止电压值。 图4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

阶梯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阶梯波发生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结构特点。 2、掌握阶梯波发生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3、学习复杂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二、实验要求 1、设计一个能产生周期性阶梯波的电路,要求阶梯波周期在20ms左右,输出电压 范围10V,阶梯个数5个。(注意:电路中均采用模拟、真实器件,不可以选用计数器、555定时器、D/A转换器等数字器件,也不可选用虚拟器件。) 2、对电路进行分段测试和调节,直至输出合适的阶梯波。 3、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确定影响阶梯波电压范围和周期的 元器件。 三、实验原理 1、阶梯波发生器原理 要设计阶梯波发生电路,首先要设计好方波发生电路,然后通过微分电路,这是会得到上下均有尖脉冲的波形。这是要只取上面的尖脉冲,就需通过限幅电路滤除下半部分的波形。当这些脉冲经过积分累加电路时,一个尖脉冲累加为一个固定的值,下一个脉冲到来时又会增加同样的一个值,于是输出形成了阶梯波形。当累加结果没有超过比较器的阈值时,会一直累加下去。而达到门限后,比较器输出电压翻转,输出正电压使振荡控制电路工作,使方波停振,同时积分电容对地短路放电,电容器恢复起始状态累加结束。而在电容放电之后,积分器输出由负值向零跳变,使比较器又一次翻转,振荡电路不能工作,比较器输出变为负 图3.01 阶梯波发生原理框图 2、实验原理图

图3.02 阶梯波原理图 四、实验过程 1、电路设计 (1)方波发生电路设计 设计电路如图3.03所示,从图3.04所示的示波器中可读出方波的周期为3.774ms。 图3.03 方波发生电路

图3.04 方波波形 (2)微分电路设计 在图3.03所示的方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端接电阻R5和电容C2即可组成图3.05所示的微分电路,示波器所得的输出波形见图3.06的尖脉冲波形。 图3.05 方波发生电路+微分电路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磁场参量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 在学习均匀平面电磁波特性的基础上,观察电磁波传播特性互相垂直。 2、 熟悉并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λ,并确定电磁波 的相位常数β和波速υ。 二、 实验原理 两束等幅、同频率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内从相同(或相反) 方向传播时,由于初始相位不同发生干涉现象,在传播路径上可形成驻波场分布。本实验正是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定驻波场节点的分布,求得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λ的值,再由 λ πβ2=,βωλν==f 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量:β和ν等。 本实验采取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设入射波为φj i i e E E -=0,当入射波以入射角1θ向介质板斜投射时,则在 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r E 和折射波t E 。设介质板的反射系数为R ,由空气进入介质板的折射系数为0T ,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为c T ,另外,可动板 2r P 和固定板1r P 都是金属板,其电场反射系数都为-1。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 接收喇叭处的相干波分别为1001Φ--=j i c r e E T RT E ,2002Φ--=j i c r e E T RT E

这里 ()13112r r r L L L ββφ=+=;()()231322222L L L L L L r r r r βββφ=+?+=+=; 其中12L L L -=?。 又因为1L 为定值,2L 则随可动板位移而变化。当2r P 移动L ?值,使3r P 有零指示输出时,必有1r E 与2r E 反相。故可采用改变2r P 的位置,使3r P 输出最大或零指示重复出现。从而测出电磁波的波长λ和相位常数β。下面用数学式来表达测定波长的关系式。 在3r P 处的相干波合成为()210021φφj j i c r r r e e E T RT E E E --+-=+= 或写成 () ?? ? ??+-?Φ-=200212cos 2φφj i c r e E T RT E (1-2) 式中L ?=-=?Φβφφ221 为了测量准确,一般采用3r P 零指示法,即02cos =?φ 或 π)12(+=?Φn ,n=0,1,2...... 这里n 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场的波节点(0=r E )数。同时,除n=0以外的n 值,又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的半波长数。故把n=0时0=r E 驻波节点为参考节点的位置0L 又因 L ??? ? ??=?λπφ22 (1-3) 故 ()L n ??? ? ??=+λππ2212 或 λ)12(4+=?n L (1-4) 由(1-4)式可知,只要确定驻波节点位置及波节数,就可以确定波长的 值。当n=0的节点处0L 作为第一个波节点,对其他N 值则有: n=1,()λ24401=-=?L L L ,对应第二个波节点,或第一个半波长数。 n=1,()λ24412=-=?L L L ,对应第三个波节点,或第二个半波长数。

阶梯波发生器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班内序号: xx 姓名:大学霸

实验报告大纲 一、实验课题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2.实验任务及设计要求 三、实验设计 1.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 2.元器件资料 3.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四、所实现功能说明 1.基本功能 2.扩展功能 3.探索环节 五、故障及问题分析 六、实验总结和结论 七、其他 1.PROTEL绘制的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PCB) 2.实验所用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 3.参考文献

一、实验课题 阶梯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1)实验内容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与实现一个阶梯波发生器。实验电路由窄脉冲-锯齿波发生器构成,通过将运算放大器的几个典型电路——方波发生器、积分器和迟滞电压比较器,以及二极管形成的控制门等主要元器件,进行合理的改进组合,设计出阶梯波发生电路。实验用两个二极管分别作为阶梯波形成控制门和阶梯波返回控制门;通过调节相应的电位器,改变阶梯数、阶梯幅值、阶梯周期以及阶梯波周期等波形特性。 而且通过对该电路的适当改价,可以完成一个三极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 阶梯波发生器还有多种设计方案,本实验将就其中一种进行研究。 (2)关键词 阶梯波、集成运放、窄脉冲发生器、迟滞电压比较器、积分器 2.实验任务及设计要求 1、 基本要求: 1) 利用所给元器件设计一个阶梯波发生器,500,3opp f Hz U V ≥≥,阶数6N =; 2) 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PROTEL 软件绘制完 整的电路原理图(SCH )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 2、 提高要求: 利用基本要求里设计的阶梯波发生器设计一个三极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到基极电流为不同值时的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束。 3、 探究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