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全册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全册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说课稿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

1.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4)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6)

2.1影响价格的因素 (6)

2.2价格变动的影响 (7)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9)

3.1消费及其类型 (9)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2)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5)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5)

4.2我国的经济经济制度 (21)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24)

5.1企业的经营 (24)

5.2新时代的劳动者 (29)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32)

6.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32)

6.2股票、债券和保险 (33)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37)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7)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39)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42)

8.1国家财政 (42)

8.2征税和纳税 (44)

第四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经济 (46)

9.1市场配置资源 (46)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9)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51)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51)

10.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54)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57)

11.1面对经济全球化 (57)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

本框对于本课的内容,我用几个问题来概括:首先,钱是上帝创造的吗?——货币的产生;其次,钱是什么——引出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再次,钱有什么用——引出货币的职能;最后,钱就是人民币吗——引出纸币及纸币和货币的关系。

(三)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框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并按照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要求以及层层递进的原则,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

1.识记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纸币、价格的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商品流通的含义,货币与纸币的关系;了解纸币发行的规律

3.能运用货币的知识说明如何对待金钱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透过消费中的现象看到消费过程中的货币规律的能力,

提高学生有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2.运用纸币的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2.认识到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树立起学生对于人民币的爱护之情和尊重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

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世界各国的货币和播放迟志强的歌曲《钞票》,提出问题:请同学发表对于金钱,即本课所学习的货币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入依据:1.运用图片和歌曲作为引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可以形成师生互动,也可以让老师掌握同学们的想法和观点,便于老师开展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引导;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在本课小结还会提出,形成前后的呼应,更能够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认知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活动探究】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提问引思

“同学们都买过东西吧?买过好看的书,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食物,漂亮的衣服等等。”

(2)如果同学们你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小玩具自己玩,这个小玩具是商品吗?

(3)大自然中的空气、土壤等是商品吗?

(4)为什么我们要去买商品?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出“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结论:(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活动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在这一部分我让几位同学来扮演拥有不同物品到时需求各异的角色,使同学们感受到物物交换的难度,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交易变得简便,由此引出一般等价物。

活动三:分析比较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探点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活动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一个人在卖衣服,各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地回答:短衫一两白银,长袍二两白银,袜子一两半白银……。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边看边说出每种衣服的价钱。

探题: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结论: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活动二: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木匠、买桌椅的人和卖粮食的人,模拟表演下下场景:

场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带回家。

场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要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人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探题: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结论:

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探究升华:以马克思“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到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一跃,如果这一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为中心,谈论为什么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结论: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综合上述结论简单说明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

手段和世界货币只需学生了解即可。

在此,老师要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做下比较,帮助同学理解。

探点三、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活动一:剖析案例,分析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

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的不满。1023年,宋朝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务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

探题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

结论1: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

结论2: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由此可见,纸币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探题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

结论: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探题3:既然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并且纸币又具有很多的优势,那政府是不是越多发行货币越好?如果不是,那是不是越少愈好呢?

结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活动三: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1、老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2张100元人民币,让同学辨别真伪,最后老师再教同学怎样辨别真假钞。

2、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最后明确: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

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3、多媒体播放图片:(1)“纸币帆船”;(2)“流动广告”;(3)“儿童纸币”。

教师说明这些做法的危害: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

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

五、板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

3、货币的含义、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货币的其他职能

三、纸币

1、纸币的含义

2、纸币的优点

3、纸币发行规律

5、正确对待人民币

1.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第二框题。学好本框题是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宝贵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信用卡、支票的用途,外汇及汇率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信用工具的教学演示,教会学生怎样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信用卡、电子货币都是银行交易的工具,日渐成为现代社会流行的支付行为。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避免“购物狂”的出现。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信用工具的定义和基本职能,才能熟练的将其运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外汇、汇率的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难点的依据: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很容易把外汇和外币画上等号;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世界金融的稳定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以及视频片段《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导入新课;

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练习

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安排了简单的课堂练习,以便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6、布置作业。

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我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辩论题,即“人民币升值后可以换取更多的外币。因此,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是极其有利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正方或是反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2.1《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理解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价值规律的表现

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

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2、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供求关系,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影响价格的因素。)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难点的依据: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我主要采取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说教学手段: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

四、说课时安排:(1课时)

根据教材的容量,学生的认知体系、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本框题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由前面学过的知识(商品和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本节课整体框架(板书设计)和学生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实例设置情境(水蜜桃的启示)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借助习题,对习题加以适当引申,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供求影响价格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我通过对前面“导入新课”的例子——“水蜜桃的启示”,进一步引申,再展示几张相关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以便于更容易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2、价值决定价格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以便于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1)商品的价值量

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先设问: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主要分析两个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及意义。重点放在“意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关系,再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借助两道习题进行巩固,以突破难点。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新课标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弱化,对其讲解主要是通过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回顾,对等价交换的解释,来阐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再利用价格波动线,结合“车的启示”的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小结(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适当的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把握。

2.2《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经济生活——高中政治新教材》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

2.本框题主要内容是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两部分,这框内容将前面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将书本知识运用起来。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有关价格变动是怎样影响生活和生产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将书本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掌握分析价格变动与生活产品和生产之间消费量多少的关系的能力,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更好的掌握生产和生活中的经济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互替产品和互补产品的消费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市场和企业调节生产

4、学生情况

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价格、货币等方面的知识了,这就为后面学生掌握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了有关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影响的实例,这样就

的甚至在他们思维中形成了一定的定势,所以这样就为课程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播放蜡笔小新和他妈妈购物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动画片的角色中,通过小新和他妈妈的对话,呈现出价格变动对生活中产品消费量的影响,引入新课程。

由老师总结出:在视频中,小新和他妈妈提到过哪些商品,在购物过程中,小新的妈妈买了哪部分商品,没有买哪部分商品?为什么有些商品买了,哪些没有买,从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过程:

1.结合案例分析,由问题引入:

(1)老师列出案例中所提到的部分商品,且提问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区分哪些产品是属于生活必需品、高档产品。

青椒——生活必需品

生鱼片——生活必需品

钻戒——高档产品

(四)为什么青椒、生鱼片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不买,而钻石戒指因为价格上涨而不买?

学生回答:青椒和生鱼片是生活必需品,不管价格怎么上涨,因为其是生活所必需的,也不得不买。而戒指是高档产品,是一种奢侈品,价格上涨会对购买产生很大影响。

结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量影响不大,而对高档产品影响比较大。

(五)老师根据视频中的情景提出,为什么当限量版超人太昂贵时,美芽选择给小新买超人漫画?当小新问为什么不买汽车时,美芽说汽油太贵了,不想买汽车?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些商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因为限量版超人玩具和超人漫画可以相互代替,买漫画比玩具便宜些,而汽车必须消耗汽油,汽油价格上升,汽车在汽油上的消费会增加很多,因此不想购买汽车。

引出:互替产品和互补商品的概念:

互替产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品。

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根据情况列出图解释:

互替产品:超人玩具和超人漫画

结论:在可以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总之,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升降与本产品的需求量成反比,与其替代品成正比。

互补商品:汽车与汽油

结论: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使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总之,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升降与本产品及其互补残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二)导入新课(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播放《丑女无敌》幻灯片,在幻灯片中呈现出市场上多分沐浴乳的生产量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整个公司调整生产机制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公司要即使做出调整,怎样做出调整。

在这个幻灯片中,概念公司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调整:

生产什么——多分沐浴乳,多芬沐浴乳市场上的卖场很好

生产多少——市场上的多分沐浴乳过多,必须压缩生产

怎样生产——同等质量的沐浴乳要比多分沐浴乳便宜,所以多分沐浴乳为了稳定市场,必然提高劳动生产率

(1)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调节生产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供求→价格→获利→生产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3.1《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及其类型》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1.3的规定,其中包含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的结构三个目都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

难点的依据:贷款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

本课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理论难度不大,鉴于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用一个背景案例贯穿全课,一例到底,逐层深入,得出结论,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本框题的教学三个目,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目需教师灵活处理的,课本讲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这两处都需求要教师归纳总结的.消费的类型这一目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判断某种消费行为属于哪一种消费类型,所以这一目只需用实例简单解释说明.消费结构这一目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近几年的我国恩格尔走势图来把握恩格系数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的发展.

3.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4.教具的选择

多媒体:flash动画及相关的视频资料及图片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要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情景导入,发现生活】

1、我们都是消费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暑假里都有哪些日常消费行为?

2、你的家庭最近几年有哪些大宗消费?资金是如何筹措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列举自己及家庭的消费行为,拉近了学生与课程的距离。为讲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的类型做好铺垫。)

教师总结:看来,消费行为还真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堪称是“多彩的消费”。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消费,但在过去的年代,人们对消费生活有着怎样的憧憬呢?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消费。我们一起欣赏flash:好日子。

(马三立老先生:再过几年,有钱了我就不这样了,我就买皮鞋,买毛料子,有钱了我就买被子,买棉帽子,我就吃炸糕,吃包子,天天吃包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笑声中深入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和马三立老先生心目中的好日子对比,引导学生得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了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创设情景,深入探究】:小李买车记

(设计意图;小李一家买车的经历,逐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家庭消费的三个因素及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提升认识。)

小李在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原来企业效益不太好,但近两年,企业加强了管理,开发了新产品,月收入提高到4000左右。(扣除个税以及住房公积金和三险以后)他的妻子是一家医院的护士,月收入2000元左右(扣除个税以及住房公积金和三险以后),女儿正在上小学。看着许多的同事都成了“有车一族”,小李的心也热了。

小李为什么有了买车的愿望?————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但数数口袋里的钱,小李有些犹豫。“现在把钱都花在车上,一旦企业出现问题,我的收入减少了或下岗了,而孩子还要上学,还有很多花钱的地方,还是暂时别买吧。”

小李为什么会犹豫?——消费除了受当前的收入影响,也会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恰逢十一期间,很多汽车销售商都在降价搞促销,价格比平时优惠许多,小李一家光顾了几家车市,最后决定抓住机会买车。

促使小李决定买车的直接因素是什么?——物价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物价变化对你家庭消费的影响。

当前,受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稳定物价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政府正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平抑物价,保障居民生活。

汽车销售市场上的车子太多了,小李在买什么牌子的轿车的问题上又犯了难?桑塔纳比较便宜,但车型不好看;帕萨特性能较好,装潢比较舒适,价格也比较适中,但耗油量较大?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二.消费类型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小李应用什么交易方式买车,以及买车后,他的家庭消费又将有哪些新变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明确消费类型的三种划分引导学生,并引导把自己的家庭消费内容按三种划分标准归类。在贷款消费的问题上再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以突破难点。)在决定买车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购买,小李和家人产生了分歧。请同学们帮他分析分析吧。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0-21页,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根据不同消费方式的特点,由学生自由回答,选择哪种消费方式更好,从中区分出什么是钱贷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或租赁消费的特点听取了多方建议,权衡利弊小李决定贷款买车。

学生讨论:从不同角度说明这种贷款消费有什么作用?

他在贷款消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提出建议?

买车之后,小李一家的生活消费又有哪些新变化?

1.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购车)

劳务消费(保养、维修、洗车)

周末,小李一家开车去郊外旅游,他家的消费达到了那个层次?

2.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承上启下】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个农村家庭的消费有哪些变化,从消费目的来说都有哪些类型的消费?播放视频<昨天、今天和明天>,并思考这些年大叔家的消费结构有了哪些变化?

小品说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即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快速阅读:什么是消费结构?什么是恩格尔系数?高低代表什么?

三.消费结构

出示北京市的消费结构饼状图,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以及恩格尔系数高低的含义。

进一步分析课本上,城乡恩格尔系数走势图,让学生互助探究归纳出结论。

【升华主题】:在欣赏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越来越好》的同时投影展现一组当代城乡居收入提高,合理消费,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场景。与马三立的《好日子》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提升主题,使学生体会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家庭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升华了主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5分钟)

作业:

(1).课下向父母调查一下你家的消费情况,估算出你家的恩格尔系数,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大概达到了什么程度?

(2.)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4、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发展经济

收入水平→提高收入

物价水平→稳定物价

商品性能外观包装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的类型

1.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

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3.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

本课分为三目,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理论难度不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为了讲清每个知识点,往往创设多个教学情景,学生思维在多个教学情景中进行转化,教学过程稍显庞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精心设计了“小李买车记”这一教学情景,用一个三口之家计划买车的事例为背景案例贯穿全课,把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在讲解“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这一目时,采用了非常直观的饼状图,使抽象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的结尾处采用了歌曲《越来越好》,为配合歌词,PPT中插播了一幅一幅今天北京市民的幸福生活的图片,和前面播放的马三立的《好日子》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家庭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升华了主题,德育功能尽在不言中。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第三课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它有两部分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智的消费者。它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对于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学生分析:

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青少年学生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所以在现代各种思想的冲击下,学生的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习本框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从而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三、任务分析:

首先,向学生介绍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使学生明白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包括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其次,教会学生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并能结合具体消费行为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同时能够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评。

B、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说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消费的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加之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五、重点难点: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理论是死的。只有实践才是真实的、活的。所以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消费原则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懂得运用。而本节课要涉及“适度消费”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六、设计思想:

本框题运用讲读法、讨论法、事例分析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为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框题的内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七、教学过程:

80年代末,我家的一台黑白电视机“退休”后,由一台18英寸彩电取而代之,使用至今没修过一次,图像仍很清晰,色泽也蛮仿真,看得很顺心。近年来,每逢小辈来我处,不知唠叨了多少次,说现在谁还看18英寸的彩电啊,多寒酸!

谁家不换个大屏幕的。他们开导我说,现代人的消费观不能死抱住传统不放了,应该适应潮流,提高生活质量。被他们这一开导,我感到好困惑。我细细思考,尽管经济上尚有换大屏幕彩电的能力,但换了以后,这台好好的彩电该如何处置?卖了吧,不值几个钱,可惜!不卖吧,让它躺着睡大觉,直到自然消亡。物不能尽其用,这算不算是浪费呢?如果是属于浪费的话,那么与小辈们所说的“适应潮流”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如何处理这台电视机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点拨: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那么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几种?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正确的消费行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

2)消费心理面面观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老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多媒体展示)

事例: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你有没有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情呢?

学生讨论:略

老师总结:这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都有一种追随时尚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就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到具体分析。但是盲目的从众是不可取的。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多媒体演示)

事例:小林的服饰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别小看他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哩。

老师提问:是什么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衣服呢?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消费行为?

学生讨论:略

老师总结:这种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现代的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因此他们更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他们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事物,在他们眼里看来这叫做“有个性”。这种消费有时是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是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同,还要考虑代价。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老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同学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而是不断地追求它们的升级。什么都要求升级到最新的版本。这种就是所谓的“攀比心理”。由于这种心理引发的消费并不都是人们所必须的,而是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这种消费往往就带来大量的资源浪费,是不健康的。

老师:那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你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讨论:略

老师归纳:是的,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就会考虑商品的价格是不是便宜,质量好不好啊,服务到不到位,商品的功能是不是齐全,操作是复杂还是简单等等各方面。这种就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这种消费是很明智的,因为这种消费是我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商品。

教师点播: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功能提高,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产品更新换代快,让人无从了解。但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这才是理智的选择。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呢?

3)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老师:首先,我们要饯行的第一条消费原则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谓量入为出,就是要求消费者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那些支出无计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那怎

的适度,对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既不超前于生产和收入水平,也不滞后于生产和收入水平。

课后讨论题:(用多媒体展示题目)

如果让你来当家,你将会如何安排你们一家的生活开支?

(假定,你们一家三口,月收入2500元。)

活动步骤:1、五人一组讨论,并写下想法。

2、请同学们将讨论结果相互展示,并说明为何如此安排

3、请其他同学评论其合理性,看看谁的想法好

4、然后在下一节课将最后的讨论结果交上来。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老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条原则: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看见自己的朋友、伙伴买了一件商品,然后就自己也会很想买。但是事实上自己并不需要那种商品。另外有些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是不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喜欢去购物?这种消费不应该得到提倡。我们就是要避免这种跟风随大流的消费,要尽量地避免情绪化的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而忽略了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你们可以猜一下这艘船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讨论:略

老师:其实这件手工艺品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的,看不出吧,是不是觉得它很精美啊。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日常消费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相反,人们的消费往往是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看现在我们社会所存在的“白色污染”、“温室效应”、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等环境问题就不难明白。随着我国现在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开始重视环境的保护,并日益提倡一种绿色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当绿色消费成为大众潮流时,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就为期不远了,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老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

(老师提问)看完这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老师归纳:恩,好。无可质疑,我们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得到提高。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有部分的地区仍然处于极度的贫困,他们并不是想怎样消费就能怎样消费的。这些图片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消费要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现在,将来都应该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克服困难,成就事业。今天,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我们在消费中不能浪费;哪怕是将来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毕竟,对人类的需求和发展来说,资源总是有限的。

(多媒体展示:节能歌谣)

无人房间灯不亮人走灯灭成习惯灯泡换成节能灯用电能省近八成

电脑不让空运行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省钱才是硬指标

处处不让水长流年百亿吨水不漏洗菜洗脸多用盆废水拖地或冲厕

马桶水箱放块砖省水好用特合算买菜挎起菜篮子重复使用无数次

垃圾分类不乱扔回收利用好再生别把节约当口号身边节约大可为

老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性消费者所要饯行的各种原则。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能有所收获,都能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最后,布置一个行动作业:我们每个家庭收入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在座的同学没有理由指责你的父母为什么收入少,相反,你应该更加体谅他们的艰辛,你该考虑的是通过你的努力,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如果从你们目前的情况说,每位同学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父母一起探讨,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用这样一段话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语:(多媒体展示)

科学地消费

积极地消费

千万不要浪费

健康快乐地生活过好每一天!

八、板书设计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具体分析,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出现,不能过分标新求异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健康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比较理智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教材、学法、教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预测。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对交通工具变迁的材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并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通过教师讲授分析使学生简单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对我国GDP和人均GDP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通过学生讨论及教师总结掌握如何发展生产力。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学内容重组及拓展安排

①课前已经提醒学生预习并查找“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案例,课本有有关网络的图片,讲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时,我就用博客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既拓展了课本的知识,又延伸了学生的眼界,例子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②巩固练习时选择了课本的观点辨析。虽然把整节课的内容学完了,但是知识点比较多,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通过巩固练习分析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将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

1.探究性学习:理由: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是课堂能否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预期效果:各抒己见

2.群体化搜集材料学习方式:理由:课程改革后教不再仅仅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资料,用心投入到准备中去,学生在准备中已经开始学会思考问题。

预期效果:亲身体验,愉快合作,在发现中学习

3.“情感化学习:理由:课程改革最主要强调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预期效果: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幸福的,学习兴趣盎然

4.案例分析法: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预期效果:发散思维,能运用课本知识分析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我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主动地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勤于探究,力求创新。

本节课属于理论知识课型,理论知识课型在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学应该更加突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体现在新课程网络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做出ppt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并结合教材分析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答思,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四、学情分析

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2.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并展示一些反映生活越来越好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美好的心情进入课堂。这时简单的复习一下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知识点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消费各种各样的商品来满足日常所需,那商品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这时我就顺着学生的回答总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通过劳动生产得来的。那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生产。大家看到,通过商品我们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生产和消费还具有怎样更为密切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2.讲授新课(31分钟)

在讲授新课时我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突破重难点,在教学重难点突破中,我的设计问题引导——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环节1: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屏幕播放图片: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交通工具会发生如此的大变化?(是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生产决定消费。)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交通工具变化的相关情况并设计探究题。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具体问题如下:

(1)为什么70年代的人要骑自行车,而不选择乘坐地铁或轻轨出行呢?(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人们是怎样购物的,购物方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交通工具变化的趋势如何,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4)70年代时红旗牌汽车只有干部坐得起,而现在寻常百姓人家都可以坐得上宝马,丰田等品牌汽车,为什么变化如此大呢?(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得出: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人类历史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讲授完了生产决定消费的知识点后,我就及时把知识点总结起来,用多媒体展示,直观简单的概括,这样学生就可以容易记住了。总结如下:

接下来要讲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将会一个设问进行过渡并让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是到的“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的例子”说给全班同学听,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知识。

过渡设问:是不是只有生产对消费起作用,消费对生产起不起作用呢?那同学们有没有搜集到一些事例说明我们的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学生说完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后,我会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这时我会用现在流行又接近学生生活的博客作为例子再深刻的对难点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掌握知识了。

(屏幕展示)

“博客”市场迅速发展,博客用户群从社会精英向社会大众延伸,由于人们对明星的追捧,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需求。

其实博客作为网络日志,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为什么能让那么多商家追捧呢?庞大的用户群为博客赢利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因为它可以招揽不菲的广告收入。很多博客用户有了随时更新博客内容的需求,与手机相结合的移动博客便商机无限,通过移动博客,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博客,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方式阅读到其他博友的日志,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交流。移动博客的推广能够同时促进博客服务行业,电信运营行业,手机生产商,广告业,通讯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网络经济的发展。

联合国最新为“文盲”下的定义是:不识字,不会看地图,不会用计算机。如果你对网络还一无所知,你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充实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结合以上材料,根据教材分析: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反作用?

这时我会给学生5分钟进行讨论分析,而我也会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去,讨论完之后让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学生发表完后,我就会进行及时肯定赞扬和点评。

结合教材分析材料,就可以知道: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第一段中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需要就体现了这一点;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二段中博客用户新的需求,引导着博客来发商的生产,这使得移动博客商机无限就体现了这一点。

2.移动博客的推广能够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材料中博客用户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拉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是一个人在慢慢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消费,它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材料最后一段中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充实自己,成长为新世纪的人才,体现的就在这一道理。

这时已经把难点知识讲完了,我将会用多媒体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简单的概括出来,可以一眼明了(屏幕展示)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等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之后,我就会结合时事对知识进行总结提升,让学生能够拓宽视野,知道经济知识是可以运用到国家的政策当中去的。

这是我的总结提升:2008年时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我是生产的目的 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是生产的动力 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这正是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环节3:

(三)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

讲完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后,就进行到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的内容,这个内容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可以简单通过。我会这样的设问过渡:刚刚我们已经明白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就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最终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那么产品生产出来以后是否直接进入消费呢?当学生回答不是时,我又会进一步进行引导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再下来我还会设置一个问题就是:在社会中,当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掉以后,生产是否就会停止了?让学生回答,最后我就会进行总结: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过程。其中重点强调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环节4: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接下来就是要讲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知识点了,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并不会感到十分陌生,我会这样直接过渡:生产决定消费,那为了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就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根据前半节课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作用等知识点并结合以下事例找出原因,我就将会补充总结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及意义。我所举的例子是我国的GDP和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明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去发展生产力。

(屏幕展示)

2011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人均GDP排名

排名国家和地区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位次)

1 美国 150648 47284 (9)

2 中国 69885 4382 (92)

3 日本 5855

4 42820 (16)

4 德国 36286 40631 (19)

5 法国 28083 41019 (18)

6 巴西 25179 10816 (53)

7 英国 24810 36120 (22)

8 意大利 22457 34059 (23)

9 俄罗斯 18849 10437 (56)

10 印度 18434 1265 (134)

为什么我国的GDP 能排在世界的第二,而人均GDP却排在了世界的第92位?结合教材P30页分析。

结合我国现状分析,就可以知道我国GDP总量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绩卓越。但第二大经济体并不代表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仅位于92位,且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很多问题存在。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均GDP,那么我们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进而系统列出原因: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生产的决定作用;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现实原因: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环节5:

(二)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引导同学们思考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因为这个也是重点内容,我将会设这样提问: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发展经济,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的同学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好的发展,那我们应该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