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的成分(一)

土壤的成分(一)

土壤的成分(一)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验证

1、土壤中有空气、水?

(1)实验方案交流

(2)实验并观察现象:

(3)思考:下雨时蚯蚓从土壤中钻到地面的原因?

(4)实验提升:事实表明,适合生物生存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一般为15%—35%。设计实验粗略测定葫芦基地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2、土壤中有有机物?

(1)实验方案交流

(2)实验并观察现象:

3、土壤中有无机盐?

(1)实验方案交流

(2)实验并观察现象:

(三)知识梳理

四、献计献策、招贤纳士

通过土壤成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土壤的角度为改变葫芦产量献计献策,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招收”贤士,参与葫芦产量的研究。

五、课后研习

1、为了探究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明同学用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放入大烧杯中注水至浸没为止,此时往铁块烧杯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加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1)为什么要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2)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得出该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 _;

(4)据你所知,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左右。

2、【实验提升】如果还想知道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我们可以对“实验验证”环节进行作哪些改进?请写出测量步骤,并用测量值表示测得的水的质量分数。(注意实验器材和所需实验数据用字母表示)

优点:

1、通过学生熟悉的学校葫芦基地产量的变化为背景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很亲近,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同时指明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考核”招贤纳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通过直接观察探究葫芦基地的土壤样品,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探究,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

3、验证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总共有四个实验,每个实验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现象。对于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及时请同组或异组同学进行补充、修改和讨论,增加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参与广度与深度。

4、在课堂上,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例如“测定土壤中有空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是有很多不足的,如泥土加入水后会塌倒,水到刚好没过很难控制等等。在这问题上,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并验证,学生设计的方案比书本上的更好更合理。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质疑空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勇于质疑。通过适当点拨,将探究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5、学以致用。把课堂让给学生,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收获,并且将这收获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与作用,从而热于学科学。更重要的在于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

不足:

1、课堂中,从土壤生物到土壤中非生命物质没能很好衔接。其实土壤生物与土壤中非生命物质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分析土壤生物后,可以追问学生“土壤中生活着那么多的生物,土壤中有什么物质适宜他们生活呢?”于是,学生会从生命离不开水,生物需要呼吸,植物、微生物生长要营养物质等入手,猜测土壤中有水、空气、有机物、无机盐等,自然过渡到土壤中非生命物质,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

2、实验过程中没有做到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参与其中。这样的实

验势必变成了“伪实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可以先在小组内分配任务,确定观察者、实验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使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明确自己的实验任务,增加实验中的合作性。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4.1《土壤的成分》教案

土壤中有什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土壤生物和以下非生命物质:水、空气、无机盐、有机物。 2.能通过设计实验和正确的操作证实土壤中存在水、空气、无机物、有机物。锻 炼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3.通过体验探究和实验的过程,树立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领悟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 二、教学重点:土壤中的空气的体积分数测定,正确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探究土壤中的有机物、可溶性无机盐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与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利用语文书八上的一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中一段描述引入。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中还有其它生物吗? 师生互动:土壤中的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土壤生物 [思考]:土壤生物为什么能在土壤中好好的生活呢?除了他们自己,还有什么?(二)、建立假设--------猜一猜 [学生]:土壤中可能存在水? 土壤中可能存在空气? 土壤中可能存在有机物? 土壤中可能存在无机盐? [链接]: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特点 (三)、实验设计-----议一议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1、检验土壤中存在空气。 2、检验土壤中存在水。 3、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4、检验土壤中存在可溶性无机盐。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 (四)、实验探究-----做一做

分组完成四个实验: A组实验:检验土壤中存在空气;若有空气,如何能计算空气的体积分数?B组实验:检验土壤中存在水;若有水,如何能计算水的体积分数? C组实验: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D组实验:检验土壤中存在无机盐。 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五)、交流实验成果 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六)、进一步探究 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 (七)、小结 提醒:课后记得洗手。 (八)、课后作业 [科学作业本A]:第三章第一节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2017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土壤的成分练习题

2017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土壤的成分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 1.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⑥①③⑤ C. ①③⑤②④⑥ D. ③⑤⑥ ④②① 2.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 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5. ?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6. ?“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7. ?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8.在土壤生物中,不借助观察工具很难观察到的生物是()

青岛版五制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 【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

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 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4.2.土壤的成分教学设 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 2.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3.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 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白纸、新鲜的土壤、放大镜、牙签、杯子、玻璃棒、玻璃片、饮料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动物和植物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壤成分的秘密。(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猜想假设 想一想,为了能够维持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土壤中可能含有 - 1 -

哪些成分?(板书:水、空气)同学们依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合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非常棒。但科学不能仅停留在猜想假设上,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三、验证猜想 1.如何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呢? 将一个土块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保持杯子稳定不动,不要去搅拌或者摇晃杯子。 观察发现:有没有气泡出现,有的话就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观察土壤中的颗粒:用手捻一捻土壤,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组成土壤的颗粒;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颗粒。 3.探究讨论:怎么能证明土壤中有水呢?(可引导不同的小组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然后分组汇报) *我们手捏一捏,感觉到湿的就证明土壤里有水。 *我们用纸巾包住土壤捏一捏,观察纸巾会不会湿。 *我们把装有泥土的封闭塑料瓶这个瓶子放到阳光下,如果土壤中含有水分,会怎样?(瓶子里会出现小水珠。)*将装有土壤的罐子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之冒出热气,用玻璃片置于罐口上方。(玻璃片上会聚起小水珠) 四、得出结论 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我们都发现土壤含有哪些成分? 板书:土壤中有砾石、沙粒、粉粒、黏粒、水、空气、腐殖- 2 -

科学初中二年级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章第1节《土壤的成分》教案

第1节土壤的成分 1教学目标 1.能列举土壤中有各种不同的生物;能说出土壤生物包括土壤动物、土壤植物和土壤微生物。能列举常见的土壤动物。 2.能说出土壤中有以下非生命物质:水、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能通过设计实验和正确的操作证实土壤中水分、空气和矿物质的存在。 3.通过质疑探究、评价改进实验方案、科学采集数据、合理分析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提高分析提出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增强学生对拓展科学工具应用和深入领会科学方法的学习情感。 2学情分析 土壤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的,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猜测土壤中可能有哪些成分,却又没有充足的证据依托。所以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这便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真正了解土壤的成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所提高,还要注重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土壤中各组成成分的证明和实验测定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设计、评价等 4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活动: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处采集土壤并观察土壤中有哪些生物,试做好观察的记录和分析。 一、新课引入: 提供并欣赏图片(烂漫的花朵,丰硕的果实,葱郁的草地,健壮的庄稼),更有我们引以骄傲且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茫茫竹海,青青翠竹,这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那么,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让我们共同探究土壤中有什么(揭题). 二、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提出问题:土壤是绿色植物的家园,土壤中除了扎根其中的植物根系,甚至还有如花生植物的果实,土壤中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其它生物吗?(学生课前活动交流)小结: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三、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 岩石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土壤母质,土壤母质在各种自然成土因素作用下,变成自然土壤。 一、成土的岩石 根据成因,可把土壤及其他自然环境中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概念,特点,意义 土壤肥料 ? 岩浆岩是指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凝聚而成的一类岩石。(火成岩、先成岩)特点是没有层次,不含化石及其他有机物质。 意义:大部分岩浆岩由于在形成时与地表的环境条件相差较大,当它们裸露在地球表面时比较容易风化,在地表的含量相对较低。 2、沉积岩:概念,特点,意义 概念:沉积岩是指由各种原先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及原先的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后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水成岩。 特点:

可能含有化石,由于沉积时可能有动植物的遗骸或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埋藏其内,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形成相应的化石。 一般具有成层性。图片展示。 意义:沉积岩在地表出露最多,面积最大,由沉积岩发育的土壤面积一般高于其他种类的岩石形成的土壤。 3.变质岩 概念,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先存在的各种岩石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的影响下,经高温高压的作用重新结晶形成的岩石。 特点是极易风化。 意义在地表和土壤中含量较低。 重点掌握:沉积岩 ? ? 表2-1 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 类 名称矿物成分分解产物 型 岩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风化后易形成砂粒、素含量高风化

浆 岩 闪长岩 玄武岩 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组成主要 由斜长石、辉石组成 产物是土壤砂粒的重要来源,风化 产物富含黏粒,养分含量高 沉 积 岩 砂岩 砾岩 叶岩 石灰岩 主要由粒径>2mm的颗粒组成,颗 粒多为石英 由粒径0.1~2mm颗粒组成,颗粒 多为石英、长石等 由粒径<0.1mm颗粒组成,成分多 为黏土矿物 主要成分为CaCO3 风化产物含砂粒多,养分缺乏 易风化,砂岩含黏粒量高,养分丰 富,反之风化后砂粒含量高,养分 缺乏 其产物质地黏重,有时呈碱性 变 质 岩 片麻岩 千枚岩 板岩 由花岗岩经高温高压变化而来, 成分也与其相同 由黏土矿物变化而来,云母含量 高 由黏土矿物变化而来 风化特点与花岗岩相似,抗风化能 力弱于花岗岩 易风化,产物质地黏重,养分含量 高,钾素含量高 其产物与页岩相似 二、岩石风化 (一)概念 当岩石矿物由于地质运动露出到地表后,地表的水分、温度、气体等环境条件与它们形成时不一样,岩石矿物必然发生形态、结构、等变化,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这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就是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类型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第4章第1节《土壤的成分》习题1

《第1节土壤的成分》习题 1、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2、小明为探究土壤中的成分,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可以发现试管壁上有________,证明土壤含有________。 3、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B、比较方便找样本 C、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D、土壤较疏松,便于挖掘土壤 4、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5、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些基本条件是() ①养分②空气③水分④二氧化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做“用手搓土壤”的实验结束后,必须反复冲洗双手,是因为() A、土壤很脏 B、土壤中有毒 C、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的微生物 D、黏粒较多,不易洗干净

7、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_______。 (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边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边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米铁块,把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土壤中是否有其他有机物”的实验时,用天平称取刚挖出得土壤50克,并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土壤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45.2克,实验过程中土壤没有通过铁丝网流失,则说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量为4.8克。某同学认为没有用做________实验,因此得不出有机物质量为4.8克的结论。 9、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 B、增加有机质的积累 C、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 D、增加空气比例 10、土壤物质包括() A、矿物质、腐殖质 B、矿物质、腐殖质、水 C、矿物质、腐殖质、空气 D、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完整版)土壤的成分教案

4.1土壤的成分(第一课时) 方埠中心学校张伟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知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植物,动物,微生物,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之一:空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土壤的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的精神,扩大学生的思维角度。 教学重点: 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展示桐庐的风景照,问: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们觉得咱们的家乡美吗?老师觉得非常漂亮,所以把这些美景和大家一起分享。记得有首歌叫《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觉得我们的家乡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对于土壤,我们很熟悉却又似乎很陌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土壤,深入的了解土壤。 师: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讨论(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中有什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新课展开: 猜一猜,土壤中有什么? 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要想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 同学们的桌上都放了一些新鲜土壤,请你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土壤,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中有哪些生物,并把你获得的信息记录在任务单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小组汇报你所观察到的结果。 师:我们把观察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发现这些生物包括了植物、动物,老师建议刚才用手扒过土壤的同学等下下课一定要去洗手,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土壤中可能含有微生物 师:的确如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甚至很多小动物把土壤当成了他们自己

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

第4章植物与土壤 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 A组基础训练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A. 水 B. 空气 C. 腐殖质 D. 玻璃 2. 将一个土块浸没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下降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A.土壤中含有水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3. 周末,小明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能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A.乱石堆中 B.干硬的土堆中 C.小水洼中 D.湿润的草地上 4.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在生活,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原因是()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 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中 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 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5. 观察所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在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 A. 根 B. 种子

C. 茎 D. 果实 6.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的。下列选项中不 是土壤生物的一项是() A. 细菌 B. 蚯蚓 C. 真菌 D. 腐殖质 7. 农业生产中经常给农作物进行深耕松土,其主要目的是() A. 促进根吸收水分 B.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减少蒸腾作用 D. 减少能量消耗 8.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条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 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 因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植物根的呼吸 D. 植物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9.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 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 中的() A. 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一、复习目标导航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3、从岩石到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5、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二、重难点精讲 1、土壤中的生命物质——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2)观察: 有一些动物,还有一些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具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提问:土壤除了这些生物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①土壤中有空气吗?有水吗? ②土壤中有有机物吗?有无机盐吗?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实验2: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实验过程: 取相同形状、体积的土壤和铁块,分别放置于两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中,分别标记为A、B;向A、B中注水,直到水面恰好将土壤块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 实验结果:A烧杯中注入的水比B烧杯中注水量多。 实验结论:土壤中不全部是土壤,还有空气。 实验3:土壤中是否有水?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结果:试管壁有水珠生成,试管口有雾状水蒸汽。 实验结论:土壤中有水的存在。

实验4: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实验原理:有机物可以燃烧。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将一定质量的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待土壤冷却时,再用天平称量。 实验结果:土壤能燃烧,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实验结论:土壤中存在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实验5: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 实验原理:部分的无机盐可以溶于水。 实验过程: 将燃烧后的土壤放到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提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后蒸发。 实验结果:发现浸出液中蒸发后有无机盐。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一节土壤的成分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土壤的成分 一.单选题(共9题) 1.形成土壤的正确过程是() ①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②岩石风化;③高等植物生长;④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⑤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土壤形成;⑥低等植物着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2.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3.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岩石只需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就能变成土壤 4.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A.有机物的含量 B.矿物质的含量 C.微生物的含量 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5.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较大 B.岩石的密度较大 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6.“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 A.有机物 B.无机盐 C.土壤生物 D.矿物质 7.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案

《第1节土壤的成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3.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腐殖质成分。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 【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 演示材料:酒精灯石棉网干土火柴铁盒三脚架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 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预测。 实验(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 2、从老师这里领取放大镜,进行更细致地观察。 3.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 4.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 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 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 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 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 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 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生物。 3.了解土壤的腐殖质与土壤肥沃程度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交流合作等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2.通过对土壤利用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土壤的组成及各物质的比例 2.土壤的利用及土壤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将班级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3-4人,每个小组自己准备1-2包土壤,烧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看幻灯片几副地球上丰富多样、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并用一幅扎根与壤中的大树做导图 师:将这些树苗种植在哪里比较合适? 学:土壤。 师:为什么种植在土壤里比较合适?土壤里有哪些物质?能为植物生长提供些什么?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活动:土壤中有什么? 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土壤,观察它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给出下表,小组讨论完成。 分组交流结果。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些物质的存在呢?出示下表,学生讨论、操作,完成下表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分组交流结果。 师: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死亡后的尸体在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返回到哪里去了? 学:土壤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土壤的腐殖质形成过程,引出腐殖质的定义。 师:我们把粘附在固体颗粒物质表面,由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称为腐殖质。 师:土壤中腐殖质的多少与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何关系? 学: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就越好。 师:在土壤中大小不一,粗细不均的固体颗粒状物质我们称它为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我们称它为矿物质,它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师:分析上述表格能否得出土壤的成分?小组讨论完成,请把结果填入下表。

八年级科学下册4.1土壤的成分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49

4.1 土壤的成分(2) 对应学生用书P154—P155 A组 1.“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A)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土壤生物 D. 矿物质 2.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B) (第2题) A. 有机物含量 B. 空气体积分数 C. 土壤生物数量 D. 无机盐含量 3.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D) A.土壤应充分干燥 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

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 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 4.构成土壤的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D) A. 固态 B. 液态 C. 气态 D. 固态、液态、气态 5.如图所示,实验中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C) (第5题) A. 小细沙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金属 6.下列实验中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的是(C)

7.在有花卉、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土壤样本,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B) A. 土壤中有较多的土壤生物 B. 取表层土壤样本更方便 C. 土壤中有较多的蚯蚓 D. 土壤中有较多的空气 8.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 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 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 ...提供的是(D)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 9.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现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正方体土壤,把它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往盛有铁块的烧杯中共加3次满量筒刻度的水和图甲所示的水,往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共加3次满量筒刻度的水和图乙所示的水。请回答: (第9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地理学复习题 第一节 土壤母质和矿物

第一节土壤母质与矿物质 一、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又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 物理风化——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指矿物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化学成份与结晶构造变化的作用。 化学风化——化学风化作用就是指地表岩石受到水、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原生矿物——就是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与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与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同晶替代(同晶置换)——粘土矿物晶架内四面体或八面体中心的离子(中心离子)常被另一种大小相近而且电性相同的离子所替代,改变了晶架的化学组成,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同晶替代(同晶置换)。常见的就是Al3+代换Si4+, Ca2+、Mg2+代换Al3。 粘土矿物——次生矿物就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粒径<0、001mm),具有胶体的性质,又常称之为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 硅铝率——风化壳、土体或胶体颗粒中SiO2与Al2O3的分子比率。 二、思考题 1、原生矿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①原生矿物就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②并通过风化提供养分(土壤为什么就是固相整体,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从何而来) ③部分转化为次生矿物。 2、什么叫硅铝率与硅铝铁率,有什么意义?如何凭借硅铝率与硅铝铁率初步判断矿物或土壤的风化程度? ?将土体与母岩或母质加以对比,可以说明分解过程的特征; ?如果硅铝铁率比值增大,说明土壤矿物风化有脱铝铁过程(实际情况很少出现);反之,硅铝铁率比值越小,说明土壤矿物风化有脱硅富铝化过程,硅铝铁率比值越小,一般情况下说明土壤的风化程度越高。(使用硅铝率的意义相同); ?对照剖面上下层的硅铝铁率比值,可说明剖面中矿物质的分解与淋溶状况; ?粘粒部分的硅铝铁率,还可用来判断粘土矿物的种类与性质。 3、次生矿物主要有哪些种类?鉴定次生矿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与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三类:简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次生铝硅酸盐类。

第1节 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

第1节土壤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各类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统称为。 注意: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和水分 (1)土壤中的空气 土壤中的空气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所以土壤中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2)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此外,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也可转变成土壤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分层训练 A组基础训练 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A. 水 B. 空气 C. 腐殖质 D. 玻璃 2. 将一个土块浸没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液面下降了,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A.土壤中含有水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3. 周末,小明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能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A.乱石堆中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中D.湿润的草地上 4. 观察所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在土壤中最常见的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植物器官是() A. 根 B. 种子 C. 茎 D. 果实 5. 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的。下列选项中不是土

壤生物的一项是() A. 细菌 B. 蚯蚓 C. 真菌 D. 腐殖质 6. 农业生产中经常给农作物进行深耕松土,其主要目的是() A. 促进根吸收水分 B.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 减少蒸腾作用 D. 减少能量消耗 7.将一定量燃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并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A.有机物B.无机盐C.砂粒D.腐殖质 8. (衢州中考)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 9. 对土壤样本的选取过程中错误的是() A. 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 B. 要成块地挖起土壤,以免造成对土壤动物观察的遗漏 C. 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 D. 选取样本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10.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条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节 土壤的成分浙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九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节土壤的成分浙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五十九 篇 第1题【单选题】 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在土壤样本观测记录表中不需要记录的是( ) A、天气状况 B、土壤温度 C、土壤密度 D、土壤湿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小明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土壤中( ) 有误 A、含有水分 B、含有空气 C、含有无机盐 D、含有微生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黑美人”西瓜是很好的消暑佳品。2015年3月29日,青岛即墨、胶州等地,12名市民日前吃了“黑美人”西瓜后,纷纷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被查出有机磷“涕灭威”中毒,有一名孕妇甚至因为毒素侵入到血液中,胎儿不保。在西瓜生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光合作用始终强于呼吸作用 C、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D、根能从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发现溪流中的石块都没有棱角,你认为下列解释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这些石块形成时就没有棱角 B、这些石块是人为处理后投入溪流中的 C、是长期水流冲刷的结果 D、上述三项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