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科技发展》笔记课件

《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科技发展》笔记课件

《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科技发展》笔记课件
《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科技发展》笔记课件

《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科技发展》笔记

第一集:汽车结构与性能变迁

一、汽车的发展与回顾(三大问题)1、汽车的萌芽

@直立行走的引起的变化@追求速度与力量的渴望@大力士(苏梁纥)@飞毛腿(神行太保)@察车自轮始—轮子的发明

@原始的动力—人力(奴隶便易,比马还便宜)

@畜力的应用—马(性格较温顺、易驯服、有很好的奔跑能力)@畜力的应用—牛、驴、骡、驼等@其他自然力的尝试—帆车@其他自然力的尝试—发条车

2、汽车的诞生

@蒸汽机的应用—蒸汽机@第一辆三轮汽车—奔驰@第一辆四轮汽车—戴姆勒@德国汽车—迈巴赫

3、汽车的发展

@德国汽车—VW(大众)@德国汽车—保时捷

@德国汽车—BMW(宝马)@美国汽车—福特

第二课:汽车之中国崛起1、过去的梦想

@张衡在公元2世纪制造指南车@马钧在公元235年制造指南车@祖冲之在公元477年制造指南车。

@车的鼻祖是中国的奚仲,出土最早的是秦始皇时的铜马车模型,宋朝的双辕大车,其他梦想,例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哪吒的风火轮

2、近代的探索

@1901年匈牙利人引入奥兹莫比尔车

@1902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引进和国父孙中山发展汽车的梦想@汤仲明发明了木炭汽车,张学良自主尝试汽车

3、现代的辉煌

@1949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1950年3月27日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195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汽车ca10型4吨载货汽车,1958年3月10日南京汽车制配

2、随着汽车系统的不断复杂、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复杂的多变量、时变和非线性系统以及数学模型的不精确和模型参数的变化。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控制、底盘控制以及动力与底盘系统的整车集成控制,实现行驶动力性、然与经济性、整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改善乘坐舒适性、增加享受性功能等。车载电子信息系统在it技术上带来安全、方便、舒适、娱乐服务相关车载电子、通讯及计算机系统@线控技术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更多控制自由度和控制范围,更快、更精准的控制响应和更灵活的控制功能,没有机械冗余的失效对保障系统可靠性和容错的要求和产业化的成本约束。

厂试制出国产第一批3吨2.5吨轻型载货汽车(跃进牌nj130);6月试制出第一辆nj230型1.5吨军用越野汽车

@1958年5月5日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轿车,7月试制成功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1958年9月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装用nj050型发动机的凤凰牌轿车

@1964年12月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牌sh760型轿车投产。合资引进北京吉普、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资助挺进奇瑞、吉利、比亚迪等等。2000年突破2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0突破1800万辆

第三课:汽车的动力演变及未来1、蒸汽机:

@1712年一个名叫纽克曼的苏格兰铁匠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用于矿山取水,瓦特1769年制成了有分离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

@1784年,瓦特又一次改进,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使它能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动

2、无压缩发动机:

@1794年罗伯特·斯特尔制造了一台无压缩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统治了近一个世纪

@1870年,瑞士工程师费朗索·伊萨克·里瓦兹制造了一台由氢氧混合电火花点

燃的内燃机

3、煤气机:@1860年,比利时工程师Etienne Lenoir制成第一台煤气机。然后由德国工程师Nikolas August Otto 研究并开发为具有四个行程工作循环、缸内直接燃烧的高效内燃机@1878年,ducal clerk 设计第一台二冲程发动机

@1881年在英国申请了专利。1879年,卡尔·本茨独立提出工作可靠地二冲重煤气机。

第四课:汽油机的发展1、发动机:

@化油器最早诞生于1892年,由美国人杜里埃发明

@电喷式发动机最早出现于1967年,由德国保时捷公司研制的d型电子喷射装置,随后被用在大众等德系轿车上。再到后来的气道喷射发动机被广泛运用

2、柴油机:

@Diesel Rudolf Christian Karl 发明了柴油机。1924年,美国的康明斯公司正式采用了泵喷油器,这一发明有效地降低了柴油机的重量

@真正为柴油机提供发挥舞台的还是重型机械和装甲车辆以及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中

3、未来的车用动力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燃料,天然气,底下天然气储存量与石油储存量相当深海中藏有巨量的methane hydrate 据估计其储存量是地下石油、天然气和媒的总和,超过137万亿桶当量石油@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取、保存和运输天然气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替代燃料

第五课:赛车与轿车的空气动力学及造型发展(一)

1、赛车:

@赛车产生于古代奥运会赛跑项目大约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赛马项目大约公元前648年,古代奥运会赛战车大约公元前700年

@法国人Albert 创办了第一次环法自行车赛,1894年7月22日无马马车的竞赛。1906年法国大奖赛即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前身

@1911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Indy 500 赛车。Paul jerky 是赛车的代表人物,汽车流线型设计的先驱,参与设计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设计了很多流线型汽车,为很多家汽车制造商设计,包括Chrysler,Mercedes-Benz,

Maybes,Audi,Ford等等

@1920-1930年赛车有大曲率的前风窗,车灯、轮罩与车身融为一体以及尾部的流线型化@1922年jerky 和completer 进行了“半个流线体”的风洞试验。靠近地面,带有车轮的车半身,气动阻力系数为0.15,成为实际车型的最小空气阻力目标值。流线型化在赛车上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第六课:赛车与轿车的空气动力学及造型发展(二)1、赛车:

@赛车流线型的使用依然广泛,裸露车轮产生的气动阻力得到关注@1954年Mercedes-Benz 的f1赛车采用了覆盖车轮的整体流线型车身@1955年Mercedes 300 slur 勒芒赛车大灾难警示赛车安全的重要性

@1955年Mercedes-bens 300 SLR 是流线型车身,轻量化,采用镁合金,传统的故事制动系统,无安全带

@1950-1960年的赛车代表人物Harley earl 提出了打造概念车的想法,是领先时代的幻想家。使用扁平率更高的赛车轮胎,提高附着力,空气动力学开发不仅为了减小阻力,也要提供下压力,从而提高行驶稳定性,将航空工程中的翼型设计应用于赛车,产生下压力,开始尝试使用地面效应来增加压力。美国式肌肉车双门4座椅,大功率发动机,可用于直接竞速@1970-1980年出现了公路轿车,细部最佳化,针对细节进行一系列小的修改@1980-1990对赛车进行了整体最佳化

@1990-2000年赛车法规更加完善,整体最佳化与西部最佳化的结合,代表未来设计方向的概念车,造型体现品牌特征,风格化,人性化,多功能化@2000至今多学科的优化设计(安全、节油、耐久)

第七课:汽车电控及电子技术发展(一)一、科技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力:1、科技创新要求的电子技术

市场需求的高性能、低成本、可靠性等,法律法规的节能、环保、安全、拥堵等。未来汽车产业创新超过70%将来自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也为汽车工业技术发展乃至于技术革命带来了全球性的机遇。汽车电子化将是应对诸多挑战的关键核心技术,将为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空前机遇

2、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室提高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汽车整体水平和性能的关键技

3、信息技术

汽车电子化将极大地拓展和延伸汽车的内涵和功能,将极大地提升汽车动力性、舒适性、操控稳定性、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智能化程度使得安全、舒适、便捷、豪华成了新的时尚

和追求,使得汽车不再只是运载或代步机器,而是集交通、娱乐、办公和通信等于一体的智能工具。

第八课:汽车电控及电子技术发展(二)

1、自动控制理论从形成发展至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调节原理为标志,称为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第二阶段以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状态空间法为标志,称为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智能控制理论那阶段@第四阶段则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大系统理论阶段。2、随着汽车系统的不断复杂、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复杂的多变量、时变和非线性系统以及数学模型的不精确和模型参数的变化。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动力控制、底盘控制以及动力与底盘系统的整车集成控制,实现行驶动力性、然与经济性、整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改善乘坐舒适性、增加享受性功能等。车载电子信息系统在it技术上带来安全、方便、舒适、娱乐服务相关车载电子、通讯及计算机系统

@线控技术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更多控制自由度和控制范围,更快、更精准的控制响应和更灵活的控制功能,没有机械冗余的失效对保障系统可靠性和容错的要求和产业化的成本约束。

第九课:汽车环境热舒适性及其热管理(一)1、主题一:热环境与热舒适性。@人居热环境变革

@人对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做为人对环境的要求@人体热舒适是人的生理基本热过程热舒及人体与外界热交换@适性主要影响因素有环境变量和个体变量

@热舒适性评价指标有预期平均通感pmv、不适人员比例ppd、平均辐射温度mrt、有效温度et和标准有效温度sft

@热环境舒适性要求的空调系统。

2、主题二:汽车空调科技发展

@制热制冷空调变革古代的以火取暖、规模制热采暖、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

@汽车空调发展从单一取暖到单一冷气到冷暖合一到制动控制到微机控制的阶段

@中国汽车空调进步在1960-1970利用发动机冷却水或排出的废弃产生的热量来取暖。1980-1990由日本进口单一制冷汽车空调,装在国产汽车上。1990-到现在已形成一批具有生产规模的汽车空调企业,产品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汽车空调系统基本概念和汽车空调先进技术举例等方面详细介绍

第十课:汽车环境热舒适性及其热管理(二)1、汽车热管理科技进步:

@汽车空调与动力温控的基本延伸主要讲了传统内燃机汽车到电动汽车的延伸@现代汽车热管理系统简述主要讲述基本热系统群、发动机冷却、热舒适性与空调、空调与环境、模型集成分析和现代化实验与计算机分析融合

@汽车热管理发展背景由于能源问题、生态污染问题到节能、低碳经济与低能耗再到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低能耗、高舒适性、技术提升的重要途径,空调系统与动力源冷却系统交织于动力舱过程,合理有效的匹配设计和协同控制问题成为设计的难题与瓶颈

@现代汽车热管理技术进展的国外状况,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加强空调与热管理联合设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和仿真的工业化,提升汽车热管理和车内环境控制水平。汽车集成开发,带动零部件制造商的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形成国际著名的集成型零部件产业

@国内状况与问题,经验设计为主,落后国际先进开发水平,在交互影响的复杂问题上,缺少有效的融合设计分析和评价手段,空调过载和发动机过热成为技术瓶颈,借鉴国外技术,依托cad/CAE工程,亟待加强计算机仿真分析与精细化设计,提升开发技术能力@未来汽车热管理的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关注发展

@低能耗热管理的汽车HVAC热负荷降低、驻车曝晒通风、HVAC区域气流控技术、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出“vehicle ancillary load reduction”

第十一课车辆的智能化(一)一、研究的出发点:

@汽车是达摩克斯之剑,改变世界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乃至伤亡

@在交叉路口路段通行效率低、交通服务信息不及时、恶略自然灾害频发突变、低龄驾驶人员比例大、道路通行环境复杂

二、机器智能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机器智能@西方早期机器智能。

三、汽车智能发展:

@汽车工业和产品均经历了从纯手工-机械操纵到机电液集成控制乃至未来的全动驱动、聪明安全的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提升汽车的动力学性能、弥补驾驶员操作能力的不足

@减轻驾驶员操作负担、主动安全系统、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与制动系统,防止驱动车轮打滑、在对开路面上,车辆能顺利的进行起步、在弯道急加速时,有效防止车辆的发生侧滑情况。

第十二课车辆的智能化(二)四、无人驾驶车辆:

@汽车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无人驾驶车辆、部分或完全采用智能/自主驾驶代替驾驶人员操作、利用视觉、雷达等探测道路交通环境,拓宽或弥补驾驶员的信息感知范围,增强其行为决策可靠性,修正驾驶员失误作出的决策,主动向驾驶员提供预警信息或施加辅助的转向/制动/驱动控制,最终完全代替人操作

@360度道路交通环境信息感知+预期行驶轨迹的合理决策+侧纵向运动的自动控制

@提供正常驾驶信息,泊车辅助利用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感知汽车周边的障碍物或提供周边图像-蜂鸣声-后视影像-环视影像、自动泊车,自动控制转向、驱动和制动、自适应转向车灯使驾驶员获得最佳可视区域、盲区信息提供。

五、未来的无人驾驶车辆,车辆安全辅助驾驶---车车协同控制---车路协同控制第十三课汽车节能与排放

一、汽车节能技术话题的引出。

@汽车燃料的能量消耗:排气占33%、冷却损失占29%、转变为压力做功38%。

@发动机节能技术:提供充气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循环热效率、汽车发动增压技术:机械增压、废气涡轮增压、复合式增压、可变压缩包技术、发动机可变气缸排量技术、电子节气门技术

二:整车节能技术:

@改进传统系统、减小汽车行驶阻力、减轻汽车整备质量、先进离合器技术

@代用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

第十四课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一、汽车排放控制技术话题的引出。

@汽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CO、HC、微粒、二氧化碳、臭氧等、曲轴箱通风、供油系蒸发HC。

@影响CO排放的主要因素:空燃比、混合气质量提高,局部缺氧可能小,CO生成量下降、工况的影响

@影响PM排放的主要因素:压缩比、点火正时或喷油提前、空燃比、残余废气系数。

二、我国排放法则的发展:

@1961年,美国开始制定排放法规@1966年,日本开始制定相关法规@1979年,欧洲开始制定相关法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制定相关法规。

三:汽车排放控制手段:

@点燃式内燃机低排放设计、压燃式内燃机低排放设计、排放后处理技术

@目前主要再生技术包括:催化再生、燃烧器再生、燃油后喷射再生、电加热再生、微波再生、红外加热再生。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下面是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管理学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大三上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因为担任校纪检部部长想了解一点有关管理的学问,以前对于管理学不了解,但对管理有些了解,但不系统。经过半年的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慢慢知道原来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我发现这门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有效的管理,是没有一种固定模式的,但好的管理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首先必须是结合实际,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标,都会有很多个管理的选择,而我们则要从中选择一种最有效、最节约,或最易实现的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认识到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

划安排好。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

管理学原理笔记汇总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一、什么是管理 1、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专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3、教材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要点:1、预期目标; 2、必须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 3、本质为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有多样:关键是由机智和经验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 二、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职能和过程:法约尔5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孔茨著作《管理学》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一般的教科书已将管理的职能精简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代表人监督者企业家 领导者传播者干扰对付者 联络者发言人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技能:卡茨(L.Katz)的看法: L.Katz教授在研究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所必须的特征时,把成功的管理人员在 完成工作时所显示的技巧(skill)概括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三种类型:平均的管理者:一般的管理人员。 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 有效的管理者:用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 的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准。 管理系统:两种基本系统: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不与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不受环境的影响; 开放系统(open system):动态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 作用。 在不同和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管理 三、什么是组织 1、组织的特征: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组织日益成为 更加开放,灵活和响应变化的实体) 2、变化中的组织 传统组织:稳定的、缺乏灵活性、关注职位、根据职位定义工作、个人导向、永久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着) 读后感 在2017年度工商管理培训班,重温了本科专业,通过卫武教授的悉心教导,管理学的科班知识再次得到巩固和发展,温故知新。XX教授还专门推荐了斯蒂芬·P·罗宾斯着《管理学》,这本书是典型的教科书,知识点覆盖全面,案例分析具体,特别是感觉罗宾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什么事管理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杰出的管理者。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学习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结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化和书籍的拜读,受益良多。 《管理学》分为管理导论、综合管理问题、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跟本科学习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在表述有点不一致的地方,但仔细斟酌以后,发现“领导”更加贴近现实工作,无论你是哪个级别的管理者,领导是协调和指挥的一门艺术。 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描述计划的一段话特别有感触,“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

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同时计划也包括旨在完成目标的行动制定。公司的计划有关于公司一个小项目的计划,也有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在的实行则需要管理者的决策。 决策、计划的制定过程,书中第三篇开篇就有详细的论述。确定一个问题→确定决策标准→为各项标准分配权重→形成各种备选方案→分析这些备选方案→选择一个方案→实施,我们在企业中,现今还会加上预评估和后评价,做到形成决策计划有依据,对决策计划有监督,对决策计划负责。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在本书第二章中特地分出了一大部分是用来说明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全能的。像是一些自然性灾害、经济危机、政治性强制要求的等外界的约束,管理者自是要在决策的同时顾及这些,这些便是环境对管理者的约束。然而管理者也并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的。书中有提到的,杰出的管理者必定会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受损最小化、不受损甚至是还能顺应趋势获得更多的利益。此外,我想到的是,这些外界因素对公司或者说公司决策者的种种约束力应该也是可以用公司本身的深厚底蕴避免或减轻其影响力。所以公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发展自身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越好公司的经营发展的也会更好。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管理学原理】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4、6、8章是重点,尤其第4章,要花本科80%时间复 习,1、3、5、7章非重点 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的发展★ 姓名理论称号要点内容 泰勒科学管理理 论 科学管理之父 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 化;刺激性工资报酬制 度;精神革命;职能工 长制;例外原则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 论 管理过程学派理 论创始人 六种经营活动:生产、 商业、财务、安 全、会计及管理 活动; 五大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控制 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理 论 组织理论之父 法理大于神授 官僚制、科层制、理想 的行政组织 巴纳德一般组织管近代管理理论的见下

理理论奠基人 梅奥人际管理学 说 霍桑试验、工人是经济 人、社会人、企业中存 非正式组织、行为科学 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原理 1、组织论的管理论 理论结构:个人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 织理论-〉管理理论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有意识协调的行为或 力的系统,包含三要素。 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 3、组织平衡: 是组织与管理之间的联结环节,包括: ①组织内部个人和整体的平衡,②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平衡③组织动态平衡(第十章) 4、管理人员的职能 ①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②从组织成 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

③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④领会组织 整体把握管理艺术。 当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①管理过程流派,②管理科学流派③组织管理 流派 ④行为科学流派⑤经验管理流派⑥其他学说 和流派 组织管理流派 行为科学流派、经验管理流派可能出选择题 管理学发展的显着线索 A.科学化理性化线索 B.人道主义线索 C.管理过程线索 D.实证分析线索 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 个体行为的假设★(多选)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管理人假设 D.复杂人 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A.行 为:决策决定方向,心理力量决定强度; 目标、知识、思维方式制约决策,情感影响心理力量; B.学习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管理学读后感

《管理学》读后感 最近,老师推荐了我们读了周三多教授主编的《管理学》一书。在学习周教授著作《管理学》一书当中,我受益良多。明白了许多关于管理的知识和道理。 在《管理学》一书当中共写了六篇,包括十八章,而且全面的阐述了管理学的精华。分别写了以下几点:管理的活动与基本理论,在管理中的所涉及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面临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的要求也在日新月异,对全球化管理以及信息与信息化管理等问题的探究;其次在管理当中,作为管理者在管理当中需要决策与计划,寻找决策与决策方法,做好计划与计划的工作,得战略性计划与对计划实施进行;再次,本书中的第三篇深刻的反应出管理中的组织,其组织是对参与管理中的任何一种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配置,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对此详细介绍了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另外,本书讲述了管理的职能——领导,领导的概论,以及作为领导需要的方法:沟通和激励。此外,在书的第五篇当中,对管理的另一个职能做了详细的介绍,那就是管理当中的控制,详细的介绍了控制与控制过程和方法,让一个管理者怎样去采用合理的控制方法,在管理控制过程当中做的恰到好处。最后,还提倡管理者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不仅需要对管理的职能创新,也需要对企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但是,这本书始终逃脱不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看完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是多么的不容易。我觉得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履行好管理者要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具体是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就是首先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其次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然后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再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最后实现组织宣称的目的。 其次,要明确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很多种种角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只有在这三大类角色红,发挥自己的作用,确立自己的权威,激励组织内的人更有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 最后就是掌握必备的管理技能,具体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检验组织内的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但能给组织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能激励组织内成员的团结性和工作效率,促进信息的沟通。概念能力,就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其核心是一种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者三种能力,你将会在管理者的位置上如鱼得水。 看完管理学这本书,真的收获颇多。真正的管理学不是在书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学习管理学需要把课本与实际联系起来,亲鱼思考,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学复习笔记

1.管理的内涵 ①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相关的各种资源。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协调资源,目标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①有科学的规律性②严密的程序性③先进的技术性 艺术性:①巧妙的应变性②灵活的策略性③完美的协调性 3.管理的六大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者的角色 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 5.管理者技能 ①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③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 6.管理环境的构成示意图 P30 7.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 8.社会责任: (1)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投资收益最大化,财务状况公开,真实准确、不搞欺骗 (2)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提供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3)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不歧视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民主权利 (4)企业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产品指导,允许顾客自主选择。 9.(1)儒家管理思想:①民本和仁政的管理思想②礼治与和谐的管理思想③中庸的管理思想 (2)兵家管理思想:①知己知彼的信息管理思想②全胜与利害的决策管理思想 ③举贤彰能的人才管理思想 10.资本主义早期的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①劳动分工思想②经济人观点: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都是人的本性使然。 (2)罗伯特·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企业应该致力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加员工的福利,管理手段上要杜绝惩罚的手段,提倡柔性管理方法。 11.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和融合点 中国管理思想的基点是文化与伦理,主张通过伦理、道德和责任感实施管理。西方管理的思想基点是科学和效率,谋求最高的经济效率和最好的经济回报,在管理手段上,偏好通过实验分析和定量公式来研究管理问题,体现为“制度化、标准化和定量化”。 我国管理追求和谐,西方管理追求卓越,和谐和卓越是两者追求方向上的主次差别,并不存在根本性冲突。当前西方管理思想的问题是如何在管理操作过程中配置伦理观念和人伦关系,增加管理的人情味。中国则建立操作行为体系,认清操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代表着知识界和实务界对实现一种良好政府治理的努力、希望和探索,即期望建立一个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更能体现和实现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不同于传统官僚导向的政府组织、政策及运作模式的新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之发展 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

者古利克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表达能力的观点。 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 1.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依照行政学家亨利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行政学者有古德诺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学着怀特于1926年亦主张政治不要干预行政,行政管理系科学的问题,应为出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时期的公共行政具有亲爱昂列的规范取向。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 【篇一:《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内容概述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 殊功能。本书以实际案例的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线,提供了管理观念、原 则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该 书具有高度洞察性、前瞻性和启发性的优点。目标管理、参与管理、知识员工管理、客户导向的营销、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 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平衡记分卡等现代大部 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实践,都可以在该书中论述中找到源头。 这本书采用“总分总”的方法。概论以管理之本质入手,阐述了管 理世界的角色、职位、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向。分 述也就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为我们说明我们的事业是什 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等等。 @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 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 适用条件。

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部分是本书的结束语,他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 下面是《管理的实践》中的德鲁克的一些主要观点概述: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 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 德鲁克视社会和企业为有机体。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作为企业的具体器官,具有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员工和工作三个功能。 德鲁克认为企业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单纯的追求利润。企业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所需要创造的顾客就是整个的社会群体,也就是企业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最新关于管理学的读书笔记三篇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特地从网络上查找了该书作者的生平简介,百度百科上的资料显示曾仕强教授真的专注于“中国式管理行为”研究三十年。此外,他还对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与阐释,间或地出现荀子之类的儒家之流和老子之类的道家之流,彰显了笔者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前言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他认为尽管西方在全球化中重大而明显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将在政治上统一世界,并且带来共同的和平。我非常喜欢和欣赏曾老师这种自傲骄傲的口气开场,带我很有底气地阅读下去。中国式管理,应用了易经中的道理,充分体现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来合理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而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又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国人都有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计天下”的积极而乐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当中国只局限于黄河谷地之时,传统的中国式管理便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功效了,所以我也一直很笃定,中国式的管理历经几千年的考验而不衰,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 杨教授的《学校常规管理学》的结构内容。全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础篇(上篇),主要论述学校常规管理的一般理论基础,包括学校常规管理导论、学校馋鬼管理原理、学校常规管理领导、学校常规管理思维、学校常规管理方法、学校常规管理技术、学校常规管理模式、学校常规管理诊断、学校常规管理评价和学校常规管理认证等十章。第二部分为实务篇(下篇),着重阐述学校管理实务中几项工作的常规管理,包括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科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等各章。 书上提到说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用推、拖、拉来解决问题,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这让我想起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太极拳的动作无外乎是推、拖、拉的配合,组成各种花样,以求在动态中维持平衡,而立于不败之地,着推、拖、拉在我看来就是借力打力,在紧要关头争取缓冲时间,也是太极阴阳交接处的那条线。这并不是鼓励大家用阴奉阳违,恰到好处地使用这推、拖、拉是可以化解很多尖锐的矛盾,缓和大家的情绪,点到为止,不偏不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曾老师的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化性质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大力来新的惊喜。在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其坚持辩证法思想的新管理模式西学中用,运用中庸之道,在强调原则的前提下,变通地进行灵活的管理也是中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 中国人把“推、拖、拉到没有解决问题”称为“圆滑”,这样的结果人人痛恨;把“推、拖、拉到把问题圆满化解掉”称为“圆通”,这样的结果但然人人都喜欢。国人都是喜欢圆通而厌恶圆滑的,同样的手段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呢,

大学管理学笔记

大学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第三节: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一、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 ?? ? 西蒙(Herbert A Simon):管理就是决策。 ?? ?? ? 罗宾斯: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 ?? ? 唐纳利: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 ?? ? 卡斯特:管理就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 ?? ? 国内管理学界比较认可的定义: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效率是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 ?? ?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 ?? ?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是指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组织的特点: 1.每个组织都有一个目标。 2.由人组成。 3.有系统性的结构。 二、管理的二重性与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2.社会属性:指任何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总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

3.科学性:以反应管理客观规律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 4.艺术性: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学的特点与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和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 2、多学科性或综合性。 3、历史性 4、实用性或实际性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1).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我国管理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管理理论及方法等落后,更主要的是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3).随着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将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 一、历史背景 1.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大多散见于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2.管理理论的萌芽:劳动分工理论,工业革命及其在美国出现的管理运动。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二、多样化时期 1、科学管理: 其关注点:如何改进工人的生产率 泰罗所面临的状况:工人磨洋工,管理者凭感觉和经验管理,几乎不考虑人与岗位匹配的问题,劳资关系非常紧张。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 1).研究工人工作方式,收集相关的工作知识,试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 2).将完成工作的新方式编成书面规程和标准的操作步骤 3).仔细挑选工人,以他们具备与工作需要相匹配的能力和技术,按特长分配工作 4).提倡实行有差别记件工资制泰罗进行的著名的试验:a.搬运生铁块试验b.确定铁锹大小的试验c.金属切削试验d.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管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就决策。 决策过程的四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 第二阶段:制订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付面临的形势。 第三阶段:在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 第四阶段:了解、检查过去所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形成新的决策。 4、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就是谋求剩余。(剩余:产出大于投入的部分) 6、管理就是领导。(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的有效性) 7、管理是为组织提供指导、领导权并决定如何利用组织资源去实现目标的活动 总的定义:管理是管理才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定义的内涵: 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 3、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4、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选定目标及实现的方法 2、组织职能:分配任务并对任务负责 3、领导职能:用影响力去激励员工(合法权力性、主导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

4、控制职能:检测活动并纠正 [资源:人力、财力、原材料、技术、信息]出发 [工作绩效:实现目标、产品、服务、效率、效益]目标 从资源出发到工作绩效目标的实现,中间的过程就是管理过程。 第二节管理者及其理论 一、管理者 操作者:在组织中直接从事某项工作和任务,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职责的人。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工作并负责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基层管理者:直接负责产品与服务生产的管理人员。(主要对非管理人员负责) 中层管理者:位于组织的中间层次,负责业务单位和重要部门的活动。 高层管理者:处于组织管理中的最高位置,需要对整个组织负责。 三、管理者的角色:三类十种(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信息型:旨在保持和开发信息网络所展开的活动。 监督者 传播者 代言人 人际型:与他人的关系。 领袖 领导者 联络者 决策型:一般与管理者必须进行选择和采取行动的事件有并,它常常需要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的支持。 企业家:包括努力创造变革,管理者持续不断地考虑未来、分析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为此,管理者不仅需要弄清楚问题的所在,而且还要不断探求可以矫正所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案。 混乱处理者:在争论或危机期间采取矫正行动,解决下属之间的冲突和适应环境危机。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四、管理者主要从事四种活动:(弗雷德·卢森斯的管理者行为理论) 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

读书笔记模板精选

读书笔记模板精选 大家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有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书笔记,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读书笔记模板一这个暑假里,我想丰富一下自己的阅读量,于是我读了一本名著:《悲惨世界》。它的作者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所以我不由得写了这篇读后感!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主人公冉阿让原来是个诚实的工人,一直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可怜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而曾四次逃跑,因此刑期被加到了十九年。出狱之后,苦役犯的罪名永远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这是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 当我一口气读完《悲惨世界》后,我流泪了。我有一句

深深的感叹:“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这本书让我有感动,也让我有气愤!感动是:主人公一人生活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但他依然保持着这么一颗善良的心。它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可为什么别人还是不愿意接受他呢?他们侮辱他,看不起他,这是我的气愤也就从中流入了出来!想想我们的生活,想想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真是太幸运了。 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但我们还是应该要好好学习冉阿让的善良和诚实!最后,我希望我希望世界充满和平,充满友爱,再也不要有冉阿让那样悲惨的人了! 读书笔记模板二今天我读完了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真是受益匪浅!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是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围绕“奶酪”的获得、拥有、失去,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心态,由此产生迥异的行动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开始行动?还是像哼哼那样害怕变化,否认和拒绝变化?还是像唧唧那样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活和学习中有太多的变化,变化无时无处不在发生,无论我们是否害怕变革的到来。如果我们能够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面对变化时,我们会害怕,会感到无所适从,这很正常。只要我们能够认真科学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