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在谈到缩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知己但还要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但是现在呢,我们发现,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太多,对自己的了解却知之不足。所以有人提出,知彼但更要知己,说这话的人,就是研究中国人格,他就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大教授王登峰,好,有请王教授上场。

主持人:您是生在什么地方?

王登峰:山东省。

主持人:山东大汉。

王登峰:潍坊市。

主持人:是一个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的孩子?

王登峰:是标准式的农村家庭。

主持人:农村家庭的孩子。什么拾麦穗、割草、施肥全都会?

王登峰:种菜种地都干过。

主持人:那你那个时候上大学是哪一年?岁数很小是吧?

王登峰:1981年,二十年前。

主持人:十六岁。你第一志愿就是北大吗?

王登峰:我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是北大。

主持人:对自己这么自信?

王登峰:因为除了北大我不知道还可以上哪个学校。

主持人:在当地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是吗?不知道别的学校,是因为……

王登峰:知道,但是,因为除了上北大之外,老师们都说你不能上别的学校。我倒很想去医科大学,但是家长和老师都反对。家长是觉得我在家里最小,说你受不了那个苦。然后老师们说你这个分数考得很高,你应该为我们学校挣这个牌子,所以你要考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主持人:就来到了北大。选择了……当时我知道心理系是有文科和理科之分的……

王登峰:所以你应该知道不是我的选择。

主持人:是长官们的选择。

王登峰:对。

主持人:好,当时的心理系是分成理科和文科的。您是理科还是文科?

王登峰:没有,心理系它是属于一个边缘学科,文理交融的一个学科,但是在北京大学招生中是招理科的。

主持人:您是作为理科生考进来的?

王登峰:对,所以我得的是理学学位。就是科学学位。

主持人:1981年考进了北大心理系,应该是1985年毕业是吧?

王登峰:1985年大学毕业。

主持人:毕业以后呢?

王登峰:直读研究生。

主持人:直读研究生。有一次我跟英达聊天,英达是您的师兄,他是七九级的北大心理系的,也是理科心理系的毕业生,他跟我说呀,我这样的人不能叫修成正果,在心理系修成正果的人,或者是留校,或者是去了科学院。您就是他说的那种修得正果的人。

王登峰:也可以说是比较傻的,只知道读书的,象他想得比较多,就先出去工作去了。

主持人:您也想跟他换一下位置啊?

王登峰:有时候。

主持人:1985年考上研究生,1988年又毕业了是吧?

王登峰:我是直读的博士。1990年毕业。

主持人:在北大呆了整整九年。

王登峰:九年,应该是读十年的,结果我就省了一年。

主持人:在北大读完了所有的这些课程,离开了北大了吗?

王登峰:没有,继续在北大教书。

主持人:1990年开始又教书,又可能有其他的职务担任,1990年到现在有十一年,十一年当中,你的研究成果最得意的是什么?

王登峰:我一会儿再讲。

主持人:就是对“中国人人格”的研究?

王登峰:对。

主持人:好,下面王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讲演。

王登峰:不过阿忆,在我开始讲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聊了这么多,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我这个人。

主持人:王教授基本属于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王教授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人,一个脚踩在行政管理上,一个脚踩在学术研究上。

王登峰:两只船都没驶好。好,这是跟你开个玩笑。实际上,这跟我要讲的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有关系的。我们讲到人格的时候,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讲说,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那我想,在我开始讲人格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图片。那么这上面讲的是大陆地区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这是一个,应该说是我们在描述自己的时候,每个人在描述自己的特点的时候,大致上采取的一个顺序。但实际上,当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在描述自己,当人问到你是什么样人的时候,或者说当我们想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的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个结果,是我们在做因素分析的时候,按照因素出现的顺序,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描述人们的特点的时候,首先我们会想到什么样的特点呢?就是我们能力的特点。还有一项是你是不是很勤奋,就是一个勤奋和懒惰的问题。紧接着下来就是一个人的志趣水平,也就是说,有的人做事就是为了追求名利,追求这样的一些虚荣的东西,而另外一些人呢,他们相对来讲,是非常的诚实,非常的愿意把自己的真实的面目表现出来,而不是去为一些虚名去努力,这是一个志趣水平的问题。那么第四个方面想到的是,这个人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很温顺,很随和呢,还是很暴躁倔强,这样的一个特点。紧接着第五个方面的特点,就是外向和内向。也就是这个人的外在表现,我想刚才阿忆在描述我的时候,讲到了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不苟言笑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也就反映了一个人的外向和内向的特点,但实际上,呆会儿你们可能……等我讲完了,你们再来描述我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觉得我是不苟言笑的了。第六个方面是这个人的善恶,是好人还是坏人,伦理道德水平如何。最后,是这个人的个人风格,是很粗犷豪迈呢,还是比较计较、自私。那么这样的一个特点,实际上是描述了人们的一种情绪的稳定性,对于这种比较豪迈,比较粗犷这样的人来讲,他不太会为一些小事去斤斤计较,他的情绪状态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或者一点点小事就发生很大的波动,所以他相对来讲,是情绪比较稳定的。而后面的那种计较、自私的人,他每天可能,我们过去所说的,小人常戚戚呀,整天在那儿嘀嘀咕咕,琢琢磨磨的,这样呢,他的情绪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那这是我们讲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在描述我们自己的时候的一个大致的情况。

那么下面我们就要讲,这个东西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相信你说的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特点,那么在介绍这个结果之前,我们想给大家先介绍一下,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人格的结构,那么什么叫人格呢?实际上讲到人格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讲的人格,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第二个概念就是性格,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性格是什么呢?性格是指的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一种评价。那么换句话来讲,人格是说,它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呢,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一个评价,是好还是不好。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那么个性呢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个性是指的什

么呢?是指的这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那么从这三个概念我们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也就是说他实际表现出来的。那么在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在某一个行为上的差异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行为表现,他的行为的倾向性,还有呢,就是他的个人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那么这是从人格,是讲这样的一种差异性。

另外一个,第二个方面,是指的一种内部的整体性。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他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不同的特点,他又有他的内部的一致性。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我们可以讲,既使表现出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在的一种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那么,最后呢,人格的作用,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同时,人格也决定了当跟外界打交道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那么,这也就是说,我们在讲人格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一个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

比如说现在,我们比较注重的管理理论,对管理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它也就是讲的,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那么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就好象说,我们对于一个外向的人应该是比较多的跟他交流,跟他沟通,跟他一起去做一些事情。而跟一个内向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这样的一套方法,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说我们也了解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之后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他这样的一些特点,跟中国的文化是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同时呢,我们在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针对这样的一些特点来进行。所以说呢,这是我们讲的人格的界定。

那么研究人格的方式实际上是很多种,到目前为止,西方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人格理论,但是呢,比较引人注目的,或者说有着比较实际的,实证经验的人格理论呢,也就是我后面要讲的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人的特点是非常多的,我刚才讲人格的时候,首先是他一种外在的行为表

现,比如说热情这个特点,每个人的热心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热心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有一种假设,所谓的“词汇学假设”,就是指的,当人们有某一个特点的时候,那么一定会有一个词来描写这样的一个特点,而这样的一个词,它最终会落到字典里面去,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在人们的进化的过程里面,在跟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那么人们的某一个特点,可能会跟他适应环境有着更密切的联系。那么,这个特点跟他适应环境的关系越密切,那么对这个特点的描述也就越详细,越准确,描述的词可能也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进入到字典里面去。那么当我们来描述一个人的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讲这个人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讲这个人能不能作为我们的朋友,在中国的语言文字里面,关于这一点呢,有很多很多的描述,比如说“路遥知马力”,什么“板荡是忠臣”,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很多,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找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程度越大,那么这样的词就越多,描写的也就越详细。那好,最后我们可以讲,在某种文化下生活的人们,只要他们有了某一个特点,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词,来描写这样的一个特点,而且这样的一个词最终要落到字典里面去。那好反过来讲,如果我们想了解人们的所有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很多人来,让他来描述,象刚才我让阿忆来描述我,那么最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描述都加在一起,这就是人们所有能够表现出来的特点,但是这个做起来很难。

有一种办法很复杂,但是也很简单的,就是把字典里面所有的用来描写人的特点的形容词,全部挑出来,那么这些词呢,就代表了人们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所有的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进行化解,我们就可以得到说,一个人的人格结构都由哪几方面来构成。实际上这样的一种做法,在西方,在美国,1936年的时候,有两个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和阿里奔特,他们两个人,就从韦氏国际字典第二版里面,把所有用于描写人的特点的形容词,英文的形容词全部挑出来,一共是一万八千多个,然后呢,他又把这些词分类,有些是描写人们的稳定的特点,有些是描写人们的一种暂时状态,或者人们的行动的,那么这些呢,都可以把它看作是易过性的,然后主要是把那些描写稳定特点的词,一共是八千多个,拿来进行分析,最终呢,经过了,我刚才说1936年,到八十年代的初期,也就是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努力,最后他们得出了西方人一致认为比较稳定的五个人格特点,那么这五个人格特点,就是在屏幕上显示的,是西方人的人格结构。这个人格结构呢,也是按照它的因素出现的先后来表现的,也就是说,这反映了西方人在描述他们自己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

的是什么。第一步,第一个,西方人想到的就是,他的外在的行为表现,也就是外向还是内向。那么这个英文的词也很有意思,energtic是不是充满活力,talktive是不是非常的愿意跟别人交流。那么这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当描述自己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我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什么,我给别人的一种外在的表现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从一种外部的行为表现。那么第二个特点,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我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能不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也就是说Agreeableness(愉悦的),我能不能让别人觉得见到我很高兴。那么这是西方人,也就是第二个维度,就是人际关系的特点。第三个叫做公正性,公正性实际上指的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事物的态度,这里包含了一个人的责任,一个人是否很努力,一个人是否很愿意追求成功,另外呢,在做事的过程里面,应该遵守的规矩是什么,都包括在这个维度里面。紧接着,第四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是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呢,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平稳。最后一个,是西方人比较独特的,就是他的创造性,或者叫Openness,那么这个维度有很多种描述的办法,有一种叫做opened to new experience 或者叫originality,是一种原发性,原创性,它是指这个人有没有高雅的情趣,有没有修养,有没有这种对新的经验的一种接受和开放的心态。这是我们讲,这是西方人的这样的一种人格结构。那么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跟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我们先看第一个,自我指向的特点,在中国人的自我结构特点里面,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跟西方人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我们首先看,中国人自我特点里面,首先一个是能力,这里面包括了你是不是很精明,是不是很机智,是不是很有智慧;紧接着下来就是一个人的志趣水平,是淡薄名利呢还是非常注重名利;那么第三个是他的外在表现,外向内向;第四个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善恶的标准;那么第五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这是中国人,当我们讲我自己的特点的时候,跟其他人没有关系,跟事物没有关系的时候,我们从这五个方面来看。

而西方人的自我结构里面,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外在表现,就是外向和内向,这里包含了热情、合群、自信、活动还有积极情趣;第二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也就是中国人(人格特点)里面的第五个,第三个是他的创造性。

我们看,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自我结构里面,共同的有两个维度,一个就是他的外在表现,在中国人里面有的。第二个就是他的情绪稳定性,也就是中国人的第三个和第五个,分别是西方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那么中国人有自己三个独特的方面,

一个是志趣水平,一个是品质,还有一个是能力。西方人有他一个独特的维度,就是他的创造性。那么只在看待自己,只是跟自己有关这样一个层面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那么这个西方人主要是指美国人,他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明显的差别,而是从看重程度上来讲,中国人最看中的自我的特点,就是他的能力,然后是他的一个人的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志趣水平,再有,其次才是外在表现,然后再往下才是一个人的品质。

那么这里面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说,中国人不是很看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吗?为什么排到后面去了?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呢,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但是当我们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他可能会往后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能力。所以它往后一点。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可能跟现在社会的状况有关系,在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那么我们现在,大家比较看中的是什么?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胜任,能不能做出成绩来,能不能被大家所承认,相对来讲,这样说不一定合适,但我觉得是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就是现在我们对伦理道德的这样一种看中和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可能在这一点上,品质这样的一个维度往后放了。现在我报告的是大陆地区的中国人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个研究,还包括了台湾地区的被试,在台湾的人群里面,他们自我的特点,善恶放在第二位上,比大陆的还要往前一点,这个可能也能够说明一点问题。这是关于自我的特点。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讲第二个方面就是人际的特点,指向他人的这种特点,在中国人里面,是一个维度,就是温顺随和,暴躁倔强。那么西方人里面也有一个,就是愉悦性,这里面有两点不同,第一点,对中国人来讲,人际关系的特点,其实是反映的这个人的总体的修养水平,是他的一种内在的品质。我们可以看,讲到温顺随和,暴躁倔强的时候,是讲的这个人是不是很温和、大度、还是很计较,是很文雅,还是很急躁。这是指的一个人的,相对来讲比较稳定的一种内在的品质。而我们看西方人的这种愉悦性,他是指的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给别人留下了一种什么样的印象,是不是可信任的,是不是很坦诚,能不能作出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就是利他的行为。这是一个差别。第二个差别,从出现顺序上也有所不同。那么,西方人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人际交往的特点,那么中国人这个排在第四。这是两点不同。

那么从这里我们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很强调所谓的礼仪培养,礼仪培训。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的导师就跟讲,他说,你在街上,在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都要做出笑容,他说,这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就是对人要友好。我说这个,我有时候我不一定能做出笑容,刚才阿忆说了,我不苟言笑。他说你可以练习,实际上你笑容很简单,就是嘴角往上一翘,就行了。那么后来我就学着这么做,后来做了多了,觉得也就习惯了。但是回来以后,回国之后,我觉得这样做就很不合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天见到一个人,他总对你皮笑肉不笑,拼命作出那样的一种表情,你可能觉得,这个人怎么回事啊。对不对?也就是在中国人看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主要还不是看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而在于说,你的品质到底如何。所以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上来讲,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人际关系上,他的看中的程度和看中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想,礼仪培训这样一种很好的仪表、仪态,对于缓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在中国和在美国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即使你的修养,你的外在表现得再好,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因为中国人看的,并不是说主要看你外在的东西,而看你的内心是如何的,所以从人际交往上来讲,中国人和西方人是有这样的差别。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事物指向的特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这里面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首先我们来看,最直接的,在中国人的维度里面,就是勤奋、勤俭恒毅和懒散放纵。这里面从三个层次上来看,是坚忍、浮躁,节俭和放纵,然后是沉稳和冒失。这些特点反映的是什么呢?反映的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投入程度或者一种做事的风格。那么,而在西方人的这种公正性,做事这样的一个倾向里面,它的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第一,它包含了能力;第二,它包含了,你是不是要负的责任和要遵守的规矩;那么第三呢,还表现了你的一种做事的风格,就是严谨、深思熟虑;另外还有就是你能不能自我控制。

那么我们来看西方人做事这样的一个风格,他实际上把几件事合在一起,最终的体现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看来,当他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包含了做这个事所要遵守的规矩是什么,做这件事所应该对自己进行的约束是什么,另外也包括了做这件事所要具备的能力。而在中国人看来,做事的风格仅仅是一个勤奋还是懒惰的问题,那么,在中国人要做事的时候,还必须有另外的两个维度: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品质。能力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不能做好这

件事,能不能胜任。品质呢,是对你做这件事的一种外在的约束。这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在中国人做一件事的时候,他这三个的方面是分开的,一个是说,你有没有能力做好。那么,换句话来讲,当我们去看中国人做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是注重的是他的能力,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做好。但在另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看中的是,这个人他是不是很勤奋,是不是很投入。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觉得,这个人尽管他有能力,但他的工作态度不好,所以我们也不用他,原因在哪里,因为这两个可能并不是一致的,而在西方人那边,这两个本身就有内在的联系,而在中国人这儿,是分别独立的。最要命的是第三个,可能你既具备了能力,又有了非常的投入,但是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不守规矩,你也可以很守规矩,这也是看你自己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因此在中国人做事的时候,他实际上跟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灵活性或者说多样性就非常的可怕,这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我们的规则和能力和是不是很勤奋,它是相对来讲,分离开的,而在西方人是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里面,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来作出判断,而没有一种一致性的原则,这种一致性的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一致性的原则,是比较欠缺的,原因也在于他是分别来进行的。所以从这里面来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做事上也是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西方人做事比较刻板,没有灵活性,而这恰恰是反映了我们有太多的灵活性,当然这两个极端我想都可能有些问题,如果说完全的靠一种极端的这样一种刻板的规矩来遵守,在中国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可能也是比较难以实施的,但如果什么事都追求灵活,都没有一种一致性的东西,这样这个社会秩序也会非常的成问题。所以这就是我们从总体上来比较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人格结构上的一些特点。这里面呢,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比较,但实际上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人格特点,最主要的还在于他的内在的品质,能力,是不是很勤奋,是不是很善良,是不是追求一种淡薄名利,还是一种追求功名利禄,还有就是你是比较大度还是比较计较,这都是从内外品质来讲的。而在西方人看一个人的时候,相对来讲,更多地是看他表现在外的一面,表现在外部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人是要追究你内心在想什么,而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中国人活得很累,而西方人好象整天都朝气蓬勃的,而现在西方人这种外在的表现,因为他很看中,所以说,他的那种表现一般都是比较外向的,比较外在的;而中国人呢,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可能你这个人品质不好;你表现得再

有活力,你能力很差;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计较自私的人,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外面,表现在外的,看上去很重要,但实际上它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内心的东西,看不见,你又必须得很在意,所以就活得很累。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之后,会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我刚才讲到,那么了解了人格结构,我们在教育咨询,在人力资源开发,在其他方方面面,用到测量人的特点的时候,这都可能会用得到,那么这种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刚才我讲,这样的一个结果,跟西方人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根据中国人的实际的情况,来研究和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己的测量体系,然后把它能够真正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教授让我们这么清晰地了解了我们自身,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和西方人有哪些异同。好,下面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几个问题。第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公主情绪要不得”。他说,我对中国人的种族研究很感兴趣,我听说华夏民族有四种种族特征,但我只知道其中两个,一个是“铲形门齿”,大概就是门牙是铲子形的,一个是“小脚趾指甲分成两瓣”,他后面还有一个括弧,(各位汉族同胞,可以看看自己的小脚趾,上面一定有一个明显界限,否则你就是外族人)。大家可以回家看一看。他接着说,我听说其它两个特征都在头部,希望有谁知道能给我网上留言,他不知道后两个特征是什么。没想到,一位网友对我说,华夏族头部的两个特征,一个是聪明而不说实话,一个是利益当先,因而勾心斗角。我觉得,这倒是对您的中国人格研究很有帮助。

王登峰:这两点呢,可能在中国人身上是会有一些表现,但我并不是说西方人就没有,但是从程度上来讲,可能中国人更容易表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因为首先呢,就是从勾心斗角来讲,我刚才讲了,中国人呢,比较注重的是内在的一种体验,一种内在的特点,而跟外在的表现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就有一个观点,可能大家不一定承认,不一定同意的。就是说,这种礼仪培训,在中国和在西方,它的价值是很不一样的。那么,这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表现既然跟内在的体验可以不一样,那么当两个人在一起谈得非常热闹的时候,可能他内心里面想得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那么在这一点上,相比之下,西方人在这一点上可能更容易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一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这么讲,我觉得他讲得非常好。

主持人:下面一位网友叫做“温良恭俭让”,他说我看了您的心理学著作一揽子表,您的心理学著作,他拿了一揽子表全看了,发现您1993年写了一部《变态心理学》,他说,我对这本书倒是挺感兴趣。另外,我也挺替您担心的,我听说研究变态的人容易变态,搞心理咨询的人容易自杀,可这两样您都干过,所以您即容易变态,又容易自杀。您可千万别想不开呀。言归正传,我还想知道,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中国人格的分析吗?

王登峰:好,首先感谢这位网友的忠告,我一定不要,努力不去变态,也一定努力不去自杀。他说的有道理,因为在国外他们做过一个统计,从事的某种职业,如果紧张性比较高的话,比较容易得精神病,也比较容易自杀,象牙科医生,象心理咨询医生,所以我想,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实际上讲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实际上我们有两种路径,一种呢,就是我刚才讲的,从正常人的特点里面来进行研究,就是把人们平常表现出来的正常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抽象出几个一般性的维度,这是从正常的路径来进行研究的。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从异常来进行研究,那些人们,有些人格的变态,人格的不正常,然后我们对他们进行研究,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产生了这种异常,这个产生异常的机制,可能对于我们了解正常的人格呢,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说,在心理学里面,有正常心理学,也有异常心理学,也叫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就是从心理障碍者身上去发现,再回去反观正常人的人格,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如何发生变化的,所以这个呢,应该说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就正反两方面来进行研究,都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人格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观众:王教授,您刚才谈到,正常的心理和异常心理问题,正常人格和异常人格,我一直对正常和异常划分的这个标准比较疑惑,因为像在心理学里面,应该说,精神分裂应该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但是我看来好象,就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多少有些精神分裂的倾向,就是程度的问题。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您看来正常、异常划分的界定的标准是什么?谢谢。

王登峰:关于正常和异常划分的标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那些明显的异常,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不用去讲太多。但是实际上,我们去讲正常、异常划分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有些人在他刚刚开始出现有些不正常的时候,我

们就能够发现,然后及时进行治疗,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所以说,从临床上来讲,人们需要有一种能够及时地发现,人们有不正常的表现的这样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原因在哪儿呢?其实在每个人的一生里面,谁都保不准自己在什么时候会有一些不正常的表现。我举个例子来讲,有的时候我在家里锁门,锁完门之后出来,好远了,我又想我是不是把门锁上了,我又回去检查一下,检查一下锁好了之后,我就走了,这没问题,这个也不能说很不正常,但是肯定是有点问题的。但是如果说我要回去检查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那我就有毛病了,那我肯定是不正常了,对不对?所以我想在这里面,正常和异常它的判断标准,实际上,在临界状态是很难的,而且我也告诉大家,绝对的不正常的和绝对正常的人都很少,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在某些时刻,在某一个阶段里面,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情绪的困扰,或者有行为上的一些觉得受控制或者怎么的,这样的一些想法,或者这样的一些行为表现,但这不一定就是行为不正常。如果从我们在座的各位,我想,一个判断的标准,第一,你的这样一种,你感觉到跟平常不一样的这种想法或者行为,是不是明显地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有了这样一种明显的影响,那可能就需要专家的帮助。

另外,你刚才讲的“精神分裂”是最严重的,这是对的。但是“精神分裂”不是指的说我们内心的感受会分裂成几块,“精神分裂”的含义是什么?是指的,你的整个的心理活动跟你生活的现实环境之间是分离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跟他周围的环境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说他是正常还是不正常,那肯定不正常。本来大家很高兴地在一起,他就放声痛哭,因为他跟现实环境没有接触。然后大家都很悲伤的时候,他在那儿哈哈大笑,这也是不正常的。所以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分裂”,实际上就是指这个人他的内心的活动、精神的活动、心理活动和他的周围环境分离了,那么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主持人:下面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一位叫做“瑞星杀毒巨无霸”的网友,他这么说,他说,美国人明恩溥曾在中国生活了将近五十年,他是最早建议美国总统退还庚子赔款的人,他说“猜疑”,画了引号,“猜疑”是东方民族的一个人格特征,在中国盛行一时,随处可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他们遍地都是围着城墙的城市,他认为,就是这个明恩溥,他认为,“猜疑”是打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特性,因为他们受到的伤害太多太多太多,您同意这位美国佬的说法吗?

王登峰:完全就从这个观念来讲,我现在还想不好,但是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所谓的到处都是围着城墙的城市,这从中国历史上来讲,一直征战不休,到近一代又受到列强的入侵,应该说,中国人一直没有安全感,包括在战国,战国期间,以及到后来的朝代的更替,都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态,而且每个朝代之间,在比较和平的时期和比较昌盛的时期和战乱的时期,又会有不同,而且这个间隔一般都是比较短的,特别是到了近代,我想中国人已经饱经了战乱之苦,所以我想,这里面,从整个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里面,就在这么大的一个圈子里面,相互之间的征战,以及到后来的外敌的入侵,这样的一种内部的交融和外部的这种碰撞,应该说形成了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命运也好,对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好,协议也好,这样的一种担心和猜忌,应该说是必然的。但是是不是就是说,就单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以及这样的猜忌,就可以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国民性,我还不太好讲,但至少,这反映了一定的历史的现实。

观众:我想问,如果我这个人不希望自己活得很累,最简单的办法,是我脱离开中国这个大圈子,还是应该真正从自身改变我自己?

王登峰:我想这两种方法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可行的,但是又不是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假如你到美国去,实际上你所接触的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华裔,还是中国人,那么这个你是逃不掉的,你到全世界各地去,只要你这张脸一出现,马上就会有很多的人,你愿意不愿意,都可能会跟你打交道,会跟你在一起,所以这是一个。

另外,当你去改变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我觉得,一个大的环境的变化,和每一个人个人的努力,它一定会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而这个缓冲的过程可能会相当的长。也就是说,在改变环境,变得不可能的时候,我们要求助己,就是说求助于自己,我们改变自己。但这个改变自己,我想首要一点就是,你要认清楚,你这种改变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可能就是你周围的人,会对你有另外的看法,那你能不能忍受这一点,如果能够忍受,或者你只能够忍受某种程度,那你自己的改变也要达到某种程度。另外还有人讲,说我们教育小孩子,父母不要管得太多,比如到了上小学,上学之前,他就在家里,父母可以说,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但是一上小学之后,所有的同学一比较,哎呀人家的所有的父母都来接送,你不接送的话,他就觉得这根本不可能。所以父母可能也要投降,那也得去接送。所以这是在改变大的环

境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很小的,但至少,你自己可以调整,你有你自己调整的余地,这个余地,我刚才也讲,你也要认识到,你这样做可能给你带来的后果是什么,然后同时要能够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如果这样的话,我想,任何一种选择,你都是可以做的,但是从效果上来讲,我的感觉就是,改变客观环境,相对来讲容易一些,但是你会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也要去适应。改变自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同时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观众:王老师,我想问一下,究竟什么叫“人性”?到底是中国的人格和人性更接近,还是西方的人格和人性更接近?人格如果和人性很接近的话,是不是它就是说,人格达到一种很完善,很美的境界?谢谢。

王登峰:这个问题又把我问住了,其实讲到“人性”的话,是指的人的本性。那么它和人格是什么关系呢?在人格里面,一定要包含了对人性的看法。也就是说,从目前来讲,关于对人性的看法大概有这么三种,那么精神分析理论,它讲到人格,讲到人的人性呢,叫“人性本恶”,也就是说,所谓的人性,你要想检验的话,就是对人的所有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地限制,他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人性的特点。那么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约束的话,它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两种,攻击性和性,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充满了仇恨,充满了凶杀,充满了色情的一个社会,这就是精神分析,就是弗洛伊德认为的,对人性的看法。那么第二种,就是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看法,“人性本善”,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任何限制,这个社会将会是人人充满了建设性,人人友爱互助,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的境界。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行为主义的理论,它认为,每个人的人性就是“趋利避害”的,人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去逃避惩罚,去获得奖励。那么这是三种不同的人性观,当然你可以把第三种归为前面的第二种或者第一种实际上也是可以的。其实在讲到人类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人性的问题,讲到管理的时候也不能回避关于人性的问题。比如过去我就讲到,在讲到管理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西方人的管理理论,他讲,人都是自私的,如果不加管理,不加限制的话,那么他会偷懒,或者说,你只有给他很多的钱,他做的事情和他的钱有关系,他才能够拼命地去做事,这是管理上的一种假设,这是什么,这是对人性的认识。而另外的说法,我们每个人要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为这个事情共同地来努力,这是从人性的善的方面来讲的,那么这样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我刚才讲的另外一种管理制度,它所依据的人性

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它会采取完全不同的路径,实际上在西方的管理理论里面,这两类也都是并存的。那么,这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对人性的看法,实际上就会影响了你对人的方式,你管人的方式,跟人打交道的方式。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一定很清楚地意识到说我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说人性呢,很多情况都是潜隐在内部的,你不仔细去想,你可能根本不会去注意,也就是有的时候会说,我到底是一个自私的人还是一个高尚的人,那你就要不断地反省,象孔夫子讲的,“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多次地反省自己,我今天哪件事做得好,哪件事做得不好,哪件事说明我是圣人,哪件事说明我是小人。“到七十岁的时候才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啊”,才能够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越雷池一步。但那你到底说,他人性是善还是恶呢?所以说,有时候这样的问题很重要,但是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一定很清楚地去意识到,而且当你仔细分析一下你自己的所有的行为的时候,你会对你的人性有一个看法的,当然这个很难,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的一件事,相反,每个人都不愿意做这样的事,因为当你发现自己人性很恶的一面的时候,你会很难过的。

观众:请问王教授,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有时候爱说这个人非常固执,“不撞南山不回头”。还有时候,人们评价他的时候会说,这个人对目标追求坚韧执着。那您能不能讲一下“固执”和“坚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呢?

王登峰:我想,“固执”和“坚韧”可以是在一个维度上,都是在一个方面,那么,我们讲“坚韧”是指的,在他认定了一个目标,而且在他认为这个目标是他必须,他非常看中的一个目标,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话,他能够不断地坚持下来。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他在坚持的过程中,他是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策略的,他不会说,我今天晚上这道题解不出来我就不睡觉了,那么,可能我今天晚上不睡觉还没解出来,第二晚上我还不睡,这是固执。坚韧就是说,我今晚解不出来,我该睡觉得睡,但是第二天早上我还要继续解。我想,这是“坚韧”和“固执”的区别,但都是在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

观众:王老师,我的问题,就是我不能理解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有几个同学挺要好的,隔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会凑在一起,讲一下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当然我们都围绕着一个课题,就是怎么样让人生充满

快乐,然后我们每一次都是从八九点一直谈,会谈到(半夜)两三点,都谈得非常开心。可是,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我当中的一个同学,她叫小康,她突然间,我们整个过程谈的时候都是一直笑下来的,她最后说一句话,她说我们笑到现在,我们没有一声是笑到心底的,经她这么一说,我在回想刚刚整个过程,我发现我真的没有笑到心底,这是怎么回事?

王登峰:我想,中国人,他们在看人的时候,注重内心,那么,总是希望了解别人的内心,这是每个人都想的。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总是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我想你刚才这么讲呢,肯定是跟这方面有关系,不太想让这么多的人知道你有这样的问题,你问过这样的问题。而在你看来,可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反映了你内心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或者一种感受,而这样的感受你可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想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中,有的时候会是非常高兴,非常快乐的,但是这种高兴和快乐是有不同层次的,那么有一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就是你非常,你所追求的,你所盼望的一种友情,一种友谊,或者一种很看中的目标,你达到了,你实现了,那么你会有一种由衷的兴奋,由衷的幸福感。那么还有一种,就是这件事很好笑,很可笑,这是比较浅层次的,在这个之间,还有一种层次就是说,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那么现在又没有太多的让你烦心的事,那么讲到这件事又非常的引人入胜,所以你就会非常的高兴。那么真正的笑到心里,可能就是那种真正的深层次的那种兴奋和愉悦,也就是说,你对生活是满意的,你对你自己是满意的,你对周围的人是满意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才能够从心里笑出来,如果不是的话,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你可能都只能是快乐,而不是幸福。就是这样。

主持人:王教授,如果难为你的话,让您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中国人格,你将怎么回答?只能是一句话。

王登峰:中国人非常注重内在的品质。

主持人:就这一句话?中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内在品质。好,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道别,下周同一时间再会。谢谢王教授,谢谢现场观众。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解答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内容提要】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 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 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把心理学 的研究带进了人的深层精神世界,为现代心理学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影响而言,弗洛伊德超过了其他任何 心理学家,他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冲击了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儿乎每一个侧面。其中以无意识为基础的 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涉及范围极广。本文拟从以下儿方面对弗洛伊德 的人格理论作以介绍,并略作评价,供读者分析研究。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早期,弗洛伊德 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即无意识和意识的结构说,实际上他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山意识、询意识和潜意识 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

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不见容于人类的风俗习 惯、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而被排斥或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 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 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 负着“检查员”的任务,严把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检查员”丧失警惕 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 心理中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无 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他认为只用意识来解释人的精神活动是不完整的,只有假定人们精神过 程中有无意识领域存在,才能合理地解释人们的精神生活。弗洛伊德宣 称:“精神 分析的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命题 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注:,奥,弗 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8页)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第31卷 第5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Vol.31 No.5Journal of Sout 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t.,2005 3[基础心理学?人格心理]主持人: 黄希庭  主持人语:人格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范畴,而是个体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化的产物。西方人格心理学中的五因素模型,被认为是经过成百上千次应用大五模型测量研究所肯定了的。五因素模型适用于中国人吗?本期刊出的“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一文通过对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量表的系统分析,包括各自的编制过程、量表结构以及两个量表的相容性检验,进一步论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而不是五因素模型,同时,也进一步检验了中国人人格量表的良好信效度。这篇文章文字虽长,但说理透彻,是一篇优秀的人格心理学论文,值得推荐。当今时代,不确定性日益凸现,并成其为社会的重要特性。“不确定人格探析”一文在此时代背景下探讨了不确定人格的内涵,并编制不确定人格量表,为我们了解不确定人格的类型与表现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测查工具。工作压力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作压力源于多种因素,其中,角色冲突是其典型原因之一。在个体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涉世之初或是职业变换,不同环境下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体对此的行为反应以及是否动态地实现与之协调,都与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密切相关。本期的第三篇论文“个体工作压力源中的角色冲突与其人格的关系”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人格与脑机能有密切的联系。“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特征和教育前景”一文,阐述了阿斯珀格氏综合征与孤独症的区别及其与天才的关系,还阐述了对阿斯珀格氏综合征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探索 ———中国人个性量表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的交互验证 王登峰1,崔 红2 (1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市100871;2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市100853)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人个性测量表和中国人人格量表内容的相容性分析,探讨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并验证中国人人格七因素模型的稳定性。2000余名被试同时完成了中国人人格量表和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相关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与中国人人格量表相比,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因素结构中“多出”了类似西方的神经质维度,而缺少了中国人人格量表中的情绪性维度(QX)。两个量表项目的合并因素分析支持了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以及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缺少情绪性维度的假设。文中讨论了西方的神经质人格维度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没有独立出现的原因,以及从本土角度探讨中国人独特人格结构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人人格结构;七因素模型;中国人个性测量表;中国人人格量表;本土化(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5)0520005212 一、引 言 已有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的“大五”人格理论[1-3]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测量工具[4-16]。不同的确定人格结构的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人格量表的编制策略。目前已有两种探讨并确定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而且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的研究范式。一种是由张妙青、宋维真等采用合理建构法(rational construct)、 5 3收稿日期:2005204216 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男,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崔红(1961-),女,山西襄垣人,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副 主任医师,主要研究临床心理学、人格与临床心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王登峰。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的发展 摘要: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由弗洛伊德创立,而后其追随者的发展,使其结构理论逐步完善。本文简要介绍了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观,和其追随者在此理论上的发展。并简单进行了个人的总结思考。 精神分析是科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弗洛伊德以潜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和其追随者建立的体系中的人格结构的理论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结构观,在后期,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分人格结构说。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在此基础上,其追随者又发展和延伸了此理论,使此理论更丰富和具有科学性。 一、古典精神分析创立的人格结构论。早期弗洛伊德主张潜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观。认为意识即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潜意识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后期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其本我概念与潜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即人的动物性,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自我派生于本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有两个方面,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在满足本我欲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现实

条件的可能性,还要受到超我的制约,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其追求的是完美,使个人成为道德高尚的个体。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中,自我既要顺从本我的要求,又不敢违抗超我的命令,不敢与外部世界的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相对抗。如果过分地压抑本我的要求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果违抗了超我的命令又会引起良心的谴责;而与外部世界相对抗则会受到外界的惩罚。自我面对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一仆三主,而这三“主”的要求在本质上就是水火不容的。当自我无法对三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其潜意识概念是其人格结构理论乃至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石。而其提出的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被大多数的追随者所认同和发展。 二、精神分析人格结构在概念上的发展。 (一)在潜意识概念上的发展。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整合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人格称为心灵。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包含了人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其作用就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其适应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的人格,由三个不同的层次所构成,即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荣格看来,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而意识,恰好是潜意识心理的产物。潜意识比意识似乎更值得重视。因为潜意识统辖的领域较意识广大得多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道的那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个性化的发展。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

林语堂眼中的中国人性格

中国人,过了四十岁就变成了一个无赖 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外面世界的中国人,或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中国的外国人,要了解中国都不会那么容易。但是,林语堂不同,他学贯中西,横跨东西方文化,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中西方生活背景,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观察中国与中国人,自然会有比较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么中国人的性格在林语堂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老成温厚。他说“英语中‘性格’一词,意谓力量、勇气、‘有种’。偶或生气、失望,也只是看上去有些闷闷不乐;而汉语中的‘性格’一词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已,而且完全知彼。”(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56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书。)中国人做人处事,圆滑、稳重、内敛,富有耐力,善于察颜观色,迂回曲折,为人老成世故,讲究城府。也就是说非常超脱老猾。中国人为人处事,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稳妥稳健的。这既是中国人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思想上过分的稳健会剪去人们幻想的翅膀,使这个民族失去可能会带来幸福的一时的狂热;心平气和可以变成怯懦;忍耐性又可以带来对罪恶的病态的容忍;因循守旧有时也不过是懈怠与懒惰的代名词;多生多育对民族来讲可能是美德,对个人来讲却又可能是恶习。”(第57页)。

老成温厚,常常意味着用消极、镇静、等待的力量,而不是像年轻人那样用青春活力与激情浪漫来处事。中国人每每遇到难题的时候,不是积极地追求进取,从根本上去克服困难,而是用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来自我麻醉,有时这样的做法也叫“丢一卒而胜全局”。中国人的这种特质是与中国的社会文化与政治土壤分不开的。中国人的成熟常常表现在家庭上,而不是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兴趣上。一个成熟的中国年轻人,“由于他通常有一个大家庭要扶养,要帮助堂表兄妹在社会上立足,他可不能总做一个教员(如果从事教育的话),他要设法高升,当个校长什么的,于是他就是家庭中受尊敬的成员。在设法飞黄腾达的过程中,他获得了终生难忘的人生与人性的学问。如果一个人不去作这些尝试,人到三十仍是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火急火燎的青年,仍醉心于进步与改革,那么他不是一个富有灵感的白痴,就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天才。”从林语堂的这个观察与判断来看,中国人在学术上与社会改革上出不了大师,成不了气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真正做科研与艺术工作的人,常常就是这样一个眼睛圆圆、单纯无邪的人,不仅仅是三十岁以后如此,甚至终身都是如此。在西方那些特别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是这样的,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怪怪的人物。第二遇事忍耐。中国人特别善于忍耐,乃至成为中国人的一大恶习。因为,“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第59页)。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能够容忍被征30年以后的赋税,但是,面对这些毫无道理的事情,中国人顶多用不是很清晰的低音,在自己的家里咒骂几句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反抗。因为,我们这个民族习惯于屈服于暴政和

儒家思想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一:灵活无比。我国人民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灵活性。可以把小事化大,亦可把大事化小。同一件事或人,刚才还是反面典型,如今又成了风光无限的横空出世的大英雄。这个大字是不能丢的。反之亦然。总之一切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其实就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 二:统一形式。在中国,一个群体,往往思想、行动都是一致的。无任何反对的声音,有的话,此人必遭免顶之灾。除非他是个聪明人,闭嘴不言。当然,私下是可以议论的。这就好比庙里的善男信女,那些对伸向虔诚磕头的人,有信徒,也有根本不信的,可能是靠他吃饭,也可能使形势所逼。为求自保。 三:集团圈子。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不是我国独创。中国特色是:圈子内的人连杀了人都会受到保护,杀得有道理。而圈子外的则冷眼先看,没有反应。倘若是对手,济世救人于水火也是别有用心。 四;假大空。中国人做事,十分注重形势和宣传。盖此法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可化腐朽为神奇。大跃进、大鸣、大放大字报。决非毛泽东一人之功。 五:望风而动。在中国做事,造势很重要,人气很重要,唯有本质不是很重要。认识到这点,才能成功。 六:投机的人多,而投资的人少。无论处人或者做事,都是如此。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搞科学,则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容易些。 七;成王败寇。我国的马屁精众多,高帽满天飞。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溜沟子实属无奈,值得同情。另外走路小心一点,跌倒了爬起来是英雄,爬不起来就惨了。 八:集体智慧,消磨个性。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你信吗?我不信。共产党的革命是靠大家,决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但毛泽东的思想是他个人的创造。不尊重知识产权,不尊重人才,科学是不会进步的。 九:太平景象,和谐气氛。这当然是好事。但我们有些人为此不准许讲问题,不许说缺陷,不许说矛盾,只准说好,不准说不好。这种太平是虚弱的,他也因为问题的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为以后留下祸害。是大起大落的原由。 十:神秘文化。就是装神弄鬼,把假冒伪劣产品说成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把学术骗子叫做科学家。不懂装懂,糊弄百姓。 十一:阴阳手法,就是打太极。阴奉阳违,阳奉阴违。有利的留下,有害的力争推出去。 十二:麻将成瘾。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举国皆麻。 十三;人情大于天。师生,战友,老乡,同学等。在中国,这是最好的通行证,法律和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意识的比较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与TA沟通分析理论中三种自我状态 的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原始的,人格中最难接近的,无法被意识到的,本能的冲动,它包括来自对基本生理需要满足的知觉与记忆的所有欲望,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组成,如饥渴、性,蕴储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组成。这些冲动一旦发生就要立即得到需求的满足,不受个体意识的支配,也不受外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不考虑客观现实的环境,而只追求直接满足,遵循快乐原则,人的心理基本能力比多被困在本我中,并且通过减少紧张状态的意向表现出来。本我的需要和现实环境之间必须实行有效的和适当的联络。本我是盲目躁动的,它缺乏理性和判断,不顾外部世界的状态,若要与外界进行和谐的交流以获得舒适的紧张水平就必须进行自我调节。本我是通过种族遗传继承的,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自我: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守门员、判断者。自我所代表的就是通常所熟知的理性与正确判断,它和本我的情欲形成鲜明的对照。自我来源于本我,依附于本我而存在,它运作的力量也来自于本我。但它很大程度上是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自我知道现实,知觉和操纵现实,并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它服务于本我,总是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如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主要取决于经验、训练与教育。遵循现实原则,现实原则的目的就是要推迟能量的释放,直到真正能满足需求的对象出现为止。现实原则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尽管一个人在寻求实现时,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快。自我的主要功能有: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生存;调节本我的原始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原始性冲动,以维持三个我之间的平衡协调。 佛洛依德把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比喻为骑士与马的关系,马能提供能量,而骑士指导马朝着他想 去游历的路途前进。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概述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即一方面,它接受本我趋乐避苦的的要求,力图实现本我的意图,另一方面,它必须正视外部现实世界的条件,区分主观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从而能动地支配人在现实世界的活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是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它追求理想原则。

关于人格的自我分析

关于人格结构的自我分析 摘要关于人格结构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从以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人格特质论后期学者探讨出的“大五”及“大七”人格结构模型以及荣格的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理论观点来分析自己的人格结构,已经由小时候追求本我的阶段发展到自我,但偶尔本我与自我还是会有冲突,离超我还很远,许多潜意识里的东西还是无法解释,如许多梦境会成为现实。 关键词人格结构;自我分析;人格特质论;双极人格维度 前言 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互相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固有特质,包括智慧、气质、性格、能力和德行等各个方面。人格存在着一些基本单位,构成人格结构。就人格结构而言,学者们以及作了相当多的研究,并且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还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卡特尔提出了特质的结构网络来描述人格结构的单位,可分为表层特质和深层特质[1-2];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而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双极人格维度,如内向-外向,来说明人格结构的向度;类型理论代表人物希波克里特描述了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格差异来说明人格特征问题;人本主义学派的弗洛.梅提出人格具有六大特征等。[3] 陈昭仪研究了我国发明家具有的人格结构,归纳出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有四个方面:创造思维: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变通性、独特性、客观性、强烈的好奇心、反应灵敏、喜欢动脑思考;行为方面:实践能力、实事求是,既有追求成就的强烈动机,在工作态度上具有固执性、很有耐力及专注力;性格方面:非常自信、个性好强、有冒险性、幽默、不喜欢压力、有独立性、很有耐性,人格特质均属稳定型,且多为内外均衡型;人生观:乐观奋斗、积极进取,具有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体现 1008090080 叶挺敏 摘要:文化是传承的,中国现代的民族性格也是由中国人的祖先一步一步传承下来的,要改变现代中国人的性格,必须先发掘其性格特点。 文化心理、文化行为知识文化教化的结果,而不是相反的。虽然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然而人的生物性心理、行为自身还不是文化现象,而是一种生物有机体的表现方式。只有当个体心里、行为成为文化载体时,或者说成为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已是和共同规范时,它才能在社会互动中构成文化现象。 我们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就要落实到人的社会化上。人们对社会现代化采取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教养有关。即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物质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文化上也仍然会有文明扫地、野蛮复归的危险。 我们中国人常常对外炫耀说,我们国家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明。但现在反思一下,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的文化,是否被我们继承?那优秀的文化沉淀在咱身上究竟有多少呢?想让咱们民族复兴起来,想让中华民族把华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为之崇拜,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优异成绩,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那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必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国人性格中的体现,并加以提倡,这样能让我们的思想真正强大起来,精神强大的民族能不让人感到畏惧吗? 那我们该怎么研究我们的民族性格呢? 一个民族长期在某种文化精神的熏陶下,会养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在古代中国,我们的统治者崇尚儒家文化,然后,儒家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如此一来,经过几代人的学习升华,经过社会的文化熏陶,我们的祖先就成了学富五车、气质不凡、忠义礼廉的谦谦君子。 鲁迅先生说:“英国沉着,德国粗豪,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这种概括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它却说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由于长期共享一种文化,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美国人的性格特点 在美国生活就离不开同美国人打交道,了解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对与美国人打交道有很多帮助。 自由、平等精神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北美殖民地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美洲。新大陆的自由空气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国,对人的自由,除法律可以明文规定加以限制,并由执法机关及其人员执行限制外,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他人的自由。民主自由的环境为才能和幸运开辟了道路,因此出身对美国人不起任何作用。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一个人富裕到什么程度,就表明他的才能实现到了什么程度”。因为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所以美国人一般不羡慕他人的财富,而喜欢赞美富翁的才能。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在美国不仅仅是职业哲学家的哲学,而且是美国人的哲学。由于美国没有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文化的创造只有在北美大陆的开发过程中才能出现。而要开发这片富庶的处女地,就必须打破一切的条条框框,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利坚民族形成了实用主义的哲学观。他们坚信,“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哲学抽象的、概念游戏的思辩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物质主义 美国文化是物质性的,他们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并且怀着优越感看待那些生活水准不如他们的人。当美国人谈论一个人的价值时,主要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由于基督新教价值观的影响,美利坚民族至今仍以赚钱多少作为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仍然以赚钱聚财为荣。在美国社会里,人们向上进取的精神是炽热的。许多人都在拼命的工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与智慧来谋求事业上的发展。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从低贱者变成大富翁几乎成了美国式的信条。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id)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永存的部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libido)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 本我遵循“唯乐原则”。追求直接的、绝对的和立即的满足,如果受阻抑,就会出现焦虑。显然这是一种儿童的思想、行为模式,新生儿的人格结构主要是本我。 2.自我(ego)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是人格意识结构的部分。它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来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 一方面,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而行动;另一方面,它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principle)。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在本我和超我间起着中介作用。它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采取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方法,以满足本我的需要而维持个体的生存,管制不被超我所容许的冲动,使两者保持平衡。一旦“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自我”不能调节的程度,就会以病理的形式,如焦虑、恐惧等表现出来。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是成人的思考模式。

3.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最高层次,是人格中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结构部分。 它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具有通常意义上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它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小部分是无意识的。它用良心和罪恶感去指导自我行为,限制本我冲动,从而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principleofideal)。诱导自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使个体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凡不符合超我要求的活动都将引起良心的不安、内疚甚至罪恶感。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形成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一旦超我形成以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这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弗洛伊德还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所占据的意识水平是不同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人的复杂的人格动力结构,一个人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就必须维持这三种力量的平衡。 https://www.doczj.com/doc/d017376523.html,/news.php?id=1759

中国各地女孩性格特征

中国各地女孩性格特征 1、北京 关键词1:大气 北京女孩干什么都讲究大气。去工作就要去大公司;去吃饭就要去大酒店;去玩就要去大景点…… 关键词2:不服输局 北京女孩天生就有点好胜,跟人打赌、下棋、比赛什么的都是不服输局,但又有恒心,下次一定要胜。 关键词3:耿直 北京女孩待人接物都非常忠实,因此也十分受人欢迎。2、上海 关键词1:甜美 上海女孩一般声音都甜得发嗲,特别会撒娇,也特别懂礼貌。照相的时候经常会摆出非常可爱的姿势。 关键词2:开朗 上海女孩性格开朗,常常想出去,即使是散步也无所谓。 关键词3:爱秀 上海女孩也很喜欢秀出自己。哪怕长得不咋样,哪怕个子矮小,她们一样大胆的秀出自己。 3、山东 关键词1:奔放 山东女孩都很奔放,无论哪个方面,讲究的不是完美而是自

由放松。

关键词2:做事认真 山东女孩很多都做事很认真、拼命,认定了就不会改变,会全身心投入埋头苦干这件事。 关键词3:稳重 虽然说山东女孩很奔放,但是她们很稳重,做事很踏实,很靠谱,让人很放心。 4、四川/重庆 关键词1:直爽 很多人说四川重庆的女孩都是辣妹子,干啥都爽快,果断干脆,说话从不拖泥带水,有股冲劲儿。 关键词2:豪迈 和川妹子吃饭,她们一定会拼死拼活地抢着买单,而且讲义气,特爷们。 关键词3:不拘小节 四川女孩都是比较粗枝大叶,认为“我就怎么做那用想那么多”。 5、湖南 关键词1:自信乐观 湖南女孩做什么事都对自己特别有信心,从不会自卑。遇到困难也会微笑面对。 关键词2:独立

湖南女孩很独立,几乎从不去麻烦别人。在她们的词典里,依赖这个词几乎从不出现。 关键词3:坚强 湖南女孩在人生道路中披荆斩棘,遇到困难从不退缩,毅力是她们的本色。 6、广东 关键词1:聪慧 广东女孩很聪慧,无论什么事情你一说她们就懂了,况且思路敏捷,很有头脑。 关键词2:娇柔 大多广东女孩都是比较斯文娇巧的,在家里听话懂事,很少哭闹,很少情绪化。 关键词3:心思细密 考虑事情很周全,不会单凭直觉做事。当然也很敏感,能从别人觉得很普通的话语中有新发现。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各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严谨; 法国人:浪漫; 英国人:刻板; 俄罗斯人:粗犷狂放。 用四字成语形容德国人、俄国人、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英国人的性格特点 德国人、一丝不苟固步自封 俄国人、坚韧不拔自高自大 法国人、浪漫情怀自吹自擂 韩国人、奋发图强自取其辱 日本人、精益求精自取灭亡 西班牙人、热情似火自生自灭 英国人彬彬有礼自欺欺人 俄罗斯人,英国人,德国人的外貌特征?发色,瞳色,轮廓,体型 俄罗斯人:男人毛多女人生完孩子就变河马体形瞳孔淡褐色 英国人:男人鼻子大毛发颜色最淡个子高瘦女人同英国男人瞳孔淡蓝绿色 德国人:男人脑袋小身子大强壮眉骨高女人轮廓生硬像男人瞳孔棕色头发淡黄或棕红色多 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怎么样,比较一下 首先德国人很严谨做事情特别认真不过他们的风趣和幽默是你了解了才有有点感觉的做事很讲究效率很直接的那种 英国人也是比较古板的我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把HE 和SHE搞混了他还会马上纠正你挺郁闷的比较拖然后男人感觉都是那种很MAN的特别带伦敦腔的很忧郁的感觉 澳大利亚人就比较开放美国人那更是开放了后者更放肆点 美国人很有创造力很固执比如你卖东西跟他如果他买了19元你叫他多给1元然后他拿50找比较好找他会说“WHY I NEED TO GIVE U MORE?” 他们根本理解不来数学是垃圾 很自由的想法基本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后家庭的观念比较少实话说澳大利亚的不怎么了解 这些是根据学校的外教比较得来的 我喜欢加拿大人懒的很讨人喜欢

怎样从身体特征区分美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 美国等移民国家什么人都有,是不能用面部特征分的。如果你指的是白人的话,那么,典型的各国白人面部特征是: 美国人一脸牛气哄哄,头发蓬松,白脸有点红(喜欢户外活动),大脸,一般有点浮肿(垃圾食品吃成的) 英国人一脸高贵气质,头发剪得齐整而短,脸上干净,就算留胡子也很整洁。俄国人通常留大胡子,鼻子特别勾,脸特别白,头发颜色最浅。 德国人脸部比较长,下巴略尖,清瘦而双目有神,头发金黄色。 法国人脸部椭圆,皮肤比其它国家的细腻,头发略显棕色,瞳仁特别蓝。 美国是兔子,英国人是老鼠,法国人是猪,德国人是狼,俄国人是熊,中国人熊猫,日本人是猴,韩国人是狗,越南人为猫,阿拉伯骆驼,阿富汗是羊 我们称美国为“美帝”俄国人为“老毛子”英国人为“黄毛子”法国人为“浪漫的佬爷”非洲的是“小黑子”... 甲乙丙丁四人的国籍分别是:英国、俄国、法国、日本。乙比甲高,丙最矮;英国人比俄国人高,法国人最高;日本人比丁高。 这四个人的国籍是()。 A.甲是英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日本人 B.甲是法国人,乙是日本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C.甲是俄国人,乙是法国人,丙是英国人,丁是俄国人 D.甲是日本人,乙是法国人,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 答案:D。山“丙最矮”、“乙比甲高”、“日本人比丁高”和“法国人最高”可知,丙、甲和丁都不是法国人,因此乙是法国人;由“丙最矮”和“日本人比丁高”可知,丙和丁不是日本人,则甲是日本人:由“丙最矮”和“英国人比俄国人高”可知,丙不是英国人,则丙是俄国人,丁是英国人。选D。 美国人追求牛仔,英国人追求尊严,德国人追求逻辑,法国人追求自由,俄国人追求喀秋莎,日本人追求共荣圈。

以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我不是药神)中的人物形象

暴露无遗以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我不是药神)中的人物形象 ----以程勇与曹斌为例 《我不是药神》整部影片围绕“贩卖违禁药”展开,从程勇为己谋利贩卖违禁药到赔本贩药造福病人的过程中,警官曹斌一直在内心极度煎熬的情况下对贩药案件进行追踪调查。该部影片在欲与爱的较量,法与情的斗争中诠释了人性由脆弱到救赎的转变。影片中人物心路历程及行为活动的转变凸显了人性的复杂。文章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电影中心理活动错综复杂的程勇和曹斌,探究他们的本能欲望转化为社会道德的成长历程,揭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关于他们行为的指引作用。 【一】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1923年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人格都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他提出本我遵循唯乐原那么,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表现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幸免痛苦。 自我遵循现实原那么,它通过理性的方式对本我的冲动加以调节操纵,保护整个机体不受损害,同时也为满足整个人格的利益需求而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超我遵循道德原那么,它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即确定道德标准以压制本我冲动,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使人产生内疚感。 这三个部分遵循能量守恒原那么,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部分在人格上此消彼长,总量保持不变,在正常情况下,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个体能够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当三者失衡时,个体会感到迷茫困惑,产生心理疾病,甚至精神失常。 【二】影片中程勇与曹斌的人格转化 〔一〕本我的欲望 在影片前半部分,程勇把自己的本我表现得淋漓尽致,要紧表达在程勇关于金钱的贪恋以及对法律的恐惧上。而以正人君子形象出现的警官曹斌,在怒火中烧的情形下,也会出现人格要紧受本我妨碍而导致情绪失去操纵的情况。 当吕受益想要让程勇帮忙贩卖违禁药时,程勇说“走私药物抓到要判刑的,……再说那个大的风险,你就给我三万块钱啊!”,表达出程勇内心有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的本能。当程勇对印度老板说“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时,他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锦旗上写着的“仁心妙手普众生,徒留人间万古名”便是对他赤裸裸的讽刺。另外程勇的自私的本我让他认为人的本质也基本上自私自利的,因此他便企图通过给房主和医生送礼来为自身谋取利益。因为程勇最初并不是因为“仁心”而卖药的,因此当他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时,他便会露出自私的本性,最大限度的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在他与思慧、吕受益等人决裂时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不惜“把病人推给假药贩子”,并在黄毛说了“好多人连五千块的药都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