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煤化工工艺学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化工设计基本思想和产品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毕业生尽快适应就业后工作要求、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而设立的。

通过对煤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和精制、煤的气化、煤的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煤的碳素制品和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等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的介绍,使学生具备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坚实基础,对煤化学工业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具备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开发新产品等能力,以掌握煤化工工艺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增强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煤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其工作任务包括:工艺条件控制;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原料消耗分析等。课程内容是煤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与操作岗位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其知识、技能解决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二)课程目标

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具备煤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煤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以煤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能运用其知识、技能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对煤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职业态度端正,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能讲述煤化工过程分析与产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②学会煤化工产品信息和文献资料获取方法;

③能正确讲述常见煤化工产品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

④对煤化工生产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分析与选择、催化剂的选择与使用、主要设备的选择、生产操作与控制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

⑤能正确讲述煤化工生产中的安全要求与三废治理方法。

技能目标

①能熟练运用专业工具书、期刊、网络资源等收集煤化工信息和相关产品资料,并进行处理;

②能对煤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生产设备进行选择;

③能读懂煤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态度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

②树立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职业意识;

③能够与同事等进行协调、沟通;

④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意识。

三、教学组织

我们根据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需求及工作态度,重构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为使学生能基本胜任煤化工生产岗位工作,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

化工产品的生产为载体,以生产任务为驱动,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思路,设计了煤炭气化工艺、煤炭液化等3个教学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展开教学,采用“边讲边练,边做边学,边做边讲”,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学习项目见表。

教学组织表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据课程学习型教学项目设置,对每个项目的任务构成,承载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见下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程通过具体煤炭化工产品生产讲解煤化工生产工艺知识,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煤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理论应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或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具体、真实的工作任务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将学生组成项目学习与训练小组,分工协作,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项目活动,提交任务成果。

六、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按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为知识、能力与态度三部分,分别考核,综合评价。课程考核是项目考核的累积。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2.课程成绩中每一个项目成绩从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据提交的成果、回答问题、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计算机模拟等。

课程考核成绩表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要求适用于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完成本课程理论和随堂实训的教学建议学时数为36学时。

2.本标准制定参照化工操作有关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技术人员参加讨论并对工作过程中所需技能和知识进行分析。

3.与其它课程的衔接和分工

(1)《煤化工生产技术》是在《化学基础》、《化工制图与CAD》、《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分析方法的原理。

(2)在《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上述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已在各有关课程中学习,《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中就不在重复。

4.教材和参考书目

《煤化工工艺学》,编者:郭树才,化学工业出版社。

《煤化工基础》,编者:李玉林、胡瑞生、白雅琴,化学工业出版社。

《炼焦工艺》,编者:王小琴,化学工业出版社。

《煤化学》,编者:朱银惠,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贺永德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焦化厂三废处理》,拉左林,巴波科夫等,李哲浩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煤炭加工的污染与防治》,白添中,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

(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代码:MPRC3009 英文名称:Mou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制造技术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模具生产技术要求有关的初步技能; 2.掌握模具零件一般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掌握冷冲模及塑料模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使学生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能够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齿轮的零件图样 2.生产类型:成批生产 3.生产纲领和生产条件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 2.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完成某一表面工序设计(如孔、外圆表面 或平面),确定其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l套。 4.设计夹具一套到二套,绘制夹具装配图2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三:参考文献 1.熊良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刘长青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说明 (4)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6) 1.1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条件 (6) 1.2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 (6) 1.3零件的其他技术要求 (7) 1.4零件的材料及其加工性 (8) 1.5零件尺寸标注分析 (9) 1.6检验说明 (9) 1.7零件工艺分析 (10) 第二章齿轮毛坯的设计 (11) 2.1毛坯种类的确定 (11) 2.2毛坯的工艺要求 (11) 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13) 3.1工艺路线的制定 (13) 3.2机床、夹具、量具的选择 (16) 第四章齿轮加工机床夹具设计 (17) 4.1专用机床夹具设计目的 (17) 4.2机床夹具的作用与组成 (17) 4.3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8) 4.4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18) 4.5专用齿轮加工夹具的设计 (20) 心得体会 (21)

说明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零件之一。汽车同步器变速器齿轮起着改变输出转速、传递扭矩的作用,所以在齿轮加工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变速器齿轮应具有经济精度等级高、耐磨等特点,以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齿轮在工作时,要求传动平稳且噪声低,啮合时冲击应小。 齿轮本身的制造精度,对整个机器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及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其使用条件,齿轮传动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传递运动准确性 要求齿轮较准确地传递运动,传动比恒定。即要求齿轮在一转中的转角误 差不超过一定范围。 (二)传递运动平稳性 要求齿轮传递运动平稳,以减小冲击、振动和噪声。即要求限制齿轮转动时瞬时速比的变化。 (三)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齿面接触要均匀,以使齿轮在传递动力时不致因载荷分布不匀而使接触应力过大,引起齿面过早磨损。接触精度除了包括齿面接触均匀性以外,还包括接触面积和接触位置。 (四)传动侧隙的合理性 要求齿轮工作时,非工作齿面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贮存润滑油,补偿因温度、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尺寸变化和加工、装配时的一些误差。 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侧间隙主要根据齿轮的用途和工作条件而定。对于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代码]:0812010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 [开课学时]: 72课时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4)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5)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2)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3)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5)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名称:蔬菜生产技术 课程性质:《蔬菜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课。本课程所设置的职业岗位为:蔬菜种苗的繁殖、蔬菜产品生产。本课程的前置课程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培肥与改良技术》,后续课程为:《园艺产品营销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参考学时:108 参考学分:6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 课程代码:04139005 职业方向:蔬菜、果树、观赏植物、茶叶、药材生产及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部门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学习领域定位: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地区重点发展蔬菜、果树、茶叶、药材产业及周边地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应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步入中小城市。主要在城乡农技站、园艺站、园艺场、花木公司、园林公司、公园、植物园、花圃、苗圃、果园、茶园、药材基地、农业开发公司、农资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栽培养护、技术指导、种苗繁育、贮藏加工、检测收购、盆景插花制作及经营、组织培养、绿色产品开发利用、检测和发酵、市场管理、项目开发实施等相关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 岗位能力顺应新品种引进应用、新技术革新、服务产业化需求,蔬菜品种识别鉴定、蔬菜种苗繁育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预报防控技术、农业资源调查技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是核心技术;生产开发推广、设施生产与快繁技术、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管理技术、农业行政执法技术等为拓展技术。 该专业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及较强的工作主动性,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敬业精神;在教学上,要求强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有大农业意识,能够胜任多工种技术的指导工作,同时能服务政府、服务农民,接受其他临时性任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协作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环境适应和心理调控能力;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1-6 什么是生产类型?如何划分生产类型?各生产类型都有什么工艺特点? 生产类型是指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产品的用途与市场需求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类型,分为单件小批生产、中批生产与大批量生产 工艺特点:P5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道 工序的加工。 1-7 企业组织产品的生产有几种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1)生产全部零部件并组装机器 (2)生产一部分关键的零部件,进行整机装配,其余的零部件由其他企业供应 (3)完全不生产零件。只负责设计与销售 特点: (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的设备,形成大而小,小而全的工厂,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很难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性差 (2)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或自己生产高附加值的零部件 (3)占地少,固定设备投入少,转产容易等优点,较适宜市场变化快的产品生产 1-8按照加工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制造工艺方法可分为几种类型?说明各类方法的应用围和工艺特点 可分为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去除工艺和材料累计工艺 材料成型工艺 围:材料成型工艺常用来制造毛坯,也可以用来制造形状复杂但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 特点:加工时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等发生变化,而其质量未发生变化,生产效率较高材料去除工艺 围:是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方式,包括传统的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和特种加工特点: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工件逐渐逼近理想零件的形状与尺寸 材料累计工艺 围:包括传统的连接方法、电铸电镀加工和先进的快速成型技术 特点:利用一定的方式使零件的质量不断增加的工艺方法 2-1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编码:20111408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 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技术 4 64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 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3.课程设计思路

示范校 果树生产技术教案第一单元

原平农校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果树 项目一 感受生活中的果树 教学目的:1、学生主动学会果树综合信息调查、收集及分析; 2、学生积极掌握果树生产的特点; 3、学生能为自家果树生产找问题、提建议; 教学重点:果树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给自家果园诊断; 教学用具:当地果树生产发展资料、果树专业户典型材料、互联网、调查表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法

板书

原平农校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树 项目二 到果园去认果树 教学目的:1、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树体基本结构; 2、学生主动了解果树生长结果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教学重点:果树树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果树树体的基本结构 教学用具:当地主要树种生长发育正常的结果树,枝、芽实物或标本或图片(标本、影像资料);记载用具,修枝剪、绘图用具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自学法

1 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果树如苹果(或梨)、桃、葡萄、核桃、枣等观察其树冠、树性,进一步巩固、验证和比较任务一的内容。 2 选择树冠完整的乔木类果树如苹果,对照图1-2观察果树地上部的基本结构,明确主干、树干、中心干、主枝、侧枝、骨干枝、延长枝、枝组、辅养枝、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和多年生枝,新梢、副梢、春梢和秋梢,营养枝、结果枝和结果母枝,果台和果台副梢,长、中、短枝,徒长枝、叶丛枝,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和下垂枝,叶芽和花芽,纯花芽和混合芽,顶芽和侧芽,单芽和复芽,潜伏芽和早熟芽。(2)枝组。枝组是指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有两个以上分枝的小枝群。枝组按体积大小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枝组;以所含枝条多少和疏密程度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枝组;以分枝情况不同分为多轴式和单轴式枝组;以着生部位不同分为背上枝组、背下(后)枝组、侧生枝组;以着生方向分为直立枝组、水平枝组、下垂枝组、斜生枝组等等。 (3)辅养枝。着生在树冠中的非永久性大枝称为辅养枝。 3 分别挖掘不同类型果树的完整根系,在果树下挖根系观察沟制作土壤剖面 1.对照图及实物观察根系形状、结构、垂直根、水平根,其中,根系的结构注意观察主根、侧根、须根。进一步观察须根的即生长根、吸收根、过渡根和输导根。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0023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程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学时:60 编写执笔人: 王荣华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也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维修电工)的核心课程。课程分为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两大部分,在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侧重于实践操作,直接面向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砝码。 2.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机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为前导课程,共同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为其相关专业课程《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的学习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生产线操作工向更高层次的维修电工、生产线维修工和设备管理员等岗位顺利迁移提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准备。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机电一体化(二年中专)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2课程目标 2.1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知识,培养电气控制与PLC基本应用(电动机点动、长动、正反转、Y-Δ启动等控制环节)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方面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初步培养电气控制与PLC高级应用项目(电梯控制、机械手控制系统等)的接线、编程、操作调试的技能,了解其所涉及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2 具体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 (2)掌握PLC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4)熟悉PLC的I/O端口分配及PLC外部接线和安装; (5)熟练掌握PLC的编程方法,特别是图形编程; (6)熟练应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部分功能指令; (7)掌握常用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及调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一、目录 摘要 1、设计目的及要求 2、零件的工艺分析 3、选择毛坯,设计毛坯 4、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5、工序设计 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8、夹具的设计 9、小结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这次设计的是车床夹具,分别绘制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图、装配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一张。在熟悉被加工零件的基础上,接下来根据零件的材料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和内部结构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定位基准先确定粗基准,后确定精基准,最后拟定工艺路线图,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完成本次 课程设计任务。 关键词:工艺路线,工序设计,车床夹具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掌握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方法,能正确解决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在加工中的工艺问题。 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根据被加工零件要求,设计出能保证加工技术要求、经济、高效的工艺装备。 学会使用与机械加工工艺和工装设计有关的手册及图纸资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原始资料如下: 零件材料: 40Cr 技术要求:(1)清理毛刺; (2)调质处理。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2班制 零件图样分析:

尺寸:如图所示 粗糙度:下凹面旁边两个支撑脚粗糙度要求为 3.2,左端面粗糙度要求为3.2,内孔粗糙度要求为 3.2,底部凹面中间的粗糙度保持原供应面,其余表面要求为6.3. 精度要求:由该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其精度为一般级数。 三、选择毛坯,设计毛坯 1、确定毛坯的种类 机械产品及零件常用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以及粉末冶金件和工程塑料等。根据要求的零件材料,零件对材料组织性能的要求,零件结构及外形尺寸,零件生产纲领,选择合适的毛坯,材料为40Cr,考虑到车床在削螺纹或者其他车削工作中经常要正反向翻转,该零件经常承受冲击负荷以及向下的压力,所以应选择铸件,又考虑到该零件需大量生产,因此,我们选择金属模机器造型,从提高生产率和保证加工精度上讲也是应该的。 2、确定毛坯的形状 从减少机械加工余量和节约金属材料出发,毛坯选择接近零件的形状,各加工表面总余量和毛坯种类。 3、铸件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的相关因素 4、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以下各项因素。 (1)公差等级。由该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公差为普通级。 (2)质量mf。 (3)零件表面粗糙度。除底面、左端面和孔的粗糙度为Ra3.2以外,其余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都为Ra6.3.

4、《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根据川电机201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之一,要求开设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模具设计,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之后。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B类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编制模具普通要求的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以达到模具零件制造的工艺人员和中高级制造人员岗位对工艺编制能力的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和模具装配工艺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编制出模具加工的工艺过程并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熟悉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的生产的特点;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2)掌握模具的生产过程;模具加工工艺工艺参数;模具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制订。定位原理等。 (3)能熟悉外圆柱面的加工方法;平面的加工方法;孔和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团场实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在团场从事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职工,基层组织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全日制 2.学制:3年。 四、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员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员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员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

培养学员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新型团场建设与职工素质教育、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基础化学。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其中专项技术课程目录见附件10。 主干课程:观赏树木学花卉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遗传充种技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盆景制作、苗木生产技术、果蔬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 五、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六、教学安排 1. 自学:学员利用多种媒体教材、网上辅导资源或教学包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学习指导(或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2. 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无声像教材的课程由基层校组织面授。 3.辅导: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 1.1 课程组织结构 ?第2章为曲柄压力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结构最典型,用途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压力机。 ?第3章介绍了其它常用的几种压力机 ?第4章为液压机,液压机也是板材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第5章为塑料挤出机,主要介绍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典型结构等等。 ?第6章为塑料注射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 1.2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回忆 ?材料成型方法主要有: 金属液态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 连接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 非金属材料成形 ? 1.3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 ?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是指材料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形加工的工艺设备 ?冲压加工以金属材料为主要主要原料,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塑料成形加工是利用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通过塑料模具成形 ? 1.4冲压设备和塑压设备的分类 ?冲压设备是锻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对锻压设备分类:

机械压力机(J),液压机(Y), 自动锻压机(Z),捶(C), 锻机(D),剪切(Q), 弯曲校正机(W),其它(T)。 ?塑料成形加工设备:塑料机械类的代号为“S”。 塑料机械分类: 挤出机(J),吹塑中空机(C), 压延机(Y),注塑机(Z)。 ? 1.5成型机械发展趋势 ?1、数控成形机械迅猛发展 ?2、高速成形机械的高速化水平不断提高 ?3、成形机械精度不断提高 ?4、新兴成形技术的出现 ?5、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 ? 1.6学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适用工艺围和生产能力,能根据具体工艺情况,正确合理得选购和选用设备。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何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主要机械设备 ?了解部分专用、先进和精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 ●第1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 ●工艺规程设计 2.1.1 基本概念 2.1.2 设计、制造与使用的关系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 对象: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机电类专业 课时:144课时 课时分配表 四、学分:8 五、课程目标 可编程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采用微机技术的通用工业自动化装置。它以可靠性高、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方便等优点,迅速占领了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成为与机器人、CAD/CAM并称的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现代电气控制技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 器技术集于一体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设备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的培训是通过设置一个个项目并让学生来完成这些项目来达到培训目的。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学生可将传统的继电器和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结合起来,并真正能应用到具体的设备案例中。同时也将变频器的功能以及如何更好的在设备中用变频器来进行调速积累一些经验。 六、设计思路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深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的总 体思路是采用模块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法,大部分课程应该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机电控制实训室进行,通过理论讲解、计算机仿真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综合训练方式,使学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目标。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PLC应用基础(课时:16)模块1:PLC概述、三菱PLC及仿真软件(2课

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的定义、外部结构、分类、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三菱PLC 及仿真软件简介。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接线、PLC。 (3)相关理论知识 电路、电子的基础知识。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联网、存储器容量。 模块2:PLC 的结构与原理(2 课时) (1)工作任务 PLC 的结构;输入接口电路;输出接口电路;PLC 的工作原理;编程软件。(2)相关实践知识 PLC、线路连接、按钮开关、负载、计算机、编程软件。 (3)相关理论知识电路、光电耦合、晶体管、可控硅、周期扫描、梯形图、抗干扰。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光电隔离、电磁隔离、CPU、编程语言。 模块3:PLC 的应用、简例(2 课时) (1)工作任务 介绍PLC 的应用领域、PLC 的应用简例 (2)相关实践知识 PLC、按钮开关、编程等 (3)相关理论知识 CPU、仿真 (4)拓展型理论知识 PLC 的指令、常见PLC 的型号及性能指标(自习)模块4:PLC 的基本应用(4 课时)(1)工作任务 学习三菱PLC 基本指令及应用。 (2)相关实践知识 电器常识、车流控制。 (3)相关理论知识 三菱PLC 基本输入、输出、置位、复位、微分指令及应用。 (4)拓展型理论知识 逻辑控制、程序控制。 模块5:定时器(4 课时) (1)工作任务 用PLC 的定时器控制灯的点亮与熄灭,信号灯的闪烁控制。 (2)相关实践知识 定时器、灯、开关。 (3)相关理论知识 定时器控制。 (4)拓展型理论知识 定时器的精度。模块6:计数器(2 课时)(1)工作任务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学 [ 课程代码] :0812010 [ 适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开设时间] :大二下学期 [ 开课学时]: 72 课时 1. 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 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 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 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 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 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课程内容和要求 5 ) 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 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 2) 3) 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 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 处理; 5) 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 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1) 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 4)

模具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组织结构 第2章为曲柄压力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结构最典型,用途最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一种压力机。 第3章介绍了其它常用的几种压力机 第4章为液压机,液压机也是板材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型加工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第5章为塑料挤出机,主要介绍挤出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典型结构等等。 第6章为塑料注射机,它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1.2 材料成型基础知识回忆 材料成型方法主要有: 金属液态成型 金属塑性成形 连接成形 粉末冶金成形 非金属材料成形 1.3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 冲压设备和塑料成形设备是指材料冲压加工和塑料成形加工的工艺设备 冲压加工以金属材料为主要主要原料,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 塑料成形加工是利用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流动性,通过塑料模具成形 1.4冲压设备和塑压设备的分类 冲压设备是锻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半以上),对锻压设备

分类: 机械压力机(J),液压机(Y), 自动锻压机(Z),捶(C), 锻机(D),剪切(Q), 弯曲校正机(W),其它(T)。 塑料成形加工设备:塑料机械类的代号为“S”。 塑料机械分类: 挤出机(J),吹塑中空机(C), 压延机(Y),注塑机(Z)。 1.5成型机械发展趋势 1、数控成形机械迅猛发展 2、高速成形机械的高速化水平不断提高 3、成形机械精度不断提高 4、新兴成形技术的出现 5、FMS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 1.6学习目的 作为一名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的适用工艺范围和生产能力,能根据具体工艺情况,正确合理得选购和选用设备。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何正确的使用、调整和维护主要机械设备 了解部分专用、先进和精密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 ●第1章模具机械加工基础 ●工艺规程设计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 学时:96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 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特点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它是中职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进而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不仅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取初、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的 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本课程的突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并重,要求理论必须与操作密切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内容大致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正反转、降压启动和制动等部分。教学应在电气控制实训室中进行,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并养成良好自觉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前期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基础、电工技术; 同步课程:电子技术、机械制图; 后续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

发、提示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良好职业习惯与素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架构,重新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能力体系架构。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资讯、归纳总结、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工作中通过沟通与交流,形成工作方案并具体实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工作的能力与经验。 3.尊重个体差异,看到学生进步,注重过程评价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分析、积极思考,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多看到学生个体的进步,而不要对学生的要求搞“一刀切”,只要学生有 进步,哪怕还较其他同学差些,但相对自己有了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给予表扬,并在过程评价中予以体现,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评价要遵循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为原则,并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对机电产品装配工、机电产品维修工、机电设备操作工、机电产品现场安装工等工种的岗位能力、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结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设计出五个教学情境。 课程组到生产一线进行企业调研与访谈,与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标准,提炼出既能满足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又有利于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工作任务,设计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课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