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名称:蔬菜生产技术

课程性质:《蔬菜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课。本课程所设置的职业岗位为:蔬菜种苗的繁殖、蔬菜产品生产。本课程的前置课程为:《植物及植物生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培肥与改良技术》,后续课程为:《园艺产品营销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参考学时:108

参考学分:6

适用专业:园艺技术专业

课程代码:04139005

职业方向:蔬菜、果树、观赏植物、茶叶、药材生产及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部门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学习领域定位: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岗位群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地区重点发展蔬菜、果树、茶叶、药材产业及周边地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就业应面向基层、面向企业、步入中小城市。主要在城乡农技站、园艺站、园艺场、花木公司、园林公司、公园、植物园、花圃、苗圃、果园、茶园、药材基地、农业开发公司、农资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栽培养护、技术指导、种苗繁育、贮藏加工、检测收购、盆景插花制作及经营、组织培养、绿色产品开发利用、检测和发酵、市场管理、项目开发实施等相关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

岗位能力顺应新品种引进应用、新技术革新、服务产业化需求,蔬菜品种识别鉴定、蔬菜种苗繁育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预报防控技术、农业资源调查技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是核心技术;生产开发推广、设施生产与快繁技术、产品质量检测、种子管理技术、农业行政执法技术等为拓展技术。

该专业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及较强的工作主动性,掌握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敬业精神;在教学上,要求强化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有大农业意识,能够胜任多工种技术的指导工作,同时能服务政府、服务农民,接受其他临时性任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协作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环境适应和心理调控能力;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服务意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语言和书面表达、阅读、应用写作与技术资料编写能力。

二、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蔬菜生产技术》作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后继专业课程与技能的重要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经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意见、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多层面参与,形成以下课程设计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服务高职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课程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与基本操作、生产场景与教学无缝对接、兼顾生产季节性、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强化操作、模拟、实际生产训练,重点以实际生产工作流程和步骤组织教学,确立教学内容,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知识、技能、素质融合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与能力提高相结合,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培养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以能力为核心

根据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先开设单项实训课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后实施任务驱动法(尽量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开展品种识别鉴定、园场选择与整地、生产计划制定、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无公害生产、设施生产等综合实训,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教学的职业性。重点培养学生产与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运用知识、技能编制计划和资料,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强化校内、校外实训教学,模拟生产实际工作流程,校内教师和企业外聘人员共同完成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不断完善项目实训、提高拓展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

3、以素质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组织协作,设计小组学习任务驱动,资料编制,计划制定,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促进通过校内学习讨论,协作拟定完成项目方案,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让

学生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注重环保,养成良好的吃苦耐劳、协调沟通、团结协作、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既会做事、更会做人。

《蔬菜生产技术》的课程设计的设计依据是:蔬菜苗木生产管理和蔬菜产品生产管理两岗位任职条件;不同类型蔬菜苗木生产过程;不同类型蔬菜产品生产过程;当地蔬菜苗木生产种类;当地蔬菜产品生产种类。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①教学组织设计以可行性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②根据各项任务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③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是:①教学标准: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②岗位任务:本专业从事蔬菜栽培管理岗位的任务;③技术标准:从事以上岗位的相关技术标准;④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蔬菜工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种植结构、可进行的实训项目,模拟生产实训。

三、课程教学和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贵州省及周边地区主栽蔬菜的种类、品种、分布以及生长习性,掌握常规生产基础及技术,熟悉和运用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方法;具备贵州省及周边地区常见蔬菜苗木和产品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了解贵州省及周边地区主栽蔬菜的种类、品种以及分布情况;

(2)掌握主栽蔬菜品种生长习性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掌握贵州省及周边地区蔬菜产品无公害质量标准;

(4)掌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蔬菜种子以及蔬菜种类;

(2)掌握种子质量鉴定和播前处理技术,能根据不同蔬菜类型确定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3)掌握蔬菜播种育苗技术,能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播种量、播种方式和时间,解决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掌握蔬菜定植、无公害生产技术,能根据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规范合理选择生产场地、安排定植的时间、制定田间管理方案;

(5)掌握蔬菜嫁接、植株调整技术、花果管理技术和现代新型栽培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的蔬菜新产品。

3.素质目标:

(1)具有从事园艺产业所需要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2)热爱“三农”、有为我省园艺产业发展奋斗终生的决心;

(3)具有法制观念和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

四、学习任务设计、划分、说明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学习任务设计、划分、说明与学时分配表

5

6

7

8

9

10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要求

1.考核形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比例为7:3。

2.过程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田间管理与组织、产品数量与质量,考核形式为生产计划和实物、资料编制、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汇报PPT。

3.终结性考核主要是考核本课程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蔬菜种类和品种分布、生长习性和无公害生产质量标准等。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填空、单选、多择、判断等,主观题为简答和论述题。

(二)考核比重

(三)考核要求

1.学生出勤率达到必须75%或以上的要求,否则或不获准参加该科目之考试。

2.学习态度,主要体现在课堂积极发言,完成资料编制、参与协作与评定、演示操作、模仿操作规范,并能提出有创新价值的操作方法,小组活动课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积极配合组内成员的工作。

3.本次课共9项阶段性成果或考核,从质量和创新程度二方面来考评课业设计质量。

12项课业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最后加权平均,再折合成总成绩的50%

4.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成绩采用百分制,再折合成总成绩的30%

(四)考核标准

1.总评成绩考核标准

2.学习态度考核标准

六、实施建议

1.本课程根据生产场所不同设计18个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均体现为完整的职业行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学习任务中的不同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确定知识点和技能点。

2.在各学习任务下,应设计2-3个子学习任务,以覆盖课程的培养目标。各实施环节均以项目为载体,教学组织做到理实一体。

3.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和内容应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外实训基

地应具备丰富的蔬菜种类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条件。

4.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每小组4-6人,分别进行不同的作业,并随着任务的进度进行轮换。

5.教学方式采用现场作业法、项目教学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包括选用(或开发)的教材、辅助教学资料、学习包、网络教学资源等。

七、其他说明

1.本课程由我系园艺技术课程开发小组和企业合作开发。

2.本课程设计的执笔为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田景文。

3.本课程设计的完成时间为2011年10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与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二)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

高职兽医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建设)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屠宰检疫、实验室检验等岗位中要求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动物所呈现的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能力,掌握常见病变的识别与分析、常见病理的分析、动物尸体剖检、常用药物的识别与使用、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动物中毒及解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动物解剖生理、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后续课程有临床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等。 (二)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兽医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动物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学病变,兽医药理基础知识、常用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和发展的

一般规律。 2.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缺氧、炎症、发热、休克、黄疸、肿瘤的概念、引起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发生机理,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 3.掌握尸体剖检基本知识、尸体剖检的顺序;掌握尸体运送及处理技术、病料采取及送检技术。 4.掌握动物药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5.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并能指导临床科学选药和合理用药。 6.具有一定的药物贮存、保管及药物管理相关法律知识。 7.掌握处方的工确开写,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等专业技能。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动物尸体剖检及病料采集、保存与送检技术。 2.熟悉疾病过程中动物机体代谢、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改变的一般特点。 3.能正确识别基本病理变化,识记动物器官病变,并能进行分析。 4.能熟练捉拿,保定动物;能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会不同途径的给药(注射、口服等)技术。

最新整理《病理学》课程标准讲课稿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代码:010501506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总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8 独立实践学时8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与归转,重点是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组织形态、功能及代谢的变化,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常用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病的病理变化特点、病变的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 2.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病理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 (2)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3)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3.素质目标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正确理解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与整体、形态与机能、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 (2)具有独立自学、主动学习的意识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3)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二、病理学的内容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章疾病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概念 三、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和原因 二、疾病发生和条件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生原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工具、门口等进行消毒,并能利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用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上报、扑杀等工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用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行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 (9)会正确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行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用实验室对寄生虫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用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生虫病。 3.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行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生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后的扑灭措施。 (4)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病原结构和血清(亚)型的种类;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了解动物常见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掌握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发生后的扑灭措施;了解国家有关动物常见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一、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迅快速发展的关键。科技兴农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这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不但传统养殖业(猪、鸡、牛、羊等)迅速发展,而且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兔、鹿、鸵鸟、犬等)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每年由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兽医临床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防治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加快社会主义畜牧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而防治畜禽疾病,必须首先认识疾病,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有效防治措施的根据。因此,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兽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临床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性课程。本课程是以家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选择了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特殊检查技术和治疗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在本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理解症状学的诊断意义;识别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一般了解特殊检查的方法,从而能综合分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精编WORD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 标准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 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 时间 2008年5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经济损失,使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 1.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标准研制小组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的实用、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全新的以“动物临床诊疗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围绕“动物临床诊疗技术”,精心设计4个教学情境。 2.克服“繁难多旧”意识 标准研制组针对传统教学大纲“繁难多旧”的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并大刀阔斧地“动手术”,大量删减头颈部、胸部及胸腔器官、腹部及腹腔器官、脊柱与肢蹄的检查、CT、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等知识,引入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的职业标准和新技术,使标准内容更贴近于临床应用,具有可操作性。 3.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学习领域)标准 制订《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开发组时间 2008年5月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动物临床诊疗技术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由放牧发展到圈养,舍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发展到了高密度、集约化饲养,这使畜禽养殖的疾病问题愈来愈显现出来。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化,每年由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动物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扑灭动物疾病,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诊断,再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高技术人才来实现,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下,总结多年教学及教学改革中经验和不足,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将兽医临床领域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技术规范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动物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骨干课之一,是动物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劳动社会保障部设有农业行业的特有工种--“兽医化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核心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有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外科手术,动物疾病处置的能力,能使动物疾病得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第6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训练-落实提升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7762029】 ①总理考查 ..云南地震灾区,多次称赞鲁甸县官员“敢说真话”。 ②微雕艺术家别独具匠心,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 ....地随意雕刻。 ③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仅有的通江大湖,它对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防汛以及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④维吾尔族的“高空王子”阿迪力在民族运动会上表演了扣人心弦 ....的高空走钢丝,没有保险绳,甚至有时不拿平衡杆。 ⑤重奖优秀诗文的做法当然是不容置喙 ....的,但一首诗歌或者一篇文章有无获得重奖的资格,获奖能否让大众信服,又是另外一回事。 ⑥整个赛季下来,“小飞侠”罗本只有2个进球6次助攻,对于世界超级边 锋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 ....。 A.②③④B.①⑤⑥ C.①②④D.③⑤⑥ 【解析】①考查:测试检验,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或评定(行为、活动)。应改为“考察”。②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使用正确。③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使用正确。④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人心。使用正确。⑤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应用“不容置疑”。 ⑥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合语境。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耳鼻喉课程标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及代码 中文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英文名称:《Otorhinolaryngology》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8学时。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 (一)课程性质、地位 耳鼻咽喉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觉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发育、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耳鼻咽喉科学是临床医学专科生的必修课程。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耳鼻咽喉科学涵盖内容广泛,器官多样,包括了耳、颅底侧颅底、鼻和鼻窦、咽、喉、气管、食管及颈部在内的广泛区域。耳鼻咽喉诸器官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同时又与头颈部乃至全身各系统相互影响。本课程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局部同整体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的观念出发,把耳鼻咽喉科学的专科知识与整个临床医学体系相融合。同时,耳鼻咽喉科学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不仅研究范畴在不断拓展,诊疗技术手段日益更新,学科体系也在向多分支综合交叉方向发展,衍生出头颈外科、耳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等多个新兴三级学科。在学习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同时,对本学科的发展性和前沿性应有所了解。 (五)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意在突出临床医学院的实践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实践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分配,把各系统解剖分开到各系统疾病中讲解,并在临床实习中强调各系统的综合性及横向联系,着重培养临床分析能力。教学更注重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注意诱导、培养学员对耳鼻咽喉科学正确、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和治疗技能;以提高学员的临床素质为教学目的,辅以传授本学科疾病的诊治知识,缩短学员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使学员具备对耳鼻咽喉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性质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患病动物的形态、代谢和机能变化,来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卫生检验、食品卫生检验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等课作为基础,同时又为动物食品卫生检验、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动物疫病检疫技术等后续专业课提供理论基础,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性学科。由于本课程可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诊断及病变的检验,因此本课程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2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动物病理检验技术课程建设应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基础上,紧扣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动物检疫检验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创新导向和能力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满足就业岗位群的要求,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课程设计的思路: 1.2.1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将“智、能、德”融为一体,通过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道德培养,全面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2.2突出实践技能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将教学置于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之中。 1.2.3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根据动物检疫检验工作实际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将学习内容序化为20个项目,每个项目又进一步细化为便于分阶段实施的学习任务,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又是动物疾病防治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任务。 1.2.4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为解决传统的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引入“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项目,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1.2.5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畜牧兽医企业行业专家合作,根据畜牧兽医企业行业发展需要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更新教学内容。 1.2.6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 1.2.7运用丰富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2.8改革考试考核。改变过去考试过程中存在的“轻实践、重理论;轻能力、重记忆;轻平时、重期末;轻过程、重结果”的弊病,通过加强过程考核、任务考核和技能考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经过和转归;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2014-09-16 18:18 课程编码:308032009 学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 (高职高专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 一、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迅快速发展的关键。科技兴农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这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不但传统养殖业(猪、鸡、牛、羊等)迅速发展,而且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兔、鹿、鸵鸟、犬等)也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伴随着养殖数量的大量增加,各种动物疾病随之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每年由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兽医临床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防治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加快社会主义畜牧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而防治畜禽疾病,必须首先认识疾病,正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有效防治措施的根据。因此,掌握兽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兽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类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临床课程或其它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桥梁性课程。本课程是以家畜(禽)为研究对象,研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包括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特殊检查方法、以及外科治疗技术、给药技术、穿刺技术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素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临床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需要三个方面,《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选择了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特殊检查技术和治疗技术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标准建议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在本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方法和治疗技术;掌握血、尿粪常规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 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 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⑴岗位分析 《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 ⑵课程性质 《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⑶课程地位 《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是检验专业技术课程之间的辅助学科,是从事医学检验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学习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基本内容,使学生能达到初步的诊断及治疗疾病的能力。 ⑷课程作用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

————————————————————————————————作者: ————————————————————————————————日期: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0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检验实训课程标准

任务一、血液细胞检查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正常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变化。 3、掌握显微镜白细胞计数的方法。 4、掌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各种白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病理形态学改变。 [实验方法] 1、学生分组:6-7人/组; 2、教师通过ppt或操作示范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回顾血液细胞检查的相关基础知识; 3、教师运用各种器材和试剂进行讲解、操作示范; 4、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教师逐一指导、检查学生受训情况; 6、教师总结学生受训情况。 [实验条件要求] 1、实验所需器材(设备):显微镜、分光光度计。 2、所需耗材:采血用具一套,试管、试管架、吸管(2ml、5ml、0.5ml)、吸耳球、微量吸管、胶吸头、干脱脂棉、玻璃棒、改良Neubauer计数板、盖玻片、绸布、香柏油、拭镜纸、清洁液(乙醚与无水乙醇比例3:7) 3、试剂: (1)红细胞稀释液:枸橼酸纳1.0g,36%甲醛液1.0ml,氯化钠0.6g,加蒸馏水至100ml,混匀,过滤2次备用; (2)白细胞稀释液:2%冰乙醇溶液中加入10g/L结晶紫(或亚甲蓝)3滴。 (3)瑞氏染液; (4)磷酸缓冲液(pH6.4~6.8) 4、标本:EDTA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实验内容] 1、相关基础知识回顾:红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白细胞计数的原理,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原理。 2、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1)红细胞计数:准确稀释红细胞,充分冲池,计数计算。 (2)红细胞形态检查:血片的制作和染色。 (3)白细胞计数:准确稀释血液,充分冲池,计数计算。 (4)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血涂片制备,染色,镜检。 3、学生操作练习。 4、教师总结学生操作情况。 [实验评分]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考试大纲 二、课程简介(小标题:黑体/小四,容:宋体/小四) 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免疫学检验。这部分容是在学习完免疫学基础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免疫学技术和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两个方面的容,以免疫学技术为重点。 三、课程目标(小标题:黑体/小四,容:宋体/小四)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以及常见免疫性疾病的检测方法,掌握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免疫检验技术的正确选择及应用评价。 四、考试容与考试要求(小标题:黑体/小四,容:宋体/小四) 第四章标记物及其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物制备 (一)知识点 1.了解:标记物与抗原抗体结合的制备。 2.熟悉:各种类标记物的特性。 3.掌握:临床免疫检验技术常用标记物种类;常用酶及其作用底物。(二)考试要求 1.常用荧光素及其最大发射吸收波长。 2.常用的酶及其作用底物的特点。 3.化学发光剂种类和酶促反应发光剂。 4.胶体金的概念、制备原理。 第五章免疫凝集试验

(一)知识点 1.了解:免疫凝集试验的影响因素。 2.熟悉:各种免疫凝集试验的不同点;免疫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3.掌握:各种免疫凝集试验的原理及特点。 (二)考试要求 1.凝集试验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2.直接间接凝集试验的种类及其区别。 3.临床常用凝集的试验及其作用。 4.影响凝集试验的因素。 第六章免疫沉淀试验 (一)知识点 1.了解:免疫沉淀试验的临床应用、影响因素。 2.熟悉:液相免疫沉淀试验与凝胶免疫沉淀试验的不同。 3.掌握:各种免疫沉淀试验的原理及特点。 (二)考试要求 1.沉淀试验的概念、原理及特点。 2.免疫浊度测定原理及分类,透射比浊和散射比浊的区别。 3.双向免疫扩散的原理及应用。 4.免疫电泳技术。 第八章荧光免疫试验 (一)知识点 1.了解:荧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影响荧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 2.熟悉:荧光免疫试验的组成要素;各种荧光免疫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3.掌握:各种荧光免疫试验的原理及特点。 (二)考试要求 1.荧光免疫试验的概念、发射和激发光谱、荧光素的要求。 2.间接荧光免疫试验的工作原理、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基本原理。 3.Stokes位移。 第九章酶免疫试验 (一)知识点 1.了解:酶免疫试验的发展、临床应用。

医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医学开题报告 ppt 模板篇一:开题报告模板 以“xx x ”为核心的 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 立 项课题 学科分类卫生职业教育 课题名称以 “ xxx ”为核心的职业 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课题负责人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xxxxxxxx 开题日期xxx 年xxx 月xxx 日 《以“ xxx ”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当前,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首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作为一所卫生职业学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快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目前,北京、南京、青岛、广西等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就卫生职业教育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实践看,以往的质量评估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质量标

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估体系分项与学校实际工作分工结合不紧密、材料组织困难以及条目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等;二是评估方式不科学。表现为评估过程缺少临床工作人员的参与,或使参与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注重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是质量评估监控缺乏有效性。多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借鉴各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际出发,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功能要求,在分析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宗旨,试图构建一个更为适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建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立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在临床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一是使受教育者具有为适应一定社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二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特定的实际操作知识,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基于如上对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抓管理,保质量,

7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160206 ] 课程承担单位[医学系] 制定人[ 王娟] 制定日期[2016.06.30] 审核人[李俊杰] 审核日期[2016.07.30] 批准人[刘海利] 批准日期[2016.08.30]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畜牧兽医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实践课,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基于畜禽疾病防治基础理论工作任务而设置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疾病观,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机理,熟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一般规律,掌握动物各器官常见的病理变化和常发病、多发病的病变特征,并且掌握尸体剖检与病理检验技术,为以后从事病理诊断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前导任务是畜牧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有《畜禽解剖生理》。后续任务是单胃动物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涉及到的课程有《禽生产学》、《禽病学》、《猪生产学》、《猪病学动物营养学》、《动物寄生虫病》。 四、课程目标 掌握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过程,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各器官系统的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实践。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解剖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2.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 3.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去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 4.常见动物疾病病变机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学形态特点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运用已学相关医学基础及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与结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疾病概要》课程标准

《疾病概要》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疾病概要课程代码:03011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修订时间:2016年4月20日课程负责人:刘伟课标审批人:计仁军课程团队:王云飞、费鸿、国秀丽、刘伟、候媛媛、顾海鸥、郭佳、王艳慧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⑴岗位分析《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门课程设置满足岗位需求,同时兼顾专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教学效果评价实行全方位、开放性。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临床检验科室一直被看作是医院的辅助科室,只对临床部门起“辅助”作用。而目前检验科室已经成为各医院很重要的一个部门。衡量一个医院整体水平的高低,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这个医院的检验部门可以检测多少项目、检测的水平如何,以及所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另外,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项目的逐步增多,临床疾病

的诊断对医学检验项目的依赖愈加明显。因此,检验学科及其相关部门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门课程通过对检验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检验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⑵课程性质《疾病概要》是一门研究诊断学基础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学科。本课程论述了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诊断思维;临床常见内、外、妇、儿、及肿瘤学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方法。本课程是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重点讲授检验医学领域已涉及的临床病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常见临床疾病的诊治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⑶课程地位《疾病概要》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岗位群的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明确。《疾病概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