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政策

第7章 微观经济政策 案例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7.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交易费用——越低越好(7.1) 交易费用是为了实现交换所付出的代价。交易费用很高时,交换变成无利可图,社会的经济效率将降低。空气、河流一般是公有产权,无法实现私有。或者所有者人数太多,这些所有者自己先达成协议再与污染者谈判,交易成本太高,无法进行。在交换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交易费用。 因此科斯定理的应用也有一定条件。这就是产权的界定和交易成本大小。有些资源无法确定明确的产权,例如空气、河流等等。比如,私人就无法修普通的公路(不含高速路),因为修路的成本他无法收回,假如你要收回,就需要在公路上设卡收费,如此带来的交易成本太高,这是市场也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因此,向普通公路的建设就必须靠政府来完成。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完善决定了交易费用的高低。这可以从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得到证明: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度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纽约建服装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花费了289天,且经过2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纽约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后者的效率是前者的700倍。这个实验说明: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才能节约资源,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 7.2 公共物品 鸡为什么不会绝种 在整个历史上,许多动物的物种都遭受到了灭绝的威胁。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绝种。全世界现在有多少只鸡呢?恐怕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鸡永远也不会绝种。这是为什么呢?鲸鱼正濒临绝种,那么为什么鸡多得不行而鲸鱼这么稀少呢?为什么母牛有很多而大象正越来越少呢? 当欧洲人第一次到达北美洲时,这个大陆上野牛的数量超过6000万头。但在19世纪期间猎杀野牛如此广泛,以至于到1900年在政府开始保护动物之前,这种动物只剩400头左右了。在现在的一些非洲国家,由于偷猎者为取得象牙而捕杀,大象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有人把大象因被偷猎而减少的原因归结于象牙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具有商业价值的动物都面临着这种威胁。例如,黄牛是一种有价值的食物来源,但没有一个人担心黄牛将很快绝种。实际上,看来是对牛肉的大量需求保证了这种动物延续地繁衍。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威胁到大象,而牛肉的商业价值是黄牛的护身符呢?原因是大象是公共资源,而黄牛是私人物品。大象自由自在地漫步而不属于任何人。每个偷猎者都希望尽可能多地猎杀他们所能找到的大象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由于偷猎者人数众多,却很少有偷猎者去保护大象种群,所以,大象就越来越少。与此相比,黄牛生活在私人所有的牧场上。每个牧场主都尽极大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牧场上的牛群,因为他能从这种努力中得到更多更长远的收益。 简单的回答就是,你可以把鸡和牛养起来,但是你不能养大象和鲸鱼。同样重要的是,人们有理由养鸡养牛,照管这些禽畜,而那些不属于任何人的资源则被随意滥用:空气、海洋以及里面的鲸鱼。经济是可以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贝U: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 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 人口规模和结构、政策等。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 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 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 5.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Q=a —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 商品本身的价格;2. 相关商品的价格;3. 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Q二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 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一旦市场达到其均衡价格,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都得到满足,也就不存在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在不同市场上达到均衡的快慢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价格调整的快慢。在大多数市场上,由于价格最终要变动到其均衡水平,所以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都是暂时的。任何一种商品的调整都会使商品供求平衡。分析某个事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的步骤: 1.确定该事件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即需求曲线 的移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或者是在某一特定情况下的同时移动; 2.确定曲线的移动方向; 3.用供求图形来比较原均衡和新均衡。 需求=供给:两者均衡;需求> 供给:短缺;需求<供给:过剩 四、弹性理论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购买商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 5.时间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E:E>1 表示当价格变化1%时需求量变化大于1%,为富有弹性;E<1 为缺乏弹性;富有弹性时降价增收,缺乏弹性时提价增收。 需求的收入弹性E : E<0 时商品为低档品;E<1 商品为必需品;E>1 商品为奢侈品。 需求的交叉弹性:E<0 两商品为互补品;E>0 时两商品为替代品;E=0 时两商品为不相关品。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时间的长短;2?产品生产成本状况;3?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了解支持价格(价格下限)和限制价格(价格上限)。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习题复习过程

第11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2.外部影响3.外部经济 4.外部不经济5.科斯定理6.公共物品 7.逆向选择8.道德风险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一个购买了财产保险的人不再担心自己的财产安全,其行为属于逆向(不利)选择。( ) 2.如果一个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那么就应该由政府经营或管制。( ) 3.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都是公共物品。( ) 4.由于公共产品不存在市场交换价格因而可以任意定价。( ) 三、判断题 1.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由政府来取代市场价格机制。 ( ) 2.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市场失灵。 ( ) 3.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限制垄断行为。 ( ) 4.政府治理垄断的目的是降低商品价格和提高产量。 ( ) 5.可以通过物品分割的方式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 ) 6.严格监督可以杜绝公共物品的搭便车现象。 ( ) 7.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来生产。 ( ) 8.污染具有负的外部不经济,所以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手段来禁止这种行为 ( ) 9.外部性问题涉及经济学的规范分析。 ( ) 10.解决负的外部性问题的各种手段的本质是社会成本的个人化。 ( ) 11.“科斯的灯塔”属于垄断问题。 ( ) 12.交易费用都是事前的费用。 ( ) 13.不完全信息是现实经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不对称信息的一种典型情况。 ( ) 14.保险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上存在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问题。 ( ) 15.“劣币驱逐良币”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 ) 16.逆向选择都是由事先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 ( ) 17.由于不完全信息,物品的需求曲线可能向上倾斜。 ( ) 18.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具有委托--代理的性质。 ( ) 19.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可以彻底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 ) 20.寻租活动是腐败的经济学原因。 ( ) 四、单项选择题 1.当利润最大化时,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 )。 A.此时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B.此时总收益超过总成本 C.此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此时价格超过边际成本 2.市场失灵是指( ) A.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资源配置不均B.不能产生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C.以市场为基础的对资源的低效率配置D.收入分配不平等 3.当人们承担了不是由他们导致的额外成本时,称作( )。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二、名词解释 ★1.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2.社会成本 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 ★3.信息的不对称性

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 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 ★★4.外部性 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 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 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 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5.公共物品 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 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 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 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6.代理成本 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费和信息费等。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 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 ★★7.市场失灵 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8. 隐藏行动 指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 不了解的签约后的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比如偷懒或不尽力 行为。隐藏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的一种特殊情况,签订合同时双方拥 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隐藏行动容易导致“道 德风险”。 三、重点剖析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 观经济政策 C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1、 市场失灵是指( 2、 B 、 C 、 D 、 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3、 B 、 C 、 D 、 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 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 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 、生产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 到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 、小于、等于 D 、以上三种情况都 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咼、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及微观经济政策

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 1.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在瑞士诺桑学院任教的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与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单独由其市场供给关系决定,而必然受到其它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将所有市场联系在一起共同考虑他们的价格决定,才能建立比较完整的价格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基本假定:1.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 2.每个居民户都是产品的需求者,同时也是要素市场的供给者,每个居民户的全部收入均来自于要素供给,并且每个居民户都会把全部收入用于消费,没有储蓄和负储蓄; 3.每个厂商都根据既定的市场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确定其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和要素需求量。 2.帕累托最优状态: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以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为考察的起点,如果现状的改变能使所有人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这种改变就是有利的,能够增进社会福利,如果它能使一部分人的处境变好,同时没有一个人因此而出境变坏,则这种变化也是有利的,也能增进社会福利。只有当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在已不可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人利益的情况下去改善某一个人的处境,这时候的资源配置状态被认为是最优的,社会福利也达到了最大值,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条件:1.交换的帕累托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条件;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条件 4.经济租金:是指对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支付额超过该生产要素维持目

前用途所需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那部分。由于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可能供给的数量,但是在竞争条件下,不管需要多少生产要素,都是按照统一种价格水平来进行支付的,而且这个价格是由厂商使用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决定的。经济租金解释如下图: D S P1 E O Qe 要素数量 如果供给曲线越平坦,则经济租金越小,当供给曲线为水平状时,经济租金为零,没有经济租金;当供给曲线垂直于要素数量轴时,全部报酬就是经济租金,这时候的经济租金就是地租或是租金,可以看出地租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经济租金是更为一般的概念。 5.准租金:厂商在短期内的固定要素投入量是不能够够改变的,因此这些固定资本的价格有些类似于租金,通常被称为准租金。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短期的成本曲线来表示,如下图: C(成本) 解释如下:图中的准租金就是 D 阴影部分的面积,准租金等于 C AC 厂商的总收益减去总平均可变成 A B A VC 本,即准租金等于总固定成本加 准租金的解释意义Q 上经济利润。

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微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的,而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垄断、外部性、供给物品和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解决市场失灵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反对垄断的政策、消除外部性的政策、管理公共物品供给政策和规范市场信息的政策。 1.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微观经济政策 由于垄断会导致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必要性。政府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或政策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管制措施。例如,当某种产品市场形成了垄断或已经具有垄断的趋势时,对垄断企业进行分拆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把一个垄断企业分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企业,就可以打破垄断,形成竞争性的市场。 第二,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也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般情况下,与竞争性的厂商相比,垄断厂商总是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因此,对垄断厂商进行价格管制,也就是说,由政府规定产品的限制价格,使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只能等于成本加上正常的利润,从而使垄断厂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 第三,对垄断企业进行税收调节也是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垄断企业征税,目的是将垄断厂商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移到政府手中,然后政府再将这笔税收收入投人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使资源进行再配置。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这样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五,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曾经接管过某些垄断行业的所有权,或将该行业国有化。例如,英国和法国就曾经对各自国家的电力公司、电话公司以及像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用事业部门实行国有化。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降低效率。因为政府通常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被国有化的企业常常缺乏降低成本和谋求最大利润的内在动力。 2.消除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一般,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消除外部性的方法或政策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或者通过合并企业来使其外部影响内部化。 首先,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对那些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例如污染严重的企业,征收适度的赋税,其数额应等于治理污染的费用,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产品的价格就会相应提高,这不仅会使市场对企业产出的有效需求得到抑制,而且也会使企业的生产收缩,从而最终引导资源转移到其它用途上或效率更高的企业中去,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而对于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特点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这样,就可以鼓励企业增加产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例如,A企业是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则是其受害者,或者A企业是输出正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是免费受益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把A、B两个企业合并,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都会因此而消失。 第三,消除外部性的另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明晰产权。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认为,产权不是指所有权,只有当至少两个经济行为主体,或者所有权主体发生交易时,才会出现产权问题,因此,产权不同于所有权,但又与所有权相关,产权涉及的是两种所有权之间的

第7章 微观经济政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7.1 知识要点 本章要求掌握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失灵,了解解决它们的一些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下,需要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情况有:公共物品、垄断、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2. 公共物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其两大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单个消费者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搭车者”。因此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上个人决策来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3. 外部性是指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造成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未通过市场机制由从事此经济活动的社会成员本身承担。为此,要给造成有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以津贴,给造成不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征税,或通过企业合并使外部影响“内部化”,或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破环市场效率,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都要相应的机制来解决。 5. 垄断也引起了市场失灵,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垄断加以限制,常见的有:价格管制、实施发托拉斯法和国有化。 6. 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社会公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平等性一般是由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政府主要靠立法、税收和救济来减少社会不公平和贫困。 7.2 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 3市场失灵 1.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带来的没有加以补偿的影响 2政府失灵 2. 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8公共物品 3. 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6搭便车 4. 一条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7公共地悲剧5. 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 1外部性6.只愿意享用公共物品消费带来的效用,而不愿意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付出代价 5基尼系数7. 公共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造成的后果 4洛伦兹曲线8.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即和。 答案:非排它性非竞争性 2.私人物品具有性和性。 答案:排它性竞争性 3.搭便车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性特征产生的。答案:非排它性

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选题 1.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 B.前者是私人使用的,后者是使用提供的 C.前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D.前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后者则没有 2.是否公共产品主要根据()标准区分的。 A.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程度 B.公共产品的利用程度 C.公共产品的出资比例 D.公共产品的用途 3.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过“公共悲剧”的问题是指()。 A.公共意见难于一致 B.公众对公共产品只想使用,不想付费C.公共决策只是由独裁者作出 D.以上都不是 4.公共产品提供的原则是()。 A.要求边际销售等于边际成本 B.要求边际社会效益等于边际生产成本 C.边际社会效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D.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5.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 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 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 消费者都想“免费搭车”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6.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 水平相加 B. 垂直相加 C. 算术平均数 D. 加权平均数 7.一个寻租行为发生的例子是()。 A. 一家公司设法增加在自己所有的财产上收取租金 B. 政府设法剥夺一家公司的垄断租金 C. 政府设法找出一家公司垄断租金的大小 D. 公司投入资源去劝说政府阻止新公司进入它的行业 8.投票悖论提出()。 A. 中间投票人将决定结果 B. 投票总是产生一个决定性结果 C. 政府的行为不总是一致 D. 多数投票原则不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9.被称作外部经济效果的市场失灵发生在()。 A. 当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一项交易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时 B. 当竞争建立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上时 C. 当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时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到

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A、市场失灵 B、公共物品 C、外部性 D、看不见的手原理

第7章 微观经济政策讲课稿

第7章微观经济政 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7章微观经济政策 7.1 知识要点 本章要求掌握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失灵,了解解决它们的一些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下,需要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情况有:公共物品、垄断、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等。 2. 公共物品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其两大显著特点是: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单个消费者在享用公共物品时都想当“免费搭车者”。因此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上个人决策来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3. 外部性是指社会成员的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造成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未通过市场机制由从事此经济活动的社会成员本身承担。为此,要给造成有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以津贴,给造成不利外部影响的社会成员征税,或通过企业合并使外部影响“内部化”,或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破环市场效率,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都要相应的机制来解决。 5. 垄断也引起了市场失灵,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对垄断加以限制,常见的有:价格管制、实施发托拉斯法和国有化。 6. 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社会公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平等性一般是由洛伦兹曲线推导出来的基尼系数来衡量。政府主要靠立法、税收和救济来减少社会不公平和贫困。 7.2 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 3市场失灵 1.经济活动给别的社会成员带来的没有加以补偿的影响 2政府失灵 2. 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8公共物品 3. 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并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6搭便车 4. 一条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7公共地悲剧5. 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 1外部性6.只愿意享用公共物品消费带来的效用,而不愿意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付出代价 5基尼系数7. 公共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造成的后果 4洛伦兹曲线8.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即和。答案:非排它性非竞争性 2.私人物品具有性和性。答案:排它性竞争性 3.搭便车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公共物品的性特征产生的。答案:非排它性

最新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案例

外部性事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举出日常生活中外部性问题事例,讨论它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2.为什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是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内容?

公共物品事例 外地人开车进出泉州市,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景象:两座过江大桥并行相隔,其中一座刺桐大桥与泉厦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但伸向高速公路的连接道却孤零零地断在半空,成了“断头路”;另一座相隔较远的泉州大桥则花费巨资,修建了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连接线对车辆进行“引导”。这一断一连,经由泉州市区的车辆要想驶上高速公路,至少要多花15分钟的车程。 当地的市民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告诉记者“前者是民营的,后者是政府收费的”。 作为民间资金率先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示范项目,泉州刺桐大桥几年中的尴尬遭遇和现实窘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映出的深层问题耐人寻味。 全国首创:民资进入大桥建设 1994年,为缓解交通负荷,泉州市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因政府财力不足,而外商投资条件苛刻,大桥建设计划一拖再拖。 这时,由泉州市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加入。在获得批准后,“泉川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名流公司控有60%的股份,政府资金占少量股份。 1996年底,投资总额为2.5亿元的刺桐大桥建成通车。按照约定,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就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与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与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 瞧不见的手" 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这就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与生产者(需求与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就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与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与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与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与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与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就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 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分析; 第五章:厂商的利润与成本;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11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就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就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她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就是。 2、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她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就是,劣等品除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