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 陈博湖北中医药大学刘玲湖北省中医院

话说北宋奸臣蔡京患便秘多日,然其贪生怕死,用药喜补畏泻,按常规治疗,当用大黄之类泻下通便,然蔡京忌讳大黄,始终不愿服用具有通便攻下作用的大黄,搅得群医束手无策。便秘总不得愈。

名医史载之受命前往蔡府诊治。史替蔡切脉问诊后,没有马上开方,却出人意料地说:“请求二十钱”。蔡问:“何为?”史答:“欲买紫苑耳!”蔡给了二十文钱。史赴市买回紫苑研成粉末,蔡服后须臾,大便竟如舟顺水而下。蔡既喜又奇,当即请教个中道理。史曰:“大肠,肺之传道,君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史载之言之有理。蔡京便秘乃病邪壅滞大肠。史着眼中医整体观念,从脏腑辨症的关系出发,用宣开肺气的紫苑通大便,犹似提壶揭盖,盖启而壶水倒出流畅。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老中医张绍琴也曾经在报上报道了使用这个提壶揭盖法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于是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

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所以这个提壶揭盖法用上去还真的蛮有效的,但“提壶揭盖”法出处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为什么治肺可以治疗二便不通?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先从治

肺与大便秘结来解析。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通过经脉相互络属,即手太阴肺经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络肺。因此,大肠的传导功能要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清肃下降,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如果肺失肃降,则大肠之气亦不下降,故导致大便秘结。若肺阴亏虚,津液不布大肠,大肠失却滋润,亦可导致便秘,养阴润肺、条畅肺气即可解除便秘。因此,《医经精义》点明“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

通过治肺来治小便不通也有深意。中医认为,肺主行水,通调水道,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气肃降,将机体代谢后的水液下行到肾,经肾和膀胱的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肺功能失常,行水失职,则水道不通,小便不出。而且,行水失职也使大肠失去水分的润滑,而影响到大肠的功能,导致便秘。

由于肺属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当用轻浮之品,故临床上可少量投以苏叶、枇杷叶、桔梗、荆芥、防风、独活、白芷、浮萍、杏仁、前胡、紫菀之类来提壶揭盖,亦可运用桑白皮、白芥子等宣肺之品来调肺揭盖。像老年人因肺气虚所致的小便不利,使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利尿、提壶揭盖,数剂即可去病。对于顽固性便秘也是功效卓越。

一般治疗肝硬化腹水都会治疗脾,所谓“见肝治病,知肝传脾。”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把肺、肝、肾、心、脾五脏分别用“金”、“木”、“水”、“火”、“土”来代替。5种物质相互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金(肺)克木(肝),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肾),水(肾)克火(心)。当这一克制程度处在正常值时,就不会得大病,失去平衡,某一环节过强或者过弱,就会生大病。肝硬化腹水的病机是木(肝)太盛,使木(肝)对土(脾)的克制过度,土(脾)被克制太过度后没有能力克制水(肾),使水溢泛滥。

既然是“木”强盛“土”虚弱,治法只有两条可选:要么扶持“土”,使“土”强盛起来,即健脾法。但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舌质红、口干、阴虚津燥,而健脾药,像白术、茯苓、生姜,药性为温热上火、燥湿,显然与病症不符合。那就是另外一条:扶“金”(肺)压“木”(肝)法,提壶揭盖,就是通过治疗肺来治疗肝硬化腹水了。实践证明这个方法简便而且效果显著。

罗大伦故事方

最近看罗大伦老师《中医这样看病》,发现罗老师讲了自己许多用药经验,本想自己摘录一下,结果在网上发现有朋友已经辑录,那就不再费力了,转来大家一起参考。再此向 原创网游致谢。 1、小儿盗汗有的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有的是缺钙。如果只是伴有手足心热。 则由阴虚内热的嫌疑,可以用一些凉性的食物。 如梨汁、西瓜汁,也可用几克桑叶泡水加冰糖。 服用一两次即可。也可用六味地黄丸化水,服用一两次,药量为成人的四分之一。如果还在母乳喂养期的,可以给母亲服用六味地黄丸。 通过调治母乳来治疗孩子。 2、治疗小儿食积:焦三仙各10克熬水喝。 3、感冒后长期咳嗽验方:细辛3克。 杏仁9克(捣)。 法半夏9克,陈皮9克,瓜蒌壳9克。 枳壳9克,桔梗9克。 薄荷9克。 沙参9克,射干9克。 五味子6克,黄芩6克。 桑白皮9克。 甘草6克。药物先泡半个小时。 水开后煮十分钟。 方义:感冒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必须将邪气宣出。如果没有黄痰等热证。 可以去掉黄芩、桑白皮。一般四五服即可。之后用通宣理肺丸或金匮肾气丸善后。 4、雨天淋雨后着凉,可用葱白、生姜煮水喝,另加热水泡脚。 5、小儿咳嗽:橘子皮熬水。 水开后五分钟即可。如果有热,可以加渗透梨皮、萝卜丝。 如果痰完全是清的,白色的。 可以配合一点姜片或者苏叶。 6、小儿的病重在调理脾胃,如小儿哮喘,可以在未发作期使用八珍糕调理,药房有健脾八珍糕成药。八珍糕原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山药50g。 莲子肉30g,白扁豆20g。 芡实10g,薏苡仁10g。 罗大伦使用方法:太子参20g。 白术30g。 茯苓50g。 山药50g,薏苡仁50g。 芡实20g。 白扁豆20g,莲子肉50g。 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如果舌质红,去掉太子参、白术。

感悟“提壶揭盖”治法

【摘要】“提壶揭盖”作为中医传统治法,由于历史变迁及传承经验所限,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局限。文章通过追溯该治法之源而正其本意,并对之加以引申及提出新观点,另附一运用此法之验案予以总结。 【关键词】提壶揭盖; 中医治法 “提壶揭盖”作为中医传统治法之一,其概念是属于在学习基础理论时就已被讲授的内容,以往教科书多解释为:肺处高位,喻为“华盖”,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故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可影响其他脏器气化失司,可出现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故治疗应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即得利,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这个说法将病位局限在肺与膀胱,甚至可简单理解为肺对应壶盖而膀胱对应壶嘴,显得形象而直观,有利于初学者理解。然而笔者指出,这种说法不可避免的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病位的局限、拘泥会导致临床思路的狭窄与手段的单纯。 溯本求源,“提壶揭盖”法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可知“提壶揭盖”一法,朱氏其初意是专为探吐而设,将之比作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而后世专将之局限于宣肺乃离乎其本意了。 当然后世为将治法验证于临床,具体到肺脏,本也无可厚非,事实确也证明通过宣肺能达到利小便的效果。但若一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满足于机械照搬不求甚解而非灵活变通,则舍本逐末了。笔者认为,“提壶揭盖”治法应当加以引申,具体在病位与手段两方面可适当扩展。首先,病位上之“盖”并非独指“华盖”之肺,其定位或可泛指“上焦”,笼统点就是一个气机的问题。揭盖之目的是开启气机。此气机具体到脏腑当然肺脏首当其冲,但一旦限定于脏腑,顿感失色而不能举一反三。毕竟周身之气为一整体,故乃有启上焦之塞而下焦自开的道理。启上焦不止于宣肺,还可以探吐,可以搐鼻取嚏,开下焦不止于利小便,还可以通大便,临证可治疗癃闭、水肿、淋证、便秘等。其次,手段也绝非宣肺之唯一途径,启塞之法亦有多种,不可等同、均一、简单看待。如通常所见有3种情况:①外感邪气闭塞,如常见寒邪束表,气不得宣,治当宣气祛邪;②内生病理产物壅塞,常见痰邪阻挡,气无以上达,治当豁痰顺气;③上气不足,气无力上达,窍不得通故塞,治当补气升提。故虽都是揭盖,治法也由病因不同而相应更改。 笔者虽提出治有3法,但囿于经验浅薄,仅曾应用一法,治验一例,特撰写如下,望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反胃: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病证。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鼓胀: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 汗症: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极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积聚:是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痉证:是指经脉失养或热盛风动所引起的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急黄:湿热挟毒,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而迅速发黄如金,壮热烦渴,神昏烦躁,设置红绛

癃闭

癃闭 —————————————————————————————— 学习要求 1. 明确癃闭的病理主要是肾和膀胱气化失司,但与 肺、脾、肝、三焦有关。 2. 熟悉癃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掌握癃闭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 4. 了解癃闭的转归和预后。 —————————————————————————————— 概述 (一) 病名概念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尿量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不利,点滴全无,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临床一般多合称为“癃闭”。 (二) 源流 1.《内经》对癃闭的病位、病因和病机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宫,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 《灵枢·本论》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尿”。 2.在汉代,由于汉殇帝姓刘名隆,为避讳,把隆称为淋,故在张仲景的著作里有淋无隆,张仲景提出了对小便不利的辩证治疗,如由于气化不行者,用猪苓汤等,为癃闭的辩证施治奠定了基础。 3.隋唐·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便诸候》提出小便不利的病因都是由于肾与膀胱有热。“热气大盛”则令“小便不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治小便不通的方剂十三首。《千金要方》记载了用葱管作导尿管,插入尿道治疗尿潴留。《外台秘要》则记载用热盐熨脐下及盐填于脐中作艾灸等法治疗小便不通。 4. 宋元时期,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小便通》中提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

有痰、风闭、实热”。还根据辩证施治精神,运用挥吐法来治疗小便不通。 5. 明代始将淋癃分开进行辩证施治。张景岳把癃闭归纳为四个方面,并加以辩证治疗,《景岳全书》并提出用鹅毛管进行导尿。 6. 清代对本病的认识已渐臻完备,李用梓在《证治汇补·癃闭篇》中将本病的病因总结归纳为热结下焦、肺中伏热、痰涎阻结、津液枯耗、忿怒气闭和脾虚气弱等不同情况,并详细阐述了癃闭的治疗法。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严重性也早有认识,如《景岳全书·癃闭》提出:“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证也。”……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打症和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 (三)范围 本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以及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症和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 证候特征 癃闭的临床特征是排尿困难,排尿次数可增加或减少,但总尿量比正常人减少,可分为两个阶段。 1. 尿癃阶段:是癃闭的前期阶段。其临床特征为排尿滴沥不尽,或排尿不力,尿流变细,尿流中断,每日总尿量稍有减少。 2. 尿闭阶段:是癃闭的后期阶段,本阶段每日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发展至点滴全无。 病因病机 引起癃闭的病因有感受温热之邪,疲劳过度,饮食不节,病后及久病体虚,年老体弱,七情内伤,肿块结石。 中焦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肾热移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而成癃闭。感受湿热之邪,热壅于肺,肺气不能肃降,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成癃闭。 劳倦或饮食不节,及久病体弱,致脾虚而清气不升,浊阴难降,小便不利而为癃闭。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其肾阳不足,或下焦积热日久,津液耗损致肾阴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溺不得出而为癃闭。 七情内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水道通调不利,形成癃闭。 瘀血败精,肿块结石,阻塞尿路,小便难以排出,形成癃闭。

北医中药学-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中医的治法有许多有趣的比喻,比如有一种中医熟知的“提壶揭盖”法,就是用打开壶盖,放进空气,以利壶中水从壶嘴畅快地流出的形象,来说明使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 这种治疗小便不畅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药,而是使用宣肺的药物,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意。原来中医认为: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而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 清代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而癃闭(小便不通)的病人。这个病人在此之前,已看过不少其他医生,那些医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药给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肿也越来越严重了。张志聪果然与众不同,他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肿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肿也就消了。 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曾讲述了两个病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关于开泄法的运用

开泄法的运用体会 开泄法是以苦(燥)、辛(化)、温(通)之法,宣展气机,泄化湿浊的方法。针对病机为湿浊偏盛、困阻中焦,适应证是脘痞、胀、闷、痛,苔白腻,如胃、十二指肠炎症,小肠炎症等。常用方法有:1.宣肺开泄法:又名“提壶揭盖”,常用药物有桔梗、杏仁、白蔻仁、橘皮等,常用处方三仁汤治疗温病初起,上焦卫表证。 2.芳香开泄法:针对湿浊,常用藿香叶、佩兰叶、荷叶(鲜品,后下)、陈皮、香薷、苍术、白蔻仁、石菖蒲。 3.理气开泄:“气化则湿化”,常用厚朴、陈皮、枳壳、枳实、砂仁、槟榔、大腹皮、藿香梗、紫苏梗。 4.温燥开泄:凡常处于低洼湿处患者常用,如苍术、白术、厚朴、干姜、生姜、半夏、白蔻仁、草蔻仁、草果、槟榔、砂仁。需注意的是用量不宜过大,药品不宜过多,以免伤阴。 5.淡渗开泄法:常用木通、滑石、竹叶、淡竹叶、泽泻、猪苓、茯苓、薏苡仁、大腹皮、大豆黄卷。其中大腹皮主要针对小便不好解+腹胀;大豆黄卷用量要大,起码60克以上。 临床上凡中焦湿热者离不开这5种方法,如苔厚重用温燥开泄,小便呈水样用淡渗开泄法+苍术,总之要综合应用并有所侧重。常用的处方有一加减正气散(藿香厚朴杏仁茯苓广皮神曲麦芽茵陈大腹皮),针对三焦湿郁,脾胃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五加减正气散(藿香厚朴茯苓广皮大腹皮苍术谷芽),针对

脘闷便泄;三香汤(括蒌皮桔梗黑山栀枳壳郁金降香)针对素体肥胖,募原直走中焦,出现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仁汤治疗中焦湿热;宣痹汤治疗中焦湿热伴有肢体酸痛。 苦泄法指以苦寒以清热,辛开以化湿,又称辛开苦降法,苦辛通降法。如叶氏所言,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针对病机为中焦湿热、湿热并重,适应证是胸脘痞闷或胀或疼痛,舌淡苔黄腻或黄浊,常用的处方:加减半夏泻心汤,黄芩、黄连、半夏、枳实、生姜针对中焦湿热兼恶心呕吐,如伴HP阳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黄芩、黄连、半夏、枳实、杏仁针对不饥不食不便。 林师平时脾胃病的治疗调养中,往往针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开泄之法,常常取得良好的效果。 评语: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 概念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

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此之六气,既是可以周期循环出现的六种气候模式,又是以其气化胜复、太过、不及、同化、兼化、非其时有其气的重要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以“不当其位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非气化者,是谓灾也”,以此,六气的异常气化都成为致病的病因,比之六淫具有更多的致病要素。 五运六气中的气化论其纲领是:1、升降出入;2、五运及六气皆因时、因盛衰而化,又皆应人应脏腑,六气之化为三阴三阳,有开合枢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提壶揭盖 □ 陈博湖北中医药大学刘玲湖北省中医院 话说北宋奸臣蔡京患便秘多日,然其贪生怕死,用药喜补畏泻,按常规治疗,当用大黄之类泻下通便,然蔡京忌讳大黄,始终不愿服用具有通便攻下作用的大黄,搅得群医束手无策。便秘总不得愈。 名医史载之受命前往蔡府诊治。史替蔡切脉问诊后,没有马上开方,却出人意料地说:“请求二十钱”。蔡问:“何为?”史答:“欲买紫苑耳!”蔡给了二十文钱。史赴市买回紫苑研成粉末,蔡服后须臾,大便竟如舟顺水而下。蔡既喜又奇,当即请教个中道理。史曰:“大肠,肺之传道,君之秘无他,以肺气浊耳。紫苑清肺气,此所以通也。” 史载之言之有理。蔡京便秘乃病邪壅滞大肠。史着眼中医整体观念,从脏腑辨症的关系出发,用宣开肺气的紫苑通大便,犹似提壶揭盖,盖启而壶水倒出流畅。 无独有偶,近代著名老中医张绍琴也曾经在报上报道了使用这个提壶揭盖法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于是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 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所以这个提壶揭盖法用上去还真的蛮有效的,但“提壶揭盖”法出处最早出自于金元名医朱丹溪的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另又在其著作《丹溪心法》论治小便不通时具体阐述了该法:“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以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为什么治肺可以治疗二便不通?这与肺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先从治

七窍 九窍分别是什么 互相有什么联系

七窍九窍分别是什么互相有什么联系 下窍是指前后二阴,即前阴(外生殖器、尿道口)及后阴(肛门)的合称。 上窍指的是双眼、双耳、双鼻孔、口七窍。加上前后二阴,为九窍。 孔窍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部分,与以五脏、躯干为中心的身体功能系统密切相关。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下窍通而上窍自开

五脏之间相互联系,所以各个孔窍之间也有相互影响。比如上七窍闭塞不通时,常导致下窍也不通。治疗方法可通过疏通下窍,则可开启上窍。 比如喉痈,表现为咽喉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常常也热结于里,表现为大便干燥、不通,便秘,以及小便短赤等。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泻大肠之热,导热下行,咽喉热证自消。 咽喉肿痛 凡眼赤肿痛、暴聋耳鸣、鼻中生疮等五官热证,内火上攻七窍,下结胃肠、肝胆,以致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时,均可用当归龙荟丸(当归、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一类清热泻火,通利下窍的药。 下窍一通,火势自降,则上窍火热炽盛诸证自可消除。 古话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此为釜底抽薪之法,充分表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病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论治。 釜底抽薪

上窍开而下窍自通 这里的开上窍,其实是指宣通上焦。 一般来说,孔窍宜通不宜塞,塞则升降出入受阻而发病。 由于上下孔窍之间相互关联,所以如果有以下窍闭塞不通为主的病症,可用宣通上窍的方法通下窍。 比如之前提过的“提壶揭盖法”,用于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难下,使用利水、通下的药又无效时,可以加一两味宣通肺气的药,比如紫苏叶、桔梗、薄荷、杏仁等,疏通上窍,则下窍可通。 提壶揭盖 就像茶壶倒不出来水,把壶盖打开,让空气进去产生压力,然后就能倒出来水了。“提壶揭盖”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