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精品)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精品)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精品)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精品)

学校的组织与文化学校的组织与文化08.11.25 一、学校组织概述一、学校组织概述学校自其诞生起,即是一种组织化了的社会单位。

所谓组织,是指有意识的组织起来以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它是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建立起来的。

这种社群有领导、有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有一套工作制度,有明确的目标,故称为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有各种类型。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根据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分为三类:

生产组织(如各种企业和服务型单位)、整合组织(法院等)和政治组织。

而美国组织社会学家艾兹尼(A.W.Etzioni)则根据权威的类型或组织的支配手段,把组织分为三类:

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P.M.Blau)等人则根据受益者的类型将组织分为:

互利组织、盈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组织四类。

学校虽然是一种社会组织,但随着学校与广泛的社会系统之间逾益密切,很难将它归属上述任何一种类型。

1 / 22

实际上,学校组织兼具上述组织类型中的不同特性。

[1]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一)学校组织的性质 1.依据学校组织对成员的约束,可以把学校组织的性质界定为:

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

规范性学校对于师生而言,是一种规范性组织。

学校的教育活动所依据的主要约数手段不是法律,而是教育规范。

因而,对教师来说,必须合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育人规范;对于学生来说,必须合乎学习规范、行为规范。

权威性学校组织的权威性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

学校是极典型地以某种变相权威主义(教育人的部门)组织起来的。

这就意味着学校是以文化专断为内容,并以教育的权威或知识的殿堂为表现形式。

强制性学校组织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体现为一定的强制性。

这种一定的强制性区别于法律的严格强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学校组织的强制性最接近法律强制的方面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将该阶段的学生强制纳入学校组织中;(2)学校组织是通过特有的奖励制度而对学生进行有限范围的强制;(3)学校组织还通过教师为维持自身权威的工作,尤其是惩罚措施而对学生实施身体或精神上的制约。

2.根据学校组织运作的过程,学校组织的性质可以被分为:

---------------------------------------------------------------最新资料推荐------------------------------------------------------ 服务性、生产性、整合性,此外学校还是各种社会关系的聚焦点。

服务性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教育服务的重要性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工业社会的生活水准主要由物质产品的数量决定,而信息社会关心的是生活质量,它由健康、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水准决定。

因此,学校作为一种服务性组织的作用将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生产性这并非意味着学校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实际上,学校作为一种生产组织,一方面是通过培养人力产品(即具有文化知识、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另一方面是通过学校成员所创造的知识产品(如科技创造、发明,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等),而间接体现其经济及社会效益。

整合性学校不是通过法律强制的手段(如宪法)来实现整合,而是通过社会化的途径,以社会文化,政治观念、意识形态、社会道德等为内容,使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等的儿童,都能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社会规范的社会成员。

社会关系的聚焦点学校是一个社会关系的汇合点。

学校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机构,是社会影响经过的渠道,是家长教育期望的实现机构,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培育机构等。

学校社会关系的中心是师生团体之间的关系。

师生群体有他各自的伦理和道德准则以及对其团体成员的习惯性

3 / 22

态度,而在每个群体内部又因社会阶层、地位、性格、知趣等而划分为不同的小集团。

[2] (二)学校组织的结构(二)学校组织的结构学校组织的结构是指学校成员的构成情况、内部群体的结构、内部事务、权利与地位的分配及其联系方式等。

教育社会学着重研究学校组织结构的社会学特征,从而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学校是一个异质结构一是体现在学校成员的组成实际上主要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教师和学生。

一个是文化和知识的传递者,一个是文化和知识的学习者,他们的社会地位、行为方式、角色特征、价值观念等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二是体现在学校组织目标与国家目的的差异、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差异、学校理想目标与实际追求目标的差异方面。

还由于教师与行政领导、教师与非教学人员之间所存在的观念差别,所依据的规范不同,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对立与冲突[3]。

2. 学校是一个多权威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教师具有权威性。

这就使得权威的来源多样化。

一般而言,学生所直接面对的教师权威主要是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校行政领导。

---------------------------------------------------------------最新资料推荐------------------------------------------------------ 在不同年龄的学生那里,这三类权威形象是不同的。

这种多权威结构一般会导致下述现象:

一是易使班级成为一个现对封闭的群体,二是很难出现师生所公认的权威人物,此外还易导致学校难形成一个极具凝聚力的社会组织。

3. 学校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学校已经演变成一个规模庞大、层次分明的科层制组织。

现代学校实际上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职权系列:

校长---分管处长(或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学生。

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职权系列(学生会组织等)[4]。

(三)学校组织的功能学校组织的功能传统的学校组织侧重于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功能,这种学校组织的单一的、局部的封闭式的功能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校组织的多样化的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学校组织的多元功能观,这种观点认为学校组织功能涉及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种类,不同的层面是指从微观到宏观的个人、社区、社会等三个层面;每一个层面,学校组织的功能在类型上又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教育五种。

概括起来就是学校组织的三层面五种类功能[5]。

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个人层面能的掌握发展公民应有的文化功能 1.使个人有修养有文化教育功能 1.学习

5 / 22

如何学习 1.知识的学习和技1.心理健康 1.培养一个 2.就业训练3.提供学校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的职业 2.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个人潜能的开发 4.一定生活方式的养成态度 2.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在社会事务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 3.学习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技巧 2.了解一个国家文化中主要的价值观、规范等 2.了解有关教育的知识 3.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社区层面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 1.参与社区社会生活 2.满足社区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社区政治生活的需要 1.丰富本地区文化生活 2.为社区文化生活服务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活动中去,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便利社会层面 1.提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影响人力资源结构 1.促进社会整合、社会流动和社会制度的延续性 2.促进社会平衡 3.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 1.促进社会民主 2.促进政治制度的合法化 3.积极参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1.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2.不同文化的融合 3.复兴传统文化 1.教育专业发展 2.教育结构发展 3.学习化社会的创建二、组织理论介绍及其在学校组织中的应用二、组织理论介绍及其在学校组织中的应用(一)组织理论组织理论 1.科层制理论科层制理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高潮,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生产所需要,一些古典理论家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美国工业工程师德里克泰罗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思考了社会生产管理问题,并构筑了现代组织乃科层制这一概念,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社会和生产管理上的许多问题。

他们强调要以一般科学的原则重新安排科层结构和组织控制过

---------------------------------------------------------------最新资料推荐------------------------------------------------------ 程,强调促成合理、有序、守纪的行为,从而使明确规定好的目标有可能达成。

科层制理论的基本要点:

(1)从需要和效率出发建立一套所有组织成员都认可的规则,全部活动都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2)设置职务序列,分工明确,分权管理。

(3)在等级制基础上确立各级办事机构。

(4)以文件及专门人员为基础进行行政管理。

(5)根据专业技术资格任命行政人员。

(6)对任职者的升迁、待遇及发展机会均有明确和合理的保障。

(7)重视专家权威。

(8)假定组织的需要和成员的需要一致。

科层制理论实际上是在上述三位学者的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它建立在一系列对组织、劳动及人性所做的假设上。

这一理论一经产生,便对组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它很快便越出工业界的领域,而影响到包括学校在内的社会各部门的管理实践中。

2.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在科层制理论十分风行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的埃尔顿梅奥教授于 20 世纪 20 年代在芝加哥的霍桑工厂开始了一项著名研究,这项研究改变了组织理论发展的进

7 / 22

程,导致社会系统理论的产生。

梅奥等人的研究最重要之处,是发现了组织内部所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并确立了满足工人及其团体的社会、心理需要的重要性。

由此,一种被称为人际关系说的管理思想开始在美国的公共事业、商业和教育部门的组织活动中风行。

这种观点强调:

最令人满意的组织将是最有效率的组织。

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鲁曼等,在巴纳德看来,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而如果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要使系统运转有效,则必然涉及到组织中个人与组织间的协调问题。

其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

(1)社会系统是由若干相联系、相区别的子系统组成。

(2)各个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碰撞与融合,共同促进系统的完善和发展。

(3)各子系统之间都有一定的界限,在各自的范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各自的功能,但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系统以输入输出的方式与环境发生作用,并发挥着整体的功能。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系统理论特别强调了组织生存于社会环境中,并指出了系统内部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组织、权力分散于各子系统中、沟通渠道的多元化等事实,这为研究学校组织的黑箱提供了一个更为接近现实的工具。

实际上,学校的现实既有科层制理论所强调的现象,更有社会系统理论所指出的方面。

3.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其代表人物如英国社会学家伍德沃德(J.Woodward)(1965)、伯恩斯(T.Burns)(1961)、美国社会学家劳伦斯(https://www.doczj.com/doc/de2928123.html,wrence)等人(1967)。

这一理论视组织为一种开放系统,强调对变化着的组织环境的研究。

其基本观点是:

(1)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性,故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2)组织的总目标要受到其他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目标的影响和牵制。

9 / 22

(3)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于管理者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

(4)管理者无法了解他周围信息的变化。

(5)对组织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学校组织的研究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尽管学校是一个相对正式的组织,但是学校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环境需求的变化,需要处理各种突发的、有时候甚至是无序的事件,因而这一理论是适合学校组织系统的情境的[6]。

(二)组织理论在学校组织中的应用组织理论在学校组织中的应用 1.学校是工厂尽管古典组织理论的思想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它在当代教育组织管理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埃尔伍德 P 克伯利(Ellwood P Cubberley)把学校描绘成一所将原料制成各种产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的工厂。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就是工厂,原始产品(儿童)被造成成品以满足各种生活需要。

20世纪的文明对产品制造的规格提出了要求,根据规格的规定来塑造学生是学校的职责[7]。

作为教育科层组织的学校,人们往往着眼于学校的人力和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理性的看待学校教育过程,以提高学校组织的效能,大批量地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通过分级分类的筛选,

---------------------------------------------------------------最新资料推荐------------------------------------------------------ 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岗位上。

2.学校是集合体与古典组织理论观点相反,社会系统理论则把学校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或社会-政治系统。

在这样一个社会集合体中,人们分享权力,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学校组织,从形式上看是由一个人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转,但实际上,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的经营也具有相当大的支配权,因为他们自视是专业人员,需要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一理论影响了学校组织的管理实践,人们发现,学校组织不是铁板一块的权力结构,而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体和团体的集合体。

如果学校管理人员把学校当做一个联盟或集合体,那么他的任务就在于谋求把各种利益集团联结成网,并以半协调的方式去达成学校组织某种程度的稳定或发展。

3.学校是松散结合的系统,是垃圾箱,是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

从学校组织的结构和技术、组织问题的解决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为三个维度来看,权变理论对学校组织做了三个假设:

(1)所有的教育组织都是松散结合的系统。

一个学校的不同部门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和分界线,这些部门尽管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彼此间的依存关系不但很少而且很弱,松

11 / 22

散结合的组织特性允许一个教育组织在同一时刻针对不同的问题,从若干不同方面作出相应反应。

(2)学校是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

科恩(Cohen)、马奇和奥尔森(John P.Olson)认为,教育组织具有三个特殊性质,显示了学校组织的无序状态(或称垃圾箱模型)。

第一,教育目标是不明确的,且经常变化,纵然可能有一个统揽全局的目标(如教育儿童),但它使人如坠五里雾中,让人莫衷一是。

第二,行动的计划和技术对参与者甚至是不明确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说明了学校组织的这一特性。

第三,组织无序状态的主要特征是人员的流动参与性。

参与者在特定问题上所愿花费的时间、投入的程度各不相同,作为自主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一方面要遵循某些契约,但另一方面,针对具体问题,他们又有决定该怎样做和做多少的某种自由。

(3)管理人员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特征是:

以不松懈的步骤开展大量的工作;管理活动具有多样化、琐碎和短促的特征;管理者把当前的、具体的问题放在优先地位;管理者处于组织的联系网络之间;管理者只能控制他他们自身的事物。

这一理论并没有给出一套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但它确实提醒了学校管理人员,应对情境中即将到来的偶然事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

[8] 三、学校文化三、学校文化(一)定义定义关于文化的

---------------------------------------------------------------最新资料推荐------------------------------------------------------ 确切表述,学术界已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有人统计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大约有200多种。

几乎成了钱钟书先生所讲的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那类概念。

[9]人们在对文化的共有要素的认识方面似乎已经有了统一的意见,这就是人们普遍认同:

文化是一种积淀物,是一种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是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和活动方式,不仅指文学、艺术、音乐等,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价值、信仰、观念和语言,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习得的和所获得的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10]。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W. Waller), 早在1932 年《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e Teaching)一书中就曾使用学校文化一词, 他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

皮特森(Kent D. Peterson)教授关于学校文化的阐述在西方,乃至整个学术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 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 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促使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 一起解决问题, 共同迎接挑战和面对失败。

[11] 广义上,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为主要群体,以别于其他社群,

13 / 22

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

狭义上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个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群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12]。

(二)学校文化的结构学校文化的结构 1.学校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学校教职工的思维方式等,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

2.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或条例,包括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

3.学校行为文化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折射。

4.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

[13] (二)学校文化的特点学校文化的特点 1.先导性学校是传承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也是信息汇集、文化交人才荟萃的地方。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师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感性,使学校成为时代的晴雨表,最先感受人类社会以及宇宙空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变化,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天下事事事事关心。

在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当前任务的同时,学校总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学校所创造的思想、理论以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等对整个社会包括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先导性和超前性。

2.教育性教育性指学校文化中对教育价值的重视,这也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学校的物质环境, 包括校容校貌、建筑物、教室里课桌的摆放以及名人明言、格言警句等无不散发出教育的气息,使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不可避免的接受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对全体成员都有规训、教育的作用。

如良好校风校纪对学生不当的行为具有纠偏的作用,使不当的行为走向正轨,从而体现其教育意义。

再如,我们说教师要为人师表,就是说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考虑教育的意义。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及辅导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课下和学生的谈话或解答学生的疑惑,均应重视对学生的潜移默化。

15 / 22

3.整体性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整体概括和综合。

这种综合性要求文化被每一个教职工在心理上认同,并能为组织成员共同享受。

学校文化一旦形成, 其包含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的精神因素,会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氛围弥漫于整个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所有成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中去。

人们时时会感到它的作用和约束,并以此自觉规范言行。

如果学校组织文化形成时间长,影响力大,有时还会弥漫渗透到与学校系密切的公众中去。

4.独特性学校文化的独特性首先表现为从整体上来看它与其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统一等等,都是其他社会文化所不具有的或较少具有的。

学校文化的独特性还表现为它内部构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学校文化的是由一所所学校的具体文化所构成的,这些具体的学校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在同一领域甚至是只有一墙之隔的两所学校,在文化上也存在着耐人寻味的差异,学校文化正是由一个个富于特色的学校所具有的富于特色的文化汇聚而成的。

[14] 四、我国学校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我国学校文化存在的几个问题 1.弱势文化占主导弱势文化是指一个学校没有典型的可以指

---------------------------------------------------------------最新资料推荐------------------------------------------------------ 导员工各项行为的理念,学校的文化现象大多来自于社会文化。

特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导致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超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学校的办学活动基本上都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踏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教育界对学校文化的接受也就刚刚开始。

大多数学校没有学校文化这个概念。

因此也就谈不上如何去建构自己的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了。

大多数学校在谈到自己的学校文化的时候,都是: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的口号,千篇一律。

既没有特色, 也更不能起到激励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价值取向的作用。

学校员工的行为受目前社会文化的影响很深。

比如目前社会文化中:

浮躁、小富即安、摈弃传统品质、讲关系、不按照规定办事等文化现象就在一个学校里占有主导地位。

2. 重情的文化中国人重情义,这是多少年来的优良传统。

中国人人情味比西方人重,这也是许多与国外接触的中国人感觉最深的一个方面。

将人情加入到学校管理中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学校的特征。

17 / 22

许多学校一方面由于制度定的不完整,不系统,使得考核结果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即使学校很多制定的很系统的制度也没有依照去执行。

应该说,将感情适当地融入管理中,会给员工带来正面的激励作用。

尤其是我们将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化,则更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如果单纯由于感情的因素,就破坏了制度的执行,则只能给学校的正常运作带来负面影响。

[15] 3.学生的反学校文化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以及抵抗。

具体表现为挑战学校权威、违反校规、侮辱师长、校园暴力等失范和越轨行为,以及迟到、旷课、考试作弊、课桌文化、酗酒、打架、赌博、偷窃等。

除此之外,青少年一代还通过歌曲、童谣、小说等其他较为间接地表达方式对学校教育及其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学校制度等各个层面都进行了调侃、戏谑和批判,以此表达他们反学校文化的情绪。

[16] 五、学校组织和学校文化的关系学校组织和学校文化的关系

---------------------------------------------------------------最新资料推荐------------------------------------------------------ (一)学校文化对学校组织的作用学校文化对学校组织的作用学校文化通过指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和赋予其行动一定的意义而对学校组织的长期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组织和学校文化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1.目标导向一个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使学校成员知道自己的期望,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也就是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楚。

学校文化强调通过文化的塑造来引导成员的心理,使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自觉自愿的把组织目标当做自己的目标,使个人与组织目标尽量统一起来。

2.约束与规训学校的制度(成文的规章制度) 对学校组织成员约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

而学校文化是通过在学校组织中培养出与制度硬约束相协调、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来实现其对组织成员的约束功能,在这种环境下组织成员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使其符合组织的行为准则。

这种软约束与硬约束相比较而言, 具有更为持久、有效、稳固的力量。

3.凝聚作用学校文化凝聚了学校组织成员的理想、期望、要求,满足了成员共同的合理正当要求,因此,它能在学校组织内部产生强烈的凝聚力量和激励力量,使个体对组织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

19 / 22

学校文化愈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容和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就愈大。

4.激励作用学校文化能使学校成员明白学校的整体目标,知道如何把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结合起来,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目标明确了,任务清晰了,这本身对学校成员就具有激励作用。

优秀的学校组织文化能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全校师生员工产生为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动机,有了这样的动机也就有了工作的动力。

从而整个学校都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最终促使学校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17] (二)学校组织对学校文化的影响 1.学校文化依存学校组织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必须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组织内形成。

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不同组织的文化特性。

学校组织不是个全然封闭的环境,它往往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根据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要求,来制定子自己的活动目标和发展战略。

因此,学校文化的发展也必须依据现时代的要求来确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任何有悖于时代要求的学校文化都是难以立足和发展的。

学校组织对学校文化的影响 2.学校文化是以学校组织成员为

学校组织文化A校学校管理论文

普通小学学校组织文化研究 【摘要】学校组织文化是能让我们把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区别开来,并影响着学校中人们行为的背后力量。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管理的引导力量,它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学校价值观与基本假设的认知、内化过程,是学校行为规范的形成过程。考虑到组织文化概念的抽象性,本文以个案的形式,通过事实途径来研究学校组织文化的实质,并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A校组织文化进行了分析,从教师和管理者两个纬度,分析组织文化在教师 群体之间、教师群体和学校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组织文化效用的管理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A校的实际,从学校精神的提炼、组织结构扁平化、非正式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建议。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A校组织文化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呈现了A校组织文化状态,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影响A校组织文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分析了影响A校组织文化的良性因素以及A校组织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是改善A校组织文化的对策与建议,主要针对A校组织文化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hich is the hidden power to distinct schools from one another, can influent the behaviors of school personnel. It is also the leading power

of school management, whose purpose is to solve problems. The procedure of forming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not only a procedure to recognize the school value and basic hypothesis, and also a procedure of forming a standard of school behaviors. Because of the abstract of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is focus on the ess... 更多还原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A校;学校管理; 【Key words】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A school;The school management; 【索购硕士论文全文】Q联系Q:138113721 139938848 即付即发目录 中文摘要7-8 ABSTRACT 8 绪论9-15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9-10 (一)研究背景9-10 (二)研究问题10 二、相关文献与研究方法10-15 (一)相关文献10-12 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呼伦贝尔副教授杜国民 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 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 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 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伯顿·克拉克认为, 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 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 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 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在组织管理上,“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育人育德上,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潜在 的教育资源,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上,学校文化会加速学生的成熟步伐,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等。 二、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几个维度 对某一种文化进行判断评价,首先应当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发现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其系统及功能。本文主要从学校组织的文化类型、组织氛围、组 织行为、发展层次等几个维度进行探讨。 1.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维度研究。在文化类型上,学校文化有着一般组织理论所不能 刻画的个性特征。斯坦霍夫和欧文斯(Steihoff,C.R.& Owens.R.G.)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家庭文化(family culture)、机器文化(machine culture)、表演文化(cabaret culture)、恐怖场所文化(little shop of horros cuture),分别隐喻了相互关爱、友善合作的,学校作为完成任务 机器的,学校是表演舞台的和受专制强力控制的,冷漠冲突的几种学校文化形态,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根”。汉迪( Charles Handy)提出学校组织文化存在四种理想模式:权力 文化模式( Power culture)、角色文化模式( Role culture)、任务文化模式(Task culture)和人的文化模式( People culture)。他用四位希腊神话人物(宙斯、阿波罗、雅典娜和狄俄尼索斯) 来分别作为上述四种文化模式的象征,对崇拜“英雄”的组织、工具理性特色明显的组织、 注重集体合作精神的组织和彰显人的地位尊严的组织进行了文化描述,但其四种文化模式更像组织或管理模式,理想化特征较为明显。此后,舒尔·多普森和伊安·莫克内进一步提出 大学的四种组织文化模式:学院模式(Collegial Model)、官僚化模式(Bureaucracy Model)、团队模式(Corporation Model)和企业模式(Enterprise Model)。学院模式代表了一种学者治校、教授治教的围绕学术权威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权力文化色彩的、部门连接相对松散的组织运行 模式,不足之处在于极易滋生学阀专制、组织战斗力不强;官僚化模式代表了高度规范、等

试论组织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机密(Confidential)编号(No.):14-15-2-040480A 试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管理心理学考核类别(Type of test):考查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 专业必修考试形式(Test type) : 论文使用范围(Target group):2012级人力资源专业; 要求: 一、论文题目 1、试论组织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2、浅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3、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4、浅析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性 5、浅谈员工的心理健康 6、员工心理援助浅析 7、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绪管理 8、情绪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的影响分析 9、试论如何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 10、员工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关系研究 二、写作要求 1、以上10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内容不得超出此范围。 2、文章不少于3000字,亦不宜超出5000字。 3、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内容充实 4、写作须由本人独立完成,可以参考来自于网络、书籍或学术论文的相关资料,但不得 出现雷同或抄袭现象 5、论文须采用A4纸打印;标题字体为四号字,正文字体为小四;使用学院规定的统一封 皮装订。 三、提交时间 2015年6月29日-2015年 7月5日 四、评分标准 优:

1、论文内容新颖,有创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 2、论文内容齐全,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 3、论文要求打印,排版合理,符合字数要求。 4、按规定格式设计论文封面。 良: 1、论文有自己观点,在论文中能够合理论述,但缺少创新,不能标新立异。 2、论文内容齐全,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 3、论文为打印形式,排版符合要求,字数达到要求。 4、论文封面设计基本合理。 中: 1、论文有自己观点,在论文中能够合理论述,但缺少创新,不能标新立异。 2、论文内容基本齐全,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的大部分内容。 3、论文为打印形式,排版符合要求,字数达到要求。 4、论文封面设计基本合理。 及格: 1、论文题目符合论文要求,论据基本能为论文服务。 2、论文内容基本齐全,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内容。 3、排版基本符合要求,字数基本达到要求。 4、论文封面设计基本合理。 不及格: 1、论据模糊或有大篇幅抄袭的论文。 2、论文内容不齐全。 3、字数不符合要求。 4、排版不规范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 __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学校组织与管理论文

学校组织与管理 姓名:熊润青 学号:2012105040224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系统地分析学校发展现有的基础及所处的环境,确定学校“规划年”(指规划执行的起止年月)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把握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挖掘自身潜在的资源,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一个学校怎样去合理地进行组织与管理呢?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人文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 (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分校长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分校长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4)以规程为向导,以评比为杠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2、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机制。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礼县雷坝中学王小亮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一课题,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实验教师在课题组的正确指导下,井然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在与同事分享成果的共时,也对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故在此谈谈我粗浅的两点认识。 一、传统文化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德育教育中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教师对此的认识不同,在教学中很难得到体现。怎样才能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呢?我通过实践、探索、反思,得出三点结论。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遇到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则认真思考、慎重安排,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感悟道理,陶冶情操;如果没有遇到,则在辅导时间延伸、拓展、参透,让学生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学生作业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尽量体验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利用自习时间,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专题活动,如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问答等,使学生感悟历史,了解传统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传统文化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智力教育,而且还有德育教育。智力教育其实很简单,而难的则是学生的德育教育。原因很简单,智力的开发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学习知识,开发智育。但德育却不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引导不好,则毁的不是一个人,有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不同家庭的几代人。 怎样才能德育教育有所成效呢? 我认为,如果能巧妙的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传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可以多向他们讲一讲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等优秀的领导者;如果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可以向他们说一说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如果要教育教学热爱祖国,那么可以向他们讲一讲苏武牧羊的故事等等。所以,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传统文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用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一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极大的帮助。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摘要]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赋予学校文化以意义,全面理解和建构学校文化系统,将有利于探察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建构理想的学校文化模式,创造适宜的学校组织氛围,同时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维度 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伯顿·克拉克认为,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在组织管理上,“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①;在育人育德上,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才兼备”出发探析学校的管理艺术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才兼备”出发探析 学校的管理艺术 德是形成一个优秀集体的灵魂。对于学校来说,应当从多方面入手,以留住优秀的教学骨干。不但要给予他们丰厚的薪酬待遇,还应创设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让领导和教职工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帮助。 一 德还是一个企业未来发展长盛不衰的支柱,它必须成为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到:无数企业后浪推前浪,经过不断地筛选,才留下真金。许多企业在风浪中倒下,其固然有经营不善的原因,然而更多的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设,不注重内在“德”的积累,还停留在企业起步时“原始丛林”的竞争法则,最终逃不了轰然倒下的命运。“德”是企业的根,不仅要让企业花繁叶茂,更要看重企业的“根”。 既然德是企业的“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一个学校从上到下就应该注重德育。学校要定期进行德育教育,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加强对教职工的道德教育。这将是一项持久而又有常规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从上到下的压制、命令,更不是短期的行为。

二 是不是一个管理者单有“德”就行了呢?显然不是的。现代社会竞争剧烈,只有“德才兼备”,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所谓“才”,即是才能、技巧、能力。作为管理者,究竟要具备怎样的才能?管理上该用怎样的管理方法? 所谓管理,主体是人,既然是管人,那首先要了解人性和人才的定义。历代有无数的学者对人性加以定义,其实人性应该是中性的,是真善美假恶丑的综合体。世界上并没有白玉无暇的完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恶魔。这并不是对人的真伪不分,而是管理者在人事安排时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要明白人才是普遍性的,并没有天生的人才,只要有条件和机会,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谁都可以是某方面的人才。领导要认识到人的共性,以区分每个人不同的缺点和优势,扬长补短,给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这才是企业管理架构的关键所在,我们教育事业也不应例外。 拿破仑说过:“一只狮子带领的99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99只狮子。”这句话说明了主帅或者说是领导者的重要性。选好领导者,是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不断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建设,开展切实可行的培训活动,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要选拔好中层的管理者和班主任,对其中落后的要大胆进行淘汰。尤其是班主任,他们在班级管

浅析我国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以XXXX第二中学为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王玥 指导教师沈镝 摘要: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在内,而中学则是承担着培养中国未来各领域人才的重任,由此可见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应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讨论中。因此笔者运用了“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了个案中学,从其不同层面,诸如学校物质表现、规章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来考察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的实际表现及影响。通过对个案中学表现出的一些事实迹象可以看出,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思考笔者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管理者;教师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China’s Middle School ——Take the HebeiBaodingSecondMiddle School as the Example Student majoring inPublic AdministrationWANGYue TutorSHENDi Abstract:The school as a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contains a certain cultural feature, however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take heavy responsibility that cultivate China’s talented person in the future various domains.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iddle school cultural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it should not only pause in the abstract writing discuss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uses “sense of purpose sampling”

试论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

试论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 张伟民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 原则上,文化都可以归结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传统的概念,即把“文化”理解为与精神世界有关的一切事物,如哲学、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另一个是社会学家经常使用的概念,文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共有的信仰、规范、观念和价值以及实物、符号等。①本文所指的文化是后一种文化。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文化,同一社会中也存在不同的文化,人们由于受不同的种族、政治、经济、职业和教育水平的影响,同一个国家的人们可分化组合成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每一个阶层和群体各自有属于这个阶层和群体的价值观、信念、规范、言语方式、生活方式等,从而形成不同的次级文化。对于学校来说,亦是如此,学校是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劳动者的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组成。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协调学校成员的关系,需要制定一些规范、制度。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长时间的交往、互动,自然会形成特殊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言语、故事(源自于学校发展中的事件和人物)等,这就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学校文化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国家主流文化、地方性文化、教师文化及学生文化。由这四部分元素构成的学校文化必然在表现其共性的同时,呈现巨大的差别。 二、学校的效能及其标准 效能和效率在组织理论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一个组织实施目标的程度,强调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后者是指一个组织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强调的是组织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因此,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并不一定是有效能的组织,有效能的组织也不完全是有效率的组织。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并能不断满足学校系统内部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本身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 学校效能指标是指判断一所学校是否有效能的学校的标准,它不同于一般企业所用的指标——利润、生产率、销售额、员工满意度等方面那样明确。学校效能的指标主要包括学校环境规划、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纪律表现、学校行政沟通与协调情况、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适应性、教师工作满意度、学校履行社会责任、学校适应性、师生关系、校长领导能力等10项。这就是说,学校效能是一项综合指标,是通过多项指标进行折算后得出的,每项指标的折算结果,都反映了影响学校效能的一个侧面。这些指标也都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迅速的社会里,学校成功所必需的条件。凡是有效能的学校,都是在上述10项或至少超过半数的指标上表现很好的学校。影响一所学校是否有效能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包括学校组织结构、学校文化、学校建筑环境、学校管理、教师效能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不足以决定学校是否成功。学校文化对学校效能的影响十分显著,现实中却经常被忽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其特有的信念、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每一所学校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独特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探讨学校文化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三、学校组织文化与学校效能的关系 文化虽不能直接研究,但可以通过工作场所中普遍遇到的语言、人工环境的应用、礼仪以及象征手法等观察到的行为进行推测。②来自企业组织文化的研究已经表明,组织文化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有人在分析了有效能企业组织所具有的各项文化因素之后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__ 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13:企业家:指的是创新事业和冒险事业的组织者。他是企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与重要的作用。 14: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以及在创新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收集精品文档 ============================= ================================= =================================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武义县芦北小学 中华民族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一学期来,我校以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华内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活动组织 根据武义县2013年教师暑期骨干会议精神的要求,我校提出以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工作重心,积极争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学校,为此成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本学期活动安排。学校 ==============================专业 收集精品文档

收集精品文档 ============================= ================================= ================================= ========= 德育处积极组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学校少先队结合艺术节,适时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班也围绕活动主题开展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等活动;学校精选古诗词歌曲,利用校广播室等进行课间循环播放,组织部分师生创作经典名言书法作品以及绘画作品,并精心制作成牌匾,布置在学校宣传长廊,悬挂在校园楼梯口,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处处耳濡目染,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旋律。 二、活动开展 一学期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读。学校德育处精心编选经典诵读材料,印发全体师生,由语文教师负责利用晨读、午休、双休日等时间组织学生背诵。并对每周所背内容作适当文字疏通,并组织默写批阅,确保人人熟记内容;班主任利==============================专业 收集精品文档

浅析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浅析中学学校组织文化 建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析我国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以河北保定第二中学为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王玥 指导教师沈镝 摘要: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在内,而中学则是承担着培养中国未来各领域人才的重任,由此可见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应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讨论中。因此笔者运用了“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了个案中学,从其不同层面,诸如学校物质表现、规章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来考察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的实际表现及影响。通过对个案中学表现出的一些事实迹象可以看出,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思考笔者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管理者;教师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China’s Middle School ——Take the Hebei Baoding Second Middle School as the Example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ANG Yue Tutor SHEN Di Abstract:The school as a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contains a certain cultural feature, however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take heavy responsibility that cultivate China’s talented

浅析我国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浅析我国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以河北保定第二中学为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王玥 指导教师沈镝 摘要: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在内,而中学则是承担着培养中国未来各领域人才的重任,由此可见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应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讨论中。因此笔者运用了“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了个案中学,从其不同层面,诸如学校物质表现、规章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来考察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的实际表现及影响。通过对个案中学表现出的一些事实迹象可以看出,中学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思考笔者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管理者;教师 TheAnalysis of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China’s MiddleSchool ——Take the HebeiBaodingSecond MiddleSchool as th eExample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ANG Yue TutorSHEN Di Abstract:The schoolas a 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containsa certain cultu ral feature,howeverJuniorHighSchool undertake heavy responsibi

litythatcultivate China’s talented person inthe future various domains.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the middle school cultural organizationis an important and itshouldnot only pause in the abstract writing discussion.Therefore th eauthor uses“sense of purpose sampling” choosing thecase,from its different aspec ts, such as the school material expressio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inspected theactualperformanceand the influence ofthemiddle schoolcultureorganization. Through some factswhich displays to thecase,it can beseenthatcertain problem doexist inthe con struction ofthe culturalorganization of China’smiddle school. Thusthea uthor proposed her own solutionsto these problems. Keywords:MiddleSchool OrganizationalCulture;Manager;Teacher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精神性引导力量,它分为三个由抽象到具体的层级模式:共享价值观、共享行为规范和象征性活动。其中,象征性活动是外显的可感知的文化特征,而共享价值观和共享行为规范是隐性的、深层的、不易被察觉的文化特征。[1]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就是通过各种象征性活动,将学校组织文化理念内化为教师与管理者的共享价值观。[2]考虑到学校组织文化概念的抽象性,本文以某个中学学校为个案,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具体分析来对中学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中学学校组织文化的概念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自身总会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要素在内,它既是社会文化的载体,自身也就会体现出文化的一些特征来。[2]而中学承担着培养中国未来各领域人才的重任,作为中国新生一代的他们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具备广博的知识技能和一名合格公民应具备的文化道德品质。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努力工作和辛勤培育,需要学校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熏陶。 (一)组织文化概念的界定 1.国外学者的定义 (1)普遍的观点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体现组织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特色。[3] (2)沙因的定义 1992年,沙因在他的名著《组织文化与领导》(Organizational Cultu re and Leadership)一书中,对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把组织文化定义为:“一种基本假设的模型──由特定群体文化在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聚合问题的过程中发明、发现或发展出来的──由于运作效果好而被认可,并传授给组织新成员以作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关问题的正确方式。”[4] 2.我国学者的定义 我国学者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基本上是借鉴了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现象等。他们普遍认为组织文化以组织的价值体系为基础,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建设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文化 学校管理文化是建立在学校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学校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管理行为的总和。管理文化是一个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升华,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写照,校长理当在学校管理文化的塑造和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实践证明,管理文化的优劣直接关乎一个学校形象的好坏和事业的成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会有一种优秀的管理文化,同理,通过一所学校现有管理文化的优化和建设,也有助于我们去改进学校或打造一所新的优质学校。 学校的管理文化涉及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何处入手加以建设和完善?我认为,管理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还是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实行民主治理。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学校办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它回答学校如何存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一个优秀学校的管理理念往往是通过富于思想内涵和教化力量的校训、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学校标识等物化的形式,以及优良校风、学风及教风等无形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来的。

学校的管理理念如何做到先进?首先,要符合国家和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学校实际,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其次,应当有深刻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反映学校的品味和 特点;再次,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创新的要求。 如北京三中就将管理理念确定为规范、落实、人本、激励,这可谓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学校管理第一要有规矩、有规范,古人说的“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第二 是工作目标、规章制度等要抓落实,只有人人各尽本份, 学校才能办好;第三是在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充分体 现对师生的尊重、激励,实现制度约束与人文管理、民主 管理的统一;第四是激励,即强调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如实行科研奖励制度,引导教师做研究型人才。在此 次北京市学校文化示范校评选过程中,许多学校展现了其 优秀的管理文化理念。如中古友谊小学的“和美”管理, 强调关注教师的幸福指数;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则以“人文、和谐”的理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由此可见,学校确定一个积极的管理理念对形成积极的管 理文化至关重要。 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是管理文化的组织基础 学校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校 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日常管理的基本职能来确定。那么,学 校机构应该如何设置?除上级明确规定的要遵照执行以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校长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校长论坛’暨‘全国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式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学习报告 2013.6.2----2013.6.3 本次论坛研讨会特邀了教育部中央电教管职业技术认证教育域管理中心主任姜福炎,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石俊,九江市人大副主任(市委秘书长柳国发),都昌县县长陈云滚副县长讲期论以及来自黑龙江等全国各地民办校长。 6月2日上午8点30分观摩了都昌三种的高效课堂英语课,当时一进教师的感觉就很吃惊,教室的墙面有六面黑板,写满了课堂准备,课堂知识点,重点,板书等,这些黑板丰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孩子们上课分组,小老师们认真的组织着课堂,教师导学学生主讲,学生上课只要有任何和知识点有关的问题都可以走到黑板前提问,整个课堂动起来了。这种把课堂还给孩子的模式不正是新三中心的以孩子为中心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吗?学生提前预习,主动学习,分组竞争这样在课堂中可以寓德于教,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当时看完后就给自己提了两个问题: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参加高效课堂的学习吗?高效课堂是否从娃娃抓起会更好?也许是没有明白高效课堂到底需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的缘故吧。因为只是从课堂表面观察感觉没什么好大的名堂,在紧接着的开幕仪式中我找到了答案。 开幕式首先是由都昌县副县长江期论介绍都昌教育发展现状:都昌县人口82万,其中农村人口数69万,有这样一句话说都昌人‘一会

养猪,二会读书’。参加中考人数1万,高考8000多人。课改的经历考察—长期素质的提升,课改的高效经历教师培训—案例总结,课改的成效传统文化进课堂以及提升执行力,定期收集问题统一讨论。形成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江县长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高效课堂的这种体验式课堂顺应都昌的县情而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紧接着代表发言的是省副秘书长陈石俊关于高效课堂核心竞争力的深层分析,他说支撑快乐自主学习的是以弟子规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很谦虚的说以外行看内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分享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呼吁大家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不能走在传统文化的沙漠上,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断裂我们必须要反思到底遗落了什么。听到这里我的心情很沉重从在中国南昌看到的拒绝中国式过马路到韩国的交通井然有序,从中国大马路上喇叭鸣笛到韩国街道的静悄悄,这是什么出了问题?亲们,请找回最传统真实的那点东西吧,尊重生命,理解他人,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其次陈秘书长从传统分化的功能谈到了现在需求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社会要求我们的孩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求我们的孩子有出息,老师要求我们的孩子多学知识,孩子们想在快乐中学习,自尊心和地位得到提高做对社会有利的人。最后从观察三中学生的实践(排队做操)中总结呼吁高效课堂改革要走出江西走向全国是中国梦的摇篮,同时指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要有作为,可以有作为,可以大有作为。我想传统教育进课堂只是高效课堂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传统教育进家庭进社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已经成为一种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