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学校组织文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 __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13:企业家:指的是创新事业和冒险事业的组织者。他是企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是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代表,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与重要的作用。

14:企业家素质:是指企业家本来的品质、特征、知识素养以及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能力的综合。

15:企业文化礼仪:是指企业在长期的文化活动中所形成的交往行为模式、交往规范性礼节和固定的仪式。

16:企业文化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保持和发展优良企业文化为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科学方法,坚持以人为中心,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地位?答:第一:用企业文化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体现了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

第二: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第三:企业文化理论在整个企业管理理论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为探索适合不同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视野,开辟了新的道路。

2:企业文化作为微观现象所具备的特征有哪些?答:第一:企

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

第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亚文化属性。第三:企业文化现

象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

本质属性。

第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与

消极之分。两分属性。

3: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什么?答: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上,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的强调管理。

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界精华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为企业

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物质、精神、制度的最佳结合和动态平衡。

4:企业文化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各部分内容所处的地位是什么?答:包括:企业整体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规范、企业风貌与形象。

企业文化构成体系的四部分在企业文化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别是:企业风貌与形象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对组织成员起着影响、感染、教化和引导作用。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中层,对组织的言行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

企业整体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处于企业文化结构的深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整个企业文化的方向、本质、层次。

5: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答:从两方面来理解。经济价值: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避免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第二:给企业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利润。第三: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第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社会价值:第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弘扬。第二:是新的社会文化的“生长点” 6:企业价值观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答: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第二: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第三:对企业及员工行为起引导和规范作用。

7:如何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答: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企业实践中升华企业价值观。第二: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第三:用有特色的语言表述。第四: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形成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8: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有哪些?答:有:第一: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塑造企业形象提供精神支柱。

第二: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为塑造企业形象奠定基础。

第三:实施 CI 战略,为塑造企业形象提供科学的方法与手段。

9:企业文化整合的层次有哪些?答:有五个层次:第一:企业文化对某一种新生的或外来的企业文化特质加以同化。第二:在企业文化共同体内,对创造的或引进的一组企业文化特质进行重组、重造以形成企业某一方面文化的综合。第三:一种企业文化风格、

规范趋于完美、成熟后,开始通过社会各种渠道进行传播和扩散。第四:企业文化共同体伴随着企业革命、企业管理革命、对企业文化特质进行较为 __的吐故纳新,进行多方位的整治和新的融合。第五:伴随着企业文化共同体内发生的剧烈的文化冲突,酿成企业文化危机,最后有企业文化革命来收拾残局。

10: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如何?答:第一:管理是一种文化。第二:文化是管理的母体。第三:文化制约和影响着管理和管理实践模式。第四:任何一国的企业管理总是与本国的文化特色相结合。

11: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答:第一:强调集权式管理(向心,求同,重人)。第二: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三:重视运用社会精神的力量去形成共同的 __。第四:鼓励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家庭气氛,稳定员工队伍。第五:十分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项经营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控制。

第六:更为艺术地应用含糊和微妙性来淡化组织中的冲突达到和谐一致。

12:西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考题

07级市场营销专业企业文化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企业文化 2.品牌 3.企业家 4.广告创意 5.行为识别系统(BI) 二、简答题(10×2=20分) 1.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2.品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20×2=40分) 1.MI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两方面?其功能有哪些? 2.简要论述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30分) 爱喝咖啡的人大概都听说星巴克(Starbucks),“星巴克”是100多年前美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小说的主人公,20世纪70年代,3个美国人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来推广美国精神,自那以后,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 为什么星巴克能把一种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发展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持久的、有高附加值的品牌?星巴克的成功故事并非始于每一杯都保持相同味道的咖啡,而是当咖啡豆还在成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十分挑剔地选择咖啡豆,从品种到产地到颗粒的形状等,每一

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据说星巴克绝不让未经专家严格品评(杯评)的咖啡豆进入市场,其咖啡品评专家每年要品评10万杯以上的咖啡,以确保品质,以杯评法挑选咖啡豆,然后决定精准的烘焙程度,令每一种咖啡的独有滋味都得以完全释放,星巴克的口号是:将每一粒咖啡的风味发挥尽致。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把热气腾腾的咖啡连同标准的服务模式一起卖给顾客。可口可乐把其咝咝作响的饮料与无忧无虑的快乐联系在一起;耐克用“just—do—it”来说服跑步者,他们出售的是个人的成功;星巴克出售的则是文化。 星巴克的成功并不在于其咖啡品质的优异,轻松、温馨气氛的感染才是星巴克制胜不二的法宝。因为“星巴克”咖啡馆所渲染的氛围是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文化。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强调的不再是咖啡,而是文化和知识。“星巴克”文化实际上是围绕人和知识这两个主题下功夫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利用尽量舒适的环境帮助人拓宽知识和能力层面,挖掘人在知识上的最大价值。 星巴克连锁店外观单纯从店周围的环境来考虑,但是其内部装修却要严格地配合连锁店统一的装饰风格。每一家店本身就是一个形象推广,是星巴克商业链条上的一环,由美国的设计室专门为每一家店创造丰富的视觉元素和统一的风格,从而使顾客和过路客赏心悦目,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这种推广方式被称为Tie—in,就是把咖啡馆形象和顾客紧密联系起来。 在星巴克咖啡店里,员工是传递体验价值的主要载体,咖啡的价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管理学 领导 leadership:是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激励 motivation: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和超越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 非正式组织:不是由管理部门规定,而是由于地理上的相邻,兴趣相似或者利益相同等而自发形成的组织。 目标管理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控制的定义: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正式组织(Formal organization)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对其内部成员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以政策、章程、组织结构等加以明文规定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成熟度(maturity):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和意愿的程度,包括心理成熟度和工作成熟度。 人本管理思想:人本原理强调,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创造条件来尽量发挥人的能动性。要强调和重视人的作用,善于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搞好对人的管理。 外变量:外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设立对照组能达到排除外变量的作用。 量性研究:通过数字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书上又称定量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设计,是在实证主义哲学观下的研究流派,主要特征是强调客观、精确,确认食物是可以寻求规律的,真理具有惟一性,常常用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研究结果量化。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机会成本:是指一项资源在被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高净收入。 3.边际分析法: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4.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形,只要分析一个方案引起的收入是否大于由此引起的成本即可。 5.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使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经营者作为代理人,由于目标差异,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6.需求的变动: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移动。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种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导致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8.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变动,它导致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价格因素发生变动它导致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变动。 10.需求-供给分析法:就是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分析供给、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分析供需曲线背后诸因素对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11.需求弹性:需求数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相对变动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则这一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增,达到一定值后逐步递减。 17.规模经济:指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时单位成本下降,因而使效率提高及总成本下降。 18.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因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现象。 19.沉没成本:指决策前已经指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系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A卷 一、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冲突论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是建立在上的。 A.权力关系 B.金钱关系 C.资产分配 D.性别角色 2.“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并不一定是他做的事真错,而是人们认为他错了。”持这种看法的是。 A.功能学理论 B.冲突论 C.交换论 D.标签理论 3. 是以文化使用者本身的眼光来讨论评价,而不以外人的眼光来论断其他文化。 A.文化本位主义 B.媚外主义 C.阿Q主义 D.文化相对论 4. 是指社会所订定的一套行为准则:提示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A.社会规范 B.社会价值 C.社会律法 D.社会道德 5.以台湾地区为例,闽南人的行为规范是主流文化,客家人的某些行为方式有异于闽南人,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 A.低俗文化 B.次文化 C.反抗文化 D.崇他文化 6.人类学家发现某些文化项目似乎都可以在大多数的社会里找到,例如音乐、运动、婚姻等等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称这种现象为。 A.文化的整合性 B.文化的传播性 C.文化的普遍性 D.文化的大众化 7.“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A.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B. 米德(George H.Mead) C. 默顿(K.Merton) D. 库利(Charles Cooley) 8.中国人去拜访人家,习惯上要随身带点礼物,参加婚礼要送红包礼金等都是。 A.民俗 B.民德 C.民风 D.民有 9.社会学家相信影响个人人格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理遗传 B.地理环境 C.个人的人生经历 D.社会文化 10.弗洛伊德把那些欲望产生时必须要马上获得满足的人格部分称之为。 A.本我(id) B.自我(eg) C.超我(super ego) D.社我(social self) 1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化最重要的执行者是。 A.家庭 B.学校 C.同辈团体 D.大众媒体 12.孩子们的计算机学得快,上网又快又熟,有些父母,甚或祖父母都跟儿孙讨教如何便捷

企业文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企业文 化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的是()。 A.企业精神 B.企业伦理道德观 C.企业价值观 D.企业形象 2、正向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就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中的()。 A.主体内容 B.形态特征 C.载体基础 D.发展机理 3、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实质上是处理()的过程。 A.企业与顾客关系 B.企业与政府关系 C.企业与社会关系 D.企业与员工关系 4、最早将文化整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人是()。 A.美国的泰罗 B.美国的巴纳德 C.法国的法约尔 D.美国的威廉.大内 5、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A.《Z理论》 B.《日本企业精神支柱》 C.《企业文化》 D.、《追求卓越的管理》 6、传统管理重过程,企业文化重()。 A.物质管理 B.目标 C.绩效 D.精神管理 7、()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在社会公众联系、交际过程中的礼仪。 A.交往性礼仪 B.工作惯例礼仪 C.生活惯例礼仪 D.纪念性礼仪 8、在企业文化的保证体系中,()是基础保证。 A.精神保证 B.制度保证 C.教育保证 D.物质保证 9、()是企业形象的物质基础。 A.理念形象 B.产品形象 C.服务形象 D.经营管理形象 10、企业精神在表现形态上的根本特征是员工群体人格健康、心态向上的外露,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时员工群体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这就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的()。 A.主体内容 B.形态特征 C.载体基础 D.发展机理 11、()是CI的灵魂。 A.MI B.BI C.VI D.企业文化 12、在CI的组成部分中,()是CI的最高决策、战略层面,犹如企业的“心”。 A.MI B.BI C.DI D.VI 13、有些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成为焦点问题、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一激化,就会转化成政治问题,甚至酿成政治危机。因此,现代企业还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这是企业价值观中的()所决定的。 A.经济价值取向 B.社会价值取向 C.伦理价值取向 D.政治价值取向 14、企业精神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这是企业精神的()特征。 A.个性精神 B.团体精神 C.实践性 D.稳定性 15、现代企业只有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开展公关活动中树立起来的形象就是(),它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媒介和手段。 A.公共关系形象 B.产品形象 C.服务形象 D.经营管理形象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 10分) 1、塑造现代企业精神的步骤有()。 A.构思阶段 B.确认阶段 C.倡导阶段 D.深化阶段 E.总结阶段 2、从纵向系统考察,企业价值观的层次构成包括()。 A.员工个人价值观 B.员工社会价值观 C.群体价值观 D.整体价值观 E. 企业价值观 3、企业伦理道德是通过()等方面来体现的。 A.企业主体的品德 B.企业的服务行为 C.企业外部的人际关系 D.企业经营的客体 E.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4、从企业楷模事迹及特征看,有()。 A.共生楷模 B.单项楷模 C.群众楷模 D.全能楷模 E.领导楷模 5、企业文化定格设计应遵从的原则包括()。 A.从实际出发和积极创新相结合 B.从实际出发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C.创造个性与体现共性相结合 D.创造科学与体现自然相结合 E.领导组织和群众参与相结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企业文化传播 2、企业形象 3、企业文化变革 4、企业文化氛围 5、企业文化模式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企业文化礼仪的类型 2、企业楷模的作用是什么 3、理念识别系统(MI)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4、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容? 5、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 五、论述题(15分) 试述企业文化的积累及积累方向。 试卷代号:8891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企业文化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09年1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C 2、A 3、C 4、B 5、C 6、C 7、C 8、D 9、D 10、B 11、D 12、A 13、 A 14、C 15、A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B, C, D 2、ACD 3、A, B, C, D, E 4、B, D 5、 A, C, E 三、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2、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3、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4、企业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企业整体环境中,体现企业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 5、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要素)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四、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①工作惯例礼仪:是指与生产经营、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带有常规性的工作礼仪。它的特点是:气氛庄严、热烈;直观性强;与常规工作直接相关;具有规范性和激励性。 ②生活惯例礼仪:是指与员工个人及群体生活方式、习惯直接相关的礼仪。它的特点是:气氛轻松、自然、和谐;具有民俗性、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禁忌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③纪念性礼仪:是指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活动中的礼仪。它的特点是:突出宣传纪念活动的价值;烘托节日欢乐气氛;强化统一标志等。 ④服务性礼仪:是指在营销服务中接待顾客的礼仪。它的特点是:具有规范性;具有展示性;直接反映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特点。 ⑤交往性礼仪:是指企业员工在社会公众联系、交际过程中的礼仪。 2、企业楷模的作用:①榜样作用②聚合作用③舆论导向作用④调和作用 3、理念识别系统(MI)设计的要素:①企业哲学②企业价值观③企业精神④企业目标 4、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容:①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②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③敢于拚搏的进取精神④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⑤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⑥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⑦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 5、东方企业文化的特点:①强调集权式管理;这种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向心",二是"求同",三是"重人" ②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③重视运用社会精神的力量去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④鼓励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家庭气氛,稳定员工队 伍;⑤十分注意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项经营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控制;⑥更为艺术地应用含糊和微妙性来淡化组织中的冲突,达到和谐一致。 五、论述题(15分) 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企业文化积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正向积累,另一个是反向积累。 正向的企业文化积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①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企业创始人在其视野、认识、经验、知识与境界不断变动下,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崇高的威望,不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并臻于完善; ②家族继承人和其他继承人的继承积累; ③在总公司或母公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子公司、分公司的领导者完成的子公司、分公司的文化创新并不直接参与企业文化总积累,而是形成一种脱离旧有文化积累轨道的新的企业文化积累; ④企业文化在成长过程中对内生文化创新和外生文化创新的合理吸纳、积淀,从而融合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当然,这种积淀指的是那些包含着文化精髓的企业核心文化的沉淀与积累。 2、反向积累 反向积累是企业文化恶化、衰亡的过程,创造出来的是病态的、不良的企业文化。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企业文化试题 题一、单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位置。(每题1分,共15分) 1、企业的()指导、制约和统帅着企业中其他一些价值观。() A.员工个人价值观 B.群体价值观 C.整体价值观 D.企业价值观 2、有些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成为焦点问题、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一激化,就会转化成政治问题,甚至酿成政治危机。因此,现代企业还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这是企业价值观中的()所决定的()的。 A.经济价值取向 B.社会价值取向 C.伦理价值取向 D.政治价值取向 3、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实质上是处理()的程。 ( ) A.企业与顾客关系 B.企业与政府关系 C.企业与社会关系 D.企业与员工关系 4、最早将文化整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企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A.美国的泰罗 B.美国的巴纳德 C.法国的法约尔 D.美国的威廉.大内 5、()是企业的经营作风、方式、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基础工作、管理文化氛围、经营成果与效益等在社会公众和员工中留下的总体印象,它是企业形象中的实力形象。 ( ) A.理念形象 B.产品形象 C.服务形象 D.经营管理形象 6、传统管理重过程,企业文化重() A.物质管理 B.目标 C.绩效 D.精神管理 7、()主要是指企业员工在社会公众联系、交际过程中的礼仪。 A.交往性礼仪 B.工作惯例礼仪 C.生活惯例礼仪 D.纪念性礼仪 8、在企业文化的保证体系中,()是基础保证。 ( ) A.精神保证 B.制度保证 C.教育保证 D.物质保证 9、()是企业形象的物质基础() A.理念形象 B.产品形象 C.服务形象 D.经营管理形象 10、企业精神在表现形态上的根本特征是员工群体人格健康、心态向上的外露,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时员工群体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这就是企业精神基本内涵的() A.主体内容 B.形态特征 C.载体基础 D.发展机理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管理经济学 名词解释简答题

概念术语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 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 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 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 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 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 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 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 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 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2.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 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 S为脚标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无) 第二章 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 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护理 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模式:是指一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质的构成方式及其稳定特征,它反映一类企业的整体文化面貌和一般精神状态。 3:企业价值观:是企业 __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乃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躯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5: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用以调整企业内部各种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物质形态、经营管理行为和精神面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7:企业文化积累: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 8:企业文化传播:是指企业文化特质从一个群体或个体扩散到另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过程。 9:企业文化冲突:是指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0: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11:企业文化变革:是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12: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 二、思考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答:企业的短期目标有:投资者,顾客,债权人,职工,政府,社会公众。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社会学名词解释汇总

————————————————————————————————作者: ————————————————————————————————日期: ?

导论 1.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试图对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及其客观机制进行描述、解释、预测与规范。 2.社会静学研究社会和部分(团体和制度)的建构方式、部分的功能,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 3.社会动学研究世界上各种社会模式如何产生及如何改变。 第一章社会学的视野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 第三章文化 1.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现象与产品 2.文化结构指许多文化特质的一种聚合,它通常是一某种特质为中心,在其功能上与其它的特质发生连带关系或构成一系列活动。 3.文化特质指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的单位。 4.文化结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5.文化模式相关文化结丛的总称。 6.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7.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 8.反文化指与主文化在价值上、规范上相对立的文化。 9.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它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不能评价和比较。“好的文化就是适合当地环境的文化。” 1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它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1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 12.边际文化指文化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13.文化规范即社会规范,规范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动准则。 14.习俗人类最早出现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时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 15.宗教恩格斯:“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6.道德是以善恶和荣辱观念来评价人们行为,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17.法规是社会管理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调整社会和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第五章社会化 1.社会化从个人角度来讲即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的过程,并形成独特的个性的过程。从社会来说,就是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的过程。

企业文化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企业文化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2、企业文化积累:指企业文化特质的保存以及企业文化新特质不断增长的发展过程。企业文化不是某一时刻一下产生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连续传播、积累的产物。 3、企业楷模:也称企业英雄,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优秀业绩的劳动模范、先进骨干分子或英雄人物等。 4、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把企业及产品形象的个性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5、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7、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8、同构易播规律是指相同或相近企业结构的企业文化共同体,企业文化在其间的传播速度陕,影响大,易于奏效。不论是整体同构或部分同构,这条规律均适用。 9、异构传播规律:是指一般说来相异甚或全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体,企业文化在其间的传播速度慢,影响小,不易奏效。 10、企业文化冲突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质的文化在相互接触、交流时所产生的撞击、对抗和竞争。 11、企业文化整合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 组织文化名词解释答案_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 D. C.一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 A.安全需要 B.地位需要 C.38.动机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动机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 39.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40.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群体凝聚力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41.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2.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感需要 D.权力需要 E.实现目标的需要) 2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A.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 C.群体凝聚力较高 D.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 案例研究法 )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能力能力 )23.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要通过实现各种领导功能来完成基本任务。 这些功能主要有(A.创新功能 B. 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沟通协调功能 E.服务功能 )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 4.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标准(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按心理活动的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知觉角色知觉 )24.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6.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社会惰化效应 ) 社会惰化效应25.群体讨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决策中,主要的群体决策技术有(A.命名小组法 B.头脑风暴 C. 电子会议法 E.德尔斐法三、判断改错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

1.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有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2.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和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3.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施教的基本观点: 4.社会化:社会化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的过程。 5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 6.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的三个阶段: (1)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我们领悟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7.米德的角色置换(角色借用): 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借用”,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8.初级社会化: 主要发生在儿童期。主要任务是向儿童

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目标和期望。 17. 组织: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群体。 社会群体与组织 18.社区:居住某一特定区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围绕日常的互动模式而组织起来 19.反功能:组织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满足其需求 20.显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被认知到的和预期一样的结果 21.潜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违背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结果 22.符号互动论: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86):“符号互动论” 三项基本原理: 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企业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文化: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综合。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 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狭义) 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 企业哲学: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 企业精神: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状态、意志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 企业家精神:企业精神的人格化,是企业家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品格、作风、文化修养等个人素质的结晶。 企业价值文化: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基本目标。 企业伦理: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认同并在实际处理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善恶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特别是用以调整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一般员工 与管理者,以及企业与社会等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审美意识教育:企业培养员工先进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绪,提高员工感受、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且使这种能力日臻完善的一种教育活动。 企业思维:企业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 企业思维的风格:一个企业进行辩证思维的风度和品德。 企业制度文化: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即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具有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企业领导体制:企业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主要是领导制度。 企业组织机构: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企业管理文化:企业为了球的最大利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 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 企业物质文化:由企业中的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表现为在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生活、娱乐诸方面的环境、设施等物质要素。 企业生态文化: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企业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和以此为指导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 的总和。(广义) 企业所具有的生态化价值理念等。 企业形象: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的认知和判断,并由此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 企业的理念识别:企业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阐述和表达,让内部员工和外部社会公众感觉并认识其思想意识的一种方式。 企业行为识别:在企业理念识别的基础上,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统一。 企业视觉识别:企业形象的静态表现,是一种具体化、视觉化的企业形象表达方式。 家族企业:1.家族的持股比例大于临界持股比例;2.家族成员或具有二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3.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 全部董事席位一半以上。 跨文化:当两种或更多的文化交遇时,相交文化间即会呈现一种独特地文化现象和状态。 跨文化管理:研究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相异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理论。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8、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这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2、领导决策: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为了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最佳方案,以此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过程。 3、权力:个体影响其他个体(群体)行为的能力。 4、政治行为:指组织中的个体或群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资源,争夺权力的活动。 5、领导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