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神经科学 感觉和知觉

认知神经科学 感觉和知觉

认知神经科学

——关于感觉和知觉

的总结报告

生活中,我们通过知觉来认识和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眼、耳、鼻、舌、身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这就是知觉的组成。通过大脑对各种感觉的整合,构建了世界在我们记忆中的美好。

听知觉

人类听觉的敏感范围在20Hz到20000Hz,声音从外耳到达中耳再到达内耳,内耳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的机制,使得耳鼓振动,从而刺激了耳蜗中基底膜表面的毛细胞。

大脑如何处理声音信息

耳蜗通过听神经输出投射到位于中

脑的耳蜗核和下丘,信息被输送到丘脑

的内侧膝状体,然后在投射到位于颞上

回的初级听皮质。

生活中,一些受传导性听力丧失的

人,可以通过装人工耳蜗用电脉冲刺激

耳蜗,激活听神经,从而达到跟正常的

信息加工过程一样的自然过程。

人们通过听觉辨认不同物体的发

声,毛细胞具有编码声音频率的感受野,人类对于1000Hz到4000Hz的声音刺激最为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发声产生的频率不同,听觉通过这些频率变化分辨刺激的内容。此外,空间定位也是听觉的一个重要功能,如蝙蝠通过回声定位来捕食。以仓鸮为例,通过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声音到达两耳的信号强度差来辨别猎物的具体方位。声音到达耳蜗,听神经在耳蜗核形成突触连接,耳蜗核由大细胞核团和角细胞核团组成,再分别投射到外侧丘系核前部和外侧丘系核后部两个区域。大细胞核团通路主要是通过计算双耳的时间差来定位两侧的刺激。角细胞通路主要是通过计算频率的强度差来确定刺激的距离。通过对时间信息和强调信息的整合加工定位信息源。

嗅知觉

当我们呼吸或是主动闻的过

程中,气味分子进入鼻腔,附着在

鼻腔顶部黏膜中的气味感受器上,

即嗅上皮。当一个气味分子与一个

双极神经元结合时,信号到达嗅小体中,来自嗅小体的轴突从外侧离开嗅球,形成嗅神经,然后连接到初级嗅皮质,将信息传给它,最后传到次级嗅觉加工区域,即眶额皮质。

实验表示,气味在初级嗅皮质不能产生稳定的刺激,但在次级嗅皮质去可以产生稳定的信号,在进一步的研究后得到初级嗅皮质对探测气味变化有重要作用而次级嗅皮质则对分辨气味本身起着重要作用。当我们主动吸气闻时,气流通过两个鼻孔的流速不同,刺激的神经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当慢气流通过较小鼻孔进入具有高吸收率的气味分子只会产生较小的神经反应,而进入具有低吸收率的气味分子时则会产生较大的神经反应;反之,高速气流通过较大鼻孔进入具有高吸收率的气味分子时则会产生交大的神经反应,进入具有低吸收率的气味分子时只产生较小的神经反应。这说明即使闻的是同样的气味,由于气流流速不同,嗅上皮对两个鼻孔的反应不同,这样使得鼻子在同时感知高低吸收率的气味分子时为大脑准确提供了嗅觉环境略微不同的图像。

记忆和气味

如西瓜的味道会让我们想到夏天里捧着西瓜酷爽的感觉,香水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某个人,这些在记忆中东西,嗅觉可以很容易激发我们对它的感觉,一些科学家认为记忆和气味的联系是由于嗅皮质与边缘皮质的直接连接,而边缘皮质是涉及记忆和情绪的主要区域,因为气味可以触发我们的记忆。

味知觉

味知觉中包括酸、甜、苦、咸、鲜这五种基本味觉。舌头上分布着很多味蕾,食物分子通过刺激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味觉细胞通过识别不同的味觉刺激产生不同的神经电信号,到达味觉核团,然后在丘脑腹后内侧核中经过突触与初级味觉皮质突触相连,最终变成味觉感觉。味觉和嗅觉都是化学感觉,大脑如何对味觉加工并作出反应呢?人类对于苦的味觉敏感要比其他味道高1000倍,这意味着香甜的味道可能是食物富有营养,而苦涩的味道则表示这个食物可能有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辨别食物是否可以吃下去,通常还需要依赖于嗅觉。大脑将这些嗅觉信号与来自味蕾的信号混合在一起,变成一种新的感觉——它不能单独归类于嗅觉或味觉,这一混合体便是我们所说的“味道”,对于来自味道的刺激,最先收到的嗅觉而后我们才作出是否去通过味觉尝试。

躯体知觉

我们的身体可以感受温度和疼痛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皮肤下有很多感觉感受器,当皮肤触摸或受到压力时,位于表皮层的梅克尔小体对一般的接触进行编码成为信号而迈斯纳小体则对轻微的接触进行编码,成为信号,以及位于真皮层的环层小体,主要用来探测深

层的压力,用来探测温度的鲁菲尼小体和感知疼痛的疼痛感受器,将这些分别进行编码成为信号。这些信号最终通过脊髓到达大脑。躯体的感觉细胞位于中央后回,初级躯体感觉皮质具有身体的躯体定位表征,身体部位更敏感的部位拥有相对更大的皮质区域,次级躯体感觉皮质可以建立整合来自身体两侧的感觉信息,从而使得感觉信息可以横向交流。

视觉

物体反射光线从角膜进入到达视网膜,激

活视网膜后表面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

细胞。视杆细胞对低强度的刺激都很敏感因此

在晚上时最有用而视锥细胞则需要强烈的光线

才能刺激它,因此视锥细胞在白天时的视觉中

活动最强。

视觉信息的传达

视网膜将光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每条

视神经被分为两部分,左视野投射于颞侧的视神经纤维进行同侧投射,投射到鼻侧的视神经在视交叉处交换,在外侧膝状体形成突触后,左视野的输入被投射到右半侧大脑的初级视皮质,同样,右视野投射位于颞侧的进行同侧投射,鼻侧的则交叉投射到左半脑的初级视皮质。在生活中,如果投射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如感光系统出现问题时,人就缺失了对不同可见光波长的敏感色素,我们通常称之为色盲。如果是视神经损伤,则会导致全盲,若是在视交叉处损伤,则视觉的缺失会在对侧体现,即所谓的偏盲。在视觉系统的投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神经纤维在枕核和上丘中止,在对仓鼠的实验中,视皮质的损伤破坏了仓鼠的视敏度,使得它无法区分颜色或形状,而上丘的损伤则削弱了它对物体的定位能力,这揭示一些无法通过视觉定位物体的人可能上丘存在损伤。

皮质视觉区

视觉皮层分区极其功能。通过分析研究猴子的皮质视觉区,我们得到初级视觉皮层(V1)是负责加工处理视觉刺激的信息,是最简单也是最早参与知觉组织活动的神经基础,研究表明初级视皮层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很要好的对应关系,每个初级皮层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细节都具有强大的调制作用。神经元效应可以辨认出视觉的方向、空间频率和颜色的微妙变化。V2是视觉皮层的第二主要视区,主要接受来自V1的投射连接,并发送到V3、V4、V5,同时对V1作出反馈连接。功能上V2与V1有许多共性,如对定位、空间频率和颜色等简单特征进行处理。V3区位于V2的前方,主要接受来自V1、V2的输入,投射到后顶叶皮层,主要

负责侧视野的上、下1/4。而其辅助区(V3a)则是重要的运动加工区,负责对整个对侧视野的运动加工。V4位于V2的前方,后颞下回皮层PIT的后面,其主要功能和V1区相似,但可以处理物体中具有中等复杂的特性,如几何图形。V5区也称MT区,是负责加工处理复杂的视觉运动刺激,是由许多对复杂视觉刺激的运动有选择性的神经元组成的,可以把局部的视觉信号整合到复杂的整体运动中去。这其中V1、V2、V3属于初级阶段,V3a、V5/MT属于背支,主要负责运动加工,V4区属于腹支,主要负责感知物体形状。由于V5/MT区神经元对运动十分敏感,当在其感受野光刺激运动时,会发现细胞的反应会随着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只有在刺激某个特定方向时,细胞反应才会最强。如在通过测试外侧膝状体细胞的特性反应时,当光刺激直接出现在感受野中心位置时,细胞激活就会变得十分活跃,而当出现在感受野中心外周是,细胞的激活就会受到抑制,当光线刺激在感受野中心和外周都涉及时,细胞几乎不会被激活产生变化。这说明当我们识别一个物体时,并不是通过单一物体本身,而是有一个把该物体与背景分离的过程,形成对比从而辨识该物体,也就是说我们的感受野是对物体形状的边缘作出反应,此时细胞刺激活动最强。通过对外侧膝状体的表征刺激,到达初级视皮质,发现当光线刺激直接作用于视皮质感受野中心时神经元就会表现为很活跃,而作用于感受野中心外周时,神经元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当光刺激位于视皮质感受野中心和外周时,神经元的活动几乎无变化,这一现象与外侧膝状体细胞的反应一样。这个现象说明了简单细胞对朝向也具有选择性。

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人们观察物体时,单靠经验主义或是进行了不当的参照而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是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如相对于参照物的大小,同一实物可能看上去会觉得大小不一样,静止的图片,我们的眼睛盯着图会看似在动。这样的视错觉会激活了大脑中的V5/MT区。视错觉在生活中可以用于室内设计,如挑高较矮的房屋利用视错觉可以使它看着不那么矮,或是房屋面积不够大的可以通过设计一面镜子墙,拓宽视野。还有一些颜色的视觉错感,如较胖的人穿白色会看上去更胖,而黑色则会使人视觉上觉得瘦一些,以及黑白色竖条纹会使人看上去修长,而黑白横条纹则看上去臃肿,这些都是视错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同感受,而聪明的人类利用视错觉创造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视觉感受

多通道知觉

生活中,我们不会仅仅单一的使用某一知觉,如在吃一道菜时,我们最先闻到的是味道,被味道吸引后看到实物,菜的颜色会刺激视觉感官,然后通过触觉感受温度,最后通过味觉来分辨酸甜苦咸鲜。但有时我们不需要通过触觉来感受温度,视觉观察是否有热气,也能知道菜是冷还是热。又譬如,对于苦味,嗅觉同样特别敏感,这样对于苦味反感的我们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它的味道。这说明大脑可以通过对不同感觉系统的信息整合,有效地得到结果。研究表示在上丘和颞上沟加工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整合这些信息可以增加对知觉的敏感性哈精准性。

联觉

有联觉的人会体验到一种感觉的混合,如有颜色的听觉,有颜色的味觉等。对于他们来说颜色信息被用来定义形状,这为上面知觉不是单一进行举了个很好的例子。对于联觉在加工过程中何时被加工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早期(意识前)另一种是晚期(意识后)。

知觉重组

如盲人阅读盲文,在正常人看来是视觉输入的事,盲人却以触觉激活视皮质,这很有力的说明即使在缺失某种感官时,可以从其他感官上得到弥补。

通过对感觉和知觉的学习,我了解了五种基本感觉的神经通路。我们通过这五种感觉认知和了解世界,每种感觉都有其独特的神经通路和加工过程,通过接收来自外部的刺激转化为可以被大脑解读的神经信号,每种感觉转化为独特的神经信号,各自有着分工却又完美

的配合,使我们的知觉能力更加敏

感。如当我们听到嘎吱嘎吱的声音

时,我们会觉得吃到的薯片更脆,

颜色多彩或清新的食物更能刺激

味觉,多种感官感觉的加工可以使

我们的感受变得更好,而部分感觉

系统的损伤,如传导性的听力丧失

可以通过安装人工耳蜗来连接声音的传导。

视觉的损伤不单单只导致失明、色盲等。还会有运动忙,即无法迅速对事物的变化作出反应。也有些人无法通过视觉辨别物体方位或是将物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进行识别。

但由于大脑可以整合多通道感觉信息,知觉重组使得一些人即使在感觉丧失的情况下,通过知觉的皮质系统重组,依然可以激活损伤部分的皮质,持有缺失的能力。

这些使得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感知事物的色彩、冷暖,感受气味、品尝美食,同时避免了危险和伤害。它们组成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也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完美的开端。

以上就是我对感觉和知觉一章的总结和感想。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认知神经科学解读

认知神经科学 美国心理学家葛查尼革(M.S.Gazz0aniga)主编,1995年出版。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1991年正式问世),以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为其研究任务即研究人脑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各区及全脑如何调用以实现自身的认知活动。 《认知神经科学》由170多位国际著名学者撰写。全书由11篇,92章,1400多页,百余张插图和27张彩色图组成。每章作者总结其研究领域的实验成果,概述了其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11篇的篇目为: 1 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可塑性(7章),阐明机体对环境反应中的机能和结构的灵活性(flexibility)多变性(Mutability),是知觉,记忆等认知过程的重要基础。 2 神经发育和心理过程的发育(6章),介绍了一些神经生物学研究新技术,用当代脑功能成像成果来说明婴儿脑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 3 感知觉(17章)阐明单一感觉神经元的信息与主观感知觉的变化,神经元间编码和感知觉的多样性,信息加工组合及其对环境制约的关系。 4 运动系统的策略和规划(8章)从神经生物学讨论皮层运动区神经元对不同运动及其阶段的活动规律。 5 注意(8章)阐明各种感觉刺激在心理定向中的作用。 6 记忆(8章)阐明记忆过程和多重记忆系统的脑结构及其作用(包括海马、边缘系统、颞叶和额叶皮层等)。 7 语言(7章)从神经心理学,语言学和语言发展等方面讨论语言的获得,产生和理解的脑机制。 8 思维与表象(7章)从理论上阐明思维与表象的脑功能实时动态规律,在方法上总结了近年来应用事件相位电位,脑构像技术和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心理学与动物模型研究的成果。 9 情感(9章)阐明从恐惧到情感及其和意识的各种复杂情况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包括杏仁核、脑干、海马、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的理论。 10 进化理论(7章)讨论心、脑机能结构的进化及其种种理论之间的争论, 11 意识(8章)回顾了意识生理研究的历史,和20世纪60-80年代间的快速眼动睡眠与梦的关系,割裂脑病人和失语症等对意识神经问题研究的多种事实。 原著已于1998年编译成中文出版。为了帮助读者对本书形成这门新学科的整体概念,译者沈政撰写了一篇"总论"(见本书正文前),指出原著"为我们描绘出认知神经科学对基本认识过程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当代前沿科学专著。

感觉与知觉

一,关于感觉 1,什么是感觉.感觉有何作用.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 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 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3,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科都在变化. 4,感觉编码 编码是一种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谬勒提出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月感觉神经的性质.他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认人的感觉

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 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的信息的.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5,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韦伯定律认为,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取决于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此定律适合中等程度的刺激量. 费希纳认为,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 二,关于视觉 6,视觉的生理机制 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是人眼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由于锥体和棒体细胞数量不同,它们汇聚到双极细胞和视神经节细胞上的会聚比例也不同。这对视觉信息加工有重要影响。另外,视觉系统的侧抑制作用,也影响到神经信号的加工。 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发生相互抑制的现象。由于侧抑制的作用,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出,而

认知神经科学 感觉和知觉

认知神经科学 ——关于感觉和知觉 的总结报告

生活中,我们通过知觉来认识和感受我们周围的世界,眼、耳、鼻、舌、身分别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这就是知觉的组成。通过大脑对各种感觉的整合,构建了世界在我们记忆中的美好。 听知觉 人类听觉的敏感范围在20Hz到20000Hz,声音从外耳到达中耳再到达内耳,内耳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的机制,使得耳鼓振动,从而刺激了耳蜗中基底膜表面的毛细胞。 大脑如何处理声音信息 耳蜗通过听神经输出投射到位于中 脑的耳蜗核和下丘,信息被输送到丘脑 的内侧膝状体,然后在投射到位于颞上 回的初级听皮质。 生活中,一些受传导性听力丧失的 人,可以通过装人工耳蜗用电脉冲刺激 耳蜗,激活听神经,从而达到跟正常的 信息加工过程一样的自然过程。 人们通过听觉辨认不同物体的发 声,毛细胞具有编码声音频率的感受野,人类对于1000Hz到4000Hz的声音刺激最为敏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发声产生的频率不同,听觉通过这些频率变化分辨刺激的内容。此外,空间定位也是听觉的一个重要功能,如蝙蝠通过回声定位来捕食。以仓鸮为例,通过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和声音到达两耳的信号强度差来辨别猎物的具体方位。声音到达耳蜗,听神经在耳蜗核形成突触连接,耳蜗核由大细胞核团和角细胞核团组成,再分别投射到外侧丘系核前部和外侧丘系核后部两个区域。大细胞核团通路主要是通过计算双耳的时间差来定位两侧的刺激。角细胞通路主要是通过计算频率的强度差来确定刺激的距离。通过对时间信息和强调信息的整合加工定位信息源。 嗅知觉 当我们呼吸或是主动闻的过 程中,气味分子进入鼻腔,附着在 鼻腔顶部黏膜中的气味感受器上, 即嗅上皮。当一个气味分子与一个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感觉的含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②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③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外感受器),接受各种外部刺激。内部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内脏器官(内感受器)和关节、肌肉、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变化的信号。 每一种感觉器官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感觉。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这种不同感官各自接受适宜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 三、感觉的分类 (一)外部感觉 1.视觉适宜刺激是光。 2.听觉是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3.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细胞引起的感觉。 4.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触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引起触觉。刺激物使皮肤变形引起压觉。 6.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低于皮肤温度产生冷觉,高于皮肤温度产生热觉。 7.痛觉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等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产生痛觉。 (二)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个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1.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2.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3.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个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 四、感觉的意义 1.感觉是个体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 2.感觉是认识的入口通过感觉,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才能知道自己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脏器官的状态。只有在获得感觉信息的基础上,其他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S=1/R。 感觉所能觉察刺激最小的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它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

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 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 联的。认知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等认知过程,而神经科学则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两个领域的交汇处就是探究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本文将探讨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的相关话题。 一、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 认知科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的思维和知觉等认知过程,并尝试建立一种针对这些过程的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又被称为认知体系,它们被用来模拟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了神经科学。神经科学的出现 使得人们不仅能通过符号系统来理解认知过程,还可以通过实际的神经科学研究来探究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这使得认知科学的研究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入。 二、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 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人类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 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神经科学家主要探究这些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电生理学、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分子神经科学等。 其中,电生理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通过记录神经元的电位来探究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磁共振成像技术则可以用来获得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图像,从而更直观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三、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相互关系

虽然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 和依赖。首先,认知科学需要神经科学来解释自身研究对象的基础,也就是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神经科学的进展使得认知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真实,因此,神经科学对认知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 另一方面,认知科学也为神经科学提供了一种测量和理解神经系统的方法。认 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被用来设计实验,进而探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研究成果还可以被用来制备模型和控制技术,以更好地处理相关的神经生理学问题。 四、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未来 在未来,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将继续保持密切的关系。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人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和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同时,认知科学也将进一步发展,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知觉等认知过程。 总结 本文介绍了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 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们的交汇处是探究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未来,这两个学科将继续发展,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知觉等认知过程。

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进展

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进展认知神经科学是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学习、语言、决策、情感等方面。它主要依赖实验方法来探究这些认知过程的神经基础。本文将介绍认知神经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进展。 一、神经成像技术 神经成像技术是现代认知神经科学中最重要的实验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脑部活动及其变化来探究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神经成像技术包括: 1.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fMRI是一种以血流变化为基础的脑成像技术。通过观察血液供应区域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神经元活动。fMRI的分辨率很高,对大脑各个区域进行非侵入性测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2. 电生理学技术

电生理学技术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图(MEG)以及单个 神经元的电生理技术。EEG和MEG能测量脑电信号的时间序列,对于研究大脑的时空动态变化非常有用。而单个神经元的电生理 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神经元单元活动及其信息传递机制,如膜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抑制性等。 二、神经干预技术 神经干预技术是通过对大脑进行物理干预来破坏或增强特定的 大脑神经回路,从而探究它们对认知过程的贡献。神经干预技术 包括: 1. 经颅磁刺激(TMS) TMS通过向人类头皮上传递磁场脉冲,使相应区域产生短暂的 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从而判断这些区域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2. 经皮电刺激(tDCS)

tDCS是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传递低强度直流电刺激来刺 激或抑制特定脑区的活动。tDCS在治疗抑郁、焦虑和癫痫等方面 表现出很好的效果。 三、心理学范例 心理学范例通常是认知神经科学中最早的实验方法之一。这些 实验方法将认知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基本的任务,并测量被试参与 这些任务时的反应时间和正确性。一些重要的心理学范例包括: 1. 反应时间实验 反应时间实验通常用于研究认知控制、注意和隐喻等认知过程。在这些实验中,被试需要在接收到信息后尽快做出反应。反应时 间的长短反映了被试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2. 阅读实验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反映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将各种感觉有机的结合而成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心理过程。 共同点: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映象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 区别: 第一、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如:知识经验,心理状态,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的映像比较突出。 第三、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吸引消费者注重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广告促销,营业推广,公关宣传,人员倾销 促销战略主要有一下几种体式格局 有意注重是增进消费者采办的直接前提,是各种注重形态中最有意义的一类。但有意注重的形成不完全取决于消费对象的刺激强度,而主要决定于预先确定的消费目标。显然,预定目标越明确,有意注重的形成绩越顺利。为此,广泛的哄骗各种宣传媒体,帮忙消费者在充实相识商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不掉为博得消费者有意注重的有用路子。 价格上,按照你的产品特色举行差别的定价,,要是定位于低消费整体,最佳采用市场渗透战略,,要是定位于高消费整体就用撇脂战略, 传统的营销组合工具就是4p 在选择渠道上也能够选择消费者熟知的,或是具备大好信誉的营销渠道 此外,无意注重以直接兴趣为基础,及消费对象本身缺少吸万有引力,消费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消费勾当的成果。由此,充实展览商品效能和使用路子,增长消费者的间接兴趣,也是维保有意注重的重要路子。 制定有特色的广告促销,营业推广方案,就ok 没有最佳谜底 无意注重是有意注重的先导。很多消费者都是在无意注重的基础上对某种商品孕育发生有意注重,继续往前引发采办举动的。是以,经由过程在呢国度消费刺激的强的,诸如:商品的颜色艳丽度、技俩新奇度、广告的音频高度、构想的灵巧高明程度等,来提高消费者(责任编辑:admin)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知觉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概念 2.功能与作用 3.相互关系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概念 2.功能与作用 3.相互关系 三、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综合阐述 1.感觉与知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2.认知对感觉和知觉的整合与提升 3.感觉、知觉与认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感觉、知觉和认知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三种重要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概念 感觉是我们大脑对客观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是通过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和内在意义的认识。知觉是基于感觉之上的一种认知活动。 2.功能与作用 感觉主要负责收集外部信息,是认知过程的起点。感觉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的环境,做出适应性的行为。 知觉则是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形成对外部事物的认识。知觉使我们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相互关系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知觉则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使我们对客观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感觉和知觉共同构成了认知的基础。 二、认知的区别与联系 1.定义及概念 认知是指我们对感觉和知觉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心理过程。认知是我们对外部事物进行深度理解的过程。 2.功能与作用 认知使我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提炼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 3.相互关系 认知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密切。感觉和知觉为我们提供了认知的基础材料,而认知则是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的过程。认知使我们对事物有

人类认知的神经科学基础

人类认知的神经科学基础 人类的认知活动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解析过程。它涉及到感知、思维、记忆、决策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在人脑 中都有其对应的神经机制。研究这些神经机制是我们认识人类思 维和行为的基础,也是神经科学的一大研究领域。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人类认知的基础在于神经元,它是组成人脑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神经网络,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础。神经元可以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也可以将信号传递给其 他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组成了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可以通过神经可塑性(Neuronal Plasticity)进行改变 和调整,这种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 网络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当神经元接收到一些信号,并 且这些信号的强度达到某个阈值,神经元就会发生放电,信号会 被传递到其它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会因此发生改变。越是 频繁使用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越为强化,从而影响人们的记忆。

感知 人类的感知活动基于视网膜、耳蜗等感官器官。这些感官器官接收到来自外界的物理信号,然后将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在大脑中,这些神经信号被进一步处理,形成了对外界刺激的认知。感知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对感官器官中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解析。 视觉感知是我们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之一。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物体辨别、物体跟踪、形状识别和颜色识别。这些感知过程涉及到视觉皮层的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对应的神经机制,这些机制协同工作,产生准确的视觉认知。 思维 人类的思维是指对事物、事件或概念等进行思考、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过程。人类的思维活动基于丰富的知识库和经验。这些知识与经验储存在人脑的大脑皮层中,是形成思维的基础。人类的思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生成思维模式(Thinking Mode Generation),另一个是思维模式的评估与选择(Thinking Mod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大脑神经机制的学科。它结合 了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人类思维、 记忆、学习、语言等认知活动的本质及其与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对人类思维的理解,也为包括神经科学、 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支持。 认知神经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利用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大脑激活模式,科学家发现不同的认知活动在大脑中对 应着不同的神经网络。例如,记忆活动主要涉及海马体和额叶皮层, 而语言处理则需要颞叶皮层和布罗卡区的参与。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 揭示大脑中的认知功能模块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除了研究大脑活动的模式和区域,认知神经科学也致力于探索认知 过程的神经机制。通过对大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认知功能由多个脑区协 同完成。例如,阿姆斯特朗的研究表明,取向辨别和颜色辨别这两种 视觉任务依赖于不同脑区的协同工作。这些研究结果对人类认知过程 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线索。 同时,认知神经科学也关注认知功能的发展和退化过程。在婴儿和 儿童中,认知功能的发展伴随着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例如,随着 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升。相反, 在老年人中,认知功能的退化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等问题。对于这些发育和退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脑与认知功 能的关系,并为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除了理论研究,认知神经科学也得到了许多实际应用领域的关注。 例如,在教育领域,研究者们利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成果来改进教学方 法和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医学领域,认知神经科学 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帮助研究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认知神 经科学还被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领域,推动了相关技术 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关注人类思维和大脑神 经机制的关系。通过研究大脑活动的模式、神经机制以及发育和退化 过程,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此外,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学和技术等领域提供了有益的 启示和应用。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认知神经科学将在未 来取得更多重大突破,为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做出 更大贡献。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的概念 感知觉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感觉 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如视、听、嗅、味、触等,将刺激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知觉则是指大脑对这些神经 冲动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意义的心理体验或认识。 一、感觉的基本特征 1. 感觉具有客观性。即不同个体在相同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同的感受。 2. 感觉具有主体性。即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下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的 感受。 3. 感觉具有选择性。即人类只能接收到一定范围内的刺激。 4. 感觉具有适应性。即人类对于重复出现的刺激会逐渐减弱反应,以 保持大脑对新刺激的敏感度。 二、五种基本感官器官及其功能

1. 视觉: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 形成视觉感受。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能够帮助人类获 取丰富的信息。 2. 听觉: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感受。听觉能够帮助人类感知声音、语言、音乐等。 3. 嗅觉:通过鼻子接收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嗅觉感受。嗅觉能够帮助人类辨别不同的气味。 4. 味觉:通过口腔接收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 递给大脑,形成味觉感受。味觉能够帮助人类辨别不同的味道。 5. 触觉:通过皮肤接收机械、温度等刺激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 动传递给大脑,形成触觉感受。触觉能够帮助人类感知外界物体的硬度、粗糙度、温度等属性。 三、知觉的基本过程 1. 感知阈:指人类能够接收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当刺激强度低于感知 阈时,人类无法感知到。

2. 感知选择:指大脑对不同感官器官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 形成有意义的心理体验或认识。 3. 感知归纳:指大脑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运用,推断出未知事物 的性质和特征。 4. 感知调整:指大脑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需要对感觉信息进行调整和 修正,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 四、影响感觉与认识的因素 1.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越大,人类越容易产生感受和认识。 2.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高低会影响人类对刺激的感受和认识。 3. 刺激持续时间:刺激持续时间长短会影响人类对刺激的感受和认识。 4.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在相同刺激下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光线、声音、气味、温度等,会影响人类 对刺激的感受和认识。 五、感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认知神经心理学

1.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认知的神经机制的学科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交叉的学科诞生于1956年研究人动物机器的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2.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人脑高级功能的学科研究目的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其学科分支: 3.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单氨类氨基酸类肽类 岛叶:与味觉和内脏感觉有关 大脑深处为皮质皮质的深处为白质白质内有灰质核这些灰质核靠近脑底称为基底核或为基底神经节基底核主要为纹状体部分环绕丘脑主要功能是使肌肉的运动协调 4.动作电位的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5.小脑传统----小脑控制运动 新----调节感知觉 联觉:各种感觉的融通 6.小脑皮质的局部神经元活动 攀缘纤维苔藓纤维平行纤维颗粒细胞----兴奋性 高尔基细胞外星形细胞蓝细胞普肯耶细胞----抑制性细胞 7.鲍尔与帕森斯关于小脑功能的实验自变量因变量结论实验过程 4个水平 (一)鲍尔和帕森斯----支撑作用理论 1.小脑是大脑的一个支撑结构 对感觉输入进行监测和对获取信息的感觉通路进行连续精细的调节目的:实现高质量的感觉输入和高精度的动作 2小脑并不参与大脑支配的具体的外显行为或心理过程 3小脑受损或摘除大脑其余的系统通常能通过使用另外加工策略补偿感觉输入调节的缺陷 (二)对支撑理论的否定:小脑应该不会直接参与运动协调记忆感知注意和空间推理但有证据表明小脑直接参与 8、交叉激活理论:主要解释了联觉发生部位和原理 9.bouba和kiki效应 10.视觉皮质加工的两条通路:what:枕颞通路大脑腹侧—客观物体形状颜色和结构进行辨别某些细胞甚至专用于对面孔的分析 Where:枕顶通路大脑顶部—物体空间关系空间运动 11.面孔识别与物体识别的原则性区别 (一)脑定位标准—加工结构是否相同 (二)加工系统标准—平行加工还是串行加工 平行完全独立 (三)加工方式标准:局部优先还是整体优先整体优先 12. 法拉赫假设:①脑内存在局部分析和整体分析两个视觉识别系统②面孔识别主要动用整体分析系统阅读时也是③物体识别可以通过局部分析系统完成也可能通过整体分析系统完成④所以视知觉总体优先还是局部优先决定于知觉任务和知觉者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 13.工作记忆;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或目标而暂时保持和操作信息的多成分系统 工作记忆一词最早由米勒提出《计划与行为结构》 詹姆斯:初级记忆次级记忆 阿特金森:短时储存长时储存 Baddely 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替代原来的短时记忆概念 14.工作记忆的认知模型:巴德利的多成分模型 具体功能:1.中央执行系统:是WM的核心 ①注意控制系统:主动协调认知资源的分配控制有限容量的词语和空间记忆信息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等 ②协调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 2.语音回路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储存与控制负责口语材料暂时存储和处理的语音回路主要用于记住词的顺序

认知神经科学

1.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交叉的产物,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的学科。核心问题——脑与认知的关系。 2.额叶:从大脑前端的额极到中央沟,下部经外侧裂与颞叶分开,面积为大脑半球的1/3。初级运动皮层和运动性语言中枢,负责规划、控制和动作执行功能。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支配是交叉性的:一侧皮质主要支配对侧躯体运动。 3.顶叶:从中央沟向后与颞叶和枕叶接壤。初级躯体感觉皮层以及感觉性语言中枢。感觉冲动的皮质投射呈左右交叉性:左(右)侧的感觉冲动投射到右(左)侧的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投射区域的空间是倒置的:下肢感觉区在皮质的顶部,上肢感觉区在中间,头面部感觉区在底部。 4.颞叶:颞叶位于大脑两侧、耳朵的上方,在枕叶和额叶之间。外侧裂的下方,范围从大脑侧端的颞极到顶枕连线.听觉初级皮层。人类多数的语言中枢在左侧颞叶,只有5%左右的人的语言中枢在右侧颞叶。 5.枕叶:较小,侧面呈三角形,位于脑后中心部位的下方,是视觉皮层。人类眼睛接受的视觉信息都在这里进行加工处理。 6.岛叶:又称为脑岛,被周围皮质埋在外侧裂内(看不见),主要与内脏活动等功能相关。 7.联合区:感觉皮质和运动皮质只占大脑皮质的很小部分,75%都属于联合区,它的功能是连接感觉皮质和运动皮质,完成高层次的语言、记忆、认知、加工等更复杂的活动。8.脑电图(EEG):活的人脑细胞一刻不停的进行自发性、节律性、综合性的电活动。将这种电活动的电位为纵轴,时间特征为横轴,记录下来的电位与时间关系的平面图即为脑电图(EEG)。 9.事件相关电位(ERP):指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