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是什么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是独角莲的块茎,功效主要以祛风为主,可散寒治疗头痛。而白附片主要是提升阳气,可治疗阳虚,这两种药材不可混用。

黑附子

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一起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和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这两种药物使用时千万不可混淆,尤其附子的毒性较大,一旦错误和超剂量使用,患者轻可引起系统的许多症状,重则可引起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

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因产于河南的禹州,故又称禹白附。其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部类白色。另外有部分地区,如上海习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其主产于东北,故又称关白附,其表面棕褐色,内部类白色。上海习称禹白附为鸡心白附,称关白附为竹节白附。

性味与功效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

白附子:性味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功能祛风寒,逐寒湿,止痉止痛。主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头痛抽搐等,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

白附片≠ 白附子

白附片和白附子一字之差,且同属有毒,因而常被误认为是一种药。其实,二者功用大不相同,临证须鉴别使用。

白附片:属温里药,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侧)根附子的加工品。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然后取出,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毫米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即成。因全体呈白色,半透明状,故名。其性味辛甘热,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亡阳症,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但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须严格炮制,并有严格适应症,阴虚阳亢者及孕妇忌用,不能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白附子:属化痰药。分禹白附和关白附。前者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后者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表面棕褐色,断面却类白色,但二者功用大同。其味辛甘,性温,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惊风、破伤风、以及瘰疬、毒蛇咬伤等症。但本品亦辛温燥烈有毒,常须炮制后用,阴虚、血虚动风及热极动风者不宜用,孕妇慎用。

白附子的功效

抗炎作用

禹白附粉混悬液或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其均能显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症的肿胀度;两种制剂给小鼠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的重量。禹白附粉混悬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尚能显著降低酵母性的肿胀度。

祛痰作用

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显著祛痰作用。

抗破伤风作用

实验表明:禹白附蛋白预防和治疗,对小鼠肌肉注射破伤风毒素引起的破伤风均有对抗作用,能使动物存活率显著增加。小鼠静脉注射破伤风毒素后,再肌肉注射禹白附温浸剂、水提液、醇提液及腹腔注射水提液,结果显示其对破伤风均有效,效果与氯丙嗪相近。

白附子的药理作用

(一)禹白附的药理作用

镇静:本品温浸剂小鼠腹腔注射与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并随剂量增大,镇静功效增强。

抗结核杆菌:本药注射液对豚鼠感染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随剂量增大,抗结核效果增强。

(二)关白附的药理作用

消炎镇痛关附甲素能明显抑制蛋清、5一HT及甲醛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减慢心率关附甲素注射对豚鼠心动过速有明显的减慢心率作用,是关附甲素直接作用于窦房结引起的。关附甲素静注有对抗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使心肌传导速度减慢,从而阻滞了折返的发生。并进一步认为关附甲素减慢传导是通过对快钠通道阻滞的结果。

稳定细胞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关附甲素对低渗、加热、低pH和皂素引起的,均有明显的保护功效,说明关附甲素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关附甲素皮下注射能显著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提高耐缺氧关附甲素腹腔注射有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能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三)白附子的治病选方

治毒蛇咬伤: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杵烂敷伤处。

治瘰疬:鲜独角莲全草杵烂,稍加鸡蛋白杵匀,敷患处,一日换一次。

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鲜独角莲全草适量,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敷伤处,一日换一次。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黑附子,功效甚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主要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单用,力量不够,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干草、生姜降毒,杀附子毒,又增强回阳救逆效果,附子回阳较干姜迟缓,所以有的书讲,干姜偏走,附子偏守)。临床往往兼阳气脱,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这时仅回阳,对元气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畏寒身冷,腰膝冷痛,生长发育迟缓,早衰;肾不主水而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肾主生殖,生殖、降低等;肾不纳气,呼吸急促,出多进少,虚喘;肾不温煦脾阳,脾肾阳虚,,久泻不止,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温煦形体。还有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食欲不振,它脾肾双补,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心阳虚,轻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温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卫阳不固,自汗不止,与黄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即能温中,又能温经。广泛的温里散寒。温中,用于胃寒,脾胃虚寒,也用于实证的寒邪过重,脘腹冷痛;温经,经脉受寒,出现的冷痛、头痛可用,还有类似于乌头的祛的作用,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兼阳虚的它祛风湿,散寒止痛,但祛风湿不如乌头。只要有寒无论虚实均可用。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症就是温补阳气。

4、用于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在作用方面,黑附子主要有强心、对血管和的影响、抗休克、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以及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功能、抗氧化、刺激神经、抗心肌缺血、促进。

黑附子的食用方法

①用法用量: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②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用于里寒、腹泻,大便表稀。

③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和白附子鉴别 目录 乌头 (2) 川乌 (3) 附子 (3) 北乌头 (5) 草乌 (6) 黄花乌头 (6) 关白附 (7) 短柄乌头 (7) 雪上一枝蒿 (8) 独角莲 (9) 禹白附 (9)

表1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来源 注:白附子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天南星科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无考证。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而为白附子的正品被广泛应用。 乌头 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茎高60-150厘米。叶片常3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急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形,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微柔毛;小苞片狭条形;萼片5,蓝紫色,外面有微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通常有微柔毛。蓇葖美长1.5-1.8厘米;种子有膜质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块根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关节痛、神经痛、风寒湿痹等症。 图1 乌头

川乌 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川乌,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图2 川乌药材及制川乌饮片 附子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图3 盐附子药材及饮片

黑神丹的功效与作用

黑神丹的功效与作用 众所周知黑神丹是一种中药方剂,可是大家对于黑神丹的功效了解多少呢?黑神丹到底应该怎么吃呢?想知道这些的话,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 荞面6钱,川大黄1两,槟榔1对(拣尖用),细墨4钱半。 【制法】 上为细末,用冷水和成,分作13-15丸,用文武炭轻火烧动。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酒食积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如服药人,住食1日,临卧,醋半盏浸药如泥,研如面糊相似,先吃一口醋,如服药后,又一口醋送下。 【注意】 但服白粥2-3日,忌生硬物。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二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诃子4个(炒),黑牵牛(生)半两,巴戟(炒)半两,甘遂3钱,赤小豆(生)49粒。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大麻风。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15丸,用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次用水膏药。 【摘录】 《奇效良方》卷五十三 【处方】 黑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天麻(去芦头)半两,天南星(炮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浆水煮,焙干)半两,麻

黄(去根节)半两,干姜(炮)半两,草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炒黄色)半两,麝香(去毛,细研)1两,天雄2两(慢火上炙热,好酒内蘸,如此7返,令折药力,更用童便内蘸7返,撅一坑子约深5寸,先用热火坑内炙干,去火,坑内洒酒约半升,天雄在内,瓷碗盖定,周围泥了,不教漏气,冷定取出用之)。 【制法】 上各修制,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产后大发热,消渴不止,烦躁不休,或汗病后胃脘硬、爱水者。 【用法用量】 发热、渴,用蜜水化服;欲出汗,热酒化服;汗病后胃脘硬,爱水,依前用蜜水化服1丸。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的毒性较大,服用时需要格外谨慎,附子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其毒性,使人内服后可以取得壮阳补肾的功效。古代和现代都有关于附子的具体炮制方法的记载,大家可通过下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附子炮制方法的相同之处以及区别。 ★附子炮制方法: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 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

,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 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 、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百味中药的差别

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十三、三棱、文术:共性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文术,文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十四、麦芽、谷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麦芽主回乳消胀、还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纳呆最佳,谷芽主消食作用咬麦芽缓、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共性为温中、行气、止呕;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的功效与作用 姜附御寒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姜附御寒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 干姜(炮)1钱2分,半夏(汤洗)5分,柴胡(去苗)1钱, 防风(去芦)半钱,羌活1钱,藁本(去土)8分,人参(去芦)半钱,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 李仁(汤浸,去皮尖)半钱,当归身6分(酒制),桃仁半钱(汤浸,去皮尖,与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药),黑附子(炮,去皮脐)4钱。 【功能主治】 中气不足,遇冬天寒气客于脾胃之间,相引两胁缩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浊涕不止,不闻香臭,咳嗽脑痛,上热如火,下寒如冰,头时作阵痛,或暴痛,两目中流火,视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鸣耳聋,喜晴明,恶阴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饮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齿动摇,不能嚼物,腰脐间及尻肾膝足胻冷,阴汗自出,行步失力,风痹麻木,小便数,气短喘喝,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妇人白带,阴户中大痛,上牵心而痛,

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牵心腹阴阴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调,烦心,霍乱,逆气,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气腹中腹鸣,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5大盏,煎至3盏,入黄耆1钱,橘皮5分,草豆蔻1钱,再煎至2盏,再入酒制黄柏3分,酒制黄连3分,枳壳3分,酒地黄2分(此4味锉碎,预1日先用新水多半盏浸1宿),蔓荆子2分(亦预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将前正药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热服之,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注意】 忌肉汤,宜食肉。 【摘录】 《东垣试效方》卷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姜附御寒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姜附御寒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姜附御寒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例倪医师改炮附子为生附子治里寒之病例

一例倪医师改炮附子为生附子治里寒之病例 寒山道楼主 [求助]求助倪医师,本人长期极恶风畏寒尊敬的倪海厦医师:我一直是您忠实的读者,每一次看您的文章,心中都不由心驰神往:这才是真正的医学,这才是伟大而慈悲的祖先留给炎黄子孙最宝贵的东西!知道您太忙了,向您求诊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转了千百回。 自小我就一直坚信中医,然而看遍了周围的中医,我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转。 我1980年10月29日出生,男,身高164cm ,体重52千克,今年25周岁,家在广东省,我现在主要症状是极度怕风,畏寒。现在根本不敢到屋外去,每天穿着厚厚的衣服,呆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以下是病史: 1995年,14岁,开始觉每天疲惫不堪,然后发觉盗汗,逐渐恶风畏寒。那时医生都主要治盗汗,浅陋的西医只会叫你查这查那,一会儿说血液缺什么,一会儿叫你拍片,看看有没肺结核,中皮西骨的中医也是一样。盗汗不见好,而越加恶风畏寒了。 去年7月毕业后回到家专心看病,先后服过大剂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等,不见好转。 05年10月去外省找一位名中医看病,他前后开了3方,服后头部怕风好转,盗汗好了,身上恶风畏寒却依旧。后来看到《扁鹊心书》,觉得像窦材所提到的虚劳病,于是隔

姜艾灸关元,前后共灸了70壮,每次灸完都会尿出清长的小便,之后整个人都会感到很精神,有力气,没灸之前,上楼时,心跳厉害,喘气,灸后心跳好很多,也不喘。但灸后关元处烂了一大片,到现在快30天了,还是在流脓水,不结疤,不知可不可以再灸。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等等. 睡眼一般是一觉到天亮,不过比较多梦。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通常不会感觉到很饿,但也不是没胃口,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食物。 3.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等等. 有时每天大便,不过多数是两天才大便一次,大便成条偏软,微黑,不太臭。 4.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等等. 如果少喝水,小便呈淡黄色,阴茎觉热痛,晚上睡后无尿意,白天尿四五次,尿量较多。以前盗汗时,小便数和量都少。 5.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

白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白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石延榜, 张振凌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8 刊名: 中国实用医药 英文刊名: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08,3(9) 被引用次数:11次 参考文献(13条) 1.李娟;李静;卫永第独角莲块茎花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1991(01) 2.李清华;贾宗才独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1962(11) 3.陈雪松;陈迪化;斯建勇中药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7) 4.李静;卫永第;陈玮瑄独角莲块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1996(02) 5.孙启良;卫永第;杨伟超独角莲各部位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1995(04) 6.毛淑杰白附子生品及炮制品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1991(02) 7.姚三桃;傅桂兰;洪海燕白附子炮制前后成分含量的变化 1993(04) 8.王毅;张静修制白附子饮片中铝含量的研究 1992(05) 9.吴连英;仝燕;毛淑杰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1992(06) 10.吴连英;毛淑杰;程丽萍白附子不同炮制品镇静、抗惊厥作用比较研究 1992(05) 11.刘洁;卢长庆;王钥琦白附子炮制前后显微与化学比较 1990(02) 12.孙淑芬;曾艳;赵维诚白附子抑制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医研究 1998(06) 13.吴连英;仝燕;程丽萍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毒性比较研究 1992(1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袁菊丽白附子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 2.余润民.龚千锋白附子炮制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4) 3.陈雪松.陈迪华.斯建勇.Chen Xuesong.Chen Dihua.Si Jianyong中药白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Ⅰ)[期刊论文]-中草药2000,31(7) 4.吕永磊.李珊.李向日附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研究[会议论文]-2010 5.李艳凤.马英丽白附子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10,38(4) 6.王亚娟黄花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概况[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 7.谢华.刘博.胡银燕.张振凌白附子趁鲜加工炮制饮片中草酸钙针晶含量变化的研究[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8,23(12) 引证文献(12条) 1.张美玲张培影治疗冠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讨[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8) 2.宋瑱.李庆勇.王春成.高文轻.姜春菲.桑梅独角莲块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成分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12(1) 3.于晓红.阚洪敏.胡艳文白附子混悬液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抑制作用及对免疫器官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5)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是什么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是独角莲的块茎,功效主要以祛风为主,可散寒治疗头痛。而白附片主要是提升阳气,可治疗阳虚,这两种药材不可混用。 黑附子 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一起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和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这两种药物使用时千万不可混淆,尤其附子的毒性较大,一旦错误和超剂量使用,患者轻可引起系统的许多症状,重则可引起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 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因产于河南的禹州,故又称禹白附。其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部类白色。另外有部分地区,如上海习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其主产于东北,故又称关白附,其表面棕褐色,内部类白色。上海习称禹白附为鸡心白附,称关白附为竹节白附。 性味与功效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 白附子:性味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功能祛风寒,逐寒湿,止痉止痛。主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头痛抽搐等,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 白附片≠ 白附子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伤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样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附子非补肾阳之药。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不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人之内伤杂症,多因

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的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不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治人,人健而身轻;治国,国泰而民安;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救逆 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剂。在太阳病上篇,伤寒“重发汗,复加烧针”致阳气内虚者,应 用四逆汤以救逆。在太阳病中篇更是直接指出了附子“救里” 的作用,身体疼痛的症状 在太阳病多见,但亦有因少阴里虚寒所致,故单纯以四逆汤救里即可,虚寒得化,疼痛自解,四逆汤应用在其他篇章亦多是与此相类。附子在、四逆汤中的应用体现了《本经》中 对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的认识,里气虚寒,下利不止,外可见“身体疼痛”、“大热不去”、“四肢拘急、手足厥冷” 等病情,放胆应用四逆汤,用生附子配伍干姜、甘草t 温脾肾之阳救虚寒以止利。除热。正如陶节庵云“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 尤其是生附子配干姜,透达阴寒,回阳救逆,其力精专。在干姜附子汤用以治疗“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汗 下之后阳气爆虚, 阴寒独盛,生附子。干去浓煎-次顿服,以救虚脱之阳。若阴寒内盛病 情人里渐深,出现阳气虚微,被阴寒格拒于外,形成内寒外热之时,仲景则以通脉四逆汤 处之,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温阳通脉,当病情进一步深人出现“吐巳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时”,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治之。古人在注解此条时认为,阴 寒内盛格阳于外,以咸寒猪胆汁,引药人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或许有些牵强,猪胆汁在 这种病情深重的情况下应是直接发挥其治疗作用,而不是仅仅为引经佐使之药。根据现代 药理研究,猪胆汁含有大量胆汁酸、胆盐等,抗菌谱广,抗炎作用强,尤其是对消化系统 更为突出,口服后还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在少阴病,出现下利脉微、干呕烦躁 之时,胃肠消化系统已经极其混乱,整体功能衰竭,此时应用附子井直接配伍口服猪胆汁,可破阴除寒救逆,并恢复病人的胃肠功能,助消化,促吸收,急危症时可保得病人胃气, 挽留生命。在白通汤中体现得更为明确,“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 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 可以明显看出病情进一步加重,胃肠功能紊乱,此时加猪胆汁应该是直接来纠正胃肠功能,助正气的恢复。总结四逆、白通之类·应用,其一,可医恶寒、下利厥逆、脉沉微等全身性阴寒、功能衰退证候;另外对里寒外热、大汗出、大热不去、干呕烦躁等症,亦可回阳复脉,潜纳浮阳,如冬医宗金鉴诊所云“能 大壮元阳,主持内外,共招外热返之于内”,我们在临床中对于大热不去,兼见太阴、少 阴虚寒者,应用四逆汤类方,其退热之效确实可以一剂而愈。 二、温经散寒除湿痹 温经散寒除湿痹的作用多体现在太阳病篇、痉湿昭病脉证篇以及中风历节病脉证篇, 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自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汤。以桂枝芍药知 母汤为代表,“诸肢节疼痛,身体尴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 汤主之”,历节病程日久,风寒湿郁痹气血经脉,以附子温经散寒除湿,配伍麻黄、桂枝、白芍、防旧、知母、生姜疏通经脉、畅通气血阴阳,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扶正。病情轻 浅者仲景处以桂枝附子汤类温通经脉气血,桂枝辛温发散,通阳利水,行里达表,无所不到;附子温阳散寒,通行十二经脉,走而不守,二药相须为用,可作用于全身1 密滞不

部分中药别名的叫法与区别

部分中药别名——根茎类根茎类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商品规格:主根分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茎基称:剪口;支根称:筋条;更细的根称:绒根。 处方别名:三七、田七、参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山漆、金不换、文山七(产云南文山) 混淆品: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的块根。菊三七 竹节三七:为五加科大叶三七的根茎。竹三七、竹节三七竹节参

土三七:藤三七,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的块茎。土三七藤三七血三七,为薯蓣科薯莨的块根。血三七朱砂七红孩儿景天三七,为景天科多种景天的根。景天三七 枯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老根。处方别名:枯萝卜、气萝卜、仙人骨、仙人头、地骷髅、地枯萝、空莱菔、老人头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处方别名:白附子、制白附、禹白附、盐附子、独角莲、白波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 混淆品: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关白附、竹节白附

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紫背天葵的块根。处方别名:天葵、天葵子、天去子、天葵根、紫背天葵子、夏无踪、两头尖、千年耗子屎 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处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防己、粉寸己、解离、石解、石蟾蜍混淆品: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广防己 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汉中防己 木防己:为防己科木防己的根。处方别名:木防己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处方别名:射干、寸干、扁竹、扁竹兰、鬼扇、老君扇、开口箭、乌蒲、黄远 混淆品: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处方别名:白射干、土射干 穿山龙:为薯蓣科穿龙薯蓣的根茎。处方别名:穿山龙、穿地龙、川山龙 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处方别名:常山、鸡骨常山、蜀漆根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处方别名:何首乌、首乌、制首乌、地精、夜合、赤葛、赤敛、红内消、九贞藤、马肝石、山奴、山哥、山翁

二圣丸的功效与作用

二圣丸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二圣丸。 【处方】 川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各30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将药末入猪胆内,汤煮熟,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脏腑不调,时或泄泻,且久不愈,羸瘦成疳。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饮送下。量儿大小加减,频服,不拘时。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 干蝎(炒)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 【制法】 上为末,以清酒、童便各1盏,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劳羸瘦,脐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大蛤蟆1枚(端午日捕,眼赤者佳),臭黄2两(为末)。 【制法】 上净取却蛤蟆肚肠,然后满腹着臭黄末,以纸裹,上以泥封,令干更泥,如此可3遍,待泥干,即于大火中烧令烟尽,捣罗为末,用粟米饭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小儿丁奚,腹胀干瘦,毛发焦黄。 【用法用量】 儿1岁,以粥饮送下1丸。服药后,以生熟水浴儿,拭干,以青衣覆之,令睡良久,有虫出即效。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 川乌头(生用)半两,苍术(去皮)1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调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牙齿动摇疼痛。 【用法用量】 每用7丸,食前盐汤送下。

【注意】 忌热物少时。 【摘录】 《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 干漆1两(为末),湿漆1两。 【制法】 每服1丸;温酒吞下,不拘时候。如小肠,膀胱气痛,牙关紧急,但斡开牙关,温酒化1丸,灌下必安。 【功能主治】 妇人不曾生育,血气脏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病小肠气撮痛者。 【用法用量】 先将湿漆入铫子内,熬如1食饭间已来,住火,与干漆末一处拌和为丸,如半皂子大。 【注意】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 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 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抗休克 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保命丹的功效与作用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中药方剂就是一种,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保命丹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保命丹的知识吧! 【处方】 白茯苓朱砂(令研)白附子(炮)牛黄天南星(炮)各30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45克甘草(炙)30克硼砂30克龙脑麝香各少许 【制法】 上为末,和匀,薄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主婴孩小儿急惊风候传入慢惊者。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银薄荷煎汤化下。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四

【处方】 巴豆霜3克(去油)黑丑3克大黄3克血竭1.5克朱砂3克麝香0.6克 【制法】 共为末,酒浆为丸,绿豆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 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壮人服1.5克,虚人0.9克,小儿0.6克,俱用陈酒送下。 【摘录】 《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 人参5两,麻子仁2两(炒,去皮),干地黄2两,瓜蒌子(炒)2两,菟丝子(酒浸)2两,生地黄3两,干大枣3两,大豆黄卷1升(煮去沫),黑附子2两(1两生用,1两炮去皮心用之),白茯苓2两5钱,茯神2两5钱,地骨皮(去粗皮)2两5钱,

蔓荆子(煮熟用)2两5钱,杏仁(去皮尖用)2两5钱,麦门冬(炒,去心用)2两5钱,地肤子(蒸7遍)2两5钱,黍米(作粉)2两5钱,粳米(作粉)2两5钱,白糯米(作粉)2 两5钱,天门冬(去心)2两5钱,车前子(蒸)2两5钱,侧柏叶(煮3遍)2两5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辟谷绝食。主 【用法用量】 各拣选精粹者,腊月内合者妙,他时不可合,日月交蚀不可合。如合时,须拣好日,净室焚香,志心修合。又将药末用蜡1斤半,滤去滓,白蜜1斤,共2斤半,一处溶开,和匀,微加酥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服至5日。如来日服药,隔宿先吃糯米一顿,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饮送下。如路行人服,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饼,嚼烂咽。或吃干果子以助药力,不吃更妙。日后退下药来,于长流水中洗净再服。可百年不饥矣。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aconitine),(mesaconitine),(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中药白附子与白附片的异同

如何区分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 因药名相近,附子、白附子、白附片及其别名或习称常易混淆不清,从而导致某些药材供应商供货、药剂人员收货和临床医师用药张冠李戴,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药材和品名界定清楚,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白附子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是法定的药名,习称禹白附。由于历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故有些地区习惯用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表面棕褐色,断面却类白色,又称关白附,作为白附子用。两者都有毒性, 功用大同,但关白附的毒性很大,不应与禹白附混用。我国2000年版药典所收载的白附子是禹白附。两者都是块根,外观长短和直径虽有差别,但是不明显,两者都有根痕和芽痕,只是禹白附的表面有密生环纹,而关白附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白附子的饮片是经过炮制的,如要用非炮制品则应注明生白附子。 附子(白附片)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又称泥附子,有毒,需加工后以供药用,按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经炮制的乌头母根,则称为川乌。乌头的子根是从母根生出的块根。李时珍曰:“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所以,用附子炮制的白附片又称天雄片,现在最常用的是白附片和黑顺片,统称为熟附片。虽其加工方法不同,名称有别,但效用无甚差异。 区别:二者名称相近,常易混淆,但它们的功效迥异,前者味辛甘,性温,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风痰壅盛、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以及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症。但本品亦辛温燥烈有毒,常须炮制后用,阴虚、血虚动风及热极动风者不宜用,孕妇慎用。而后者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但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须严格炮制,并有严格适应症,阴虚阳亢者及孕妇忌用,不能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白附子的炮制品饮片横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色呈深棕色;附子的加工品均为纵切片,纵切成约3毫米的薄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白附片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黑顺片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那么古法是怎么炮制的呢?四川有一个地方叫自贡,也叫盐都,产盐的地方。过去,取盐就像是打井钻石油一样,把原盐从井里抽上来,然后用锅来熬制,熬制的结果是分成两个东西。那两个呢?一个叫盐,一个叫胆巴。两个东西分出来了,盐是属于阳的,胆巴就是属于阴的。四川人喜欢吃豆花,那么豆花是用什么点成的呢?就用胆巴水。如果豆浆熬了以后不放胆巴,它就始终是水,一将胆巴放进去,豆花就成形了。《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生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为什么这个放下去,它的形就出来了?这就是“阳化气,阴成形”。那么附子为什么要用这个法去制呢?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样一个纯阳的东西,要用一个至阴的东西来制,所以阴阳这个东西很是奥妙,古人怎么就能想到这个上面去,我们可以吗?恐怕是八辈子也想不到这个上面来。所以,对于古人的很多东西,惟有赞叹,惟有恭恭敬敬地去学习,去体悟,去信守奉行。这是附子在炮制法上用到的东西,了解这些可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地去认识附子的性味功用。附子的炮制,过去要九蒸九浸,蒸了以后用胆巴水泡,泡了以后用长流水冲洗,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制法不是这种制法,这对于附子的功用是有很大影响的。 现在附子的炮制非常令人沮丧,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用蒸法,蒸是不跟水接触,它就不会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德立 吕 怡 吴兴繁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吕 静 宋铁滨 附子,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属下品药,仲景首创火炮,此后历代医籍皆有关于附子炮制的记载,不同炮制其临床疗效各异,屡析如下: 盐附子:选取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 60%的胆巴(盐卤)溶液中,过夜再加盐浸泡,每天晾 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 (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黑顺片(黑附子):取泥附子按大小分类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匀,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 厚片,再用水漂,用红糖和菜油炒调色液,使附子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再晒干。 白附子(明附子):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0.3cm 的薄片,用水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煮透,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炮附片: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子 (泥附子的切片),拌炒至鼓起并变色,取出筛去沙子放 凉。 一般认为盐附子不应当直接入药,其它饮片入汤 剂时应选煮30分钟至2小时,以汤剂不麻舌为准,以免由产地不同,炮制差异所造成的中毒。 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其饮片在临床药用上大同小异,均以温肾壮阳,填补命门之火为主。淡附子、炮附子在临床上各有侧重,淡附子以回阳救逆为主,可用于厥逆亡阳证,如四逆汤,也可用于寒湿痹痛,如甘草附子汤;炮附子以温肾暖脾为主,可用于虚寒泄泻,如附子理中丸。 附子的古今炮制方法甚为丰富,有待对其药理进行深入研究。 于白莉等[5]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穿琥宁注射剂的生物半衰期t1/2为2小时,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体外,用药2天后,穿琥宁可由尿中排出用药量的85.6%。5 穿琥宁针剂的临床研究 四川省穿心莲临床协作组[7]对穿琥宁针剂对婴幼儿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等445例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明穿琥宁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尤以解热效果最为显著,显效率为78.4%,总有效率为89.4%,平均退热时间为2.67天。曹晓岚等[8]采用穿琥宁针剂治疗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54例,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9例,肺部感染8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急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炎3例,胆系感染2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肺癌发热1例。结果,显效率为87.4%,总有效率为96.30%。于白莉等[5]用穿琥宁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206例,平均开始降温时间6.3h ,平均体温复常时间为31.4h 。陈德英[5]采用穿琥宁治疗多种感染122例,治愈率达81.2%。黎文华[5]用穿琥宁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5例,总有效率为95.48%。李晓[5]采用穿琥宁针剂治疗呼吸道霉菌感染30例,总有效率为93.3%。潘传芝[9]用穿琥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2例,证明穿琥宁可明显地 控制乙脑病情,用药48小时内71%的病人退热,并认为穿琥宁治疗乙脑,在病人退热,意识障碍改善、抽搐 停止天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张克勤[10] 用穿琥宁与氯霉素眼药水合用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21例,总有效率为95.2%,其中显效为61.9%,有效为33.3%。6 穿琥宁的副作用 穿琥宁针剂经广泛临床使用证明副作用轻微,主要有婴幼儿泄泻,以风寒型为主,发生率为22%[11],个别患者出现药疹[12],有过敏史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8]。7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人民出版社,1978:3432 邓文龙,等.中草药通讯,1985;10(17):383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化室穿心莲研究组.中草药通讯,1978;(8):14 张志勇,等.华西药学杂志,1991;6(2):755 范淑惠,等.陕西中医,1994;15(11):5266 张志勇,等.华西药学杂志,1991;6(3):1297 四川省穿心莲临床协作组.中草药通讯,1978;(8):328 曹晓岚,等.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2):5489 潘传芝.中药研究,1994;16(11):2710 张光勤.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12211 张国强.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7712 陈惠红,等.中国新药杂志,1996;5(4):291 收稿日期:1997-10-10 1 中 医 药 信 息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 ESE MEDICIN E 1998年 第1期

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黑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回救逆~用于亡证~症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微欲证。本品能上助心以通~下证证以阳阳脉阳脉阳 益火~挽救散失的元~证“回救逆第一品证”。常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救逆之功效阳阳与阳~即阳气脱漓气与气参阳脱即参四逆证。若衰~大汗淋、促喘急者~大证元的人配伍~以回固~附证。 2.证火助~用于证。本品能一身之~凡者如证、脾、心证证及证弱者均适用。阳阳虚温阳阳虚阳虚 若证不足~命证火衰~而证证冷~腰膝冷痛~夜尿证多者~每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阳阳痿与 桂附八味丸。脾证、寒盛的脘腹冷痛~大便证~常、白证、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阳虚湿内溏与党参 证。医学教|育搜集整理脾证~水停~证小便不利、肢浮证者~用之有助化之功~常网阳虚气内体阳气 与苓真阳气痹与参健脾利水证白证、茯等同用~如武证。心不足~而证心悸短、胸心痛者~可人、桂枝等同用。证自汗出者~可、桂枝同用。阳虚与黄芪 3.散寒止痛~用于痛。本品辛散通~有证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偏盛、周身骨证疼痛证痹温湿 甚者证适宜~可桂枝、白证等同用~如甘草附子证。与 黑附子具有回救逆~证火助~散寒除等功效。常用于治证证盛格~大汗亡~吐利厥逆~心阳阳湿阳阳 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水证小慢~证寒~证拘证~萎~证冷证~疽证漏及一切寒痼冷之气儿惊湿痹躄阳沉

疾。 黑附子证性证~能祛除寒~因此证证痛于寒偏证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温湿湿痹属气 附子的功效作用与 附子【名】称: 附子/附片/黑附子【分证】 : 温里证 -- 不分证【功用】 : 回救逆~证脾证~散寒止痛。大辛大证~逐寒。【性味】阳温温阳: 大辛. 大证。有毒【证证】 : 心、脾、证. 【用法用量】 : 一证至三证~一般证证最好先煎。【使用注意】 : 【证名及制】炮: 制附子、黑附证、熟附子、淡附片;证证证证根~证证巴水;证证,即浸后供证用再用水漂后用豆腐同煮~然后去豆腐~乾燥。;外地因制方法不同而有熟附片、清清炮黄区区区附证、明附证等证~证上海地不再分。,生附子、咸附子;证证证证根~证证巴水证制~洗证后~切片干供证证用。生附子毒性证熟附片证强~证证格控制使用~一般只供外用。, 【方例】晒: 四逆证《证寒证》,附子、干姜、甘草治证寒少病~证寒盛~欲~而有腹痛下利~四肢厥冷~阳内阳气脱脉微证欲证。【中毒证理】证证证各证神精末稍及中先证证后麻。致死量,证证酊与碱枢痹2毫升~证证碱2毫克。状运减症,先有唇舌证麻、证心~手足证麻~证之证不一、证吐、心慌、面白、证冷、胸证、证燥、痛证退、心跳慢弱、血证下降、呼吸证慢、证咽困证、言证障碍、呼吸中抑制。证有抽~急性心原性证缺血证枢搐 合证。可能突然而死亡。证理,高证酸证洗胃~保暖~注射证大证量的阿托品。麻重者证证证证、吸、痹气人工呼吸、证液。休克可用正证上素、【证用】 : 1.用于厥逆亡、微欲证等症。附子辛阳脉烈而证~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微弱~脉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6~常配合人、干姜、参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亡厥逆者~用附子、人外~证再加证骨、漓阳参蛎牡等固证证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