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和白附子鉴别

目录

乌头 (2)

川乌 (3)

附子 (3)

北乌头 (4)

草乌 (5)

黄花乌头 (5)

关白附 (6)

短柄乌头 (6)

雪上一枝蒿 (7)

独角莲 (7)

禹白附 (7)

表1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来源

注:白附子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天南星科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无考证。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而为白附子的正品被广泛应用。

乌头

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茎高60-150厘米。叶片常3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急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形,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微柔毛;小苞片狭条形;萼片5,蓝紫色,外面有微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通常有微柔毛。蓇葖美长1.5-1.8厘米;种子有膜质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块根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关节痛、神经痛、风寒湿痹等症。

图1 乌头

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川乌,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图2 川乌药材及制川乌饮片

附子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图3 盐附子药材及饮片

黑顺片(黑附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图4 黑顺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图5 白附片

淡附片

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图6 淡附片

炮附片

形如黑顺片和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图7 炮附片

北乌头

块根圆锥形或胡萝卜形,长2.5-5厘米,粗7-10厘米。茎高(65-)80-150厘米,无毛,等距离生叶,通常分枝。茎下部叶有长柄,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五角形,长9-16厘米,宽10-20厘米,基部心形,三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披针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曲毛,背面无毛;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2/3,无毛。顶生总状花序具9-22朵花,通常与其下的腋生花序形成圆锥花序;轴和花梗无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苞片长圆形或线形;下部花梗长1.8-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线形或钻状线形,长3.5-5毫米,宽1毫米;萼片紫蓝色,外面有疏曲柔毛或几无毛,上萼片盔形或高盔形,高1.5-2.5厘米,

有短或长喙,下缘长约1.8厘米,侧萼片长1.4-1.6(-1.7)厘米,下萼片长圆形;花瓣无毛,瓣片宽3-4毫米,唇长3-5毫米,距长1-4毫米,向后弯曲或近拳卷;雄蕊无毛,花丝全缘或有2小齿;心皮(4-)5枚,无毛。蓇葖直,长(0.8-)1.2-2厘米;种子长约2.5毫米,扁椭圆球形,沿棱具狭翅,只在一面生横膜翅。7-9月开花。

图8 北乌头叶和花

草乌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嘴,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有一侧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草乌,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图9 草乌药材及饮片(制草乌)

黄花乌头

块根倒卵球形或纺锤形,长约2.8厘米。茎高30-100厘米,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密生叶,不分枝或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具稍长柄;叶片宽菱状卵形,长4.2-6.4厘米,宽3.6-6.4厘米,三全裂,全裂片细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干时边缘稍反卷,两面几无毛;叶柄长为叶片的1/4或比叶片稍短,长1.4-4.5厘米,无毛,具狭鞘。顶生总状花序短,有2-7花;轴和花梗密被反曲的短柔毛;下部苞片羽状分裂,其他苞片不分裂,线形,下部花梗长0.8-2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狭卵形至线形,长1.5-2.6毫

米;萼片淡黄色,外面密被曲柔毛,上萼片船状盔形或盔形,高1.5-2厘米,下缘长1.4-1.7厘米,外缘在下部缢缩,喙短,侧萼片斜宽倒卵形,下萼片斜椭圆状卵形;花瓣无毛,爪细,瓣片狭长,长约6.5毫米,距极短,头形,花丝全缘,疏被短毛;心皮3,子房密被紧贴的短柔毛。瞢荚直,长约1厘米;种子长约2-2.5毫米,椭圆形,具三条纵棱,表面稍皱,沿棱具狭翅。8-9月开花。

图10 黄花乌头叶和花

关白附

黄花乌头的块根作为关白附入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

图11 关白附

短柄乌头

块根胡萝形,长5.5-7厘米,粗5-6.5毫米。茎高40-80厘米,疏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密生叶,不分枝或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短柄;叶片卵形,角状宽卵形,长3.5-5.8厘米,宽3.6-8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宽菱形,基部突变狭成长柄,二回近羽状细裂,小裂片线形,宽(1-)l.5-3毫米,边缘干时稍反卷,侧全裂片斜菱形,不等二裂至基部,两面无毛或背面沿脉疏被短毛;叶柄长2.8-3.2厘米。总状花序有7至多朵密集的花;轴和花梗密被弯曲而紧贴的短柔毛,苞片叶状,花梗近直展,下部的长达1.5厘米,中部以上的长约1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上部,二或三浅裂,有时不分裂,宽线形长6-9毫米,宽1.5-3.5毫米;萼片紫蓝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盔形或盔状船形,具爪,高2-3厘米,下缘向斜上方伸展,喙短,侧萼片长1.5-1.8厘米;花瓣无毛,上部弯曲,瓣片长约7毫米,距短,向后弯曲;花丝疏被短毛,全缘或有2小齿;心皮5,子房密被斜展的黄色长柔毛。9-10月开花。

图12 短柄乌头

雪上一枝蒿

图13 雪上一枝蒿

独角莲

图14 独角莲

禹白附

图15 禹白附药材及饮片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的炮制方法 附子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的毒性较大,服用时需要格外谨慎,附子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其毒性,使人内服后可以取得壮阳补肾的功效。古代和现代都有关于附子的具体炮制方法的记载,大家可通过下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附子炮制方法的相同之处以及区别。 ★附子炮制方法: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 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

,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 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 、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例倪医师改炮附子为生附子治里寒之病例

一例倪医师改炮附子为生附子治里寒之病例 寒山道楼主 [求助]求助倪医师,本人长期极恶风畏寒尊敬的倪海厦医师:我一直是您忠实的读者,每一次看您的文章,心中都不由心驰神往:这才是真正的医学,这才是伟大而慈悲的祖先留给炎黄子孙最宝贵的东西!知道您太忙了,向您求诊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转了千百回。 自小我就一直坚信中医,然而看遍了周围的中医,我的身体还是不见好转。 我1980年10月29日出生,男,身高164cm ,体重52千克,今年25周岁,家在广东省,我现在主要症状是极度怕风,畏寒。现在根本不敢到屋外去,每天穿着厚厚的衣服,呆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以下是病史: 1995年,14岁,开始觉每天疲惫不堪,然后发觉盗汗,逐渐恶风畏寒。那时医生都主要治盗汗,浅陋的西医只会叫你查这查那,一会儿说血液缺什么,一会儿叫你拍片,看看有没肺结核,中皮西骨的中医也是一样。盗汗不见好,而越加恶风畏寒了。 去年7月毕业后回到家专心看病,先后服过大剂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等,不见好转。 05年10月去外省找一位名中医看病,他前后开了3方,服后头部怕风好转,盗汗好了,身上恶风畏寒却依旧。后来看到《扁鹊心书》,觉得像窦材所提到的虚劳病,于是隔

姜艾灸关元,前后共灸了70壮,每次灸完都会尿出清长的小便,之后整个人都会感到很精神,有力气,没灸之前,上楼时,心跳厉害,喘气,灸后心跳好很多,也不喘。但灸后关元处烂了一大片,到现在快30天了,还是在流脓水,不结疤,不知可不可以再灸。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等等. 睡眼一般是一觉到天亮,不过比较多梦。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通常不会感觉到很饿,但也不是没胃口,也没什么特别想吃的食物。 3.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等等. 有时每天大便,不过多数是两天才大便一次,大便成条偏软,微黑,不太臭。 4.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等等. 如果少喝水,小便呈淡黄色,阴茎觉热痛,晚上睡后无尿意,白天尿四五次,尿量较多。以前盗汗时,小便数和量都少。 5.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和白附子鉴别 目录 乌头 (2) 川乌 (3) 附子 (3) 北乌头 (5) 草乌 (6) 黄花乌头 (6) 关白附 (7) 短柄乌头 (7) 雪上一枝蒿 (8) 独角莲 (9) 禹白附 (9)

表1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来源 注:白附子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天南星科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无考证。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而为白附子的正品被广泛应用。 乌头 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茎高60-150厘米。叶片常3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急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形,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微柔毛;小苞片狭条形;萼片5,蓝紫色,外面有微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通常有微柔毛。蓇葖美长1.5-1.8厘米;种子有膜质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块根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关节痛、神经痛、风寒湿痹等症。 图1 乌头

川乌 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川乌,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图2 川乌药材及制川乌饮片 附子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图3 盐附子药材及饮片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配伍运用汇粹 附子的确在很多病症中都可用,但火神派药理偏矣。四逆汤是对脾用药,不是补肾阳。附子的作用是温经散寒,能通十二经络,能使阳气外达,干姜和甘草对脾起作用。之所以很多病用附子能起作用,是因为人病之后,会出现经络阻滞,附子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使气机流畅而恢复正常,同时,诸药也才起作用。郑钦安的用药是没错,但其理有疏漏,看看伤寒论就知道,四逆汤是针对太阴症的。凡是寒湿阻滞,都可以用附子温通,所以,祝味菊对附子的认识是对的!四逆汤的方解应该是这样的:用附子荡去群阴,以利于浮散之阳能回,干姜守而不走,干姜,甘草固护脾阳。如果寒湿过盛,就得适当加大附子。仲圣防脱有四逆汤和独参汤,皆着眼于脾,而非肾也!火神派擅用的四逆辈法,其实质是温经散寒,固护中州,但火神大家对此却隐而不彰。吾今和盘而出,诚一片救世的仁心。举个例:火神派治口舌生疮等虚火症,用四逆法效果很好,其理何也?盖中州寒湿阻滞,使君火不能下降之故也。故效显!火神不神也!——中州是需时时固护的重点啊!附子非补肾阳之药。其功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它是可以在很多方剂中使用以助药效,但对非寒湿阻滞之人使用,则会生热风,不宜使用!即使用,也得合理配伍。人之内伤杂症,多因

为血瘀气滞痰阻,医者治疗的时候,有的用大黄祛邪,有的用马钱子,而火神派的显著特点是用“附子”以消阴翳,用干姜,甘草培土以补中气(但火神派说是用四逆辈补肾阳)。当然,在阴阳症侯的辩症上,也有些不一样。 附子在火神派用药中,相当于一个“先锋官”的作用,现在的火神派传人对附子的运用,似乎有违钦安先生原旨,钦安先生用药,有时也用阴药的,现在的火神有的好像不用阴药,不知现在的火神还是否执定中州而兼顾三焦,对附子动则用上百克,是否本末倒置了?不知是对“温经散寒,固护中州”是故意隐而不彰,还是根本没有领会----人之身体,相火(肾阳)为体,君火(心火)为用。“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治人,人健而身轻;治国,国泰而民安;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如子附母,故曰附子。本药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引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治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古代医家经验 东汉张仲景为应用附子的大家。在其所著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之方达30余首。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九痛丸等。张用附子胆大而心细,

附子品种调查

附子品种调查 一、产区及产新信息 1.1产地分布 附子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的江油、安县以及凉山州,目前江油、安县的附子种植面积已经很少,主要职能转变为加工附片和附片销售集散地;陕西汉中的南郑、城固、勉县、西乡、洋县、留坝,其中以南郑种植面积最大,城固为附子、川乌、草乌主要加工地和集散地;云南丽江的玉龙、宁蒗、大理以及次产区湖北十堰房县等地。 1.2产新时间 四川江油、安县为每年附子最早产新的产区,当地附子一般在夏至后开始采挖,在夏至后的一周时间内必须采挖完毕,今年预计可采挖面积有所增加。 陕西汉中产区在7月底进入产新期; 凉山州在8月底9月初将陆续进入产新阶段; 云南产区在10月份进入产新期。 二、种植情况 三、销售去向 江油附子因其品质疗效都优于其他产区,因此在每年刚产新的时候各大药企和供货商就和当地的加工户签订加工协议,使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加工。每年加工出来的成品80%都用于出口,其中特级几乎全部出口,一、二级也有部分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带。其中出口往日本的部分主要用来再加工,销往本国和欧美市场;韩国则主要用来生产高丽参;东南亚和香港、台湾则多用江油的炮附片来制作药膳和煲汤。剩下的20%被三九、三精、宛西、涪陵制药等国内制药大厂瓜分。 陕西汉中产区所产大多集中到药商和小贩。南郑在每年附子产新的时候,多将货源做鲜货卖给四川和城固的加工户,实际留下来加工干货的很少。凉山州产区的种植户多是依附于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每年产新的货源多被该企业收购,只有少量货源流往外地。云南产区货源多作鲜货被四川加工户买走,还有一部分主要做种子和干附子销售。 四、市场行情 根据截至5月25日的信息,由于江油产区下月即将产新,且今年附子的可采挖面积有增,估计到产新的时候行情将会有所下滑,目前行情暂时保持稳定,但走货不快,现在荷花池市场清水白附片好货价格在130元/公斤(非江油产),统货价格在120元/公斤左右,胆片根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给药2小时后含药血清作用达高峰,表明附子煎液中确合强心成分,并且此成分口服有效。附子用药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 从附子中提取的去甲乌药碱(dmc)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在浓度降低至 10-9g/ml时,对蟾蜍离体心脏仍有强心作用。去甲乌药碱正性肌力作用呈量效关系,在 10-9- 5 ×10-8g/ml范围内,可使心收缩幅度增加 22%- 98%,心排出量增加15%-80%。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μ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 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 max)分别增加 73%和 26%。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钠,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实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去甲乌药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研究认为,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

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大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研究证明,去甲乌药碱是降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及阻断al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有效成分。 抗休克 心肾阳衰证所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相似。所以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及其复方制剂如参附汤、四逆汤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性体克、心原性休克及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等均能提高平均动脉压,延长其存活时间及存活百分率。对内毒素休克大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对缺氧性、血栓闭塞性休克等亦有明显保护作用。抗休克的有效成分除与其强心的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相关外,去甲猪毛菜碱对β受体和a受体均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氯化甲基多巴胺为a受体激动剂,亦有强心升压作用。 由此可见,附子的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有关。 抗心律失常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comne),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aconitine),(mesaconitine),(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

附子、川乌、草乌的合理炮制经验

附子=川乌=草乌的合理炮制经验李荣宗C泉州市国专医院南安$B9$95D 关键词[附子\川草乌\炮制 中图分类号[]9?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577B Y$>B6C9775D79Y77

和华乌头等的干燥块根!其性味"功效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它们的主要成分多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即中乌头碱%&’()*+,-.-,’/!次乌头碱%012)*+,-.-,’/#乌头碱%3*+,-.-,’/#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对它们经过合理的加工炮制#这些生物碱毒性较大!将它们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原碱%4’,5+16)*+,-,’/类生物碱!进而分解为毒性更小乌头原碱%3*+,-,’/类生物碱7另乌头碱类生物碱8位上的乙酰基在较缓的加热条件下被一些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类%6-2+9)6:)6+-;/!从而降低其毒性#可见附子"川乌"草乌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双脂型乌头碱的水解或分解程度#附子的生物碱既是毒性成分!又具有局麻"强心"抗炎"升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附子在较长时间的浸泡和蒸煮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及至很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7附子的毒性遇热能分解!所以加热处理是降低毒性的关键#还有加辅料如甘草或干姜对附子也有解毒作用#盐附子的毒性则较蒸煮过的黑顺片!白附片为大!所以高压蒸煮既可破坏毒性生物碱!保留强心等成分# 川乌毒性极强!口服<=>?@可致中毒!A?@可致死亡#种乌的炮制可通过对甘草或干姜与川乌同煮使其毒性降低!或将川乌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切片厚为>??BA??#加水煮沸>C或蒸A C干燥#草乌含有多量淀粉"应将药材浸泡润透!否则蒸煮过程中会出现D夹生E现象!达不到D内无干心E的要求#用乌豆"甘草煎汤后同泡煮透至无白心!捞出切片晒干#此法炮制可减低毒性及麻辣感#或以润蒸结合炮制草乌!以润A8C!切片厚为F=G??B>??!压力H8=H G I J)蒸>C#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川乌生用有毒!多用外治疥癣"痈疮#经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心腹冷痛"疝痛"跌打剧痛等#草乌生品有毒!多外用于肿毒"止痛#制后降低毒性!内服多于风寒湿痹!中风瘫痪"寒邪头痛等#以上K种药品入汤剂应先煎K<

中药白附子与白附片的异同

如何区分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 因药名相近,附子、白附子、白附片及其别名或习称常易混淆不清,从而导致某些药材供应商供货、药剂人员收货和临床医师用药张冠李戴,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药材和品名界定清楚,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白附子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是法定的药名,习称禹白附。由于历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故有些地区习惯用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表面棕褐色,断面却类白色,又称关白附,作为白附子用。两者都有毒性, 功用大同,但关白附的毒性很大,不应与禹白附混用。我国2000年版药典所收载的白附子是禹白附。两者都是块根,外观长短和直径虽有差别,但是不明显,两者都有根痕和芽痕,只是禹白附的表面有密生环纹,而关白附则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白附子的饮片是经过炮制的,如要用非炮制品则应注明生白附子。 附子(白附片)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又称泥附子,有毒,需加工后以供药用,按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经炮制的乌头母根,则称为川乌。乌头的子根是从母根生出的块根。李时珍曰:“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其形长而不生子,故曰天雄”。所以,用附子炮制的白附片又称天雄片,现在最常用的是白附片和黑顺片,统称为熟附片。虽其加工方法不同,名称有别,但效用无甚差异。 区别:二者名称相近,常易混淆,但它们的功效迥异,前者味辛甘,性温,有祛风痰、燥湿痰、止痛止痉、解毒散结之功效,主治中风口眼歪斜、风痰壅盛、惊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以及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症。但本品亦辛温燥烈有毒,常须炮制后用,阴虚、血虚动风及热极动风者不宜用,孕妇慎用。而后者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亡阳证、阳虚证、寒痹痛剧及阳虚所致之阳痿、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症,常用于救急,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药”。但本品辛热燥烈有毒,须严格炮制,并有严格适应症,阴虚阳亢者及孕妇忌用,不能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白附子的炮制品饮片横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色呈深棕色;附子的加工品均为纵切片,纵切成约3毫米的薄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根据加工方法不同,白附片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黑顺片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那么古法是怎么炮制的呢?四川有一个地方叫自贡,也叫盐都,产盐的地方。过去,取盐就像是打井钻石油一样,把原盐从井里抽上来,然后用锅来熬制,熬制的结果是分成两个东西。那两个呢?一个叫盐,一个叫胆巴。两个东西分出来了,盐是属于阳的,胆巴就是属于阴的。四川人喜欢吃豆花,那么豆花是用什么点成的呢?就用胆巴水。如果豆浆熬了以后不放胆巴,它就始终是水,一将胆巴放进去,豆花就成形了。《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生活中的这些东西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为什么这个放下去,它的形就出来了?这就是“阳化气,阴成形”。那么附子为什么要用这个法去制呢?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样一个纯阳的东西,要用一个至阴的东西来制,所以阴阳这个东西很是奥妙,古人怎么就能想到这个上面去,我们可以吗?恐怕是八辈子也想不到这个上面来。所以,对于古人的很多东西,惟有赞叹,惟有恭恭敬敬地去学习,去体悟,去信守奉行。这是附子在炮制法上用到的东西,了解这些可能有助于我们更深地去认识附子的性味功用。附子的炮制,过去要九蒸九浸,蒸了以后用胆巴水泡,泡了以后用长流水冲洗,现在没有了,现在的制法不是这种制法,这对于附子的功用是有很大影响的。 现在附子的炮制非常令人沮丧,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用蒸法,蒸是不跟水接触,它就不会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草乌川乌附子及其它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又名:乌头、乌喙、五毒根、草乌头、耗子头、竹节乌头。原植物北乌头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青海、山东,主产于辽宁;新疆称其为断肠草,东北称鸡头草、兰靰鞡花,山西称小叶芦、勒革拉花。 本品药材性状: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气无,味辛辣,麻舌。制草乌为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及点状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脆。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中医临床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一般炮制后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草乌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心脏有影响,及抗组胺、局麻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1)草乌叶:为北乌头的干燥叶,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卵圆形,3全裂,长5~12cm,宽10~17cm,灰绿色或黄绿色,中间裂片菱形,渐尖,近羽状深裂,侧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上表面微被柔毛,叶柄长2~6cm,质脆,气微,味微咸辛;本品系蒙古族习用药材,其味辛、涩,性平,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止痛,中医临床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2)射罔:为草乌汁制成的膏剂,味苦,性热,有毒,用于瘰疬结核,瘘疮毒肿,头风,风痹,腹中癥结,疟疾,疝气。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又名:乌头、乌喙、毒公、耿子、川乌头、卡氏乌头。原植物乌头栽培于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贵州、云南,主产四川、云南,云南昭通民间称其为十二元脚。药材性状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制川乌为不规则或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附子的不同炮制与药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何德立 吕 怡 吴兴繁 (15000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吕 静 宋铁滨 附子,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属下品药,仲景首创火炮,此后历代医籍皆有关于附子炮制的记载,不同炮制其临床疗效各异,屡析如下: 盐附子:选取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 60%的胆巴(盐卤)溶液中,过夜再加盐浸泡,每天晾 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 (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黑顺片(黑附子):取泥附子按大小分类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匀,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 厚片,再用水漂,用红糖和菜油炒调色液,使附子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再晒干。 白附子(明附子):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0.3cm 的薄片,用水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煮透,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炮附片:取沙子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子 (泥附子的切片),拌炒至鼓起并变色,取出筛去沙子放 凉。 一般认为盐附子不应当直接入药,其它饮片入汤 剂时应选煮30分钟至2小时,以汤剂不麻舌为准,以免由产地不同,炮制差异所造成的中毒。 附子,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其饮片在临床药用上大同小异,均以温肾壮阳,填补命门之火为主。淡附子、炮附子在临床上各有侧重,淡附子以回阳救逆为主,可用于厥逆亡阳证,如四逆汤,也可用于寒湿痹痛,如甘草附子汤;炮附子以温肾暖脾为主,可用于虚寒泄泻,如附子理中丸。 附子的古今炮制方法甚为丰富,有待对其药理进行深入研究。 于白莉等[5]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穿琥宁注射剂的生物半衰期t1/2为2小时,大部分以原形由尿排出体外,用药2天后,穿琥宁可由尿中排出用药量的85.6%。5 穿琥宁针剂的临床研究 四川省穿心莲临床协作组[7]对穿琥宁针剂对婴幼儿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流感、钩端螺旋体病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等445例进行了临床研究,证明穿琥宁对上述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尤以解热效果最为显著,显效率为78.4%,总有效率为89.4%,平均退热时间为2.67天。曹晓岚等[8]采用穿琥宁针剂治疗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54例,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9例,肺部感染8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急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炎3例,胆系感染2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例,肺癌发热1例。结果,显效率为87.4%,总有效率为96.30%。于白莉等[5]用穿琥宁针剂治疗感染性疾病206例,平均开始降温时间6.3h ,平均体温复常时间为31.4h 。陈德英[5]采用穿琥宁治疗多种感染122例,治愈率达81.2%。黎文华[5]用穿琥宁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5例,总有效率为95.48%。李晓[5]采用穿琥宁针剂治疗呼吸道霉菌感染30例,总有效率为93.3%。潘传芝[9]用穿琥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32例,证明穿琥宁可明显地 控制乙脑病情,用药48小时内71%的病人退热,并认为穿琥宁治疗乙脑,在病人退热,意识障碍改善、抽搐 停止天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张克勤[10] 用穿琥宁与氯霉素眼药水合用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21例,总有效率为95.2%,其中显效为61.9%,有效为33.3%。6 穿琥宁的副作用 穿琥宁针剂经广泛临床使用证明副作用轻微,主要有婴幼儿泄泻,以风寒型为主,发生率为22%[11],个别患者出现药疹[12],有过敏史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8]。7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人民出版社,1978:3432 邓文龙,等.中草药通讯,1985;10(17):383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化室穿心莲研究组.中草药通讯,1978;(8):14 张志勇,等.华西药学杂志,1991;6(2):755 范淑惠,等.陕西中医,1994;15(11):5266 张志勇,等.华西药学杂志,1991;6(3):1297 四川省穿心莲临床协作组.中草药通讯,1978;(8):328 曹晓岚,等.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2):5489 潘传芝.中药研究,1994;16(11):2710 张光勤.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12211 张国强.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7712 陈惠红,等.中国新药杂志,1996;5(4):291 收稿日期:1997-10-10 1 中 医 药 信 息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 ESE MEDICIN E 1998年 第1期

炮附子与制附子的区别

炮附子与制附子的区别 炮附子与附子其实是没有区别的,二者其实是同一种东西,有着止痛、壮阳等功效和作用。然而很多人还是会觉得炮附子和附子是不一样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时常会感到混乱。很多卖家就是利用人们的不清不楚,昧着良心卖产品,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制附子和炮制附子的具体区别。 ★制附子与炮制附子区别: 制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制附子”,经盐渍、水漂、煮、炒等法炮制后降低毒性,称“制附子”。 盐制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

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炮制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子根,具有回阳救逆、温里逐寒、温经止痛等功效,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甘肃等地。 性味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含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等。

经试验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也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另外还具有强心、消炎、镇痛作用。

附子为百病之长

绍奇附子为百病之长 (一) 儿时上学住校,周末步行30多里回家。时值盛夏,见路边有不知其名的“庄稼”,长势甚好,叶如艾,呈剑齿状,质厚,墨绿色,泛油光。询之,才知为中药附子。后来,每到附子采挖之时,经济拮据的邻里人家便将一袋袋的附子拎回家,浸洗削皮切片,以获得一点加工费。不过活得快点干,因为新鲜附子易烂,只有浸在卤碱水中始不烂。那些天,全县所有的汽车都要赶去盐都自贡拉卤碱。 我作医生后,曾数至大乘寺附近的附子厂考察,亲见了附子加工的全过程。江油为附子之乡,至今街上还设店卖附子,1包1kg,色如冰糖,谓是上品,用以馈赠亲友。我小时侯身体弱,尿床,每到冬至,几乎家家户户都用附子炖狗肉,这时,父亲就带我去他朋友家喝狗肉附子汤。在我印象里,附子和土豆的味道差不多,久煮之后,嚼着面面的,大概1碗4-5片,约1两左右。一次,我在上海拜访姜春华先生,他问我:你们四川人拿附子当菜吃,是真的吗?我说我就吃过,姜老为之咋舌。 (二) 善用附子者莫过于四川医生。明代泸州人韩飞霞在《医通》中说:“附子回阳,霸功赫奕”,但尚不以善用附子著称。清同治年间,邛崃郑钦安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观其治病,恒以阴阳为纲,阴证则无论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概投以附子、干姜之类,效如桴鼓。光绪时复有罗定昌者,其治热病发热谵语,舌生芒刺,烦躁不便,而脉尺寸俱无,即用承气加附子。说非用附子治病,而是借其热直达少阴耳。传此派之学者,百余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南下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祝味菊东去上海,当时沪上几无不知“祝附子”者,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亦用附子,说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章次公先生于此十分心折,说他治病“心狠手辣”。名医徐小圃的两个儿子俱死于热病,小儿子又病热,几至不救,祝以附子起之。今沪上徐氏儿科仍以用附子见长,即祝公昔年所教也。祝味菊誉附子为“百病之长”,其用附子有每剂3、4两的。华阳刘民叔悬壶于上海,高僧惠宗病胃癌,吐血不止,刘力阻西医输血,以大剂干姜附子佐甘草、灶心黄土、花蕊石、云南白药、阿胶,三帖而血全止。近贤重庆龚志贤、成都戴云波诸先生,治风寒湿痹,附子都用60g以上,其中戴氏所拟乌附麻辛姜桂草汤为治痹名方。有一年,四川医生带着计算机痹证软件到北京义诊,处方用附子30g,川乌30g。竟无人敢服用,中医界攻讥者亦复不少,不几天即门可罗雀,铩羽而归。 (三)

川乌中毒6例病例分析

川乌中毒6例病例分析 菏泽市中医医院宋述菊,宋凯 摘要:目的分析6例中毒,2例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方法通过6例中毒2例死亡病例的分析,讨论川乌草乌的毒性、导致中毒的原因和毒性表现。结果其中4例为川乌草乌使用过量,2例为煎煮时间过短导致中毒。结论为避免有毒中药中毒反应的发生,应因病施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并向患者交待使用注意事项。 关键词:川乌;草乌;毒性;病例 川乌、草乌同为毛茛科植物,川乌为乌头的干燥母根或较小的子根、草乌为附子同属的多种植物的干燥块根,功效同川乌,但毒性大于川乌,其性味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临床用其炮制品,功能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坐骨神经痛,寒疝腹痛和跌打肿痛等,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服药过量,导致中毒,中毒时对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如口舌、四肢麻木,流涎、恶心呕吐、疲倦、呼吸困难,肌肉麻痹,脉膊不规则,血压下降,面色发白,瞳孔散大,甚至突发死亡。现报道6例中毒事件,以提示临床慎用这两种中药。 例1:患者,女性,54岁,因风湿性关节炎,购买安徽亳州某药厂自制中药粉剂,装胶囊服用,厂家告知每次服两粒,一日三次,病人求愈心切,为求速效而每次服四粒,服药七天后,患者开始出现口周麻木、面部肌肉震颤、流涎、频繁呕吐、四肢麻木、乏力倦怠,胸闷等症状。家属请村医诊视,用药两天无效,遂将患者转送医院进行诊治。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二联律,诊断为川乌、草乌中毒。立即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恢复为窦性心率,再给予吸氧,补液,心电监护,次日凌晨3点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13—16次/分,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遂给予可拉明,洛贝林静脉注射,血氧饱和度短暂上升后继续下降。8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至85/55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表浅,心率52~73次/分,律不齐,遂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辅助通气,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 0mg,快速输液,多巴胺维持血压抢救,患者反复出现心脏呼吸停止,2天后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诊断:主要死亡原因为与服用中药有关的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 例2:患者,男性,67岁,因恶心,呕吐咖啡样物1天,双上肢麻木、乏力、心慌、胸闷6小时入院。患者3天前因风湿性关节炎,腿痛,开始服某诊所处方汤药(内含川乌15 g),服第三剂后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5~6次。经村卫生室对症治疗,症状减轻,但出现双上肢麻木、乏力、心慌、胸闷、行走不稳,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4℃,P 72次/min,R 19次/min,BP 125/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差,心肺(-),腹软,胃脘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神经系统:语言流利,智能正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双上肢呈长手套样浅感觉减退,上肢共济运动失调。呕吐物常规:红细胞++,OB(+),血常规:白细胞13.4×109/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156.2×109/L,肝功能:ALT 78 U/L,AST 96 U/L。心电图正常。诊断:急性川乌中毒,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立即予止血,止吐,抑酸保护胃黏膜,保肝降酶,预防感染,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补液支持治疗,病情渐好转,一周后痊愈出院。 例3:患者,男性,70岁,因恶心呕吐咖啡样物2小时入院。患者2小时前饮含生川乌、草乌的药酒约15 0ml(药酒浸泡十余天),半个多小时后感口舌麻木、胸闷、胃脘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咖啡样物,夹有黑色血凝块,量约1000ml,急诊接入我院。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 0 133kPa) ,神志清,面色萎黄,双瞳等大, 腹软,胃脘部压痛,心率68次/min ,律齐,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急查血常规:WBC11.6×109/L,血红蛋白98g/L,呕吐物常规:红细胞+++,OB(+)。诊断急性川乌、草乌中毒,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止血,止吐,抑酸保护胃黏膜,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

从化学_药理学和炮制的角度探讨附子_川乌和草乌的传统应用

【方药纵横】 从化学、药理学和炮制的角度探讨附子、 川乌和草乌的传统应用 王英豪 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福州350003) 摘要:毛茛科植物附子、川乌、草乌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因而其药理作用和传统应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区别。本文从化学、药理学和炮制的角度去理解其传统用药方法之差异,对三种药物更科学、更合理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附子;川乌;草乌;药理作用;中药炮制 doi:10.3969Πj.issn.100328914.2009.09.125 文章编号:100328914(2009)20921805202 附子、川乌、草乌均为毛茛科植物,但不同属。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根。由于三种药物来源同科,亲缘关系相近,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上具有很大相似性,因此西方工作者常根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相关性的原则,将附子、川乌和草乌同归为一类药物。但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三种药物在药性、功效上具有很大区别:如在毒性方面附子<川乌<草乌。在功效方面,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川乌具祛风湿,温经止痛功效;草乌与川乌同样具祛风寒湿,温经止痛作用,只是川乌侧重于祛寒湿痹症,草乌侧重祛风止痛。为了从理论上阐明附子、川乌、草乌之异同,笔者将从化学、药理、炮制的角度来分析三种药物的传统用法,使附子、川乌和草乌在临床用药上更加安全化、合理化。 1 化学角度探讨附子、川乌和草乌的传统应用之不同附子、川乌、草乌主要化学成分均含有乌头碱型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其它化学成分各有所异。附子中还含有氯化棍掌碱(coryneine chlorid)、去甲猪毛菜碱(sals olino1)、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川乌中还含有塔垃乌头胺(talalisamine)、川乌碱甲(chuan2wu2baseA)、川乌碱乙(chuan2wu2baseB)、卡乌碱(carmicmichaline)、异乌头碱(iscaconitine)等;草乌中还含有北乌头碱(beiwutine)、得姆啶(denudine)等[1,2]。 中医认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川乌、草乌具祛风湿,温经止痛功效。在止痛方面附子<川乌<草乌,在毒性方面附子<川乌<草乌。三种药材传统应用上的差异可在其化学成分中找到佐证。乌头碱型生物碱既是其生理活性物质,同时也是毒性物质,但三者含量不同。郑杭生等[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饮片制川乌、制草乌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结果表明:制川乌、制草乌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000228%、01001002%;制川乌、制草乌中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004314%、0102895%。龙沛霞[4]等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了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制川乌、制草乌、附子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1372%、01648%、01288%,即附子<川乌<草乌。因此,附子、川乌、草乌在化学成分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存在着量的差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三者在传统应用上的区别。 2 药理学角度探讨附子、川乌和草乌的传统应用之不同 乌头碱型生物碱是附子、川乌、草乌镇痛的主要成份,此外川乌中还含有的东莨菪碱可以加强其止痛作用。小鼠作实验表明,川乌、草乌镇痛作用较附子明显。川乌与草乌比较,川乌为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北乌头的干燥块根,实验证明,乌头与北乌头在等毒剂量(1/10或1/5LD 50 )口服,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北乌头略强于乌头[5]。 在抗炎作用方面[6],附子主要抑制甲醛性、蛋清性、组胺性、角叉菜胶性大鼠踝关节肿胀,抑制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肉芽肿形成及佐剂性关节炎。川乌总碱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蛋清、组胺和52 HT所致大鼠足肿胀,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抑制组胺、52HT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抑制巴豆油所致肉芽囊肿的渗出和增生。草乌可促进蛋清所致大鼠足水肿消退,对巴豆油引起的鼠耳肿胀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 附子、川乌、草乌分别对心脏有影响[6,7]。附子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强心、抗心律失常、影响血压、防止体克、提高耐缺氧能力和保护心肌缺血;川乌对离体蛙 ? 5 8 1 ? 光明中医2009年9月第24卷第9期 C J G MC M September2009.V ol24.9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是什么 白附子与黑附子的区别 白附子 白附子是独角莲的块茎,功效主要以祛风为主,可散寒治疗头痛。而白附片主要是提升阳气,可治疗阳虚,这两种药材不可混用。 黑附子 黑附子是盐附子和甘草、黑豆一起炮制而成。在功效方面,和盐附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种炮制方法主要是为了降低生附子的毒性,和盐附子比较,黑附子加入了甘草和黑豆,可以减少对肝肾的损害。 白附子与附子勿混淆 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这两种药物使用时千万不可混淆,尤其附子的毒性较大,一旦错误和超剂量使用,患者轻可引起神经系统的许多症状,重则可引起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根据不同的加工,品名有:盐附子、炮附子、黑附片、白附片等。请注意:白附片乃是将附子剥去外皮后,用硫磺熏成白色的。不可望文生义,认为白附片就是白附子。 白附子与附子的外形相似,但较附子小。《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系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因产于河南的禹州,故又称禹白附。其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内部类白色。另外有部分地区,如上海习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其主产于东北,故又称关白附,其表面棕褐色,内部类白色。上海习称禹白附为鸡心白附,称关白附为竹节白附。 性味与功效 附子:性味大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救逆,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主治脾肾阳虚,阴寒痼冷,亡阳及寒湿痹痛等,尤宜下焦寒湿者。 白附子:性味辛甘温,有毒,入阳明胃经。功能祛风寒,逐寒湿,止痉止痛。主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头痛抽搐等,尤宜上焦头面之风者。 白附片≠ 白附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