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硫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1

二氧化硫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1

二氧化硫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1

二氧化硫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目的:1、利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性设计喷泉实验2、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

实验原理:Na2SO3+H2SO4(浓)=== Na2SO4+SO2 +H2O

利用二氧化硫具有水溶性、漂白性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其规格等):

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胶塞、圆底烧瓶、胶头滴管、铁架台、大烧杯等;

药品:浓硫酸、Na2SO3固体、品红溶液、NaOH溶液、KMnO4溶液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Na2SO3固体,分液漏斗中注入浓硫酸,并在胶头滴管中吸入少量NaOH 溶液;

3、打开止水夹K1,同时关闭止水夹K2和K3,轻轻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使浓硫酸慢慢滴下,反应开始,

观察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颜色变化。

4、关闭止水夹K1,同时打开K2和K3,将反应气体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小烧杯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1,同时关闭K2、K3,将盛有品红溶液的大烧杯放置于玻璃管下端,轻轻挤压胶头滴管,打开K3,引发喷泉,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数据等记录及结果分析:

可以看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有大量气泡,并且该气体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挤压胶头滴管,可以看到烧杯中的品红溶液进入上部的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并且进入烧瓶中品红褪色。

问题和讨论:

1、本实验改进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硫水溶性实验,设计为学生喜爱的喷泉实验,形象直观。

2、该实验成功关键一是气密性必须良好,二是盛SO2烧瓶必须严格干燥,最后注意收集SO2时间控制。

3、作为喷泉实验改进,可以设想用Na2S溶液、BaCl2溶液代替品红,形成黄色喷泉和白色喷泉验证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

浙江海洋学院 物理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指导教师:鲁晓东 专业:数学与数学应用 班级:B10数学 实验者:于祥雨吴联帅 学号:100601108 100601118 实验日期:2011年12月01日

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空间的磁场分布 实验者:于祥雨 同组实验者:吴联帅 指导老师:鲁晓东 (B10数学 100601108 654495 ;B10数学 100601118 670903) 【摘要】通过霍尔效应法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法,并使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最终通过多组数据的处理,得出空间磁场分布。 【关键词】霍尔效应;霍尔电流;对称测量法;磁场分布 一、引言 空间磁场实际存在,但是人眼看不到,因此用直接的方法测量是行不通的。本实验正是考虑了这点,通过测量霍尔电流和励磁电流的方式,通过霍尔电流、励磁电流和磁场强度的关系,间接的测出磁场强度。并结合多组数据的处理,最大程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使得实验方法具有可实施性和借鉴性。 二、设计原理 2.1简介 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一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如今霍尔效应不但是测定半导体材料电学参数的主要手段,而且利用该效应制成的霍尔器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电测量、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要求自动自动检测和控制的今天,作为敏感元件之一的霍尔器件,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掌握这一富有实用性的实验,对日后的工作将有益处。 2.2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就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导体中的载流子在外加磁场中运动时,因为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而使轨迹发生偏移,并在材料两侧产生电荷积累,形成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电场,最终使载流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与电场斥力相平衡,从而在两侧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电势差即霍尔电压。正交电场和电流强度与磁场强度的乘积之比就是霍尔系数。平行电场和电流强度之比就是电阻率。 因此,对于一个已知霍尔系数的导体,通过一个已知方向、大小的电流,同时测出该导体两侧的霍尔电势差的方向与大小,就可以得出该导体所处磁场的方向和大小。 2.3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从本质上讲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引起的偏转。当带电粒子(电子或空穴)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电流和磁场方向上产生正负电荷的聚积,从而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即霍尔电场H E 。如图2-1所示的半导体式样,若在X 方向通以电流H I ,在Z 方向加磁场B ,则在Y 方向即试样2-4电极两侧就开始聚集异号电荷而产生相应的附加电场。电场的指向取决于试样的导电类型。对图2-1所示的N 型试样,霍尔电场为Y -方向。显然,霍尔电场H E 是阻止载流子继续向侧面偏移,当载流子所受的横向电场力H eE 与洛伦兹力evB 相等,样品两侧电荷的积累就达到动态平衡,故: H eE evB = (2.3.1) 其中H E 为霍尔电场,v 是载流子在电流方向上的平均漂移速度。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创新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创新设计 摘要:为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文章设计了新的二氧化硫性质实验装置。 关键词: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改进;创新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94-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46 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实验是课本上的必做实验[1],但由于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广大化学教学同仁从环保、安全和易操作的角度出发对该实验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改进,如对实验进行微型化改进和集约化设计,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使用的情况来看,仍存在美中不足,如装置复杂、药品的用量大,可视效果差、器材准备繁琐等,为使该实验的操作更进一步完善,笔者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现介绍如下。 一、实验仪器 125ml蒸馏烧瓶1个,配单孔橡皮塞1个,250ml广口瓶一个,配双孔橡胶塞(注:其中一孔为斜孔,用来插入蒸馏燃烧的支管)1个,直形玻璃管1支,乳胶管,止水夹,直角玻璃管1支,滤纸,药匙,滴管、镊子,纸槽。 二、实验药品 70%的硫酸溶液,无水亚硫酸钠固体,2%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

蕊试液,溴水,品红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三、实验装置(见图1) 四、实验操作过程和现象 1.搭建图1(1)所示装置,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后,按图1(1)所示在各仪器的相应位置加入药品,其中在与烧瓶配套的单孔胶塞的直形玻璃管上等距离粘附有滤纸,用滴管把溴水、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滴在对应的滤纸上。 2.关闭止水夹,用手小心地扶住装置使其朝右倾斜,让无水亚硫酸钠固体滑落至硫酸溶液后,立即让装置竖立,如图1(2)所示,观察现象。现象:可以看得到亚硫酸钠与硫酸混合后,立即反应产生白雾,玻璃管上各对应滤纸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石蕊试液紫色变红,溴水橙色褪去,品红试液红色逐渐褪去。 3.待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洗耳球从乳胶管口向装置内吹入空气,以排尽烧瓶中的so2尾气让广口瓶中的naoh溶液吸收,此后可拆卸装置,洗涤仪器。 五、新设计实验的优点 1.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所使用的仪器均为实验室常备仪器,仪器之间容易组装,且不需要用铁架台来夹持,可减轻教师准备实验的负担。 2.新设计的装置能在同一仪器内完成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备及演示二氧化硫的系列性质(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二氧化硫性质检验实验改进

2S 反应装置。还可以通过通水方法排进气体)(品红溶液) 微型化学实验应用——二氧化硫性质检验实验改进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 化学教研组 李彤 075100) 一.改进实验目的 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性质多样,具有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等,能使品红、溴水、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制备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故在班级做演示实验时仪器较多,同时易造成S02扩散,污染教室环境,严重威胁师生的健康,。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简便、实验时间短、药品用量少、效果明显,而且方便展台演示、便于学生观察,有效的防止了S02的逸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具支试管(带双孔塞)、导管、橡胶管(若干)、分液漏斗、干燥管、烧杯(带热水)、 铁架台(带铁夹) 药品:70%浓硫酸、Na 2SO 3固体、FeCl 3溶液、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溴水、酸性KMnO 4、蘸 有NaOH 的棉花。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向具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粉末,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浓硫酸,用注射器从橡胶管处向输液管处注入药品。关闭上面的止水夹,打开下面的止水夹,旋转分液漏斗的玻璃旋塞,是浓硫酸滴下与亚硫酸钠反应,观察四个输液管中的现象;关闭下面的止水夹,打开上面的止水夹,继续做其他实验。(实验完毕后,还可从此导管处通水,将装置中的残余S02全部排出。) 实验完毕后,从分液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浓氢氧化钠片刻后,再拆仪器。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此实验由于是变色反应,反应现象明显,且反应速度快,大大减少污染,节省药品而且缩短了实验时间,操作更为方便。同时,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投影,可以使学生观察方便。 此装置是对教材中SO2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进行的系统化改进。与课本实验相比,该实验具备以下几个有点:首先,能在短时间内做完二氧化硫的多个化学性质,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其二,实验装置主要用废旧输液管,所需材料简单,有利于学生课内外开展实验;其三,此实验改进,可以直观的完成二氧化硫的系列性质实验。其四,受装置的启发,利用同样装置,还可以完成乙烯等气体性质实验。此实验改进利用微型实验,做到废旧物品的利用、节省了药品的同时,能大幅度的减少废气排放。特别是对毒性大,气体排放量大的实验,可减轻环境的污染。对于易燃易爆的实验可以提高其安全系数,不至于危害生命。 微型实验易激发学生兴趣,可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即动脑,又动手,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和实验设备的学校,学生可以利用废旧的物品(如:青霉素药瓶、墨水瓶等等),自制简单便携的微型化学仪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专题之四喷泉实验 一. 关于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很基础也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新颖多样。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基于喷泉实验汇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这个喷泉实验的原理跟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能否将生活喷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 (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气的溶解度应是多少?难溶或不溶性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5)喷泉实验的装置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能不能设计出双喷泉甚至三喷泉? (6)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喷泉的效果有影响,如导管的高度,实验时的温度,吸收液的温度等等? 由此拟定研究方向:①化学喷泉与生活喷泉的联系;②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③彩色喷泉的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生活喷泉与化学喷泉 课堂上演示的喷泉实验,是减小烧瓶内气压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喷泉。而广场上多姿多彩的喷泉原理是增大内部气压,在正常大气压下形成喷泉,原理与火山喷发类似。于是,本课题将生活中形成喷泉的原理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实验一:利用MnO2加快H2O2分解氧气,加大烧瓶内压强,在空气中形成喷泉 H2O22H20+O2 图1 图2 步骤: 1、先关闭导管上的止水夹,向烧瓶中放入MnO2,分液漏斗中装H2O2,快速塞紧胶塞,打开分液漏斗,使烧瓶中快速聚集氧气,气压增大; 2、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受到高压而喷出,在导管的出口处形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二:加热氨水使烧杯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 衡南二中苏秋中邓礼军 一:设计意图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材的P90实验4-7中,演示了SO2的水溶性和漂白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实验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SO2容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药品的用量较大,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操作较为复杂,现象不太明显,而且实验不能完全演示二氧化硫的性质,为此,在借鉴前辈们的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改进后所需的仪器及药品 1:仪器 青霉素瓶(6支),5ml的干燥的注射器(2支),20ml的干燥的注射器(2支),烧杯(3个),点滴板,酒精灯,火柴,大试管,双孔橡皮塞,气球,药匙,试管架,试管夹 2:药品 Na2SO3,4mol/L的H2SO4,充满硫化氢的青霉素瓶1瓶,酸性高锰酸钾,溴水,pH试纸,品红溶液,NaOH溶液 3:装置图 三:操作 一:二氧化硫的制备 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在大试管中加1药匙Na2SO3,用20ml的注射器吸取约10ml的H2SO4,关闭止水夹 3:将注射器中硫酸滴加到大试管中,发现气球膨胀 4:打开止水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瓶气体备用

5:关闭止水夹,多余的气体储存在气球内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及其水溶液的酸性 步骤: a.用注射器吸取约3mL水,先注入1mL水到充满SO2的青霉素瓶中,握住注射器活塞,振荡青霉素瓶,松手,观察现象。 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步骤: a.用注射器吸取约2mL品红溶液,慢慢注入充满SO2的青霉素瓶,振荡,观察现象。 3: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步骤: a.用注射器吸取约1mL左右的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充满SO2的青霉素瓶,振荡,观察现象。 的青霉素瓶,振荡,观察现象。 4: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步骤: 用干燥的注射器吸取约5mLSO,慢慢注入到充满H 四:改进后的优点 (1)青霉素瓶等取材方便,又是二次利用,环保,低碳,节约,实验成本低 (2)装置简单,能快速制取SO2并把SO2的性质全部演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操作方便、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4)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基本上没有排放有毒气体排放,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空气污染(5)实验产生的废物,可以及时的处理,安全、基本无污染 (6)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 案李悦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 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 授课教师姓名:李悦 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 一、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 《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第一个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种材质的物体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正确认识,修正错误看法。该实验原来的设计是给定实器材料。修改后,尽可能多的向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并且由学生搜集把他们所猜测的磁铁可以吸引的物体带到学校来验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延伸到了课余。通过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对所有检验的物品按照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两类物品各自的共同特点,最终得出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探究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关

二氧化硫性质检验实验改进

(此处可用于收集,或继续组装其他性质实验装置:如 组装与H2S反应装置。还可以通过通水方法排进气体) (热水) (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溴水)(酸性KMnO4)(蘸有NaOH的棉花)微型化学实验应用——二氧化硫性质检验实验改进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化学教研组李彤075100) 一.改进实验目的 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性质多样,具有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等, 能使品红、溴水、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制备装置、性 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故在班级做演示实验时仪器较多,同时易造成S02扩散,污染 教室环境,严重威胁师生的健康,。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简便、实验时 间短、药品用量少、效果明显,而且方便展台演示、便于学生观察,有效的防止了S02的逸 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具支试管(带双孔塞)、导管、橡胶管(若干)、分液漏斗、干燥管、烧杯(带热水)、铁架台(带铁夹) 药品:70%浓硫酸、Na2SO3固体、FeCl3溶液、品红溶液、石蕊试液、溴水、酸性KMnO4、蘸有NaOH的棉花。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向具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粉末,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浓硫酸,用注射器从橡胶管 处向输液管处注入药品。关闭上面的止水夹,打开下面的止水夹,旋转分液漏斗的玻璃旋塞, 是浓硫酸滴下与亚硫酸钠反应,观察四个输液管中的现象;关闭下面的止水夹,打开上面的 止水夹,继续做其他实验。(实验完毕后,还可从此导管处通水,将装置中的残余S02全部排 出。) 实验完毕后,从分液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浓氢氧化钠片刻后,再拆仪器。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机械1006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张融 日10 月5 年2013. 多功能助 力器实验题目: 绩成名姓孙翔 批阅教师实验日期 批阅日期同组成员 ****************************************************************************** 实验目的一、 1、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将涉及内容和设计方法邮寄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2材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3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结合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二、功能原理:多功能老人(残疾人)方便助力器,属于老人(残疾人)生活用建议坐便器结合起来的一款行动座椅、具。它是将老人方便助力器、多功能老年人(残疾人)用品,旨在协助老年人(残疾人)行动及上例如座板采用碳纤维,厕所,不仅如此,本项目还从材质上进行改革,整个产品易如拆装,并且满足产品设计轻量化原则;功能上透气舒适,方便在不用时将其拆卸,且便于更换损坏零件。工作原理: 行动不便的问通过支撑架的无力支撑作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使得老年人行进题,将碳纤维材质做成坐板并使之安装在支撑架上,途中疲劳时可以坐下休息并且满座轻量化原则解决助力器笨重而不 便携带的问题;通过对坐板的改造,可以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多功能助力器的另一功能——坐便器,通过提升坐便高度,帮助老年人解决起蹲不变的问题。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三、、本课题将助力器、行动座椅、坐便器等功能综合一起;1 、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拆装;2 3、产品材料新颖,牢固舒适; 4、产品设计采用轻量化原则;本课题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四、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20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1%2005年全国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而在我国,早在万人,占总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1490160%人口数的。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岁以上的人口是万人。占全国人口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可见在我国,老年群

改进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

改进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 二氧化硫的性质是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的重点,但是按照书上的教材内容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装置非常复杂,且在制备及检验性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决实验步骤繁琐、仪器繁多、浪费药品、不便于学生操作等问题,笔者尝试改进,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操作起来更为简便快捷。 一、明确教学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其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学生自行完成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检验方法有:①S02与水(滴加 紫色石蕊溶液)的反应,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S02与NaOH 溶液(滴加酚酞溶液)的反应,现象是NaOH容液红色退色;③S02 与BaCl2 溶液的反应,现象是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此外,漂白性的检验方法有:S0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现象是品红溶液退色;还原性的检验方法有:S02与KMnO溶液的反应,现象是KMn0溶液紫色退色;氧化性的检验方法有:S02与Na2S溶液的反应,现象是产生淡黄色沉淀。 二、实验准备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仪器包括酒精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铁架台、导管、橡胶塞、小试管、止水夹、气球、医用一次性带针头的注射器

(每组6 支)、透明的矿泉水瓶(每组6 个)、pH 试纸;药品包括浓硫酸、亚硫酸钠粉末、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实验改进步骤及优势 传统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的制备和检验步骤是在通风橱中完成,用 固液制取装置制取二氧化硫。这样的实验对环境、仪器以及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受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在一节课中完成实验。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在实验室的通风橱中制取及收集二氧化 硫,按照传统制取氯气的装置进行制备。改进方案包括:第一,气体的收集方式。气体收集到矿泉水瓶中,每组课前收集好六瓶,一次性收集完; 第二,把导气管通入到装有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使其变红一段时间后,立即套好气球,以备检验二氧化硫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第三,把导气管通入到装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使其溶液退色后,立即套上气球,以备证明二氧化硫漂白的可逆性。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方便操作、选材简单,而且绿色环保、节约药品。 传统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的检验内容包括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其改进方案包括:第一,用带针头的注射器分别抽取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氯化 钡溶液、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然后依次扎入收集好二氧化硫的矿泉水瓶中。注入完毕后,注意用透明胶带粘好针孔处,以防外溢; 第二,把事先准备好的,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的试管放到酒精灯上加热,溶液变红及气球鼓起即可。

对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认识和教学设计案例

1 引言 “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被动,机械的模式下进行着学习,思想僵化,缺乏创造力。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则不难发现: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给予学生太多的“必须”;缺乏创造力,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传授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我要做什么?我会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能力的提高有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因此,从平时的每一堂课入手,切实加强对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设计,才是物理学科将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达到最佳结合的途径。 2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物理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许多基本概念、定律、定理需要学生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演示实验更是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2.1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特点 从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来看,实验装置与教师、学生构成

了三元教学系统,其中演示实验装置起到了建立物理情景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解释实验现象的欲望。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对激发学生的情感起了主导作用。学生在物理情景和物理情感的作用下,主动参与观察实验,在活动中使智力、技能和品格都得到发展]1[。搞好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而且还能使它成为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2.2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物理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教改实践,总的趋势都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注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我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实验设备的不足及实验技术的落后等,在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仍是极其薄弱的环节,这种状况将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目前制约当前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太深;(2)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3)对演示实验及其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思想]2[。 2.3 如何改进中学物理的演示实验教学

【研究报告】《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探究》研究报告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探究》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 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属于初高中衔接的主要知识点,不仅是初中化学“环境污染”方面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高中教材中形成物质性质研究一般思路与方法的重要载体,是后续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改善大气质量等内容的知识基础;更是化学学科观念和哲学思想渗透的具体知识。 采用现行高中新课标版所述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几点不足:(1)教材实验是分散的独立实验,操作步骤繁琐;(2)需要课前制备二氧化硫收集并保存于试管中,制取过程中药品用量多,二氧化硫易逸散,一方面造成实验有效低,另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方法与环保相悖。(3)教材实验只验证了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和漂白性,对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性、还原性并没有涉及,而这些性质又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掌握。(4)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在敞开的环境中进行,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教学环境,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5)涉及到有毒气体,课堂中很多教师直接忽略演示环节,用视频取而代之。 针对以上问题,查阅了大量文献,概括出了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设计特点:注射器、三颈烧瓶对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等操作一体化的设计已有相关研究报道,其主要特点:(1)有的装置未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方面进行验证,缺乏全面性;(2)有的实验装置所用仪器和材料较多;(3)有的实验装置冗长或采用V型管、W型管、Y型管等非常常用仪器不适用于学生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有效性比较弱;(4)有的设计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实验绿色化有待商榷;(5)有的实验装置的安装和设计较为复杂,不够简便;(6)有的实验设计将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进行独立验证,整个实验耗时较长,不利于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 研究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喷泉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基于各类文献的调研结果,利用三颈烧瓶和注射器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微型化和绿色化设计,将二氧化硫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

机械创新设计 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究室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 1)五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四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组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 2)两种单构件高副杆组 3)八种轮廓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 ⅰ)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1; ⅱ)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 ⅲ)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 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4; ⅴ)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5; ⅵ)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 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 ⅷ)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8; 4)模数相等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5,34,43,51,59,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5)旋转式电机一台,其转速为10r/min。 6)直线式电机一台,其速度为10m/s。 2、平口起子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的性质

附件2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申 报表

1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1、输液管中取用70%硫酸(取用方式:关闭输液管开关,捏住软囊部位,把输液管的针头部位插入硫酸中,松开软囊,硫酸自然进入输液管中) 2、小广口试剂瓶中加入亚硫酸钠粉末,然后加入带有检验气体性质纸帶的圆柱桶(圆柱桶制作方法:可以选取多孔卷发器或打孔的小圆柱桶,在圆柱体的四个方位上粘贴四条滤纸条,要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滤纸上分别滴少量的“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浸润即可,不要流下) 3、把带有三通装置和输液管的双孔塞塞好,保证气密性。 4、在三通管的两个导管处分别接两个小许愿瓶(许愿瓶的制作方法:在许愿瓶中分别加入少量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盖上胶塞。双孔胶塞一个插入导气管,一个插上导气管,并连接气球) 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1、检查好气密性后,按上述要求安装好仪器,装好药品后准备实验。 2、打开连在输液管上的三通一端,打开输液管开关,使大气流通,待有液体流下且未进入试剂瓶之前,关闭三通一端,用输液管开关控制流速,保证实验的在密闭系统中顺利畅通。 3、观察圆柱桶表面各滤纸的颜色变化,效果明显(高锰酸钾褪色、硫化钠出现淡黄色、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褪色、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 4、观察许愿瓶中品红颜色微微褪去时,关闭输液管开关(严格控制反应物用量,用瓶内剩余的药品即可使品红完全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5、实验结束后,用止水夹夹住许愿瓶的进器口,把许愿瓶放入到50度左右的温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个气球迅速鼓起,过一会冷却后,气球又变瘪,充分证明二氧化硫了漂白的可逆性和溶于水的可逆性。 6、最终实验结束后,用针筒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试剂瓶中,做好尾气处理。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五、讨论与思考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

高中化学实验实操二氧化硫的性质

1 节约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实验教学本节课是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四大性质的研究。课堂上首先通过学生预习案中准备的“二氧化硫的危害”和“二氧化硫的用途”正反两个视频的展示引入新课,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采用学生理论分析性质,并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不断改进方案的方式完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如何检验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和如何做到二氧化硫的减排?”两个问题的研究做到从化学走向社会。 下面详细介绍在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不断的探究和改进实验方案后最终确定的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四大性质的检验装置。 一、改进后的实验操作装置图: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学生活动:分析推理,得出二氧化硫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微观和宏观联系”、“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分析,培养“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生活”的辩证思想。 探究案活动: 【新课引入】:再请学生展示“十三五计划中北京二氧化硫减排需下降35%”视频和“红酒中二氧化硫的用途”两个视频以及二氧化硫的相关素材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展示收集生活中的二氧化硫素材,总结推测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认真展示及观看,引导学生总结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导入生活情景,从众所周知的身边知识入手,熊正反两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首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探究活动一】 指导学生根据预习案中推测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根据已给药品,设计单一性质的检验方法(药品:70%硫酸、亚硫酸钠粉末、品红试液、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酚酞溶液、NaOH溶液)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设计验证单一性质时所需要的方法,以及细节关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示】:传统方法制取二氧化硫及验证性质的视频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这套之气装置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并讨论,结合该装置的缺点,提出并设计合适的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创新和发展思维做铺垫。 【探究活动二】: 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画图时的思路,提醒对各种仪器的注意事项的理解 学生活动:再次讨论,设计出合理化方案,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种性质的多种装置方法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图1 【拓展迁移】 质疑:用矿泉水瓶的收集方式的确起到了在验证时环保的作用。但二氧化硫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